中國航天史簡介課件_第1頁
中國航天史簡介課件_第2頁
中國航天史簡介課件_第3頁
中國航天史簡介課件_第4頁
中國航天史簡介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航天中國航天發展史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創建以來,經歷了艱苦創業、配套發展、改革振興和走向世界等幾個重要時期,迄今已達到了相當規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體系;建立了能發射各類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航天器發射中心和由國內各地面站、遠程跟蹤測量船組成的測控網;建立了多種衛星應用系統,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間科學研究系統,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質好、技術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隊伍。中國航天史時間線1956年10月8日,中國組建了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簡稱老五院),代號0038部隊。該研究院由錢學森擔任院長,其職責是攻克遠程導彈的技術難關。1960年11月5日,中國自制的第一枚導彈“P-2”發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1973年9月10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場用風暴1號運載火箭發射長空1號衛星失敗。這是中國第一次衛星發射失敗。1975年11月26日,中國首顆FSW-0返回式地球衛星發射成功,3天后順利返回,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2003年10月15日早上9時整“神舟五號”飛船載著中國第一位宇航員楊利偉在酒泉航天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飛船在太空繞地球飛行14圈后,返回艙于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成功著陸。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時整“神舟六號”飛船載著兩位中國宇航員費俊龍和聶海勝發射升空。2007年10月24日北京時間18時05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秒,神舟七號載著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秒,中國首個太空實驗艙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011年11月3日,航天飛船神舟八號開始向天宮一號最后靠攏,從捕獲到鎖緊,對接完成約需10分鐘,并且組合體控制權在天宮一號,最終順利完成首次交會對接。2011年11月14日,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開始第二次交會對接,并順利完成任務。2003年10月18日,《國際先驅導報》:

有美國媒體稱:要在今年10月用自己的火箭發射自己的載人飛船的中國,將成為與美國和俄羅斯平起平坐的第三大太空強國。中國究竟是如何成就了這一被國外專家用“驚世駭俗”來形容的航天事業的巨大發展呢?

中國航天事業的三個時代:青銅時代、白銀時代、黃金時代

1968年2月20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宣告成立,首任院長錢學森。35年間,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先后研制發射了52顆人造地球衛星和4艘“神舟”號飛船,創下航天史上許許多多個“中國第一”。翻開院史,滿眼盡是“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的名字:錢學森、王希季、孫家棟、楊嘉墀、錢驥……1975年11月26日,中國發射了第一顆返回式人造衛星,這是我國航天史上的第二個里程碑,同時,還創造了一個世界航天史的奇跡:首次發射返回式衛星即回收成功。1986年2月1日,中國發射一顆實用通信廣播衛星。20日,衛星定點成功。這標志著中國已全面掌握運載火箭技術,衛星通信由試驗階段進入實用階段。

1990年4月7日,中國自行研制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把美國制造的亞洲1號通信衛星送入預定的軌道,首次為國外用戶發射衛星取得圓滿成功。1992年10月6日,發射瑞典科學衛星,以“一箭雙星”的形式將瑞典“弗利亞”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圓滿履行了中國發射外星的第一個合同。迄今為止,長征系列火箭已成功把多種試驗衛星、科學衛星、地球觀測衛星、氣象衛星和通訊衛星等送入太空,為香港、巴基斯坦、瑞典、菲律賓、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提供商業發射服務。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衛星供應商美國休斯公司已與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神舟”四號飛船最后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經受住了無人狀態下最全面的飛行試驗考驗,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低溫發射的新紀錄,也創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溫發射的奇跡。2002年10月6日,美聯社向全世界發布消息:在即將發射載人飛船前,中國宣布最快在3年內把探月衛星送入月球軌道。2003年10月,神舟五號成功發射并順利著陸。2005年10月12日成功發射“神舟六號”。2007年10月24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著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11年9月29日,中國首個太空實驗艙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中國的航天器發射場

1·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位于中國甘肅省酒泉以北的戈壁灘上,建于1958年,主要承擔運載火箭、衛星、飛船等各種航天器的發射試驗任務,是中國建設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發射場,也是中國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為中國的航天事業的發展和戰略戰術武器試驗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以其居于世界前列的發射成功率而蜚聲中外。在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九個第一”的基礎上,于2003年10月15日成功發射并回收了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被譽為“中國航天第一港”。2·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航天發射綜合能力實現了從年執行1次發射任務到每年執行10次以上高密度火箭衛星發射任務的躍升。先后成功地發射了中國第一顆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一號”,第一顆中巴“資源一號”衛星,第一顆海洋資源勘察衛星等,創造了中國衛星發射史上的9個第一。3·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XSLC)又稱“西昌衛星城”,位于中國四川省西昌市西北的幽深峽谷中,建成于1983年,專門用于發射地球靜止衛星。

4·文昌衛星發射中心

文昌航天發射中心位于中國海南省文昌市附近,約北緯19度19分0秒,東經109度48分0秒。是中國以前的一個發射亞軌道火箭(如彈道導彈)的測試基地。現在正在擴建,將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四個衛星發射中心。由于此地點的緯度較低,距離赤道只有19度,地球自轉造成的離心力可以讓火箭負載更多的物品。建設是為未來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該中心將可以用來發射正在研制的重型長征五號系列火箭。

從“天宮一號”看外太空的戰略意義經濟由于人類對自然資源掠奪性的開發,地球面臨著能源和資源枯竭的危機,在世界人口急劇增加的情況下,人類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尋找新的出路,而豐富的太空資源帶來了希望。隨著經濟信息化、社會信息化的發展,以通信衛星為主干的航天通信系統作為人類獲取、傳輸信息的重要手段,可實現全球高頻段、高速率、大容量、低成本的無縫鏈接,形成名副其實的信息高速公路,進一步推動人類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

軍事在陸地時代,制陸權是戰爭制勝的主導因素;在海洋時代,爭奪制海權成為大國軍事競爭的重點。進入太空時代后,制天權成為戰爭的最新制高點。太空領域的競爭成為21世紀軍事斗爭的戰略前沿。在和平時期,擁有制天權對于遏制戰爭、維護國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戰爭時期,擁有制天權對于掌握先機、打贏戰爭具有決定性作用。

中國進軍太空的目的

1992年9月,中國政府決定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并確定了“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第二步,發射空間實驗室;第三步,建造空間站。此次“天宮一號”的發射就是在完成第二步的后續任務,并為完成第三步戰略目標打基礎。中國一貫主張和平開發外太空,反對太空軍備競賽和太空軍事化。中國進入太空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胡錦濤主席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成立60周年“和平與發展國際論壇”上講話指出,維護太空安全、建設一個安全與和諧的太空已經成為全球各國共同的追求和美好的愿望,中國主張和平開發利用空天。在探索、認識、開發、和平利用空天資源上中國享有平等權利,但中國作為航天大國,更有義務和責任去維護太空安全,在建設一個安全與和諧的太空上中國要有所作為的。

二是保護國家的“高邊疆”,維護國家安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