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工作人員培訓講義201萊蕪衛生計生監督所課件_第1頁
放射工作人員培訓講義201萊蕪衛生計生監督所課件_第2頁
放射工作人員培訓講義201萊蕪衛生計生監督所課件_第3頁
放射工作人員培訓講義201萊蕪衛生計生監督所課件_第4頁
放射工作人員培訓講義201萊蕪衛生計生監督所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職業照射防護職業照射防護內容提要歷史回顧核技術應用簡介放射診療中的職業照射簡述電離輻射特點及其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放射防護的概念體系及其應用內、外照射的輻射防護內容提要歷史回顧

1.歷史回顧

1.歷史回顧歷史回顧重要人物H.Becquerel,法國物理學家(1852-1908),1903年獲得諾貝爾獎。發現了鈾(U)放射現象,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實驗室里觀察到原子核現象。歷史回顧重要人物H.Becquerel,法國物理學家(1896,貝克勒爾(Becquerel)NobelPrizein1903

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1852-1908)發現只要有鈾元素存在,就有貫穿輻射產生——證明發射這種射線是鈾原子自身的作用。放射性的發現,引起人們對原子核內部的研究的深入。“進入原子內部”和“分裂原子”成為世紀之交科學領域中振奮人心的口號。1896,貝克勒爾(Becquerel)NobelPri倫琴(Roentgen)世界上第一張X射線照片1895,倫琴(Roentgen)發現X射線NobelPrizein1901倫琴(Roentgen)世界上第一張X射線照片1895,歷史回顧重要人物M.Curie,法國物理學家(1867-1934),波蘭人,1903年獲得諾貝爾獎。發現釙(Po)和鐳(Ra);她的女兒(I.Joliot-Curie,1897-1956)和女婿(F.Joliot-Curie,1900-1958)因發現人工放射性獲1934年諾貝爾獎。歷史回顧重要人物M.Curie,法國物理學家(1867-1898年,物理學家居里夫人(1867-1934)在尋找比鈾的放射性更強的物質的過程中,先發現了一種新的放射性元素,為紀念她的祖國波蘭,她將其名命為“釙”。居里夫婦又花了4年時間,發現了鐳,并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從幾噸瀝清鈾礦渣中分離出0.12克純氯化鐳,后又測出其原子量為225,其發出的射線比鈾強200多萬倍。貝克勒爾與居里夫婦因發現放射性榮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另外,居里夫人因此獲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釙、鐳的發現電離輻射的發現和利用過程1898年,物理學家居里夫人(1867-1934)在尋找比鈾歷史回顧重要人物E.Rutherford,英國物理學家(1871-1937),新西蘭人,1908年獲得諾貝爾獎。證實了a射線為He2+,b射線為電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模型;首次實現人工核反應;培養了10諾貝爾獎獲得者。歷史回顧重要人物E.Rutherford,英國物理學家(歷史回顧重要人物J.Chadwick,英國物理學家(1891-1974),1935年因發現了中子獲得諾貝爾獎。中子的發現被認為是原子核物理的誕生。歷史回顧重要人物J.Chadwick,英國物理學家(18歷史回顧重要人物E.Fermi,意大利物理學家(1901-1954),1938年獲得諾貝爾獎。發明了熱中子鏈式反應堆。歷史回顧重要人物E.Fermi,意大利物理學家(1901歷史回顧重要人物R.L.Mossbauer,德國物理學家(1929-1976)。1961年因為對γ輻射的共振吸收的研究和發現的Mossbauer效應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歷史回顧重要人物R.L.Mossbauer,德國物理學歷史回顧重要人物李政道、楊振寧發現了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并由吳健雄的實驗所證實。歷史回顧重要人物李政道、楊振寧發現了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歷史回顧重要人物丁肇中,(1936—)與B.Richter,(1931—)分別發現J/ψ粒子,找到了美夸克存在的證據,1976年獲諾貝爾獎。歷史回顧重要人物丁肇中,(1936—)與B.Richt歷史回顧重要事件1896:H.Becquerel發現了鈾(U)放射現象;1897:P.&M.Curie發現釙(Po)和鐳(Ra);1899:盧瑟福發現a,b射線;1900:維拉德發現g射線;1903:盧瑟福證實a射線為He2+,b射線為電子;1911:盧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模型;1919:盧瑟福首次實現人工核反應,發現了質子。歷史回顧重要事件1896:H.Becquerel發現了鈾歷史回顧重要事件1932:J.Chadwick發現了中子;1934:F.&I.Joliot-Curie發現人工放射性;1939:O.Hahn等人發現重核裂變;1939:N.Bohr等提出液滴模型;1942:E.Fermi發明熱中子鏈式反應堆;1945:原子彈試爆成功,并在廣島上空爆炸;1952:氫彈試爆成功。歷史回顧重要事件1932:J.Chadwick發現了中歷史回顧重要事件1958:我國建成第一座重水型原子反應堆;1964: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1967:我國第一顆氫彈試爆成功;1969:我國首次成功地下核實驗;1984:我國受控熱核聚變實驗裝置順利啟動;1988: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首次對撞成功;1991:秦山核電站發電成功;歷史回顧重要事件1958:我國建成第一座重水型原子反應歷史回顧重要事件第一顆原子彈“小玩意兒”钚裝藥重6.1千克,TNT當量2.2萬噸,試驗中產生了上千萬度的高溫和數百億個大氣壓,致使一座30米高的鐵塔被熔化為氣體,并在地面上形成一個巨大的彈坑。在半徑為400米的范圍內,沙石被熔化成了黃綠色的玻璃狀物質,半徑為1600米的范圍內,所有的動物全部死亡。“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在核爆觀測站里感到十分震驚,他想起了印度一首古詩:“漫天奇光異彩,有如圣靈逞威,只有一千個太陽,才能與其爭輝。我是死神,我是世界的毀滅者。”歷史回顧重要事件第一顆原子彈“小玩意兒”钚裝藥重6.1歷史回顧重要事件在長崎投擲的原子彈爆炸后形成的蘑菇狀云團,爆炸產生的氣流、煙塵直沖云天,高達12英里多。美國原子彈突襲廣島和長崎造成了巨大的毀傷。廣島市區80%的建筑化為灰燼,64000人喪生,72000人受傷,傷亡總人數占全市總人口的53%。長崎市60%的建筑物被摧毀,傷亡86000人,占全市總人口的37%。歷史回顧重要事件在長崎投擲的原子彈爆炸后形成的蘑菇狀云團歷史回顧重要事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蘑菇云發展圖歷史回顧重要事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蘑菇云發展圖中國的“兩彈一星”“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后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世紀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中國的“兩彈一星”“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2、核技術應用簡介2、核技術應用簡介目前電離輻射的一些應用醫學診斷與治療;核能;工業探傷;醫療設備的滅菌;食品輻照保鮮;科學和醫學研究。目前電離輻射的一些應用醫學診斷與治療;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線裝置應用濕式貯源輻照裝置全景圖干式貯源輻照裝置全景圖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線裝置應用濕式貯源輻照裝置全景圖干式貯源輻γ輻照裝置γ輻照裝置輻照小麥原冬3號輻照小麥原冬3號源不離開裝置(屏蔽)伽馬探傷裝置有快門結構源通過氣壓裝置移到曝光位置源不離開裝置(屏蔽)伽馬探傷裝置有快門結構管道爬行探傷裝置管道爬行探傷裝置特殊應用:陸上管道、海底管道采用外部輻射源提供走/停的信息外部控制源一般采用137Cs。管道爬行探傷裝置管道爬行探傷裝置三個主要部件:X線管控制板高壓電纜X射線探傷設備三個主要部件:X射線探傷設備通過探測器測量穿過被檢查物質的射線量。典型采用GBq的137Cs密度測量儀探測器Detector物質流向MaterialFlow開關控制ShutterControl屏蔽Shielding源Source關(開)Shutter(open)通過探測器測量穿過被檢查物質的射線量。典型采用GBq的137密度測量儀密度測量儀核子秤傳送帶稱重儀器

探測器傳送帶上的物品

源核子秤傳送帶稱重儀器探測器傳送帶上的物品核子秤傳送帶稱重儀器核子秤傳送帶稱重儀器通常一個或多個儀器和探測器被用作“開/關”,用來控制料箱或料斗中物料的位置等,大、厚壁容器可能使用GBq的60Co

。物位測量儀LevelGauges高位探測器低位探測器源通常一個或多個儀器和探測器被用作“開/關”,用來控制料箱或料料位計料位計厚度測量儀厚度測量儀濕度/密度計n密度測量:伽馬源(137Cs)推出屏蔽室到源棒末端,并位于被測物質中進行測量。濕度測量:儀器里中子源(通常是241Am-Be)通過中子散射測定濕度。g

g

nng

探測器Detectors濕度/密度計n密度測量:伽馬源(137Cs)推出屏蔽室到源棒鉆井測量鉆井測量煙霧探測器煙霧探測器X射線機X射線機用于介入放射學的熒光透視設備介入放射學透視設備

Fluoroscopyequipmentforinterventionalradiology用于介入放射學的熒光透視設備介入放射學透視設備

FluoroCT檢查CT診斷裝置

ComputedTomographyCT檢查CT診斷裝置ComputedTomograp模擬定位機RadiotherapySimulator放射治療的應用及其事故模擬定位機放射治療的應用及其事故深部X射線治療機Orthovoltage(deep)x-rayequipment深部X射線治療機伽馬遠距離治療裝置

Gammarayequipment伽馬遠距離治療裝置Gammarayequip伽馬遠距離治療裝置Sourceheadandatypicalsourcetransfermechanism伽馬遠距離治療裝置SourceheadandatypCo-60放射源鍍鎳60Co片高特殊活性

60Co片不銹鋼間隔定制源的體積低碳不銹鋼雙層封裝特殊組裝程序確保源密度均勻螺旋線焊接Co-60放射源鍍鎳60Co片高特殊活性60Co片醫用直線加速器

LinearAccelerator現代加速器有多種治療選項,例如:X射線或電子2檔X射線能量5檔或更多電子線能量醫用直線加速器LinearAccelerator醫用直線加速器醫用直線加速器質子加速器放射治療質子加速器放射治療伽馬刀

GammaKnifeTheGammaKnife:-病人定位準直器使用多顆高活度

60Co放射源固定在裝置中,以便放射線束聚焦于治療的特定位置。常用于治療頭部腫瘤伽馬刀GammaKnifeTheGammaK治療期間傳輸管鎖進位置–綠燈指示傳輸導管在使用中高劑量率近距離放射治療裝置Varian治療期間傳輸管鎖進位置–綠燈指示傳輸導管在使用中高劑量率PET掃描器輻射源在核醫學中的應用PET掃描器輻射源在核醫學中的應用簡言之,99mTcO4

是加進藥瓶中的一種帶放射性核素的化合物。其結果是放射性藥物將被指定器官吸收,用γ相機進行顯像(或分析)。锝-99Technetium99m常用的放射性藥物簡言之,99mTcO4是加進藥瓶中的一種帶放射性核素的化是在加速器上產生;碘-131Iodine131131Iodine:-用于涉及甲狀腺診斷程序,也用于甲狀腺疾病的治療;可以用膠囊或液體形式給藥;給藥期間需要給予特別的警惕。常用的放射性藥物是在加速器上產生;碘-131Iodine13113IndustrialcyclotronMedicalCyclotron核醫學應用的其他放射性核素(例如,PET)涉及回旋加速器的使用。其它放射性藥物

IndustrialcyclotronMedicalCy伽馬相機

GammaCameras伽馬相機GammaCameras單光子發射斷層攝影

SPECTImaging單光子發射斷層攝影SPECTImagingPET-CT:回旋加速器、藥物合成、掃描PET-CT:3放射診療中職業照射簡述3放射診療中職業照射簡述職業照射工作人員在其工作過程中所受的所有照射。

(除了國家有關法規和標準所排除的照射以及根據國家有關法規和標準予以豁免的實踐或源所產生的照射以外)職業照射工作人員在其工作過程中所受的所有照射。放射工作人員受聘用全日、兼職或臨時從事輻射工作并已了解與職業輻射防護有關的權利和義務的任何人員,自聘用人員被認為同時具有法人和工作人員的責任。

(GB18871—2002)從事超過放射性豁免限值的職業照射實踐的人員。放射工作人員受聘用全日、兼職或臨時從事輻射工作并已了解與職業放射診療職業照射分類

診斷放射學2A牙科放射學2B核醫學2C放射治療2D介入放射學2E輻射其它醫學應用2F

放射診療職業照射分類診斷放射學2A放射治療2D輻射醫學應用中的職業照射在醫療機構從事醫用輻射服務的放射工作人員是最大的職業受照群體。放射科、放射治療科、核醫學科和牙科放射學的醫生、技師和輔助人員,從事介入放射學的心血管科醫生、技術人員和護士。在C臂X射線機透視下實施骨科手術的醫護人員,從事其它特殊輻射程序的人員。

輻射醫學應用中的職業照射在醫療機構從事醫用輻射服務的放射工據IAEA和WHO報告,全世界生產的放射性同位素約80%~90%用于醫學目的,醫用加速器占全世界加速器總數的一半。全世界放射工作人員大約75%在醫務界。隨著醫用輻射日益廣泛普及,我國醫學放射工作人員達十多萬人。山東省一萬九千余人。醫學放射工作人員所受到的輻射劑量差異很大。據IAEA和WHO報告,全世界生產的放射性同位素約80%~91、診斷放射學診斷放射學是醫學中職業照射的最主要的來源,個人平均年有效劑量約1mSv,放射技師和那些參與介入放射學程序的人員個人劑量往往會高一些。工作量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一般來說,個人劑量的大小與工作量呈正相關。當然,與培訓和鉛圍裙的使用也很有關系,特別是在控制熒光透視和特殊檢查的受照方面。1、診斷放射學診斷放射學是醫學中職業照射的最主要的來源,個人2、核醫學診斷放射學的主要目的是解剖學成像,而核醫學更多的是調查生理過程,采用許多方法特別是一些形式的測量來量化器官的功能。ECT:放射性核素產生器,特別是99mTc的使用,需要在洗提過程中處理幾十GBq的放射性物質。

PET/CT使用18F,511keV能量較高.2、核醫學診斷放射學的主要目的是解剖學成像,而核醫學更多的是核醫學(續)碘-131甲癌、甲亢治療。在進行臨床核醫學操作時,受照劑量的大小取決于所采取的預防措施,包括在注射時使用注射器屏蔽。

在實施注射及給患者和照相機定位時,工作人員必須接近患者。通常,照相過程對工作人員的劑量貢獻最大。

工作人員的內照射一般比外照射低得多,在放射性藥物的生產、分析和注射時應采取防止吸入和食入的防護措施。個人平均年有效劑量約1~2mSv。

核醫學(續)碘-131甲癌、甲亢治療。女性工作人員發覺自己懷孕后要及時通知用人單位,以便必要時改善其工作條件。孕婦和授乳婦女應避免受到內照射。用人單位有責任改善懷孕女性工作人員的工作條件,以保證為胚胎和胎兒提供與公眾成員相同的防護水平。

女性工作人員發覺自己懷孕后要及時通知用人單位,以便必要時改善3、放射治療雖然放射治療過程中使用很高的輻射劑量,但職業照射水平是比較低的。采用外部射束治療時,工作人員一般不留在治療室,經過校準的射束不會造成對工作人員有意義劑量的照射。然而,在將一個密閉源插植到某一特定器官進行近距離放射治療時,由于很難提供屏蔽,可能使操作者的手部和面部受到照射,通常是工作人員受照的最主要來源;在接收或準備這些源時、在裝卸源以及在治療過程中均可能受到照射。

3、放射治療雖然放射治療過程中使用很高的輻射劑量,但職業照射放射治療(續)有些受照也會發生在60Co遠距離治療裝置,這是由于源在關閉位置時的輻射泄漏和穿過屏蔽層的輻射。來自加速器的受照類型取決于射束的類型(光子或電子)和射束能量:能量低于10MeV時,受照僅來源于穿過屏蔽層的的照射;超過10MeV時,光核反應會產生中子和活化產物。治療結束后馬上進入治療室的人員會受到殘余放射性的照射,但受照劑量比較低。放射治療(續)有些受照也會發生在60Co遠距離治療裝置,這是放射治療(續)年有效劑量超過1mSv的放療技師、放射治療醫師和其他輔助人員的人數很少,而在近距離治療中,手術室和病房護士年有效劑量可能超過2mSv。放射治療(續)年有效劑量超過1mSv的放療技師、放射治療醫師電離輻射特點及其與物質的相互作用4電離輻射的特點及其與物質相互作用電離輻射特點及其與物質的相互作用4電離輻射的特點及其與物質相一、幾個基本概念

(電離)輻射(ionizing)radiation:

在輻射防護領域,指能在生物物質中產生離子對的輻射。電離事件ionizingevent:粒子與物質相互作用產生離子對或離子群的過程。

一、幾個基本概念放射性radioactivity:某些核素自發地放出粒子或γ射線,或在發生軌道電子俘獲之后放出X射線,或發生自發裂變的性質。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具有放射性的核素。放射性radioactivity:某些核素自發地放出粒子(輻射)源(Radiation)Source:可以通過發射電離輻射或釋放放射性物質而引起輻射照射的一切物質或實體。例如,發射氡的物質是存在于環境中的源,輻照消毒裝置是食品輻照保鮮實踐中的源,X射線機可以是放射診斷實踐中的源,核電廠是核動力發電實踐中的源。放射工作人員培訓講義201萊蕪衛生計生監督所課件照射Exposure:受照的行為或狀態。照射可以是外照射(體外源的照射),也可以是內照射(體內源的照射)。照射可以分為正常照射或潛在照射;也可以分為職業照射、醫療照射或公眾照射;在干預情況下,還可以分為應急照射或持續照射。

放射工作人員培訓講義201萊蕪衛生計生監督所課件實踐Practice:任何引入新的照射源或照射途徑、或擴大受照人員范圍、或改變現有源的照射途徑網絡,從而使人們受到的照射或受到照射的可能性或受到照射的人數增加的人類活動。實踐Practice:任何引入新的照射源或照射途徑、或擴干預Intervention:任何旨在減小或避免不屬于受控實踐的或因事故而失控的源所致的照射或照射可能性的行動。

干預Intervention:任何旨在減小或避免不屬于受防護與安全Protectionandsafety:保護人員免受電離輻射或放射性物質的照射和保持實踐中源的安全,包括為實現這種防護與安全的措施,如使人員的劑量和危險保持在可合理達到的盡量低水平并低于規定約束值的各種方法或設備,以及防止事故和緩解事故后果的各種措施等。

防護與安全Protectionandsafety:保電離輻射標志電離輻射標志電離輻射警告標志

警告標志的含義是使人們注意可能發生的危險。其背景為黃色,正三角形邊框及電離輻射標志圖形均為黑色,“當心電離輻射”用黑色粗等線體字。電離輻射警告標志警告標志的含義是使人們注意可能發生的危險。IAEA新的警告標志(Ⅰ類、Ⅱ類和Ⅲ類放射源)IAEA新的警告標志(Ⅰ類、Ⅱ類和Ⅲ類放射源)二、電離輻射與非電離輻射

人工電離輻射:

2000多種人工放射性核素:如60Co,137Cs,90Sr,131I,140Ba等 半衰期10年以上100種射線裝置:X線機、CT、醫用放射性同位素

天然電離輻射:

初級宇宙線,次級宇宙線 宇生核素:3H,7Be,14C,22Na

地殼中的放射性核素:鈾系 (44.7億年);釷系(141億年錒系 (7.04億年);镎系(2.2百萬年)

40K(128億年),87Rb(475億年)電離輻射-可引起物質電離的輻射:、、、X

射線,宇宙線,中子、質子、正負電子、重粒子、裂變碎片等。二、電離輻射與非電離輻射人工電離輻射:天然電離輻非電離輻射-不能引起物質電離的輻射電磁輻射、微波、激光、紅外線、紫外線、超聲波(B超)等。不能用電離輻射的理論,來解釋非電離輻射造成的健康問題。非電離輻射-不能引起物質電離的輻射三、電離輻射種類及其特點電磁輻射:實質上是電磁波,僅有能量沒有靜止質量。粒子輻射:一些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或者是由這些基本粒子構成的原子核,粒子輻射既有能量,又有靜止質量,是一些高速運動的粒子。三、電離輻射種類及其特點電磁輻射:實質上是電磁波,僅有能量沒(一)電磁輻射X射線和γ射線都是電磁輻射。此外,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和紫外線也都屬于電磁輻射。只有X和γ射線能引起物質分子的電離,為電離輻射。其它為非電離輻射,不能引起物質分子的電離,只能引起分子振動、轉動或電子能級狀態的改變。

(一)電磁輻射X射線和γ射線都是電磁輻射。此外,無線電波、微在這些電磁輻射中,它們具有相同的波速,但頻率和波長彼此不同,波長越短,頻率愈大者,其能量愈高,穿過物質的能力愈大。在這些電磁輻射中,它們具有相同的波速,但頻率和波長彼此不同,無線電波紅外線紫外線

γ射線X射線

101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

(波長cm)可見光無線電波紅外線紫外線γ射線X射線101.X射線X射線是用一種電子裝置產生的。在這種電子裝置中,電子被加速到高能,然后轟擊靶(靶材料通常為鎢或金)而產生X射線。1.X射線X射線由兩種原子核外的物理過程產生:高速電子在物質中受阻而減速,其能量以電磁輻射的形式放出。高速電子與靶原子碰撞,把內殼層某一能級上的電子擊出原子,然后外殼層某一能級上的電子去填補內殼層留下的空位,放出能量等于這兩個能級之差的光子。X射線由兩種原子核外的物理過程產生:高速電子在物質中受阻而減前者的能量為連續譜,最大能量等于轟擊靶的電子的動能。后者為幾種單能的光子,能量取決于靶原子的電子殼層結構。轟擊電子的能量越高,后者所占的比例越小。

前者的能量為連續譜,最大能量等于轟擊靶的電子的動能。2.γ射線γ射線來自放射性核素的衰變,當不穩定的核分裂或衰變,變成穩定的核時,多余的能量以γ射線方式放出。γ射線不帶電,它的穿透本領最強,要比β射線大50~100倍,比α射線大10000倍。γ射線在空氣中的射程可達幾百米,但它的電離本領卻比α射線、β射線都小。故對γ射線主要是防止體外照射。

2.γ射線γ射線來自放射性核素的衰變,當不穩定的核分裂或衰變X和γ射線均由光子組成,它們在本質上或物理特性上沒有什么差別,在電磁輻射能譜中所占的范圍基本相同。只能從它們的來源不同加以區分。X射線是從核外產生的,而γ射線是從核內產生的。X和γ射線均由光子組成,它們在本質上或物理特性上沒有什么差別(二)粒子輻射

粒子輻射是一些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或者由這些基本粒子構成的原子核,這些粒子具有運動能量和靜止質量,通過消耗自己的動能把能量傳遞給其它物質。主要的粒子輻射有α粒子、β粒子(或電子)、質子、中子、負π介子和帶電重離子等。(二)粒子輻射粒子輻射是一些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或者由這些1.α射線

一般只有當原子序數在83以上的重元素,例如氡、錒、釷、鐳與鈾等原子核才能釋放出此種射線。

α射線是某種粒子流。經過實驗證明,α射線的質量為氫原子的四倍,并帶有兩個正電荷,核內有二個中子和二個質子,所以它是氦原子核。1.α射線一般只有當原子序數在83以上的重元素,例如氡、α射線的初速度每秒為10,000~20,000km,相當于4~10MeV的動能。用它轟擊其他核時,可以制成同位素。

α射線通過某些物質時,使物質的原子發生電離。這時α射線把能量給了阻止物質的原子,本身的能量逐漸減少,速度也隨之減慢。α射線穿過阻止物質的距離就叫α射線在該物質中的射程。

α射線的初速度每秒為10,000~20,000km,相當于4α射線的電離本領強,所以它的穿透力很弱。在空氣中的射程只有幾個厘米,如果遇到固體物質或液體物質時,射程更要縮短。數千分之一厘米厚的鋁片或一張普通的紙,就可以完全擋住α射線。但因它的電離本領強,進入生物機體后,能引起很大的損傷。所以對α射線,主要是防止進入體內。α射線的電離本領強,所以它的穿透力很弱。2.β射線當原子核內某一個中子轉變成質子時,伴隨著電子的產生。這個電子就是β射線。

β射線的電離本領不如α射線大。

2.β射線當原子核內某一個中子轉變成質子時,伴隨著電子的產3.中子中子是原子核的組成部分,每當U或Pu等原子核分裂時,都能釋放出中子來。因此在原子反應堆里或原子彈爆炸時,都能產生大量的中子流。中子的質量幾乎與質子相等,但不帶電荷,因此它的穿透本領與γ射線近似。但中子通常不穩定,很快放出一個電子而變為質子。質子是重帶電粒子,其電離本領很強,故中子射入人體后,在體內的損傷作用也是很強的。尤其是中子在輕物質(如水)中很快減速,故對人體組織損害更大。3.中子中子是原子核的組成部分,每當U或Pu等原子核分裂時但中子通常不穩定,很快放出一個電子而變為質子。質子是重帶電粒子,其電離本領很強,故中子射入人體后,在體內的損傷作用也是很強的。尤其是中子在輕物質(如水)中很快減速,故對人體組織損害更大。但中子通常不穩定,很快放出一個電子而變為質子。穿透性輻射照射所致生物細胞中分子成分的電不穩定性可引起損傷。引起原子或分子中電不穩定性的過程稱為電離(ionization)。雖然中子不帶電荷,但質量較大,通過與構成組織的原子的碰撞造成組織損傷。穿透性輻射照射所致生物細胞中分子成分的電不穩定性可引起損傷。電離輻射穿透組織的能力

粒子質量較大,幾乎不能穿透皮膚表皮的角化層,因此,發射射線的放射性核素不會造成有意義的損害,除非通過吸入、食入或污染傷口而進入體內。射線有很強的電離本領,一旦進入人體組織和器官時破壞較大。

電離輻射穿透組織的能力粒子質量較大,幾乎不能穿透皮膚表皮β粒子質量小,能穿透1cm左右的組織,因此發射β射線的放射性核素尤其對諸如皮膚上皮、肺泡和腸絨毛等淺表組織有害,但是,只有在吸收或沉積于體內的情況下才對內臟器官造成損害。β粒子質量小,能穿透1cm左右的組織,因此發射β射線的放射性γ射線、X射線和中子穿透性更強,因而也對內臟器官更具有潛在的危害。

γ射線、X射線和中子穿透性更強,因而也對內臟器官更具有潛在的

輻射的貫穿能力輻射的貫穿能力放射工作人員培訓講義201萊蕪衛生計生監督所課件粒子幾乎不能穿透皮膚表皮的角化層(紙)原子序數較低的物質(鋁、有機玻璃)屏蔽β粒子高原子序數的重物質(鉛)屏蔽光子(γ、X射線)含氫多的物質(石蠟、水)屏蔽中子射線與鈹(Be)的相互作用可產生中子β粒子被高原子序數的重物質(例如鉛)阻擋可能產生X射線粒子幾乎不能穿透皮膚表皮的角化層(紙)某些類型的輻射與其他類型的輻射相比較產生生物學損傷的能力更強。例如,在器官或組織中一定劑量的中子或α粒子造成的生物學損傷,與10~20倍劑量的β粒子或γ射線造成的生物學損傷相當。某些類型的輻射與其他類型的輻射相比較產生生物學損傷的能力更強四、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四、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1.衰變方式

任何一種放射性同位素在放出α或β射線后,它本身就變成另一種新的元素。凡是能放出α射線者,就叫做α衰變;能釋放β射線的就叫β衰變。假使在α衰變或β衰變后,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內仍有多余的能量,則此原子核處于激發狀態,它往往是以放出γ射線來回到穩定的原子核。在β衰變時,常伴隨有γ射線的產生。1.衰變方式任何一種放射性同位素在放出α或β射線2.衰變規律與半衰期

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質,測量它在每時刻放射出來的粒子數,發現它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是按照指數規律衰減的:

N=N0e-λtN0是t=0時刻的原子數,N是t時刻尚未衰變的原子數。λ稱為衰變常數,衰變常數大,衰變的快。原子核衰變到原來的一半所需的時間稱之為半衰期。2.衰變規律與半衰期一定量的放射性對任何一種放射性同位素來說,單位時間衰變的原子越多,放射性越強,同種元素則量多的放射性就強;等量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短的放射性就強。對任何一種放射性同位素來說,單位時間衰變的原子越多,放射性越五、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電離和激發散射軔致輻射吸收五、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電離和激發射線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各種類型輻射過程附注α與束縛電子發生非彈性碰撞產生激發和電離β(1)與原子電子發生非彈性碰撞(2)在原子核場中減速產生激發和電離產生韌致輻射Х和γ射線(1)光電效應(2)康普頓散射(3)生成電子對光子完全被吸收光子只有一部分能量被吸收光子只有一部分能量被吸收射線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各種類型輻射過程附注α六、輻射量和單位放射性活度與輻射劑量射線能量

吸收劑量射線種類

-輻射權重因數–

當量劑量組織和器官種類

組織權重因數–

有效劑量六、輻射量和單位放射性活度與輻射劑量放射性的特征-活度放射性衰變:N=Noe-t 隨機性

半衰期T1/2:475億年(87Rb)-2.810-10s(133Cs)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衰變常數:=0.693/T1/2放射性活度:單位:貝可(Bq),1Bq=1decay/s,

舊單位:居里(Ci),

1Ci=3.71010Bq。放射性的特征-活度放射性衰變:N=Noe-t 放射性的特征-能量137Cs

662kev;60Co–1332.5kev譜儀、譜儀(多道脈沖幅度分析器)。 沒有譜儀;NaI(Tl)譜儀:探測效率:與能量、晶體有關, 分辨率:9%-(662kev)半導體譜儀:相對探測效率:20%以上 分辨率:2.2kev–

(1332.5kev)放射性的特征-能量137Cs–662kev;6考慮能量吸收的吸收劑量吸收劑量D:表示吸收了多少能量。

單位:焦耳/千克(J/kg)

專用名稱:戈瑞(Gy)

舊單位:拉德(rad):每克物質吸 收100爾格的能量為1拉德。

1Gy=100rad考慮能量吸收的吸收劑量吸收劑量D:表示吸收了多少能量。考慮輻射權重因子的當量劑量當量劑量H:考慮了輻射權重因數的吸收劑量稱為當量劑量。在組織T中的當量劑量為:

HT

-組織或器官T的當量劑量,單位:焦耳/千克 專用名稱:希沃特(Sv)

wR

-輻射權重因數

DT.R-組織或器官T接受的來自射線R的吸收劑量(Gy)。

對于、X射線而言,其輻射權重因數為1, 所以1Sv=1Gy。對其它射線可不一樣。考慮輻射權重因子的當量劑量當量劑量H:考慮了輻射權重因數的吸輻射權重因數值輻射權重因數wR:受照后人體的損傷程度,與接受的能量有關,還與射線種類有關。因此必須引入一個與射線品質有關的輻射權重因數wR。種類能量范圍輻射權重因數wR光子所有能量1電子及μ介子所有能量1中子(隨中子能量的連續函數)

<1MeV1Mev≤

En≤50MevEn>50Mev質子和荷電的π介子2

粒子,裂變碎片,重核

20輻射權重因數值輻射權重因數wR:受照后人體的損傷程度,與接受考慮組織權重因數的有效劑量有效劑量E-考慮到組織權重因子的當量劑量,稱為有效劑量。

有效劑量為體內所有組織和器官的加權當量劑量之和。表示為:

E-人體接受的有效劑量,單位:焦耳/千克(J/kg),

專用名稱:希沃特(Sv),與當量劑量同

T-器官或組織T的組織權重因數,

HT

-器官或組織的當量劑量。考慮組織權重因數的有效劑量有效劑量E-考慮到組織權重因子組織權重因數值組織權重因數T

-引入‘組織權重因數’的目的是為了表明器官或組織T的危險度對全身總危險度的貢獻。組織或器官組織權重因數T紅骨髓0.12結腸0.12肺0.12胃0.12乳腺0.12其余組織或器官0.12性腺0.08組織或器官組織權重因數T肝0.04食道0.04甲狀腺0.04膀胱0.04皮膚0.01唾液腺0.01腦0.01骨表面0.01組織權重因數值組織權重因數T-引入‘組織權重因數’的目活度A、吸收劑量DT、當量劑量HT和有效劑量E之間關系

活度A、吸收劑量DT、當量劑量HT和有效劑量E之間關系5電離輻射的健康效應5電離輻射的健康效應一、輻射作用于人體的方式

根據輻射源與人體的相對位置,可將輻射作用于人體的方式分為:外照射內照射放射性核素體表污染復合照射

一、輻射作用于人體的方式根據輻射源與人體的相對1.外照射是指輻射源位于人體外對人體造成的輻射照射。外照射可以是全身受照或局部受照。如果位于人體外的X射線、γ射線或β射線的輻射源被關閉或移走,則不會有進一步的輻射發生。

1.外照射是指輻射源位于人體外對人體造成的輻射照射。如果輻射源體積很小,且緊貼身體(在衣服口袋里或用手摸),一般只發生局部照射;若人員離源相對較遠或源的大小與人體大小相當,人體圍繞源移動,則可導致受照劑量近似均勻分布的全身照射。離源越遠,移動越頻繁,劑量分布越均勻。如果輻射源體積很小,且緊貼身體(在衣服口袋里或用手摸),一般如果源相對緊貼身體,并有一些屏蔽,將導致部分或局部受照;源貼身越近,照射范圍越小,但局部照射劑量越大。

如果源相對緊貼身體,并有一些屏蔽,將導致部分或局部受照;源貼2.內照射

是指進入人體內的放射性核素作為輻射源對人體的照射。輻射源沉積的器官,稱為源器官;受到從源器官發出輻射照射的器官,稱為靶器官。2.內照射是指進入人體內的放射性核素作為輻射源對人體的照均勻或比較均勻地分布于全身的放射性核素引起全身性損害(例如氚)。選擇性分布的放射性核素以靶器官的損害為主,靶器官的損害因放射性核素種類而異

放射性碘可引起甲狀腺損傷

—鐳、钚等親骨放射性核素可導致骨損傷

—稀土元素和以膠體形式進入體內的放射性核素可導致網狀內皮系統的損傷均勻或比較均勻地分布于全身的放射性核素引起全身性損害(例如氚3.放射性核素外污染

放射性核素外污染是指放射性核素沾附于人體表面(皮膚或粘膜),或為健康的體表,或為創傷的表面。所沾附的放射性核素對沾附局部構成外照射源,同時可經過體表吸收進入血液構成內照射。3.放射性核素外污染放射性核素外污染是指放射性核素沾附于#輻射效應分類按其作用機理可分為:隨機性效應(stochasticeffects)確定性效應(deterministiceffects)。#輻射效應分類按其作用機理可分為:確定性效應通常情況下存在劑量閾值。超過閾值時,劑量愈高則效應的嚴重程度越大。超過‘閾劑量’值時,發生率100%。出現確定性效應常見的器官和組織有骨髓、肺、甲狀腺、眼晶狀體、生殖腺和皮膚。確定性效應通常情況下存在劑量閾值。隨機性效應發生幾率與劑量成正比而嚴重程度與劑量無關。主要的隨機性效應是遺傳效應和致癌效應。癌癥發病率與接受的劑量有關,接受的劑量越大,癌癥發病率越高嚴重程度與接受的劑量無關。沒有最低‘劑量閾值’。隨機性效應發生幾率與劑量成正比而嚴重程度與劑量無關。a隨機性b確定性ab引起輻射損傷的常見來源192Ir60Co137Cs裂變產物()90SrX射線機X射線熒光衍射回旋加速器產物引起輻射損傷的常見來源192Ir局部放射損傷主要發生原因事故照射,局部、高度不均勻放療過量,失誤(操作、計算)誤拾放射源治療機放射源不回位局部放射損傷主要發生原因事故照射,局部、高度不均勻第五部分放射防護概念體系及其應用第五部分一、現代放射防護的基礎防止發生確定性效應,把隨機效應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線形無閾’假設

–隨機性效應沒有劑量閾值,任何小劑量的照射,都會引起癌癥危險度的增加。增加的幅度,可由大劑量引起的危險度,按線性模型外推得到。‘ALARA’原則

–要盡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我們接受的輻射劑量,要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AsLowAsReasonableAchievable)一、現代放射防護的基礎防止發生確定性效應,把隨機效應控制在可二、放射防護體系照射分為三類:

職業照射 醫療照射 公眾照射完整的放射防護體系:

實踐的正當性 防護的最優化 個人劑量限值三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不能單把個人劑量限值當作尺子來用,不考慮實踐的正當性和防護的最優化。必須全面貫徹整個放射防護體系。二、放射防護體系照射分為三類:職業照射:除了國家有關法規和標準所排除的照射以及根據國家有關法規和標準予以豁免的實踐或源所產生的照射以外,工作人員在其工作過程中所受的所有照射。醫療照射:包括患者(包括不一定患病的受檢者)因自身醫學診斷或治療所受的照射、知情但自愿幫助和安慰患者的人員(不包括施行診斷的執業醫師和醫技人員)所受的照射,以及生物醫學研究計劃中的志愿者所受的照射。公眾照射:指公眾成員所受的輻射源的照射,包括獲準的源和實踐所產生的照射和在干預情況下受到的照射,但不包括職業照射、醫療照射和當地正常天然本底輻射的照射。

職業照射:除了國家有關法規和標準所排除的照射以及根據國家有關1.實踐的正當化

采取任何可能接受輻射劑量的行動,都要經過事先論證,進行正當化分析。要使個人和社會得到的利益大于輻射造成的危害。否則就不能采取這樣的行動。沒有正當理由,就不要采取可能接受輻射劑量的行動。

1.實踐的正當化采取任何可能接受輻射劑量的行動2.防護的最優化在進行實踐的正當性分析之后,確定了要進行涉及照射的實踐,此時要進行防護最優化分析:對一項實踐中的任一特定源,個人劑量的大小,受照的人數,以及在不是肯定受到照射的情形下其發生的可能程度,在考慮了經濟和社會因素后,應當全部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盡量低的程度。

2.防護的最優化在進行實踐的正當性分析之后,確定了要進行涉這一程度應當受到限制個人劑量的約束(劑量約束),對潛在照射則應受到限制個人危險的約束(危險約束),以便限制內在的經濟和社會判斷容易帶來的不公平。這一程度應當受到限制個人劑量的約束(劑量約束),對潛在照射則3.個人劑量及危險限值

個人受到所有有關實踐合并產生的照射,應當遵守劑量限值,或者在潛在照射的情形下遵守對危險的某些控制。其目的是為了保證個人不會受到從這些實踐來的正常情況下被斷定為不可接受的輻射危險。不是所有的源都能在源的所在處采取行動施加控制,所以在選定劑量限值前應先規定哪些源應包括在內作為有關的源。3.個人劑量及危險限值個人受到所有有關實踐合并產生的照射,三、劑量限值劑量限值是指受控實踐使個人所受到的有效劑量或劑量當量不得超過的值。劑量限值對個人劑量提供了一個明確的界限,其目的是防止受到來自所有實踐的照射產生過分的個人危害。注意:劑量限值不是安全與危險的界限,而是不可接受的下限,是最優化過程的約束條件。如果采用了最優化原則,可能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必須接受或考慮的劑量才會接近劑量限值。三、劑量限值劑量限值是指受控實踐使個人所受到的有效劑量或劑量職業照射個人劑量限值1)(GB18871)應用劑量限值有效劑量每年20mSv在指定的5年內平均3),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年當量劑量在眼晶體150mSv皮膚2)500mSv手和足500mSv2)同時規定任何一年內有效劑量不得超過50mSv。對孕婦的職業照射還有附加的限制。3)有效劑量限制對防止皮膚的隨機性效應提供了充分的保護,為了防止確定性效應,需要對局部照射附加限制。

職業照射個人劑量限值1)(GB18871)應用劑量限值有效劑對孕婦的職業照射的附加限制婦女的放射敏感性并不比男性高,兩性受輻射照射總的危害大體上是類似的,故應與男性在同一防護體系下從事放射性工作,在這一點上已取得共識。由于胎兒對輻射的敏感性遠高于成人,胎兒作為公眾的一員,理應得到與公眾大致相同的防護。對孕婦的職業照射的附加限制婦女的放射敏感性并不比男性高,兩性女工作人員和用人單位(或雇主)都有責任保護胚胎或胎兒。女工作人員在意識到自己已經懷孕時應立即通知其用人單位或雇主,以便必要時改善其工作條件。不得將懷孕視為解雇女工作人員的理由。用人單位或雇主有責任改善職業照射的工作條件,以保證向胚胎或胎兒提供與公眾成員相同的防護水平,使胎兒在余下的妊娠時期受到的附加的當量劑量不大可能超過1mSv。女工作人員和用人單位(或雇主)都有責任保護胚胎或胎兒。用人單位或雇主必須向為履行其職責進入控制區或監督區的女工作人員提供下列相關信息:孕婦受到照射對胚胎或胎兒造成的危險;女工作人員在懷疑自己懷孕后立即通知其用人單位或雇主的重要性。職業衛生醫師應及時向管理部門建議對懷孕的工作人員的工作條件需要采取專門的預防措施和程序,并向孕婦說明與其工作有關的對胎兒的危險。用人單位或雇主必須向為履行其職責進入控制區或監督區的女工作人四、放射防護原則的應用四、放射防護原則的應用1、用人單位的主要責任貫徹執行職業防護與安全最優化和限制職業照射劑量的原則;建立實施本標準有關要求的防護與安全方針、程序和組織機構;提供適當而足夠的防護與安全設施、設備和服務,它們的種類與完善程度應與預計的職業照射水平和可能性相適應;提供相應的防護裝置和監測設備,并為正確使用這些裝置和設備做出安排;提供必要的健康監護和服務;提供適當而足夠的人力資源,并根據需要定期培訓工作人員;按照標準的要求保存有關的記錄;就如何有效地實施標準和所采取的防護與安全等問題與工作人員或他們的代表進行協商和合作;為促進安全文化素養的提高提供必需條件。1、用人單位的主要責任貫徹執行職業防護與安全最優化和限制職業2、工作人員的主要責任

遵守有關防護與安全規定、規則和程序;正確使用監測儀表和防護設備與衣具;接受必要的防護與安全培訓和指導;在防護與安全(包括健康監護和劑量評價等)方面與用人單位合作,提供有關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經驗與信息;發現違反或不利于遵守標準的情況,應盡快向用人單位報告。2、工作人員的主要責任遵守有關防護與安全規定、規則和程序;3、審管部門的主要責任審管部門是指為實施對防護與安全的監督管理,由政府指定或認可的一個或幾個機構。審管部門有助于確保審管控制體系建立在充分的法律基礎之上。審管部門應制訂、頒布和實施為充分保障工作人員和公眾的安全而對特定源做出的具體規定。

3、審管部門的主要責任審管部門是指為實施對防護與安全的監督管4、對運行管理部門的要求對運行管理部門的要求旨在為保護工作人員和公眾建立一個實用的基礎,其最重要的功能是保持對照射源的控制和職業性受照工作人員的控制。輻射工作場所正式的區域劃分有利于對源的控制。按照工作場所需要和可能需要的防護條件和安全措施的不同,將其分為控制區和監督區。目的在于便于進行放射防護管理和職業照射的控制,預防潛在照射或限制潛在照射的范圍,防止可能的污染擴散。4、對運行管理部門的要求對運行管理部門的要求旨在為保護工作人提供職業照射防護和保健服務是任何工作場所運行管理部門的一般職責之一。職業照射防護服務提供專家咨詢、相應的防護條件和監測安排。職業保健服務則提供專家的醫學建議、健康監護以及任何必要的治療。提供職業照射防護和保健服務是任何工作場所運行管理部門的一般職5、個人防護用具用人單位應根據實際需要為工作人員提供適用、足夠和符合有關標準的個人防護用具,如各類防護服、防護圍裙、防護手套、防護面罩及呼吸防護器具等,并應使他們了解其所使用的防護用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應對工作人員進行正確使用呼吸防護器具的指導,并檢查其配戴是否合適。對于需要使用特殊防護用具的工作任務,只有經擔任健康監護的醫師確認健康合格并經培訓和授權的人員才能承擔。

5、個人防護用具用人單位應根據實際需要為工作人員提供適用、足個人防護用具應有適當的備份,以備在干預事件中使用。所有個人防護用具均應妥善保管,并應對其性能進行定期檢驗。對于任何給定的工作任務,如果需要使用防護用具,則應考慮由于防護用具的使用使工作不便或工作時間延長所導致的照射的增加,并應考慮使用防護用具可能伴有的非輻射危害。用人單位應通過利用適當的防護手段與安全措施(包括良好的工程控制裝置和滿意的工作條件),盡量減少正常運行期間對行政管理和個人防護用具的依賴。個人防護用具應有適當的備份,以備在干預事件中使用。所有個人防6、監測

監測指為評價或控制輻射或放射性物質的照射,對劑量或污染所進行的測量及對結果的解釋監測。用人單位應根據其負責的實踐和源的具體情況,按照輻射防護最優化的原則制定適當的職業照射監測大綱,進行相應的監測與評價。應將監測與評價的結果定期向審管部門報告;發生異常情況時應隨時報告。6、監測監測指為評價或控制輻射或放射性物質的照射,對劑量或工作場所監測包括在工作環境中所作的測量。可以再細分為外照射監測、空氣污染監測和表面污染監測。個人監測是指利用工作人員個人佩帶劑量計所進行的測量,或是測量在他們體表、體內或排泄物中放射性核素的種類和活度以及對這些測量結果的解釋。可再分為外照射個人監測、內照射個人監測和皮膚污染監測。工作場所監測包括在工作環境中所作的測量。可以再細分為外照射監第六部分內、外照射的防護第六部分一、外照射防護措施一、外照射防護措施三個基本因素時間距離屏蔽三個基本因素放射工作人員培訓講義201萊蕪衛生計生監督所課件反平方律d=50cm150mSv/h0.06mSv/h反平方律d=50cm150mSv/h0.06mSv/h1、距離防護—盡量遠離放射源

限制術者劑量0.05Gy距離照射量率

可停留時間1ft12.5R/hr24min2ft3.1R/hr1.6hr5ft0.5R/hr10hr8ft0.2R/hr25hr

1、距離防護—盡量遠離放射源限制術者在距離防護方面,因為空間某處的輻射劑量率與距放射源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所以與放射源的距離越大,該處的劑量率越小。在做放射性操作時,盡可能離放射源遠一點,這就是距離防護。為了實現距離防護,人們借助于機械手、機器人或長柄鉗等來增加人與放射源之間的距離,或者用自動,半自動化方法進行操作,事故中撤離放射性沾染區等,都屬于距離防護。在距離防護方面,因為空間某處的輻射劑量率與距放射源距離的平方時間劑量率=10mGy/hX時間=總劑量1小時=10mGy2小時=20mGy時間劑量率X時間=總劑量1小時=10mGy2、時間防護在劑量率均勻的情況下,人所受到的劑量與照射時間成正比,照射時間越長,所接受的劑量越大。因此,為了減少照射的劑量,要盡量縮短從事放射性工作時間,減少在放射源附近停留的時間。這要求我們在從事放射性工作時,要操作熟練,動作迅速,必要時可進行一些空白操作訓練來提高熟練程度,這樣在正式操作時可以減少受照時間,如果一個人操作超過劑量限值,就可以輪換操作,使每個人所受的劑量減少。2、時間防護在劑量率均勻的情況下,人所受到的劑量與照射時間成放射工作人員培訓講義201萊蕪衛生計生監督所課件3、屏蔽防護

“時間防護”與“距離防護”是既經濟又簡便易行,但實際工作中往往單靠這兩種辦法還是不行的。因此必須考慮“屏蔽防護”,就是在人與放射源之間放置屏蔽物,以達到減弱射線強度的目的。常用的屏蔽材料有鉛、鋼筋水泥、鉛玻璃等。3、屏蔽防護“時間防護”與“距離防護”是既經濟內照射的防護照射防護主要考慮阻斷放射性物質進入體內的途徑

內照射的防護內照射的防護照射防護主要考慮阻斷放射性物質進入體內的途徑內1、防止放射性物質經呼吸道吸入

呼吸道吸入是造成體內放射性污染的主要途徑。在這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增加室內通風、使用通風櫥或手套廂、進行濕式作業等。一般情況下可佩帶一般口罩或特殊防護口罩,必要時要帶面具和穿氣衣。

1、防止放射性物質經呼吸道吸入呼吸道吸入是造成體內放射性污通風櫥通風櫥放射工作人員培訓講義201萊蕪衛生計生監督所課件2、防止放射性物質經食道進入體內食入被放射性物質污染的食物和飲水,是造成體內放射性污染的另一個途徑。所以要加強對水和食品的監測,禁止在工作區或污染區進食、飲水或吸煙。注意防止手的污染。

2、防止放射性物質經食道進入體內食入被放射性物質污染的食物和放射工作人員培訓講義201萊蕪衛生計生監督所課件3、防止放射性物質經體表進入體內皮膚被污染后,除會對皮膚造成照射外,放射性物質還會通過正常皮膚或傷口進入體內,造成內沾染。應避免皮膚與放射性物質接觸,為此可穿戴一些個人防護器具,如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和防護鞋等。離開工作場所和污染區時,要徹底清洗,要特別注意一些特殊部位的清洗。洗消前后都應進行體表監測。3、防止放射性物質經體表進入體內皮膚被污染后,除會對皮膚造成放射工作人員培訓講義201萊蕪衛生計生監督所課件放射工作人員培訓講義201萊蕪衛生計生監督所課件

切爾諾貝利事故

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一個核反應堆發生爆炸,導致10天內釋放了大量的放射性核素。氣載物質由烏克蘭境內該廠址穿越歐洲而彌散。由于被污染的空氣擴散至歐洲甚至歐洲以外的地區,當地氣候條件對于核素的沉降起了很大的決定作用。降雨導致放射性核素在某些地區的沉積比其它地區更多。

切爾諾貝利事故

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這起事故在當地造成災難性的影響,應急隊員受到高輻射照射,導致31人死亡,其中28人為消防隊員。消防隊員接受了沉積核素的大劑量外照射,達到3~16Sv,皮膚污染導致了嚴重的紅斑效應,主要歸因于β射線照射。另有209人住院,其中106人被確診為急性輻射損傷。幸運的是這些人均恢復健康,在幾周或數月后得以出院。周邊及以外地區人們的受照劑量主要來源于碘-131、銫-134、銫-137三種核素。幾乎所有的劑量來自于地面上核素的外照射,吸入碘131所致的甲狀腺劑量,以及食入食物中的核素所致的內照射。這起事故在當地造成災難性的影響,應急隊員受到高輻射照射,導致事故后約有超過10萬人口離開目前為烏克蘭和俄聯邦的Belarus地區的家園,且由于地面上放射性落下灰的水平較高,許多地區成為“限制區”。對切爾諾貝利廠址開展了大規模清除工作,涉及人員超過75萬人口。去污工作者被稱為“清盤人”,他們中有些人接受了超過ICRP中規定的50mSv的劑量限值。在事故情形下,這種照射或許是正當的,ICRP建議這種情形下的照射不應超過500mSv.這樣可確保工作人員不會產生輻射照射的確定性效應。監測小組公布的數據顯示,事故發生后一年內平均劑量水平保持在165mSv以下,隨后幾年劑量逐漸降至50mSv以下。事故后約有超過10萬人口離開目前為烏克蘭和俄聯邦的Belar

在切爾諾貝利地區及其它地區還進行了人口學的全面研究,試圖發現事故導致的可能的健康效應。結果顯示,到目前為止,輻照引起的唯一重要的效應發生于Belarus和烏克蘭地區的兒童。他們由于攝入碘-131,特別是喝了被碘污染了的牛奶,甲狀腺癌發生率上升。碘-131為短壽命放射性核素(半衰期為8天),聚積在甲狀腺,使用監測和其它數據,可估算出兒童中這種健康效應的危險度。2000年UNSCEAR發表了一篇關于切爾諾貝利事故效應的綜述。他們的科學估算顯示,在事故期間受到照射的兒童中,甲狀腺癌有1800例。幸運的是,雖然該病為惡性病,但絕大多數病例為非致死性的。在切爾諾貝利地區及其它地區還進行了人口學的全面UNSCEAR未發現可能與輻射照射相關的其它健康效應上升的科學證據。雖然這并不意味著不會有其他效應,例如,受照射最高的個人,未來發生輻射相關效應的危險增加了,但是UNSCEAR認為大部分人不會遭到歸因于這次事故輻射產生的嚴重健康后果。UNSCEAR未發現可能與輻射照射相關的其它在當地人群中顯現的其他嚴重健康效應似乎是由于這次事故使人們緊張和焦慮的結果,包括懼怕輻射。雖然這些影響與前述甲狀腺紊亂不同,但是在放射性落下灰所影響的區域包括全歐洲,這種情況確實更普遍。例如,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在事故發生后最初幾周平均接受的劑量為0.1mSv,但是許多人向他們的醫生報告說感覺惡心、頭疼、腹瀉及一些皮疹。根據一百年來輻射效應的科學研究,可以斷定,如此低的劑量不可能直接導致上述癥狀。但是,對某些人來說,一種強烈的輻射恐懼確實存在,這也是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