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靜夜思音樂教案反思靜夜思音樂教案反思1 教學內容: 同學能夠有感情地演唱靜夜思,并能體會到古詩的意境及其和新歌搭配在一起的獨特感受。 教學目標: 1.學唱美麗悅耳的歌曲靜夜思,感受美。 2.在美麗的旋律上填上富有意境的唐代詩歌,體驗美。 3.隨著四拍子來進行指揮,充分投入到歌曲的韻律中,表現美。 4.觀賞歌曲,并聯想自己學過的古詩,回憶演唱以前學過的古詩歌曲,觀賞美。 5.除了演唱靜夜思,還進行了為原旋律填加其他古詩詞的創新嘗試,創作美。 教學重點:本課中學習歌曲的旋律,學會四拍子的指揮是一方面,更要能夠引導同學進入源遠流長的唐代文學古詩與委婉悅耳的旋律搭配而制造出的美妙意境。 教學難點:歌
2、曲中的曲譜學唱和二聲部的合唱訓練是一個比較難的教學環節。 教學用具:錄音機、歌曲伴奏、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律動進教室 1.在歡快、的歌曲中走進教室,使同學在每一節課都保持著高漲的心情。 2.歡呼音樂課的開頭,使同學樂觀主動地拉開音樂課的帷幕。 3.和聲練習,雖然只是三度的和聲,卻是培育和熬煉同學合唱力量、創作和感悟和聲美的一種方式。 4.師生問好,拉近老師和同學的距離,懂得禮貌待人。 二、導入 師:上課的一開頭,老師要給同學們出一個謎語,謎面是一首歌曲,謎底是一個人物,信任同學們認真聽肯定會找到謎底。現在就由老師親自展現謎面。請聽好(老師演唱但愿人長期)。 生:北宋詩人蘇軾。 師:同學們
3、對詩歌很是了解,我想同學們肯定是通過老師演唱的這首歌曲中的詞而很快猜到了是北宋的詩人蘇軾。同學們的學問很淵博。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剛剛過去,中秋節晚上的月亮特殊圓,景色也特殊迷人。月亮總是會和“浪漫、溫馨、迷人、團聚”等美妙的詞語聯系在一起。古代文人都喜愛借用月亮來寄予自己的情感。那么除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你們還知道哪些以月亮為題材的優秀詩篇呢? 生:有靜夜思 師:好的,同學們知道得可真不少,今日我們就來學唱一首以李白的靜夜思為詞而譜曲的同名歌曲靜夜思。 三、新授 師:我們先來傾聽一次,感受曲調的抑揚頓挫。 生:初聽,感受音樂。 師:多么美的詩詞,聽完歌曲后,我更加能夠理解李白為何把情感和
4、思念寄予給月亮。大家想,我們或許會相隔很遠,但我們看到的都是同一輪明月,月亮會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這么有韻味的詩歌再配上了委婉的旋律更是天籟之聲。我想現在我們再一次朗誦詩詞時,就應當更加有味道、更加有感情,而且我們也應當換一個詞,不叫朗誦而叫吟唱。老師想請一位同學來表現一下。 生:帶動作地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師:我們一起來一次,要表現出你們豐富的情感。 生:共同朗誦 師:詩詞寫得多感人啊。體現出詩人王維的那句“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感。 師:帶著這樣的心情我們來學唱這首歌曲。歌曲總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齊唱部分,其次個部分是合唱部分,帶有尾聲。 1.教唱過程中盡量體現同學的自主學唱力量,并
5、叮囑同學留意裝飾音的唱法與作用,使歌曲更加得委婉悅耳,為歌曲增加了顏色。 2.在第三句中的最終一個字要處理成聲斷氣連的唱法。 3.讓同學演唱曲譜,可以是簡譜或者是固定調唱法。在其次部分的教唱過程中要著重留意音準問題(低聲部有必要可以先唱曲譜),也要多培育同學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聲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對抗的效果。尾聲的延長符號再次提示同學們要很好利用循環呼吸法。 4.在奇妙的歌聲中,真想動情地舞蹈,但我們教室面積有限,那我們就利用上肢運動來指揮。(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體現) 四、鞏固歌曲 再次傾聽,反復演唱,體驗音樂。 我們肯定要好好地學習這首歌曲,或許你們現在還沒有這個體會,由于你們還小,都
6、生活在爸爸媽媽的懷抱中,等長大了或許為了進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離開了父母,離開了家鄉,就能體會到那句話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含義了,看到了月亮會更加惦念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也盼望同學們學會了這首歌曲之后在明年的中秋節那天,能唱給爸爸媽媽聽。(可以利用多種方法,如師生接力唱、男女生接力唱、領唱等來練習等,就不會有乏味的感覺。) 五、拓展 師:看到同學們的心情這么高漲,老師突發奇想,想借助這小小的教室作為我們的舞臺,來開一個“古詩詞朗誦音樂會”,也就是古詩新唱,同學們是否有愛好? 生:有! 師:那么老師就選用依靠首讀唐詩的片段來作為演唱會的開場曲。(播放讀唐詩)。 師:心細的同學肯定在開場曲中發覺了許
7、多的詩歌,能說說都有哪些詩歌嗎? 生: (略) 師:那在這些詩詞里面,我們回憶一下,哪個是你們曾經學過的古詩歌曲? 生:有詠鵝和江雪。 師:誰來做第一個登場的歌手? 生:分別演唱詠鵝和江雪。 師:不知道同學們是否有愛好把自己熟識的歌曲或喜愛的、學過的歌曲與古詩利用起來,創編成自己的古詩新唱呢? 生:情愿!(爭論、思索) 師:老師先帶個頭,我為我喜愛的一首孟浩然的春曉進行一下古詩新唱。(一個小片段) 師:接下來,誰來大膽地嘗試一下。 生1:選用了一首古詩,利用了靜夜思旋律。 生2: 六、小結 階段目標:同學們已經能夠體會到古詩新唱的樂趣,有了詞再配上適當、協和的樂曲使得古詩更加完善,更能烘托出其
8、中的含義。 師:同學們的創編力量真得很強,我想唐代的那些詩人肯定不會想到我們為他們的詩歌配上了那么美麗的旋律。好了,今日的演唱會到此結束,能夠舉辦得這么勝利,要感謝各位編曲家、各位歌星的參加和登臺演出,感謝,再見! 靜夜思音樂教案反思2 教學目標 1.指導同學用較長的氣息演唱合唱歌曲靜夜思,從中感受歌曲中思念家鄉的情感。 2.能正確地把握四四拍的指揮圖示,并能用四四拍的指揮圖示指揮大家演唱歌曲。 教學重、難點 1.歌曲其次樂句中的八分休止符,要做到聲斷氣連。 2.正確地把握四四拍的指揮圖示。 教材分析 靜夜思這首歌曲為兩段體,宮調式,四四拍,以級進為主的旋律,舒緩的節奏,稍慢的速度,表現了思念
9、家鄉的情感。第一樂段有三個樂句,前兩個樂句心情比較平穩,第三樂句雖然在節奏上是其次樂句的重復,但也不是可有可無的重復,而是歌曲的高潮點,第一小節的八度大跳,把思鄉的心情推向了高潮。其次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合唱形式,主要突出了第三樂句,使音樂顯得更加豐滿。 教學過程(一份供任課老師參考的完整教案) 一、進行三度和聲練習 同學在練習大跳音程時,先請同學留意聽琴,老師彈奏音程后同學再開口演唱。 教學要求:通過三度和聲練習,培育和熬煉同學的合唱力量。 二、導入新課 現在,我們來觀賞音樂家馬思聰創作的樂曲思鄉曲,聽一聽有什么感受?(同學談聽后感受。) 這首樂曲表達了人們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
10、家鄉,當我們離開家鄉時,總免不了要思念家鄉的親人,有很多藝術家都留下了思念家鄉的藝術作品。像我國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詩靜夜思,就是表達了這種情感。同學們肯定都特別熟識,我們一起來朗誦一遍這首詩。 師生一起朗誦唐代詩人李白的詩靜夜思。 師:同學們朗誦得特別好,我國作曲家黎英海把這首詩譜寫成了一首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三、學習歌曲 1.觀賞靜夜思動畫,同學整體感受音樂。 老師提出傾聽要求:留意傾聽歌曲的心情,聽完以后說說你對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同學回答:這是一首美麗抒情的歌曲。 2.傾聽靜夜思范唱。 教學要求:在聽范唱之前,老師提出問題: (1)聽一聽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一首幾幾拍
11、的歌曲? (2)這首歌曲的力度、節奏、速度是怎么樣的? 帶著問題,同學聽錄音范唱。(老師隨著旋律單手劃四四拍指揮手勢。) 聽完范唱以后,同學回答以上問題: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為合唱,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力度較弱、節奏比較伸展、速度較慢。 師:同學們對這首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們連續學習這首歌曲。 3.靜夜思歌曲學習。 (1)這是一首合唱歌曲,我們先來學唱第一聲部。 要留意用連貫、較長的氣息唱滿全音符的時值;其次樂句的八分休止符,要做到聲斷氣連;唱準第三樂句的八度音程;前倚音要唱得巧而連。 (2)學唱其次聲部。 留意聽其次聲部是在什么時候進入的?指導同學用連貫、較長的氣息唱滿全音符的時值。 (
12、3)練習合唱。 同學在演唱其次聲部時,要留意傾聽這個聲部的精確進入。 在合唱教學時,要求同學不僅唱好自己的聲部,還要傾聽另一聲部的旋律,做到聲部和諧統一。 教學要求:培育同學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聲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產生對抗的效果。 4. 學習歌詞。 (1)同學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體會游子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2)同學分小組有感情地朗讀歌詞,老師加以指導。 (3)全班同學再次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教學要求:老師先范讀,然后,指導同學帶著感情朗讀歌詞。誦讀歌詞時,要留意指導同學用聲音來表現心情。 5.學唱歌曲。 (1)傾聽靜夜思范唱,小聲哼唱歌曲。 (2)老師演唱歌曲,同學仿照老師的口形,隨
13、靜夜思伴奏張口無聲地學唱歌詞。 (3)同學運用較長而連貫的氣息演唱歌曲靜夜思。 (4)老師在同學學唱過程中,要留意隨時訂正同學演唱中的不足。 教學要求:在同學學唱過程中,老師要留意指導同學運用較長而連貫的氣息演唱歌曲,并隨時訂正同學演唱中的不足。 6.歌曲處理。 演唱歌曲時,力度要隨旋律線的起伏而變化。指導同學用聲斷氣連的方法唱好其次樂句的八分休止符,更好地表達思念家鄉的心情。在演唱倚音時,要用弱的聲音演唱,不要太突出倚音。第三樂句的開頭同其次樂句結束音是八度關系,演唱時力度要稍強,突出思鄉的情感。歌曲的結尾要漸慢漸弱,表達了人們對自己的家鄉久久難以忘記。 7. 傾聽靜夜思伴奏演唱歌曲。 教學
14、要求:同學用嚴厲的聲音、較弱的力度,美麗抒情的心情演唱歌曲。 8. 觀賞視頻靜夜思。 9.學習四四拍指揮圖示。 (1)老師在黑板上先畫出已學過的四二拍指揮圖示,讓同學進行復習。 (2)老師畫上四四拍的指揮圖示,讓同學觀看四四拍同四二拍在指揮圖示上有什么不同? (3)然后,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 (4)最終,用四四拍的指揮圖示演唱歌曲。 四、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本課,同學們把握了四四拍的指揮圖示,感受到靜夜思這首歌曲的意境,體會到思念家鄉和親人的感情。盼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連續鞏固 靜夜思音樂教案反思3 教材:省編第10冊 班級:學校五班級 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情感目標:通過
15、學唱念家鄉,重溫已經學過的思念家鄉的歌曲,從感性上讓同學體驗思念家鄉,喜愛家鄉的情感。 2、學問技能目標:(1)了解作曲家生平和相關文化,激發同學用富有感情的聲音來演唱念家鄉。(2)以小組單位設計歌曲的表現形式,提高同學的表現力和制造力。 重點:由于很少同學有離開家鄉,思念家鄉的情感體驗,缺乏對唱曲的感受和理解,在教學過程 中要特殊注意引導同學感受和體驗音樂。 難點:激發同學有感情、有力度變化的演唱歌曲。(思鄉的感情不僅要深化同學心理,還要讓他外化用歌聲表現出來,是個難點)。 教學預備: 同學:(1)要求在課外從學過的課本中查找思念家鄉的歌曲,以小組 為單位復習歌曲。 (2)帶豎笛 老師:多媒
16、體課件、鋼琴、世界地圖 教學過程 : 步驟 教學活動 學的活動 課件展現 設計意圖 1、進教室 (1)播放古詩 歌曲靜夜思 (2)引導同學 感受歌曲 (1)聽音樂 進教室 (2)談談對 音樂的感受 文字:念家鄉 創設思念家鄉的氛圍,讓同學一進教室就感受到思鄉的心情。 2、發聲練習 指導同學有力度變化的發聲 依據旋律線條的起伏,用有力度變化的聲音演唱 發聲練習曲譜 為后面運用力度變化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作鋪墊。 3、用豎笛自學歌曲主旋律 (1)老師這有三條旋律,請你自選一條吹一吹 (2)強調附點節奏 (1)用豎笛自選練習 (2)鋼琴伴奏練習第一局的同學站起來吹一吹、練習其次句 (3)分句唱一唱 (1
17、)3.5 5 3.2 1| 2.3 5.3 2 | (2) 6 .1 1 75 6 | 61 75 6 | (3)3.5 5 1.2 3| 2. 1 26 | 1 | 歌曲念家鄉是由這三條旋律組成,學會了這三條旋律等于解決了識譜問題 4、導入 我們剛才練習的三條樂句是選自歌曲 念家鄉,這首歌曲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在美國工作時寫的 觀看多媒體熟悉 (1)出示課題念家鄉 (2)展現德沃夏克的肖像 讓同學熟悉曲 5、觀賞念家鄉理解歌曲內容 6、學唱歌曲 (1)你了這首歌曲你想說點什么? (2)德沃夏克是哪個國家?指導同學找一找地圖上中國在哪?捷克在哪?美國在哪? 這是一首家喻戶曉的歌曲,接下來我們就
18、來學唱這首感人肺腑的歌曲念家鄉 (1) 視唱 (2) 學習歌詞 (3) 練唱歌曲,留意速度、力度和情感 (1)聽音樂,談初步的感受 (2)回答:捷克在歐洲,美國在美洲,隔著太平洋 (1)第一遍視唱,留意力度和速度以及心情,其次遍視唱,摳出心情,老師范唱與同學對比 (2)全體用lu哼鳴,請一名同學配樂朗讀;集體配樂朗讀 (3)帶歌詞練唱歌曲 (1)播放歌曲念家鄉 (2)展現世界地圖 (3)地圖上捷克和美國用紅色展現 (1)、(2)、(3) 出示歌譜 (1)了解歌曲所想表達的情感 (2)通過讓同學在地圖上找捷克、美國關心同學理解身在他鄉的情感 層層遞進學唱歌曲通過視唱、哼鳴使同學能感受歌曲的心情,
19、能正確演唱歌曲 7、高潮:層層遞進激發情感 (1)你們想不想看德沃夏克的家鄉 (2)看船出海,引導同學給歌曲加旁白臺詞 (3)在老師不斷地引導中再次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4)激發有感情的唱,他把全部感情都宣泄在音樂上,我們應當用怎樣的力度唱才能更好的表達出感情 (1) 觀看德沃夏克的家鄉 (2)以小組為單位爭論說兩句 (3)有感情的朗讀 (4)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力度處理,并示范演唱;集體唱 (1)觀看德沃夏克的家鄉 (2)播放“看船出海” (1)通過觀看德沃夏克的家鄉,激起同學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2)讓同學進行即興創作,發揮想象 (3)同學漸漸的投入到歌曲的情感中,并釋放自己的情感 8、音樂與相
20、關文化 它極度的思念家鄉,寫了一首令人轟動的第九交響曲,念家鄉就是其中的片斷,我們聽聽這首交響曲其它的樂章 (2) 觀賞第九交響曲 播放第九交響曲 讓同學了解雖然命運坎坷但是特別樂觀,我們最終的目的還是要讓同學養成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和對美妙將來的憧憬和追求。 9、組織綜合表演,發揮想象 老師組織同學對學過的思鄉之曲進行綜合表演 (3) 以兩個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題材和表演形式進行即興創作 題材:念家鄉、送別、家鄉的親人、紅河谷 表演形式:唱歌 、舞蹈、朗誦、加旁白、演奏等 通過即興創作音樂活動,來表現對家鄉的感情。 靜夜思音樂教案反思4 一、 教學內容安排建議表 課時 感受與鑒賞 音樂表現 音樂制
21、造 音樂與相關文化 第一課時 梅花 創編春曉 王安石 其次課時 靜夜思 李白 第三課時 讀唐詩 古詩朗誦演唱會 二、教學要求 (一)單元總要求 1、通過集中學唱古詩歌曲,增進同學對我國古詩文化的了解。 2、在演唱方面,進一步要求同學能用有掌握的聲音演唱歌曲,演唱合唱歌曲靜夜思。 3、在感受與鑒賞方面,要求同學能通過讀唐詩的觀賞,感受古詩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唐詩里有畫,唐詩里有歌,唐詩里有苦,唐詩里有樂”的意境。感受歌曲的情感。 4、在音樂制造方面,要求同學能依據教材供應的材料組成古詩歌曲春曉。要求同學能樂觀組織并參加“古詩朗誦演唱會”的活動,熬煉同學的組織力量。發揮同學的音樂制造性,即興吟唱
22、古詩。 5、在音樂與相關文化方面,要求同學盡可能多地朗誦古詩和演唱古詩歌曲,并能理解這些古詩的含義。 (二)詳細要求 1.能用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梅花,并知道梅花不畏寒冷在風雪中競相開放的特性,象征著頑強不屈的性格。 2.能用較長的氣息和純潔的聲音演唱合唱靜夜思,表現懷念家鄉的情感。 3.初步了解唐代詩人李白和宋代的詩人王安石。 4.觀賞讀唐詩,感受歌曲親切的情感,了解歌曲中唱到的古詩。 5.能樂觀參加“古詩朗誦演唱會”的表演,與同學們溝通自己熟識的古詩。 三、教學預備 (一)教具 風琴、錄音機、錄音帶、梅花的圖片或實物。 (二)資料 靜夜思(李白),夜雪(白居易),絕句(杜甫),詠鵝(駱賓王)
23、,楓橋夜泊(張繼),夜雨寄北(李商隱),出塞(王昌齡),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四、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歌曲的旋律、學會四拍子的指揮。 2.通過學習能夠感染同學學會沉醉,為其源遠流長的唐代文學古詩與委婉悅耳的旋律的絕妙搭配而沉醉。 3.歌曲中的曲譜演唱和二聲部合唱訓練是一個比較難的教學環節。 五、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唱歌梅花。 2、制作一本有關梅花的藝術手冊。 教學目標: 1、能用自然、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2、能制作一本有關梅花的藝術手冊。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有關于古詩的歌曲進教室。 二、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從小家長就教我們背古詩,長大后老師也教過我們好多
24、古詩,下面就請你們說一說 ,你都學過哪些古詩? 生:回憶自己學過的古詩。 師:你能給大家背誦一下嗎? 生:背古詩。 師:現在老師說一個詞,看看哪位同學能依據這個詞背出一首古詩。 師:這個詞是“梅花”。 生:我知道,王安石有一首古詩就叫做梅花。 師:你反應真快,大家確定也學過這首古詩,下面我們就一起背一下。 全班齊背梅花。 師:誰能來介紹一下古詩所描寫的內容及它所要表達的意思? 生介紹古詩。 師:今日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具有現代感的豫劇唱大戲。 三、傾聽歌曲 1、生初聽:體會歌曲的心情,感受歌曲的風格。 2、生復聽:用拍手和捻指為歌曲伴奏。 3、生再聽:輕聲哼唱歌曲旋律。 四、學唱歌曲 1、聽唱法教
25、學,生反復聽歌曲,小聲學唱歌曲。 2、生隨琴慢唱。 3、師指導、訂正:提示同學留意過門、變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確演唱。 4、生完整演唱歌曲部分。 5、設計念白的節奏 師:大家認真觀看一下,在我們歌曲的上面還有兩句念白,誰能給大家念一下? 生:根據原節奏念。 師:同樣的念白,你還能用其它的節奏念出來嗎?(師舉例說明) 找一、兩名同學回答。 以小組為單位爭論,設計出一個與眾不同的念白。 小組爭論、匯報(用拍手的方式念出)。 6、生使用不同的念白完整演唱歌曲。 7、師生評價,評比出念白設計小組。 五、小結 生談談本課的收獲。 生聽唱大戲歌曲出教室。 教學反思: 我認為本課設計的部分是念白設計的部分。我
26、沒有讓同學根據原節奏念,而是將如何念的權力交給同學,充分發揮他們的制造力。同時在個別同學設計好以后,我又采納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學習的方式多樣化,培育同學們的合作意識。在同學匯報的時候,讓他們采納了拍手的方式,既能讓同學有肯定的節奏意識,又能使歌曲具有童趣,很受同學的寵愛。 本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主要在于歌曲音符跳動稍大,節奏稍難,歌曲較難把握。假如給同學再多的時間傾聽和學唱,把握就相對簡潔些。 其次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歌曲靜夜思。 教學目標 1.學唱美麗悅耳的歌曲靜夜思,感受美。 2.在美麗的旋律上填上富有意境的唐代詩歌,體驗美。 3.隨著四拍子來進行指揮,能充分地投入到歌曲的韻律中,表
27、現美。 4.觀賞歌曲時能聯想到自己學過的古詩,并回憶演唱以前學過的古詩歌曲,觀賞美。 5.除了演唱靜夜思,還進行了為原旋律填加其他古詩詞的創新嘗試,創作美。 教學過程 一、律動進教室 1.在歡快、節奏感很強的歌曲中走進教室,使同學在每一節課都保持著高漲的心情來上課。 2.歡呼音樂課的開頭,使同學樂觀主動地拉開音樂課的帷幕。 3.和聲練習,雖然只是三度和聲,卻是培育和熬煉同學合唱力量、創作和感悟和聲美的一種方式。 4.師生問好,拉近老師和同學的距離,懂得禮貌待人。 二、導入 師:上課一開頭,老師要給同學們出一個謎語,謎面是一首歌曲,謎底是一個人物,信任同學們認真聽肯定會找到謎底。現在就由老師親自
28、展現謎面。請聽好(老師演唱但愿人長期) 生:北宋詩人蘇軾。 師:看樣子同學們對詩歌很了解,我想同學們肯定是通過老師演唱的這首歌曲中的詞,很快就猜到了詩詞的是北宋的詩人蘇軾。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剛剛過去,中秋節晚上的月亮特殊圓,景色也特殊地迷人。月亮總是會和“浪漫、溫馨、迷人、團聚”等詞語聯系在一起。古代文人都喜愛借用月亮來寄予自己的情感。那么除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你們還知道哪些是以月亮為題材的優秀詩篇呢? 生:有靜夜思 師:好的,同學們知道得可真不少,今日我們就來學唱一首依據李白的靜夜思而譜曲的同名歌曲靜夜思。 三、新授 師:我們首先來傾聽一次,感受它的抑揚頓挫。 初聽,感受音樂。 師:
29、多么美的詩詞,聽完歌曲后,我更加能夠理解到李白為何把情感和思念寄予給月亮。大家想,我們或許會相隔很遠,但我們看到的卻都是同一輪明月,月亮會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這么有韻味的詩歌再配上委婉的旋律更是天籟之聲。我想現在我們再一次朗誦詩詞,就應當更有韻味、更有感情,而且我們也應當換一個詞,不叫朗誦,而叫吟唱。老師想請同學來表現一下。 生:帶動作、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師:我們一起來一次,要表現出你豐富的情感。 生:共同朗誦。 師:詩詞寫得多感人啊,體現詩人王維的那句話:“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感。 師:帶著這樣的心情我們來學唱這首歌曲。歌曲總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齊唱部分,其次個部分是合唱部分,帶有
30、尾聲。 歌曲處理: 1、教唱過程中盡量體現同學的自主學唱力量,并叮囑同學裝飾音的唱法與作用,使歌曲更加委婉悅耳,為歌曲增加了顏色。 2、在第三句中的最終一個字要處理成聲斷氣連的唱法。讓同學演唱曲譜,可以是簡譜或者是固定調唱法。 3、在其次部分的教唱過程中要著重留意音準問題(低聲部有必要可以先唱曲譜),也要多培育同學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聲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對抗的效果。 4、尾聲的延長符號再次提示同學們要很好地利用循環呼吸法在奇妙的歌聲中想動情地舞蹈,我們教室面積有限,那我們就利用上肢運動來做指揮。(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體現) 四、鞏固歌曲 再次傾聽,反復演唱,體驗音樂。 師:我們肯定要好好地
31、學習這首歌曲,或許你們現在還沒有這個體會。由于你們還小,都生活在爸爸媽媽的懷抱中,等長大了或許為了進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離開了父母,離開了家鄉,就能體會到那句話“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含義了,看到了月亮會更加惦念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也盼望同學們學會了這首歌曲之后在明年的中秋節,能唱給爸爸媽媽聽。(可以利用多種方法,如師生接力唱、男女接力唱、領唱等來復習演唱就不會有乏味的感覺。) 五、拓展 師:看到同學們的心情這么高漲,老師突發其想,想借助這小小的教室作為我們的舞臺,來開一個“古詩朗誦音樂會”,也就是把古詩新唱,不知道同學們是否有愛好? 生:有! 師:那么老師就選用一首讀唐詩的片段來做演唱會的開場
32、曲(播放讀唐詩)。 師:心細的同學肯定在開場曲中發覺了許多的詩歌?能說說都有哪些詩歌嗎? 生:回答。 師:那在這些詩詞里面,我們回憶一下,哪個是你們曾經學過的古詩歌曲? 生:有詠鵝和江雪。 師:誰來做演唱會第一個登場的歌手? 生:分別演唱詠鵝和江雪。 師: 不知道同學們是否有愛好把自己熟識的歌曲或喜愛的、學過的歌曲與古詩結合起來,創編成自己作的古詩新唱呢? 生: 情愿!(爭論、思索) 師:老師先帶個頭,我為自己喜愛的一首孟浩然的春曉進行一下古詩新唱(一個小片段)。 師:好,接下來誰來,大膽地嘗試一下。 生1:選用了一首古詩,利用了靜夜思旋律。 生2: 小結(略)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觀賞歌曲讀
33、唐詩。 教學過程 通過朗誦演唱古詩,激發同學對古詩的愛好,知道詩與歌的聯系。 一、創設情境 1、隨音樂讀唐詩走進教室,(出示讀唐詩課件) 2、導入: 這部古詩畫卷向我們展現了我國遠遠流暢的古詩文化。今日我們就一起走進唐詩。首先老師請你們聽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讀唐詩,它的曲調特別富有特點,你聽了以后肯定會有驚異的發覺。 二、新授 1、出示讀唐詩的歌曲(課件(2)播放完整歌曲,師生隨音樂聽唱一遍。 師:剛才聽了這首歌曲之后你發覺這首歌曲的特點嗎? 生:回答(很多古詩) 師:你看到歌詞的時候,同學們能聯想到很多唐詩,那么歌曲畢竟藏了多少唐詩?老師想考考你們,我們分組進行競賽,看哪個組知道的唐詩最多
34、,分成四組,每組一個題板,請你用連線連一連,連接最快的就為優勝小組。 2、活動開頭 (1)每組一塊題板(各組爭論畫線) (2)最快的到前面展現,并排好。 師:同學們看一看他們是否正確,老師請你們來當評委。 (3)2組給1組評,3組給4組評。 (4)老師展現對與錯(課件)“床前的月光、詠鵝” 師:說一個句字的頭,同學答一個詩的題目。 這首歌曲是由八首古詩的佳句組成的,現在讓我們有感情的朗誦歌曲。 (5)師生齊(評價) 三、學習唱讀 1、師:問 你知道唐詩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生:(表達詩人喜怒哀樂、寵愛古詩、表達詩人對唐詩的贊美) 2、師輕聲唱詞。課件與2相同 師:你能說一說唐詩里有畫,唐詩里有
35、歌嗎? 生:分別讓同學回答。 師:以一首唐詩為例:課件:“高飛的白鷺”是誰? 生:杜甫的絕句。 師:假如以這首古詩為例,你能畫些什么? 對!它象一副畫卷一樣那么漂亮,其中描寫景物,顏色有什么? :生:黃鸝是_、柳是綠色、天是雪是 師:對!這些顏色絢麗的景物,它們遠近凹凸,響應的構成一副賞新悅目的畫卷,所以我們說唐里有畫,唐詩里有歌。 3、歌曲處理與演唱 課件與2相同 (1)播放全曲 師:聽一聽旋律,找一找歌詞的_在什么地方?聽一聽找到了嗎/ 生:其次段或“楓橋的鐘聲“是_。 4、節奏型:附點四分音符有多長 師:指讀?_ 生:按節奏讀歌詞 師:歌曲的_之后,又恢復到什么的方?生:安靜。 指導:4
36、/4拍旋律56 71 2 4 ? | 4 32 21 | 1 - | (2)全體完整演唱 強調_處,MPMf-mp 四、展現延長 師:讓同學借古人的情懷開一個古詩演唱會。 形式:合唱、表演、吹奏、朗誦 五、板書:課題:古詩新唱演唱會讀唐詩 靜夜思音樂教案反思5 一.教學要求 (一)單元總要求 要求同學初步了解我國西部地區有代表性的音樂特點及相關文化,如x藏的拉薩、長江三峽及三峽工程,西南地區苗族、彝族的音樂特點等,通過音樂抒發對家鄉的喜愛。進一步培育同學獨立視譜演唱歌曲、辨別音樂結構和音樂心情的力量,能為歌曲設計領唱與齊唱。 (二)詳細要求 1.能用喜愛家鄉那樣的情感演唱拉薩謠。 2.能樂觀地
37、參加“走進x藏”音樂會。 3.能辨別管弦樂合奏北京喜訊到邊寨的音樂結構,感受不同樂段的心情,背唱其中的一段旋律。 4.能用驕傲的心情演唱三峽的孩子愛三峽。 5.能了解一些有關x藏、三峽的相關學問。 三、教學預備 (一)教具 布達拉宮的圖片或錄像;阿姐鼓洗衣歌川江號子等錄音帶。 (二)資料 有關x藏、三峽及三峽工程的資料和圖片。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單元重點: 1.用喜愛家鄉的情感演唱拉薩謠。 2.感受北京喜訊到邊寨中苗、彝民族音樂的特點。 本單元難點: 1.啟發同學用喜愛自己家鄉那樣的情感演唱拉薩謠。 2.辨別管弦樂合奏北京喜訊到邊寨的音樂結構。 3.感受三峽的孩子愛三峽川江號子的風格。
38、五、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 、學唱歌曲:拉薩謠。 2 、了解西部地區的風土人情。 教學目標 1 、能用喜愛家鄉一樣的情感演唱歌曲:拉薩謠。 3 、了解西部地區的風土人情,開闊同學的音樂視野。 教學重難點 1 、用喜愛家鄉的情感演唱歌曲。 2 、能隨老師琴聲視唱曲譜。 教學預備 風琴、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 觀賞走進x藏 老師:今日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首特別悅耳的歌曲,它會帶領同學們來到一個神奇的地方,會給同學們帶來美的享受,我們一起來聽。(錄音播放走進x藏同學靜聽) 提問:聽到這首美麗的歌曲,你仿佛來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什么漂亮的景色?(生回答) 老師出示布達拉宮的圖片,請同學們邊
39、觀看邊總結:x藏位于我國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的山脈,有最漂亮的雪域風情,有勤勞英勇的藏族同胞,也有那氣概雄偉的布達拉宮,更有那風格獨特美麗、粗獷的音樂。讓我們一起聽一聽。 二、 學習歌曲拉薩謠 (一)學唱曲譜 1 、播放歌曲拉薩謠同學靜聽,并談一談聽后的感覺,及歌曲的特點。 2 、老師總結:拉薩謠這首歌曲是我國當代作曲家何訓田所作的曲子,樂曲美麗獨特,粗獷樸實,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演唱歌曲,拉薩謠吧! (老師出示曲譜,并播放樂曲旋律,請同學邊聽邊找出組成旋律的各音:) ( 1 2 3 6 ) 3 、老師引導同學隨琴演唱以上各音。 4 、隨老師琴聲輕聲演唱歌譜(用啦的演唱方式進行練習、哼鳴演唱等)
40、。 (二)學唱歌詞 1 、引導同學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2 、老師介紹歌詞內容,使同學了解西部地區的風土人情。 3 、老師范唱(伴奏)。 4 、在理解了歌詞的基礎上,指導同學如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_(分句指導、師領唱,生跟唱、師生合作演唱、男_合作演唱、個人展現) 5 、在歌曲基本把握的基礎上,再次觀賞拉薩謠進一步感受樂曲的心情 6 、讓同學結合拉薩謠的歌詞談論一下自己家鄉的風土人情,抒發自己對家鄉的喜愛之情。 7 、引導同學用喜愛家鄉的情感演唱歌曲,全體隨老師伴奏演唱。 三、歌曲創編 (一)x藏學問知多少學問競賽。 將同學分組,搶答問題。哪一組回答的問題多且對,將被評為本節課的學習標兵。 問題
41、: 1 、x藏有一座世界的山是什么山?它的峰是什么峰? 2 、x藏自治區的首府在哪里? 3 、在x藏有一種白色的小花,它長在高山上不畏寒冷,象征著藏族人民頑強英勇的性格,它是什么花? 4 、歌曲中唱到的什么是青稞酒?什么是酥油燈? 師:同學們,從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們對x藏有了很深的了解,但是老師信任你們最了解的應當是自己的家鄉,你能將家鄉的風土人情創編到歌曲當中嗎?大家一起來試一試吧! 1 、小組合作學習(依據拉薩謠的曲調結合自己家鄉的風土人情改編歌詞)。 2 、展現方式(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表演,其他同學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進行伴奏)。 3 、鼓舞方式(評比秀的一組授予優秀創編榮譽稱號。 四
42、、舞蹈創編 師:同學們,x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美麗的歌聲我們已經領會,下面老師就教同學們幾個簡潔的動作,看誰的仿照力。(做幾個簡潔的藏族舞蹈動作,要求全員參加) 五、 老師總結 剛才同學們回答了有關x藏的一些學問,同時也了解了x藏的風土人情,還學習了美麗的藏族舞蹈。這節課我們的收獲真不少。x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絢爛的文化,藏族人民更是能歌善舞,請同學們課后收集有關藏族的音樂作品,讓我們在下節課開一個“走進x藏”音樂會。 教學反思: 音樂教學與其他學科相比,有著共同的認知力量與教育力量,而更重要的是,它還有著不同于一般文化課的特點賜予同學學問享受與啟迪。在本節課中同學不僅感受了西部音樂的粗獷樸
43、實,還了解了西部地區的風土人情,x藏對同學來說聽起來并不生疏,但實際上對她的了解卻很少,本節課通過觀賞走進x藏這首歌曲,讓同學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連綿不斷、白雪皚皚的雪山,宏偉壯麗的布達拉宮,以及通過學問競賽,讓同學更多地了解x藏的文化。在學唱歌曲拉薩謠時,首先引導同學體會音樂的表現力,在此基礎上指導同學演唱主旋律,告知同學如何從旋律、節奏特點去感受體驗藝術形象,再加上老師的手語示范,用手勢來引導同學唱準音高,同時老師范唱,用真實情感感染同學,讓同學在歌聲中感受到音樂美的所在,并從中領悟到,只有富有表情地演唱,才能產生美感。整節課同學都沉醉在動人的樂曲中。 同學對西部有了肯定的了解,通過學唱歌曲增
44、加了對藏族音樂的體驗。,但演唱歌曲時氣息掌握的不夠好。沒有做到聲斷氣連。 其次課時 教學內容 1.復習歌曲拉薩謠。 2.“走進x藏”音樂會。 教學目標 1.表現有關x藏的音樂作品。 2.了解有關x藏的文化。 3.培育同學組織活動的力量。 教學過程 主持人:同學們好,x藏位于我國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的山脈,有最漂亮的雪域風情,有勤勞英勇的藏族同胞,也有風格獨特,美麗、粗獷的音樂。讓我們隨著音樂一起走進漂亮而又神奇的x藏吧。 第一組:介紹拉薩、布達拉宮,演唱拉薩謠,觀賞阿姐鼓。 小組主持人:我們組預備了一個“x藏知多少”的學問競賽,歡迎大家踴躍參與。 1.x藏有座世界的山是什么山?它的峰是什么峰?
45、(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峰) 2.x藏自治區的首府在哪里?有一座最的宮殿是什么宮?(拉薩、布達拉宮) 3.x藏有一種白色的小花,它長在高山上,不畏寒冷,象征著藏族人民頑強英勇的性格。你知道是什么花嗎?(雪蓮花) 4.x藏有一條江是什么江?(雅魯藏布江) x藏是一個漂亮而又神奇的地方,藏族人民都特別喜愛自己的家鄉,不管走到哪里,永久都不會遺忘哺育他們的青稞酒和酥油茶,還有阿姐親切的鼓聲。請聽我們演唱的拉薩謠。第一組同學表演。 小組主持人:拉薩謠的曲是何訓田,他創作了一系列的x藏風格的音樂,其中的阿姐鼓是最有影響的歌曲之一。音樂的氣氛神奇、縹緲,有天籟之聲的美譽,下面請同學們一起觀賞女聲獨唱阿姐鼓。
46、 其次組:介紹藏族音樂,演唱多歡樂呀多幸福。 小組主持人:x藏的音樂特別豐富,最流行的有兩種歌舞形式。一是鍋莊,一是弦子。鍋莊的音樂粗獷,有一種說法,人們在跳舞的時候常常圍著爐灶或篝火,爐灶又稱為鍋莊,所以得名鍋莊。弦子最初流行于四川巴塘,所以也叫巴塘弦子。領舞的人一邊跳舞一邊演奏用牛角琴筒做成的弓弦樂器“比旺”,當地的漢人稱它為弦子,所以得名。弦子的音樂短小、美麗,節奏富有舞蹈性,旋律具有唱歌性,流暢上口,是藏族人們最寵愛的歌舞形式之一。我們以前學過的我的家鄉日喀則多歡樂呀多幸福就具有鍋莊的音樂特點,請聽我們演唱的多歡樂呀多幸福。 其次組同學表演。 小組主持人:為了解藏族的音樂,我們還特意學
47、習了一首弦子巴塘連北京。現在請我們組的小唱歌家為同學們演唱這首歌。 “東方架起彩虹啰,山連水,水連山,云間修起金色的路,巴塘北京緊相連啰。” 第三組:介紹藏族的雪頓節,表演藏族舞蹈我的家鄉日喀則,觀賞舞蹈洗衣歌。 小組主持人:雪頓節是藏族最重大的節日之一。主要有“曬大佛”“跳藏戲”和“過林卡”三大活動。早晨,當晨曦剛剛露出來的時候,在低沉的法號聲中,喇嘛們就把巨大的佛像漸漸綻開。當佛像綻開的時候,太陽噴薄而出,照在神圣的佛像上,被人們稱作是“天神合一”。然后人們來到羅布林卡,載歌載舞,徹夜狂歡,表達對將來美妙生活的企盼,x藏各地的藏戲團也進行藏戲表演。所以,雪頓節也被稱作是“曬佛節”或“藏戲節
48、”。 藏族人民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常常用歌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下面請觀賞我們表演的舞蹈我的家鄉日喀則,請同學們為我們伴唱。 第三組同學表演。 小組主持:我們還了解到一個歡快的舞蹈洗衣歌,這是一個表現藏族姑娘為解放軍戰士洗衣服的舞蹈,表現了軍愛民、民擁軍的魚水之情。下面請同學們一起觀賞這個舞蹈的錄像。 主持人:剛才各組都表演了他們了解到的有關x藏的音樂,介紹了x藏的風土人情,使我們對x藏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x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絢爛的文化,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的音樂更是我國民族音樂寶庫中的珍寶,她將永久放射出絢爛的光線。 教學反思: 本堂課深化體現了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緊密結合,同學都有很高的
49、學習愛好,但敢于大膽表現的人不多,相比較而言,五一、五二狀況要好一些。五三、五四的同學由于剛轉到生疏的學校,有點放不開。后來經過鼓舞狀況有所好轉,今后在“表現”這一環節還要加大訓練力度,多給為同學供應一展身手的機會。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觀賞管弦樂合奏北京喜訊到邊寨。 教學目標 1.能辨別樂曲的不同樂段。 2.能感受樂曲各樂段的心情。 3.初步了解苗族、彝族的音樂特點。 教學過程 一、為樂曲命名 階段目標:通過為樂曲命名,感受樂曲熱鬧、歡快的心情,培育同學對音樂的想象力。 師:音樂主要是通過心情使我們聯想到一些場景的,請同學們聽一聽這首樂曲似乎在表現一個什么樣的場景,為這首樂曲起個名字,并說一
50、說為什么? 老師播放音樂北京喜訊到邊寨。 同學傾聽音樂。為音樂命名(可能消失的答案如歡騰的節日歡騰的苗寨狂歡之夜歡快的邊疆等。 二、辨別樂曲的音樂特點 階段目標:能初步辨別苗族、彝族的音樂特點。 師:從同學們為樂曲起的名字來看,大家對音樂的心情感受都很正確,這是一首熱鬧歡快的樂曲。音樂除了表現肯定的心情外,還有著各自不同的風格,現在你們再聽一聽這首樂曲的幾個主題,辨別一下是哪個少數民族的音樂風格。 老師播放樂曲第三主題和第四主題。 同學傾聽音樂并回答。 師: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在西南地區居住著苗族、彝族等少數民族。這首樂曲表現的就是西南邊寨的人民聽到從北京傳來的喜訊的情景。這首樂曲的音樂具有
51、苗族、彝族的音樂風格,他們的音樂多以do、mi、sol三個音為主,在第四主題中有一個降mi的音,這是苗族音樂的典型特點。下面請你們再聽一遍,當聽到降mi的音時請你們舉手。 老師播放第四主題。 同學傾聽音樂,在聽到降mi時舉手。 三、辨別樂曲的結構 階段目標:能辨別樂曲的音樂結構。 師:這是一首多樂段的樂曲,由三部分構成,下面我們逐段觀賞。 1.引子與第一部分。 師:你們聽引子部分是用什么樂器領奏的?仿照了什么聲音?似乎表現了什么情景? 老師播放引子部分。 同學傾聽音樂并回答(領奏的樂器是圓號,仿照了號角的聲音,一聲強一聲弱,似乎是森林山谷中的回音)。 師:引子過后,樂曲進入第一部分,熱鬧、歡快的旋律一下子把我們帶到了歡騰的場景之中。似乎人們從四周八方來到廣場,為慶祝北京傳來的喜訊跳起了歡快的舞蹈。第一部分是由三個樂段組成的。你們能聽辨出來嗎? 老師播放第一部分。 同學傾聽音樂并辨別三個樂段。 師:第一部分的旋律A特別熱鬧,是這首樂曲的主要旋律。現在我們一起來唱一唱這個旋律。 同學隨老師演唱旋律A。 2.其次部分。 師:現在我們聽一聽其次部分的音樂,想一想它和旋律A有什么不同?似乎在表現什么樣的情景? 老師播放其次部分。 同學傾聽音樂并回答(同第一部分的音樂形成對比,是美麗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