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人教六年級下冊(統編)第四單元-曾皓燃《竹石》教學設計(完整定稿)_第1頁
小學語文人教六年級下冊(統編)第四單元-曾皓燃《竹石》教學設計(完整定稿)_第2頁
小學語文人教六年級下冊(統編)第四單元-曾皓燃《竹石》教學設計(完整定稿)_第3頁
小學語文人教六年級下冊(統編)第四單元-曾皓燃《竹石》教學設計(完整定稿)_第4頁
小學語文人教六年級下冊(統編)第四單元-曾皓燃《竹石》教學設計(完整定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石中挺立表志向,逆行而上顯風骨竹石教學設計龍泉驛區第二小學校 曾皓燃學情分析: 六年級孩子的知識體系中已經儲備了不少古詩,并且對古詩也有了一定了了解,初步掌握了學習古詩的方法和步驟(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還能夠較好的運用工具書、查閱資料、結合注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合作探究等方式學習古詩。這首詩是詩人鄭燮所創作的一首托物言志的七言律詩,具有豐富的象征意義,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層層深入式的感悟,從最開始的帶著節奏感和韻律美的初讀,到抓住關鍵詞的悟讀,最后是聯系實際的品讀,使學生在讀中感讀中悟讀中學。這次疫情來得突然,持續時間長,影響深遠,學生作為本次疫情中的受害者和參與者

2、,所以由古詩聯系到抗疫中的最美逆行者他們是有絕對發言權,也有更深刻的體悟。這也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觀念中的“教育即生活”,從中學生更能將知識聯系和轉化,達到學習古詩、感悟詩情、運用知識、學習做人的教育目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以畫入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找出描寫竹石特點的詞語,并能結合批注和工具書串講詩意;在朗讀中抓住關鍵詞體會竹子頑強的毅力;(重點)從“竹石精神”引申到具有“竹石精神”的人,搜集并分享他們的故事,重點講述疫情下的醫護人員,表達崇敬和贊美之情的同時,學習他們堅韌不屈、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精神。(難點)教學方法: 1. 根據學生的特點,運用多媒體課件直觀教學法,圖文結合創設情

3、境,抓關鍵詞,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在讀中感讀中悟,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體會詩中的情景。 2. 體會“竹石精神”,收集具有“竹石精神”的人,結合當下疫情,進行啟發式教學。通過教師生動的講述,使學生產生聯想,從而達到情感的升華,體會并學習堅韌不屈的竹石精神。預習任務:按照學習古詩的四步驟自學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結合注釋理解詩意,初步感悟詩情。學生收集社會當中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人物事跡,尤其是疫情當中的最美逆行者的典型實例。教學課時:兩課時教學內容與過程:第一課時創設情境,以畫入境師:中國國畫藝術有著深厚的傳統和獨特的民族風格,經過兩千多年的洗滌,直到現在,仍擁有著很高的藝術地位和藝術價值。今

4、天老師就給孩子們帶了三幅國畫作品(出示鄭燮的竹子圖賞析)。2. 師:三幅作品畫的都是竹子。不光如此,它們都出自同一人之手,他就是中國繪畫史上最會畫竹的那個人,你們知道是誰嗎?(出示鄭燮的生平簡介,生自讀)鄭板橋畫筆下的竹,用筆遒勁圓潤,疏爽飛動,濃淡相映,虛實相照,妙趣橫生,竹兀傲清勁,特點別具一格,具有高度的藝術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他曾說過“我有胸中十萬竿,一時飛作淋漓墨”,所畫的竹子體貌疏朗、筆力瘦勁,自有一番超凡脫俗的風格,時稱“鄭竹”。3. 師:剛剛我們欣賞了鄭板橋的“畫中竹”,都說“詩畫一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鄭板橋就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和畫家。不僅畫竹自成一派,他寫竹也與眾不同。現在

5、,我們就一起走進他的“詩中竹”!(引出詩題)朗讀古詩,感悟詩情看到題目,你知道這首詩所描寫的對象是什么嗎?(長在石縫中的竹子) 2. 古詩具有節奏感和韻律美,聽老師朗讀,請你正字音,標節奏,感悟美。 3. 聽了老師的朗讀,相信你也躍躍欲試,根據節奏和你的感悟,嘗試著自己讀讀古詩。一邊讀一邊想,鄭板橋是如何描寫竹石的呢?請你用筆圈出描寫竹石特征的詞語。 4. 抽生朗讀,師評。 5. 鄭板橋是如何描寫竹石的呢?你找到了哪些詞語。(生自述,ppt對詩詞進行注解,教師相機補充不完整的地方) 析:咬定、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千磨萬擊、堅勁、任爾結合注釋,四人小組討論詩意,抽生全班串講詩意。7.師:這

6、首詩是一首詠竹詩。詩人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描寫竹子,所贊頌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剛毅。那這首詩單單就是在贊美竹子的剛毅嗎?回憶我們曾經學過的落花生,作者是想借花生這個事物來表達怎樣的感情呢?(贊美那些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們)我們把這種寫作手法叫做借物喻人。換句話說,作者也想借花生來表達自己想要成為像花生一樣有用,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的志向,這種寫作手法又叫托物言志。 8. 那在這首詩中,作者想借竹石表達他什么樣的志向呢?(堅韌不屈、剛正不阿、正直不屈、鐵骨錚錚,不畏任何艱險、不怕任何打擊,困境面前仍然能逆流而上的硬骨頭精神。) 9. 讓我們帶著對竹子和詩人超凡脫俗志向的贊美之情來再次朗讀古

7、詩。第二課時復習回顧激情趣,串講詩意入情境師:上節課,我們欣賞了體貌疏朗的“畫中竹”,認識了超凡脫俗的詩畫大家鄭板橋,初讀了古詩,理解了詩題,串講了詩意。這堂課,我們將繼續走進鄭板橋的“詩中竹”,品味竹石的剛毅。全班齊讀古詩。朗讀指導:讀出古詩的節奏感和韻律美。結合注釋,串講詩意。(竹子抓住青山一點兒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經歷千萬次的磨煉仍然堅韌挺拔,任憑東西南北風的呼嘯也不動搖。)石中挺立抓關鍵,多種朗讀悟詩情這首詩是一首詠竹詩。詩人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描寫竹子,所贊頌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剛毅。那這首詩是怎樣贊美竹子的剛毅呢?我們知道抓住古詩中的關鍵詞,能更好的幫我們悟詩情。

8、請你再讀古詩,找找哪個詞最能體現竹石的特征,說說你的體會。 析:抓住關鍵詞予以點撥指導,啟發引領學生去感悟詩情。如從“咬定”、“破巖”、“還”、“任爾”等詞語中,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進行體悟。(自讀、抽讀、接讀、齊讀)師結:孩子們說得真好,這首詩正是寫出了竹石經歷磨難后仍然堅韌不拔的性格特點。實則也暗喻著詩人不畏任何艱險、不怕任何打擊,困境面前仍然能逆流而上的硬骨頭精神。這樣的寫作手法也叫作托物言志。師:讓我們帶著竹子和詩人超凡脫俗的志向和堅韌不屈的精神來再次朗讀古詩。三、拓展延伸聯實際,品味升華學做人1.我們生活當中有沒有具有“竹石精神”的人呢?(提醒:表達觀點要有理由的支撐)四人小組內討論五

9、分鐘,各自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人物事跡,組內最好的一位同學向全班進行分享,師深入各組進行指導。學生分享預設:軍人、消防員、警察、醫務工作者等2. 根據生的回答,相機引入:疫情期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醫務工作者們堅韌不屈、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竹石精神。同學們,在這場抗擊新冠疫情的戰役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醫務工作者,他們不畏犧牲、堅持不懈地與病毒作斗爭,你能給大家分享一些他們的故事嗎?生自述故事,教師相機指導學生朗讀。3. 師結:非常時期,國難當頭,這樣最可愛可敬的醫護人員還有很多很多,他們用身軀護我們周全。孩子們,聽了你們分享的故事,老師此刻心中更是難以平復。請你和老師一起,帶著對醫護人們無比崇

10、高的敬意師生接讀古詩。4. 教師結合ppt配樂朗誦詩歌。 戰疫(選自公益廣告詞,有刪減)這是一場戰役,從凜冽寒冬到春暖花開,從每個人到整個國;這是一次涅槃,從病毒無情到人間有愛,從一方有難到八方支援。你放下兒女情長,奔向大愛無疆,為了“生命重于泰山的”誓言。你連夜出發救死扶傷,按下手印主動請纓,為了“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你說,國有戰,召必回,戰必勝。你用身體透支來堅守,沒日沒夜,你用燃燒自己來拯救,不眠不休。你第一時間,沖向無論生死的前線,你爭分奪秒,為生命筑起希望的港灣。你忘了害怕,堅守著舍生忘死的諾言,你忍住淚水,放棄見親人的最后一面。在不能輸的戰場,你逆向黑暗,無懼危險,你與病魔激

11、戰,拯救病患。你,為人民奉獻,犧牲在前,這就是偉大的中國精神,你,是白衣天使,大愛人間,這就是無私的中國醫生。師:讓我們以朗讀的方式,向有著堅韌不屈,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竹石精神的最美逆行者們致以我們最崇高的敬意!師結:孩子們,學了這首詩,希望你們都能做一個具有“竹石精神”的人!課后作業:有感情地背誦古詩,并能正確默寫古詩的內容。自讀鄭燮的其他古詩,更加深入的體會他堅毅不屈的性格特點。板書設計: 堅韌不屈 借物喻人 竹石 不畏艱險 托物言志迎難而上教學評價: 這一課我分兩課時進行,而這堂課我重點教授的是第二課時中的“悟竹中情”。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在讀中感讀中悟,體會堅韌不屈的竹石精神。并聯系生

12、活實際,通過課前收集具有“竹石精神”的人的故事分享,表達對“竹石人”崇敬和贊美之情的同時,啟發學生學習這樣堅韌不屈,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竹石精神。具體評價如下:一、復習回顧激情趣,串講詩意入情境 我通過談話和多媒體課件回顧上堂課的內容,快速瀏覽“畫中竹”和鄭燮的生平,以有節奏感和韻律美的朗讀喚起學生對上節課的記憶,用結合注釋的方式梳理出古詩的大意,這樣的做法能使學生能夠迅速地入情入境。二、石中挺立抓關鍵,多種朗讀悟詩情我率先提出感悟古詩的方法抓住關鍵詞。讓孩子們再次自讀古詩,找出能體現竹石特征的詞語,說說自己的體會,啟發引領學生去感悟詩情。如從“咬定”、“破巖”、“還”、“任爾”等詞語中,通過

13、自讀、抽讀、接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進行體悟。學生通過悟讀真切地感受到巖竹“堅韌不屈”、“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精神,進而我精講點撥出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延伸至古詩暗喻著詩人鄭燮不畏任何艱險、不怕任何打擊,困境面前仍然能逆流而上的硬骨頭精神。三、拓展延伸聯實際,品味升華學做人 我先從“竹石精神”聯想到具有“竹石精神”的人,通過課前收集,學生自主分享他們的故事。根據學生的回答,我再相機引入至抗擊新冠疫情的醫務工作者,并請學生著重分享他們的事跡,體會他們不畏犧牲、堅持不懈地與病毒作斗爭的“竹石精神”。為了使學生的情感達到高潮,分享后我將結合ppt配樂朗誦詩歌,調動起學生的情緒,同時對竹子和最美逆行者的崇敬之心也會油然而生。最后帶著這種敬意再次品讀古詩,進而學習竹石精神的教學目的也必然能夠達成。 我的教學設計始終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