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學演示文稿_第1頁
內科學演示文稿_第2頁
內科學演示文稿_第3頁
內科學演示文稿_第4頁
內科學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內科學總課時:30上課: 24復習: 6見習(下午):2次1緒論內科學是臨床醫(yī)學中一門聯系范圍廣,整體性強的學科,與其他的臨床學科的關系極為密切,是臨床各學科的基礎,所以應該重視內科學的學習。內科學的診斷過程是對疾病的認識過程,而正確的診斷是為了合理的治療,以提高治愈率,使病人早日康復。2消化系統疾病常見癥狀:吞咽困難,惡心及嘔吐,反酸及胸骨后疼痛,上下消化道出血(嘔血,黑便,便血),腹痛(急性腹痛,慢性腹痛),腹瀉,便秘,黃疸,肝腫大,腹脹,食欲不振等。3一. 急性胃腸炎病因:進食不潔飲食導致細菌及病毒感染,暴飲暴食,酗酒,食物中毒,藥物或其他的中毒等。臨床癥狀:1.起病急,病前多有不潔飲食

2、史;2.上腹痛伴惡心嘔吐;3.臍周痛伴腹瀉,大便呈黃色稀水樣,可有黏液;4.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畏寒,發(fā)熱;5由于頻繁的嘔吐及腹瀉,可有不同程度的脫水表現(如口渴,尿少,眼眶凹陷,皮膚彈性不良等);電解質紊亂表現(如疲乏無力等);酸堿平衡失調表現(呼吸急促等);嚴重可導致周圍循環(huán)衰竭的表現如血壓下降,皮膚濕冷,口唇紫紺,昏迷等癥狀。4急性胃腸炎體征:1.可有體溫增高,嚴重時血壓下降2.患者可呈現急性痛苦面容;3.上腹部或臍周或全腹的壓痛,無反跳痛;4.腸鳴音活躍或亢進;輔助檢查:大便常規(guī):黃色稀水樣便,鏡檢可見WBC+;血常規(guī)可出現WBC升高;血生化可有的變化:低鉀,低鈉為常見。5急性胃腸炎診斷:

3、癥狀中如以上腹部疼痛及嘔吐為主的考慮診斷為“急性胃炎”;癥狀中以臍周痛及腹瀉為主的考慮為“急性腸炎”;二者均明顯的考慮診斷為“急性胃腸炎”。6急性胃腸炎防治措施:預防:注意飲食衛(wèi)生,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喝生水。避免暴飲暴食及酗酒。治療:1.一般治療:臥床休息,進食易消化清淡食物;2.對癥治療:解痙止痛:解痙藥(如10%顛茄合劑10ml口服,阿托品0.3-0.6mg口服或0.51mg肌注,山莨菪堿5-10mg口服或10mg肌注,肌注時可取足三里的穴位進行治療。)7急性胃腸炎3.抗感染:適當選擇抗菌藥物。常用的口服藥有:黃連素0.4,每天三次;奎諾酮類藥如氟哌酸0.2每日三次,環(huán)丙沙星,氧氟沙星

4、,依諾沙星等;黃胺類藥物如復方新諾明2片,每日二次;土霉素2片,每天三次。4.嚴重者選擇靜脈用藥常用方案為:8急性胃腸炎1)5%葡萄糖液250ml+慶大霉素12萬u靜滴,每日2次2)諾氟沙星10ml,靜滴,每日2次3)10%葡萄500ml+VitC1.0+VitB6100mg靜滴每日1次4)林格氏液500ml,靜滴,每日一次5.根據患者具體的臨床癥狀適當選擇治療方案,加強補液及對癥等治療。9二.慢性胃炎病因:見課本。臨床癥狀:1.病程較長,可反復發(fā)作。2.上腹部不適,可有隱脹痛,飽脹3.反酸噯氣4.食欲不振,消化不良5.有的可出現惡心及嘔吐胃內容物。10慢性胃炎體征:上腹部可有輕度壓痛,無反跳

5、痛。輔助檢查:最能明確病情的檢查是行胃鏡檢查,能明確病變的位置,病變的性質,以及行幽門螺桿菌的檢測等。診斷:根據患者的癥狀,體征及胃鏡檢查結果,可以明確診斷。診斷可分為以下幾種: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糜爛性胃炎等。11慢性胃炎預防措施:見課本。治療:原則是:對癥治療,抑制胃酸,保護胃粘膜,抗幽門鑼桿菌。1.對癥治療:解痙止痛方法同急性胃炎。2.大多數胃炎均為胃酸分泌過多,治療時抑制胃酸分泌為主:包括H2受體阻制劑如雷尼替丁0.15,每日2次;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20mg,每日1次。3.保護胃粘膜:復方胃友片2片,每日3次;12慢性胃炎麗珠得樂膠囊110mg,每日4次;果膠鉍膠囊

6、100mg,每日三次;中成藥如陳香露白露,4片,每日三次等;護胃的療程一般為4周。4.抗幽門螺桿菌:阿莫西林0.5,每日3次+甲硝唑0.2,每日3次口服,療程是2周。13三.消化性潰瘍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或球后的慢性潰瘍,可單獨出現,也可多個部位多發(fā)出現,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同時存在稱為復合性潰瘍。病因:見課本。其中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與潰瘍的發(fā)生有密切的關系。臨床癥狀:消化性潰瘍的典型癥狀是慢性,周期性,規(guī)律性的上腹部疼痛。14消化性潰瘍1.病程一般較長,且癥狀反復發(fā)作,時重時輕,病史可達數十年。2.上腹部疼痛:一般為上腹部劍凸下或右上腹的多種形式的疼痛,以空腹饑餓時明顯;見課本。

7、另外,約有10%的患者可無疼痛病史,而以上消化道出血或急性穿孔為首發(fā)癥狀就診。3.可伴有明顯的反酸噯氣,或者惡心嘔吐及消化不良等癥狀。4.如反復有出血的患者還可以出現貧血消瘦,精神不振等癥狀。15消化性潰瘍體征:在無并發(fā)癥出現時,潰瘍發(fā)作期可出現上腹部劍突下有局限性的壓痛,緩解時無明顯體征。并發(fā)癥:1.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出血前可有上腹部疼痛癥狀加重,出血后疼痛可緩解。其臨床表現取決于出血的部位,速度和出血量,與被侵蝕血管大小有關。輕者表現為黑便,重者表現為嘔血及因失血過多引起的循環(huán)障礙的一系列臨床癥狀,如頭暈,眼花,乏力口渴,心悸,血壓下降等休克癥狀。16消化性潰瘍2穿

8、孔:當潰瘍病灶向深部發(fā)展可以穿透胃或十二指腸壁而并發(fā)穿孔??沙霈F三種情況:前壁穿孔胃腸內容物進入腹腔而引起急性彌漫性腹膜炎,屬急性穿孔,二是后壁穿孔受阻于實質性臟器如肝胰脾,胃腸內容物不流入腹腔而背包裹,三是潰瘍穿孔穿入膽總管或橫結腸等空腔臟器形成瘺管。常見的是急性穿孔引致急性腹膜炎,表現為劇烈的腹痛,患者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四肢濕冷,腹壁呈板狀腹,有明顯的壓痛及反跳痛;多半有氣腹征,為肝濁音界消失。17消化性潰瘍3.幽門梗阻:有2-4%的消化性潰瘍患者可發(fā)生幽門梗阻,主要發(fā)生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患者。由于潰瘍周圍組織的炎癥充血水腫及局部愈合后形成的疤痕收縮引起。表現為嘔吐,特點是晨起嘔吐出大量

9、的宿食。4.癌變:一般而言,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不會癌變,少數的胃潰瘍可發(fā)生癌變,其發(fā)生率約為1%-5%。其癥狀表現為病情逐漸加重,內科治療無效,患者出現明顯的消瘦貧血等癥狀,體檢可于上腹部觸及包塊。18消化性潰瘍輔助檢查:胃鏡檢查仍是診斷消化性潰瘍的首選檢查,可以對懷疑有癌變可能的病灶進行常規(guī)的病理活檢。診斷:根據患者癥狀的特點及體征,加上胃鏡的檢查,可以明確診斷。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根據其出現的癥狀及體征可以判斷;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并出血”,“胃竇潰瘍并出血”,“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并穿孔”等。19消化性潰瘍預防:見課本。治療:治療原則是:保護胃粘膜,抑制胃酸的分泌,根除幽門螺桿菌,對癥治療(解痙止痛)

10、,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保護胃粘膜:常用的有麗珠得樂膠囊110mg,每日4次(飯前服);果膠鉍膠囊100mg,每日3次;或其他護胃藥如復方胃友片,胃舒平等。療程為4周以上。20消化性潰瘍2.抑制胃酸:包括H2受體阻制劑如雷尼替丁0.15或法莫替丁10mg,每日2次;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20mg,每日1次或2次。療程為4周以上。3.根除幽門螺桿菌(HP):常用為阿莫西林0.5,每日3次+甲硝唑0.2,每日3次口服,療程是2周。4.并發(fā)癥的治療1)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21消化性潰瘍常用方案:5%葡萄糖250ml+甲氰米胍0.4靜滴2次/日,5%葡萄糖氯化鈉250ml+止血敏3.0靜滴2次云南白藥

11、0.5,每日3次,口服冰0.9%氯化鈉100ml+去甲腎上腺素8mg口服如果內科止血無效,予以外科手術治療。2)幽門梗阻: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內科治療無效,梗阻持續(xù)存在,考慮外科手術治療。22消化性潰瘍3)消化性潰瘍穿孔:屬于外科急腹癥的一種,需要急診手術治療。23消化系統復習題1.急性胃腸炎的臨床表現又是什么?2.什么細菌與消化性潰瘍及慢性胃炎的發(fā)生有密切關系?3.消化性潰瘍的典型癥狀是什么?4.消化性潰瘍常見的并發(fā)癥有哪些?5.什么檢查是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的首選項目?6.消化性潰瘍的治療原則是什么24營養(yǎng)缺乏癥為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和滿足生產勞動工作的需要,人們必須每日從膳食中攝取各種營養(yǎng)

12、素,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無機鹽。一旦營養(yǎng)素供給不足,人體即可出現各種營養(yǎng)素不足所特有的疾病。引起營養(yǎng)缺乏病的常見病因有:1.供給量不足;2.需要量增加;3.體內消化吸收和利用過程障礙。這三大原因的任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均可導致營養(yǎng)缺乏病的發(fā)生。這里,我們只談維生素缺乏的特征性表現及治療。25維生素缺乏癥各種維生素缺乏均可引起疾病。在某些特定的環(huán)境如海島,高原等條件惡劣的值勤點,或者在戰(zhàn)爭年代,因為供給困難,發(fā)病率較高。 四. 維生素A缺乏癥是因為維生素A及A原(胡羅卜素)不足而發(fā)生的疾病。主要表現為皮膚干燥,軀干和四肢伸側有角化毛囊丘疹,眼干燥,角膜軟化或夜盲征。臨床表現:1.

13、首先出現皮膚出現逐漸變干燥,以后在上臂及股外側出現散發(fā)的角化性毛囊丘疹,并逐漸增多,密集而均勻的分布于四肢的伸側,背部及臀部兩側,重者顏面部亦可出現。26維生素A缺乏2.毛發(fā)干燥,失去正常的光澤和滋潤,可出現彌漫性脫發(fā),產生早禿現象。指甲不光滑,無光澤,可有縱嵴,橫紋,點狀凹坑,變脆易折。全身出汗減少。3.眼部癥狀:以小兒多見。一般表現為干眼癥,角膜軟化癥,結膜干燥癥,尤其表現為夜盲癥,嚴重者可導致失明。小兒常伴有生長發(fā)育遲緩,免疫力下降等表現。防止措施:1.食用富含VitA的食物:如肝,瘦肉,蛋類及深色的蔬菜等。2.補充VitA可口服,亦可肌注。3.有明顯的眼部癥狀者,一旦確診,應在短期內給

14、予較大量的VitA。27維生素B1缺乏癥維生素B1缺乏癥,即常說的“腳氣病”,多見于以米食為主食的地區(qū)。維生素B1主要存在于豆類,麥類及肉類,動物的肝,心,腎等內臟中,而米類食物中維生素B1主要儲存于外胚層中,在洗滌米類食物時,其常常造成流失,膳食單一常可引起該維生素的缺乏從而引起疾病的發(fā)生。發(fā)病機理:維生素B1缺乏導致神經系統如腦,脊髓的充血,水腫及變性,從而出現神經系統病變的表現;亦可導致心肌纖維的變性,出現心臟功能的衰竭,引起心跳驟停;出現水腫及漿液的滲出。28維生素B1缺乏癥臨床表現:1.因為消化系統的水腫及滲出,引起一系列的消化系統癥狀如:惡心,嘔吐,厭食,腹瀉,腹脹等。2.神經系統

15、受損的表現:肢端感覺減退,肢體麻木,神經生理反射減退或消失。3.可出現下肢的水腫,及胸腔或心包積液癥狀;嚴重者可出現心肌功能障礙引發(fā)突發(fā)性心力衰竭,導致猝死。防治措施:1.膳食的多樣化,進食一些粗糧等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2.發(fā)病后補充VitB120mg,每日三次,嚴重者以50-100m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29維生素B2缺乏癥維生素B2缺乏癥,即核黃素缺乏病,是人體因核黃素(維生素B2 )供給不足而發(fā)生于外生殖器,舌,唇,口角的綜合征,患者多呈集體發(fā)生。維生素B2大量存在于新鮮蔬菜水果中及小麥,大米的外胚層中,在供給不足的邊防部隊及因烹飪方法不正確時,常造成集體發(fā)病。發(fā)病機理:皮膚角質肥厚,

16、間以角化不全,表層及真皮水腫。臨床表現:一般表現為皮膚干燥,最突出的是陰囊炎,其次為舌炎,唇炎和口角炎,無明顯特異性。具體見于課本。30維生素B2缺乏癥防治措施:1.改善膳食結構及不良的烹飪方法。2.口服維生素B2片5-10mg,每日三次,或30-50m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31維生素C缺乏癥維生素C缺乏癥,又稱為“壞血病”,因為缺乏維生素C(抗壞血酸)引起,臨床特征為出血和骨骼病變。維生素C廣泛存在于蔬菜水果中,洗煮蔬菜的時間不宜過長,并不宜傾倒菜湯以免維生素C的丟失。發(fā)病機理:維生素C缺乏,導致結締組織增生,而膠原蛋白間質形成不良,導致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產生皮膚.粘膜.骨膜下.關節(jié)腔.肌肉

17、和齒齦的出血;骨骼骨質脆性增加,易發(fā)生骨折及關節(jié)脫位。32維生素C缺乏癥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全身多部位的出血,及局部的繼發(fā)感染,及骨質疏松的表現。見于課本。防治措施:1.進食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水果,改善烹飪方法,減少維生素的流失。2.預防繼發(fā)感染。貧血者糾正貧血。3.口服維生素C0.1-0.2,每日三次;或0.5-1.0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每日一次33維生素缺乏復習題1.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缺乏癥分別又稱為什么病?2.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缺乏最特征性的臨床癥狀是什么?34呼吸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占內科疾病的1/4,在我國的統計中,呼吸系統疾病為第

18、二位死亡原因。 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咽喉部的急性炎癥的總稱。病因: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其中最常見的病毒是鼻病毒,少數由細菌引起,最常見的細菌是鏈球菌。臨床表現:1.癥狀:鼻塞,流涕,噴嚏,繼而可出現全身乏力,頭痛,頭暈,畏寒發(fā)熱,食欲下降,嚴重者可出現咳嗽,咳痰,聲音嘶啞等癥狀。3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體征:可有體溫增高,高熱;查體見咽部充血,咽扁桃體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腫大,充血潮紅,可有散在的白色膿點,咽后壁可出現大小不一的濾泡。肺部聽診可聞及呼吸音增粗,但一般不聞及羅音。本病的自然病程是5-7天,但用藥可以縮短病程,病程中若合并其他感染則病程可延長或向下蔓延導致支氣管炎及

19、肺炎。若為鏈球菌感染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不及時治療,因個體體質的差異,有可能導致急性腎小球腎炎的發(fā)生,引發(fā)腎臟的病變。36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防治措施:1.預防:增強體質,避免受涼。見課本。2.治療原則:1)一般治療:休息,多飲水,進食清淡飲食。2)對癥治療:在多種感冒藥中選擇一種,注意不要重復用藥如維C銀翹片2片,每日三次口服;復方感冒靈4片,每日三次等。3)抗病毒:板藍根沖劑1包,每日三次;抗病毒口服液10ml,每日三次;病毒靈片2片,每日三次;阿昔洛維片2片,每日三次等;4)抗感染:復方新諾明2片,每日二次;阿莫西林0.5每日三次;先鋒霉素膠囊2粒,每日三次等。5)有咳嗽者,可適當給予鎮(zhèn)咳藥

20、如復方甘草片2-4片,每日三次等37九.支氣管炎支氣管炎可分為急性及慢性支氣管炎。病因及發(fā)病機理:見課本。急性支氣管炎常繼發(f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表現:一.急性支氣管炎:癥狀:1.咳嗽,咳痰為主要癥狀;2.可出現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如鼻塞流涕咽痛頭痛乏力及發(fā)熱等癥狀。體征:首先可以出現發(fā)熱,體溫明顯增高;咽部可有充血潮紅,咽扁桃體可腫大;肺部聽診可聞及呼吸音增粗,可以聞及干濕性羅音。二.慢性支氣管炎:常見于老年的吸煙男性患者。癥狀:慢性起病,主要癥狀為反復發(fā)作的咳嗽,咳痰伴喘息,每年發(fā)病持續(xù)時間至少3個月,并連續(xù)2-3年以上。常于寒冷季節(jié)受冷空氣的刺激引起,合并感染時癥狀加重。體征:明顯

21、的體征是肺部有明顯的干濕性羅音出現,往往可以聞及哮鳴音。38支氣管炎輔助檢查:1.血常規(guī)常提示有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的增高;2.胸部X光片:常提示肺紋理增粗,紊亂或可見小斑片狀陰影的征象。診斷:根據患者發(fā)病的緩急,及臨床癥狀體征,輔助檢查可以診斷。防治措施:預防:見于課本。治療原則:1.一般治療:休息,多飲開水,進食清淡飲食。2.對癥治療:止咳化痰:甘草合劑10ml,每日三次等;止喘:氨茶堿0.1mg,每日三次。3.抗感染:多種抗菌素的應用。如青霉素,紅霉素,等的應用。39十.肺炎球菌性肺炎肺炎球菌性肺炎是因為肺炎雙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肺泡炎,是最常見的細菌性肺炎。病因:致病因子為“肺炎雙球菌

22、”,其病理演變過程分為肺充血期;紅色肝樣變期;灰色肝樣變期;吸收消散期。臨床表現:一.癥狀:1.常常有發(fā)病前的受涼史,后出現高寒戰(zhàn),體溫可以迅速升至39-40,呈稽留熱型,伴有頭痛,周身不適,乏力及食欲減退。2.咳嗽咳痰,可有典型的鐵銹色痰,咳嗽逐漸加重,咳嗽時可伴有明顯的胸痛。二.體征:1.高熱呼吸急促,鼻翼煽動,面色微紫紺;2.肺部體征:早期患側呼吸運動度減弱,呼吸音減低,可以聞及小水泡音。當病情發(fā)展進入肺實變期時,扣診實音,語顫增強,可聞及管性呼吸音。至消散期可以聞及明顯的中小水泡音。40肺炎球菌性肺炎三.病變范圍廣泛時,可出現呼吸困難,氣促,鼻翼煽動,面色紫紺等癥狀。四.如病情進一步加

23、重,導致休克形肺炎時,可以出現休克的一系列癥狀,如面色蒼白,血壓下降,四肢濕冷,脈搏細速,表情淡漠,昏迷等癥狀。輔助檢查:血常規(guī):感染的血象,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分類均明顯增高;胸部X線檢查提示肺部可見致密影等表現。診斷:根據患者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X線檢查結果綜合分析可以明確診斷。防治措施:見于課本,肺炎球菌性肺炎,應用青霉素類抗菌素有效。41呼吸系統復習題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見的病原體有哪些?其中哪種病毒是最常見的引起該病的病毒?2.支氣管炎可分為哪兩種?3.慢性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是什么?4.肺炎球菌性肺炎的臨床表現中,其咳嗽,咳痰的特點是什么?5.肺炎球菌性肺炎應用哪類抗菌素有明顯

24、療效?42十一.高血壓病原發(fā)性高血壓病是一種以動脈血壓增高為特征,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異常的全身性疾病。由于其他系統的疾病(如腎病綜合征)或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如垂體后葉素)所引起的高血壓,稱為繼發(fā)性高血壓。病因:1.遺傳因素;2.工作環(huán)境;3.飲食:食鹽及動物油脂。4.吸煙;5.性別與年齡。臨床表現:高血壓的診斷標準:防治措施:43十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冠狀動脈發(fā)生粥樣硬化,使心肌產生缺血的一種心臟病,稱為缺血性心臟病。病因:1.年齡與性別;2.高危因素: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煙。臨床表現:1.無癥狀型冠心?。浩綍r無癥狀,但有心肌缺血的心電圖改變,心肌無

25、組織形態(tài)的改變。2.心絞痛3.心肌梗塞診斷:防治措施:44循環(huán)系統復習題1.原發(fā)性高血壓病分為哪兩種類型?各有哪些主要的特點。2.高血壓病的診斷標準是什么?3.什么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危因素?4.心絞痛發(fā)作時有什么樣的臨床表現?用什么藥物可以迅速緩解心絞痛?45十三.急性腎小球腎炎腎臟的生理:腎臟是穩(wěn)定機體內環(huán)境的關鍵器官,它不僅生成尿液以排出體內代謝廢物,調節(jié)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而且還有內分泌功能,調節(jié)血壓及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急性腎小球腎炎起病急,病程短,是以水腫,血尿,蛋白尿以及高血壓(也可以無高血壓的表現)為主要特點的急性腎小球炎性疾病。一般病前均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臨床表現:

26、急性腎炎綜合征:蛋白尿,血尿,管型尿,高血壓,起病急。輔助檢查:尿常規(guī):可見紅細胞,白細胞及管型,尿蛋白呈陽性。此時,腎功能尚未見異常。46急性腎小球腎炎診斷:根據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可以明確診斷。預防: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預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去除咽峽部的慢性感染灶如慢性咽峽炎,慢性扁桃體炎。治療:1.一般治療:臥床休息,予低鹽,低蛋白,高熱量飲食。2.常規(guī)應用青霉素或其他鏈球菌敏感的抗菌素治療,常用的是青霉素:生理鹽水100ml+青霉素240萬u靜脈輸液,連用2周。3.對癥治療:水腫明顯者予利尿劑,常用為安體舒通40mg,雙氫克尿塞50mg,口服,每日三次。高血壓者給予降壓藥。47復習題1

27、.急性腎小球腎炎的典型臨床癥狀是什么?2.哪種疾病是急性腎小球腎炎發(fā)病的誘因?3.在急性腎小球腎炎的治療中,最常用的抗菌素是什么?一般的療程為多少天?48十四.面神經炎面神經炎為面神經在莖乳突孔內的急性非化膿性炎癥。引起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習慣上稱為“面神經癱瘓”。病因:部分患者在著涼或頭面部受冷風吹拂后發(fā)?。ㄈ缦奶齑惦婏L扇后易出現)。臨床表現:見課本。診斷及鑒別診斷:治療:1.一般治療:局部熱敷,紅外線照射,面部按摩等。2.藥物治療:見課本。消炎:強的松10mg,每日三次,療程一周;營養(yǎng)神經: VitB10.1 +VitB12250ug肌注,每日一次;擴血管:地巴唑10mg,每日3次;肌松藥:

28、加蘭他敏2.5mg,肌注,每日1次。3.針灸治療:49復習題1.面神經炎常見的病因是什么?2.面神經癱瘓的面部表情肌癱瘓的表現有哪些?3.維生素B1及維生素B12在治療面神經炎中起什么作用?50十五.虛脫與暈厥虛脫與暈厥其實是兩種交叉出現的臨床表現,可以單獨出現,亦可以同時出現。二者不能嚴密區(qū)分。從理論上來說,虛脫是由于某些強烈刺激所引起的周圍血管功能急性衰竭的一種暫時性現象。而暈厥是由于周圍血管功能出現衰竭后導致大腦血液供應不足而發(fā)生的突發(fā)性的,短暫性的意識喪失(意識障礙)。誘發(fā)因素:1.虛脫:2.暈厥:臨床表現:預防措施:避免受強烈的刺激,加強體質的鍛煉,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F場急救:

29、見課本。51十六.暈動病暈動病是暈車,暈船,暈機和由于搖擺,顛簸,旋轉,突然加速或減速運動等各種原因所至的疾病的統稱。病理生理:是由于這些原因過度的刺激了內耳的前庭,導致前庭功能紊亂所致。情緒緊張,饑餓,過飽,不良氣味及視覺紊亂的作用,也可以是誘發(fā)該病的因素。臨床表現:防治措施:52復習題1.什么是虛脫?2.什么是暈厥?3.在無藥物的情況下,虛脫與暈厥的現場急救有哪些方法?4.暈動病的病理生理是什53十七.高原病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區(qū),稱為高原地區(qū)。其特點是氣壓低,氧分壓也相應,易導致人體缺氧,直接影響肺泡氣體交換,血液攜氧和結合氧在組織中的釋放速度,導致供氧不足,產生因缺氧而出現的疾病,

30、稱為高原病,也稱為高山病。久居高原者,機體的各種機能有相應的改變,尤其是呼吸系統及循環(huán)系統的改變更為明顯,從而能夠適應高原地區(qū)特殊的氣象條件。初登高原者,由于低氧而通過外周的化學感受器(主要為主動脈體),間接刺激呼吸中樞引起早期通氣增加,機體可吸入更多的氧氣進行代償,此過程是人體對高原低氧環(huán)境的適應過程,約需要1-3個月的時間逐漸過度到穩(wěn)定適應,稱為高原習服。個體的適應差異極大,一般在海拔3000m以內能較快適應,4200-5330僅部分人,且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適應,5330m為人的適應臨界高度,易發(fā)生缺氧反應。54高原病分類:高原病多發(fā)生于初登山時,特別是最初幾天,稱為急性反應,有急性高原反應

31、,高原肺水腫,高原腦水腫(又稱高原昏迷或高原腦?。7哺咴磻掷m(xù)3個月以上不消退者,稱為慢性反應,有慢性高原反應,高原心臟病,高原紅細胞增多癥,高原高血壓癥。主要介紹急性反應。臨床表現:1.急性高原反應:2.高原肺水腫:3.高原腦水腫(高原昏迷,高原腦病):防治措施:見課本。55復習題1.海拔多少的地區(qū)才能稱為高原地區(qū)?2.高原病的急性反應一般分為哪幾種類型?其臨床表現分別是什么?3.初次進入高原應該遵循什么原則以預防高原?。?6十八.中暑中暑是在高溫影響下,人體的體溫調節(jié)功能紊亂,或在高溫環(huán)境下,重體力勞動所致的一組內科急癥。也可以稱為熱中毒。中暑的發(fā)病特點為:大量出汗丟失水分,丟失大量鈉

32、鹽,導致血液濃縮,從而導致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減少及循環(huán)衰竭;或者日光直接照射頭部,只要有1%的紅外線透過頭顱直接照射到腦組織,就足以引起腦組織的發(fā)生病變,產生腦充血水腫。根據中暑的不同的發(fā)病機制,臨床上將中暑分為熱衰竭,熱痙攣,日射病,熱射病四種類型??梢曰旌铣霈F,也可以單獨發(fā)生。57中暑臨床表現:見課本。1.熱衰竭型2.熱痙攣型3.日射病型4.熱射病型預防:急救:現場急救在中暑的搶救中至關重要。首先,采取一切辦法降溫是搶救的關鍵,包括物理降溫及藥物降溫。物理降溫的方法有:冷水或冰水擦浴,有條件者將患者浸泡于水中;冰敷;50%的酒精擦??;目的在于迅速將患者體溫降至38以58中暑藥物降溫:采用冬眠的

33、辦法,即氯丙嗪25mg+異丙嗪25mg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同時于 地塞米松5-10mg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配合物理降溫可取得良好的療效。到有條件的衛(wèi)生單位后,積極的糾正水電解質的紊亂及補充血容量,改善腦水腫等一系列嚴重的病變。59復習題1.中暑的發(fā)病特點是什么?2.中暑根據其發(fā)病機制,臨床上可以分為哪幾型?其臨床表現有哪些特點?3.在中暑的現場急救中,有哪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其救治的方法有哪些?60十九.淹溺淹溺是人體淹沒在水中,呼吸道被水,污泥等雜物堵塞,或喉頭,氣管發(fā)生反射性痙攣,引起窒息和缺氧。同時,呼吸道內的水分被迅速吸收到血液循環(huán)中,引起血液滲透壓改變及電解質的紊亂,導致組織的損害,

34、最后可以造成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治療原則:原則是既要當機立斷,分秒必爭,又要堅持不懈。淹溺發(fā)生后,現場的急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關鍵。而且,現場急救的正確與否至關重要。進行心肺復蘇時,不要輕言放棄,應該堅持至完全確定患者已完全清醒或者死亡。61二十. 補充:觸電(包括雷擊)觸電也叫電損傷,是指一定量的電流或電能量(靜電)通過人體,產生機體損傷或功能障礙,甚至死亡。觸電引起機體損傷的嚴重程度與電流經過的途徑和電流通過人體的時間有密切的關系。當人體通過的電流達8-12mA時,肌肉強烈收縮,即所謂電擊,肌肉的強烈收縮,患者可能在瞬間被拋出電路;若此時未被拋出,則已無法解脫,肯定導致嚴重的后果。而閃電為一

35、種靜電放電,其電能量極大,在不到1/2秒的時間內,以100億V的靜電電壓,在云層或云層與地面之間發(fā)生放電,放電時峰值電流可達20萬A,可以擊斃在電路中的任何生物或破壞任何建筑物。62觸電臨床表現:1.全身表現:輕度觸電者,出現頭暈,心悸,面色蒼白,驚慌,四肢軟弱,全身乏力等。教重者,有抽搐與休克癥狀,可出現心律失常,并迅速轉入“假死”狀態(tài)(即心搏,呼吸處于極微弱狀態(tài),外表看來似乎已經死亡的一種狀態(tài))。也有觸電后立即進入假死狀態(tài)者。2.局部表現:主要表現為電灼傷。系電流直接接觸身體引起。電流入口處較出口處的傷情嚴重。63觸電現場急救措施:原則是既要當機立斷,分秒必爭,又要堅持不懈。1.立即切斷總電源:迅速打開總閘,關閉電源開關,拔去插座或保險絲。2.脫離電器,電線。當總閘,開關離現場較遠,應迅速設法使患者與電器,電線分離:用現場附近的一切絕緣物體去挑撥電器或電線,切不可用手去拉脫,分開了的電器及電線仍然帶電,要防止在場的其他人員再次觸電。3.解脫電源后的急救措施:對于神志清醒,伴有乏力,心悸,的輕癥患者,要臥床休息,并嚴密觀察數天,因少數患者可發(fā)生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