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公開課教案_第1頁
寓言公開課教案_第2頁
寓言公開課教案_第3頁
寓言公開課教案_第4頁
寓言公開課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PAGE36 頁 共 NUMPAGES36 頁寓言公開課教案寓言公開課教案1 教學目標: 1. 了解三則寓言故事內容,引導學生賞析理解。領悟寓言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結合例子,獲得效益。2. 通過對寓言的理解,激發學生對伊索寓言的喜愛,培養閱讀興趣。教學過程:一復習:誰能用簡潔語言說說其中一兩則故事的內容?二精讀課文狐貍和葡萄1. 指導看插圖,抓住文中關鍵詞語體味葡萄的誘人。2. 一只狐貍看到了,它變得怎樣了,又是怎樣做的?“想盡了各種辦法”,想象一下,它可能會用什么辦法呢?3. 結果怎樣?他是怎樣想,怎樣做的?4. 狐貍為什么說葡萄是酸的,不好吃?5. 齊讀第三段,體會寓意。(可用生活中的

2、事例,加深理解)牧童和狼1. 默讀第1、2段,邊讀邊想:在“好幾次”和“后來”發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們各有什么不同表現?(讀后交流)2. 齊讀第1、2段,體會牧童前后“大叫”時的不同情感,村民聽后有什么不同情感。3生活中你有經歷類似的或見過、聽過類似的事情嗎?4讀了這則寓言你想對說謊人說些什么?對自己說些什么?5齊讀最后一段,說說自己對寓言的理解。蟬和狐貍1學生討論:“圈套”指什么?本則寓言中指什么?2細讀第2段,思考:怎樣騙的?(劃出表現狐貍行騙的詞語)3默讀3、4段,思考:蟬為什么沒有上當?這是一只什么樣的蟬?4交流:你想對寓言中的蟬說些什么?對那些中了“圈套”的“蟬”說些什么?5齊讀第

3、5 段,說說自己對寓言的理解。(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例子?)6對比“狐貍和蟬”與“狐貍和烏鴉”的主人公形象。三總結、1.文章結構:先講故事,再揭示寓意。2感受寓言形象,感悟寄托道理,吸取經驗教訓。四、作業:自學我讀書我快樂。附:板書設計:伊索寓言狐貍和葡萄:葡萄:誘人。狐貍:饞得直流口水吃不到酸牧童和狼:狼沒來牧童:大叫(說謊) 村民:聞聲趕來(上當)大笑(捉弄村民) 驚慌失措(氣憤)狼來了:牧童:嚇壞大叫(真話) 村民:沒人幫忙(不相信)蟬和狐貍狐貍:想吃蟬,設圈套蟬: 善于觀察、思考,存有戒心(聰明人總能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寓言公開課教案2 學習目標 1.會認“寓”等10個生字,會寫“守

4、”等9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兩個寓言故事。3.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寓意,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課前準備1.多媒體教學軟件:寓言兩則全篇演示、農夫拔禾苗的過程。2.生字、生詞卡片。3.從課外查找有關寓言的知識,收集其他寓言故事。第一課時(學習揠苗助長)揭示課題,弄清題意出示課題“寓言兩則”,由學生根據查找的資料來解釋課題。(“寓言”是用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教訓,“寓”是“寄托”的意思,“則”的意思就是“篇”)教學揠苗助長1.播放課件理解課題、了解故事。a.學生講解題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幫助,“長”是生長。b.按照“理解題意了解故事理解內容認識道理

5、”的順序來進行學習。c.播放課件,要求學生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2.學習生字。a.范讀課文,聽準生字字音。b.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正確。同桌互相聽讀課文,讀準字音,老師注意指導讀錯的字。同桌之間認讀生字,交流記字方法。c.鞏固生字。讀生字卡片。(齊讀、指讀、開火車讀)小組內輪流讀課文,在朗讀中鞏固生字。老師巡視,發現錯誤及時糾正。3.感悟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出示四個問題:a.種田人看到禾苗幾乎沒長高時,他的心情怎樣?將描寫他心情的詞句畫出來。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嗎?隨機理解重點詞語:巴望、焦急。出示重點句子,體會種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

6、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有感情地朗讀重點詞句,要讀出種田人的焦急心情。b.種田人在這種情況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結果怎樣?用軟件演示種田人拔苗的過程,朗讀第2自然段,要讀出那個人賣力拔苗的情景。讀第3、4自然段,體會種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來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c.這則寓言給你怎樣的啟示?請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d.我們已經知道種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種田人的鄰居或親屬,你怎樣幫助他實現自己的愿望?4.誦讀全文,復述課文。第二課時(學習守株待兔)激趣導入,揭示課題1.談話導入,交代教學目標。同學們,你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每個寓言都是通過有趣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今天

7、,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寓言兩則的第二則寓言守株待兔。通過學習課文,理解寓意,學會生字。2.創設情境,播放多媒體動畫守株待兔,激發學習興趣。現在老師先請大家欣賞守株待兔這個有趣的寓言故事。大家邊看邊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3.揭示課題,釋題。a.揭示課題,正音。b.釋題:問:“株”是什么意思?守株呢?待兔又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4.學生自由讀課文,老師提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段落序號。學習課文,理解寓意1.學習第1、2自然段。a.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那個人為什么會守在樹樁旁邊等待兔子呢。b.默讀課文,說說那個種田人是怎樣得到這只野兔的。找出課文中的有關句子讀給大家聽。(板書:撿到

8、兔子)c.出示生字“竄”“撞”,理解意思。(竄亂跑;撞碰)d.他撿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投影出示句子(要是每天多好啊),齊讀。他這樣想可能嗎?對不對?為什么?學生交流自己對問題的理解。指導有感情地讀句子,指名讀、齊讀第1、2自然段。2.學習第自然3段。a.自由讀課文,說說這個人后來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板書:整天坐守莊稼全完了b.齊讀第3自然段。3.理解寓意。a.他這樣做對不對?錯在哪里?學生討論、交流。b.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學生討論、交流。c.老師總結寓意。(注意語言要淺顯易懂)d.在我們平時生活中,有沒有這種現象呢?舉例說說。e.老師總結: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對于偶然得

9、到的東西,我們不應該抱有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實實地做事,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才會取得收獲。f.齊讀課文。課堂練習1.認讀生字,交流記字方法。2.出示要求寫的9個字,學生自己分析字形,提出書寫應注意什么問題。3.指導寫字。4.完成課后練習“讀讀想想”。拓展活動把本課的故事講給家長聽,再請他們講一個寓言故事。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寓言兩則教學設計四,寓言兩則,希望對你有幫助!寓言公開課教案3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知道這三則寓言的故事,能從寓意中獲得教益。教學重點:能結合生活中的例子體會寓意。教

10、學準備:課前安排學生閱讀伊索寓言,了解有關伊索寓言的資料。教學時間:三課時第一課時一、了解寓言和伊索寓言的有關知識。1、同學們都很喜歡看寓言故事,那你們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點嗎?寓言,是通過一個小故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往往帶有諷刺和勸誡的性質。2、簡介伊索寓言和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曾經是一個奴隸。他機智幽默,聰穎過人,在兒童心目中始終扮演一個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它的內容十分在一定歷史條件下,題材相當廣泛,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臘的社會實際和風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層社會里奴隸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

11、都由動物擔任。這些動物和人一樣,會考慮,能說話,從實質上說仍是人的化身,代表著當時社會上的各色人物。二、引入課題,初讀寓言。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伊索的寓言,課文共有三個故事。我們首先來學習狐貍和葡萄。(板課題)學生齊讀課題。2、提出初讀要求:想想這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讀音,讀通讀順句子。3、匯報初讀情況。學生說說自身對寓言內容的理解。提醒學生注意“狐貍”在一起連讀時,“貍”讀輕聲,“讒”讀翹舌音,“酸”讀平舌音。三、細讀課文,領會寓意。1、齊讀第一、二自然段。2、自讀每自然段。考慮: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狐貍非常想吃葡萄?(饞得直流口水 想盡各種方法自身先找出來讀一讀。師生交流。3、小組

12、合作討論:狐貍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夠葡萄?4、“白費勁”說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時狐貍的神情嗎?5、自讀第二段。考慮: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貍在“白費勁”、“無望”的情況下,仍然對葡萄戀戀不舍?6、同學們吃過幼稚的葡萄嗎?是什么滋味?狐貍為什么說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默讀第三自然段。從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無能為力”是什么意思嗎?你怎么理解這段話?提示寓意對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讀懂的道理講給同學聽聽。四、積累遷移,指導寫字。貍、葡、萄、饞、酸第二課時一、故事引入,提示課題。1、大家還記得我們熟悉的那個狼來了的故事嗎?誰來給同學們講一講。2、這個故事也是選自伊索寓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故

13、事。(板課題)齊讀課題。二、初讀寓言,了解內容。1、自讀寓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讀順句子。想想這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2、指名讀,說說講了一件什么事?三、細讀寓言,領會寓意。1、默讀第一和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在“好幾次”和“后來”發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們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示?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一步讀懂課文。狼沒來牧童:幾次大叫 (說謊) 村民:聞聲趕來(上當)不由哈哈大笑 (捉弄村民) 驚慌失措(氣憤)狼來了牧童:嚇壞大叫 (真話) 村民:沒人幫助(不相信)2、體會:牧童兩次“大叫”時的不同情感,村民兩次聽到“大叫”的不同情感。3、生活中你有經歷過或見過聽過類似的例子嗎?4、齊讀最后一

14、個自然段,說說自身對寓意的理解。四、遷移積累,指導寫字。慌、貫、謊、糞、戒第三課時一、故事引入,提示課題。1、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狐貍和烏鴉的故事嗎?誰來給大家講一講。2、狐貍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個故事也與狐貍有關,它也使出了同樣的手法又來欺騙他人了,不過,這回它的計策可是失敗了,是誰這么聰明呢?(板課題)齊讀課題。二、初讀寓言。1、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讀順句子。想一想這篇寓言說了一件什么事?2、自讀反饋。三、細讀寓言,體會寓意。1、想想狐貍和烏鴉和蟬和狐貍這兩個故事有什么相似之處,又有什么不同之處?2、相似的是狐貍為了達到自身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說奉承話。“故意”點出狐貍的假心假

15、意,“贊嘆”是為吃蟬而設下的“圈套”。不同之處是烏鴉上當了,而蟬沒有上當。3、讀第三、四自然段,考慮:蟬為什么沒有上當?蟬:“發覺有詐”“摘下扔下來”(頭腦很清醒,堅持警覺,進行試探。) 理解“有詐”。狐貍:“以為是蟬”“猛撲過去”(露出了真面目)4、讀第五自然段,說說自身對寓意的理解。引導學生體會蟬不只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從同伴的災難中吸取教訓。(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例子)四、積累遷移。選一兩個你喜歡的寓言故事,講給他人聽。五、書面作業:完成練習冊、語文補充習題作業。寓言公開課教案4 教學目的 1、在反復研讀的基礎上,理解文章主旨。2、培養學生自主發現、研究、探討問題的能力。3、認真揣摩、理

16、解重點段落、語句,理解其深層含義。4、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教學重點1、探討中心意思。2、理解難句含義。教學設想1、方法構想:做好預習,引導學生課外讀伊索寓言,激起學習本課的興趣。鼓勵發散思維,采用研討式,通過集體討論理解文章的句子和主旨。學習時,可先整體把握,再抓住重點內容評析學習。2、課時安排:二課時。第一課時,整體把握,了解文章基本內容及結構框架,探討作者對九則寓言的評語。第二課時,重點段落語句的探討分析,深刻理解文章主旨,完成相關練習。第一課時一、情景導入:你讀過伊索寓言嗎?從談看法入手。人常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是怎么理解那些寓言的?錢鐘書先生也讀過伊索寓言,他寫了一篇見解深刻

17、的讀后感。大家想讀一讀嗎?二、讀前提示:1、關于作者錢鐘書:閱讀圈劃附錄材料。2、關于寓言及伊索寓言:小黑板提示:(1)寓言是一種帶有勸諭性的小故事。(2)伊索寓言,相傳為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伊索編,共有寓言故事350余篇。提供伊索寓言樣本。三、速讀課文,整體把握:1、提示:文章比較艱澀難懂,但全文思路清晰,請在預習的基礎上,把握文章框架。2、點撥并明確:文章有兩大塊內容,可分為三部分。四、研討作者對九則寓言的評語:1、學習步驟說明:閱讀思考討論明確2、研討問題設計:哪些寓言諷刺了社會上某類人的劣根性?具體說明諷刺了什么。明確:1、2、3、4、9結合社會現實說明。哪些寓言揭露了社會上的一些現象

18、?明確:5、6、7、8聯系社會現象討論說明。作者對每則寓言的看法和態度是不一樣的,哪些是從寓言引申的,哪些是直接反對的?明確:引申2、3、4、5、8反對1、6、7、93、小結:作家很善于透過表面挖掘出事物的新意來,常常言人所未言,見人所未見,這便是發散思維。文章所揭示的社會人事現象,值得我們深思。五、當堂訓練:A級:練習一1、2、3、4、5、6哪些看法對你印象最深?說說理由。B級:練習一1、2、3、4分組討論,采用搶答式。六、課下作業:1、將第一題整理到課本上。2、完成練習四。第二課時一、自然引入:略二、重點段落閱讀,分析疑難語句:(一)、重點閱讀文章第一、二、三段:1、學生閱讀。2、分析討論

19、:作者將比我們年輕的人,分為哪兩類?你是怎么認為的?第二段打了一個什么比喻?作者有何感想?你怎么理解讀伊索寓言后的那三重安慰?作者想糾正什么?3、思考點撥:人類歷史:古代現代比喻人的一生:小孩子老頭子幼稚昔)成熟(今)4、理解明確。三、重點閱讀文章最后一段:1、學生研讀課文。教師巡回指導。2、思考以下問題(由學生提出):A、找出表達作者觀點的語句(這是解讀本文的鑰匙),并認真分析。明確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就會碰壁上當。B、錢鐘書和盧梭二人都認為兒童不宜讀伊索寓言,但觀點是不同的,不同在哪

20、里?錢:認為愈簡單,長大了易碰壁。盧:把純樸的小孩教復雜了。C、小孩子該不該讀寓言,全看我們一句如何理解?D、結尾關于蒼蠅句,怎樣理解?3、思考討論:允許有不同見解。四、本課小結:結合以上所學,討論并概括本文主旨。文章見解獨特、深刻,表達含蓄、風趣;文章通過對伊索寓言的評說,說明現在有些人狡猾得很,惡劣得很,我們頭腦要復雜一些,防止上當受騙。五、當堂訓練:練習題二、三。(見課本)六、課下作業:1、課外閱讀幾則寓言,從不同角度理解,看有什么新的收獲。2、讀錢鐘書先生的圍城。寓言公開課教案5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背誦課文。2、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4、 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培

21、養樂于助人的優秀品質。學習重點:對照注釋把課文讀通讀懂,了解寓意。學習難點:由寓言引發的感悟課時安排: 兩課時第一課時鄭人買履教學目標:學習鄭人買履,理解意思,體會深刻的寓意。教學過程: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同學們都喜歡猜謎語,下面請大家猜一猜這是什么?“稀奇古怪兩只船,沒有槳來沒有帆。白天載人四處走,夜晚橫臥在床前。”“鞋”在古代叫“履”,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則與“履”有關的寓言故事,同學們,以前學過哪些寓言?這種體裁有什么特點呢?請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一下好嗎?本課的兩則寓言與以前學過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使學生知道,這兩則寓言是文言文,學習文言文要先把語句讀通順,再借助注釋理解句子意思,

22、然后講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達到熟讀成誦。)今天,我們用這樣的方法先來學習鄭人買履。二、介紹作者及時代背景:(先讓學生介紹,教師適當補充)韓非子(約公元前280前233)即韓非。 我國戰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當時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學生。韓非子繼承和發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學說,成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后人稱韓非子,現存55篇。他提倡法制,反對以血統為中心的等級制度。戰國是繼春秋之后的一個時代,約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這一階段人們思想極其活躍,曾有“諸子百家”之說。三、文本解讀:1、學生自讀鄭人買履,對照文后注解,同桌合作,嘗試說一說句子的意思;研究怎樣讀,才能

23、讀通順,試著讀一讀。2、全班交流:質疑釋疑;學生評議,老師點撥引導。四、講寓言故事,理解寓義1、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情節。2、合作探究:鄭國那個買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你能悟出寓言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老師點撥: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辦事過于死板,只信教條,講形式,不相信實際的人,告訴人們做事不能過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實際。五、拓展延伸:我們生活中有這樣的事例嗎?請聯系實際加以說明。六、 布置作業:1、背誦鄭人買履2、根據鄭人買履的寓意,編一則小故事,題目自擬。寓言公開課教案6 教學目標: 1.培養想象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大膽創作。2.訓練學生基本的敘事能力和思考能力。訓練題目:1.模仿課文或讀過的其

24、他寓言,自己編寫一篇寓言,題目自擬。2.請以蠟燭茅屋老人為主角依據事物編寫一篇寓言。課時安排:二個課時教學步聚:一課時一、訓練指導:寓言故事是同學們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樣式。由于它充滿著機趣、智慧、思想和教益,因而也備受成年人的青睞。所謂寓言,就是寓意于言。“言”就是敘述的小故事,“意”就是故事中包含的道理。它通常是借用一個勸諭性或諷刺性的小故事,來形象地闡述一個能振聾發聵、啟人深思的大道理。其敘述故事常用夸張的手法描寫人物,或把動植物與無生物擬人化,使深奧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訓,從簡單而又淺易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寓言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小、少、簡、深。小是指其篇幅短小;少是指涉及的人物或動植物數量少

25、;簡是指故事情節簡單;深是指它所蘊涵的道理深刻。從其作用看,有正面的啟發教育作用,如愚公移山;亦有反面的諷刺嘲弄作用,如葉公好龍。從所使用的手法看,它通常采用夸張、擬人等修辭手法,運用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的構思方法。從其主人公看,有以人物為主人公的,如揠苗助長;也有以動植物或其他事物為主人公的,如龜兔賽跑。從其結構看,它一般包括寓體(故事)和寓意(主旨)兩個部分,但寓意部分的有無一般不作硬性規定。寫作寓言,應做到 “四要”:一要確定明確積極的寓意。同其它文體相比,寓言更強調對文章主旨鮮明性的要求。其它文體的主題可以直白,也可以含蓄,而以含蓄為好,寓言則不講求寓意的隱晦,它以明

26、達為佳。當然,在主題的積極性上,寓言與其它文體的要求是一致的,都需要表達健康向上的觀點,確能給人以啟迪和教益。二要發揮新奇大膽的想像。因為寓言中所寫的人、事、物等都不是生活中已經有或可能有的,它是一種虛擬的、只用來表達作者某種思想或情感的載體,尤其是以動植物為主人公的寓言,更需要充分發揮想像,以賦予它們以人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當然,其故事是不嫌怪誕離奇的,甚至越是離奇,越能彰顯出所要表達的道理。三要注意表達上的特殊性。結構上,可以采用單純寓體式而不揭示寓意的寫法,亦可采用既有寓體的表述,又有寓意的揭示的寫法,不必拘于一法,盡可根據個人的愛好自由選擇。篇幅上,不必追求洋洋灑灑的長篇大論和情節的一波

27、三折,不能讓繁冗的情節淹沒了寓言所要顯示的道理。寫法上,要運用放大法,以凸顯主人公的行為和心理特征,從而讓寓意十分明晰顯豁地突現出來。四要講求內容的現實針對性。無論是勸喻或諷刺,都要來自現實生活,有感而發,雖然它所寫的事在現實中根本不可能存在,但生活中的一些人卻常有與之相似或相同的思維方式。文學是現實的一面鏡子,寓言故事雖然篇幅短小,但它仍要求作者保持對生活的敏感,要求作者從大量紛繁的生活現象中提煉出有價值的思想,升華出有指導意義的道理,以充分發揮這種文學樣式的社會功能。最后,還要談談寓言與童話的區別。雖然寓言與童話的寫作都靠想像和幻想,都用擬人和夸張,都可有動植物或其他事物,但它們還是有較明

28、顯的區別:篇幅的長與短。寓言一般都較短小,而童話的篇幅較自由,短者百十字,長的可上萬字。人物的多與少。寓言的人物一般較少,童話的可多亦可少。情節的曲與直。寓言的故事情節多是粗線條的直筆勾勒,雖有出人意料處,但主要是為了突出寓意;童話則須依靠情節的不斷發展變化來表情達意。表達的粗與細。寓言多用敘述,往往點到為止,不求故事的完整;童話則多運用符合兒童心理和行為特點的較細膩的描寫。主旨的隱與顯。寓言的主旨要一目了然,鮮明突出,有時還用一句話直截了當地予以點示;童話的主旨則隱埋于具體的情節之中,它只呈現故事,而不必去專意揭示主旨。例文貪心的狐貍有一天,小兔出去散步,突然看見有什么東西在地面閃閃發光,小

29、兔一看原來是一粒金色的種子。小兔撿起種子就回家里種。第二天,小兔走到院子里看見種子已長成一棵金光閃閃的樹,小兔很驚訝。心想:“這一定是一棵神奇的搖錢樹。”小兔很開心。它就向搖錢樹說了一個愿望,說:“我想擁有一輛自行車。”說完就把樹搖一搖。果然真的搖出了一輛自行軒,這時正好給狡猾的狐貍看見了。它就問:“小兔弟弟,你這棵樹賣多 少錢?”小兔說:“我這棵搖錢樹是不能賣給別人的。”狐貍聽了很生氣,就想:“我一定要把那棵搖錢樹弄到手。”于是狐貍趁小兔睡覺的時候把搖錢樹偷了,狐貍想:“如果我偷了搖錢樹,小兔會不會怪我呢?”狐貍正想著。突然它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把樹搖了又搖,可是還沒搖出東西來。狐貍想:“搖不

30、出東西來,說不定東西在樹里面呢。”狐貍拿起斧頭,把搖錢樹砍掉了,撥開一看里面根本沒有什么東西。狐貍很后悔,只怪自己太貪心,經過這次教訓,狐貍再也不敢貪心了。從此,小兔的東西再也沒丟過了。貓和老鼠一個冬天的下午,貓躺在暖烘烘的太陽底下,靠著主人家的墻根,半閉著眼打盹。忽然一只老鼠“哧溜”一下從貓腳邊溜過。貓被驚醒了,睜開眼就破口大罵:“你夜里作崇還不夠嗎?白天還要來騷擾。看我怎么收拾你。”說著就猛撲過去。見此情景老鼠靈機一動,鉆進了墻根的石縫里,轉而探出頭來對貓說:“貓大哥,別那么兇。你也不想想,如果沒有了我們,你就沒事可做了,主人家就會把你趕出家門。到那時,你就失業啦!”話音剛落,就不見了老鼠

31、的蹤影,留下貓在那里一楞一楞。這個故事適用于那些不安心本職工作,總是埋怨他人的人。兩棵樹的故事曾經有一位主人在一個山坡上同時播下兩顆種子,并以同樣的方法澆灌這兩顆種子。過了幾天,兩顆種子發芽了,慢慢地鉆出了泥土。一段日子后,小芽長成了小樹苗。主人還是辛勤地培育著。其中一棵不滿足主人的待遇,竭力地遠伸根須,積極地吸收著大自然恩賜的陽光雨露,因此長得很快。另一棵卻說:“唉,老兄,你何必活得這么累呢!主人會給我們養料的。”那棵小樹只是笑笑。又過了一段日子,一棵長成了大樹,而另一棵還不到它的半腰。那另一棵又發話了,說:“兄弟,你真是自找苦吃,長那么高大干嗎,每天都經歷日曬雨淋,多苦啊!哪象我,有你們擋

32、風遮雨。”那一棵也只是微微一笑。幾年后,它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長成一棵參天大樹。而另一棵卻因長期的“營養不良”,還只是一棵彎彎扭扭的小樹。一天,主人開來了一輛卡車,把那棵大樹砍了,運去制造物件。那棵小樹見了不禁惋惜而感嘆地說:“老兄啊老兄,你最終還是被砍了。還不如我呢!”大樹聽了鄙夷地說:“我要做個有用的人,怎能像你呢!”朋友,你知道該學誰嗎?寓言公開課教案7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學習讓同學懂得自身的想法,做法必需符合事物客觀規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則事與愿違,培養同學的思維能力。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揠苗助長”、“盼望”、“焦急”、“自言自語”、“筋疲力盡”等詞語的意思。繼續訓練抓重點詞

33、語,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理解、體會文中描寫人物言行、心理活動的語言。 教學難點如何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總結出寓意。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薄型卡片。文字投影片。教學時間: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在俺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一些短小而生動的故事,一個故事寄托著一個深刻的道理,這樣的故事呢,俺們叫它(出示詞卡:寓言)學習“寓言”(出示詞卡:寓言)正音。寫“寓”字時注意最后三筆。(多媒體演示)理解:“寓”是什么意思?學習“則”有兩個寓言故事,俺們就叫它(出示詞卡:寓言兩則)正音。理解:“則”在這里作量詞,相當于?二范背,初步了

34、解故事內容。俺們先學習其中的一則寓言故事,題目是(出示詞卡:揠苗助長)正音。范背。邊聽邊想:故事說了一件什么事?交流。三解題,揭示本課目標。解題。質疑。 你認為題目中哪個字是關鍵? 圍繞“助”字可以提出哪些問題來研究? 交流板書:原因 做法 結果道理揭示本堂課目標。四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第自然段。 輕讀,想想:那個人為什么要協助禾苗長高。 交流板書:盼望理解:“盼望”什么意思? 默讀,圈詞。為什么不用“希望”而用“盼望”,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那個人盼望自身的禾苗長得快些? 交流。動作:“天天看”“轉來轉去”神態:“焦急”(出示詞卡:焦急)正音、理解。語言:“自言自語地說”(出示詞卡:

35、自言自語)理解、積累。(出示詞卡:自( )自( )語)感覺:“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映示投影片: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高。)比較理解:兩句話意思相同嗎?從哪兒看出來的?指導朗讀。 小結,齊讀。學習第自然段。 師生接讀第自然段前半句。理解:“終于”這個詞兒說明什么? 指名讀。考慮:他想出什么方法協助禾苗生長?交流板書:拔高弄得他(出示詞卡:筋疲力盡) 學習“筋疲力盡”正音:“筋”讀準什么音?理解:“筋”這里指身體。“疲”什么意思?“力”呢?“盡”這兒有四種解釋,選哪一種?(映示投影片:“盡”四種解釋) 比較理解。第自然段假如這樣寫可以嗎?(映示投影片:一天,他終于想出了方法,就急忙跑到田里, 把禾苗往高里拔,弄得筋疲力盡。)與書上的相比,哪句更好?為什么?(映示投影片:第自然段) 指導朗讀。學習第自然段。 男同學讀。他有沒有為自身花費的力氣后悔呢? 交流,學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