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與貿易畢業論文中日貿易摩擦研究_第1頁
國際經濟與貿易畢業論文中日貿易摩擦研究_第2頁
國際經濟與貿易畢業論文中日貿易摩擦研究_第3頁
國際經濟與貿易畢業論文中日貿易摩擦研究_第4頁
國際經濟與貿易畢業論文中日貿易摩擦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科畢業設計(論文) 中日貿易摩擦研究學 院 經濟與貿易學院 專 業 國際經濟與貿易 年級班別 2007級(1)班 學 號 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 2011年6月中日貿易摩擦研究盧錦霞 經濟與貿易學院 摘 要近年來,隨著中日雙邊貿易的發展,中日兩國貿易合作關系作為中日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取得了可喜成果。中國已經成為日本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進口來源地。對日貿易在中國進出口貿易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日本對華出口也不斷增加,使對華貿易在日本外貿中的比重不斷上升。80年代以前,中日的國際分工是典型的垂直分工,雙方的貿易是完全互補性的,很少產生競爭。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及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

2、化,以及中日兩國各自產業結構的調整,中日貿易結構有所升級,一些產品競爭性加強。當兩國的經濟利益發生沖突時,貿易摩擦就不可避免。中日貿易摩擦是兩國貿易擴大、相互依存度加深的結果,從這一角度看,貿易摩擦的存在和發展可以促使我們提出問題、建立機制、解決問題。本文旨在通過對中日貿易摩擦問題的研究,解釋隱藏在其后深刻的政治經濟原因,從而針對性的提出我國的應對策略及解決措施。關鍵詞:中日貿易摩擦,特點,原因,策略注:本設計(論文)題目來源于生產實際。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3、 China and Japan, the trade cooperative relation a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Sino-Japanese relations that obtained a pleased achievement. China has become Japans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the largest export destination and import source. To date,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 the proportion of

4、the rising year by year. Japans exports to china also continued to grow and make its proportion of the continually rising. Before the 1980s,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is typical of a division of labor, both sides of trade is the synergy, seldom produced competition. With Chinas economic de

5、velopment and further deepen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two countries restructuring of industry, the Sino-Japanese trade structure has been upgraded, some of the products competitive strengthened. When the economic interest conflict happened, trade friction is inevitable.Sino-Japanese trade f

6、riction is as a result of a bilateral trade expansion and the deepened of growing interdependence. From this perspective,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e friction make us raise the questions, establish a mechanism,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is article aims to study on the Sino-Japanese trad

7、e friction problems, explain the hidde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asons, thus puts forward to th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for solving them. Key words:Sino-Japanese trade friction, characteristic, reason, strategy目 錄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292367201 1 緒論 PAGEREF _Toc292367201 h 1 HYPERLINK l

8、_Toc292367202 1.1 研究目的和意義 PAGEREF _Toc292367202 h 1 HYPERLINK l _Toc292367203 國內研究及發展趨勢 PAGEREF _Toc292367203 h 1 HYPERLINK l _Toc292367204 1.3 本課題研究方向和方法 PAGEREF _Toc292367204 h 2 HYPERLINK l _Toc292367205 2 中日貿易摩擦的背景 PAGEREF _Toc292367205 h 3 HYPERLINK l _Toc292367206 2.1 中日經濟實力對比變化 PAGEREF _Toc29

9、2367206 h 3 HYPERLINK l _Toc292367207 日本經濟發展低迷 PAGEREF _Toc292367207 h 3 HYPERLINK l _Toc292367208 中國經濟增長強勁 PAGEREF _Toc292367208 h 3 HYPERLINK l _Toc292367209 近期中日經濟發展速度對比懸殊 PAGEREF _Toc292367209 h 3 HYPERLINK l _Toc292367210 日本對華經貿政策演變 PAGEREF _Toc292367210 h 4 HYPERLINK l _Toc292367211 20世紀70年代積極

10、支持中國經貿發展的政策 PAGEREF _Toc292367211 h 4 HYPERLINK l _Toc292367212 20世紀80年代經濟服務于政治的政策 PAGEREF _Toc292367212 h 5 HYPERLINK l _Toc292367213 20世紀90年代以后既合作又防范的政策 PAGEREF _Toc292367213 h 5 HYPERLINK l _Toc292367214 中日貿易發展的變化 PAGEREF _Toc292367214 h 6 HYPERLINK l _Toc292367215 2.3.1 貿易規模擴大 PAGEREF _Toc292367

11、215 h 6 HYPERLINK l _Toc292367216 加工貿易比重大 PAGEREF _Toc292367216 h 6 HYPERLINK l _Toc292367217 2.3.3 對日出口產品結構改善 PAGEREF _Toc292367217 h 7 HYPERLINK l _Toc292367218 3 中日貿易摩擦的現狀和特點 PAGEREF _Toc292367218 h 8 HYPERLINK l _Toc292367219 3.1 中日貿易摩擦近期發展 PAGEREF _Toc292367219 h 8 HYPERLINK l _Toc292367220 3.1

12、.1 以農產品為主的貿易摩擦 PAGEREF _Toc292367220 h 8 HYPERLINK l _Toc292367221 3.1.2 以日元貶值抑制中國產品進口的貿易摩擦 PAGEREF _Toc292367221 h 9 HYPERLINK l _Toc292367222 3.1.3 以檢疫手段限制中國產品進口的貿易摩擦 PAGEREF _Toc292367222 h 9 HYPERLINK l _Toc292367223 3.2 中日貿易摩擦的特點 PAGEREF _Toc292367223 h 10 HYPERLINK l _Toc292367224 3.2.1 中日貿易摩擦

13、形式主要以技術性貿易壁壘為主 PAGEREF _Toc292367224 h 10 HYPERLINK l _Toc292367225 3.2.2 由貿易救濟措施引起的中日貿易摩擦較少 PAGEREF _Toc292367225 h 10 HYPERLINK l _Toc292367226 3.2.3 中日貿易摩擦主要集中于農產品和紡織品 PAGEREF _Toc292367226 h 12 HYPERLINK l _Toc292367227 3.2.4 中國主要采用特別關稅和反傾銷手段應對中日貿易摩擦 PAGEREF _Toc292367227 h 13 HYPERLINK l _Toc29

14、2367228 4 中日貿易摩擦的原因 PAGEREF _Toc292367228 h 15 HYPERLINK l _Toc292367229 中日統計口徑的不一致 PAGEREF _Toc292367229 h 15 HYPERLINK l _Toc292367230 日本方面的原因 PAGEREF _Toc292367230 h 15 HYPERLINK l _Toc292367231 中國方面的原因 PAGEREF _Toc292367231 h 16 HYPERLINK l _Toc292367232 5 中日貿易關系的發展前景 PAGEREF _Toc292367232 h 18

15、HYPERLINK l _Toc292367233 5.1 貿易結構趨于產業內貿易 PAGEREF _Toc292367233 h 18 HYPERLINK l _Toc292367234 貿易摩擦增多 PAGEREF _Toc292367234 h 18 HYPERLINK l _Toc292367235 貿易的政治因素凸顯 PAGEREF _Toc292367235 h 18 HYPERLINK l _Toc292367236 6 應對中日貿易摩擦的策略 PAGEREF _Toc292367236 h 20 HYPERLINK l _Toc292367237 6.1 加強合作取得雙贏 PA

16、GEREF _Toc292367237 h 20 HYPERLINK l _Toc292367238 6.2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減少貿易摩擦隱患 PAGEREF _Toc292367238 h 21 HYPERLINK l _Toc292367239 提升技術水準加快與國際接軌 PAGEREF _Toc292367239 h 22 HYPERLINK l _Toc292367240 在WTO框架下妥善處理貿易摩擦 PAGEREF _Toc292367240 h 23 HYPERLINK l _Toc292367241 結論 PAGEREF _Toc292367241 h 26 HYPERLI

17、NK l _Toc292367242 參考文獻 PAGEREF _Toc292367242 h 27 HYPERLINK l _Toc292367243 致謝 PAGEREF _Toc292367243 h 281 緒論 研究目的和意義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有著2000多年的友好交流歷史。從中日兩國實現邦交正常化以來,特別是中國實施改革開放以來,在雙方政府和民間的共同努力下,中日貿易合作經歷了由小變大、從淺到深的深化過程,在各個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1972年中日恢復邦交時,貿易總額僅為億美元,2010年中日貿易總額首次突破3000億美元大關,增長勢頭頗為迅猛。據日方統計,中國已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伙

18、伴,日本也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由此可見,中日貿易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中日貿易展開相關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中日貿易既有相互合作、互惠互利,又有貿易摩擦,如何消除摩擦、尋求合作成為了中日貿易研究的重要部分。通過對中日貿易摩擦的現狀和原因的研究,可以使政府以及企業對當前中日貿易摩擦有更加深刻地認識,同時對以后的情況有一定的了解,進而有助于政府制定相關政策,企業制定經營方案,總的來說,通過該研究來達到減少中日貿易摩擦的目的。 國內研究及發展趨勢我國學者對于中日貿易的研究不算很多,主要是集中在中日貿易現狀和中日貿易結構這兩方面。中日貿易結構方面,國內學者多依據比較優勢原理(高敬峰

19、;2004)和H-O理論(汪斌,鄧艷梅;2003)從生產要素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得出中日貿易符合H-O理論的結果;或者是對中日貿易的某一方面進行具體的研究,如蔬菜(王立鵬;2002)、服務(譚晶榮;2006)。國外學者對于中日貿易的研究往往基于其自身國家利益的角度考慮,如美國學者研究中日貿易關系時一般是建立在美日中三國貿易關系的框架下。盡管國內外對中日貿易有一定的研究,但相對于中日貿易的重要性來說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在中日貿易摩擦方面上。此外,這些研究大多數發生在幾年以前,與當前新的國際經濟環境已不再相適應,在時間上滯后。有的研究只是做到分析問題這一層面,但并沒有提出可行性的建議來解決問題。還有

20、,這些研究多缺乏對未來的預測,因此在導向作用方面有所欠缺。 本課題研究方向和方法本文以中日貿易摩擦為研究對象,主要闡述中日貿易摩擦的現狀和原因,并進行深入分析,進而對未來進行預測,最后給出減少中日貿易摩擦的建議。本文的難點在于預測部分和建議部分,必須要進行充分的、有邏輯的論證,才能使自己的預測具有說服力,使得預測更加準確。建議是一個文章最具有現實意義的一部分,提出的建議必須合情合理,具有可行性,因此需要結合我國現實國情、經過調查和思考才能提出合理建議。本文擬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首先描述現狀,進而分析問題,再進行前景展望,最后提出建議。本文通過列舉的現象和數據進行歸納總結,由表及里深入分析,觸及

21、本質。在研究時,講理論和實際相聯系,充分論證,以實際情況作為文章的基礎,達到理論和現實相互照應。2 中日貿易摩擦的背景 中日經濟實力對比變化 日本經濟發展低迷自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以來,日本經濟陷入了長達10年之久的低迷期。在此期間,日本金融業陷入困境,長期以來銀行舊的不良債權尚未根本解決,而新的不良債權又在不斷出現;保險公司已有多家倒閉;企業破產增加;失業率連創新高;內需不足;特別是2008年底爆發的金融危機,日本國內的個人消費大幅度下降;外需疲軟,外貿出口由于受到美國經濟減速和經濟恢復緩慢的影響,2008年底到2009年一直呈負增長。政府實施幾次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效果都不大。政府反

22、而背上沉重債務負擔,赤字嚴重,對經濟萎縮束手無策。在出口市場難以擴大的情況下,日本企業界一些人士認為,進口增加是導致日本近期通貨緊縮、物價疲軟、經濟形勢再趨嚴峻的重要原因1。同時,隨著生產據點向亞洲其他國家迅速轉移,出現了國內產業的空心化和就業不足現象,因而貿易保護主義加劇,使包括采取緊急進口限制等措施以保護國內產業的傾向突顯。 中國經濟增長強勁與此相對的是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產業技術上的跨越式趕超和經濟規模上的“巨國效應”,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個亮點。“911”和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陷入緩慢發展的低谷,在周邊經濟疲軟的同時,中國的經濟發展卻一枝獨秀。2008年金融危機,

23、中國全年貿易順差2955億美元,外匯儲備余額達到萬億美元。在此嚴峻的投資環境下,中國卻能繼續保持貿易順差,證明了中國經濟增長強勁。 近期中日經濟發展速度對比懸殊從表2.1我們可以對中日近年來的經濟發展作一個比較,20002009年,中國經濟走出了一條新中國成立以來從未有過的既穩定又較快增長的新軌跡, 2009年人均國民收入是2000年的四倍,平均增長,由于2008年底遭遇了金融危機,使得GDP的增長率回落,但總體上還是處于一個比較平穩的經濟增長狀態。而日本這幾年經濟增長緩慢,并在2002年出現了的負增長,但其人均國民收入卻是一直處于35000到40000美元之間,遠遠拋離中國的人均國民收入。隨

24、著作為生產據點和消費市場的中國的興起,中國產品開始充斥日本國內市場,兩國發展差距的明顯縮小及商品競爭性的增強造成兩國少數行業開始“碰頭”,產生貿易摩擦,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2。表2.1 中日兩國2000-2009年GDP增長率及人均國民收入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GDP增長率(%)中國8.4 8.3 9.1 10.0 10.1 10.2 11.6 11.9 9.0 8.7 日本2.8 0.3 -0.4 1.4 2.6 1.9 2.4 2.1 2.0 1.9 人均國民收入(美元)中國94510411135127314901739205225

25、5333863711日本35420356103355034180361823895038710378003821039731資料來源:2000-2006年數據根據世界銀行網站數據整理得出 :/devdata_/data-query/,2007-2009年中國數據出自中國海關統計. 日本對華經貿政策演變1972年9月中日恢復邦交正常化以來,中日關系基本上經歷了兩個階段:1972年到90年代比較平穩的中日關系;90年代初到現在起伏變化的中日關系。在此期間,中日經貿關系總體來說發展順利,但在不同時期日本采取的對華經貿政策是不同的,是不斷根據國家的經濟發展現狀結合國際形勢變化

26、進行調整的3。 20世紀70年代積極支持中國經貿發展的政策進入20世紀70年代,日本經過戰后經濟的高速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經濟實力大增,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日本外交開始推行以日美關系為基軸的自主外交。20世紀70年代末期,美國出于聯華抑蘇的目的,在中日關系上采取了支持中國的政策。由于當時日本仍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國對華政策的影響,對華經貿政策上不得不采取積極的態度,主要是以本國的國家利益為前提,推動中日經貿關系向前發展。在這一政策的指導下,1974-1975年與中國締結了貿易、航空和漁業協定;1978-1979年又締結了和平友好條約、中日長期貿易協定等文件,并開始商定由日方提供第一次日元貸

27、款。 20世紀80年代經濟服務于政治的政策進入80年代以后,日本開始推行從“經濟大國”到“政治大國”的外交戰略,對華經貿政策雖然繼承了70年代的對華政策,但政治色彩加大,有經濟政治化的傾向。政治上,借用中國的地位擴大日本的政治影響4。經濟上則支持中國的經濟發展,以經濟合作為基礎,試圖通過經濟合作實現其某些戰略意圖:1、通過經濟合作,適當增強中國的經濟實力,使之成為抵御蘇聯威脅的天然屏障。因此,日本政府力排眾議,決定向中國提供大規模的日元貸款,貸款主要用于交通、通訊及水力發電等基礎設施項目。2、通過經濟合作使中國靠向西方。1981年鈴木首相在訪美時明確表示,日本希望見到中國是一個開放的國家,希望

28、見到中國繼續采取合作的態度,必須保持中國作為西方聯盟的一員,并為了維持中國和西方的關系支持中國現代化政策,繼續進行經濟合作。3、加強經濟合作,捷足先登中國市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日本便被中國這一巨大市場所深深吸引。中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與日本資金和技術結合將具有巨大的潛力。在日本與歐美經濟不斷發生摩擦的情況下,日本更感覺到密切與中國的經濟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加緊與中國的經濟合作。 20世紀90年代以后既合作又防范的政策1989年美蘇冷戰結束,國際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各大國都加緊調整自己的對外戰略。進入90年代后,日本緊緊抓住國際關系新舊格局轉換與其國家戰略調整相吻合這一歷史機遇,加速向

29、政治大國邁進。日本在實現其政治大國目標的過程中,一方面認識到日本要成為政治大國,中日關系實現真正的正常化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又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抱有戒心,認為中國增強了經濟實力以后,對渴望在國際社會增加發言權的日本來說,無疑會成為一個超出純友好范疇的存在,中日兩國進入摩擦時代。因此,對中國采取既合作又防范的經貿政策5。具體表現在兩方面:其一,繼續發展中日經貿關系,擴大對中國的出口,以此帶動日本經濟的復蘇。其二,作為經濟大國的日本為了確保在經濟技術領域的絕對優勢,鞏固在亞太地區獨一無二的經濟霸主地位,盡可能地限制中國經濟影響力與優勢的攀升。在對華經貿往來中傳統的貿易、投資、技術、日元援助等領域

30、都開始實施傾斜性、非對稱的打壓政策。出現了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大幅度消減對華政府開發援助資金、通過技術封閉阻止中國產品競爭力的快速提升等做法,破壞了中日經貿往來的良性互動關系。但是,無論日本對華經貿政策如何變化,都會以發展為主流,因為中日經貿關系繼續發展不僅是兩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亞洲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2.3 中日貿易發展的變化 貿易規模擴大中日邦交恢復正常化以來,尤其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日兩國的貿易關系發展非常迅速。隨著中國工業化的發展,盡管中日在部分工業品方面形成了競爭,但中日間貿易量不是縮小了,而是在迅速擴大,從1972年到2010年,中日貿易額從1038億美元增加到3000億美

31、元,30年間增長了近300倍。中日貿易規模不斷擴大的原因除了兩國的經貿結構具有較大的互補性外,那就是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日本的經濟增長,使中日經貿合作有所擴大;同時,日本主觀上也想借助中國經濟的發展勢頭使自己早日走出經濟衰退的陰影。 加工貿易比重大在中日貿易中,中國的加工貿易出口額在對日出口總額中占的比重是相當大的。形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日本對中國出口的產品中,真正用于中國人消費的只有27左右,其余大都在中國加工完后返銷日本或其他國家。據有關方面的統計,日本在華投資企業中大約有73的企業將在中國境內加工的產品出口到本國市場。因此,在中國對日本的出口產品中實際上含有大量的進口成分

32、。以數碼產品為例,索尼、松下等全球知名企業就先后在中國建立了自己的加工企業,把從日本進口到中國的零部件組裝成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等產品,然后返銷日本。對日本而言,中國目前主要還是一個以出口為主的生產基地。眾所周知,日本出口至美國的產品基本上都用于消費,而且由于市場競爭十分激烈,日本不僅向美國出口質優價廉的產品,而且還轉移了其最先進的生產技術,以維持自己所占的市場份額。從這一意義上看,美國實際上是日本的一個終端市場。因此,雖然美日貿易摩擦不斷,但美日貿易在日本對外貿易中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相比之下,中日貿易與美日貿易則完全不同,它的迅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中國成為日本企業生產基地的背景下實現的,

33、因此,加工貿易成了中日貿易的主要方式。換句話說,日本企業實際上是在“總公司”與“子公司”之間進行。企業內貿易日本的“總公司”將生產設備、零部件等出口到設在中國的“子公司”,由“子公司”負責加工成制成品返回“總公司”6。當然,這并不是說加工貿易比重大就是件壞事。中國缺少技術、資金,但在勞動力成本、生產成本方面擁有很大的優勢,所以加工貿易是目前較為適合中國的貿易方式。事實上,如果沒有加工貿易,中國的經濟不可能發展得如此迅速。但從長遠角度看,中國還是應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調整產品結構,適當降低加工貿易的比重。只有這樣才能為經濟發展創造新的動力。 對日出口產品結構改善在中日貿易規模迅速增長的同時,貿易

34、商品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中日國際分工格局是典型的垂直分工,雙方關系完全是互補性的,不存在競爭,即中國從日本進口制成品,向日本出口農產品等初級產品。所以在過去的中日貿易商品中,紡織原料及制品一直保持第一大商品的地位,約占對日出口總額的1/3,食品居第二位,機電產品及零部件居第三位;其次為石油礦產品、化工品、工藝品、土畜產品等。而近年來,紡織品、食品的比重逐漸下降,機電產品的比重急劇上升,其比例已超過40左右。這主要是由于中國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機電產品出口的舉措。這反映出中日貿易已從過去單一的重點產品轉向多品種、高附加值產品,兩國的貿易結構已有所升級7。3 中日貿易摩擦的

35、現狀和特點3.1 中日貿易摩擦近期發展進入21世紀,中日雙方的貿易摩擦再度升溫。2001年以來,中日貿易方面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日本政府通過各種方法和手段限制中國農產品的進口,從基本的農產品關稅保護逐步升級到貿易保障措施和衛生與植物檢疫、農產品安全以及知識產權等多種非關稅措施,貿易摩擦愈演愈烈。2001年4月,日本以進口激增造成國內產業損害為由,宣布對大蔥、鮮菇、藺草這3種90以上來自中國的農產品啟動臨時緊急限制措施,實施關稅配額管理,對超過配額的產品加收100以上的關稅。2002年冷凍菠菜事件到2006年5月29日的“肯定列表制度”,期間每年都有農產品貿易摩擦;2007年底和2008年初日本

36、“餃子中毒事件”,再次在中日間掀起軒然大波。 以農產品為主的貿易摩擦首先是2001年日本發動對中國農產品緊急進口限制,促使中日貿易摩擦表面化。2000年12月23日,日本政府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大蔥、鮮菇、藺草席三項農產品實施設限調查,拉開了兩國貿易戰的序幕。2001年4月11日,日本駐華使館正式致函中國政府,告知從當月23日起至11月8日的200天里,對從中國進口的大蔥、鮮菇及藺草席三種農產品實施“緊急限制進口措施”。根據日本政府的決定,當中國向日本出口的大蔥、鮮菇、藺草席超出1997-1999年3年間的平均對日出口量時,將對超出部分課以256、266、106的高額關稅。這是日方第一次對外國產

37、品真正實行數量限制。6月7日,日本農林水產省根據韓國提供的沒有任何檢驗證據的情況決定暫停從中國進口雞肉和鴨肉,日本政府宣布自6月8日起全面禁止從中國進口所有家禽及禽類產品,又將8.8億美元中國產家禽拒之門外。7月15日,日本決定對主要來自中國的優質低價進口鹽征收高關稅。7月16日,日本政府又公布了關于針對中國毛巾的進口設限問題的中期調查數據。同時,日本國內還出現了要求政府限制鰻魚、裙帶菜等水產品以及自行車、筷子等產品進口的請求1。在這些產品的進口中中國占有比較大的份額,因此遭受日本限制進口措施的中國產品范圍有擴大的可能。日本方面將貿易戰從農產品擴大到工業品,從啟用保障條款到采取技術壁壘措施,涉

38、及金額高達36億美元以上。 以日元貶值抑制中國產品進口的貿易摩擦在中日兩國貿易糾紛尚未解決情況下,日本為了緩解經濟困境,以操縱日元使其貶值為手段,來增大出口。在日本出口企業競爭力下降及日本經濟長期低迷而又找不到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情況下,日本政府以不負責任的態度放任日元貶值,日本朝野甚至認為日元貶值是其擺脫困境的惟一出路。對此,美國采取不干預政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表示容忍日元貶值,從而使日元貶值形勢日趨嚴峻。從2001年夏季起,日本政府高官先后多次放話,表明人民幣應升值的意見,日本輿論宣傳認為,從中國低價進口產品造成日本經濟緊縮,中國吸引外資導致日本產業空心化,經過這一系列鋪墊之后,日本政府的匯

39、率政策于同年12月出臺。通過政府高官多次放話,口頭干預外匯市場誘導日元貶值。由此,日本匯率由2001年底出現加速貶值趨勢,2001年日元兌美元匯率的平均值為1:1,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日元兌美元匯率的平均值已經達到1美元兌換日元,成為近幾年以來美元兌日元的新低,貶值幅度高達23。其實,早在東南亞經濟危機后的1998年,日元的貶值引起了亞洲貨幣的“多米諾骨牌”式的貶值效應。但由于中國保持了人民幣穩定,致使中國在與貿易結構類似的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當年中國纖維制品出口減少了5.4。日本多年來一直是我國最大貿易伙伴,目前我國對日經濟貿易相對依存狀況還比較明顯,因而日元貶值

40、對中國的損害最大。這也正是日本以日元貶值沖擊與牽制我國經濟貿易發展、打壓中國產品國際競爭力的意圖。 以檢疫手段限制中國產品進口的貿易摩擦2002年圍繞中國生產的菠菜殘留農藥問題,中日間的貿易摩擦再度激化。2002年5月21日,厚生勞動省宣布由于從中國生產的冷凍菠菜中檢測出超標殘留農藥,從而對每批次進口逐一進行檢查,問題由此而表面化,回收加工品以及銷售自律事件接二連三。7月10日,厚生勞動省向進口商進行行政指導,要求實行進口自律,進而強化對進口商的檢查。由此,8月中旬以后,來自中國的冷凍菠菜進口完全停滯。強化檢查和銷售自律的影響還波及到其他農產品,來自中國的蔬菜進口整體大幅下滑。日本政府不斷對中

41、國的蔬菜和動物產品設置種種技術壁壘,實施超出正常范圍的不公正和歧視性檢驗,使中國農產品對日出口屢屢受阻。因受日本專門檢驗檢疫中國出口農產品的影響,我國部分農產品對日出口大幅下降,一些蔬菜出口已停滯。大量的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在享受世貿組織成員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的同時,農產品遭遇到更為嚴厲的綠色壁壘限制,從2002年冷凍菠菜事件到2006年5月29日的“肯定列表制度”,以及2007年7月6日頒布的最新修訂肯定列表“一般要求”分析方法后的檢出界限,期間每年都有農產品貿易摩擦;2007年底和2008年初日本“餃子中毒事件”,再次在中日間掀起軒然大波8。而且這種摩擦趨勢愈演愈烈,嚴重影

42、響了我國農產品進一步走向國際市場,擴大出口。3.2 中日貿易摩擦的特點3.2.1 中日貿易摩擦形式主要以技術性貿易壁壘為主日本對于農產品和紡織品等不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較多地采用技術性貿易壁壘保護本國產業。例如,農產品的肯定列表制度,紡織品的繁瑣的法規標準等。2006年5月29日日本實施“肯定列表制度”以來,我國農產品出口受到一定影響,部分產品出口受阻,市場份額被擠占。根據海關統計,2006年612月份我國對日本出口農產品49億美元,同比增長%;其中對日出口食品億美元,增長%,而2005年同期增幅為%。2006年612月,我國對日本市場農產品、食品的出口份額也分別下降到了%和%。2006年日本厚

43、生省查出違反日本食品衛生法并最終采取了廢棄或退貨處理的進口產品共1440批次,同比增加了82%。其中批次最多依次是中國476批次、美國242批次、越南131批次。中國產品的退貨批次從2005年的343個批次增加到476批次,同比增長39%,這對我國優勢農產品出口產生了重大影響。2006年日本公布各國家和地區(不含中國)進口食品違規案例共649起,其中明確列明違反“肯定列表制度”87起,涉及14個國家和地區。2006年612月間,我國有14種輸日商品先后被日方實施命令檢查,其中適用“一律標準”的共11項,涉及的商品主要為鰻魚、食用菌、蔬菜、茶葉、花生和蕎麥。2007年前9個月,日本在中國農產品出

44、口市場中的份額從2001年的%下降到%降幅達%;在中國食品出口市場中的比重也從2001年的39%下降到%,降幅為%。日本在中國出口市場中的比重己從原來的三分之一下降到目前的四分之一左右。 由貿易救濟措施引起的中日貿易摩擦較少日本較少采用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救濟措施,由此引起的中日貿易摩擦較少。日本是一個貿易大國,其對外貿易一直排名世界的前列。20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爆發了大規模的貿易摩擦,比如日美汽車、半導體貿易戰等,美國等國家對日本的反傾銷調查異常頻繁。日本的通產省等部門在處理對外貿易摩擦的時候,一般不愿進入反傾銷調查立案階段,而是通過相關的行業協會進行產業內協商,通過自愿出

45、口限制等措施,進行貿易保護,只有極少數的反傾銷調查進入立案,并最終征收反傾銷稅,目的是為了避免和主要的貿易大國發生類似的貿易戰。日本經濟在1990年之后長期增長乏力,日本的貿易政策日益趨向保守,但是日本有關部門仍然對于反傾銷和保障措施的使用持有保留態度。由于反傾銷作為WTO允許的一種法律手段,具有形式合法、易于實施、能夠有效排斥外國產品進口的特點,從而成為世界各國保護農業的有力武器。反補貼制度由于本身運用操作上的復雜性和高成本性,它比反傾銷措施使用得少。近年來,日本在運用“倆反措施”保護本國產品上顯得異常低調。自WTO成立以來的19952010年,日本對國外進口產品的反傾銷案件卻屈指可數,是全

46、球同期使用反傾銷手段最少的國家之一。日本之所以在運用反傾銷措施方面十分低調,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第一,日本政府對反傾銷手段的使用態度謹慎,傾向于與外國出口商協商解決反傾銷摩擦。而且日本對于國內產業及其市場的保護一直傾向于采用保障措施、自動出口限制等保護措施。第二,自20世紀70年代以后,日本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日益強大,無需依賴反傾銷的保護。無論是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還是技術密集型產品,無論在國際市場還是在國內市場,日本產品都具有難以比擬的競爭實力,因而,日本往往是反傾銷的被訴者,而不是申訴者9。同時,日本制成品進口的比重較小。在日本的制成品進口中,相當一部分是日本本國的跨國公司以企業內部貿易的

47、形式來進行的。因此,日本制成品面臨外國進口品的壓力較小,無需依賴反傾銷手段的保護。第三,日本進口的大量產品基本上都屬于資源密集型產品以及與國內市場互補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作為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這些進口產品對日本國內產品替代性不強,與國內產業幾乎沒有沖突;作為一個嚴重依靠出口和世界市場支撐經濟發展的國家,需更多考慮貿易報復給本國出口和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值得注意的是,迄今為止,日本尚未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這使得我國在被反傾銷調查時處于非常被動的局面。保障措施是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允許的保護國內產業的一種行政措施,是各成員方政府依法維護本國產業利益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允許任何一個成員方在特定緊

48、急情況下,為保障本國經濟利益解除關貿總協定規定的義務,對因履行協定所造成的嚴重損害進行補救,或避免嚴重損害威脅可能產生的后果。另外,保障措施的非歧視性要求只針對產品,這就使措施的實施可能針對所有的相關產品的出口國,帶來大范圍的貿易摩擦。然而在特保措施方面,由于中國加入WTO時簽訂的議定書中規定到:中國產品在出口到有關WTO成員國時,如果數量增加幅度過大,以至于對這些成員的相關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構成嚴重損害威脅,時,那么這些WTO成員可單獨針對中國產品采取保障措施。特保實施的期限為2001年12月11日至2013年12月11日。在中日農產品貿易中,中國作為日本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對日本國內農產品

49、的影響十分顯著,日本為了阻止中國農產品對其國內市場的沖擊,便利用各種措施來限制中國農產品的輸入。1995年初,日本利用WTO的特殊保障條款對產自我國的大蒜和生姜提出限制進口措施,經過中日雙方磋商,最終以中國實施出口配額管理和日方實施進口商申報管理得以解決。從2000年11月以及2001年3月開始日本分別對中國6種農產品(大蔥、西紅柿、元蔥、青椒、香菇)、和鰻魚、裙帶菜等實施保障措施的調查。2001年4月23到11月8號(200天)日本對大蔥、鮮香菇等農產品實施了緊急保障措施。而日本農林水產省一直監視其他種類農產品的進口動向和價格動向,一旦發現進口對日本國內相關產品的生產者造成影響,就會采取各種

50、保護措施。同樣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所簽署的協議,如果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和服裝產品擾亂了市場,或者有擾亂市場的威脅,世貿成員可以針對中國的紡織品設立特別的保護措施,或者設置配額。這項條款允許世貿成員向中國提出進行協商的要求,以避免這些發達國家的市場受到擾亂或者威脅。為防止后配額時代中國紡織品大量涌入日本市場,2004年日本制定了應對中國紡織品特別措施。該措施規定,以最近一年中國對日出口紡織品的數量為基數,其增長幅度不能超過%,毛制品不能超過6%。一旦中國產纖維紡織品對日出口劇增,超過此幅度,日方將對中國紡織品實施進口數量限制。 中日貿易摩擦主要集中于農產品和紡織品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它在許

51、多工業和服務業領域具有強大的國際競爭力;在農業、紡織業等產業日本國內的保護要求較高。在汽車行業,日本擁有豐田、本田、尼桑等跨國汽車公司,在消費類電子方面擁有索尼、松下、佳能、尼康等世界知名品牌。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日元升值以來,日本產業不斷外移以應對日元升值帶來的生產成本不斷提高。但是部分行業無法完全外移,只能通過貿易降低成本,如農業、紡織業等勞動力密集型行業。盡管日本農業人口僅占總人口的3%,但是日本農民具有高度的組織性,通過選舉能影響到日本政府的政策,因此日本農業在貿易政策中受到額外的關照。日本在進行自由貿易區談判中所制定的EPA戰略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對方對于日本的農業開放要求不高,以保

52、證日本國內農業在建立FTA之后不至于受到太大的沖擊10。中日貿易摩擦集中于農產品和紡織品也與中日兩國貿易分工形式有關。中日很多產業在兩國之間通過投資形成了產業分工,如汽車,電子,機械設備等等,甚至就是農業中的部分商品也是有合作,如我國出口日本的蔬菜很多都是日本商社在中國組織生產加工的。這種貿易投資所形成的貿易分工使得中日兩國的貿易摩擦在存在貿易分工的行業中一般比較少見。但是紡織服裝和農產品兩個產業中中日兩國類似的貿易分工較弱,而這些行業對于各國來說都是敏感行業,特別是農業關系到國計民生,因此中日兩國在農業和紡織業的貿易摩擦非常集中。另外,中日貿易摩擦還涉及到除紡織品服裝外的其它低技術工業產品。

53、2001年,日本自行車行業向政府申請對中國自行車采取緊急進口限制措施,并向本國政府遞交了提案。經過兩國自行車行業協會以及進出口商會等民間組織的談判,最后日本自行車協會表示他們將撤銷針對中國自行車進口的緊急限制提案。同時,我國自行車行業于2002年10月1日起開始執行自行車出口日本市場協調管理辦法。 中國主要采用特別關稅和反傾銷手段應對中日貿易摩擦從應對貿易摩擦的方法來看,當我國產品直接面臨不公平待遇時,我國一般采取直接的報復措施,比如加征特別關稅;當日本采取間接的限制進口的措施時,我國也會采取相應的措施,比如反傾銷措施。當然,中日貿易摩擦時,我國并不是簡單地采取對方已經采取的措施,而是審時度勢

54、,選取合適的應對手段。1、特別關稅。2001年,日本政府對中國農產品實施緊急限制措施后,作為應對措施,中國對外貿易合作部向日本駐華大使館發出通告,決定自2001年6月22日起,對原產于日本的汽車、手持及車載移動 和空氣調節器加征稅率為100%的特別關稅。在此次征收特別關稅的三類日本商品中,向中國出口數額最高的是汽車,因此,中國加征100%特別關稅,在日本受到震蕩最大的也就是汽車業9。從以往國際貿易戰的經驗看,貿易戰中汽車當主角的情況可能有兩種:一是直接的汽車貿易戰,即以汽車貿易為起因和主要內容,如1995年的美日汽車大戰;一是汽車被作為反擊手段,如這次中日貿易摩擦。中日兩國汽車行業在對方的市場

55、中都占有比較重要的份額,根據聯合國的貿易統計數據,從2002年到2005年,世界汽車產品出口年均增長率為%,但是中國汽車產品出口年均增長率卻高達%。2005年中國汽車產品出口總額億美元,在世界汽車產品出口中占%,是亞洲增長速度最突出的汽車產品出口國。與此相比,日本汽車產品出口年均增長率為%,低于世界汽車產品出口年均增長率。2005年日本汽車產品出口總額為125億美元,在世界汽車產品出口中占到%,仍保持亞洲汽車產品出口第一大國的地位。中日兩國汽車行業相互依賴,彼此在對方市場上的出口份額較大,兩國緊密的貿易關系不允許發生大規模的貿易摩擦。貿易戰對于中日兩國來說都只會帶來損失。日本汽車對國際市場的依

56、賴性很強,而中國市場正是日本汽車公司今后大力開拓的目標,中國政府的此次反擊,無疑顯示出我國的強硬態度,借此事件讓日方深刻感受到它對我國市場的依賴,中日正常貿易對兩國經濟的重要性。2、反傾銷。從反傾銷措施的使用頻率來看,中國針對日本產品的反傾銷調查遠遠多于日本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調查。2003年至2008年6月,中國提起反傾銷調查的案件29件,其中21起案件涉及原產于日本的產品,比率高達%。在這21起反傾銷調查案例中,又有16起的被調查產品屬于化工行業。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在電子、通訊、汽車、建材和輕紡工業的拉動下,國內化工產品市場需求旺盛,國產合成材料等產品只能滿足國內一半需求。國外化工產品供過于

57、求,外國一些企業相互壓價、搶灘中國市場,采用傾銷方式出口化工產品擠占中國市場的勢頭有所增加。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提起的反傾銷調查就比較多。按照日方的出口品種統計,日本化工產品對華出口歷來占據重要的位置,出口額僅次于電器和一般機械,居第三位。日本企業通過與其它廠商進行競爭獲得我國的進口市場,不可避免地使一些日本企業也加入了向我國傾銷化工產品的行列。4 中日貿易摩擦的原因 中日統計口徑的不一致中日貿易摩擦首先起因于兩國貿易統計上的不一致。從近20年的中日貿易發展看,80年代基本是中方逆差,90年代中國有時逆差有時順差,但是進入2000年以來,中方統計中方是逆差,日方統計日方是逆差,如表4.1,200

58、9年中方統計逆差達329億美元;而日方統計其逆差2009年達到128億美元。這主要是經香港等地的轉口貿易中的統計問題。其實,香港進出口貿易中的90是轉口貿易,將兩國經香港轉口貿易計算進去,即將中國統計的從日本的進口作為日本的出口,將日本統計的由中國的出口作為日本的進口則更接近于實際情況,也較為合理,貿易收支基本平衡11。而且,從貿易結構來看,日本對包括香港在內的貿易互補性很強,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相互的貿易量也將擴大。此外,近年來日本企業“直接投資型產品進口”急劇增加,表現出對華直接投資與從中國進口之間有較強的相關關系。中日貿易統計的差異已經影響了兩國經濟關系的正常發展,甚至引發貿易糾紛。表4

59、.1 2000-2009年中日貿易差額變化情況 (單位:億美元)年度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按照中方口徑1 22 -50 -147 -209 -165 -240 -318 -346 -329 按照日方口徑-249 -270 -218 -180 -204 -286 -257 -186 -182 -128 資料來源:中方統計口徑來自中國海關,日方統計口徑來自日本統計月報.4.2 日本方面的原因1、日方設置貿易壁壘。近幾年,日本雖然處于經濟復蘇時期,但并未完全擺脫過去十年經濟大蕭條所帶來的影響,國內經濟仍然不景氣,勞動力成本相對較高,使得本國的

60、一些生活必需品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弱勢10。而中國的這類產品在價格上則占據絕對優勢。因此,日本政府出于保護國內產業的目的,對中國的出口產品設置了貿易壁壘,嚴重影響了中國產品的出口。例如:在農產品方面,日本是農產品市場保護最多的國家之一。以大米為例,早在1999年,日本對大米進口實行關稅化,將關稅定為351.17日元公斤(相當于近400的稅率),而這幾年,大米的關稅稅率一直徘徊在777左右;大米的允許進口量只占日本國內消費量的5。而且從2003年起日本在全國推行“大米身份認證制度”,即凡進入日本國內市場的大米必須標明品種、產地、生產者姓名和認證號碼等,否則不允許銷售。2、日方在政治和外交上制造緊張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