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析文學本質11漢師一班 蔣勤效內容摘要:文學的發展不僅表現為因內容和形式的不斷演變、擴充所帶來的多樣性,而且也是文學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歷史顯現。即文學不斷地擺脫和融化附著與自身之上的種種非文學因素,從雜多走向純粹,又從單純走向豐富,從而逐漸地形成了自己的特殊本性。文學的歷史是一部進化史。文學的現代形態顯然要比文學的古代形態更加自覺和更為成熟,所以對文學本質的考察應以現代形態的文學為重點對象。 關鍵詞:文學 本質 意識 活動 社會 形象正文:文學是藝術的基本樣式之一。又稱語言藝術。它以語言文字為媒介和手段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現實生活,表現人們的精神世界,通過審美方式發揮其多方面的社會作用 文學”一
2、詞在中國古籍中早已有之。先秦時代文學兼有文章、博學兩重意義;至兩漢始把文與學、文章與文學區別開來,稱有文采的、富于藝術性的作品為文或文章,把學術著作叫做學或文學;至魏晉南北朝,才有人在同一種意義上使用文學和文章。即把這兩個詞都用來表示現代所說的文學,而將學術著作另外稱為經學、史學、玄學等。至唐宋,由于強調文以載道,重道輕文,重又忽視文與學的區別。一直到清代,文學一詞通常都是作為一切學術的總稱來使用的。在中國,文學作為專指語言藝術的美學術語,是20世紀初、特別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被確定下來、并被廣泛使用的。(1)在西方“文學”一詞也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含義。廣義的文學泛指用語言文字記錄下來的具有社會
3、意義的人的思維的一切作品;狹義的文學專指語言藝術。文學的文化含義是指一切口頭和書面語言行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學以及政治、哲學、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態。文學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屬于建立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上的上層建筑。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積經濟基礎。因此文學的本質首先是反映生活的一種意識形態。這里的生活主要分為自然生活和社會生活。在文學作品中,作者一般通過紀實或者夸張的手法來描寫自然景觀,從而反映出客觀的自然現實。而在人類擺脫了自然界的約束后,由于共同的物質條件而相互聯系起來的群體,就構成了人類社會。這個社會由于人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產生和創造出來的社會環
4、境、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及由于人的社會事件帶來的改變社會、改變自然、改變自身的活動結果,都可以作為寫作對象反映在文學作品中。根據格羅林的理論(2)和許多學者的實踐,文學研究不僅與文明史的研究密切相關,而且實際和它就是一回事。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因此以社會生活為寫作客體的文學作品具有為社會服務的功能。應用文的內容,直接作用于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務;議論文中的內容,來源于社會現實,作者的寫作目的是認識和解決社會問題;新聞報道,是現實生活中剛剛發生的事件,目的在于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新的事實和情況;文學作品則是以審美為價值本位,“典型化”是作品創作的基本要求,任何一個藝術典型都不是只有單一的人物個性便
5、可以塑造的,他必須典型的反映社會生活。在人類文學活動的系統結構中,無論是作家還是讀者的欣賞,都是不可能離開主客體的實踐關系,并以認識構成這種關系的基礎的。如果不是創作主體認識了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審美特征與自身的審美價值-不論這種價值是顯隱幽明,哪怕有時已經沉淀在一種本能的藝術直覺之中-那么作家就不會以這些實物作為自己審美意識對象化的媒介和憑借,讀者也就無法通過這些形象來獲得審美情感的滿足。也就是說,文學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3) 首先須把文學視為一個整體。文學原理所要概括的文學本質,是指能夠涵蓋各類文學現象所共有的、屬于文學這種社會意識形態總體的基本性質,而不是某一種文學類型的特點。文學的
6、本質不可能在個別的文學樣式,如小說或者詩歌之中獲得完整的體現,也不會被某一種文學思潮或流派,如現實主義、浪漫主義或者現代主義所囊括。考察文學本質的對象,是由過去的和現在的文學現象所構成的多樣豐富、浩瀚幽邃的全部文學事實。文學的本質應是對文學整體進行高度概括的結果。這是在發展中認識文學的一個要求。 其次,又要看到,文學的發展不僅表現為因內容和形式的不斷演變、擴充所帶來的多樣性,而且也是文學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歷史顯現。即文學不斷地擺脫和融化附著與自身之上的種種非文學因素,從雜多走向純粹,又從單純走向豐富,從而逐漸地形成了自己的特殊本性。文學的歷史是一部進化史。文學的現代形態顯然要比文學的古代形態更加
7、自覺和更為成熟,所以對文學本質的考察應以現代形態的文學為重點對象。探討文學本質的最重要的角度與出發點,應當是文學作品。這不僅是因為作品在文學四要素中處于核心的地位,也是因為作品是文學的思想、形式、功能等唯一的具有物化形式的載體,還因為在供我們研究的文學材料中,作品是最為可靠、最為準確、最為長久、也最便于操作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從作品切入,是把握文學本質的最好的途徑。文學的本質最清楚地顯現于文學所涉獵的范疇中。文學藝術的中心顯然是在抒情詩、史詩和戲劇等傳統的文學類型上。他們處理的都是一個虛構的世界、想象的世界(4)。因而,文學的本質是人們通過理性思考反映生活的具有審美屬性的主觀意識形態。文學具有
8、時代性。在社會向前發展的過程中,意識形態也相應的作出了適當改變,在此影響下,文學也隨之進行了整改。例如紅樓夢與整個中國封建社會形成的是對象性關照,作者從自己的耳聞目睹,親力親為中觀察思考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本質問題,認識到在一番鼎盛繁榮之后,這個社會因為封建專制制度,因為極度腐敗,最終必然走向崩潰和滅亡。又如水滸傳,作者施耐庵以民間傳說為藍本,著眼于本時代元末農民起義的社會歷史背景,再現宋朝梁山好漢起義全景。揭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時代主題,呼應了元王朝的覆滅。這里作者的寫作客體明顯帶有時代性的特點。文學的時代性不僅僅顯示在文學的內容上,還體現在形式上。例如漢代興賦、唐代興詩,宋代興詞,元代興曲
9、等。文學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具有審美屬性。文學的審美含義是指具有審美屬性的語言行為及其作品,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等。作為從廣義的文學含義中所抽離出來的部分,這里的文學僅指其中具有審美屬性的一部分,因此文學與其他文化形態就區別了開來。 文學是人學。文學的創作者是人,創作的題材是人,作品的讀者還是人,文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每個人都是一個故事,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生活,無數個人的無數個生活無數個故事就構成了我們豐富多彩的世界,文學描寫這個世界,總結這個世界,探索這個世界,指導這個世界,所以,文學就是人學。一個人不可能經歷所有的經歷,但是,借助文學,他可以閱讀另外的未曾經歷的經歷,未曾感悟的感
10、悟。人離開了社會將難以生存,作家離開了社會就無法創作出真正現實的作品,真正的文學只存在于人世間。因此,正如馬克思所說:“我們的出發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而且從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中還可以描繪出這一生活過程在意識形態上的反射和反響的發展。(5)” 文學作品無功利的描寫社會生活,卻也在無形中關注著社會,通過反映現實社會關系的豐富與深刻變化,間接地反映出試圖掌握現實社會生活這一功利意圖。例如在我國古代文人中常有感時傷懷之作,在這背后往往隱藏的是作者本身政治上的失意和憤懣。同時文學作品通過運用一系列的手法和技巧強化作品中的形象,從而使作者在感官上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但是這種雙方間的互相對立塑造是建立在合理
11、的基礎上。讀者通過自己的理性思考,舍棄掉作者的作品中浮夸過大的塑造,從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具有自己的審美屬性。最后文學在包含了作者與讀者情感的基礎上,起到了建立認識的作用。寫作主體的審美意識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文學的審美屬性。因此一篇文章要有美的屬性,寫作主體就必須以審美的眼光關照和把握客觀對象,只有這樣才能寫出從內容到形式都具有美感效應的文章來。更進步一步說,只有寫作主體具有較高的審美情趣,文學作品才會有較高的文學屬性。某種意義上,科學與藝術在最終目的上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思維方式。科學是人的理性認識,而藝術則是感悟。因而,要真正認識文學,必須回到自己內心,用心去感悟,如果感悟到什么,不必說出來,一個人可能沒寫過一句詩,但他的內心照樣涌動詩情,他就是詩人。文學的魅力在于它是人類最廣泛的情懷。 最后,煽情一下。文學本質也許就是人的本質,由于文學帶給人美感,因此它應該是人本質中積極的帶有正面意義的那部分。美籍科學家李政道說,人類自誕生伊始,就從沒有放棄過對藝術和科學的追求,兩者的追求是一致的,都體現了人類對超越時空的渴望。他說的藝術,其中包括文學。超越時空是為了擺脫時空對人的束縛,追求真正的自由。因此,藝術的審美,文學的審美,其最終意義正是要表達人類對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類的終極追求,是人的本質意義,也是文學的本質。參考文獻:(1) 錢建國 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符號敘事原理深度解析:認知、邏輯與語用維度的探討
- 城南殮殯管理暫行辦法
- 電動機單機試運行流程與實施策略研究
- 村級農民夜校管理辦法
- 110kV變電站升級改造與啟動方案研究
- 古代漢語教學中的語言轉化能力培養策略研究
- 鏡子:揭示被忽視的世界歷史
- 大軸徑磁流體密封技術的發展與進展
- 《完整的PMC部作業流程體系》
- 工貿企業安全教育培訓
- 30萬噸年合成氨、52萬噸年尿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0年12月9日湖北武漢黃陂區社區干事招聘筆試試題
- 解熱鎮痛抗炎藥非甾體抗炎藥專家講座
- DB44-T 2410-2023紅樹林生態修復工程評價技術規程
- YY/T 1830-2022電動氣壓止血儀
- 臨床、口腔醫師申報衛生高級職稱工作量登記表
- GB/T 10045-2018非合金鋼及細晶粒鋼藥芯焊絲
- GB 7099-201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糕點、面包
- 2023年納雍縣財政局系統事業單位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2023年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及參考答案
-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工藝技術要點講義豐富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