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歸園田居詩賞析_第1頁
陶淵明歸園田居詩賞析_第2頁
陶淵明歸園田居詩賞析_第3頁
陶淵明歸園田居詩賞析_第4頁
陶淵明歸園田居詩賞析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賞析詩五首 其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di)遠人村,依依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其二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白日掩荊扉,對酒絕塵想。時復虛里人,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桑麻日以長,我土日已廣。常恐霜霰(xidn)至,零落同草莽。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h6)«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無違。其四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

2、步荒。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余。一世棄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其五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曲。山澗清且淺,遇以吾足。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簡單賞:這里描寫的一切,是極為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柳,桃李;村莊,炊 煙;狗吠,雞鳴但正是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詩人筆下,構成了一幅十分 恬靜幽美.清新喜人的圖畫。在這畫面上,田園風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無矯 揉造作的夭然之美,呈現在我們面前,使人悠然神往。這不是有點兒像世外桃 源的光景嗎?這些描寫初讀起來,只覺得自然平淡,其

3、實構思安排,頗有精妙。“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是簡筆的勾勒,以此顯出主人生活的簡樸。雖 無雕梁畫棟之堂皇宏麗,卻有樹柳樹的綠蔭籠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競艷于堂 前,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這是近景。“暖暖遠人村,依依里煙”,這是遠 景,給人以平靜安詳的感覺,好像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擾。從近景轉到遠 景,猶如鏡頭慢慢拉開,將一座充滿農家風味的茅舍融化到深遠的背景之中。 畫面是很淡很淡很淡,味道卻是很濃很濃,令人胸襟開闊、心曠神怡。這景象 太過清靜,似乎少一點生氣。但詩人沒有忘記這一點,請聽,"狗吠深巷中, 雞鳴桑樹顛” 一下子,這幅美好的田園畫不是活起來了嗎?因為這雞犬之聲相 聞,才最S

4、有農村環境的特征,和整個畫面也最為和諧統一。陶淵明深感自己周身的社會是充滿著物欲與名利之爭的,而他懷揣著不與 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態,選擇歸隱山林,和以上詩篇都流露了作者對美好生 活的向往,以及皈依田園,追求自山的生活理想。整體賞:詩篇生動地描寫了詩人歸隱后的生活和感受,抒發了作者辭官歸隱后的愉 快心1W和鄉居樂趣,從而表現了他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表現出勞動者的喜悅。 同時乂隱含了對官場黑暗腐敗的生活的厭惡之感。表現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 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1W操而甘受田間生活的艱辛。作者陶淵明其實寫的 歸園田居是自己理想的故居。歸園田居五首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其所以是如此,不僅在于 五首

5、詩分別從辭官場,聚親朋,樂農事,訪故舊,歡夜飲兒個側面描繪了詩人 豐a充實的隱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發的感情而言,是以質性自然, 樂在其中的悄趣來貫穿這一組詩篇的。詩中雖有感1W的動蕩,轉折,但那種歡 愉,達觀的明朗色彩是輝映全篇的。有的論者很樂于稱道淵明胸中的“無一點黏著”,其實,"黏著”還是有 的。即以淵明辭官之際寫下的歸去來兮辭而論,不也還有“奚惆悵而獨 悲”之句嗎就是說,他心中總還難免有一絲惆悵之感的。真正純凈的靈魂不會 是與生俱來的(盡管詩人一再宣稱他“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而是在不 斷地濾除思想朵質的過程中逐漸變得澄澈的。正如一個人不愿觸及心中的隱痛那樣,詩

6、人在歸園田居中也很不愿意 提及剛剛從其中拔脫的污穢官場。“誤落塵網中”,就很有點引咎自責的遺憾 意味。而“一去三十年”,是指自己從29歲“投耒去學仕”,到41歲“我豈 能為五十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而辭去彭澤縣令這宦海沉浮的十三年。然而, 今天畢竟如愿以償了,此刻的心情也就豁然,釋然了。“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其中洋溢著一種故園依舊,“吾愛吾廬” 的一往深情。"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檐后柳樹影婆娑,濃陰匝地,習習 清風平息了詩人心中的焦慮。眼前桃李花榮實,弄姿堂前,喚起詩人心中多少 歡欣。詩人在同無知的草木交流著感悄。極U遠,炊煙融入暮靄,側耳諦聽, 依稀聽得犬吠雞鳴。眼前堆案盈

7、兒的文牘案卷不見了,代之以心愛的“清 琴”“異書” C康把“人間多事,堆案盈兒”,“賓客盈坐,鳴聲聒耳,塵臭 處,千變百伎”(與山巨源絕交書)視為不堪為官的理山。詩人在這里,也 似在有意無意之間地用了 “塵雜”這個字眼。他告訴我們,從前苦于應對“塵 網”的一切,都沒有,也不會再有了。從這個意義上說,確有點兒“虛室”之 感;但虛中有實,他重新開始了完全山自己來安排,支配的生活。“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久"與“三十年"相映,“樊籠"與 “塵網”相映,“自然”與“性”相映,而以一 “返”字點明了 “魂兮歸來” 的樂趣。是的,官場消蝕了自己的半生,玷污了自

8、己的“清節”,而今天,苦 盡甘來,詩人終于得到了欣慰的補償。是詩人出自肺腑的歡呼,終于脫出樊籠 之束縛,像小鳥一樣,重返山林,獲得自山,與官府生活告別。這結句是點睛 之筆,與開頭呼應,集中表現了詩人高潔的志向和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全詩(其一)以抒情為基調,兼有農村景物的描繪,且以“鳥”、“池魚” 自喻,充分表現了詩人熱愛自山淳樸的鄉村生活、蔑視丑惡的官場生活的1W 懷。悄景交融,語言樸實無華,對仗亦十分自然,讀者不僅能從詩中看到鄉村 的田園、房舍、柳、桃李、聞到狗吠和雞啼,而且能看到一位灑脫詩人對著這 宇靜的田園景物,在吟唱"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心聲。“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我

9、看這兩句都應該倒過來理解:“為了罕見 人事,我才來到野外,為著免于酬,我才住進了僻巷”。須知,這不是客觀的 敘述,而是主觀的選擇啊。詩人從官場退居到“野外”,從“野外”退處到“窮巷”,“白日掩荊扉”,乂冥坐室中,“對酒絕塵想” °層層防范,躲避 塵世唯恐不遠,屏絕交游唯恐不及,屏棄俗慮唯恐不盡。詩人是不是太孤寂 了,以至有些不近人情呢不,詩人仿佛要有意消除人們這種錯覺,而為我們展 開了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時復曲人,披草共來往。”他雖無“三徑”之設,卻自有同道頻來往。 “相見無朵言,但道桑麻長他們共有一個心愛的話題。鄉間的生活是簡樸其至貧困的,清靜其至寂寞的。但是,也正是這樣的環 境

10、,使人們獲得了共同的語言,培育起一種樸質真摯的感情。“聞多素心人, 樂與數晨夕。”(移居)詩人不惜一身清苦,兒輩“幼而饑寒”(與子等 疏),而孜孜以求的,正是這種天地間的真悄。新的生活要從以躬耕洗雪身陷宦海的恥辱開始。也許是官身束縛,體質有 所下降的緣故,也許是久別田園,農藝有些荒疏了吧,“草盛豆苗稀”,耕耘 欠佳。這里流露出來的是一種自慚,自勉之請。“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 歸。”僅從時間上看,也可見詩人決心之大,用力之勤。他清除“荒穢”,也 是清除心中的朵念。除去了朵草,心中也就寬慰了一些,見出我還是那個“性 本愛斤山”的我,還是那個樂于為農,也能夠為農的我。荷鋤夜歸,心W傲 然,舉頭仰望,

11、皓月當空,詩人很像一個凱旋的士兵。辛苦是有的,但正是這 辛苦的勞作使他獲得了心靈的極大滿足。“愿”是指歸隱田園,不與世俗同流 合污。隱居躬耕的心愿。不愿為榮華a貴出賣靈魂。詩的第四首同第五首實際是一首詩的前后兩個部分。詩人懷著意滿志得, 其至是帶點炫確的心情造訪故友。子侄與俱,笑語不斷,披尋徑,健步而前。 他要同故友共憶時歲月,向他們傾訴心曲,同他們暢飲兒杯然而,展現在 他眼前的,是“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的殘破景象,聽到的是故友“死沒 無復余”的噩耗。一向通達的詩人也不禁陷入了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的深沉哀傷之中。所以,第五首寫歸來,“悵恨獨策還”,雖仍有子侄跟隨,詩人卻

12、不愿多 言,形同孤雁,“獨”行;“崎嶇歷曲”,一任小徑上的木叢牽掣他的衣衫。詩 人“悵恨”什么呢惆悵的是人生必然的幻化,惱恨的是自己的不悟。如果早離 官場,多同故友相聚些時日,不就實際上最大限度地推遲了這一悲劇的降臨那么,詩人乂是如何從這種悵恨的心1W中解脫出來的呢“山澗清且淺,遇以吾足。”也許是因為訪友不得的余哀,也許是因為旅途的困頓勞乏,詩人在溪澗邊 坐下來小憩片刻。這溪水清澈見底,直視無礙;足水中,頓時,一股涼意流遍全 身,也使他從紛的思緒中清醒過來。他仿佛乂從悲哀的幻夢中回到了現實中 來。我不是到底歸來了么“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歸去來兮 辭)人生固然短暫,我不是還有所余無多

13、的寶貴時日昔人固已凋零,我不是還 有許多“披草共來往”的友人從“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來看,詩人顯然已經抹去了籠罩心頭的不快 的陰云。酒以陳為美,而“新熟酒” 一詞,一是說明家無余財,二也在點明詩 人此刻“喝酒如狂”的迫切心悄。這不禁使我想起詩人所著晉故征西大將軍 孟府君傳一文中那段有趣的對答:“(桓)溫嘗問君(孟嘉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 得酒中趣爾如果我們此刻問淵明:“酒有何好,而卿嗜之”想來他也定會回答我們 “但不得酒中趣爾”。是啊,這“酒中趣”太豐S,太玄妙了:它消除了詩人 一天的疲勞;它排解了訪友不得的余哀;它使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趣;使詩人重 乂樂

14、觀起來,達觀起來;它也加深了詩人同鄰曲的理解和感情。主客俱歡,頻頻 舉觴;暮色降臨,詩人胡亂燃起荊柴,學一個“秉燭夜游” C滿屋煙火之氣不僅 不使人感到窮酸,反而平添了熱烈親切的氣氛。什么人生如寄之悲,什么故舊 凋零之嘆,一霎時都悄悄地消融在這人生真諦的通達領悟之中了。“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新的一天開始了,而剛剛開始的新生活不 也正如這旭日一般燦爛這兩句是全詩傳神的點睛,是樂章的主旋律,是生活的 最強音。通觀五首,官場污穢,而終獲補償的欣慰;生活貧困,卻有親朋的摯宿;農 事辛苦,而得心靈的滿足;人生短暫,乃有人生真諦的徹悟。真個是“何陋之 有”這樣,詩人就把整個隱居生活,不,整個人生的樂

15、趣,包容到他渾涵汪洋 的詩悄中去了。這是一種高度的括,也是一種深刻的揭示。正是在這種同污穢 現實截然對立的意義上,歸園田居達到了完美和諧的藝術意境,開拓出一 片“浩浩落落”的精神世界。詩人的一生并非一帆風順,他的心中也不是消弭了一切矛盾的靜穆世界。 詩人的可貴之處在于,在與世族社會相對立的理想田園世界中,他終于發現了自己人格的尊嚴,朋友的摯1W,無地位尊卑,無貧a懸殊差別的人際關系,無 爾虞我詐,相互傾軋的人生理想。這是陶詩思想意義的集中反映,也是陶詩平 實,質樸,清新,自然風格的源泉。他描繪的是常景。茅舍草屋,柳桃李,南山原野,犬吠雞鳴,這些在高貴 的世族文人看來,也許是難登大雅的,詩人卻發

16、現了蘊含其中的樸質,和諧, 充滿自然本色1W趣的真美。屁鳴。他抒發的是真悄。他不是以鑒賞者那種搜奇獵異,見異思遷,短暫浮泛的 感悄去玩賞,而是以一種鄉土之思去體察,去頌贊。所以,他的感情執著,渾 廣闊,專注。周W的一切都是他生活中無言的伴侶,啟動他心靈深處的共和,他闡釋的是至理。他理解到的,就是他付諸實施的。他耿直,不孤介;他隨 不趨俗。他從不炫耀,也無須掩飾。辭官場不慕清高,本“性”難易也;樂 躬耕為的使心“愿無違”;避交游只圖棄“絕塵想”;悲人生,因為他留戀這短 暫,充實的生活。“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五柳先生傳)我寫我心, 僅此足矣。他揀選的是“易”字。“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枯燥的數字一經他化入詩中,就被賦予無 限活潑的生命力。一般地說,計數不確是鄉里人的一種習慣;特殊地說,它不也 正表現出詩人辭官以后那心境的散適泊“曖曖遠人村,依依里煙。”遠村隱約迷茫,而詩人久久地佇立凝望,不 正見出那心理上的切近炊煙裊裊,天宇蒼茫,這同詩人大解脫之后那種寬敞的 心境是多么和諧。也很企慕這種意境,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詩云:“渡頭余 落日,里上孤煙。”惜乎刻意的觀察終不及淵明無童中的感受,斟酌的字眼兒 也有遜于淵明用字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