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歐洲區域知識綜合題解析版_第1頁
2020年高考歐洲區域知識綜合題解析版_第2頁
2020年高考歐洲區域知識綜合題解析版_第3頁
2020年高考歐洲區域知識綜合題解析版_第4頁
2020年高考歐洲區域知識綜合題解析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歐洲區域知識綜合題1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是歐洲最大的半島,斯堪的納維亞”的意思是"黑暗的地方"。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構成半島地形的主軸。受地形影響,挪威、瑞典兩國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下圖示意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位置和地形。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被稱為"黑暗的地方",從地理角度說明原因。地處高緯度,有部分地區在北極圈以北,冬半年,夜很長,晝很短,北極圈以北有極夜現象。(2)分析挪威境內地形對河流的影響。從分水嶺到海岸線距離短,相對高度大,超過1000米,坡度陡峭;導致挪威的河流短小,落差大,流速快等。(3)分析與甲地相比,乙地的氣候特點及產生的原因。氣候特

2、點:氣溫年較差大,降水少。原因:乙地位于背風坡,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小,氣候的大陸性特征明顯。(4)挪威糧食依賴進口。分析限制挪威糧食生產的氣候條件。地處高緯度,氣溫偏低;受西風帶和(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全年多雨,光照不足,夏季溫度不(Wj。【解析】據圖可知,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北極圈穿過,緯度較高,地處高緯度,有部分地區在北極圈以北,冬半年,夜很長,晝很短,北極圈以北有極夜現象。因此被稱為“黑暗的地方”。地形地勢影響河流的流向和水系形狀。據圖可知,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構成半島地形的主軸,作為了分水嶺,從分水嶺到海岸線距離短,相對高度大,超過1000米,坡度陡峭;導致挪威的河流短小,落差大,流速快等

3、。據圖可知,甲地處西風帶迎風坡,且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多雨。乙地位于背風坡,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小,氣候的大陸性特征明顯,所以氣溫年較差大,降水少。影響農業發展的氣候條件應從氣溫、降水等方面分析。據圖可知挪威地處高緯度,氣溫偏低;受西風帶和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全年多雨,光照不足,夏季溫度不高。2英國現代的英國是一個風景優美環境優秀,幾乎沒有任何空氣污染的充滿田園風光的島國。同樣是這么一個國家,在60年前,他們的倫敦還被世界稱之為霧都”。每當秋冬之季,煙塵與霧混合變成黃黑色,經常在城市上空籠罩多天不散,形成曾經客居倫敦的老舍先生描繪過的烏黑的、渾黃的、絳紫的,以致辛辣的、

4、嗆人的”倫敦霧。1952年12月倫敦煙霧事件”致4天內4000人遇難。黑色經典出租車是倫敦的標志。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投資2.5億英鎊,為倫敦出租車公司建設一座高技術、現代化的全新工廠,并建立了全新的研發中心,用來生產下一代純電動及超低排放的倫敦出租車。新車型預計將于2017年年底在英國上市,并將在2018年登陸國際市場。(1)分析倫敦過去成為“霧都”的原因。(8分)(1)倫敦位于大不列顛島上,四面環海且終年受西風帶控制,水汽充足(2分);工業發達,人口稠密,大量燃煤以及交通尾氣向大氣中排放了大量雜質和污染氣體(2分);秋冬季節,北大西洋暖流與北冰洋南下冷水交匯,同時來自海上的暖濕氣團與島嶼上空較

5、冷的氣團相遇形成濃濃的海霧和陸霧(2分);倫敦處于河谷地帶,不利于水汽、塵埃和煙霧擴散(2分)(2)倫敦現在成功摘掉“霧都”的帽子可能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2)優化能源利用結構,大量使用清潔能源;發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調整工業布局,污染大的企業遷出市區;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增加綠地,美化環境(答對4點得8分)(3)此次中英合作可謂雙贏,請任選一國,分析贏在哪里?(6分)(3)中國:利用當地技術、人才優勢,開發全新環保車型;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發展;擴大國際市場;提高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英國:引進外資,促進經濟發展;帶動就業;帶動當地相關產業發展;改善環境質量。(任選一國,答對3點得6)【解

6、析】(1)倫敦成為“霧都”問題屬于污染不擴散問題,答題需要從污染物來源和不易擴散的條件兩方面來考慮。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污染源來自大量的工業排放;不易擴散是因為英國濕潤的氣候、沿岸洋流影響以及位于泰晤士河河谷,污染物不易擴散。(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治理環境污染可從產業結構優化、清潔能源使用、發展公共交通等角度答題。結合該國具體情形,可推知答案。(3)由材料可知中英兩國在合作中都會有積極影響,答題角度主要針對經濟、社會、生態三方面積極影響即可。3冰磺湖北海油田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冰磺湖指冰川消退時,冰川攜帶物質形成的凹地或阻塞河床、冰川谷積水而成的湖泊。北歐簡圖(圖1)和

7、某冰磺湖形成過程圖(圖2)。T-材料二挪威于1971年開始開采北海石油,估計到2020年北海石油將枯竭,挪威石油城斯塔萬格將受到影響。材料三地源熱泵是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地源熱泵是利用地球表面淺層水源(如地下水、河流和湖泊)和土壤源中吸收的太陽能和地熱能,采用熱泵原理,冬季把地能中的熱量取出來,提高溫度后,供給室內采暖;夏季,把室內的熱量取出來,釋放到地能中去。地源熱泵在北歐各國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下圖是地源熱泵技術示意圖。(1)北歐冰川湖泊眾多,簡述圖示冰磺湖的形成過程。(6分)(1)冰川對所經過地區進行侵蝕,攜帶碎石和泥沙,堆積堵塞河道(山谷),積水形成冰磺湖。(6分)(2)從天氣

8、角度,簡述北海油田開采難度大的原因。(4分)(2)多陰雨天;風力強勁(風浪大)。(4分)(3)針對資源枯竭,嘗試為斯塔萬格經濟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8分)(3)優化產業結構(產業結構多元化);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延長產業鏈;提高資源的利用率。(8分)(4)推測北歐地源熱泵使用的主要季節,并簡述該季節其工作原理。(6分)(4)冬季。(2分)淺層水源和土壤源吸收了太陽能和地熱能溫度高于地表溫度,(2分)地源熱泵將土壤或地下水中的熱能提取出來,供室內采暖。(2分)【解析】試題分析:(1)北歐冰川湖泊眾多,冰磺湖的形成過程,根據圖可以從冰川侵蝕、河道堵塞等方面回答。(2)北海油田開采難度大的原因,

9、可以結合北歐氣候特點從風力大、降水多等方面回答。(3)斯塔萬格應對資源枯竭,發展經濟的措施,可以從優化產業結構、發展新興產業、延長產業鏈、提高資源利用率等方面回答。資源型城市轉型都可以這么答。(4)推測北歐地源熱泵使用的主要季節,然后根據材料對于原理的講述,從太陽輻射、地下水運動等方面回答其工作原理。4埃爾埃希多地區埃爾埃希多地區(如下圖小方框所示)曾是西班牙最貧瘠的地區之一,年降水量小于300mmo隨著政府頒布了一系列調動農業開發者積極性的政策,土壤土明治式”的改良一一當地農戶利用沙土(表層)、有機肥(中層)和黏土(下層)令新土壤剖面呈現出三層結構,溫室截留雨水和農業高科技的廣泛應用,過去的

10、貧瘠之地變成了歐洲蔬菜之都”。(1)分析埃爾埃希多地區年降水量小的原因。(6分)(1)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氣流下沉,降水量小;(3分)冬季受西部山地的阻擋,西風從大西洋帶來的水汽少,處于西風的背風坡,降水量小,因而全年降水量小。(3分)(2)分析埃爾埃希多地區土壤貧瘠的自然原因。(6分)(2)地形主要為山地、丘陵,坡度大,土層薄;年降水量小,水源不足;夏季受高壓控制,炎熱干燥,蒸發量大,冬季處于西風的背風坡,焚風效應明顯,氣溫較高,全年氣候干旱;土壤為荒漠、沙化嚴重,土地貧瘠。(答對3點得6分)(3)簡述埃爾埃希多地區采用三明治式”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原因。(6分)(3)上層沙土透水

11、通氣性好,土壤中氧氣充足;(2分)中間層的有機肥,可提升土壤肥力;(2分)下層黏土,保水保肥,避免養分、水分下滲,保證土壤水分充足。(2分)(4)簡述埃爾埃希多地區變成了歐洲蔬菜之都”的有利條件。(6分)(4)緯度低,氣溫高,熱量充足,蔬菜上市時間早;位于沿海地區,海運便利;土壤改良,溫室推廣,為蔬菜生產大規模生產提供條件;冷藏和保鮮技術的進步,方便蔬菜儲存和運輸。(答出三點即可,6分)5芬蘭瑞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芬蘭面積約為33.8萬平方千米,其中內陸水域面積占10%,境內擁有大約18.8萬個湖泊,被稱為千湖之國材料二:瑞典林木資源豐富,林業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除木材原料出

12、口外,還建立了全方位、多品種,高度一體化的產業體系,主要林產品包括紙漿、紙張、家具等。同時該國政府注重環境保護,林木每年的采伐量不超過其自然生長量、使得瑞典森林覆蓋率長期保持穩定,瑞典鐵礦蘊藏量高達40億噸。且多為富礦,鋼鐵工業是該國的核心產業之一,鋼鐵產品以特種鋼為主,其中80%以上的鋼鐵產品用于出口。材料三:下圖為北歐地區示意圖。(1)簡析芬蘭湖泊眾多的原因。(6分)易積水;冰川作用形成眾多湖泊;凍土廣布,(2分)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鏈,有利于將資(2分)(1)緯度高,氣溫較低,蒸發弱;地勢低平,不易下滲。(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2)說明瑞典林業發展模式的優勢。(4分)(2)合理采伐,有

13、利于林木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當地經濟發展。(3)簡析呂勒奧成為瑞典著名的鋼鐵工業中心的區位優勢。(8分)(3)離鐵礦產地近;原料充足;有充足的能源供應(靠近水電站,近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有河流流經,水源充足;臨海,發達便捷的海運條件優越,便于產品輸出;歐洲經濟發達,消費市場廣闊。(每點2分,四點以上8分)(4)瑞典欲擴大其鋼鐵工業的生產規模,你是否贊同?請說明理由。(6分)(4)贊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發展電子信息工業和先進制造業;擴大規模效益;延長產業鏈,增加產業附加值;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每點2分,共8分)【解析】(1)芬蘭湖泊形成大多與冰川作用有關,是冰川侵

14、蝕成洼地,冰融化后積水形成的。該國緯度高,氣溫較低,蒸發弱。地勢低平,易積水。冰川作用形成眾多湖泊,有千湖之國的稱號。凍土廣布,不易下滲。(2)讀圖甲,根據圖例分析,芬蘭森林工業主要分布于南部的沿海、鐵路沿線地區。南部緯度位置較低,氣候溫和,有利于森林生長,森林覆蓋率高。南部海運和鐵路運輸便利,靠近歐洲市場。有利于森林工業發展。(3)影響鋼鐵工業的區位條件主要從自然條件因素(海陸位置和水源)和社會經濟條件:礦產資源、能源資源、市場、交通、科技、政策、勞動力等因素分析,注意與當地的實際相結合。(4)可贊同或不贊同來回答。如贊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發展電子信息工業和先進制造業;擴大規模效益;延長產

15、業鏈,增加產業附加值;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等。如不贊同,可從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大角度回答。6艾塞爾湖艾瑟爾湖本是須德海的一部分,是荷蘭圍海造田的產物。現面積1100平方千米,平均深度5-6米,是荷蘭第一大湖泊,承擔著供水、航運、漁業等多種功能。隨著荷蘭人民圍海造田的實施,已經向艾瑟爾湖奪得了17350公頃的土地,叫做“土于田”。土于田具有很高的生產能力,是一種高效的復合農業生產模式。荷蘭人在這片土地上栽種牧草,飼養乳牛,生產牛奶、奶酪等乳制品供應鄰近歐洲市場,形成了發達的“高投入一更高產出”的農業模式。圖6為“艾瑟爾湖及周邊土于田位置”。(1)分析艾瑟爾湖昔日的咸水漁業已被淡水漁業所取代的原因。(

16、8分)(1)攔海大壩建成后,阻礙并減少了海水的涌入;該地降水較豐富,陸地淡水匯入量大,不斷稀釋了湖泊的鹽度,致使湖水鹽度降低,咸水漁業已為淡水漁業所取代(8分)。(2)說明艾瑟爾湖利于土于田開發的自然條件。(8分)(2)湖泊面積大,可開發面積大(2分);湖水淺,利于圍海造陸開發(4分);大量河流帶入泥沙,沉積量大(2分)。(3)歸納艾瑟爾湖土于田的開發對湖中漁業的影響。(6分)(3)侵占湖泊水域,使魚類生存空間減少(4分);農業污染隨意排放,使湖泊受到嚴重污染(水體富營養化)(2分)。解析:(1)主要從圍海造田方面分析。攔海大壩建成后,阻礙并減少了海水的涌入;該地降水較豐富,陸地淡水匯入量大,

17、不斷稀釋了湖泊的鹽度,致使湖水鹽度降低,咸水漁業已為淡水漁業所取代。(2)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材料和圖中的信息分析。湖泊面積大,可開發面積大;湖水淺,利于圍海造陸開發;大量河流帶入泥沙,沉積量大。(3)土于田的開發從空間和水質方面影響湖泊。侵占湖泊水域,使魚類生存空間減少;農業污染隨意排放,使湖泊受到嚴重污染(水體富營養化)。一般此類題目從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角度思考。7科西嘉島科西嘉島位于地中海,面積8680平方千米,地形以山地為主,多斷裂構造。冬季溫和,夏不酷熱,年均氣溫15.5C,年均降水量在880mm以上,島上森林覆蓋率達到20%以上。科西嘉島上的原住居民喜居低矮房屋,因此,島土原住居民

18、房屋多較低,一般為兩三層的房屋或別墅,少量四五層的樓房多為商業性樓房,十幾層以上的中高層建筑十分罕見。下圖為科西嘉島河流及主要城市分布圖(1)指出科西嘉島河流流量的特點,并說明其原因。(6分)(1)特點:夏季流量較小,冬季流量較大(1分);西部流量較大,東部流量較小(1分)。原因:科西嘉島地處地中海氣候區,夏季炎熱干旱,降水少,冬季溫和多雨,降水多(2分);西部位于盛行西風的迎風坡,降水多,東部位于盛行西風的背風坡,降水少(2分)。(2)科西嘉島森林覆蓋率較高,請說明其自然原因。(6分)(2)地形以山地為主,宜林地面積廣(2分);地處亞熱帶,熱量充足,適宜森林生長(2分);四面環海,受海洋影響

19、顯著,降水較多,利于森林生長(2分)。(3)分析科西嘉島上原住居民房屋較低的主要原因。(6分)(3)科西嘉島多山地,地表崎嶇,坡度較大,建設難度較大;地處地中海一喜馬拉雅地震帶,地震頻繁,對中高層建筑破壞性大;地質構造復雜,多斷裂構造,地質不穩定,不適宜建設中高層建筑;原住居民喜愛低層房屋,便于生活,利于出行等。(,任答三點,每點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解析:(1)科西嘉島河流流量的特點與河流流域氣候降水特點有關,科西嘉島地處地中海氣候區,夏季炎熱干旱,降水少,因而夏季流量較小,冬季溫和多雨,降水多,冬季流量較大;西部位于盛行西風的迎風坡,降水多,因而流量較大,東部位于盛行

20、西風的背風坡,降水少,流量較小。(2)森林覆蓋率與地形、降水量和熱量條件有關,科西嘉島地形以山地為主,宜林地面積廣;地處亞熱帶,熱量充足,適宜森林生長;降水量大,利于森林生長。(3)此題屬于較為開放的試題,可以從科西嘉島山地地形、地質構造不穩定和多地震,使得科西嘉島上原住居民房屋較低的角度考慮。也可以從人的個人偏好角度8布加勒斯特布加勒斯特是羅馬尼亞首都,位于羅馬尼亞東南部,發展歷史悠久。城市北郊有著名的伯尼亞薩森林,市內用草坪、玫瑰花、月季花組成的色彩繽紛的花壇隨處可見.植樹造林,養花種草,綠化城市,美化環境,己成為布加勒斯特居民的傳統和愛好。如今的布加勒斯特,綠蔭如蓋,花木成林,湖水片片,成為一座花園城市下圖是布加勒斯特所在地區的地形、降水、水系分布圖。(1)簡要說出圖示區域降水的空間分布特點并分析原因._50gl等高矮Im沙漠河泮哲理編海運河山峰*城市(1)降水分布不均,白西向東呈減少趨勢。原因:該地受來白海洋的盛行西風影響較大,且自西向東受盛行西風影響逐漸減小。(2)分析布加勒斯特城市早期發展的自然區位因素。(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為城市發展提供農產品;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水熱適宜,便于人類活動的開展。(3)分析布加勒斯特成為花園城市”的主要原因。(3)氣候適宜,適宜植物的生長;國家政策的支持及當地人們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