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兩則教案_第1頁
《天工開物》兩則教案_第2頁
《天工開物》兩則教案_第3頁
《天工開物》兩則教案_第4頁
《天工開物》兩則教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天工開物兩則教案項城一高史明才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1、掌握字詞等文言知識。2、學習 天工開物兩則 ,了解封建時代文人沖破科舉考試的束縛,轉而關注民生問題, 獻身科技事業的偉大精神, 認識中國古代科技曾經有過的輝煌成就。二、過程與方法1、閱讀文章,積累文言知識。2、讓學生討論分析,本文所涉及的農業和工業生產方面的內容。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中國古代科技曾經有過的輝煌成就, 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 熱愛科學的獻身精神。教學重點難點: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詞語,提高文言閱讀能力;2、了解中國科學文化在歷史上曾經有過的輝煌,感受科學的價值和魅力;教學時數:三課時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談話導入:中國古

2、代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你能說出哪些?( 1)先秦: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記錄。春秋魯國天文學家留下世界上關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戰國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經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 2)秦漢:編寫于前1 世紀的周髀算經比西方早500 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西漢九章算術有些內容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張衡的地動儀是世界上最早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比歐洲早1700 多年。( 3)三國兩晉南北朝:祖沖之在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準確到小數點后七位數,比歐洲早1100 多年。( 4)隋唐:趙州橋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測量子午線。唐太宗時辦了分科較細的醫學校,比西方早200 年

3、。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編定和頒布的藥典,比歐洲早800年。 金剛經卷子是現存世界上最早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5)宋元: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400 年。發明了指南針并用于航海。 唐宋時發明了火藥和火藥武器。 沈括的 “十二氣歷” 比英國早 800 年。郭守敬的授時歷比現行公歷確立早300 年。二、單元簡介:1、選文:本單元選讀兩部中國古代科技名著, 天工開物和徐霞客游記 。這兩部著作,都產生于明代末年的 17 世紀,一個堪稱技術百科全書,一個堪稱地學百科全書, 體現了中華民族古代科技的偉大成就, 是曾經閃耀在我們這個古老民族歷史上的“科技之光” 。2、社會背景:明代是中國封

4、建社會后期的鼎盛時期,生產力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農業和手工業的繁榮,帶動了商品經濟的發達, 促進了思想解放運動,古老的封建堅冰開始松動、融化。雖然作為封建王朝統治工具的程朱理學仍在思想領域占據統治地位, 但逞日趨沒落之勢。一些開明知識分子,一些憂國憂民的有識之士, 有感于社會的動亂, 吏治的黑暗, 開始意識到尋章摘句、死背經書、空談性命的虛無。他們經過艱難的抉擇,把注意力轉向對當時生產技術的總結和對自然現象的探索上, 于是出現了一批科學家和科技著作。 如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的本草綱目 (李時珍) ,古代農業科學的集大成之作農政全書 (徐光啟) ,科學與藝術融會貫通的樂律全書 (朱載堉

5、)等,而宋應星的天工開物 、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也是其中的佼佼者。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認為, 明代科學家的科學活動雖然不一定與西方科學有聯系,但其學術水平足以與之匹敵。三、 天工開物簡介:天工開物 記載和總結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農業和手工業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全書共十八卷, 分別記述了糧食生產和加工、 紡織和染色、 制鹽、制糖、陶瓷制造、金屬冶煉和加工、采礦、榨油、造紙、釀造、顏料、車船、兵器和珠玉的生產過程、工具設備和生產工藝等。天工開物 一書詳細記述了領先行于當時世界的各種工農業生產措施和科學創見。首先,在農業生產方面, 記載了培育優良稻種和雜交蠶蛾等許多農業生產的技術措施;其次,在紡

6、織方面,作者詳細記述了明代提花機的構造,并能夠用和現代“軸測投影”類似的方法清楚地表達出花機的結構、機件和形狀大小、相互關系;并對繅絲、整經、卷緯、機織、提花、精練、染色等方面作了詳盡的介紹,是研究我國古代紡織機械和紡織技術的重要資料;再次,在冶煉方面, 記載了用錘鍛方法制造鐵器與銅器的工藝過程, 其中不少技術至今仍在應用。 天工開物不僅全面反映了明末農業生產和手工業生產的技術發展水平, 而且也體現了作者的農本思想。 全書自始至終充分肯定了勞動人民的生產實踐活動。四、作者簡介:宋應星,字長庚,江西奉新縣人,生時明萬歷十五年(1587) 。萬歷四十三年他和他的哥哥床應升同時考中舉人, 以后屢試不

7、第。 崇禎七年任江西分宜縣教諭, 由于對經義八股文不感興趣, 因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調查研究在當時被稱為實學的科技知識上,并著手撰寫天工開物一書,花了整整三年時間,到崇禎十年(1637)終于完成了這部偉大的科技史名作。五、朗讀全文,掌握字詞,疏通文意第二課時研讀稻的內容一、朗讀二、疏通文意三、把握內容(一)閱讀第一段思考:第一段寫稻的種類( 總)分類說明,請具體說一說從那幾個方面來說明的?第一段介紹水稻的種類。以“凡稻種最多”一句總括其事,接著,分別從粘性、功用、稻谷的形狀、稻米的色澤幾個方面加以說明。見下面板書粘性:不粘:秫、粳粘: 稌 ;糯功用 : 糯米釀酒等稻谷的形狀: 長芒; 短芒稻谷

8、的色澤: 雪白; 牙黃等(二)閱讀第二段1、思考:這一段主要介紹什么內容?分三個步驟說明水稻的育種分秧的?主要第二段介紹水稻的育種分秧。操作流程:第一步是:濕種 ( 春分前 ; 清明后 )第二步是:播種 ( 稻稈麥秸浸泡)第三步是:分栽( 干旱洪澇不宜栽;秧田與本田的比例 )2 思考:從這段介紹中,你懂得了哪些水稻栽培技術?如水稻育秧后30天拔起分栽, 以及一畝秧苗可移栽25 畝, 即秧田與本田之比為 1:25 ,用數字說明,這些都來自生產實踐的科學數據,幾個世紀以來對水稻種植具有指導作用。(三)閱讀第三段思考: 這一段主要介紹水稻的內容?水稻的收獲及成熟期與什么有關系?為什么?第三段介紹水稻

9、的收獲及成熟期。收獲:早熟的:七十天晚熟的:二百多天冬季播種的:仲夏收獲。 (無霜雪,干旱)夏季播種的:冬季收獲。 (種在山間:水源不斷,長期長,地溫低;種在湖邊:立夏時播撒高地,待農時。 )由此來看,收獲和成熟,都因南北氣候及稻種的特性而有所不同, 也與水源豐枯、地勢高低有關系。可見農業是一門最為務實的科學,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不可一概而論。(四)閱讀第四段思考:第四段介紹南方兩季稻的栽種,及水稻的一些特殊品種,有哪些特殊的品種?早稻和晚稻:通過對比說明晚稻比早稻具有抗旱的優勢。“高山可插”的旱稻:稱為奇跡。香稻:具有香氣,專供貴人享用,但產量低,營養少,故為作者所不取。在這里,我們也可以

10、看出作者崇尚實用,貶抑奢華的可貴精神。四、合作探究稻反映了什么科學思想?稻表現了作者的重農思想, 他繼承了中國古代傳統農學中的”三才”( 天、 地、 人 ) 思想 , 并加以發揚光大, 對天時地利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給予了充分的重視 , 同時強調人的作用 , 通過科學育秧、合理分秧等, 就可以達到豐收的目的 , 體現了作者追求實學期于實用的科學精神 .五、作業:寫一篇科普說明文( 300字)第三課時研讀治鐵的內容一、簡介治鐵選自天工開物中卷第十篇錘鍛 ,是宋應星論述冶金工藝的重要篇章,從中可以見出他對傳統鍛造業的重視。二、朗讀三、把握內容(一)閱讀第一段思考:這一段介紹了什么內容,運用了什么說明

11、方法?第一段總說鍛造鐵器的方法,即以熟鐵為原料錘鍛而成。運用對比的說明方法。熟鐵分兩種,一為剛出爐的“毛鐵” ,加工時要耗去十分之三的雜質; 一為沒有生銹的廢舊鐵器, 加工時只損耗十分之一的雜質。兩項比較,其成本自然不言自明。(二)閱讀第二段思考:這一段介紹了什么內容,請加以概括。第二段介紹用煤和炭煉鐵的方法。 煉鐵所用的炭, 以煤炭居多, 木炭居少,因用煤炭方便,只有“山林無煤之處” ,才用木炭。但木炭比煤炭的火還要熾熱。即使用煤炭也專用一種“鐵炭” ,火焰內聚而不“虛騰” ,和做飯用的煤炭看似相同,實則不同。(三)閱讀第三段思考:這一段介紹了什么內容,請加以概括。第三段介紹鍛鐵工藝。 首先

12、指出鐵性 “逐節粘合” 的特點, 只有不斷捶打,才能合為一體。 而淬火又是其中關鍵一步, 鐵器的堅韌與否, 全在這一環節上。最后列出中西的焊接技術,指出中國與西方在鐵器的結合上存在“鑄成”與“鍛成”的區別,同時也表現出作者對冶金方面西學知識的熟悉,具有開闊的視野。四、合作探究1 天工開物中所反映的科學思想。天工開物 一書涉及的農業、 工業生產技術近三十種, 本課選取的兩則,一農一工,頗具有典型意義。首先,宋應星置乃粒于卷首,開宗明義,表現了他的重農思想,這與那些視務農為可恥的傳統讀書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次, 從稻 中我們可以看出, 宋應星繼承了中國古代傳統農學中的 “三才”思想,并加以發揚光大。中國古代的農學,歷來強調天、地、人三種因素的協調。另外, 治鐵突出地反映了宋應星的技術思想,即“法” “巧” “器”三者的完美結合。法,就是操作方法;巧,就是人的技能和智慧;器,就是工具和設備。2 天工開物在語言上和行文上具有怎樣的特點?天工開物傳到歐洲后,被稱做“技術百科全書” ,在語言上, 天工開物的敘述風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