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ICS 65.020 CCS B 34 45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標準 DB45/T 24052021 甘蔗生產農機農 藝融合技術規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achinery and agproduction onomy operation sugarcane2021-11-27 發布 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發 布 2021-12-25 實施 學兔兔 標準下載DB45/T 2405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
2、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提出并宣貫。 本文件由廣西糖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建茂、何波濤、莫清貴、黃嚴、黃深鳳、黎波、農娟、朱劍楠、梁泉、黃云艷。 II DB45/T 24052021 甘蔗生產農機農藝融合技術規范 1 范 圍 本文件界定了甘蔗生產農機農藝融合技術涉及的術語和定義,規定了甘蔗生產農機農藝融合的地塊及田間道路要求、新植蔗栽培和宿根蔗管理的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甘蔗全程機械化生產。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3、,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 29007 甘蔗地深耕、深松機械作業技術規范NY/T 499 旋耕機 作業質量 NY/T 650 噴霧機(器) 作業質量NY/T 997 圓盤耙 作業質量 NY 1232 植保機械運行安全技術條件NY/T 1646 甘蔗深耕機械 作業質量NY/T 2845 深松機 作業質量 NY/T 2902 甘蔗聯合收獲機 作業質量 NY/T 3213 植保無人飛機 質量評價技術規范DB45/T 560 甘蔗中耕施肥培土機作業質量 DB45/T 10212014 旱地甘蔗高產高糖高效節本栽培技術規程
4、DB45/T 11192020 甘蔗種植機作業質量 DB45/T 17222018 甘蔗種植機技術條件3 術語和定義 DB45/T 11192020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種植深度 depth of panting 甘蔗種落入植溝后,蔗種底部與種植前地面的垂直高度差。3.2 宜機品種 suitable for machine varieties 宿根性好、脫葉性好、直立抗倒伏、中小莖、生長整齊度好、穩產的甘蔗品種。 1 DB45/T 24052021 4 地塊及田間道路要求 4.1 可耕土層厚度 50 cm 以上。 4.2 可采取施加石灰、濾泥等措施改善土壤酸堿度,培肥
5、地力。土壤 pH值 6.07.5。 4.3 水利資源條件良好、交通便利。 24.4 連片面積應不小于(200×667)m ,地塊形狀以方形為宜。 4.5 坡度13°。 4.6 種植前應進行土地平整、清理,保證耕層內無妨礙正常作業的障礙物。 24.7 田間道路分為田間道和生產路,田間道路面寬度應在 4 m6 m,生產路路面寬度為 4 m;道路密度要求40 m/hm ;田間道路路面壓實度應滿足糖料蔗生產運輸需要;田間道路路面應低或平于地面。 5 新植蔗栽培 5.1 機械耕整地 5.1.1 作業條件要求 應符合GB/T 29007的要求。5.1.2 技術要求 5.1.2.1 深耕
6、深度 35 cm45 cm。 5.1.2.2 深松深度宜40 cm。 5.1.2.3 碎土耙平作業深度15 cm。 5.1.2.4 每米地表高差10 cm。 5.1.2.5 滅茬作業深度宜10 cm,殘茬破碎。 5.1.3 農機作業質量要求 5.1.3.1 深耕作業質量應符合 NY/T 1646 的要求。 5.1.3.2 深松作業質量應符合 NY/T 2845 的要求。 5.1.3.3 旋耕和耙平作業質量應分別符合 NY/T 499、NY/T 997 的要求,且土壤表層 20 cm 內碎土率應 70(土塊最長邊25 mm)。5.2 機械種植 5.2.1 作業條件要求 5.2.1.1 土壤絕對含
7、水率25。 5.2.1.2 整桿式蔗種蔗莖彎曲程度應符合 DB45/T 11192020 中 4.1.4 的要求。 5.2.2 技術要求 5.2.2.1 種植行距 種植行宜使用衛星導航,應平直,行距均勻一致且大小適宜,滿足后續機械化植保作業、中耕培土 作業、收獲作業、宿根蔗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2 DB45/T 24052021 等行距種植,行距120 cm; 寬窄行種植,寬行120 cm,窄行 30 cm50 cm。5.2.2.2 蔗種選擇 5.2.2.2.1 應選用宜機品種,蔗莖彎曲度應符合 5.2.1.2 的規定。 5.2.2.2.2 采用段種式聯合種植機種植的,每段蔗莖宜為 23 個芽,
8、下種時機械傷芽(苗)率應符合5.2.3 表 1 的規定。 5.2.2.2.3 采用實時切段式聯合種植機播種的,可根據種植機承載量、地塊行長及下種量,預先將適量 蔗種置于田間便于裝卸處,避免多次裝卸造成種莖的機械損傷,下種時機械傷芽(苗)率應符合 5.2.3表 1 的規定。5.2.2.3 開植溝種植 開行犁尖入土深度宜30 cm,砂質土、重耙平整地塊和旱季植溝宜開深些。5.2.2.4 起壟種植 壟高宜 15 cm20 cm,壟寬宜 1.0 m1.2 m,壟形平直,壟面平整無凹凸起伏等。5.2.2.5 施 肥 5.2.2.5.1 基肥應選用不易粘結,適合機械作業的類型。 5.2.2.5.2 基肥應
9、施于蔗種兩旁或深施于蔗種底層,種肥間距為 3 cm8 cm。 5.2.2.6 下 種 蔗種應與土壤緊密接觸,不架空。種植深度為 20 cm25 cm。種植密度應符合 5.2.3 表 1 的規定。5.2.2.7 覆 土 覆土厚度5 cm8 cm。5.2.2.8 鎮 壓 宜配套與蔗種間距寬度相同或略寬的鎮壓裝置,在下種覆土后進行鎮壓。5.2.2.9 蓋 膜 5.2.2.9.1 冬植蔗和早春植蔗應覆蓋地膜。覆蓋地膜后,畦面不應凹陷,薄膜平展、緊貼畦面、邊緣封土嚴實。 5.2.2.9.2 地膜寬度應根據行距大小確定,并預留采光寬度。 5.2.2.9.3 地膜選用無色透明,厚度為 0.005 mm0.0
10、10 mm 的地膜,宜選擇光降解地膜。 5.2.2.10 噴 藥 應符合DB45/T 10212014中5.6的要求。5.2.3 農機作業質量要求 種植作業質量應符合表1的指標。 3 DB45/T 24052021 表 1 甘蔗機械種植作業質量要求 檢測項目 質量指標 機械傷芽(苗)率, 整桿式6.0;段種式3.0 種植密度,芽/hm2 按農藝要求 種植深度合格率, 80 覆土厚度合格率, 80 漏植率, 5.0 露芽率, 6.0 種蔗段長度合格率, 90 平均行距,cm NS±5.0 行距穩定性變異系數, 5 種肥間距合格率, 80 注: NS根據農藝要求確定的行距。 5.2.4
11、檢驗方法 5.2.4.1 機械傷芽(苗)率的測定 按照DB45/T 17222018中6.3.3的要求。5.2.4.2 種植密度的測定 按照DB45/T 17222018中6.3.2的要求。5.2.4.3 種植深度合格率的測定 在測區內,在機器前進方向上每行均勻間隔一定距離取點共10個,測出各點種植深度,測3個測區, 計算平均值。按公式(1)計算出種植深度合格率。 NF =Z ´100%(1) 10式中: F種植深度合格率,; zN 測區內種植深度合格數。5.2.4.4 覆土厚度合格率的測定 按照DB45/T 17222018中6.3.4的要求。 4 DB45/T 24052021
12、5.2.4.5 漏植率的測定 按照DB45/T 17222018中6.3.6的要求。5.2.4.6 露芽率的測定 按照DB45/T 11192020中5.7的要求。5.2.4.7 種蔗段長度合格率的測定 按照DB45/T 17222018中6.3.8的要求。5.2.4.8 行距和行距穩定性 測區距離地頭5 m以上,測區長度為20 m,沿前進和返回方向隨機取樣各不少于2個行程,測量相鄰種植行中心線間的距離,每個行程測11點。按式(2)、(3)、(4)計算平均行距、行距標準差、行距穩定性變異系數。 =iaa(2) ni(a - a)2n -1S =(3) 式中: V =´100(4) S
13、aa 平均行距,單位為厘米(cm); ai各測點行距值,單位為厘米(cm); n測點數; S行距標準差,單位為厘米(cm); V行距穩定性變異系數,單位為百分數()。 5.2.4.9 種肥間距合格率測定 按照DB45/T 11192020中5.5的要求。5.3 田間管理 5.3.1 機械中耕施肥培土 5.3.1.1 作業條件要求 5.3.1.1.1 中耕施肥培土應在甘蔗分蘗末期至拔節初期進行,結合甘蔗品種長勢和作業機具條件,以作業時拖拉機底盤及中耕施肥培土機機架不傷蔗梢為原則。 5.3.1.1.2 根據種植行距、作業期選擇適應機型,可選擇入行式或跨行式培土機進行培土作業。作業使用拖拉機配套犁鏟
14、式或旋耕式中耕施肥培土機,耕層深厚松碎或砂質土也可使用圓盤犁式中耕施肥培5 DB45/T 24052021 土機。 5.3.1.1.3 機具作業條件應符合 DB45/T 560 的要求。 5.3.1.2 技術要求 5.3.1.2.1 等行距種植的蔗地,培土后壟高為 8 cm15 cm,應填實蔗叢基部,不應出現U 形蔗壟和蔗叢中部空陷。 5.3.1.2.2 寬窄行種植的蔗地,以壟間松土為主,培土為輔,應填實蔗叢基部,不應出現U 形蔗壟和蔗叢中部空陷。 5.3.1.2.3 全生育期所需肥料可結合中耕培土全部施用;施肥量應符合 DB45/T 10212014 中 5.7.1的要求。 5.3.1.3
15、農機作業質量要求 作業質量指標應符合DB45/T 560的要求。5.3.2 機械植保 5.3.2.1 機械植保應滿足農機技術配套和作業質量要求,選用噴霧機(器)植保的作業質量應符合NY/T 650 的要求,選用無人機植保的作業質量應符合 NY/T 3213 的要求。 5.3.2.2 植保機械運行安全應符合 NY 1232 的要求。 5.3.2.3 植保機械噴灑除草劑、殺蟲劑等化學藥劑應符合 DB45/T 10212014 中 5.7.3.4 的要求。 5.4 聯合收獲 5.4.1 作業條件要求 作業地塊應符合甘蔗收獲機的適用范圍,土壤絕對含水率、土壤堅實度滿足正常作業要求,作業時甘蔗莖葉表面宜
16、干燥,盡量選取植期相同、成熟度一致、產量水平相當、品種特征基本相近的連片地塊。 5.4.2 技術要求 5.4.2.1 地頭應有足夠收獲機械調頭空間,如空間不足應先行收割田頭甘蔗以留出轉彎調頭空間,便于機具行走。 5.4.2.2 田間轉裝車須由田頭出入,沿行溝行駛,不得橫跨壟溝碾壓蔗蔸。 5.4.2.3 切段式收獲,甘蔗宜 24 h 內入榨。 5.4.3 農機作業質量要求 作業質量指標應符合NY/T 2902的要求。6 宿根蔗管理 6.1 機械破壟施肥 6.1.1 作業條件要求 6.1.1.1 破壟作業宜在砍收后 20 d 內進行。 6.1.1.2 作業前宜將蔗葉、蔗梢粉碎或移除。 6 DB45/T 24052021 6.1.1.3 宜采用拖拉機配套犁鏟式、旋耕式或圓盤式宿根破壟施肥機進行作業,機具作業條件應符合DB45/T 560 的要求。 6.1.2 技術要求 6.1.2.1 砍收后如甘蔗茬露出壟面 3 cm 以上宜用平茬機械進行平茬,或用平茬破壟施肥聯合作業機一次性完成平茬、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甘肅定西小升初數學試卷
- 2024年紫云縣宗地鎮招聘林管員筆試真題
- 河南省考2024行測真題及答案
- 2024年甘孜州遴選公務員筆試真題
- 湖北省襄陽市2024-2025學年度高一下學期期末統一調研測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 2025至2030圣誕裝飾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纖維素生物乙醇市場投資前景及運行狀況監測報告
- 二卷文科數學試卷
- 各高校期末考試數學試卷
- 2025至2030安全可編程控制器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 尿素水解器檢修施工方案
- 雙輪銑攪拌樁施工方案
- DG-TJ 08-2398-2022 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筋混凝土結構技術標準
- 《公頃和平方千米》(課件)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
- NBT 35095-2017 水電工程小流域水文計算規范
- 煙葉道路運輸服務方案
- 胎膜早破護理查房完整版
- 急性左心衰護理查房課件
- 用于生態修復的粉煤灰
- 精餾塔設計方案及流程
- (正式版)JBT 2603-2024 電動懸掛起重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