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運用電教媒體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_第1頁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電教媒體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_第2頁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電教媒體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_第3頁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電教媒體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在語文教學中運用電教媒體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北京燕山前進中學 范朝暉(本論文獲全國中語會青年語文教師研究中心論文評比全國二等獎) 隨著電子科技的迅猛發展,電子技術應用到多個領域,同樣對于教育界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電子技術的應用為教學提供了更多的教學手段,豐富了教學方法,我們稱之為教學媒體。對于初中語文教學而言,最為常用的教學媒體主要是:錄音機、攝影機、電視機、幻燈機,及其與這些硬件相適應的教學軟件。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多媒體電腦、大屏幕投影電視、實物展示臺、音響等多媒體技術和設備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適應了現代教學的需要。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內容包括三大

2、類:第一類是朗讀訓練;第二類是關鍵詞句的理解;第三類是語文分析。這三類教學內容如果借助電教媒體進行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一 利用電教媒體,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大綱中對于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提出了“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教學要求。要完成這一目的,采用電教媒體是最佳手段。因為通過電教媒體可以指導學生朗讀的正確讀音;可以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還可以為學生創造在朗讀中感受美的情景,總之,可大大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獲得更加深刻、具體的美學享受。例如周總理,你在哪里一課的教學目的之一是要培養學生朗讀詩歌的能力,以此深入體會周總理鞠躬盡瘁,

3、密切聯系群眾,為祖國為人民獻身的偉大精神以及億萬人民對周總理的無比懷念,無限崇敬的思想感情。我利用科利華CSC語文備課軟件,通過多媒體電腦向學生示范朗讀。由于圖文并茂,朗讀者情真意切,配著音樂,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軟件里的內容還有指導朗誦一項,指出:朗讀好本詩,首先要把握住“深切懷念,熱烈贊頌”這個基調,進入無比壯闊的入深遠的詩的意境,并通過深情的呼喚展現出周總理這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形象。其次,要處理好抒情句的語調。如第一節里的“好”字可用半氣音來強化來自人們心底得最凝重的贊頌。第三,根據朗讀時的特點,要適當做些夸張與強調藝術處理。這些指導無疑對教師和學生以很好的朗讀指導。我帶著

4、熾熱的情愫領著學生讀。一讀體會思想感情;二讀理解描繪的形象;三讀注意押韻和節奏。我抓住一個“找”字生發開去,帶著學生和作者一起,到處尋找著,尋找著。從高山、大海、到森林、邊疆;從五湖四海到祖國的心臟。急切的尋找,深情地呼喊:“周總理,我們的好總理,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山谷回音,大地轟鳴,松濤陣陣,海浪聲聲同學們的心啊,隨著時局激蕩。當讀到全詩最高潮的時候,師生的感情再也抑制不住了,課堂上響起了悲痛的哭聲。熾熱的感情,火樣的詩句,像千只洞簫,激起了同學們強烈的共鳴。總理的高大形象呼之欲出,使學生體會到周總理的人格魅力所在。從而也使學生在仔細品味詩的意境中,感覺詩的美。二 利用電教媒體提高學生

5、對重點詞、句的理解。在閱讀教學中,能否正確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能否正確把握文章的思路、篇章結構和寫作方法,在一定意義上取決于對關鍵詞語與關鍵句的理解。有些詞句,雖然學生對字都認識,卻不能確切的理解其含義。特別是一些含有比喻、象征意義的詞句,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就會影響到對整篇文章的學習與理解。在閱讀教學中,利用電教媒體突出重點詞句,解釋重點詞句,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句,是起到很大作用的。例如,樂羊子妻中“還以與妻”一句是介詞賓語省略句,我把它制成復合拉式投影片。教學時,先打出文字片;“還以與妻”,疏通語句,然后拉動片,在“還以與妻”之間讓出一字之后,讓學生明白這是介賓省略句,最后復合省略的文字。還

6、以與妻復合抽拉(之)例如:在進行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教學時,利用從電視劇水滸節選的片段,將魯智深將鄭屠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是開了個油醬鋪,咸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第二拳“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裂縫,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紅的、黃的、藍的、紫的都淀將出來。第三拳“又是一拳太陽上正著,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路的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起響”。通過這些形象、生動、有趣的電視錄像,使學生加深對重點詞句的理解和認識,使他們對重點詞句在文章中的地位與作用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三 利用電教媒體,提高學生分析能力。1、創設情境,使學生很快進入文章意境。在中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更多的利

7、用電教媒體來創設學習情景和藝術意境,來幫助學生由景入情,有情入境。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也講究創設情境,但是由于教師創設情境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受到教學資源的局限,所以只能靠文字和語言藝術這些抽象的形式和方法來進行。然而這樣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與思維興趣,無法達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教學目的。但電教媒體有利于創設表示信息形象、具體特性,易于學生感知、感受和體會情境。從而激發學習者的學習性趣。例如:我在教柯巖的周總理,你在哪里這首詩就用了創設情境的電話教學方法。由于學生離那個年代久遠,對總理的感情不很深,很難體會出人們對總理的愛戴和深切懷念之情。因此,課前我把黑板布置成了這樣:黑板正中懸掛著周總理的黑白遺

8、像,遺像用數朵白花圍成,下邊是蒼松翠柏。上課鈴響后,每個學生隨著哀樂聲,胸前佩戴白花,緩緩走進教室,集體向總理遺像三鞠躬坐下。一下子就創設了一個莊嚴、肅穆的氣氛。接著我用實物展示臺通過錄像機向大屏幕上打出周總理在各個時期光輝業績的圖片(8幅)。通過以上照片的展示,使學生們對總理有了深刻的了解。接著,向學生們播放了清明節(1976年月4月4日)百萬革命群眾在天安門廣場深切哀悼敬愛周總理的錄像;人們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敬獻了浩瀚似海的花圈、挽聯、張貼朗誦了成千上萬的詩篇,表達了對周總理的愛和對“四人幫無比的恨。通過以上的情境創設,使學生很自然地進入到詩的意境中。2、有助于學生抓住說明事物的特征例如蘇

9、州園林一課描寫園林的美,有一句概括了蘇州園林的特點的句子“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可學生想象不出蘇州園林怎樣的美。我于是放映小幻燈片40多幅,將這些具體生動的描寫直觀形象地展示到學生面前,那些優美難懂的文字便一目了然了。我設計這樣的板書,加深對文章理解:講究 亭臺軒榭 的布局講 園 講究 林 究花 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美的圖畫 遠草 角 景樹 落 近木 配 景的 置 的映 層襯 講究 假山池昭 的配合 次門窗圖案的匠心 調協的配調彩色注意意意注意我用活動的投影膠片概括了蘇州園林的特點,突出了“畫”字,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3、提高學生分析形

10、象的能力詩歌有自己獨特的表現手法,語言精粹,概括力強,筆法跳躍,忽此忽彼,詞語間溝溝壑壑,人物形象時隱時現,情感起伏很大,不如現代文通俗明白,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時,要充分發揮想象與聯想的作用,在詞語之間添補不足,使詩的內容前后聯貫,形象完整,意境鮮明,要實現這目的,最佳方法首選用電教媒體來實現。例如,我在教木蘭辭時,為了講解詩中木蘭這個金戈鐵馬的巾幗英雄形象,我借助屏幕展示臺按課文情節向學生展示了木蘭的圖畫形象。利用POWERPOINT軟件制作了這首詩的課件。通過學生朗讀,理清不同階段的木蘭的情感或行為,按不同時間出現板書: 停織嘆備裝忙征途急巡邏苦團聚歡通過聯想和想象,結合當時木蘭所處的時代

11、,女子在社會上的地位,分析出木蘭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勝利歸來以后,又謝絕高官,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與親人的責任感合到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純樸的優秀品質。這也是木蘭形象流傳很廣的原因。于是,我用對聯的形式概括木蘭的形象:我出上聯,學生對下聯和橫批,對聯底色采用紅色動畫形式出現,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對偶這種修辭方法的理解。拒官卻利思親還鄉代父從軍停織嘆備裝忙征途急詳十年征戰巡邏苦略榮歸故里凱旋辭團聚歡保家衛國替父從軍巾幗英雄詳4、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電話教學的再現性把學生帶入一個個知識領域,使學生不斷地利用現有的知識去探求新的知識,挖掘思維潛力。例如:分析魯迅的作品社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就通過幻燈或投影再現文中的畫面;講小說單元,可以通過投影將幾篇課文的人物形象、寫作特點等不同角度進行比較。這樣由此及彼,促使學生由淺入深去思維,從中啟迪心智,拓寬想象空間,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