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塞翁失馬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1、塞翁失馬節選自_。又名_西漢淮南王_等編著?!叭淌яR”至今已成為成語,常與_連用。2、解釋加粗詞的意思。(1)馬無故亡而入胡 (2)居數月
2、 (3)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4)墮而折其髀 (5)死者十九 (6)人皆吊之
3、60; 3、翻譯下列句子。此何遽不為福乎 丁壯者引弦而戰
4、60; 4、 寫出本則寓言的寓意:參考答案1、淮南子 淮南鴻烈 劉安 焉知非福2、逃跑 經過 帶領 大腿 絕大部分 對其不幸表示安慰3、這怎么就不能成為福呢? 年輕力壯的人拿起弓箭參加戰斗。4、禍與福是對立統一的。(或:告訴我們,看問題不能絕對化,在一定條件下,好事壞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智子疑鄰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逼溧徣酥敢嘣?。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1.解釋加點的字。其子曰 其:_。其鄰人之父亦云 云:_。暮而果大亡其財 亡:_。而疑鄰人之父 之
5、:_。2.翻譯文言句子。天雨墻壞。譯文:_。其家甚智其子。譯文:_。3.本文的主旨,至少有兩種角度的解釋。請按要求填空:從消極方面來說,這篇文章的主旨:_。從積極方面來說,這篇文章的主旨:_。智子疑鄰閱讀答案1.他的 說 丟失 的2.天下大雨,墻坍塌下來。 這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3.如果關系疏遠,即便說的意見正確,效果也不見得好。 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么人提出,對人不能持偏見。河中石獸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
6、,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再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12.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一寺臨河干( )
7、 山門圮于河( ) 閱十余歲( ) 但知其一(
8、 )13.指出下面加點詞語的古今異義。(4分) 如是再嚙 古義:( ) 今義:( &
9、#160; )爾輩不能究物理 古義:( ) 今義:(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10、; )(2分) A.聞之笑曰 B.當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聞之
11、160; D.其反激之力1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4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翻譯 然則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翻譯
12、0; 16.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2分) 答案: (二)12.靠近 倒塌 經歷 只13.這樣 判斷動詞
13、事物的道理 物理學 14.D15.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沖走呢?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難道可以根據一點道理就可以主觀臆斷嗎?16.事物的變化是很多的,不能憑主觀臆斷去判斷事物。(言之成理即可)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逼浯酥^乎? 19.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在括號中注音,并在橫線上釋義。(4分) (1)弗食,不知其旨也(
14、0; ) (2)教學相長( ) (3)雖有至道( )
15、60;(4)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 20.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每小題2分)(1)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6、
17、 (2)故曰:教學相長也。
18、 21.選文集中論述了
19、160; 與 的關系問題,說明了
20、0; 的道理。(3分) 答案: 19(1)zh 知道(2)zhng 增長、促進(3)su 即使(4)kùn 不通,理解不了(注意拼音和聲調的準確。注意多音字“長”讀zhng。) 20.(1)學習之后就會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學問。(2)所以說,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1)直譯為主,重點翻譯
21、“不足”和“困”。(2)重點解釋“故”和“相長”。 21. 教 學 教與學互相促進(根據對文章的理解來回答。) 一、文學常識填空。世說新語是_(朝代)人_(姓名)組織編寫的?!爸x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一句總述了謝太傅家人詠雪的背景,極精煉地交代了時間“ _”、地點“_、”人物“_”、事件“_”等要素。二、解釋下列加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1、未若柳絮因風起( )
22、 ( )2、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 ( )3、撒鹽空中差可擬(
23、60; )4、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 ( )5、相委而去( ) 6、入門不顧( )
24、; 三、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正確的一項( ) A、俄而雪驟(còu)
25、160; B、公大兄無奕女(yì)C、尊君在否(bù) D、友人慚(chán)四、解釋下列詞的意思。1、尊君:
26、0; 2、家君:
27、; 3、君: &
28、#160; 五、問答 1、這個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誰?文章是怎樣刻畫主要人物的? 2、從故事主人的言談中可知,要怎樣做人?六、釋詞:日中:( )舍去:( &
29、#160; ) 無禮:( )引之:( )七、問答1、當友人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時,元方是如何對答反駁的? 2、友人“下車引之”的用意什么?&
30、#160;3、“元方入門不顧”以表示什么? 4、友人既然已經感到慚愧,并“下車引之”,而元方卻“入門不顧”。元方的 這種做法是否失禮?并說明理由。 八、“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認為哪個更好?為什么?你還能說出一兩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嗎? 世說新語兩則參考答案一、南朝宋 劉義慶 寒雪日 內聚 謝太傅和兒女
31、0; 講論文義二、1、比不上 趁 2、片刻 高興地 3、比、比擬 4、約會、約定 舍去 5、離開 6、回頭看三、3b四、1、稱對方的父親。2、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3、對人的尊稱五、1、元方,語言和行為2、守信用、講禮貌。六、中午; 不再等候而走了; 沒有禮貌; 拉元方七、1、“君與家君期日中,則是無禮?!?、意識到自己錯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3、對友人不守信,說話不禮貌的行為表示抗議和蔑視。4、失禮:可圍繞“
32、友人已經表示了自己的歉疚,應該給人機會”來回答。不失禮:可圍繞“元方畢竟是個孩子,他有他自己的思想和做法”來考慮。八、“柳絮比雪”好。因為二者俱白而輕,趁風而起,如大雪紛飛情狀(或:因為能生動形象地寫出大雪下得多潔白而且美麗的特點)?!胞}”雖是白色,但為顆粒狀且不能隨風飄揚。論語十二章知識點總結練習及答案一、文學常識填空1論語是 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 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論語共二十篇。與&
33、#160; 、 、 并稱“四書”。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 ,
34、; 時期 人,春秋末期的 、 、 , 思想的創始
35、人。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鬃颖缓笫澜y治者尊為“ ”,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并稱“ ”。二、給下列加點字注音論語( ) 不亦說乎( ) 不慍(
36、0; ) 三省吾身( ) 傳不習乎( )不惑( ) 不逾矩( )( ) 不思則罔( ) 不學則殆( ) 一簞食(
37、 )曲肱而枕( )( )( ) 好之者( ) 篤志( )三、解釋加點詞語1. 學而時習之( )2.有朋自遠方來( ) &
38、#160; 3.人不知而不慍( )( )4.不亦君子乎( ) 5.吾日三省吾身( )( )6.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7.傳不
39、習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 )11.溫故而知新( )( )12.學而不思則罔(
40、160; )13.思而不學則殆( )14.可以為師矣( )( )( )15.人不堪其憂(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41、 )( )17.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18.飯疏食飲水( )( )( )19. 曲肱而枕之( )(&
42、#160; )20.不義而富且貴(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23.擇其善者而從之( )24子在川上曰(
43、0; )25.逝者如斯夫( )( )26.不舍晝夜( )27.三軍可奪帥也( )28.匹夫不可奪志也( )29.博學而篤志( )30.切問而近思(
44、 )( ) 四、通假字1.不亦說乎 通 ,意思是
45、;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通 ,意思是 五、古今異義詞語1.學而時習之 (時,古義: ;今義:&
46、#160; 。習,古義: ;今義: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義: ;今義: 。三,古義: ,今義:
47、0; )3.溫故而知新(古義: ;今義: )4.擇其善者而從之(善者,古義: ;今義: 。從,古義: ;今義:
48、; 。)5.可以為師矣(古義: ;今義: )六、一詞多義1.為:為人謀而不忠乎( )可以為師矣( )2.而:人不知而不慍( )溫故而知新(
49、60; )3.知:人不知而不慍( )七、詞語活用歸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溫故而知新( )4.樂:不亦樂乎( )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50、)1.學而時習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傳不習乎( )4.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1、60; )( )5.飯疏食飲水( )6.擇其善者而從之(
52、; )7.溫故而知新( )( )八、成語歸類(寫出文中成語,至少五個) 九、按要求默寫1闡述“學”和“思”辯證關系的句子是:
53、160; 2.求學應該謙虛,正如論語中所說:
54、60; 3.復習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且對學習者有重要的意義:
55、160; 4.當別人不了解自己、誤解自己時,孔子提出不要焦慮: 5.孔子贊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的句子是:
56、160; 6.孔子在述而篇中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度是:
57、60;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
58、; 。十、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譯文:
59、60; 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譯文:
60、
61、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譯文:
62、; 4.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云。譯文:
63、; 5.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譯文:
64、160;
65、160; 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譯文:
66、 7.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譯文: &
67、#160; 參考答案:一、文學常識填空1論語是儒家
68、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論語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圣人、至圣先師”,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并稱“孔孟”二、略三、解釋加點詞語1. 學而時習之(按時復習)2.有朋自遠方來(從 ) 3.人不知而不慍(了解)(生氣,發怒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5.
69、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6.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誠,誠實)7.傳不習乎(老師傳授的知識)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這里指獨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 越過,超過)(規矩,規范)11.溫故而知新(學過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12.學而不思則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13.思而不學則殆(有害)14.可以為師矣(可以)(憑借)(做,當作)15.人不堪其憂(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詞,的人)(喜歡,愛好)17.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以為樂趣)18.飯疏食飲水(吃)(粗糧)(冷水)19. 曲肱而枕之(彎曲胳膊)
70、(承接連詞)20.不義而富且貴(不正當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對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泛指多個,幾個)(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擇其善者而從之(好的方面,優點)24子在川上曰(河邊)25.逝者如斯夫(流逝)(這,指河水)26.不舍晝夜(舍棄)27.三軍可奪帥也(軍隊的通稱)28.匹夫不可奪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漢)29.博學而篤志(忠實,堅守)30.切問而近思(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四、通假字1.不亦說乎
71、160; 說 通 悅 ,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有 通 又 ,意思是
72、 古人在兩位數的整數和零數之間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異義詞語1.學而時習之 (時,古義:按一定時間;今義:時間。習,古義:復習;今義:學習)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義:每天;今義:一日。三,古義:泛指多數,今義:數詞,三)3.溫故而知新(古義:舊的知識;今義:過去的,老的)4.擇其善者而從之(善者,古義:優點;今義:善良的人。從,古義:跟從(學習);今義:跟從。)5.可以為師矣(古義:可以憑借;今義:可能,許可)六、一詞多義1.為:為人謀而不忠乎(替)可以為師矣(成為
73、,做)2.而:人不知而不慍(轉折連詞,卻)溫故而知新(順承連詞,不譯)3.知:人不知而不慍(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溫故而知新(得到)4.樂:不亦樂乎(愉快,快樂)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以為樂)七、詞語活用歸類1.學而時習之(名詞作狀語,按時)2.吾日三省吾身(名詞作狀語,每天)3.傳不習乎(動詞活用為名詞,老師傳授的知識)4.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好: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喜歡,愛好;樂: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以為樂。)5.飯疏食飲水(名詞活用為動詞,吃飯)6.擇其善者而從之(形容詞活用為名詞,指優點長處)7.溫故而知新(故:形容詞作名詞,舊知識;新:形容詞作名詞,新的知識)八、成語歸類1.不亦樂乎&
74、#160;2.溫故知新 3.擇善而從 4.三人行,必有我師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奪志7.富貴浮云 8.簞食瓢飲九、按要求默寫1闡述“學”和“思”辯證關系的句子是: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75、60; 2.求學應該謙虛,正如論語中所說: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76、 3.復習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且對學習者有重要的意義: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當別人不了解自己、誤解自己時,孔子提出不要焦慮:
77、60;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5.孔子贊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的句子是: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78、60; 6.孔子在述而篇中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度是: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79、60;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80、#160; 。十、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譯文: 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代理美容院合同范例
- 施工安全事故分析試題及答案
- 管理心理學研究現狀與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行政管理學考試重點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學的課程目標與考核試題及答案
- 信托小合同范例
- 行政管理中市政學的實際案例試題及答案
- 農村協議合同范例
- 出資入股合同范例
- 冷藏設備出售轉讓合同范例
- 2024年國家人民衛生出版社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涉軍信訪穩定形勢分析報告
- 家庭與生活環境職業生涯規劃
- 居家養老上門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壓裂工程技術及安全環保措施
- 家長會課件:六年級期中家長會
- 《ABO血型鑒定》課件
- 湖南工商大學學位英語考試歷年真題
- 英國電影概況
- 幕墻工程施工講解
- (整理)中國民族鄉鎮一覽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