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課件_第1頁
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課件_第2頁
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課件_第3頁
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課件_第4頁
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概念概念(ginin):有多重耐藥性的病原菌。一種微生物對有多重耐藥性的病原菌。一種微生物對三類三類(比如氨基糖(比如氨基糖苷類、紅霉素、苷類、紅霉素、B B內酰胺類)內酰胺類)或三類以上抗生素或三類以上抗生素同時耐同時耐藥,而藥,而不是不是(b shi)(b shi)同一類三種。同一類三種。第二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醫院醫院(yyun)感染中常見的多重耐藥菌感染中常見的多重耐藥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VRE(耐萬古霉素腸球菌)產超廣譜-內酰胺酶(ESBLs)的腸桿菌科細菌多重耐藥不動桿菌(鮑曼不動桿菌鮑曼不動桿菌)多重耐

2、藥銅綠(tngl)假單胞菌(MDR-PA)難辨梭狀芽孢桿菌第三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治療治療(zhlio)措施措施MRSA及VRSA治療對策MRSA:最常用,也是療效最肯定的抗生素萬古霉素、去甲萬古霉素、替考拉寧等。其次,對于以上藥物有禁忌癥,或是不可耐受(nai shu)的患者,也可使用其他的抗菌藥物,如夫西地酸鈉VRSA: VCM(萬古霉素)和氨基糖苷聯合用藥,其次是使用壁霉素(替考拉寧等)替代第四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VRE:萬古霉素耐藥腸球菌萬古霉素耐藥腸球菌(qijn)治療(zhlio):利奈唑胺第五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Ab:鮑曼不動

3、桿菌鮑曼不動桿菌(gnjn)聯合聯合(linh)用藥:用藥:-內酰胺類內酰胺類+氟喹諾酮類氟喹諾酮類-內酰胺類內酰胺類+氨基糖苷類氨基糖苷類第六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銅綠銅綠(tngl)假單胞菌假單胞菌半合成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第三代頭孢菌素第三代頭孢菌素 氨基氨基(nj)糖苷類糖苷類 氟喹酮類氟喹酮類 第七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嗜麥芽嗜麥芽(mi y)窄食單胞菌窄食單胞菌 治療:治療:根據藥敏報告及時根據藥敏報告及時(jsh)足量聯合使用有效的抗生素足量聯合使用有效的抗生素第八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診斷診斷(zhndun)方法方法血培養血培養(p

4、iyng)(piyng)尿培養尿培養痰培養痰培養各種導管、傷口培養各種導管、傷口培養第九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血培養血培養(piyng)(piyng)送檢指征送檢指征:(1)發熱=38.5伴下列一項。 A.寒戰; B.肺炎; C.留置深靜脈導管超過(chogu)5天; D.白細胞1.8萬/mm3; E.感染性心內膜炎; F.收縮壓低于90mmHg; G無其他原因可以解釋的感染.(2)發熱=39.5第十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標本采集:雙管雙套(在短時間內連續在不同部位(bwi)采血兩組,每組包括一個需氧瓶和一個厭氧瓶。)采血量:對嬰幼兒和兒童,一般采血15ml用于

5、血培養。成人血培養的標本量為10ml。采集時間:1.估計寒戰或體溫高峰到來之前(通常在下午)采血。 2.使用抗生素之前采血。 3.當可疑臨床癥狀出現后,應盡早采集,如果患者已經開始應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zhlio),則應該在下一次用藥前采集。第十一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 尿標本(biobn)無菌采集清潔中段尿 清潔中段尿:清潔外陰及尿道口周圍,自然排尿,尿流不間斷,留取中段尿,置于無菌容器中運送(yn sn),及時送檢。保留導尿的患者,不可以從尿袋下端管口留取標本,禁止把導尿管與尿袋拔開后收集尿液,也不可以將尿袋內尿液用于培養。必須將原來的尿管拔除,48小時后再采集清潔中段尿,

6、或重新置管,于24小時內采集尿液送檢。 第十二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痰培養痰培養(piyng)1.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2.專用的痰培養杯,避免污染2.標本足量,1ml。3.清晨(qngchn)采集最佳。4.采集前囑患者清水漱口3次。5.指導患者采集氣管深部的咳痰,而不是唾液及鼻咽部分泌物。第十三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切口、創口、膿腫(nngzhng)標本采集切口分泌物:先用無菌生理鹽水棉球擦拭(csh)切口2遍,再用含生理鹽水的無菌棉簽用力擦拭病灶邊緣或膿腔囊壁。封閉性膿腫:對未漬破的膿腫宜用碘酒、酒精消毒皮膚后,以無菌注射器抽取膿液送檢;也可于切開排膿時用無菌

7、棉拭子采樣第十四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耐藥菌增加耐藥菌增加(zngji)原因原因1.耐藥菌的產生增加:濫用抗生素2.耐藥菌的傳播(chunb)增加:醫務人員的接觸傳播(chunb)第十五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如何加強抗菌藥物(yow)的管理1、能用低級的盡量不用高檔抗菌藥物。2、抗生素分級管理:將抗菌藥物分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與特殊使用三類進行分級管理 住院醫師-只能開非限制使用的藥物,如一代頭孢 主治醫師-可以開限制使用藥物,如二代頭孢 主任醫師、專家會診后-才能(cinng)開特殊使用藥物,如萬古霉素、美洛培南3、臨床醫師應依據抗菌藥物敏感試驗合理選用抗菌

8、藥物(在微生物培養結果尚未報告前往往先采用經驗用藥)。第十六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建立耐藥菌預警(y jn)機制1.對主要目標細菌耐藥率超過30的抗菌藥物,應當及時將預警信息通報本機構(jgu)醫務人員。2.對主要目標細菌耐藥率超過40的抗菌藥物,應當慎重經驗用藥。3.對主要目標細菌耐藥率超過50的抗菌藥物,應當參照藥敏試驗結果選用。4.對主要目標細菌耐藥率超過75的抗菌藥物,應當暫停臨床應用,根據追蹤細菌耐藥監測結果,再決定是否恢復臨床應用。來源: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實施方案(衛辦醫政發【2009】38號)第十七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

9、加強(jiqing)MDRO的監測一、加強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管理(一)重視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管理(二)加強重點環節管理(三)加大人員培訓力度二、強化預防與控制措施(一)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二)嚴格實施隔離措施(三)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四)加強清潔和消毒工作三、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四、建立和完善對多重耐藥菌的監測(一)加強多重耐藥菌監測工作(二)提高臨床微生物實驗室的檢測能力(nngl)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的通知()第十八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多重耐藥菌感染多重耐藥菌感染(gnrn)預防與控制措施預防與控制措施1.1.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10、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特別(tbi)是實施中心靜脈置管、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時,避免污染,減少感染的危險因素。第十九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2.嚴格遵循手衛生規范直接接觸多重耐藥菌患者前后、實施診療護理操作前、接觸患者體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手套后、接觸患者使用過的物品后以及從患者污染(wrn)部位轉移到清潔部位實施操作時,實施手衛生。第二十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手上有明顯污染時,洗手; 無明顯污染時,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劑進行手部消毒。接觸MRSA患者使用過的物品后以及從患者污染部位(bwi)轉

11、移到清潔部位(bwi)實施操作時,必須實施手衛生后用消毒劑進行手消毒。第二十一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3.嚴格實施(shsh)消毒隔離措施實施隔離措施,首選單間隔離,也可同種病原同室隔離,不可與氣管插管、深靜脈留置導管、有開放(kifng)傷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同一房間。隔離病房確實不足時考慮床邊隔離,感染較多時,保護性隔離未感染者。第二十二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實行床旁隔離時,應先診療、護理其他患者,多重耐藥菌患者安排在最后。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出入(chr)。做好標準預防,實施診療護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觸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傷口、潰爛面、粘膜、血液和

12、體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時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時穿隔離衣。第二十三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吸痰或霧化治療時,帶標準外科口罩。完成診療護理操作,離開房間前及時脫去手套(shuto)和隔離衣至黃色垃圾袋中。診療護理前后、脫手套后及接觸病人前后洗手、手消毒。診療器具如聽診器、體溫表、血壓計專用。第二十四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其他不能專用的物品如輪椅、擔架等,一用一清洗消毒(500mg/L含氯消毒劑)。床旁診斷如拍片、心電圖等儀器檢查完成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jnxng)擦拭。離開隔離室進行診療時,應先通知該診療科室,以便及時做好感染控制措施。第二十五頁,

13、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轉科的病人,向接收方說明對該病人應使用接觸傳播預防措施。臨床(ln chun)癥狀好轉或治愈,連續兩次培養陰性(每次間隔24小時)方可解除隔離。解除隔離時應對房間進行徹底終末消毒。第二十六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4.醫療廢物管理醫療廢物管理銳器置入銳器盒。其余醫療廢物(多重耐藥菌感染病人的生活垃圾屬于醫療廢物)均放置在黃色垃圾袋中,置入轉運箱中,集中(jzhng)收集后送廢物處置中心無害化處理。第二十七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5.工人、病人家屬(jish)的告知對工人、病人家屬告知(o zh)洗手等消毒隔離措施的重要性,提供洗手設施

14、或手消毒劑,專用黃色醫療垃圾桶。第二十八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6.加強加強(jiqing)對醫務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對醫務人員的教育和培訓醫院和科室加強醫務人員多重耐藥菌感染(gnrn)及預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知識培訓,強化醫務人員對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gnrn)控制工作的重視,掌握并實施預防和控制傳播的多重耐藥菌措施,保障患者的醫療安全。第二十九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6.加強醫院加強醫院(yyun)環境衛生管理環境衛生管理收治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使用專用的物品進行清潔和消毒。對醫務人員和患者頻繁接觸的物體表面如患者床欄桿和床頭桌、門把手、醫療設施表

15、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每天進行清潔和消毒。使用過的抹布、拖布必須消毒處理。出現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藥菌感染暴發(bof)時,增加清潔和消毒頻次。第三十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7.加強抗菌藥物加強抗菌藥物(yow)合理應用合理應用醫生嚴格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衛生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的通知要求,嚴格執行抗菌藥物分級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預警機制。合理使用的前提是要根據病原學藥敏結果,同時嚴格按照權限開處方(chfng),聯合用藥及使用萬古霉素、廣譜頭孢菌素、碳青霉烯類等必須嚴格掌握用藥指征。避免由于抗菌藥物的濫用導致耐藥菌的產生。對MRSA患者,早期發現,對長期住院的病人定期進行MRSA病原學檢測,必要時對新入院的病人進行檢測。第三十一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MRSA檢測陽性時,24小時內填寫院感報告卡,上報醫院感染管理科,并隔離治療護理,在床牌和病歷卡上貼接觸隔離標識。遵照病原學檢測結果選擇敏感抗菌藥物(yow),治療藥物(yow)首選萬古霉素,控制院內交叉感染。第三十二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第三十三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第三十四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多重耐藥菌感染第三十五頁,共三十六頁。醫學專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