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一、頸椎病的定義頸椎椎間盤組織退行性改變與其繼發病理改變累與其周圍組織結構(神經跟、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等),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為頸椎病。二、一般原如此1、臨床表現與影像學所見相符合者,可以確診。2、具有典型頸椎病臨床表現,而影像學所見正常者,應注意除外其它疾患后方可診斷頸椎病。3、僅有影像學表現異常,而無頸椎病臨床癥狀者,不應診斷為頸椎病。各型頸椎病診斷原如此:除上述原如此外,各型頸椎病的診斷依據分別為:1、頸型:(1)主訴頭、頸、肩疼痛等異常感覺,并伴有相應的壓痛點。(2)X線片上頸椎顯示曲線改變、或椎間關節不穩等表現。(3)應除外頸部其它疾患(落枕、肩周炎、風濕性肌纖維組織炎、
2、神經衰弱與其它非椎間盤退行性變所致的頸肩部疼痛。2、神經根型:(1)具有典型的根性癥狀(麻木、疼痛),且xa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3)影像學所見與臨床表現相符合。(4)痛點封閉無顯效(診斷明確者可不作此試驗)。(5)除外頸椎外病變(胸廓出口綜合征、網球肘、腕管綜合癥、肘管綜合癥、肩周炎、肱二頭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3、脊髓型:(1)臨床上出現頸脊髓損害的表現。(2)X線片顯示椎體后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影像學證實存在脊髓壓迫。(3)除外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脊髓腫05a26、脊髓損傷、繼發性粘連性蛛網膜炎、多發性末梢神經炎。4、椎動脈型:關于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診斷問題
3、是有待于研究的問題。(1)曾有猝倒發作、并伴有頸型眩暈。(2)旋頸試驗陽性。(3)X線片顯示節段性不穩定或鉤椎關節骨質增生。(4)多伴有交感癥狀。(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暈。(6)除外頸動脈I段(進入頸、橫突孔以前的椎動脈段)受壓所引起的基底動脈供血不全。(7)手術前需行椎動脈造影或數字減影椎動脈造影(DSA)。5、交感神經型: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癥狀,X線片有失穩或退變,椎動脈造影陰性。6、其它型:頸椎椎體前鳥嘴樣增生壓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難(經食管領劑檢查證實)等。頸椎病手術適應證(修改方案)一、一般原如此:1、一般而言,頸椎病的手術指征是相對的。頸
4、椎病手術比擬復雜,有一定風險,因此手術指征應嚴格掌握。2、目前認為:頸椎病手術治療主要達到減壓與重建穩定的目的,對于脊髓本身不可逆轉的病損沒有治療意義。3、在選擇手術治療時應考慮患者的職業、年齡、患者機體狀況對手術的耐受性,以與患者對手術的態度。4、頸椎病的病理機制與臨床表現比擬復雜,應根據不同的病情選擇適當的手術方式。二、各型的手術適應證1、頸型:原如此上不需手術,只有極個別病例經長期非手術療法無效、而且嚴重地影響正常生活或工作者,可考慮手術。2、神經根型:原如此上采取非手術治療。(1)正規而系統的非手術治療3-6個月以上無效,或非手術治療雖然有效但反復發作,而且癥狀比擬嚴重,影響正常生活或
5、工作者。(2)由于神經根病損導致所支配的肌肉進展性萎縮者。(3)有明顯的神經根刺激癥狀、急性劇烈疼痛、影響睡眠與正常生活著。3、脊髓型:原如此上脊髓型頸椎病一經確診、又無手術禁忌癥,應手術治療。對于椎管較寬而癥狀較輕者,可以采取適宜的非手術治療,并定期隨診,無效或加重如此手術治療。4、椎動脈型:具有如下情況者可考慮手術。(1)頸性眩暈有猝倒史,經非手術治療無效者。(2)頸選擇性推動脈造影或DSAE實者。5、交感神經型:癥狀嚴重影響病人生活,經非手術治療無效且證實為節段性不穩或椎間盤膨出者可考慮手術。6、其它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受壓者):如因骨贅壓迫與刺激食管引起吞咽困難,經非手術療法無效者,應將
6、骨贅切除。頸椎病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如此(第二頸椎病專題座談會紀要)一、頸椎病的定義與診斷原如此二、關于頸椎病的分析三、關于頸椎病的手術治療問題四、關于非手術治療問題五、關于頸椎病病情與療效評價的標準問題中華外科雜志、解放軍醫學雜志編委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頸椎病專題座談會”,于1992年10月5日至10日在某某舉行。來自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的310個醫療單位的代表參加了會議。與會代表各抒己見,氣氛非?;钴S。第一次頸椎病專題座談會(1984年,某某)至今已有8年,頸椎病的診斷水平與治療技術均有很大開展。與會代表包括神經外科、神經內科、放射科、理療科、中醫科等多學科的同道,從而使座談會的討論更加
7、廣泛、深入。這對于今后頸椎病的進一步研究與診斷、治療水平的提高,將產生積極影響。本次座談會根據近年來頸椎病的研究與大量臨床實踐,從五個方面進展了重點討論,現將討論內容概述如下:一、頸椎病的定義與診斷原如此經過討論,多數代表同意第一次座談會確定的有關頸椎病定義的根本內容。即:頸椎椎間盤組織退變性改變與其繼發病理改變累與其周圍組織結構(神經根、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等),并出現相應臨床表現者為頸椎病,其英文名稱為CervicalSpondylosis。在文字表述上,有代表主兄竽'椎間盤組織退變"改為"椎間關節退變"或"椎間盤退變"。改而研制
8、,這個定義包含了三個根本內容,(1)頸椎間盤退變或椎間關節退變;(2)累與其周圍組織;(3)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經過激烈的爭論,最后與會代表一致認為:在確立頸椎病的診斷時必須同時具備如下條件:(1)具有頸椎病的臨床表現;(2)影像學檢查顯示頸椎間盤或椎間關節有退行性改變;(3)影像學改與臨床表現相對應,即影像學所見能夠解釋臨床表現。各種影像學征象對于頸椎病的診斷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但僅有影像學檢查所見的頸椎退行性改變不應診斷為頸椎病。放射科醫師可根據/表現對頸椎的退行性變進展描述,而頸椎病的診斷如此應由臨床醫師作出。二、關于頸椎病的分析經過激烈討論,與會代表一致認為第一次座談會的臨床分型方案仍然
9、適用。即根據不同組織結構受累而出現的不同臨床表現,將頸椎病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型與其它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壓迫型)。頸型頸椎病可依據:(1)頸部癥狀與壓痛點;(2)X線有頸椎曲度改變、不穩定等表現;(3)應除外頸部其它疾患(如落枕、肩周炎、肌筋膜炎等)。有代表提出頸痛除可因椎間盤退變刺激竇椎神經而引起(稱椎間盤源性疼痛)外,還可由其它原因引起,而這些原因常常不易與椎間盤退變因素相鑒別,因而在臨床工作中應加以注意,嚴格按照前述診斷依據進展鑒別。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依據仍沿用第一次座談會制定的標準,即(1)與病變節段相一致的根性癥狀與體征;(2)壓頸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3
10、)影像學所見與臨床表現一致;(4)痛點封閉無顯著療效;(5)除外頸椎外病變(如胸廓出口綜合癥、網球肘、腕管綜合癥、肘管綜合癥、肩周炎等)。本次會議對第一次座談會所制定的脊髓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做了一些修改。為了防止重復,將原標準中的第一條概括為脊髓損害的臨床表現;將第四、第五條取消。修改后的標準為:(1)具有頸脊髓損害的臨床表現;(2)影像學檢查顯示椎管狹窄、頸椎退行性改變;(3)應除外肌萎縮側索硬化、椎管內腫05a26、末梢神經炎等其它疾病。在討論椎動脈型頸椎病診斷標準時許多與會代表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有代表對椎動脈型是否存在提出了疑問,認為鉤椎關節增生達到1cm寸才能對椎動脈構成壓迫,而這
11、種情況實際上很少見。有代表認為,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發病機制中可有交感神經因素參與作用,因而椎動脈型不如稱為神經血管型。也有代表提出:椎動脈型與交感型同屬一種類型,因為椎動脈周圍有大量交感神經纖維組成椎動脈從,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的表現可能系因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引起椎動脈痙攣而產生。但多數代表主X目前仍按原來方案進展診斷。但考慮到椎動脈血流圖對此型診斷的實際意義不大,故將原方案中第七條:"椎動脈血流圖與腦電圖僅有參考價值”取消,并建議在診斷標準前面加上"關于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診斷還是一個有待研究的問題"。具體診斷標準如下:(1)頸性眩暈,可有猝倒史;(2)旋頸征陽性;(3)
12、X線片有異常所見;(4)多伴有交感神經癥狀;(5)應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暈;(6)除外椎動脈VI、V3a供血不全、神經官能癥與顱內腫05a2彈;(7)確診、手術前需行椎動脈造影或數字減影椎動脈造影(DSA)。此外,有代表提出單光子發射斷層掃描(SPECT對于診斷椎動脈供血不全亦能有所幫助。局部代表認為,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癥、發育型頸椎管狹窄癥、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應與頸椎病區分而列為獨立的臨床疾病。因為這些疾患的發病原因與頸椎病有所不同,病理特點與頸椎病的定義亦不相符合,不應將它們混為一談。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癥是指有輕重不等的頸部外傷史,影像學檢查證實有椎間盤破裂或突出而無頸椎骨折或脫位,并有相應臨
13、床癥狀者。至于慢性頸椎間盤突出癥與頸椎病的關系,代表們如此提出了不同看法,有人認為慢性頸椎間盤突出癥應列入頸椎病之中。有人如此認為慢性頸椎間盤突出癥與頸椎病并不一樣,前者一般發病年齡較輕、病情開展較迅速、病損X圍僅1-2個椎間隙,難檢查亦無椎間關節退行性改變,二者應屬不同的兩種疾病。會議對發育性頸椎管狹窄的診斷問題統一了以下看法:(1)椎管測量應采用側位難片;(2)測量椎體與椎管的中矢徑,并以二者的比值作為診斷依據;(3)椎管中矢徑與椎體中矢徑的比值W0.75為發育性頸椎管狹窄,出現相應的脊髓受累癥狀者為發育性頸椎管狹窄癥。有代表指出,發育性頸椎管狹窄癥患者之所以出現臨床癥狀,通常的原因是合并
14、有椎間盤退變,頸椎管狹窄可能是頸椎病的發病根底。在確立診斷時椎管狹窄與椎間關節退變這兩個因素都應予以注意。當影像學檢查證實有椎間盤退變性改變存在時,應同時列出"頸椎病"的診斷。有代表提出將頸椎失穩癥作為一個獨立的診斷名稱,認為有些脊髓病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就是頸椎失穩,且單純頸椎融合即可獲得滿意療效。但多數代表認為,頸椎不穩定在頸椎病患者中很常見,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但它是頸椎椎間關節減退過程中的一種病理現象,是椎間盤退變的繼發改變,也是頸椎病的XM。有代表提出,頸椎不穩定的判斷可以根據以下條件作出:椎體后緣連線與滑移椎體下緣的連線的交點至滑移椎體后緣之距離2m域椎體間成角
15、11。或椎體滑移(向前+向后)達2-3mm?不穩定。三、關于頸椎病的手術治療問題與會代表就頸椎病手術的原與各型頸椎病的手術指征展開了熱烈討論,認為目前頸椎病的手術治療主要是前路、后路兩大類術式。前路手術的目的是(1)徹底減壓;(2)穩定頸椎。其手術指征為:(1)無椎管狹窄的各型脊髓型頸椎??;(2)其他各型頸椎病經系統非手術治療后療效不鞏固或無效者(含節段性不穩定)。手術方式主要是椎間盤切除加椎體間植骨,另外還有椎體次全切除加相鄰椎間盤切除加大塊植骨。但后者對手術技術要求較高。手術切除X圍可根據:(1)神經根損害的節段;(2)X線片顯示的退變與不穩定節段;(3)脊髓造影有梗阻的節段;(4)CTM
16、、MR顯示有椎間盤突出的節段來決定。術中采取頸中立位、清醒麻醉(針麻、局部麻醉、頸叢阻滯)、減少操作震動、右側頸前橫切口等措施,均有助于減少并發癥、提高療效。植骨方式如此多種多樣,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后路手術的目的是擴大椎管、解除脊髓后方的壓迫,同時盡可能減少頸椎后部結構的損傷。后路手術的X圍應根據:(1)椎管中矢徑與椎體中矢徑的比值<0.75的節段;(2)神經系統損害節段;脊髓前后方受壓的節段;(4)CT、CTMMR所示脊髓受壓的節段來確定。與會代表一致認為絕大多數頸椎病應采取非手術治療,而只有少數(主要是脊髓型)需要手術治療。因此,在確定每位患者是否手術時,應考慮以下原如此:(1)頸
17、椎手術比擬復雜,有一定風險,因此手術指征應從嚴掌握;(2)頸椎病手術是以減壓與重建穩定性為目的,對于脊髓本身不可逆轉的病損沒有治療意義;(3)在選擇手術治療時應考慮患者職業、年齡、患者機體狀況對手術的耐受性、以與患者對手術治療的態度;(4)頸椎病病理機制與臨床表現比擬復雜,應根據不同的病情選擇適當的手術方1 .頸型的手術指征:同意第一次座談會確定的方案,即頸型頸椎病原如此上不需要手術治療。長期非手術治療無效且嚴重地影響正常生活或工作的個別病例,可以考慮手術治療。2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手術指征:原如此上應采取非手術治療,具有如下情況之一這可以手術治療:(1)正規而系統的非手術治療3-6個月以上無
18、效或非手術治療雖然有效但反復發作且癥狀嚴重,影響正常生活或工作者;(2)由于神經根病損導致所支配的肌肉進展性萎縮者;(3)有明顯的神經根刺激癥狀,急性的劇烈疼痛、嚴重影響睡眠與正常生活者。3 .脊髓型的手術指征:已確立診斷的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如無手術禁忌癥,原如此上應采取手術治療。然而對于椎管較寬而癥狀較輕者,可先采取適宜的非手術治療,并定期隨診,無效或逐漸加重者如此行手術治療。4 .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手術指征仍沿用第一次座談會的規定。5 .交感型的手術適應證目前尚難確定。第一次座談會確定的手術禁忌癥均屬一般外科手術的禁忌癥,而非頸椎病手術特有的禁忌癥,故不再作為專項列出。關于手術方式問題,許多
19、代表介紹了各自的手術治療經驗,但普遍認為不同手術方式各有其適應證,原如此上應以達到減壓與穩定為目標,對于不同病例可針對其具體情況,選擇損傷少、操作簡便的術式。四、關于非手術治療問題關于非手術治療,講座非?;钴S。許多代表介紹了硬膜外封閉治療頸椎病的經驗,主要用于脊髓型以外的其它各型頸椎病。常用藥物為1婿魯卡因或利多卡因,加上皮質類固醇、維生素B1B1彎,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有代表還將這一療法用于脊髓型頸椎病,但是療效不鞏固。對于頸椎病引起的急性疼痛癥狀,有代表報告采取脫水療法即甘露醇加激素(地塞米松10-15mg/日)靜脈滴注,持續一周,據稱能有效地緩解癥狀。有代表報告了大量或長期應用類固醇引起骨缺血壞死和硬膜外粘連的病例并建議慎用類固醇藥物。本次座談會上有的代表介紹了手法治療頸椎病的經驗,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