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基基礎部分1、在進行軟弱下臥層承載力驗算時,對于偏心荷載可采用平均基底壓力求解下臥層頂面的壓力。2、注意不同驗算條件下荷載組合不同(驗算地基承載時和基礎裂縫寬度,采用正常使用標準組合,驗算地基變形,采用準永久組合(恒荷載+可變荷載*準永久系數),不考慮風荷載和地震荷載;驗算結構配筋,采用基本組合,驗算擋土墻穩定,采用基本組合,荷載效應系數為1.0)3、廠房大面積堆載沉降的計算:計算范圍為橫向取5倍的基礎寬度,縱向為實際堆載長度,當荷載范圍不屬于上述范圍時,應進行折算成等效均布荷載,折算時應注意廠房外側的荷載也應考慮;4、土壓力計算,規范中給定的主動土壓力計算公式,增大系數是與土邊坡高度有關而
2、與擋土墻無關。5、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修正,深度(注意基礎埋置深度的取值,自室外地面標高算起)、寬度;對于偏心距小于0.033倍基礎寬度時,地基承載力可采用土的抗剪強度進行求解,此時不再需要進行深度和寬度的修正(因公式中已包含);但在運用公式時,應注意寬度和深度的限制;注意在軟弱下臥層驗算時,地基承載力僅經深度修正,而不進行寬度修正,與處理后地基承載力的修正一致。6、在季節性凍土下,凍土的判別中,表格中凍結期間的地下水位距離凍結面深度(一般可采用標準凍結深度,即從地表面到凍結面底部的距離)的最小距離求解;基礎埋置深度應分別根據不同土層的凍脹類別進行計算,取不同土層的埋置深度最大值。7、墻下條形基
3、礎的計算,基礎底面寬度根據地基承載力確定,厚度根據抗剪設計值(采用凈反力)計算確定,配筋根據彎矩設計值(采用凈反力)計算確定,對于條形基礎梁的內力可按連續梁計算,邊跨及第一內支座彎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數;對于獨立基礎的抗沖切計算沖切面積和提供承載面積計算(P1015厚);注意柱在條形基礎梁上形成的沖切計算(沖切荷載和提供承載面積的計算見P1028厚),尤其是柱在條形基礎邊緣上形成的沖切面計算。8、毛石基礎基礎高度計算根據臺階的寬高比確定,上部一般取墻厚(370或240);墻下條形基礎的厚度根據抗剪計算,而配筋根據彎矩計算,注意有無墊層對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影響(有墊層40mm,無墊層70mm),即
4、對截面有效高度的影響。9、注意在進行抗沖切計算和抗剪計算中,截面高度影響系數計算公式不同,前者為系數與高度呈線性變化(8002000mm),而抗剪計算中系數與高度呈指數變化(8002000mm)。10、高層建筑筏形基礎,準永久荷載作用下的偏心距應有限制,梁板式筏基底板的厚度按照抗沖切和抗沖剪的最大值計算(見P638),注意平板式筏基底板截面承載力計算(抗沖切部分,按不平衡彎矩產生的附加應力計算,而對于受剪部分可取單位寬度下的計算截面進行驗算。11、樁基承臺計算,包括柱對承臺的沖切,樁對承臺的沖切以及樁柱連線之間的剪切(發生在承臺的變階處,計算寬度即取變階處寬度)。12、樁的特征值計算,樁尖部分
5、不予記入樁身部分,樁的配筋計算采用設計值,而特征值采用標準值(注意Gk計算)。13、地基處理部分(各類公式匯總見P688):壓實填土最大干密度和最優含水量,預壓固結度(考慮涂抹和井阻影響以及不考慮公式的區別)以及強度提高公式、最終變形量計算公式,砂石樁中的處理后孔隙比和砂石樁布置間距關系,水泥粉煤灰(CFG)樁中的變形計算公式,在復合地基公式中,樁間土強度可取未修正的天然地基強度,灰土擠密樁計算公式(擠密系數與樁間距關系)。注意面積置換率公式指樁體橫截面面積與樁體所承擔的復合地基面積之比。樁的根數計算可直接由總的需處理面積除以單個樁的等效處理面積。14、地基抗震部分:場地類別劃分,地震液化判別
6、(臨界標貫擊數、液化指數(僅對判別為液化的土計算),樁的承載力調整(液化土層中的調整以及對以下兩種不利工況都應進行驗算(全部承擔地震作用,地震作用按水平地震影響系數的10%采用),打入式預制樁及其他擠土樁,打樁引起樁間土擠密作用可用公式求解打樁后樁間土的標貫擊數。在抗震驗算時,天然地基承載力需按深度和寬度修正以抗震調整系數。15、地基液化判別應注意上覆非液化土層厚度的計算,即判別液化地基土層的上部厚度,同時需要扣除淤泥土層厚度,注意與場地類別中覆蓋層厚度的區別。同時注意最上端和最下端標準貫入點所代表土層厚度(di)計算以及層位影響權函數值(Wi),標準貫入點土層的分界線有地下水位,液化土層的上
7、下限。判別深度以及土層的分界線。16、熟悉新版樁基規范 高層部分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的高度(不包含突出部分),對于甲類建筑應提高一度判別房屋的級別(A級或B級);注意對于帶有裙房的高層建筑,當裙房的面積和剛度相對于其上部結構的面積和剛度較大時,計算高寬比的房屋高度和寬度可按裙房以上部分考慮,高寬比可按最小投影寬度計算。2、高層的結構布置(平面布置、豎向布置),注意在平面規則性判別中,對于超過梁高的錯層,需按樓板開洞對待。注意本部分的較高高層建筑是指大于40m的框架結構或大于60m的其它結構體系混凝土房屋建筑。3、樓蓋結構:厚度和配筋(該部分的配筋率為每層每向);尤其注意地下室頂板作
8、為嵌固的要求以及抗震等級確定要求。4、抗震設計時,樓層位移計算不需要考慮偶然偏心的影響。5、構件抗震承載力調整,當僅考慮豎向地震作用時,抗震調整系數取1.0。6、注意確定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應根據場地類別、設防類別、房屋高度以及結構類型來確定,同時注意地下室(頂板作為嵌固,則該地下室層抗震等級應與上部相同)和裙房(與主樓相連,應與裙房一致)抗震等級的確定,特一級鋼結構內力調整。7、梁內力重分布僅在豎向荷載(注意重力荷載代表值下的調整,即先求出重力荷載代表值下的彎矩再進行調整)作用下考慮,故計算順序為先對豎向荷載作用下的梁進行內力重分布調整,再進行與水平荷載作用下的疊加;但調整后的跨中彎矩設計值
9、不應小于簡支梁作用下的跨中彎矩設計值的50%,進而再進行地震作用組合值的調整。8、在抗震荷載計算時,應注意地震作用荷載的調整,同時應注意風荷載應考慮組合值系數(.0.2);位移計算時,荷載分項系數取1.0。9、地震作用,組合前的調整(框架梁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彎矩調幅(見第7條),框架-剪力墻結構、筒體結構、混合結構中的框架柱、框支結構中的框支柱剪力;框支柱地震軸力;帶轉換層結構轉換構件的地震內力增大,結構薄弱層樓層剪力放大,地震作用下的最小地震剪力修正,未考慮扭轉藕聯計算的短榀和長榀的修正),組合后的調整(強剪弱彎、強柱弱梁,框支柱軸力的增大)。10、重力二階效應(未考慮重力二階效應的但滿足整體
10、穩定性時,可對未考慮二階效應計算得到的彈塑性變形乘以增大系數1.2)與結構整體穩定,水平位移限制(彈性水平位移和結構薄弱層彈塑性位移)。11、框架結構設計,框架梁的水平加腋寬度和厚度計算以及框架節點有效寬度的計算,扁梁(梁寬大于柱寬)的要求,框架梁的梁端彎矩調整,注意彎矩正負號的規定(頂面受拉為正,底面受拉為負,注意梁兩端同時為負時腳小趾較小值取為零);框架梁的構造要求(截面有效受壓高度限制,縱向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梁端頂面和底面的配筋比值,箍筋受梁端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的影響,大于2%,箍筋最小直徑增加2mm)。12、注意框架柱的地震作用調整(梁柱節點彎矩調整,底層柱底面截面的彎矩
11、調整,剪力調整是建立在彎矩調整后進行的),框架角柱應采用雙向偏心受力構件進行正截面承載力計算。注意四類場地上的較高建筑,柱縱向鋼筋配筋率應增加0.1;對于偏心受拉邊柱、角柱、剪力墻端柱應比計算值增加25%,框架柱斜截面受剪計算,剪跨比計算公式中的彎矩和剪力均為未調整的。相應的剪力墻剪跨比也不做調整。13、框架梁柱節點核心區的驗算:注意體積配箍率計算公式中的混凝土抗壓強度(不小于C35)和箍筋抗拉強度取值(不大于360),以及規范條文6.4.10的要求。注意查表中的復合箍和螺旋箍的區別(即矩形復合箍)14、剪力墻墻肢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為5-8的為短肢剪力墻,而一般剪力墻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要求大于
12、8。當小于5時,軸壓比限值應降低0.1。15、抗震設計時,短肢剪力墻的軸壓比限值要求,對于沒有翼緣(應進行判別,)應降低0.1;短肢剪力墻的抗震等級應比一般剪力墻等級提高一級采用;注意短肢剪力墻在底部加強部位的剪力調整與一般剪力墻一致,其他部位的短肢剪力墻也應做相應調整。16、高規中的連梁為針對跨高比小于5.0,大于5.0的則按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一級抗震剪力墻的內力調整,對于底部加強部位,需乘以相應的調整系數,其他部位彎矩值乘1.2;對雙肢剪力墻,當任一肢大偏心受拉時,另一肢彎矩設計值及剪力設計值需乘以擴大系數1.25;而對于底部加強部位,一二三級抗震等級的剪力墻都應調整。17、注意剪力墻厚
13、度不滿足時,應進行穩定性計算,此時應進行翼緣的判斷;連梁的計算應注意跨高比的限制,同時注意當跨高比小于2.5時,梁兩側縱向鋼筋面積配筋率不應小于0.3%。18、單片剪力墻底部承擔的水平地震剪力不宜超過結構底部總水平剪力的40%,框架剪力墻結構對應于地震作用標準值的各層框架總剪力應注意需要進行調整。各層框架所承擔的地震總剪力按上面要求調整后,應按調整前后總剪力的比值調整每根框架柱和與之相連框架梁的剪力及端部彎矩標準值。框支柱的調整與此類似。19、板柱剪力墻結構中的各層板柱應能承擔不少于該層相應方向地震剪力的20%。20、帶轉換層的高層建筑結構,其薄弱層地震剪力應乘以1.15的增大系數,轉換構件內
14、力還應根據抗震等級乘以增大系數;8度抗震設計時,轉換構件尚應考慮豎向構件地震的影響。框支柱和框支梁的設計,內力調整部分:一、二級與轉換構件相連的柱上端和底層的柱下端截面的彎矩組合值應分別乘以增大系數1.5、1.25,一、二級框支柱由地震作用引起的軸力應分別乘以增大系數1.5、1.2,但計算柱軸壓比時不考慮此增大系數。特一、一、二級落地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的彎矩設計值應按墻底截面有地震作用組合的彎矩值乘以增大系數1.8、1.5、1.25采用。21、帶加強層高層建筑、錯層結構、連體結構結構應注意加強部位以及連接部位抗震等級的調整。22、高聳結構設計:應注意覆冰后所引起的荷載及擋風面積增大的影響,重覆
15、冰區輸電導線、地線覆冰后風荷載應乘覆冰增大系數1.2;重覆冰區輸電塔覆冰后鳳荷載,應乘增大系數2.0;鋼塔架和桅桿結構(相當于格構式構件,綴板和綴條的內力計算,與鋼結構設計規范類似);混凝土圓筒形塔(注意混凝土剛度的取值:計算結構自振特性時,取0.85EI,預應力取1.0 EI);bEI,計算正常使用極限狀態時,取0.65EI,預應力取。23、多層及高層鋼結構:不宜設置防震縫,如需設置,縫寬不宜小于鋼筋混凝土結構的1.5倍;壓型鋼板組合樓蓋中梁的慣性矩對兩側有樓板的梁取1.5Ib,對于單側有樓板的梁可取1.21.5Ib。鋼結構的地震作用計算:對于不超過12層的課采用0.035;對于超過12層的
16、可采用0.02,在罕遇地震下,阻尼比可用0.05;注意鋼結構內力的調整:框架-支撐結構,框架部分的調整(地震剪力);框架結構內力計算(框架梁板件寬厚比限值,框架柱計算長度,框架梁柱截面的塑性抵抗矩(強柱弱梁要求),框架柱板件寬厚比、長細比要求,節點域腹板厚度,框架內力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承擔鋼筋混凝土抗震墻的鋼框架柱應乘以增大系數1.5);支撐桿件的計算;消耗梁端承載力及長度計算(屈服類型,剪切屈服型,消能梁段的板件寬厚比),節點設計:節點域計算(屈服承載力、抗剪強度) 橋梁部分1、汽車荷載分為車道荷載和車輛荷載,整體計算采用車道荷載,局部計算(含涵洞、橋臺和擋土墻土壓力等)采用車輛荷載,兩者不
17、疊加,對于車道荷載由均布荷載(滿布)和集中荷載(僅作用于影響線最大處,且在計算剪力效應時,應乘以1.2系數)組成。公路二級取車道荷載的0.75倍;車道荷載的橫向分布系數采用車輛荷載進行計算。同時注意設計車道數對荷載的橫向折減和計算跨徑對荷載的縱向折減。2、汽車荷載應考慮沖擊力,與結構的自振頻率有關,而對汽車局部加載及在T梁、箱梁懸臂板上的沖擊系數可乘1.3。再極限承載能力計算中考慮沖擊力,而在抗裂計算、裂縫寬度、變形計算中不需要考慮汽車的沖擊荷載。3、汽車離心力(車輛荷載標準值乘以離心力系數C),溫度影響力(計算圬工拱圈考慮徐變引起的溫差效應時,溫差效應應乘以0.7的折減系數。4、汽車制動力:
18、按同向行駛的汽車荷載計算,并應注意加載車度進行縱向折減,按設計車道進行計算,先求取一個車道的制動力(注意公路1級和2級的最小限值),同向行駛雙車道為單車道的2倍,三車道為2.34倍,四車道為2.68倍。5、偶然作用:地震作用、船只或漂流物撞擊力、汽車撞擊力(車輛行駛方向1000kN,垂直方向500 kN)。6、荷載組合:基本組合含汽車沖擊荷載,注意當離心力與制動力同時考慮時,制動力標準值或設計值按70%采用。正常使用極限狀態效應組合(不計沖擊力),短期效應組合和長期效應組合,注意可變荷載的組合值系數不一樣,注意標準組合的不同之處。7、橋面板內跨中荷載的計算應注意恒荷載不得遺漏,支點彎矩和跨中彎
19、矩的求解公式。同時注意車輪著地尺寸以及荷載分布寬度、長度的計算。對于懸挑板,計算跨度可取汽車車輪著地尺寸外邊緣到梁根部的距離。當兩個車輪有重疊時,內力計算時應取兩個車輪的荷載。車輪中心離人行道邊緣最小距離為0.5m。8、鋼筋混凝土主梁荷載的計算,求解主梁的最不利荷載橫向分布系數,應用主梁的內力影響線,將荷載乘以橫向分布系數后,在縱向的內力影響線上按最不利荷載進行加載,對于跨中截面,可近似取橫向荷載分布系數沿縱向不變,對于支座截面的剪力計算,需要考慮橫向荷載分布系數沿縱向的變化。注意車道荷載的均布荷載單位為kN/m,即在進行荷載計算時,車道荷載是按照車道進行布置的,采用車道數乘以車道荷載再與車道
20、荷載折減系數相乘即可。對于箱型梁橋面,荷載的橫向分布系數即為車道數。9、橋梁計算撓度值按荷載的短期效應組合,即汽車荷載應考慮頻遇系數為0.7,人群荷載頻遇系數為1.0;注意與標準組合的區別。10、汽車制動力的計算:僅考慮一個方向多個車道形成的荷載。橋梁的內力組合;并注意最小限值的要求。11、橋墩計算:偏心(基本組合、偶然組合);砌體與混凝土偏心受壓構件計算;12、蓋梁計算:蓋梁跨度(lc和1.15ln兩者較小值),單柱式墩臺蓋梁,汽車橫橋向非對稱布置,橫向分配系數采用偏心壓力法,而雙柱式墩臺蓋梁,汽車橫橋向對稱布置,橫向分配系數采用杠桿原理法。13、柔性墩計算:柱和墩的剛度計算,為串聯;汽車制
21、動力引起各柱的荷載分配按照各墩柱串聯后剛度進行分配。14、梁的溫度變形引起的水平力計算,求各墩柱的串聯后剛度,再根據剛度求溫度中心,進而求出各墩臺頂部的水平位移,進而求出各墩臺的水平力。15、支座的計算:橡膠支座的強度、截面尺寸、厚度驗算;橡膠支座加勁鋼板的計算。驗算支座的抗滑穩定性。16、簡支梁梁端至墩臺、臺帽或蓋梁邊緣應有一定的距離(大于等于50+計算跨徑)。常用概念: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中規定的層高是指本層樓面到上層樓面的距離,底層應為基礎頂面到二層樓板頂面的距離,當基礎頂面標高;2、框架梁考慮樓板的貢獻,對于現澆板結構,邊框梁可取1.5,中框梁可取2.0;有現澆面層的裝配式樓面梁,中框梁可取1.5,邊框梁可取1.3;3、框架結構在豎向荷載作用下,采用分層法可進行求解,在水平荷載作用下,可采用D值法進行求解(P1479厚);4、內框架結構的排柱內力計算,注意排架結構與砌體結構的側移剛度計算,同時注意由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安全員試題及答案
- 安全管理試題及答案
- 顧客為先的培訓課件
- 群發中暑急救培訓課件
- 原諒的幼兒繪本課件
- 公司稅務籌劃課件
- 中國全國課件
- 中國元代美術課件
- 旅游出行安全培訓課件
- 八年級中國山水畫課件
- 餐飲服務與管理課件 菜單的設計與制作
- 2025年度次季度工業級5G專網部署技術服務合同模板
- 大數據分析在食品檢測精度提高中的應用策略
- 山東師范大學《大學英語本科(專升本)》期末考試復習題及參考答案
- Unit 6 A great week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外研版(三起)(2024)英語三年級下冊
- 2025版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專家共識解讀
- 職業技能培訓:保健按摩師
- JJF(津) 5003-2024 汽車制造專用加注機校準規范
- 2025年紹興市部分市屬國有企業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團隊建設與團隊管理培訓
- 國家開放大學本科《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期末紙質考試總題庫2025春期考試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