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基礎知識(教案)_第1頁
漢語拼音基礎知識(教案)_第2頁
漢語拼音基礎知識(教案)_第3頁
漢語拼音基礎知識(教案)_第4頁
漢語拼音基礎知識(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漢語語音基礎知識【人體口腔的結構】1上唇;2上齒;3上齒背;4上齒齦;5硬腭;6軟腭;7懸雍垂;8鼻腔;9咽部;10聲帶;11下唇;12舌尖;13舌前;14 口腔15舌中;16舌后【聲帶】不同狀態下的聲門開閉情況正常年畀jE呼崛 桜再規謹 正常說話西帝閉合【普通話】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是通行于中國大陸、香港、及海外華人華僑間的共通語言。普通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官方語言, 是新加坡四種官方語言之一,也是聯合國六種官方工作語言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9條規定:國家推廣 全國通用的普通話【語音的性質】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語言要通過語音

2、來傳遞信息進行交流(一).語音的發音器官:可以分為三個部分。1. 肺和氣管2. 喉頭和聲帶3. 口腔和鼻腔(二)語音的物理性質語音的物理性質具有四個基本要素:音高、音強、音長、音色。1音高 指聲音的高低,是由發音體振動的快慢來決定的。聲波每秒振動 的周期次數就是聲波的頻率。語音的高低,則跟聲帶的長短、厚薄、松緊有關。 此外,同一個人發音時聲帶的松緊不同,聲音也有高低之別。漢語的聲調,主 要是由不同的音高構成的。2音強 指聲音的強弱,是由聲波振幅的大小決定的。振幅大,聲音就強; 振幅小,聲音就弱。詞語中的輕重音主要是音強的不同形成的。并且,聲音的 強弱在普通話中還有區別詞義的作用,比如“地道”中

3、的“道”,分別讀為輕聲 和非輕聲時,所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樣的。3音長 指聲音的長短,是由發音體振動時間的長短決定的。時間長,音 長就長;時間短,音長就短。在普通話和多數漢語方言中,在語句感情的表達 上有一定作用。輕聲音節中的音長較短。例如:讀單字“亮”與讀輕聲詞“月亮”的“亮”是有差別的,“月亮”里的“亮”音長較短。4音色 指聲音的特色,是由聲波的不同形狀決定的。它是每個聲音的本 質,所以也叫音質。發聲體不同、發音方法不同、共鳴器的形狀不同,都會造 成音色的不同。在任何語言中,音色是區別意義的最重要的要素。(三)語音單位A b去1、曰素音素是最小的語音單位。這是從音色的角度進行劃分的。音節就是由

4、音素構成的。普通話的一個音節,最少的由一個音素構成,如“啊a”最多的由四個音素構成,如“狀zhuang ”就包括zh u an g四個音素。在漢語拼音方案 中,大多數情況是一個字母表示一個音素,如ao e p d ;有五個音素是用兩個字母表示: zh ch sh n ger.(1)音素分元音、輔音兩類。元音 也叫母音。指的是氣流振動聲帶,在口腔、咽頭不受阻礙而形成的音。普通話中有10個元音:a o e ei u uer -(前)-i (后)。輔音 也叫子音。指的是氣流在口腔或咽頭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而形成的 音。普通話中有22個輔音:b p m f d t n I k gh j q x zh c

5、h sh r z c s n g(2)元音和輔音的主要區別,一般歸納為 4點。a、元音發音時,氣流在咽頭、口腔不受阻礙;輔音發音時,氣流通過口腔、 鼻腔時要受到某部位的阻礙。這是元音和輔音的最主要區別。b、元音發音時,發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緊張狀態;輔音發音時,構成- 4 -阻礙的部位比較緊張,其他部位比較松弛C、元音發音時,氣流較弱;輔音發音時,氣流較強。d、元音發音時,聲帶要顫動,發出的聲音比較響亮;輔音發音時,有的聲 帶顫動,聲音響亮的叫做濁音, ,如 m、n、l 、r ;有的輔音聲帶不顫動,聲音 不響亮叫做清音。如 b、 t 、 z、 C,2、音節 是語音結構的基本單位,也是自然感到

6、的最小語音片斷,由一個或幾個音 素組成。如“飄(pi oo)”,是一個音節,而“皮襖(pi a)”,雖與“飄”的音 素完全相同,但發音時中間有短暫間隔,因而是兩個音節。普通話除兒化韻的詞“花兒” 、“球兒”等是兩個漢字表示一個音節外,一 般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這也是漢語普通話區別于其他語言的一個顯著特點。 【漢語音節】按照漢語傳統的分析方法,總是把一個音節分解為聲母、韻母、聲調三個 部分。1、聲母指漢語音節中開頭的輔音。22個輔音中除“ ng”不能當聲母外(只能用在 韻尾,如:zh a g chu a g )其余的都可以作聲母,也就是說普通話共有 21個 輔音聲母: b p m f d t n

7、 l g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有的音節開頭的音素不是輔音, 就是說音節的聲母為零, 語音學上稱為“零 聲母”,這樣的音節稱為“零聲母音節”,如“藕創”、“昂mg”等。漢語拼音里 的w和y兩個字母,只出現在零聲母音節的開頭,如“衣 yi ”“汪wag ”等, 但 w y 是“頭母”,而不是聲母。它們的作用主要是使音節界限清楚。【聲母的分類】輔音聲母的主要發音特征是氣流在通過咽頭、口腔時會受到相關發音器官 的阻礙。發音時氣流受到阻礙的位置叫發音部位;發音時喉頭、口腔和鼻腔節 制氣流的方式和狀況叫發音方法。聲母的不同就是由不同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 法決定的。以下從兩個方

8、面對普通話聲母進行分類。(一)發音部位按照不同的發音部位,普通話聲母可分為如下七類 :1、雙唇音b p m 是由上唇與下唇構成阻礙而發出的音。2、唇齒音f 是由上齒與下唇構成阻礙而發出的音。3、 舌尖前音 z c s又叫平舌音,是由舌尖與上齒背構成阻礙而發出 的音。4、 舌尖中音d t n I是由舌尖與上齒齦構成阻礙而發出的音。5、 舌尖后音zh ch sh r又叫翹舌音,是由舌尖與硬腭前部構成阻 礙而發出的音。6、 舌面音j q x是由舌面前部與硬腭前部構成阻礙而發出的音。7、 舌根音g k h是由舌根與軟腭構成阻礙而發出的音。(二)發音方法聲母的發音方法包括構成阻礙與消除阻礙的方式、聲帶是

9、否顫動、送氣不 送氣等三個方面,由此又可以將聲母分為不同類型。根據構成阻礙與消除阻礙方式的不同,聲母可分為五類:1. 塞音b p d t g k發音時,發音部位完全閉塞,構成阻礙,氣流沖破阻礙,迸裂而出,爆發成聲。塞音又叫“爆發音”或“破裂音”。2.擦音 f h x sh r s發音時,發音部位接近,留有一條窄縫,氣流由窄縫中擠出,摩擦成聲。3. 塞擦音j q zh ch z c發音時,發音部位先是完全閉塞,然后氣流把阻塞部位沖開一條窄縫,再由窄縫中擠出,磨擦成聲。可見這類聲母兼 有塞音與擦音的特點,前半部分像塞音,后半部分像擦音,前后發音過程緊密 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輔音。4. 鼻音m n發

10、音時,口腔中的發音部位完全閉塞,軟腭下降,聲帶振動,氣流從鼻腔通過。5. 邊音I 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齒齦,聲帶振動,氣流從舌頭的兩邊通過。根據聲帶是否顫動,可以把聲母分為兩類:1. 清音b p f d t g k h j q x zh ch sh z c s發音時聲帶不顫動,又叫不帶音。2. 濁音m n l r發音時聲帶顫動,又叫帶音。根據送氣不送氣,可以把聲母中的塞音與塞擦音分為兩類:1、 送氣音p t k q ch c發音時口腔中呼出較強的氣流。2、 不送氣音b d g j zh z發音時口腔中呼出較弱的氣流。綜合上述分類,列普通話輔音聲母總表如下:普通話輔音聲母總表塞曰塞擦音擦音鼻曰邊音

11、清音清音清音濁音濁音濁音不送氣送氣不送氣送氣雙唇音bPmr 卜 & 唇齒曰f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音jqx舌根音gkh2、韻母指漢語音節中聲母后面的部分。韻母由單元音或復元音組成,普通話韻母共有39個。其中單韻母有10個:ao e i u u-(前)-i(后)eer ;復韻母 有13個,二合韻母9個:ai ei co ou i aie uauo ie;三合韻母4個:i a iou ua uei ;鼻韻母16個,又分前鼻音尾韻母 8個:an en i an u a u a in uen tn, 后鼻音尾韻母 8 個:angi mgu an gen gin guen gon gion g韻母內部按傳統的分析方法,又可以分為韻頭、韻腹、韻尾三部分。韻母 中開口度最大、聲音最響亮的元音為韻腹,韻腹前面的元音為韻頭,后面的音 素為韻尾。漢語并非每一個音節中的韻母都有頭、腹、尾三部分。有的音節沒 韻頭,有的沒韻尾。但是絕不能沒有韻腹。韻腹是音節中的主干,是不可缺少 的主要組成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