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4中國土壤學會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專業委員會2019年學術年會論文的中英文摘要撰寫內容(請涵蓋“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要素,但不要刻意專門列出4個提示詞。在摘要的開始要補充研究目的是什么?應該概要給出研究方法,主要結果內容,要有必要的數據支撐,最后給出研究的總結論)。黃土高原重力侵蝕對地貌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1, *1資助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第一作者:*(1993-),女,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水土保持研究。E-mail: *通信作者:*(1969-),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水土保持與可持續發展研究。E-mail: *, *2, *3,4(1. 大連理工大學
2、,水利工程學院,大連 116024;2.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西安 710054;3.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38;4. 國際泥沙研究培訓中心,北京 100048)摘要:地形屬性是影響降雨引發重力侵蝕的形成、演變、分布和危害最重要的因素。以延安市寶塔區為例,基于已有文獻和調查數據,采用GIS和RS技術以及改進的增長率敏感系數法對影響黃土高原重力侵蝕的地貌等因素進行敏感性分析。結果表明:(1)坡度對重力侵蝕總量和滑坡侵蝕量、崩塌侵蝕量的影響最大,且都呈正相關;重力侵蝕總量、滑坡侵蝕量、崩塌侵蝕量對坡度的敏感系數分別達到60.5、1 616.6、89.3。(2)對重力侵
3、蝕總量和滑坡侵蝕量而言,距河流距離、高程是次重要影響因素;而對崩塌量而言,植被覆蓋率、坡面曲率是次重要影響因素。(3)研究區域中小型重力侵蝕發生次數較多,大型重力侵蝕發生頻數較少,但大型重力侵蝕對侵蝕總量的貢獻較大;其中,體積大于100 104 m3的大型崩滑侵蝕雖然發生頻數僅占總數的13%,但其侵蝕量卻占重力侵蝕總量的57%研究結果可為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以及生態恢復提供參考依據。關鍵詞:重力侵蝕; 影響因素; 敏感性; RS; GIS; 黃土高原中圖分類號:S157.1Sensitivity of the Gravity Erosion on the Topography Fact
4、ors o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請按此論文首頁腳注各項信息,規范著錄。*1, *1, *2, *3,4(1. Schoo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2.Xian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Xian 710054; 3.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Beijing 100038; 4. International
5、 Research and Training Center on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 Beijing 100084)對英文摘要,請按英文表述習慣撰寫英文摘要(如英文中沒有頓號;主句與從句時態上的順從性、一致性等等)。另外,每個單詞之間、標點與其后單詞之間均要留且僅留一個空格。Abstract: Topography attribute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controlling the initiation, evolution, distribution and damage of the gravity eros
6、ions triggered by rainfall.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ferences and survey data, the revised increase-rate-analysis method, ArcGIS and remote sensing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gravity erosion on the topography factors in the Baota District, Yanan City. The results are shown as follow
7、s: (1) The slope gradien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tial variable. The total amount of the gravity erosion, the amount of landslide and the amount of avalanche were all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gradient and their sensitivity parameters on the slopes were 60.5, 1 616.6 and 89.3, respectivel
8、y. (2) For the total amount of gravity erosion and the amount of landslide, the distance to streams and the altitude were the second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amount of avalanche, the vegetation cover and slope curvature were the second important factors. (3) The small-scale and medium-scale gravit
9、y erosion had a high frequency and the large-scale gravity erosion had a low frequency, but the large-scale gravity erosion greatly contributed to the total amount of the gravity erosion. Among them, the events of large-scale gravity erosions with the amount greater than 100 104 m3 only contributed
10、13% of the total frequency. Nevertheless, the amount of the large-scale gravity erosions was up to 57% of the total amount of the failure masses. The results woul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soil conservation and ecology restorat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Keywords: gravity erosion; impact f
11、actor; sensitivity analysis; RS; GIS; Loess Plateau 重力侵蝕是指巖體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平衡而發生位移的過程1,包括崩塌、滑坡、泥流等形式2。重力侵蝕影響因素可分為巖土性質、地形地貌、植被等內部決定性因素和降雨、地震、凍融、人類活動等外部觸發因素兩類大類3,地形屬性是影響降雨引發重力侵蝕的形成、演變、分布和危害的重要因素。重力侵蝕控制因素眾多且各因素非線性疊加,不同類型的重力侵蝕觸發條件不同;并且,重力侵蝕的發生存在隨機性和非連續性的特點,導致重力侵蝕野外觀測數據缺乏,目前該方向的研究處于相對薄弱的狀態。分析影響黃土高原重力侵蝕的地貌影響因
12、素,無論是在侵蝕演變機理的理論上,還是在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技術上都有重要的意義。重力侵蝕的敏感性分析是研究重力侵蝕的主控因素、發生規律和成因理論重要手段之一。重力侵蝕研究中常用的敏感性分析方法可分為知識驅動法和數據驅動法兩大類。知識驅動法強烈依賴于專家的知識和經驗,是依靠專家打分來確定各因素權重的定性、半定量的分析方法,包括層次分析法4、專家系統法和模糊數學等,該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數據驅動法是基于數學模型的統計分析方法,如邏輯回歸5、信息量模型6、CF多元回歸模型7等,該方法減少了主觀因素干擾,具有較強的客觀性和科學性。敏感系數是指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些關鍵參量值發生變化給
13、目標值帶來變動的程度,是目標值變動百分比與參量值變動百分比之間的倍數關系。文獻8提出了基于增長率的敏感性系數法(Increase-rate-analysis method,IRA),即:根據自變量增長變化和與之對應的因變量變化大小的比值來探討自變量對因變量敏感性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并采用該方法評價了重力侵蝕隨降雨持續時間和坡度梯度等因素變化的變化規律8。在此基礎上,文獻9又提出了根據影響因素重要性排序,適用于大量數據影響因素敏感性分析的改進的增長率分析方法(Revised increase-rate-analysis method,RIRA),該方法已在墨西哥西北部Culiacan流
14、域的淤地壩工況影響因素分析中得到了成功的運用9。本文以黃土高原中部典型重力侵蝕區域的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為研究對象,基于已有的陜西省在該區域的地質災害調查數據10,結合不同類型重力侵蝕量的大小,來評價分析高程、坡度、坡面曲率(坡形)、距離河流距離和植被覆蓋度5個因素變化對各類重力侵蝕量敏感程度,研究結果可為黃土高原地區重力侵蝕災害預警、侵蝕演變規律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1 研究區概況研究區域位于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圖1),地理坐標為北緯361033370205、東經10914101105043、海拔860.61 525.0 m,面積為3 556 km2。寶塔區為陜北黃土高原丘陵溝
15、壑區與高原溝壑區交接過渡地帶。研究區域屬于半濕潤半干旱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7 ,年均降雨量550 mm,且時空分布不均,69月降雨量的占全年的70%左右10。植被類型屬于從森林向森林-草原過渡,喬林植被多發育在海拔較高的山地和溝谷中。土壤以黃綿土為主,其次為褐土。轄區內有兩條黃河一級河流延河和汾河,其中,延河流域是黃河泥沙主要來源區之一11。這里黃土結構松散,土壤的抗剪強度降低,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蝕發生頻繁。人類活動因素也是區域內重力侵蝕地質災害的直接誘因,如城鎮與農村建設發展、鐵路公路修建、水利工程建設、礦產資源開發以及農業活動等分布于水土保持情況較差的河谷及其兩側,導致地質災害頻發、
16、水土流失嚴重10。圖1 研究區域地理位置2 材料與方法本文使用的數據主要包括崩滑災害、地形地貌、植被覆蓋度等多個數據集:(1)滑坡和崩塌災害坐標點、侵蝕量數據由張茂省教授團隊結合2005年陜西地質災害詳細調查示范項目10,運用遙感解譯和野外調查相結合的調查方法獲得。在上述文獻中10,災害要素尺寸采用地質羅盤、紅外測距儀以及目估等方法測繪獲得。本研究將災害點定位于google地圖上,調查得到滑坡293個,崩塌52個,由于2個崩滑點超出研究區范圍,因此最終選取滑坡292個、崩塌51個作為研究對象。(2)研究區內重力侵蝕發生形式主要為滑坡、崩塌兩種類型。崩塌是斜坡巖土的剪應力大于抗剪強度時,巖土在陡
17、坡面上未發生明顯位移,即向臨空面突然傾倒、崩落巖土體碎裂、順坡翻滾而下的現象1,發育特征為坡體坡面形態呈凸形,垂直節理裂縫發育,無明顯的滑動面,一般規模較小等10;滑坡是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破壞面整體或局部保持巖土體結構而向下活動的過程和現象12。滑坡的特點之一是滑塊整體移動,即具有“原巖性”13,主要發育特征有邊界輪廓清晰,具有明顯的圈椅狀形態,后緣滑壁保留或部分保留,滑坡形態較完整等10。根據重力侵蝕發生的規模的大小,參照滑坡和崩塌規模級別分類標準14,將重力侵蝕量劃分為010104、10104100104以及1001041 000 104 m3三個區間,分別對應小型、中型和大型重力
18、侵蝕,并統計每個區間內重力侵蝕量及其百分比。(3)本研究以分辨率為30 m30 m的數字高程模型的GDEM柵格數據集(來源于中國科學院地理空間數據云),運用ArcGIS軟件分別生成高程、坡度、坡面曲率(坡形)和水系分布數據。其中,坡面曲率是指局部地表坡面的曲折狀態,用來表示坡形。按照坡面曲率的數值,可將坡形劃分為:曲率正值的凸形坡、曲率負值的凹形坡和曲率接近0的平直坡。(4)研究區遙感圖像為2005年11月2日和2005年10月17日30 m30 m分辨率的landsat 7 ETM+衛星遙感圖像,同樣來源于中國科學院地理空間數據云。本研究采用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植被覆蓋度遙感估算方法12,經過
19、輻射定標、大氣校正、圖像鑲嵌與裁剪等預處理,通過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的計算,進而估算出研究區植被覆蓋度信息。采用RIRA方法計算重力侵蝕對各影響因素敏感性。為了量化地形地貌和植被覆蓋度對重力侵蝕的影響,首先,采用式(1)計算重力侵蝕增長率(%): (1)式中:P為重力侵蝕量(m3);i為排序后的調查數據順序。然后,計算各影響因子變化增長率(%),以分析影響因素對重力侵蝕的影響: (2) 式中:和分別是順序相連的影響因素的值。于是第j個影響因素的敏感系數可以采用下式計算:(3)式中:j是影響因子的順序數;N為試驗數據的組數;M為影響因子的個數,即高程、坡度、坡面曲率、距河流距離以及植被覆蓋度。
20、敏感系數易于比較因子之間對重力侵蝕變化的響應情況,能夠直觀反映出重力侵蝕對各影響因子的敏感程度。正數表示侵蝕量對各因素呈正相關性,負數則表示呈負相關性,某因素的敏感系數的絕對值越大,說明因變量對該影響因素的敏感程度越高。RIRA的計算步驟如下:首先,將因變量(如重力侵蝕量、崩滑面類型)和自變量(如坡度、坡高、降雨量等影響因素)分列列出,并把各列數據根據因變量從小到大的順序對各行數據排序,試算出各影響因素的敏感系數;然后,以敏感系數絕對值較大的自變量優先,對因變量相同的各行數據重新排序,計算敏感系數。如果計算得出的敏感系數絕對值大小的順序及正負號與本次的排序一致,則計算完成;否則,以最近一次計算
21、得出的敏感系數絕對值較大的自變量優先,對因變量相同的各行數據重新排序,繼續計算敏感系數。3 結果與分析3.1 重力侵蝕分布特征調查統計結果表明,研究區內侵蝕總量達15 569.9104 m3,且侵蝕規模差異大,單個崩滑侵蝕量最大值為750104 m3,最小值為0.1104 m3。侵蝕量為1001041 000104 m3的大型重力侵蝕累計侵蝕總量最大,為8 913.6104 m3,占侵蝕總量的57%;其次為中型重力侵蝕的侵蝕量,為6 155.1104 m3,占侵蝕總量的40%;小型重力侵蝕的侵蝕量則最小,為501.2104 m3,占侵蝕總量的3%(圖2)。從重力侵蝕發生頻數來看,研究區內重力侵
22、蝕發生頻數大,所調查的崩滑侵蝕數量總共343處,崩滑土體體積不足100104 m3的中小型者有297次,占侵蝕總頻數的87%,即在該區域中小型重力侵蝕發生次數多。其中,體積在010104 m3的小型崩滑有135個,占總數的39%,體積在10104100104 m3的中型崩滑有162個,占總數的47%。而大型崩滑侵蝕的侵蝕量雖占總量的57%,但發生頻數僅有46次,占總數的13%。不同類型重力侵蝕的侵蝕規模和發生頻率各不相同。研究區域的滑坡觸發的次數高于崩塌的次數,前者發生頻數是后者的5.7倍,侵蝕量更是崩塌侵蝕量的60.2倍,滑坡對研究區域重力侵蝕發生次數和侵蝕量影響顯著,可見,該區的滑坡是分布
23、較廣、數量較多的地質問題之一。崩塌的觸發機理與滑坡不同,當溝水沖刷搬運下部堆積物,上部陡壁在重力作用下產生的重力矩大于土體的抗拉力矩時,上部土層失去平衡才發生崩塌14-15。文獻16對渭北地區的研究結果認為,黃土重力侵蝕發生的頻率崩塌大于滑坡。與本文結果不同,是因為二者研究區域不同,一個主要在高原溝壑區,另外一個主要在丘陵溝壑區,加之黃土垂直節理發育,陡壁分布廣泛,小型崩塌分布眾多,崩塌體多數墜落破碎,難以長期保存,調查中沒有一一調查10。a)論文中量的單位宜用國際公認的特定單位符號表示;另外,除表格內、插圖的縱橫坐標處外,其他正文中各處的復合單位勿用負冪形式。1、圖、表中各處不需英文翻譯。2
24、、彩色圖請也改為黑白圖。圖2重力侵蝕災害發生頻數與侵蝕量由此可見,研究區域的重力侵蝕發生頻數大,中小型重力侵蝕發生次數多。大型重力侵蝕發生頻數少,但對侵蝕總量有主要的貢獻。區域內主要有崩塌和滑坡兩種侵蝕類型,滑坡是該地區主要的重力侵蝕類型,其對于該地區重力侵蝕的發生數量和侵蝕總量方面的都有重要的貢獻。3.2 重力侵蝕量的影響因素下墊面地貌是影響重力侵蝕的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選取了高程、坡度、坡面曲率(坡形)、距離河流距離和植被覆蓋度5個內部因素為研究因子進行探討分析,采用RIRA法評價重力侵蝕量對所選定的5個因子的敏感程度。大氣降雨被廣泛認為是重力侵蝕的主要觸發和誘導因素19。大氣降雨不
25、僅降低了土壤粘聚力,而且改變了土壤含水量從而使得邊坡土體的重量發生變化,當邊坡土體的重量引起的下滑力與土體抗剪強度的平衡被打破時,邊坡土體在重力的作用下開始下移。研究區域20002003年3年間累計觸發重力侵蝕29次10,其中,69月共發生24次,占總發生次數的82.8%。這與研究區域降水集中在69月完全同期。下墊面的地形地貌因素是孕育重力侵蝕的重要因素。重力侵蝕災害點分布與各因素的關系如圖3所示。坡度因素對重力侵蝕、滑坡侵蝕和崩塌侵蝕都有最重要的影響。坡度不但影響重力侵蝕發生的頻率,并且影響重力侵蝕發生的類型和規模20。陡峭的坡地使得各類重力侵蝕發生的坡面角度很容易達到內摩擦角而發生物質移動
26、。距離河流距離對重力侵蝕和滑坡侵蝕觸發規模的影響次重要。相關統計表明,重力侵蝕多發生河谷地帶,在甘肅省的黃河谷地、湟水谷地,陜西省渭河北側谷地、涇河谷地,以及陜西省的無定河、延河等河流的較大支流谷地等地重力侵蝕較為發育21。研究區域重力侵蝕較為集中的分布于河流流域的兩側(圖(3b),在河谷的兩岸和沖溝的中、下游,由于溝谷水流的底切作用和地下水的下滲作用,土體粘聚力降低,使得土體失穩發生滑坡現象。而崩塌在沖溝和河谷兩岸及沖溝溝頭存在較為普遍,溝水沖刷搬運下部堆積物,使得上部土體失去平衡,崩塌土體脫離母體并快速落下。高程是重力侵蝕研究中常被考慮和分析的影響因素之一。高程對地質災害發育產生影響的原因
27、很多,如不同高程范圍具有不同的氣候特點,因坡度差異而存在局部及洼地,是否存在滑動的臨空面以及不同高程范圍內的人類活動強度差異等13。研究區高程范圍為8151 521 m(圖(3c),重力侵蝕大多分布于8151 200m之間,而在12001 521m范圍內分布較少。植物覆蓋對重力侵蝕的影響作用存在正反兩方面的作用。植被根系能通過增加土壤的抗剪強度而減輕土壤層的蠕動,從而與崩滑侵蝕量呈現負相關關系。另一方面,在延安羊圈溝流域,被觀察到隨著植被覆蓋度的增大,坡面徑流量增加,從而加大了流域的溝谷侵蝕22。植物的根劈作用也可能促進重力侵蝕的發生23。(e)坡面曲率(d)植被覆蓋度(c)高程(b)距河流距
28、離(a)坡度圖3重力侵蝕災害點分布與各因素的關系斜坡邊坡形態是通過影響邊坡受力情況從而來控制邊坡的穩定性。斜坡邊坡形態(坡面曲率)是通過影響邊坡受力情況從而來控制邊坡的穩定性。凹形斜坡易匯集雨水,雨水沿斜坡入滲,使巖體抗剪強度降低而發生失穩變形。同時,凸形斜坡巖體的勢能比平直斜坡的高,更接近力學平衡的極限值,也容易受到更強的風化作用,從而也可能導致邊坡失穩現象的發生。3.3 影響因素的敏感性在分析大暴雨引發幾種因素與滑坡侵蝕的關系后,文獻24等的研究結果表明:滑坡的發生不能只用降雨分布規律等因素來解釋,事實上,滑坡觸發前的地形性質也對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17。不同影響因素對重力侵蝕影響的敏感系數
29、差異較大(表1和圖4),坡度對重力侵蝕有重要的影響,其敏感系數為60.5;其次為距河流距離和高程的敏感系數為負數,分別為-15.5和-7.4,即隨著上述因素的增加重力侵蝕量逐漸減??;再次為植被覆蓋度和坡面曲率,敏感系數分別2.4和-1.0。表1重力侵蝕量對各影響因素的敏感系數影響因素敏感系數重力侵蝕總量滑坡侵蝕量崩塌侵蝕量坡度60.51616.6-434.4-446.0121.2-1.089.3距河流距離-15.51.0高程-7.415.5植被覆蓋度2.4-54.0坡面曲率-1.042.0從表1和圖4可見,坡度對滑坡侵蝕量有顯著的影響,其敏感系數為1 616.6。高程、距河流距離因素和植被覆蓋
30、度的敏感系數大小相當,其敏感系數分別為-446.0,-434.4和121.2。坡面曲率的敏感系數為-1.0,與坡度、高程、植被覆蓋度和距河流距離因素相比,坡面曲率因素對滑坡侵蝕量的影響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坡度、坡面曲率、高程和距河流距離因素對崩塌侵蝕量的敏感系數都為正值,分別為89.3,42.0,15.5和1.0,而植被覆蓋度的敏感系數為負數,為-54.0。另一方面,崩塌和滑坡侵蝕規模對坡度因素都最為敏感,敏感系數分別為0.6和0.08,相比之下,前者敏感系數是后者的7.5倍,說明坡度的變化更容易觸發大規模的崩塌運動。(a)重力侵蝕總量(b)滑坡侵蝕量(c)崩塌侵蝕量圖4 重力侵蝕量對各影響因
31、素的敏感系數對比圖綜上,坡度、植被覆蓋度、高程、距河流距離和坡面曲率因素對重力侵蝕的觸發規模有重要的影響。在高程較大、距離河流距離越遠的區域,觸發重力侵蝕規模較?。徊煌闹亓η治g類型觸發條件不同,坡度、高程和距河流距離因素的變化對滑坡侵蝕規模有一定的影響,而坡面曲率和植被覆蓋度對其影響不大。對于滑坡侵蝕量,其與坡度呈正相關,與距河流距離和高程呈負相關,而坡面曲率和植被覆蓋度對其影響不大。對于崩塌侵蝕量,坡度、坡面曲率、高程、距河流距離以及植被覆蓋度對其都有顯著的影響??紤]到其它因素的綜合作用,植被覆蓋度增加對崩塌侵蝕量表現出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其它影響因素的增加加大了該區域的崩塌侵蝕量。此外,相
32、對于滑坡,崩塌侵蝕量更容易受坡度變化的影響。4 討論4.1 重力侵蝕敏感性分析方法對比在黃土高原地區地質災害頻繁發生,不同學者對地質災害數據進行分析,比較了各個影響因素的重要程度。文獻10采用指標貢獻率法計算了寶塔區地質災害易發區劃中各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其中,坡度指標權重確定為0.1,植被指標權重和坡形指標權重,分別為0.05和0.04。在該地區,層次分析法也被運用于危險性指標權重確定中25,結果得出坡度、植被和坡形的權重分配分別為0.06,0.03和0.02。上述文獻的結果表明坡度重要程度大于植被大于坡形因素,與本文的滑坡侵蝕敏感程度分析結果相符。但上述學者在權重確定中綜合了專家經驗和前人研
33、究成果,具有一定的人為主觀性,本文的敏感分析基于統計分析更加客觀。在黃土高原陜甘寧地區,層次分析法也被運用于易發性分區評價中的評價因子權重值確定26,研究得出距河流距離權重值(0.2)大于坡度權重值(0.08)、植被覆蓋度權重值(0.07)、坡形權重值(0.04)和高程權重值(0.02)。然而,本文得到坡度重要程度大于距河流距離,高程重要程度大于植被和坡形。造成結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是該文獻權重計算參考專家打分的方式有一定的主觀性。此外,本文采用的DEM柵格分辨率為30 m30 m,柵格內的所有值為網格中心點的值或該網格單元的平均值,這對數據精度結果有一定的影響。已有研究采用多種方法對其它國家的滑
34、坡災害影響因素進行了敏感性分析。文獻27先后運用增強回歸樹(BRT)、分類回歸樹(CART)等方法對沙特阿拉伯Wadi Tayyah盆地的滑坡進行敏感性分析,并驗證上述方法在滑坡易發性評價中都具有較好的精度,研究得到增強回歸樹(BRT)計算出的因子權重為坡度(34.2)大于高程(9.8),距河流距離(6.2)和曲率(5.8),分類回歸樹(CART)計算獲得因子的重要性排序為坡度(39%)大于高程(17%),距河流距離(2%)和曲率(1%),上述計算結果均與本文的滑坡影響因子的貢獻排序相同。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地區,人工神經網絡法被運用在敏感性分析中,文獻28運用人工神經網絡在訓練過程中獲得的各層之
35、間的最終權重以及滑坡災害的9個因素的貢獻重要性。其中坡度的權重值最大(0.9),明顯大于植被覆蓋率(0.2),坡面曲率權重值(0.2)和距離水系距離權重值(0.07)。與本文計算得到的滑坡影響因素重要性排序相比,僅有距離河流距離因素排序有所不同,本文得到距河流因素的貢獻度大于植被覆蓋度大于坡面曲率因素。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可能是本文研究區域的人類活動中心以及城市人口中心都位于河谷地區10,大量的人類活動對邊坡失穩運動存在促進的作用,人類活動強度與距水系距離的大小相一致,使得距水系距離因素排序較為靠前。此外,由于氣候、土壤性質的不同,滑坡等重力侵蝕的觸發具有區域的特征,也可能是造成結果不同的原因之
36、一。4.2 重力侵蝕產生機制分析本文分析得到坡度因素的變化對各類重力侵蝕觸發最為重要,尤其是對崩塌侵蝕的影響。在西峽縣的野外調查也表明坡度大于45時,斜坡坡度越高,滑坡發生減少,更易形成崩塌29;距離河流距離對重力侵蝕和滑坡侵蝕觸發規模的影響次重要。流域兩側的地下水通過軟化、潛蝕巖土,降低了巖土體的強度,同時產生動、靜水壓力和孔隙水壓力,并對巖土產生浮托力及增大巖土自重等作用加劇邊坡失穩;高程因素對滑坡侵蝕和重力侵蝕的影響排序分別位于二、三位13。隨著高程因素由低到高的變化使得重力侵蝕的總侵蝕量和滑坡侵蝕量減少,卻使得崩塌侵蝕量增加。高程對地質災害發育的作用一般沒有直接的影響,而是通過影響氣候
37、特點、植被類型和植被覆蓋度、集水區面積及不同高程范圍內的人類活動強度差異等方面來綜合體現的;植被覆蓋度因素對崩塌侵蝕影響較大,為次重要影響因素,而對滑坡侵蝕和重力侵蝕影響較小30。本文分析得到植物覆蓋率的增加與崩塌侵蝕量呈負相關關系,即表現出抑制作用,而與重力侵蝕總量和滑坡侵蝕量呈正相關關系,即表現為促進作用。重力侵蝕的發生不是單一因子作用的結果,而是多種因子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所導致的結果??傮w來說,植被對斜坡穩定的積極或者消極作用取決于坡度,即在陡峭的斜坡上植被可能會導致斜坡失穩31;斜坡曲率對滑坡侵蝕和崩塌侵蝕與其他因素相比影響不大。負向凹形斜坡受沿斜坡走向方向應力支撐較為穩定,而正向類型
38、斜坡應力集中程度減緩,使得穩定程度降低。并且,在坡面形態發生轉折或土體相對突出的部分,土體風化和蠕動過程也會降低土體的結構強度。因此,正向凸形坡更易導致重力侵蝕的發生。以上是本文針對研究區域重力侵蝕敏感性分析結果的合理性討論。本研究運用了改進的基于變量增長率的敏感性分析方法來研究各個影響因素對重力侵蝕觸發的貢獻。該方法能定量、準確地描述出重力侵蝕對影響因素的敏感性,以及眾多因素對黃土地區重力侵蝕發生的貢獻程度排序,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黃土高原地區重力侵蝕的孕育機理。因此,本文的研究結果可為深入了解黃土高原重力侵蝕發生機制和重力侵蝕治理提供參考依據。研究性論文的結論避免過多的純文字描述,即要有必要的
39、數據支撐,撰寫時力求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5 結論(1)坡度對重力侵蝕總量和滑坡侵蝕量、崩塌侵蝕量的影響最大,且都為正相關;重力侵蝕總量、滑坡侵蝕量、崩塌侵蝕量對坡度的敏感系數分別達到60.5、1 616.6、89.3。(2)對重力侵蝕總量和滑坡侵蝕量而言,距河流距離和高程是次重要影響因素;對崩塌量而言,植被覆蓋率和坡面曲率是次重要影響因素。重力侵蝕總量對距河流距離和高程的敏感系數分別為-15.5、-7.4;滑坡侵蝕量對距河流距離和高程的敏感系數分別為-434.4、-446.0;崩塌量對植被覆蓋率和坡面曲率的敏感系數分別為-54.0、42.0。(3)研究區域中小型重力侵蝕發生次數較多,
40、大型重力侵蝕發生頻數較少,但大型重力侵蝕對侵蝕總量有主要的貢獻。重力侵蝕中,崩滑土體體積不足100104 m3的中小型崩滑占侵蝕總頻數的87%,而體積大于100 104 m3的大型崩滑侵蝕雖然發生頻數僅占總數的13%,但后者侵蝕量卻占重力侵蝕總量的57%。本文選擇了坡度、高程、坡形(坡面曲率)、距離河流距離和植被覆蓋度5個內部地形因子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多種因子共同作用下的不同類型重力侵蝕的觸發機理、演變過程和發生規模。但受資料的限制,文中尚缺乏對外部促發因子(如降雨強度、降雨時間、氣候變化、治溝造地、興修農田等)與重力侵蝕關系的敏感性分析,有待在將來的研究中補充和改進。按“水土保持學報”要求
41、規范參考文獻每處信息的著錄格式,刪去或替換老化(如距今已超出10年以前的)文獻,盡可能引用近幾年來與該論文相關性強,重要的權威新穎文獻。參考文獻:1 唐克麗. 中國水土保持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4.2 Xu X Z, Liu Z Y, Wang W L, et al. Which is more hazardous: avalanche, landslide, or mudslide?J. Natural Hazards, 2015a, 76(3):1939-1945.3 Wu W, Sidle R C. A Distributed slope stability model fo
42、r steep forested basi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 Mining Science & Geomechanics Abstracts, 1995, 33(4):178A.4 Wu C H, Chen S C. Determining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in Central Taiwan from rainfall and six site factors using 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J. Geomorphology, 2
43、009, 112(3):190-204.5 Duman T Y, Can T, Gokceoglu C, et al. Application of logistic regression for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zoning of Cekmece Area, Istanbul, TurkeyJ. Environmental Geology, 2006, 51(2):241-256.6 吳麗清, 廖婧, 王威,等. 基于AHP-信息量法的武漢地區巖溶地面塌陷危險性評價J. 長江科學院院報, 2017, 34(4):43-47.7 劉艷輝, 劉傳正, 唐燦,等.
44、 基于確定性系數模型的地質災害多因子權重計算方法J.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15, 26(1):92-97.8 Xu X Z, Liu Z Y, Xiao P Q, et al. Gravity erosion on the steep loess slope: Behavior, trigger and sensitivityJ. Catena, 2015b, 135:231-239.9 Lucas-Borja M E, Zema D A, Guzman M D H, et al.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vegetation cover, sedime
45、nt storage capacity and channel dimensions on stone check dam conditions and effectiveness in a large regulated river in Mxico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8, 122: 39-47.10 張茂省, 校培喜, 魏興麗. 延安寶塔區滑坡崩塌地質災害M. 北京:地質出版社, 2008.11 苗連朋, 溫仲明, 張莉. 植被變化與水沙響應關系研究:以延河流域為例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15, 29(5):75-81.12 謝全敏,夏元友.
46、滑坡災害評價及其治理優化決策新方法. 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813 李會中. 滑坡識別與案例剖析M. 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1.14 鄭書彥, 李占斌. 滑坡侵蝕研究M. 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 2005. 15 李苗苗. 植被覆蓋度的遙感估算方法研究D. 北京: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遙感應用研究所), 2003.16 曹銀真. 黃土地區重力侵蝕的機理及預報J. 水土保持通報, 1981(4):19-22.17 陳安強, 張丹, 范建容,等. 元謀干熱河谷溝壁崩塌的力學機制與模擬試驗J.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12, 10(3):29-35.18 劉秉正, 翟明柱, 吳法啟. 渭北高原溝谷侵蝕初探J. 水土保持研究, 1990(2):25-33.19 Ali A, Huang J, Lyamin A V, e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