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學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頁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學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頁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學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頁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學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頁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學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節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1了解自然地理環境的五大要素及其相互關系。2理解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表現。(重點)3運用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原理解釋有關地理現象。(重難點)基礎·初探教材整理1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閱讀教材P85P86上部圖文內容,完成下列問題:1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要素大氣、水、巖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質與能量交換(1)類型:水循環、生物循環、巖石圈物質循環等。(2)意義:進行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一個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和相互聯系的整體。正誤判斷:(1)“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反映了自然環境中的生物循環。()【提示】詩句反映的是植物的枯枝落葉被微

2、生物分解為無機物重新進入環境中的過程,是生物循環的表現。(2)“大河滔滔,泥沙俱下”反映的是能量交換過程。(×)【提示】河水流動攜帶大量泥沙,反映了水循環中的物質遷移的地理意義。教材整理2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閱讀教材P86P87上部圖文內容,完成下列問題:1生產功能(1)概念:指自然地理環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2)過程:植物提供葉綠素,大氣提供熱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巖石圈提供水分及無機鹽,通過光合作用,生產出有機物。2平衡功能(1)概念: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過物質和能量交換,使自然地理環境的性質保持穩定的能力。(2)特征: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備平衡功能,但自然地理環境擁

3、有此功能。正誤判斷:(1)生產功能是生物圈中各種生物獨立完成的。(×)【提示】生產功能是指自然地環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生產功能主要依賴于光合作用,但這個過程是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等各個圈層共同參與的結果。(2)植樹造林能緩解氣候變暖的趨勢,是平衡功能的體現。()【提示】植樹造林可以增強自然環境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能有效地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緩解氣候變暖的趨勢。質疑·手記預習完成后,請將你的疑問記錄,并與“小伙伴們”探討交流:疑問1:解惑:疑問2:解惑:疑問3:解惑: 地理要素間的相互作用及產生的新功能結合下圖,探討分析下列問題。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關系示意圖探討:

4、據圖總結地理環境的物質循環包括哪些?并解釋各自含義。 【提示】水循環: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氣圈、巖石圈和生物圈中通過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生物循環:有機質的合成與分解過程。巖石圈物質循環:從巖漿到各類巖石,再到新巖漿的產生過程。探討: 各要素是如何聯系的?【提示】不同的地理要素通過水循環、生物循環和巖石圈物質循環中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使各地理要素形成了一個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和相互聯系的整體。探討: 地理環境中的生產功能主要是由哪個要素體現的?【提示】生產功能主要是指自然地理環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生產功能主要依賴于光合作用,是通過生物這個要素體現的。1水循環、生物循環、巖石圈物質循環

5、對比說明水循環生物循環巖石圈物質循環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中通過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有機質的合成與分解過程從巖漿到各類巖石,再到新巖漿的產生過程環節蒸發(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徑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卻凝固、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變質、重熔再生簡圖能量太陽能(蒸發、水汽輸送)、重力能(降水、徑流)太陽能化學能熱能地球內部熱能、太陽能、重力能意義使水體不斷更新,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緩解不同緯度熱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陸間聯系的主要紐帶,不斷塑造地表形態促進自然界物質和化學元素的遷移運動,能量的流動、轉化;聯系自然地理環

6、境中的有機界和無機界形成了豐富的礦產資源;改變了地表形態,塑造了各種自然景觀;實現了地區之間、圈層之間的物質變換、能量傳輸2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環境作為一個系統,除了具有每個地理要素的獨特功能外,還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產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產功能、平衡功能等。如下表:功能生產功能平衡功能概念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的合成有機物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通過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質保持穩定的能力性質生產功能是自然環境的整體功能,而非單個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環境擁有的各個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備的功能形成過程光合作用通過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將生物、大氣、水、土壤、巖石等統一在一起,在一定的

7、條件下,生產出有機物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鈣,加速形成碳酸鈣沉淀氧氣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燒消耗氧氣舉例生態系統的生物生長發育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氣中氧氣的平衡,一定范圍內各物種數量基本恒定1讀下圖,回答(1)(2)題。(1)若此圖為生物循環示意圖,則屬于環境的是() 【導學號:23010228】A甲B乙C丙D丁(2)若此圖為地殼物質循環圖,丁是由丙經變質作用形成。則屬于巖漿巖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若此圖為生物循環示意圖,則甲、乙、丙、丁分別是環境、植物、動物和微生物。若此圖為地殼物質循環圖,丁是由丙經變質作用

8、形成,則甲、乙、丙、丁分別是巖漿、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答案】(1)A(2)B 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閱讀材料,探究下列問題。據史料記載,黃土高原在漢代時一派草肥水美、山清水秀的景色,但自唐代以后,由于大興土木、連年戰爭,森林植被被大量砍伐,再加上近代“以糧為綱”的影響,就變成了今天千溝萬壑、水土流失相當嚴重的地表形態。下面是“有關黃土高原地理環境的示意圖”。水土流失景觀圖探討:水土流失過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統一演化的過程,黃土高原景觀正是在這種統一演化過程中形成的。完成下面綱要圖,完善黃土高原自然地理環境的統一演化過程:【提示】自上而下:泥沙淤積,河流泛濫侵蝕溝谷,溝壑縱橫

9、表土流失,肥力下降植被退化,逐漸消失蒸發加劇,趨于干旱探討:黃土高原景觀變化反映出自然地理環境的什么特征?【提示】各個自然地理要素的發展演化是統一的,一個要素的演化伴隨著其他要素的演化。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表現和意義理解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必須結合實例,具體分析如下:整體性的表現舉例說明意義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與環境總體特征協調一致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保證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協調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相互制約,即“牽一發而動全身”全球變暖的原因及危害遵循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規律,并以此指導人們的生產、生活實踐不同區域之間相互聯系,一個區域的變化不可避免地影

10、響到其他地區全球共同努力保護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2下圖是水土流失過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圖。讀圖回答(1)(2)題。(1)按圖中字母順序將地表侵蝕、地表起伏大、水土流失、植被條件差填入框內,其順序正確的是()ABCD(2)水土流失對內河航運造成的不利影響是()A河流含沙量增大,河道淤積嚴重B河流匯水速度快,水位升高C河流落差減小,水流速度減慢D河流含沙量增大,水質下降【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降水集中等導致的直接結果是水土流失,故d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造成土壤退化、地表侵蝕,故c為地表侵蝕;土壤退化后會使植被條件變差,故b為植被條件差;地表侵蝕后地表起伏變大,故a為地表起伏大。第(2)題,水土

11、流失會造成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河道中淤積,從而影響內河航運。【答案】(1)D(2)A課堂·小結對點訓練1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下圖為陸地環境主要構成要素的相互關聯圖。讀圖,回答12題。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關鍵是圖中哪個箭頭所起的作用() 【導學號:23010229】AaBbCcDd2能表示黃土高原千溝萬壑地貌特征形成的箭頭是()AaBbCcDd【解析】第1題,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徑流量大小、流量的季節變化、結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這些方面與河流流域內的氣候密切相關。松花江地處東北溫帶季風氣候區,而珠江流經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兩條河流由于氣候不同,而水文特征不同。第2題

12、,黃土高原地表千溝萬壑的形態,主要是由于流水的侵蝕作用形成的。圖中箭頭b表示水文對地貌的影響。【答案】1.A2.B對點訓練2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幾千萬年前,恐龍稱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龍突然滅絕。一種學說認為,這是小行星撞擊地球所致,另一種學說認為,這是地球的氣候發生劇變所致。據此回答34題。3什么要素的變化使得恐龍生存的環境更加惡劣?最準確的說法是()A氣候變化B植物變化C水的變化D各自然要素都發生了變化4恐龍滅絕后,地球上其他動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來,這是自然地理環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A光合作用B生產功能C分解功能D平衡功能【解析】第3題,由恐龍時代到恐龍滅絕,說明這期間地理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地理環境是由眾多地理要素構成的,因而可以推斷中生代后期,使環境惡化的不僅僅是氣候或植物等單個要素,而應是組成地理環境的各自然要素都發生了明顯變化。第4題,地理環境的功能表現為生產功能和平衡功能,據此可排除選項A、C。在無人類干擾時,生態系統得以持續和動態發展,這反映了地理環境具有平衡功能。【答案】3.D4.D對點訓練3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讀下圖,完成56題。5圖中反映了自然地理環境的()【導學號:23010230】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