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行業工作匯報_第1頁
醫療行業工作匯報_第2頁
醫療行業工作匯報_第3頁
醫療行業工作匯報_第4頁
醫療行業工作匯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主講人:于雪萍第一章第一章 概論概論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2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學習意義學習意義 經絡腧穴經絡腧穴-針法灸法針法灸法-針灸治療針灸治療 基礎理論基礎理論- 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臨床臨床3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第一章 概論針灸治療的概念針灸治療的概念理論:中醫理論指導(經絡腧穴理論:中醫理論指導(經絡腧穴理論為主)理論為主)方法:針灸方法為主配合其他療方法:針灸方法為主配合其他療法法目的:治病和防病(并重)目的:治病和防病(并重)4第一節 針灸的治療作用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5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第一節第一節 針灸的治療作用針灸的治療作用 -疾病的四種病

2、變模式疾病的四種病變模式1.1.虛證:正氣虛虛證:正氣虛-補虛補虛-扶正扶正(補其不足補其不足-氣血津液陰陽)氣血津液陰陽)2.2.實證:邪氣實實證:邪氣實-瀉實瀉實-驅邪驅邪(瀉其有余瀉其有余-外邪、內邪)外邪、內邪)3.3.虛實夾雜:虛實夾雜:扶正驅邪扶正驅邪 - -以邪盛為主以邪盛為主-驅邪為主兼以扶正(或先攻后補)驅邪為主兼以扶正(或先攻后補) -以正虛為主以正虛為主-扶正為主兼以驅邪(或先補后攻)扶正為主兼以驅邪(或先補后攻) -正虛邪未衰正虛邪未衰-攻補兼施攻補兼施4.4.不虛不實:氣血阻滯不虛不實:氣血阻滯-不通則痛不通則痛-疏通經絡疏通經絡6123治療作用疏通經絡扶正祛邪調和陰

3、陽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7疏通經絡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六淫之邪六淫之邪經氣痹阻經氣痹阻營衛失和營衛失和臟腑病變臟腑病變經絡氣血經絡氣血雍滯雍滯不通則痛不通則痛8疏通經絡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針灸針灸激發經氣激發經氣加強氣血的運行加強氣血的運行疏通經絡疏通經絡靈樞九針十二原:以微針通其經脈9疏通經絡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疏通經絡的方法多種多樣靈樞官針:“針所不為,灸之所宜。”唐代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明堂仰側也說:“凡病皆由血氣壅滯不得宣通,針以開導之,灸以溫暖之。”雖然同樣是經絡閉阻不通,但實熱者宜用針刺,虛寒者宜行灸療。10疏通經絡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疏通經絡的方法多種多樣虛證補虛通經;實

4、證活血通絡;經絡氣血逆亂者氣血偏盛偏衰者 據其虛實而調之臟腑功能失調者11疏通經絡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針灸良好的鎮痛作用是其疏通經絡作用的具體體現。對于有些針感較差,得氣較慢、經氣不至或經氣雖至但未到達病所者,除了增加刺激量之外,還可施以循經按壓、循經透穴、循經施灸以及青龍擺尾、白虎搖頭、蒼龜探穴、赤鳳迎源等多種手法,以通經接氣,來達疏通經絡之目的。12123治療作用疏通經絡扶正祛邪調和陰陽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13扶正祛邪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疾病的發生、發展及其轉歸過程,就是正氣和邪氣相互斗爭的過程。疾病的

5、發生,是正氣處于相對劣勢,邪氣處于相對優勢。既病之后,若正能勝邪,則邪退病愈;若正不敵邪,則病趨惡化。14扶正祛邪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特別是針灸施用“補”的手法,能使低下的經絡、臟腑組織振奮;針灸施用“瀉”的手法,能使外邪得以驅除。從而使病理狀態的經絡、臟腑組織得以康復。針灸針灸調理經氣調理經氣機體調節機體調節防御能力防御能力15扶正祛邪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新病-祛邪為主-邪去正自安久病-扶正為主-正復邪自除若正已虛而邪未衰,單純扶正則難免助邪,一味祛邪又更傷正氣,故治宜攻補兼施。若以正虛為主者,扶正為上,兼以祛邪,或先補后攻;若以邪實為主者,祛邪為上,兼以扶正,或先攻后補。16扶正祛邪

6、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實現針灸扶正祛邪的作用,除了正確施用補瀉手法外,還應結合腧穴偏補偏瀉的特性來考慮。關元、氣海、命門、腎俞、膏肓、足三里-偏補-扶正水溝、曲澤、委中、十宣、十二井穴-偏瀉-祛邪中脘、內關、三陰交、合谷、太沖、天樞-雙向調節-既可扶正,又可祛邪。17扶正祛邪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針刺補法和艾灸-興奮抑制-偏于扶正-慢性久病或虛寒證針刺瀉法和刺血-抑制興奮-偏于祛邪-新病、急癥和實熱證背俞穴-扶正-慢性虛弱性久病郄穴、募穴、下合穴-祛邪-急性發作性痛證原穴-扶正祛邪雙重作用-急、慢、虛、實證18123治療作用疏通經絡扶正祛邪調和陰陽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19調和陰陽四川中醫藥

7、高等專科學校疾病發生 陰陽失調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針灸治病就是要根據證候的表、里、寒、熱、虛、實等屬性,來調節陰陽的偏盛偏衰,使機體恢復“陰平陽秘”的狀態。故靈樞根結篇說:“用針之要,在于知調陰陽,調陰與陽,精氣乃光,合形于氣,使神內藏。”充分說明針灸具有調和陰陽的作用。根本20調和陰陽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陰陽一方偏盛、另一方尚未虛損-瀉其有余一方偏盛,另一方也虛損-瀉有余,配合扶正或益不足陰陽偏衰-補其不足陰虛不能制陽,常出現陰虛陽亢的虛熱證,治宜滋陰潛陽,即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陽虛不能制陰,常呈現陽虛陰盛的陰寒證,治宜補陽消陰,即所謂“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8、陰陽俱虛則滋陰補陽同施。21調和陰陽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實現針灸調和陰陽作用的主要手段經絡、腧穴的配伍腎陰不腎陰不足足肝陽上肝陽上亢亢頭暈頭暈滋養腎滋養腎陰陰平肝潛平肝潛陽陽太溪、陰谷太溪、陰谷太沖、行間太沖、行間22調和陰陽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實現針灸調和陰陽作用的主要手段經絡、腧穴的配伍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針灸調和陰陽的具體方法既可以陰證治陰、陽證治陽,又可以采取陰證治陽、陽證治陰之法。肝陽上亢-頭目昏痛-太溪、照海-滋陰潛陽亡陽-肢體逆冷-灸任脈之氣海、關元-陰中求陽23調和陰陽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實現針灸調和陰陽作用的主要手段經絡、腧穴的配伍五臟

9、有病,多取其背俞穴,六腑有病,多取其胸腹部募穴。咳嗽、痰多、胸悶-肺經病(陰病)-肺俞(引陽)胃脘疼痛、嘔吐-胃經病(陽病)-中脘(引陰)陰經經脈病癥取相表里的陽經腧穴治療(如肝病取陽陵泉,脾病取足三里),陽經經脈病癥取相表里的陰經腧穴治療(如膽病取太沖,胃病取公孫)。24調和陰陽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實現針灸調和陰陽作用的主要手段恰當的針刺補瀉手法 陰盛陽虛可見癲疾、嗜睡,而陽盛陰虛則可見狂躁、失眠,針灸臨床均可取陰蹻脈氣所發穴照海和陽蹻脈氣所發穴申脈治療。但屬陰盛陽虛的癲證、嗜睡宜補申脈,瀉照海(補陽瀉陰);而屬陽盛陰虛的狂證、失眠應補照海,瀉申脈(補陰瀉陽)。又如,補合谷、瀉復溜可以發汗;反之,瀉合谷、補復溜則可以止汗等。25 針灸的治療作用,實質上就是對機體的一種良性調節作用調節經絡氣血,調節邪正盛衰,調節臟腑陰陽。 其治療作用的發揮,與多種主觀、客觀因素密切相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