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獻學史大綱_第1頁
古文獻學史大綱_第2頁
古文獻學史大綱_第3頁
古文獻學史大綱_第4頁
古文獻學史大綱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古文獻學史中文名稱:古文獻學史周學時:4 英文名稱:History of Ancient Bibliography 學分:4 教學內容:講述從先秦到清、近代的古文獻學的發展狀況,介紹各個時期重要的古文獻學家的學術特點及成就,并總結古文獻學發展歷史中的經驗和方法。使學生了解古文獻學發展的歷史,提高學生閱讀、利用、整理和研究古文獻的能力。教學大綱:緒言( 2學時)一、古文獻學的意義、內容與性質二、古文獻學史的性質與研究內容第一章先秦( 6學時)“軸心時代”第一節、商周時代的文獻典籍春秋以前的教育、學術和文獻狀況第二節孔子與六經一、 經的定義與十三經的形成二、 孔子與六經的

2、關系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樂、春秋第三節孔子后學與古文獻整理四門十哲顯學“儒分為八”孟子第四節先秦諸子與古文獻學莊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韓非子·顯學論六家要旨、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序、淮南子·要略一、諸子文獻的特點二、諸子對文獻的態度與利用的特點墨子、荀子、韓非子等第五節秦始皇焚書坑儒及其對先秦文獻流傳的影響第二章兩漢( 8學時)第一節概述一、 西漢初年的無為而治及其對學術發展的影響二、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王國維漢魏博士考、錢穆兩漢博士家法考三、 兩漢經學的傳授源流(一)各種經書的今古文傳授源流以及今文十四博士的設立(二)結合經學

3、歷史來看兩漢經學的傳授特點 1師法與家法 2兩漢經學的不同特點(三)官方審定經義、校定經字的活動 1石渠閣議 2白虎觀會議 3熹平石經四、 其他文獻的整理五、 經今古文學(一)今文、古文的名稱由來(二)今文經、古文經的來歷(三)經今古文的區別 1寫本不同(1)字體不同(2)異文(3)篇章不同 2說解不同 3宗旨不同(四)今古文之爭 1、今古文之爭的過程劉歆移讓太常博士書 2、今古文之爭的特點六、緯學與緯書(一)讖緯的區別(二)緯學與兩漢經今古文學的關系(三)緯書的來源(四)緯書的流傳與散失(五)緯書的價值第二節董仲舒一、生平、著作二、公羊學的內容與特點第三節司馬遷第四節劉向、劉歆一、生平、著作

4、二、古文獻學上的成就 1校理群書 2目錄學第五節王充第六節許慎一、生平、著作二、五經異義1緣由與意義 2體例 3內容特點 4價值三、說文解字第七節鄭玄一、生平、著作后漢書卷三五本傳。戒子書。二、古文獻學上的特點: 1兼通經今古文,成一家之學 2精通小學,長于訓詁、???3辨章學術、綜考六藝 4成就與影響第三章魏晉南北朝( 6學時)第一節概述一、 國家圖書的聚散二、 本時期思想學術狀況及其對古文獻學的影響經學與玄學的發展及其特點三、 語言文字學發展及其對古文獻學的影響四、 四部書籍的整理概況五、 魏正始三體石經的刊刻與汲冢書的發現與整理第二節何晏、王弼何晏:生平與學術;論語集解的特點王弼:生平與

5、學術;周易注的特點第三節虞翻、王肅王肅學術特點: 1反對鄭學,得失兼有。 2著作;與幾部古書的關系第四節韋昭、杜預第五節、史書注家第六節、顏之推第四章隋唐五代( 8學時)第一節概述一、 從分立到統一(一) 南學與北學(二) 唐代經學的統一二、 從信古到疑古三、 語言文字學的發展及其對古文獻學的影響四、 四部書籍的整理第二節陸德明一、 生平、著作二、 經典釋文注釋體例三、 古文獻學上的特點與成就第三節孔穎達、賈公彥等與諸唐疏一、 孔穎達和五經正義二、 九部唐疏的內容和特點第四節顏師古漢書注的特點和成就第五節文選注家李善及“五臣”李善注的特點和成就“五臣”注的特點第六節劉知幾第七節司馬貞、張守節第

6、五章宋遼金( 12學時)第一節概述一、 政治概況及其對于古文獻學的影響二、疑辨之風的興起(一)仁宗慶歷時期(1041-1048)是經學歷史上重要的轉折時期(二)宋代疑辨風氣產生發展的經過(三)疑辨風氣形成的原因三、宋代的義理之學與考據之學(一)宋代的思想學術流派與古文獻學的關系(二)訓詁考據之學的發展及其對義理之學的影響四、語言文字學的成就及其對古文獻學的影響五、各類文獻研究整理概況第二節歐陽修、曾鞏一、 歐陽修生平著作二、文獻學上的特點與成就三、 金石學的開創之功第三節王安石第四節鄭樵第五節洪邁一、 生平著作二、容齋隨筆第六節朱熹一、 朱熹的生平、著述、思想二、理學思想及其對古文獻學的影響三、古文獻學特點與成就(一)義理之學和考據之學并重(二)辨偽學(三)注重校勘第七節廖瑩中、岳氏及其他??奔业诎斯澩鯌胍?、生平著作二、學術淵源和特點三、古文獻學上的特點和成就困學紀聞的寫作、內容和特點第九節王若虛第六章元明( 6學時)第一節概述政治概況及其對古文獻學的影響思想學術概況及其對古文獻學的影響語言文字學的發展及其對古文獻學的影響各類文獻研究整理概況第二節胡三省第三節王守仁第四節楊慎第五節胡應麟第六節方以智第七章清及近代(12學時)第一節概述政治概況及其對古文獻學的影響清及近代古文獻學的特點和分期經、史、子、集各類文獻的整理概況和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