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導論鄧燊博士_第1頁
金融學導論鄧燊博士_第2頁
金融學導論鄧燊博士_第3頁
金融學導論鄧燊博士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l l 金融學導論l 鄧燊 博士l 第一章 金融活動基礎 內容提要內容提要 金融活動和金融系統金融活動和金融系統 金融活動中的收益金融活動中的收益 金融工具金融工具 金融活動中的風險金融活動中的風險第一章第一章 金融活動和金融系統金融活動和金融系統第一節 金融活動第二節 金融系統第三節 金融活動的載體貨幣 第一節第一節 金融活動金融活動一 金融的定義l金融,顧名思義就是資金的融通。它研究的主要問題是“在不確定條件下人們如何進行資源的跨期分配”。l這個定義包含了兩個重要的內容。第一,金融是研究跨期分配問題的。第二,金融決策是帶有不確定性的。 第一節第一節 金融活動金融活動二 資金融通的渠道l在經

2、濟活動中,任何一個時期,總是有一些個人、家庭、企業或政府部門收入大于支出,產生資金盈余;而另外一些個人、家庭、企業或政府部門支出大于收入,出現資金短缺。前者,我們稱之為資金盈余者或盈余部門;后者,我們稱之為資金短缺者或赤字部門。 第一節第一節 金融活動金融活動1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內源融資是指資金使用者通過內部的積累為自己的支出融資。外源融資是指資金短缺者通過某種方式向其他資金盈余者籌措資金。第一節第一節 金融活動金融活動2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l間接融資是指資金通過銀行等中介機構直接通過金融市場從資金盈余者流向資金短缺者。l直接融資是指資金不通過銀行等中介機構直接通過金融市場從資金盈余者流向資金短

3、缺者。第一節第一節 金融活動金融活動三 資金流動的類型l資金的產業性流動是指經濟活動中伴隨產業活動產生的、與生產或服務活動直接聯系的資金的流動。l資金的金融性流動是指各個當事人之間與實際的生產或服務活動沒有直接聯系的、純粹的資金流動。第二節第二節 金融系統金融系統一 金融系統的概念和功能二 金融中介機構及其分類三 金融市場及其分類四 銀行主導型和市場主導型金融系統第二節第二節 金融系統金融系統一 金融系統的概念和功能1金融系統的概念l金融系統是有關資金的流動、集中和分配的一個體系。它是由連接資金盈余者和資金短缺者的一系列金融中介機構和金融市場共同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 第二節第二節 金融系統金融

4、系統l金融工具是將資金從資金盈余者轉移到資金短缺者的載體,它是一種載明債券債務關系的合約,規定了資金盈余者向資金短缺者轉移資金的金額和期限等條件。 第二節第二節 金融系統金融系統2金融系統的功能l聚集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分配資源l管理風險l提供流動性l清算和支付l收集和提供信息l監督和激勵第二節第二節 金融系統金融系統二 金融中介機構及其分類1商業性金融機構l存款型金融機構 以接受個人、家庭、企業或政府部門存款和發放貸款為主要業務的金融中介機構。商業銀行儲蓄貸款協會互助儲蓄銀行信用社 第二節第二節 金融系統金融系統l投資型中介機構 以存款以外的其他方式聚集資金,依靠提供金融服務或資金投資管理實

5、現盈利的金融中介機構。金融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投資銀行第二節第二節 金融系統金融系統l合約型儲蓄機構 以合約方式從合約持有人手中獲得資金,然后按照合約規定向合約持有人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保險公司養老基金 第二節第二節 金融系統金融系統2政策性金融機構 l由政府投資設立或擔保的、根據政府的決策和意向發放貸款的、不以盈利為目標的金融機構。 第二節第二節 金融系統金融系統三 金融市場及其分類l金融市場是利用金融工具使資金從資金盈余者轉移到資金短缺者手中的融資機制。它包含了以金融工具為交易對象而形成的供求關系,憑借價格機制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第二節第二節 金融系統金融系統1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l貨幣市場是

6、指交易的金融工具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短期金融市場。l資本市場是指交易的金融工具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長期金融市場。第二節第二節 金融系統金融系統第二節第二節 金融系統金融系統2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l一級市場是資金短缺者首次將金融工具出售給資金盈余者以籌集所需資金的金融市場,又稱為發行市場或初級市場。l二級市場就是已發行的金融工具流通轉讓的金融市場,又稱為流通市場或次級市場。第二節第二節 金融系統金融系統3證券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l證券交易所市場是集中交易已經發行的金融工具的有組織的有形場所。l場外交易市場在證券交易所以外進行金融工具的買賣,通常是由證券自營商通過計算機、電話等通訊工具等建立起來的一

7、個無形交易網絡。場外交易市場又被稱為柜臺交易市場。第二節第二節 金融系統金融系統四 銀行主導型和市場主導型金融系統 第三節第三節 金融活動的載體金融活動的載體貨幣貨幣 一 貨幣的定義和職能l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的結果,是從商品世界中分離出來的穩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地一種特殊的商品。 l貨幣有四大職能:交易媒介、價值尺度、支付手段和儲藏手段。 第三節第三節 金融活動的載體金融活動的載體貨幣貨幣1交易媒介l貨幣是商品交換的媒介,是一般等價物。貨幣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逐步從一般商品中分離出來,成為商品交換的手段。 l貨幣的出現克服了物物交換效率低、成本高的缺點。 第三節第三節 金融活動的載體金融活動的

8、載體貨幣貨幣2價值尺度l貨幣把所有商品的價值都用統一的計量單位表示出來,不但方便了價值的比較,也方便了價值的衡量和加總。 l價值通常被認為是凝結在商品或勞務中的一般人類勞動,而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當價值以貨幣的形式表現出來時,就是價格。 第三節第三節 金融活動的載體金融活動的載體貨幣貨幣3支付手段l貨幣作為支付手段,一方面克服了作為交易媒介要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局限性,使買與賣的過程互相分離,促進了商品交換的發展;另一方面,貨幣的支付職能使信用方式盛行,信用關系日趨復雜化,各種債權債務關系互相纏繞,這種現象在社會中普遍存在。第三節第三節 金融活動的載體金融活動的載體貨幣貨幣4儲藏手段l

9、貨幣可以作為儲藏手段,幫助其擁有者實現跨期分配資源。l貨幣作為重要儲藏工具的主要原因在于貨幣是一般等價物,所被接受的程度最高,流動性最強,可以迅速地購買到其他商品。其他儲藏方式的流動性顯然不如貨幣。第三節第三節 金融活動的載體金融活動的載體貨幣貨幣二 貨幣的類型 l貨幣在人類發展歷史中,隨著經濟水平和社會進步由低級向高級不斷進步。人們在尋找可以作為貨幣的商品這一過程中,對貨幣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包括:貨幣必須價值高,必須被廣泛接受,必須能夠分割,必須易于攜帶,不會很快變質等等。第三節第三節 金融活動的載體金融活動的載體貨幣貨幣l按照貨幣材料的發展衍變,貨幣可分為:實物貨幣金屬貨幣紙幣無形的貨幣中

10、國貨幣發展簡史中國貨幣發展簡史v 貝幣、珠玉、金、刀布(帛)貝幣、珠玉、金、刀布(帛)v 多姿多彩的春秋戰國貨幣多姿多彩的春秋戰國貨幣v 秦漢:銅錢(孔方兄)秦漢:銅錢(孔方兄)v 陏陏唐:通寶(重量單位不再)唐:通寶(重量單位不再)v 宋、元:紙幣出現宋、元:紙幣出現v 明清:銀、錢并用明清:銀、錢并用v 民國:銀本位、銀元制、法幣改革民國:銀本位、銀元制、法幣改革v 新中國:人民幣(信用貨幣)、電子貨幣新中國:人民幣(信用貨幣)、電子貨幣電子貨幣與銀行卡電子貨幣與銀行卡v19581958年,年,Bank of AmericaBank of America發行發行VISAVISA的前身的前身

11、Bank Bank America cardAmerica card,19661966年,年,MasterCardMasterCardv使用手段:使用手段:ATMATM、POSPOS、EFTEFTv銀行卡:信用卡、借記卡銀行卡:信用卡、借記卡v材料:塑料卡、磁卡(安全性低、功能簡單、成本材料:塑料卡、磁卡(安全性低、功能簡單、成本低)、集成電路(低)、集成電路(ICIC)卡)卡( (存儲多、安全性高、聯機存儲多、安全性高、聯機處理、多功能)、激光卡(處理、多功能)、激光卡(CD-ROM)CD-ROM)v功能:取現、存款、轉帳、代收代付、持卡消費、功能:取現、存款、轉帳、代收代付、持卡消費、信用借款、通存通兌、分期付款、一卡通信用借款、通存通兌、分期付款、一卡通第三節第三節 金融活動的載體金融活動的載體貨幣貨幣三 貨幣的度量和層次劃分1貨幣的度量和層次劃分l貨幣一般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M0 流通中的現金 M1 M0 活期存款 M2 M1 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 M3 M2 其他短期流動資產第三節第三節 金融活動的載體金融活動的載體貨幣貨幣2我國貨幣層次的劃分 M0 流通中的現金 M1 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 M2 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信托類存款其他存款 M3 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第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