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型明框玻璃幕墻計算書word36頁_第1頁
X型明框玻璃幕墻計算書word36頁_第2頁
X型明框玻璃幕墻計算書word36頁_第3頁
X型明框玻璃幕墻計算書word36頁_第4頁
X型明框玻璃幕墻計算書word36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正安縣第一中學體藝樓·明框玻璃幕墻設計計算書 正安縣第一中學體藝樓明框玻璃幕墻設計計算書設計: 校對: 審核: 批準: 二一七年一月十七日明框玻璃幕墻設計計算書計算引用的規范、標準及資料幕墻設計規范:鋁合金結構設計規范 GB50429-2007玻璃幕墻工程技術規范 JGJ102-2003建筑瓷板裝飾工程技術規程 CECS101:98建筑幕墻 GB/T21086-2007金屬與石材幕墻工程技術規范 JGJ133-2001小單元建筑幕墻 JG/T216-2007建筑幕墻工程技術規范 DGJ08-56-2012建筑設計規范:地震震級的規定 GB/T17740-1999鋼結構設計規范 GB5

2、0017-2003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JGJ3-2010高處作業吊藍 GB19155-2003工程抗震術語標準 JGJ/T97-2011工程網絡計劃技術規程 JGJ/T121-2015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 JGJ145-2013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 GB50367-201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GB50010-2010混凝土用膨脹型、擴孔型建筑錨栓 JG160-2004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6566-2010建筑防火封堵應用技術規程 CECS154:2003鋼結構焊接規范 GB50661-2011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 GB50223-2008建筑結構荷載規范 GB5000

3、9-2012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 GB50068-200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GB50011-2010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50016-201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 GB50057-2010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范 GB50018-2002民用建筑設計通則 GB50352-2005擦窗機 GB19154-2003鋼結構焊接規范 GB50661-2011鋼結構工程施工規范 GB50755-2012鋁材規范:變形鋁及鋁合金化學成份 GB/T3190-2008建筑用隔熱鋁合金型材 JG175-2011鋁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 GB5237.1-2008鋁合金建筑型材第2部分陽極氧化、著色型材 G

4、B5237.2-2008鋁合金建筑型材第3部分電泳涂漆型材 GB5237.3-2008鋁合金建筑型材第4部分粉末噴涂型材 GB5237.4-2008鋁合金建筑型材第5部分氟碳漆噴涂型材 GB5237.5-2008鋁合金建筑型材第6部分隔熱型材 GB5237.6-2012鋁及鋁合金彩色涂層板、帶材 YS/T431-2009鋁型材截面幾何參數算法及計算機程序要求 YS/T437-2009變形鋁和鋁合金牌號表示方法 GB/T16474-2011金屬板及石材規范:干掛飾面石材及其金屬掛件 JC830.1、2-2005建筑裝飾用微晶玻璃 JC/T872-2000建筑幕墻用瓷板 JG/T217-2007建

5、筑裝飾用搪瓷鋼板 JG/T234-2008微晶玻璃陶瓷復合磚 JC/T994-2006超薄天然石材復合板 JC/T1049-2007鋁幕墻板 第1部分:板基 YS/T429.1-2014鋁幕墻板 第2部分:有機聚合物噴涂鋁單板 YS/T429.2-2012建筑幕墻用鋁塑復合板 GB/T17748-2008建筑幕墻用陶板 JG/T324-2011建筑裝飾用石材蜂窩復合板 JG/T328-2011建筑幕墻用氟碳鋁單板制品 JG331-2011纖維增強水泥外墻裝飾掛板 JC/T2085-2011建筑用泡沫鋁板 JG/T359-2012金屬裝飾保溫板 JG/T360-2012外墻保溫用錨栓 JG/T3

6、66-2012聚碳酸酯(PC)中空板 JG/T116-2012聚碳酸酯(PC)實心板 JG/T347-2012鋁塑復合板用鋁帶 YS/T432-2000天然板石 GB/T18600-2009天然大理石荒料 JC/T202-2011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 GB/T19766-2005天然花崗石荒料 JC/T204-2011天然花崗石建筑板材 GB/T18601-2009天然石材統一編號 GB/T17670-2008 天然飾面石材術語 GB/T13890-2008玻璃規范:鍍膜玻璃 第1部分:陽光控制鍍膜玻璃 GB/T18915.1-2013鍍膜玻璃 第2部分:低輻射鍍膜玻璃 GB/T18915.2-

7、2013防彈玻璃 GB17840-1999平板玻璃 GB11614-2009建筑用安全玻璃 第3部分:夾層玻璃 GB15763.3-2009建筑用安全玻璃 第2部分:鋼化玻璃 GB15763.2-2005建筑用安全玻璃 防火玻璃 GB15763.1-2009半鋼化玻璃 GB/T17841-2008熱彎玻璃 JC/T915-2003(2014)壓花玻璃 JC/T511-2002中空玻璃 GB/T11944-2012鋼材規范:建筑結構用冷彎矩形鋼管 JG/T178-2005不銹鋼棒 GB/T1220-2007不銹鋼冷加工鋼棒 GB/T4226-2009不銹鋼冷軋鋼板及鋼帶 GB/T3280-200

8、7不銹鋼熱軋鋼板及鋼帶 GB/T4237-2007不銹鋼小直徑無縫鋼管 GB/T3090-2000彩色涂層鋼板和鋼帶 GB/T12754-2006低合金鋼焊條 GB/T5118-2012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 GB/T1591-2008建筑幕墻用鋼索壓管接頭 JG/T201-2007耐候結構鋼 GB/T4171-2008高碳鉻不銹鋼絲 YB/T0961997合金結構鋼 GB/T3077-1999金屬覆蓋層鋼鐵制品熱鍍鋅層技術要求 GB/T13912-2002冷拔異形鋼管 GB/T3094-2012碳鋼焊條 GB/T5117-2012碳素結構鋼 GB/T700-2006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結構鋼熱軋薄

9、鋼板及鋼帶GB/T912-2008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結構鋼熱軋厚鋼板及鋼帶GB/T3274-2007優質碳素結構鋼 GB/T699-1999膠類及密封材料規范:丙烯酸酯建筑密封膏 JC484-2006幕墻玻璃接縫用密封膠 JC/T882-2001彩色涂層鋼板用建筑密封膠 JC/T884-2001丁基橡膠防水密封膠粘帶 JC/T942-2004干掛石材幕墻用環氧膠粘劑 JC887-2001工業用橡膠板 GB/T5574-2008混凝土建筑接縫用密封膠 JC/T881-2001建筑窗用彈性密封劑 JC485-2007建筑密封材料試驗方法 GB/T13477.120-2002建筑用防霉密封膠 JC/

10、T885-2001建筑用硅酮結構密封膠 GB16776-2005建筑用巖棉、礦渣棉絕熱制品 GB/T19686-2005建筑鋁合金型材用聚酰胺隔熱條 JG/T174-2014建筑裝飾用天然石材防護劑 JC/T973-2005聚氨酯建筑密封膠 JC/T482-2003聚硫建筑密封膠 JC/T483-2006絕熱用巖棉、礦棉及其制品 GB/T11835-2007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撕裂強度的測定 GB/T529-2008石材用建筑密封膠 JC/T883-2001修補用天然橡膠膠粘劑 HG/T3318-2002中空玻璃用彈性密封膠 GB/T29755-2013中空玻璃用丁基熱熔密封膠 JC/T914

11、-2014建筑表面用有機硅防水劑 JC/T902-2002鋼結構防火涂料 GB14907-2002五金件規范:封閉型沉頭抽芯鉚釘 GB/T12616-2004封閉型平圓頭抽芯鉚釘 GB/T12615-2004緊固件螺栓和螺釘通孔 GB/T5277-1985緊固件公差螺栓、螺釘、螺柱和螺母 GB/T3103.1-2002緊固件機械性能不銹鋼螺母 GB/T3098.15-2014緊固件機械性能不銹鋼螺栓、螺釘和螺柱 GB/T3098.6-2014緊固件機械性能抽芯鉚釘 GB/T3098.19-2004緊固件機械性能螺母、粗牙螺紋 GB/T3098.2-2000緊固件機械性能螺母、細牙螺紋 GB/T

12、3098.4-2000緊固件機械性能螺栓、螺釘和螺柱 GB/T3098.1-2010緊固件機械性能自攻螺釘 GB/T3098.5-2000緊固件術語盲鉚釘 GB/T3099.2-2004螺紋緊固件應力截面積和承載面積 GB/T16823.1-1997十字槽盤頭螺釘 GB/T818-2000銅及銅合金鑄件 GB/T13819-2013鋅合金壓鑄件 GB/T13821-2009鋁合金壓鑄件 GB/T15114-2009鑄件尺寸公差與機械加工余量 GB/T6414-1999電動采光排煙窗 JG189-2006相關物理性能等級測試方法:玻璃幕墻工程質量檢驗標準 JGJ/T139-2001玻璃幕墻光學性

13、能 GB/T18091-2000彩色涂層鋼板和鋼帶試驗方法 GB/T13448-2006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5-200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4-2015建筑防水材料老化試驗方法 GB/T18244-2000建筑幕墻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檢測方法 GB/T15227-2007建筑幕墻抗震性能振動臺試驗方法 GB/T18575-2001建筑幕墻平面內變形性能檢測方法 GB/T18250-2000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 GB50210-2001金屬材料 拉伸試驗 第1部分:室溫試驗方法 GB/T228.1-2010 建筑結構靜力計算手冊(第二版)土建

14、圖紙:基本參數幕墻所在地區 貴州貴陽地區;地面粗糙度分類等級 幕墻屬于外圍護構件,按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 A類:指近海海面和海島、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區; B類:指田野、鄉村、叢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較稀疏的鄉鎮和城市郊區; C類: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區; D類: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較高的城市市區;依照上面分類標準,本工程按C類地形考慮。抗震設防 按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建筑工程應分為以下四個抗震設防類別: 1.特殊設防類:指使用上有特殊設施,涉及國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時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等特別重大災害后果,需要進行特殊設防的建筑,簡稱甲類; 2.重點設防類

15、:指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盡快恢復的生命線相關建筑,以及地震時可能導致大量人員傷亡等重大災害后果,需要提高設防標準的建筑,簡稱乙類; 3.標準設防類: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標準要求進行設防的建筑,簡稱丙類; 4.適度設防類:指使用上人員稀少且震損不致產生次生災害,允許在一定條件下適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簡稱丁類; 在圍護結構抗震設計計算中: 1.特殊設防類,應按高于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強其抗震措施,同時,應按批準的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結果且高于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確定其地震作用; 2.重點設防類,應按高于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強其抗震措施,同時,應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

16、度確定其地震作用; 3.標準設防類,應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確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 4.適度設防類,應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確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 根據國家規范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貴州貴陽地區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由于本工程是標準設防類,因此實際抗震計算中的水平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應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選取,也就是取:max=0.04;幕墻承受荷載計算風荷載標準值的計算方法 幕墻屬于外圍護構件,按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計算: wk=gzs1zw0 8.1.1-2GB50009-2012上式中: wk:作用在幕墻上的風荷

17、載標準值(MPa); z:計算點標高:17.1m; gz:高度z處的陣風系數; 根據不同場地類型,按以下公式計算: gz=1+2gI10(z/10)- 條文說明部分8.6.1GB50009-2012 其中A、B、C、D四類地貌類別截斷高度分別為:5m、10m、15m、30m; A、B、C、D四類地貌類別梯度高度分別為:300m、350m、450m、550m; 也就是: 對A類場地:當z>300m時,取z=300m,當z<5m時,取z=5m; 對B類場地:當z>350m時,取z=350m,當z<10m時,取z=10m; 對C類場地:當z>450m時,取z=450m,

18、當z<15m時,取z=15m; 對D類場地:當z>550m時,取z=550m,當z<30m時,取z=30m; g:峰值因子,取2.5; I10:10m高名義湍流度,對應A、B、C、D地面粗糙度,可分別取0.12、0.14、0.23和0.39; :地面粗糙度指數,對應A、B、C、D地面粗糙度,可分別取0.12、0.15、0.22和0.30;對于C類地形,17.1m高度處的陣風系數為: gz=1+2×2.5×0.23×(17.1/10)-0.22=2.022 z:風壓高度變化系數; 根據不同場地類型,按建筑結構荷載規范條文說明部分8.2.1提供的公式

19、計算: A類場地:zA=1.284×(z/10)0.24 B類場地:zB=1.000×(z/10)0.30 C類場地:zC=0.544×(z/10)0.44 D類場地:zD=0.262×(z/10)0.60 公式中的截斷高度和梯度高度與計算陣風系數時相同,也就是: 對A類場地:當z>300m時,取z=300m,當z<5m時,取z=5m; 對B類場地:當z>350m時,取z=350m,當z<10m時,取z=10m; 對C類場地:當z>450m時,取z=450m,當z<15m時,取z=15m; 對D類場地:當z>55

20、0m時,取z=550m,當z<30m時,取z=30m;對于C類地形,17.1m高度處風壓高度變化系數: z=0.544×(17.1/10)0.44=0.6888 s1:局部風壓體型系數; 按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第8.3.3條:計算圍護結構及其連接的風荷載時,可按下列規定采用局部體型系數s1: 1 封閉矩形平面房屋的墻面及屋面可按表8.3.3-1的規定采用; 2 檐口、雨篷、遮陽板、邊棱處的裝飾條等突出構件,取-2.0; 3 其它房屋和構筑物可按本規范第8.3.1條規定體型系數的1.25倍取值。 本計算點為墻面大面位置,按如上說明,查表得: s1(1)=1 按

21、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第8.3.4條:計算非直接承受風荷載的圍護構件風荷載時,局部體型系數可按構件的從屬面積折減,折減系數按下列規定采用: 1 當從屬面積不大于1m2時,折減系數取1.0; 2 當從屬面積大于或等于25m2時,對墻面折減系數取0.8,對局部體型系數絕對值大于1.0的屋面區域折減系數取0.6,對其它屋面區域折減系數取1.0; 3 當從屬面積大于1m2且小于25m2時,墻面和絕對值大于1.0的屋面局部體型系數可采用對數插值,即按下式計算局部體型系數: s1(A)=s1(1)+s1(25)-s1(1)logA/1.4 8.3.4GB50009-2012 其中: s1

22、(25)=0.8s1(1) =0.8×1 =0.8 計算支撐結構時的構件從屬面積: A=2×10 =20m2 當A>25時取a=25,當A小于1時取A=1; LogA=1.301 則: s1(A)=s1(1)+s1(25)-s1(1)logA/1.4 =1+0.8-1×1.301/1.4 =0.814 按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第8.3.5條:計算圍護結構風荷載時,建筑物內部壓力的局部體型系數可按下列規定采用: 1 封閉式建筑物,按其外表面風壓的正負情況取-0.2或0.2; 2 僅一面墻有主導洞口的建筑物: -當開洞率大于0.02且小于或等于

23、0.10時,取0.4s1; -當開洞率大于0.10且小于或等于0.30時,取0.6s1; -當開洞率大于0.30時,取0.8s1; 3 其它情況,應按開放式建筑物的s1取值; 注:1:主導洞口的開洞率是指單個主導洞口與該墻面全部面積之比; 2:s1應取主導洞口對應位置的值; 本計算中建筑物內部壓力的局部體型系數為0.2(封閉式建筑內表面); 因此,計算非直接承受風荷載的支撐結構時的局部風壓體型系數為: s1=0.814+0.2 =1.014 而對直接承受風壓的面板結構來說,其局部風壓體型系數為: s1=1+0.2 =1.2 w0:基本風壓值(MPa),根據現行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

24、012附表E.5中數值采用,但不小于0.3KN/m2,按重現期50年,貴州貴陽地區取0.0003MPa;計算支撐結構時的風荷載標準值 wk=gzzs1w0 =2.022×0.6888×1.014×0.0003 =0.000424MPa 因為wk<0.001MPa,所以按JGJ102-2003,取wk=0.001MPa。計算面板材料時的風荷載標準值 wk=gzzs1w0 =2.022×0.6888×1.2×0.0003 =0.000501MPa 因為wk<0.001MPa,所以按JGJ102-2003,取wk=0.001MP

25、a。垂直于幕墻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 qEk=EmaxGk/A 5.3.4JGJ102-2003 qEk:垂直于幕墻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MPa); E:動力放大系數,取5.0; max:水平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取0.04; Gk:幕墻構件的重力荷載標準值(N); A:幕墻構件的面積(mm2);平行于幕墻平面的集中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 PEk=EmaxGk 5.3.5JGJ102-2003 PEk:平行于幕墻平面的集中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N); E:動力放大系數,取5.0; max:水平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取0.04; Gk:幕墻構件的重力荷載標準值(N); 按照JGJ102規范5

26、.4節條文說明部分的規定,對于豎向幕墻和與水平面夾角大于75度、小于90度的斜玻璃幕墻,可不考慮豎向地震作用效應的計算和組合。作用效應組合荷載和作用效應按下式進行組合: S=GSGk+wwSwk+EESEk 5.4.1JGJ102-2003上式中: S:作用效應組合的設計值; SGk:重力荷載作為永久荷載產生的效應標準值; Swk、SEk:分別為風荷載,地震作用作為可變荷載產生的效應標準值; G、w、E:各效應的分項系數; w、E:分別為風荷載,地震作用效應的組合系數。上面的G、w、E為分項系數,按5.4.2、5.4.3、5.4.4JGJ102-2003規定如下:進行幕墻構件強度、連接件和預埋

27、件承載力計算時: 重力荷載:G:1.2; 風 荷 載:w:1.4; 地震作用:E:1.3;進行撓度計算時; 重力荷載:G:1.0; 風 荷 載:w:1.0; 地震作用:可不做組合考慮;上式中,風荷載的組合系數w為1.0; 地震作用的組合系數E為0.5;幕墻立柱計算基本參數: 1:計算點標高:17.1m; 2:力學模型:雙跨梁; 3:立柱跨度:L=10000mm; 其中短跨長L1=500mm; 長跨長L2=9500mm; 4:立柱左分格寬:2000mm; 立柱右分格寬:2000mm; 5:立柱計算間距:B=2000mm; 6:板塊配置:中空玻璃6 +6 mm; 7:立柱材質:Q235; 8:安裝

28、方式:偏心受拉;本處幕墻立柱按雙跨梁力學模型進行設計計算,受力模型如下:#PIC001#立柱型材選材計算(1)風荷載作用的線荷載集度(按矩形分布): qwk:風荷載線分布最大荷載集度標準值(N/mm); wk:風荷載標準值(MPa); B:幕墻立柱計算間距(mm); qwk=wkB =0.001×2000 =2N/mm qw:風荷載線分布最大荷載集度設計值(N/mm); qw=1.4qwk =1.4×2 =2.8N/mm(2)水平地震作用線荷載集度(按矩形分布): qEAk:垂直于幕墻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MPa); E:動力放大系數,取5.0; max:水平地震影

29、響系數最大值,取0.04; Gk:幕墻構件的重力荷載標準值(N),(含面板和框架); A:幕墻平面面積(mm2); qEAk=EmaxG/A 5.3.4JGJ102-2003 =5×0.04×0.0005 =0.0001MPa qEk:水平地震作用線荷載集度標準值(N/mm); B:幕墻立柱計算間距(mm); qEk=qEAkB =0.0001×2000 =0.2N/mm qE:水平地震作用線荷載集度設計值(N/mm); qE=1.3qEk =1.3×0.2 =0.26N/mm(3)幕墻受荷載集度組合:用于強度計算時,采用Sw+0.5SE設計值組合: 5

30、.4.1JGJ102-2003 q=qw+0.5qE =2.8+0.5×0.26 =2.93N/mm用于撓度計算時,采用Sw標準值: 5.4.1JGJ102-2003 qk=qwk =2N/mm(4)求支座反力R1及最大彎矩: 由雙跨梁彎矩圖可知,兩支點0,2處彎矩為零,中支點彎矩最大為M1,而在均布荷載作用下,最大撓度在長跨內出現。 M1:中支座彎矩(N·mm); R1:中支座反力(N); M1=-q(L13+L23)/8L =-2.93×(5003+95003)/8/10000 =-31405937.5N·mm R1=qL1/2-M1/L1+qL2/

31、2-M1/L2 =2.93×500/2-(-31405937.5/500)+2.93×9500/2-(-31405937.5/9500) =80767.763N確定材料的截面參數(1)截面的型材慣性矩要求: k2=0 k1=4M1/(qL22) =4×31405937.5/(2.93×95002) =0.475查建筑結構靜力計算手冊第二版表3-9附注說明: x0=A/4+2R1/3cos(+240)其中: A=2+k1-k2=2.475 R=(A/4)2-k1/2)3/2=0.055 =1/3arccos(A3-12k1A-8(1-2k1-k2)/64R

32、)=26.44 x0=A/4+2R1/3cos(+240) =2.475/4+2×0.0551/3cos(26.44+240) =0.572 =x0(1-2k1+3k1x0-2x02-k1x02+x03) =0.1387代入df,lim=qkL24/24EIxmin上式中: df,lim:按規范要求,立柱的撓度限值(mm); qk:風荷載線荷載集度標準值(N/mm); L2:長跨長度(mm); E:型材的彈性模量(MPa),對Q235取206000MPa; Ixmin:材料需滿足的繞X軸最小慣性矩(mm4); L2/250=9500/250=38 按5.1.1.2建筑幕墻GB/T21

33、086-2007的規定,對于構件式玻璃幕墻或單元幕墻(其它形式幕墻或外圍護結構無絕對撓度限制): 當跨距4500mm時,絕對撓度不應該大于20mm; 當跨距4500mm時,絕對撓度不應該大于30mm;對本例取: df,lim=30mm代入上式: Ixmin=qkL24/24Edf,lim =0.1387×2×95004/24/206000/30 =15233551.359mm4(2)截面的型材抵抗矩要求: Wnx:立柱凈截面抵抗矩預選值(mm3); Mx:彎矩組合設計值即M1(N·mm); :塑性發展系數: 對于冷彎薄壁型鋼龍骨,按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范GB 5

34、0018-2002,取1.00;對于熱軋型鋼龍骨,按JGJ133或JGJ102規范,取1.05; 對于鋁合金龍骨,按最新鋁合金結構設計規范GB 50429-2007,取1.00; fs :型材抗彎強度設計值(MPa),對Q235取215; Wnx=Mx/fs =31405937.5/1.05/215 =139118.217mm3選用立柱型材的截面特性 按上一項計算結果選用型材號:鋼通200×100×6 型材的抗彎強度設計值:215MPa 型材的抗剪強度設計值:s=125MPa 型材彈性模量:E=206000MPa 繞X軸慣性矩:Ix=17939070mm4 繞Y軸慣性矩:I

35、y=5990270mm4 繞X軸凈截面抵抗矩:Wnx1=179391mm3 繞X軸凈截面抵抗矩:Wnx2=179391mm3 型材凈截面面積:An=3456mm2 型材線密度:g=0.271296N/mm 型材截面垂直于X軸腹板的截面總寬度:t=12mm 型材受力面對中性軸的面積矩:Sx=111216mm3 塑性發展系數:=1.05立柱的抗彎強度計算(1)立柱軸向拉力設計值: Nk:立柱軸向拉力標準值(N); qGAk:幕墻單位面積的自重標準值(MPa); A:立柱單元的面積(mm2); B:幕墻立柱計算間距(mm); L:立柱跨度(mm); Nk=qGAkA =qGAkBL =0.0005&

36、#215;2000×10000 =10000N N:立柱軸向拉力設計值(N); N=1.2Nk =1.2×10000 =12000N(2)抗彎強度校核:按雙跨梁(受拉)立柱強度公式,應滿足: N/An+Mx/Wnxfs 6.3.7JGJ102-2003上式中: N:立柱軸力設計值(N); Mx:立柱彎矩設計值(N·mm); An:立柱凈截面面積(mm2); Wnx:在彎矩作用方向的凈截面抵抗矩(mm3); :塑性發展系數: 對于冷彎薄壁型鋼龍骨,按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范GB 50018-2002,取1.00;對于熱軋型鋼龍骨,按JGJ133或JGJ102規范,取

37、1.05; 對于鋁合金龍骨,按最新鋁合金結構設計規范GB 50429-2007,取1.00; fs:型材的抗彎強度設計值,取215MPa;則: N/An+Mx/Wnx=12000/3456+31405937.5/1.05/179391 =170.205MPa215MPa立柱抗彎強度滿足要求。立柱的撓度計算 因為慣性矩預選是根據撓度限值計算的,所以只要選擇的立柱慣性矩大于預選值,撓度就滿足要求: 實際選用的型材慣性矩為:Ix=17939070mm4 預選值為:Ixmin=15233551.359mm4 實際撓度計算值為: df=qkL24/24EIx =0.1387×2×95

38、004/24/206000/17939070 =25.475mm 而df,lim=30mm所以,立柱撓度滿足規范要求。立柱的抗剪計算校核依據: maxs=125MPa (立柱的抗剪強度設計值)(1)求中支座剪力設計值:采用Vw+0.5VE組合 Vw1左=-(qL1/2-M1/L1) =-(2.93×500/2-(-31405937.5/500) =-63544.375N Vw1右=qL2/2-M1/L2 =2.93×9500/2-(-31405937.5/9500) =17223.388N取V=63544.375N(2)立柱剪應力: max:立柱最大剪應力(MPa); V:

39、立柱所受剪力(N); Sx:立柱型材受力面對中性軸的面積矩(mm3); Ix:立柱型材截面慣性矩(mm4); t:型材截面垂直于X軸腹板的截面總寬度(mm); max=VSx/Ixt =63544.375×111216/17939070/12 =32.829MPa 32.829MPa125MPa立柱抗剪強度滿足要求!幕墻橫梁計算基本參數: 1:計算點標高:17.1m; 2:橫梁跨度:B=2000mm; 3:橫梁上分格高:2000mm; 橫梁下分格高:2000mm; 4:橫梁計算間距:H=2000mm; 5:力學模型:三角荷載簡支梁; 6:板塊配置:中空玻璃6 +6 mm; 7:橫梁材

40、質:Q235;因為BH,所以本處幕墻橫梁按三角形荷載簡支梁力學模型進行設計計算,受力模型如下:#PIC002#橫梁型材選材計算(1)橫梁在風荷載作用下的線荷載集度(按三角形分布): qwk:風荷載線分布最大荷載集度標準值(N/mm); wk:風荷載標準值(MPa); B:橫梁跨度(mm); qwk=wkB =0.001×2000 =2N/mm qw:風荷載線分布最大荷載集度設計值(N/mm); qw=1.4qwk =1.4×2 =2.8N/mm(2)垂直于幕墻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的線荷載集度(按三角形分布): qEAk:垂直于幕墻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MPa); E:動

41、力放大系數,取5.0; max:水平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取0.04; Gk:幕墻構件的重力荷載標準值(N),(主要指面板組件); A:幕墻平面面積(mm2); qEAk=EmaxGk/A 5.3.4JGJ102-2003 =5.0×0.04×0.0004 =0.00008MPa qEk:橫梁受水平地震作用線荷載集度標準值(N/mm); B:橫梁跨度(mm); qEk=qEAkB =0.00008×2000 =0.16N/mm qE:橫梁受水平地震作用線荷載集度設計值(N/mm); qE=1.3qEk =1.3×0.16 =0.208N/mm(3)幕墻橫梁

42、受荷載集度組合:用于強度計算時,采用Sw+0.5SE設計值組合: 5.4.1JGJ102-2003 q=qw+0.5qE =2.8+0.5×0.208 =2.904N/mm用于撓度計算時,采用Sw標準值: 5.4.1JGJ102-2003 qk=qwk =2N/mm(4)橫梁在風荷載及地震組合作用下的彎矩值(按三角形分布): My:橫梁受風荷載及地震作用彎矩組合設計值(N·mm); Mw:風荷載作用下橫梁產生的彎矩(N·mm); ME:地震作用下橫梁產生的彎矩(N·mm); B:橫梁跨度(mm); Mw=qwB2/12 ME=qEB2/12采用Sw+0.5SE組合: My=Mw+0.5ME =qB2/12 =2.904×20002/12 =968000N·mm(5)橫梁在自重荷載作用下的彎矩值(按矩形分布): Gk:橫梁自重線荷載標準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