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于所修諸所緣境數量、次第,先須決定;次應發起猛利_第1頁
故于所修諸所緣境數量、次第,先須決定;次應發起猛利_第2頁
故于所修諸所緣境數量、次第,先須決定;次應發起猛利_第3頁
故于所修諸所緣境數量、次第,先須決定;次應發起猛利_第4頁
故于所修諸所緣境數量、次第,先須決定;次應發起猛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道次第講記第2講13故于所修諸所緣境數量、次第,先須決定;次應發起猛利誓愿,謂如所定,不令修余;即應具足憶念正知而正修習,如所決定,令無增減。前面已經說明了前因后果,已經擺好了這個路線的走法,如果違背規則,是要受到懲罰的。我們要非常慎重、認真地護持修行的相。認真是一個好事,表示已經非常嚴格地遵循這個正道來行。不要一聽別人說“你那個樣子很刻板、太教條”等就生猶豫心。那是個魔,他豁達空的習氣太強了。因為我們已經從緣起上確認了,所以自然開始認真、殷重了,這是好相,一定要保持它。之后,自己就想:確實我要這樣做。所以最開始我們不能著急,必須要養成好習慣。修心的時候,對于所要修的所緣境的數量和次第,首先必

2、須斷定。斷定好了,就發誓愿:我要按照所決定的來修,絕不換題目。不是今天變到這,明天變到那,而是非常聽師父的話。師父說:你這五天必須得練這一招。他就練這一招,不練別的。然后師父說:你練得差不多了,再多練三天,這個基本功就好了。他就又老老實實這樣做。第一步做好了以后,師父說:你有基礎了,現在我們可以再練這招。他就繼續再練。這個人老老實實按照教導來做。師父今天讓他站樁,他就不會去練拳。這就是一種品格,一決定好了,就如實地做。在做的時候,應當有正念正知來如法地修行,就按照所決定那樣,不要增一分,不要減一分,也沒必要增一分或減一分。要知道,傳承祖師們有最大的慈悲心和智慧,已經定好了全盤修行的路,一步一步

3、都非常如理如量,能夠開展出符合緣起法則的妙法。只要好好修,就會生起,而且會一步一步地引發,前前是后后的因,一步一步會往上走的。如果錯亂了這個軌則,按自己的一套來,那是修不成的。因為連師父規定的事都違背,那怎么可能修成。如果你是師父,應該走過了這條路,還要修什么。所以,必須按照要求修,只要合乎條件決定能修得成。所以,一旦決定了就不能變動。然后在修每一分的時候,不斷按照那個標準來,用正念提起,我現在要修什么,所緣的該是什么?要怎么修?用正知時時看著自己,是不是按照這樣在進行?一跑到別的地方就要把它拉回來,不允許它亂來。不必去搞什么創新,也不要憑自己的小聰明減一點或者加一點。像這樣,修就是最省事的、

4、最單純的事情了,按照這樣子做就很快。此處用依止善知識來說明,首先要怎么決定所緣境的數量、次第,然后怎么樣按照這個法的標準一招一式地模仿,怎么在心上練習。要知道,我們的修行是內在的修煉,有決定的招數、有所緣、有狀態、有成就的量。按這樣不斷地進行,最終就能修成這樣的心。沒達到標準之前,一直這樣修,修出來了就算證到了一分。再往上走,又修出來了,又證到了一分,這就叫不斷地出現證功德。離開了實修,只是教理上的探索,最多就是成為學者。比如說一個中醫學院的教授,他可以把各種醫書背得滾瓜爛熟,也可以談得頭頭是道,但臨床診病的時候,一個病人都治不好。又或者一個主播,他可以把資料背得很好,并且流暢的演播出去,但是

5、心里確實是一點沒有。這樣就變成了一種職業,跟修心完全脫節了。在佛教里面,這個問題非常嚴重,有人可能做一輩佛教學者,但在修心上,連一個嬰兒的水平都沒有。那是為什么呢?因為從來沒修,只是利用這個念心所、思心所等,按照學知識那一套方式進行。所以必須明白,用聞思得到的定解,就是修心要修的,真正開始修心時,最重要的是按照決定好的標準,一招一式地模仿,而且勤苦、不斷地練習。下面以依止法為例來說明:此處修法者,先應思惟依止勝利速成佛等及不親近所有過患,謂能引發現法后世諸大苦等。次應多起防護之心,謂不容蓄分別尊長過失之心,隨自所知,應當思惟戒定智慧聞等諸德,乃至自心未起清凈行相信時,應恒修習。次應思惟如前經說

6、,于自已作當作諸恩,乃至未發誠敬而修。此處親近師長的修法,在聞思以后,就可以決定它包括三項,這是數量。一、思維依止的勝利和不如理依止的過患在這個主題里,依止勝利又有“使自己速成佛”等若干條,一項一項的,都是要按這樣切合自身來思維。在不如法依止的過患上,有“能引發現法和后世諸大苦”等很多條,也要按照教典的指示一條一條地思維。二、思維功德發起信心這里要思維師長戒定慧、多聞、精進、悲心、信心等等各個方面的功德。緣著這些不斷地串習,就按上面交待的那樣去模仿,不斷地修,這樣才能改變顛倒心。同時,要多起防護心,每天檢查,不容許有分別尊長過失的心。這些負面的意樂,全部要清理掉,沒有絲毫的姑息原諒。這樣正面的

7、力量增強了,就出現了清凈行相的信心,這就是所謂的無顛倒心。但是它剛剛發出來的時候,還是很微弱,所以要不斷地去引發它,用千百次的引發使它凝結成一個堅固的善的秉性。當它開始不被違品所損害時,就不會再發生信心的障難。這樣就是在這個修心上達到了量,就是這樣一個心已經修出來了,而且堅固了。在沒起清凈行相的信的時候,應該恒常修習,不斷地練。練的時候,看看自己心上出沒出這樣的相,沒引出就是沒到量,引出來了就是修出實效了。三、由念恩發起誠敬心這也是按照前面的經教里所說的,切合在自身上,師長對自己已經做的、將要做的各種恩德,反反復復地在心里想。想了以后,自然就會產生一種敬重的心,就會把過去的那種輕慢給轉過來。過

8、去的心不念恩,眼里只有自己,再大的恩也看不到。經過思維才發現:哦,原來我的心這么顛倒,緣起上是這么大的恩德。必須以這種心來對待。只要念恩,心就開始變得誠敬,但是它一開始是很小的,所以不能停止,要不斷地引起來,你不引它馬上又歇了。這樣千百次的引發,就能引出誠敬的德,修成不顛倒的恭敬善心。這就把心扭轉過來了。把過去的輕心、狂心、慢心等,全部掃除,這樣,我們修心的初步結果才出來。有了信心和誠敬心,在依止方面,就絕對是得利益了。有了這樣的心,才開始成為受教的法器。然后,傳的每一分法,都會非常珍重地受持,會非常順從教導,之后一分一分地說法才起效果。不然的話,這邊說那邊照樣我行我素,那有什么用呢?像這樣決

9、定好了三分,每一分里又有若干,這叫做數量。在修證上面,首先應當符合修心的法則,以前前為因,后后為果,不斷觸發轉起。所以,首先要思維依止的勝利和不如法依止的過患,接著就要思維師長的功德,引起信心。信心是根源,有了信心,就很容易出現恭敬。修了信心以后,再修恭敬心,那就是要通過念德來發生,這種叫做次第。決定好了以后,不要更改題目,發猛利的誓愿,我一定按照這個規定來,要修多少次,每一次該怎樣。還要發誓,不跑到別的地方去,不再看別的書,或者修其他的法,唯一在這個主題上用功。但不是說不要日常的其他修法,只是說不要亂修。然后修的時候,一開始要起憶念,心里要想一想,我修的是什么?首先怎么修?必須得知道這個法的

10、規矩。之后,就以正念看自己是不是這樣在進行,不允許跑到其他地方去。完全按照教授,如法地修習。這上面不能憑個人的臆想,也不能任性雜亂、不顧章法。這樣把心完全把持住,一直緣著這個法,真心地修持。后時如何行者,應將所集眾多福善,以猛利欲,由普賢行愿及七十愿等,回向現時、畢竟諸可愿處。在一個修法結束后,應當如何行持呢?就是要做結行回向,把一座修法所修集到的福德善根,以猛利的希欲之心,依著普賢行愿或七十愿等的殊勝愿文,回向在現時和究竟等的各種愿求之處。這一句要把握四點:所回向,是已經積累好的各種善根,需要通過回向,使它增長廣大,無有窮盡。如果不作回向,就好像把面粉放在風口上,一定會被風卷走。所以,需要把

11、每一次的善根攝集起來,用發愿印持回向,這樣善根就不會損耗掉。如何回向?須要注意心上的所緣和行相。回向是愿的體性,所以內在必須有猛利的希欲之心。如果只是有口無心的念誦,就不會產生回向的效力。所以,在念誦以前,必須要發起這樣的欲,這是行相,沒有這個就印持不到善根。再接下來,以猛利的欲如何行呢?那就要借助殊勝的愿文。比如普賢行愿品,這是無上的大愿王,念誦的時候,愿文所說的都轉化成自己心中的愿,一念到,馬上就起相應的愿心。因此,在修以前,對普賢行愿的義理,要以聞思完全學透。并且要嫻熟得一念,就能起相應的心,一念就知道重點在哪里,知道心上應該怎樣作意希求。就像我們很熟的皈依的含義,每當念到“皈依佛”時,

12、與它相應的“永世唯一皈依佛為導師”的誓愿心就起來了。如果你不了解意義,那就不可能起來。其他的方方面面也都是如此。譬如念到生生世世“常得出家修凈戒”時,你要先對出家有一個勝解,之后一遇到這句話,就真心地從心里發起來。再說“常令善知識生歡喜心”,也是事先經過串習,已經有這種希愿,一念到的時候,就出現了。然后千百次的串習令他純熟,以后一遇到這個文句,自然就會起愿心。后面念“愿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時,這也是自己先有往生的愿力,一念到就開始發往生的愿。總而言之,普賢行愿是無量菩薩行愿的總匯,極其殊勝圓滿廣大,是一切三世諸佛菩薩同行的道友,它稱為大愿海。也因此,這

13、是一個非常弘廣不可思議的愿經。對每一句都要力求生起勝解信和希欲之心。這樣決定好了以后,它就成為你一生修結行的功課。每一次都有這樣猛利的欲心,緣著它來回向,就已經包含了一切的涵義。之后,都以它來作印持,它就成為入不思議解脫境界的殊勝的因,所有的善根都回向往這方面成熟。這個愿就已經決定了自己的方向,到臨命終時,沒有其他的導引,就是以這個愿王引導其前,一剎那即往生極樂世界,而且一往生后迅速現前圓滿此大愿,所以這個極其關鍵。這個能做好,那每一次的修法結束后,就都具足結行回向殊勝,也使得善根都擴充到無量大,直至菩提之間,永遠不會耗盡。所有的善根都用在這樣殊勝的圓成菩提的妙道上。因此,以這樣的力量,生生世

14、世必然是趣入普賢行。因為在生的時候每天都這樣發愿,已經發過幾萬次了。這個愿一生起來,其他世間庸俗的愿就全都會消失,以后就成了一個普賢行愿做的人了。所以,頌文里說“善得此人身”,那就真實地已經在因緣上排布了各種普賢行愿的緣起。過去你內心里各種庸俗的現世后世的邪愿、小愿、偏私的愿、自私的愿等等都會被取代,軟件系統已經變成了普賢行愿,它已經強大到不會被違品摧壞的地步,它占據了你內心的中心位置,以后就由它來發生無量的普賢行,義無反顧地入到無量大行的妙道中。由此出現怎樣的等流果、異熟果、士用果、增上果、離系果,那就不必多說了。所以,這是一個極其關鍵的地方,強調的就是普賢愿王,因為它含攝了一切愿。這一個已

15、經包含了現時、究竟的各種希愿處,沒有一個不包含在里面。但是,現在最主要的是要對于愿文有深入的研習,對于愿文的大義要有一個非常透徹的了達,要有很深入的觀念。之后就要有一個猛利的行愿力。在已經決定好了這樣發愿以后,又需要長期地堅持。這樣我們就把結行回向的內容決定好了。如是應于晨起、午前、午后、初夜四次修習。修法的時間,應當一天分成四座修持,時間點要選在心容易靜下來,沒有雜念的時間段修持。晨起:就是早上天剛亮起床,修第一座;午前:是指上午十點左右修第二座;午后:就是下午三、四點左右修第三座;初夜:就是天剛剛暗的時候,大約晚上八點左右,修最后一座。其他的時間段里,因為生理上的特點,氣脈運行的特點或者剛

16、剛吃完飯需要消化等等,因為那些時間段里干擾比較多,那個時候雜念就很多,就可以用來做一些閱讀、誦經等等的事。在剛才說的這四個時間里,會明顯感覺到心很容易安靜,所以就選這個時間來修法。此復初修,若時長久,易隨掉沉自在而轉。此若串習,極難醫改,故應時短,次數增多。如云:“有欲修心,即便截止,則于后次心欲趣入;若不爾者,見座位時,即覺發嘔。”初修的時候,如果時間長了,容易隨著昏沉、掉舉而轉。這個如果成了習慣,那就很難糾正。所以,最初應當時間短、次數多。也就是在你還有想修的心的時候,就立即截斷,那么到了下一次,你的心還想趣入。這就是要運用我們心上的規律,不要過度。在還想修,但勢力還沒盡的前端就要把它截斷

17、。也就是它最后位的狀態是,心里還想要修的時候,就提前結束。以這個作為等起,下一次一上來的時候它就有趣入的力量。就像說評書的,就是在講到關鍵處,大家正在興頭上的時候,他就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了,那當然下一次你就有很濃厚的興趣再聽。所以,要在心態尚好的時候截止掉,要留一點余味,任何事情不要做滿了。所謂“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就是這個道理。滿了以后,跟著來的就是一個虧損的相。在修法上就是要運用這個道理。如果不是這樣,每一次都一直修到狀態非常不好再停下來,搞久了,你一見到座位就發嘔。發心做事也是這樣,有些人就拼命做,不知道張弛有度的道理。如果過量了還在勉強自己,時間久了對做事就會發嘔,再不

18、愿意去做,這就是最初沒處理好。最初實修的時候,時間要短,效果要好,次數要多。就像屋檐滴水一樣,雖然每一次滴得少,但滴的次數很多,每次都是小片段、多數量,效果都很好。時間久了,就一定有利益。若待稍固,時漸延長。等到修得稍微穩固的時候,就把時間再逐漸地延長。于一切中,應離太急太緩加行過失。由此能令障礙減少,疲倦昏沉等亦當消滅。任何時候都應當遠離太急太緩的加行的過失,這樣做能夠使障礙減少,疲倦、昏沉等都會消滅。心態上,一切時都保持安閑的心態非常重要,這樣就很容易相應修法,而且障礙也會少,疲倦、昏沉等都會沒有。就像過去佛以彈琴的譬喻啟發弟子,琴弦繃得很緊的時候,能出妙音嗎?顯然不能。那琴弦很松弛的時候

19、,能不能出妙音?那也根本不行。這個譬喻相當好。也就是我們調節這個心不能太緊也不能太松。太緊,人處在緊繃的狀態里,怎么可能相應法呢?做任何事情,一緊張,就已經失去那個狀態。太松馳,又過于松懈,陷在里面起不來。我們修法要力求每一次都很精彩,能夠非常相應,能夠奏出修法的妙音。這就講了這樣一個總的原則。就像瑪吉拉準空行母說的:“不緊亦不松,彼具正見要。”心不緊不松,就會具有見的要點。下面再從道理上講一下為什么這是關要,再舉例說明哪些修行不應當緩慢。身體緊了,是導致疲倦的主因;心太松了,是導致昏沉的主因。所以,常常要觀察,如果心已經緊張,那肯定身體也緊。這樣去做的話,就會導致疲累,心沒有辦法處在修法的狀態。心太松了就會懶散,就會導致昏沉。所以,修的時候,身體要放松,心要警醒,這就是除障的關要。不緩慢的加行包括哪些呢?灑掃、乞食、承事上師、照顧病人等,都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