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1 2.1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教案_第1頁
高一地理必修1 2.1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教案_第2頁
高一地理必修1 2.1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教案_第3頁
高一地理必修1 2.1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教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教新課標版高一必修1 2.1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教案【教學目的 】1、運用圖示說明大氣的受熱過程;2、通過實驗說明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并且可以用事實解釋自然界中的熱力環(huán)流;3、運用圖示解釋風的形成。 【教學重點】1、 說明大氣的受熱過程和大氣的保溫作用。2、 應用熱力環(huán)流原理解釋海陸風、山谷風、城市風的形成。3、 解釋在程度氣壓梯度力、地轉(zhuǎn)偏向力、摩擦力的作用下風的形成和風向變化。【教學難點】1、 大氣的保溫作用原理。2、 熱力環(huán)流系統(tǒng)中地面與高空氣壓關系。3、 三力作用下風向的變化。【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引發(fā)考慮】為什么“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學生討論山上溫

2、度比地面低,這說明了什么?設問【學生答復】略【講解】要解答這個問題,就要知道大氣的熱量來源。通過上一單元學習,我們理解了太陽輻射是地球上一切能量之源。太陽的輻射能量是怎樣把能量傳遞給大氣的?【板書】一、大氣的受熱過程【講解】分析“大氣受熱過程圖 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陽輻射,要穿過厚厚的大氣,才能到達地球外表。太陽輻射能在傳播過程中,一小部分被大氣吸收或者反射,大部分可以到達地面,并且被地面反射和吸收。地面吸收了太陽輻射能而增溫,同時又以長波輻射的形式把熱量傳遞給近地面的大氣。近地面的大氣吸收了地面輻射以后增溫,又以對流、傳導等方式,層層向上傳遞熱量。大氣在增溫的同時,也向外輻射熱量。大氣輻射的方向

3、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氣輻射中向下的部分,因為與地面輻射方向相反,稱為大氣逆輻射,它可以對地球起到保溫的作用。分析結果A: a、b、c過程是大氣增溫的變化過程,大部分 太陽輻射到達地面的使地面增溫,地面又以長 波輻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氣傳遞熱量;近地面 空氣吸收了地面輻射后,又以對流、傳導等方 式層層向上傳遞能量。B: 地球大氣對太陽輻射吸收得少而對地面長 波輻射吸收得卻很多。結論:地面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的熱源。大氣上界射向宇宙空間射向宇宙空間吸收地面輻射太陽輻射太陽輻射短波輻射長波輻射吸收大氣輻射大氣逆輻射課本p29活動:1、 大氣對地面的長波輻射幾乎全部吸收,同時又以大氣逆輻射的方式

4、向地面輸出能量,對地面起了極為重要的保溫作用。地球外表及大氣層里保存著這部分熱量,是地理環(huán)境中發(fā)生的眾多自然現(xiàn)象及其過程的能量源泉。2、 有大氣的地球,白天一部分太陽輻射在穿過大氣層時被大氣反射、散射和吸收,到達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不能全部到達地面,使地面溫度不致上升太高。夜間大部分地面輻射被近地面大氣吸收,然后以輻射和對流的方式層層上傳,使大氣溫度不至于降的太低。更重要的是大氣在吸收熱量的同時,又以大氣逆輻射的方式,把熱量還給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補償了地面輻射熱量的損失,使地表夜間的降溫速度減慢。正是由于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對地面的保溫作用,使得地表溫度變化比較緩和。沒有大氣的月球,白天太

5、陽輻射全部到達月面,使月面溫度迅速升高。夜晚,月球外表輻射強烈,沒有大氣對月球的保溫作用,溫度下降速度很快。所以月面溫度晝夜變化比地球劇烈得多。【講解】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v 大氣對太陽輻射吸收具有選擇性 平流層的O3:紫外線 對流層的CO2、H2O:紅外線v 天氣中的云層和塵埃對太陽輻射有反射作用云層越厚、云量越多、反射就越強。大氣保溫作用 夏天多云時,白天的氣溫不會很高;冬天多云時,晚上 的氣溫不會太低。接收遙感信號應選擇無云天氣。相對地球而 言,月球外表晝夜溫差大。v 散射作用具有選擇性 本質(zhì)是改變太陽輻射的方向,而增加了其他方向的輻射。【提問】無云的晴空為什么呈現(xiàn)蔚藍色?【學生討論

6、】略【講解】 這是散射現(xiàn)象的結果。清潔大氣中的粒子直徑比太陽輻射波長小得多,藍色光波長短,散射作用強度大,因此藍光向四面八方散射,使整個天空成蔚藍。【提問】晴朗的白天和多云的白天,哪個溫度高? 晴朗的夜晚和多云的夜晚,哪個溫度高?【學生討論】略晴朗的白天和多云的白天,哪個溫度高? 晴朗的白天 晴朗的夜晚和多云的夜晚,哪個溫度高? 多云的夜晚總結:大氣大受熱過程實際上是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之間的互相轉(zhuǎn)化的結果。大氣的受熱過程就是太陽曬熱了地面,地面烘熱了大氣。太陽輻射是大氣的根本熱源,地面輻射是大氣的直接熱源。這就是為什么海拔越高,氣溫越低的原因,難怪高處不勝寒!影響:大氣的熱狀況、溫度

7、分布和變化、制約著大氣的運動狀況。【轉(zhuǎn)承】大氣的直接熱源是地面,不同性質(zhì)的地面溫度是不同的,同緯度,海洋和陸地就有溫差。【板書】二、熱力環(huán)流觀察現(xiàn)象,哪種情況會更符合事實?鋪墊,只問不答【討論】在自然狀態(tài)下,在青藏高原上煮飯為什么會煮生?【講解】近地面氣壓高,高空氣壓低。在所有條件都一直的情況下:1、同一程度面氣壓沒有差異。2、等壓線面互相平行,同一地點,氣壓隨高度升高遞減。假設地面冷熱不均,A地受熱多,B、C兩地受熱少,那么A地近地面空氣就會膨脹上升,到上空聚集起來,使上空的空氣密度增大,形成高氣壓;B、C兩地的空氣就會冷卻收縮下沉,上空的空氣密度減小,形成低氣壓。于是,在上空,空氣便從氣壓

8、高的A地向氣壓低的B、C兩地擴散。在近地面,A地空氣上升后向外流,使A地近地面的空氣密度減小,形成低氣壓;B、C兩地因有下沉氣流,近地面的空氣密度增大,形成高壓。于是,近地面的空氣又從B、C兩地流回A地,以補充A地上升的空氣,從而形成了熱力環(huán)流。這種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huán)流,稱為熱力環(huán)流。它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過程:冷熱不均空氣的垂直運動同一水平面氣壓差異空氣的水平運動特征:1、近地面溫度高,氣壓低,溫度低,氣壓高。2、近地面與高空的上下氣壓相反。3、上下氣壓是在同一程度面比較而言,在垂直方向上,同一地點,氣壓隨高度升高始終下降。4、等壓線在高壓處上凸,低壓處下凹。活動:課本p30

9、1、 白天陸地溫度比海洋高,因此陸地上為低氣壓,海洋上為高氣壓。夜間的情況正好相反。2、 風從高壓吹向低壓。據(jù)此,一日之內(nèi),白天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夜晚風從陸地吹向海洋。3、 略4、 白天來自海洋的風比較涼快潮濕,對濱海地區(qū)可以起到降溫的作用;夜晚來自陸地的風比較溫熱枯燥,對濱海地區(qū)起到增溫的作用。海陸風共同作用的結果是使濱海地區(qū)的氣溫日較差較小。【討論】有人說“鄉(xiāng)下的風,城里的雨,看“城市風示意圖,加以說明。1、城市風對城市大氣環(huán)境有何不良影響?2、我們在城市建立中應采取什么樣對策?如有大氣污染的企業(yè)、衛(wèi)星城、綠地【講解】地面受熱不均,導致空氣上升和下沉運動,這種空氣的垂直運動,使同一程度面上

10、的氣壓產(chǎn)生了差異。單位間隔 的氣壓差叫氣壓梯度。空氣會從高壓流向低壓,這種驅(qū)使空氣由高壓流向低壓的力,叫程度氣壓梯度力,在它的作用系,大氣由高壓流向低壓,形成了風。高壓低壓氣壓差氣壓梯度水平氣壓梯度力大氣水平運動(風)直接原因原動力 程度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它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假如沒有其他的力影響,風向?qū)⒑土Φ姆较蛞恢拢怪庇诘葔壕€,由高壓指向低壓。但是當風一旦形成,馬上受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影響,最終風向與等壓線平行。10021010100810061004(北半球)等壓線水平氣壓梯度力等壓線10021010100810061004(北半球)我國古代的讀書人,從上學之日起,就日

11、誦不輟,一般在幾年內(nèi)就能識記幾千個漢字,熟記幾百篇文章,寫出的詩文也是字斟句酌,瑯瑯上口,成為滿腹經(jīng)綸的文人。為什么在現(xiàn)代化教學的今天,我們念了十幾年書的高中畢業(yè)生甚至大學生,竟提起作文就頭疼,寫不出像樣的文章呢?呂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鋒利地提出:“中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差,中學語文畢業(yè)生語文程度低,十幾年上課總時數(shù)是9160課時,語文是2749課時,恰好是30%,十年的時間,二千七百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shù)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尋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無物。特別是寫議論文,初中程度以上的學生都知道議論文的“三要素是論點、論據(jù)、論證,也通曉議論文的根本構造: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

12、題,但真正動起筆來就犯難了。知道“是這樣,就是講不出“為什么。根本原因還是無“米下“鍋。于是便翻開作文集錦之類的書大段抄起來,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參考作文書就很難寫出像樣的文章。所以,詞匯貧乏、內(nèi)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學生作文的通病。要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單在布局謀篇等寫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須認識到“死記硬背的重要性,讓學生積累足夠的“米。高空大氣只在氣壓梯度力和地轉(zhuǎn)偏向力作用下運動,近地面的大氣還會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大氣最終是在氣壓梯度力、地轉(zhuǎn)偏向力和摩擦力這三個力作用下到達平衡的。在三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斜交。10021010100810061004(北半球)水平氣壓梯度力地

13、轉(zhuǎn)偏向力摩擦力【小結】太陽輻射冷熱不均大氣垂直運動水平氣壓差異大氣水平運動熱力環(huán)流隨堂練習3、諸葛亮火燒葫蘆峪話說三國后期,農(nóng)歷六月的一天,晴空萬里,暑熱難耐,真乃火攻之良機,諸葛亮設計將司馬懿父子圍困在葫蘆峪,遍山燃起大火,正當大火沖天,一場大雨不期而至。諸葛亮嘆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這這場雨真得是天降?4、以下四幅海陸風示意圖,能正確表示近地面大氣運動的是: 與當今“老師一稱最接近的“老師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時期。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詩云:“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貌,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于是看,宋元時期小學老師被稱為“老師有案可稽。清代稱主考官也為“老師,而一般學堂

14、里的先生那么稱為“老師或“教習。可見,“老師一說是比較晚的事了。如今體會,“老師的含義比之“老師一說,具有資歷和學識程度上較低一些的差異。辛亥革命后,老師與其他官員一樣依法令任命,故又稱“老師為“教員。答案:單靠“死記還不行,還得“活用,姑且稱之為“先死后活吧。讓學生把一周看到或聽到的新穎事記下來,摒棄那些假話套話空話,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篇幅可長可短,并要求運用積累的成語、名言警句等,定期檢查點評,選擇優(yōu)秀篇目在班里朗讀或展出。這樣,即穩(wěn)固了所學的材料,又鍛煉了學生的寫作才能,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才能、思維才能等等,到達“一石多鳥的效果。【教后記】“師之概念,大體是從先秦時期的“師長、師傅、先生而來。其中“師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時國君的老師。?說文解字?中有注曰:“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師之含義,如今泛指從事教育工作或是傳授知識技術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長值得學習者。“老師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師。“老在舊語義中也是一種尊稱,隱喻年長且學識淵博者。“老“師連用最初見于?史記?,有“荀卿最為老師之說法。漸漸“老師之說也不再有年齡的限制,老少皆可適用。只是司馬遷筆下的“老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