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主要病蟲害的發生及防治_第1頁
杜鵑花主要病蟲害的發生及防治_第2頁
杜鵑花主要病蟲害的發生及防治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杜鵑花主要病蟲害的發生及防治                           作者:林高峰 張建兵 項峰摘要簡述了危害杜鵑花的杜鵑花葉斑病、杜鵑花灰霉病、杜鵑花煤污病、杜鵑花花腐病等病害的發病特點和杜鵑冠網蝽、卵形短須螨、紅帶網紋薊馬等蟲害的形態特征,并提出防治方法,以期為杜鵑花病蟲害的防治提供。 關鍵詞杜鵑花;病蟲害;發生;防治 杜

2、鵑花(Rhododendron spp.)屬于杜鵑花科杜鵑花屬,俗稱映山紅、山石榴、馬櫻花、野山紅等。據統計,全世界有杜鵑花850多種,我國有650余種,占世界總數的50%以上。多種常綠杜鵑如黃杯杜鵑、白雪杜鵑、團花杜鵑、寬種杜鵑等各色杜鵑花,常成密集的杜鵑花灌木叢,甚至有連綿10km以上的杜鵑花“花?!钡钠嬗^。杜鵑較耐陰,花期長,杜鵑的枝葉耐修剪,根樁奇特,是一種非常適宜居室栽培的花葉俱美的植物。為了保證北侖杜鵑產業的健康持續,筆者對杜鵑花病蟲害進行了調查,發現發生相對常見的主要病蟲害有7種,其中病害4種,蟲害3種1。 1杜鵑花病害 1.1杜鵑花葉斑病 又稱褐斑病、角斑病,主要侵染葉片,是杜

3、鵑花最常見的病害,北侖區9個鎮(鄉)均普遍發生。病原為真菌,杜鵑尾孢菌(Cercospora rhododendri Fer.)。病原菌以菌絲體在病葉或植株殘體上越冬,翌年形成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自傷口侵入2。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紅褐色小斑點,逐漸擴展成為圓形病斑,或不規則的多角形病斑,黑褐色。后期,病斑中央組織變為灰白色。發病嚴重時,病斑相互連接,導致葉片枯黃、早落。在潮濕環境條件下,葉斑下面著生許多褐色的小霉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西鵑罹病最重,尤其是光葉和扭葉類品種。持續發生于整個生長季節,發病高峰多在5月中旬、9月上旬和11月上旬,溫室條件下栽培的杜鵑花可周年發病。雨水多、

4、霧多、露水重有利于發病,梅雨和臺風季節及多雨年份病重。通風透光不良,植株生長不良,可加重病害的發生。 1.2杜鵑花灰霉病 主要危害葉片和花器,是北侖杜鵑較為常見病害之一。病原為富克核盤菌(Sclerotinia fuckeliana(de Bary)Fuck),屬擔子菌門真菌。無性態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屬半知菌亞門。春季室內外栽培的杜鵑花花器易染病,凍害常是發病誘因之一。發病初期,花瓣上出現褐色水漬狀斑點,擴展很快,并相互連接形成大型病斑。在濕度高的條件下,病部產生灰色霉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層。低溫高濕的早春或晚秋及陰雨連綿、降雨量大的夏季易發

5、病,杜鵑受凍害發病重。 1.3杜鵑花煤污病 又稱煤煙病,主要危害葉片,其次為枝條和葉柄。北侖69月較易發病。病原為煤炱菌(Capnodium sp.),屬子囊菌亞門真菌。是一種由蚜蟲、蚧殼蟲引起的次生性病害。發病時葉面上產生輻射狀黑色圓形霉點,漸擴大成不規則形煤斑,煤斑匯合、增厚形成1層黑色的煤灰狀物。發生嚴重時,整株污染,枝葉枯萎,植株死亡。蚜蟲、蚧殼蟲數量大,溫度高時有利于病害流行。 1.4杜鵑花花腐病 主要危害花器,各品種杜鵑上均有發現。病原為杜鵑卵孢核盤菌(Ovlinia azaleae weiss),屬子囊菌門真菌。病菌在花瓣上形成菌核落地后在地上越冬,成為翌年侵染源。開花后在紅色或

6、紫色花上產生褐色斑點;在白色花上產生淺褐色斑點。病斑逐漸擴展至所有花瓣,造成花瓣沾污,花期縮短,花朵下垂,影響其觀賞價值。一般在春雨季節發病嚴重。 1.5杜鵑花芽枯病 個別鎮(鄉)局部發生為害相對較少的病害有杜鵑花芽枯病(Briosia ozaleae Morris),杜鵑頂生花芽多在78月發病,后進一步侵染葉芽和小枝,是杜鵑花的一種毀滅性病害,北侖只在個別年份偶有個別植株發生。 2杜鵑花蟲害 2.1卵形短須螨 別名扁螨、葉螨、茶短須螨、杜鵑紅蜘蛛,直螨目,細須螨科,是北侖杜鵑尤其是常綠杜鵑為害最為嚴重的一種害蟲。雌成螨體長約0.3mm,橢圓形,有紅、暗紅、橙紅等色,背腹扁平,體背有網紋狀斑。

7、雄成螨體略小,體尾部略尖。幼螨似成螨,鮮紅色,足4對。成螨、若螨多喜在葉背面吮吸汁液危害,葉脈附近受害尤烈;葉背呈現油漬狀紫褐色斑點,葉面呈灰白色斑點;受害葉片失去光澤,葉柄呈紫褐色,嚴重時葉片枯黃,早期落葉,影響生長和觀賞。北侖1年中以69月發生嚴重,高溫干燥有利于發生,多雨潮濕則不利其發生3。 1         2.2杜鵑冠網蝽 別名擬梨冠網蝽、杜鵑軍配蟲,屬半翅目、網蝽科,是北侖杜鵑為害較為嚴重的害蟲。成蟲體長3.5mm左右,體形扁平,黑褐色。觸角絲狀,4節。前胸背板中央縱向隆起,向后延伸呈葉狀突起,前胸兩

8、側向外突出呈羽片狀。前翅略呈長方形。前翅、前胸兩則和背面葉狀突起上均有很一致的網狀紋。靜止時,前翅疊起,由上向下正視整個蟲體,似由多翅組成的“X”字形。以成蟲、若蟲在葉背上吮吸汁液危害,并排泄糞便,從而使被害葉面形成白色斑點,同時,在葉背出現銹黃色污斑和蛻皮殼。受害植株樹勢衰弱,提早落葉,嚴重影響植株生長和開花。北侖危害期為510月,在干旱季節繁殖最快,帶白點的葉片可遍及全株,降低觀賞價值。 2.3紅帶網紋薊馬 別名紅帶滑胸針薊馬、荔枝網紋薊馬、紅腰帶薊馬,纓翅目,薊馬科,是北侖杜鵑花較為常見的害蟲。成蟲體長1.11.3mm,寬0.4mm,黑色有光澤。觸角8節,翅暗灰色。雌蟲腹部膨大,雄蟲腹部

9、細長。主要在葉背刺吸汁液,使被害葉面產生失綠點,可連成片,產生灰白色斑點,十分明顯,嚴重時,造成早期落葉,影響花木生長和觀賞。 2.4其他蟲害 調查中發現危害北侖杜鵑花的蟲害還有蚜蟲、杜鵑葉蜂、溫室白粉虱、卷葉蛾等不同程度為害葉片,木蠹蛾蛀食樹干,地老虎咬食根須。 3防治方法 3.1加強養護管理 西洋杜鵑、東鵑、毛鵑、夏鵑喜溫涼、怕燥熱,喜濕潤、怕水澇,喜散光、怕曝曬,喜薄肥、怕悶濕,養護適溫為1225,高于30生長緩慢,低于5進入休眠,低于0發生霜凍。要求肥沃疏松的酸性土,適宜pH值5.56.5。中性或偏堿時澆3%4%硫酸亞鐵水溶液34次。杜鵑怕濃肥、生肥,不要施生濃的人糞肥、死動物等。25

10、月施肥為宜,7月、8月不宜施肥,高溫時施肥易爛根。杜鵑施肥時,干肥少施,液肥薄施,春夏秋隔1015d施1次稀餅肥水或礬肥水,每年春、秋各施干餅肥1次,6月中旬施1次速效磷、鉀肥,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力,發病少或不發病。選擇排水良好、肥沃的壤土栽植杜鵑,并盡可能實行輪栽,以改善栽培條件,控制病害的發生。土壤和栽培基物可以用太陽能或熱蒸氣消毒,也可以用農藥處理。育苗和移栽園地時,株行距保持一定距離,以利通風透光,雨后注意排水,防止濕氣滯留,高溫時適時遮陽。及時清除病殘株、花、落葉和雜草,集中深埋或燒毀,減少病害侵染源和蟲體越冬場所。 3.2化學防治 葉斑病、煤污病等可用120160倍等量式波爾

11、多液,或70%代森錳鋅600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等輪換防治,每隔1020d噴1次,長期陰雨,做到雨前防、雨后治?;ㄆ谧⒁夥乐位颐共『突ǜ?,從早春開花前開始每隔710d,噴施甲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13次,可控制發病;發病初期噴灑11200波爾多液,或28%灰霉克800倍液,或50%代森銨8001 000倍液防治。防治杜鵑冠網蝽、紅帶網紋薊馬、蛇眼蚧等蟲害可噴施50%甲胺磷,或40%氧化樂果1 000倍液,或50%殺螟松2 0003 000倍液,或50%辛硫磷1 000倍液,或10%20%擬除蟲菊酯類1 0002 000倍液。防治卵形短須螨可噴施34%殺螨利果乳劑2 000倍液,或22.5%索螨醇乳油1 500倍液。木蠹蛾可用棉球蘸1/200敵敵畏堵塞洞口。防治地老虎可在盆面上撒一些呋喃丹,地栽的撒75kg/hm2,即可殺死。 3.3生物防治 保護和利用天敵昆蟲。如卵形短須螨天敵昆蟲有澳氏鈍綏螨、亞洲鈍綏螨、長毛鈍綏螨、多齒鈍綏螨、尼氏鈍綏螨等;杜鵑冠網蝽天敵昆蟲有草蛉、蜘蛛、螞蟻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