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學期地理單元測試(11)[新課標人教版]區域綜合開發與可持續發展_第1頁
高三上學期地理單元測試(11)[新課標人教版]區域綜合開發與可持續發展_第2頁
高三上學期地理單元測試(11)[新課標人教版]區域綜合開發與可持續發展_第3頁
高三上學期地理單元測試(11)[新課標人教版]區域綜合開發與可持續發展_第4頁
高三上學期地理單元測試(11)[新課標人教版]區域綜合開發與可持續發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資料來源于七彩教育網高中學生學科素質訓練系列試題高三上學期地理單元測試(11)新課標人教版 區域綜合開發與可持續發展本試卷分第卷(選擇題)和第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用時90分鐘。第卷(選擇題,共50分)一、選擇題 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讀圖l,回答l-2題。1該省沿海地區城市化水平比內陸地區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平原廣闊,農業生產水平高 B礦產資源豐富,人口密集 C生態環境良好,環境承載力高 D經濟發達,交通便利2圖中在建鐵路是我國沿海客運鐵路專線中的一段,其對該省產生積極意義的敘述,正確的是( )

2、改善交通運力緊張狀況 有利于礦產資源的開發 緩解能源緊張的局面 加快沿海地區城市化進程 促進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A BC D“振興東北要從發展現代農業開始”,今后黑龍江墾區:圍繞“糧、牧、企”的結構模式對產業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盡早實現“北大荒”走向“北大倉”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構想。據此回答35題。3下列糧食作物屬于黑龍江墾區的有( )A冬小麥和高粱 B春小麥和玉米 C水稻和甜菜 D谷子和大豆4目前,東北地區土地利用中的主要問題有( )A紅壤土層淺薄,肥力低下 B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鹽堿化C沼澤地開發,濕地破壞 D過度開墾,土地荒漠化十分嚴重5對黑龍江墾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下列敘述正確的

3、是( )A“糧、牧、企”結構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國有大中型企業B從“北大荒”走向“北大倉”的過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C“北大倉”要走向“北大商”必須依靠擴大耕地面積D產業結構調整必須面向國際和國內市場,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下圖為我國某省區產業結構變化圖,讀圖完成67題。6該省區在10年間( ) A第一產業比重加大 B第一、第三產業比重>第二產業 C第三產業比重縮小 D第三產業比重>第一產業7該省區最可能是( ) A吉林 B廣東 C青海 D山西下圖為江蘇省制造業部分行業工業總產值增長示意圖,讀圖完成89題。81999年至2003年間,江蘇四個主要制造業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是( )

4、 A化學工業 B冶金及延壓工業 C運輸設備制造業 D通訊、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制造9江蘇發展工業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是( ) A能源和資源缺乏 B勞動力素質不高 C資金嚴重短缺 D對外交通不便讀中國四個省(市)糧食總產量、人均糧食和人均耕地比較表,回答10-11題。項目地區糧食產量(百萬噸)人均糧食(噸/人)人均耕地(公頃/人)水稻小麥玉米甲4021508018乙1872505006丙35231305008國0400310與表中甲、乙、丙對應的省(市)分別是( )A江蘇、山東、廣東B北京、吉林、江蘇C吉林、江蘇、山東D廣東、北京、吉林11與全國相比,丁的人均糧食和人均耕

5、地的關系有特殊性,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增長較快B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C耕地面積逐漸減少 D經濟作物播種面積增加讀“長江三角洲耕地變化”示意圖,回答1213題。1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耕地最多的是1958年B耕地最少的是1950年C1958年以后耕地一直減少D1995年后耕地數量有所增加13造成該現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工業化與城市化發展B全球變暖 C勞動力短缺D環境污染嚴重讀“我國鄉鎮企業三種發展模式的源地圖”,回答1415題14近年來B、C兩地企業發展暴露出來的問題分別是( ) A“民工荒”現象嚴重水污染嚴重 B企業間過度競爭經濟腹地較小 C投資過多,產品積壓缺乏政策支持 D改

6、革開放遲緩資金嚴重短缺15A地城市采用“內含式”城市化擴展模式,既保持城區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其考慮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化水平 B經濟發展水平 C用地緊張 D人口數量下圖為坎兒井工程示意圖,讀圖完成16-17題。16坎兒井的主要用途是( )收集雨水 引流地下水 提供生產用水 減少地表徑流A B C D17該地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途徑有( )改變土地利用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改進灌溉技術,發展節水型農業改變耕作制度,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建設人工草場,提高草場載畜量A B C D下圖為我國某地區農業生產景觀圖。讀圖回答1819題。18根據圖中信息判斷,圖示地區位于我國的 ( )A黃土

7、高原 B山東丘陵C江南丘陵 D遼東丘陵19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今后農業發展中應當 ( )A擴大糧食種植面積,發展商品谷物農業B因地制宜發展立體農業C退耕還林,建設商品性林業基地D發展出口創匯農業根據下列資料,回答2021題。20世紀7090年代北方與南方產區糧食增產貢獻率及人均占有量的變化糧食生產指標糧食產區對全國糧食增產的貢獻率()人均糧食占有量(千克)70年代80年代9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北方產區總計其中:松遼河產區539115673197851319328436654007495242155695南方產區總計其中:長江產區4612973272431491133349352635

8、5139633280379920長江產區對全國糧食增產貢獻率變化的原因可能是( ) 非農業用地比重上升 糧食大量出口 糧食單產下降 調整種植業結構A B C D21表中數據顯示,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我國糧食生產格局的主要變化有( )長江產區對全國糧食增產的貢獻率持續下降 我國北方產區人均糧食占有量不斷減少我國糧食流通格局將出現北糧南運的局面 我國糧食流通格局將出現南糧北運的局面A B CD廣東產業高成本時代的到來,嚴重削弱了其產業競爭力和全省經濟持續發展的能力。原有的發展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如何應對高成本時代的挑戰,轉變產業發展模式,成為廣東“十一·五”期間謀求新發展的一個核

9、心課題。據此回答2223題。22下列各項中,預示著廣東進入21世紀后產業高成本時代到來的是( )土地、能源、水資源和原材料供應日漸趨緊勞動力成本增加,就業困難,失業率上升防治環境污染的投入不斷增大人民幣對外幣的比值被迫下降A B C D23應對高成本時代的到來,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下列各項措施中合理的是( )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控制工業的規模構建以政府為主體,產學研分工合作的創新體系加快區域協調發展步伐,提升區域合作水平加快綠色廣東建設,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A B C D讀“我國南方某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回答2425題。24圖中主要規劃了三大塊基地,其中A最有可能是( )A休閑旅游

10、基地 B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C工業協作配套及商貿物流基地 D高新技術產業基地25該縣在進一步發展中,應該 ( )保護基本農田,保證糧食生產 發展鄉村旅游,優化產業結構 加強生態建設,防止水土流失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城市化進程A B C D第卷(非選擇題,共50分)二、綜合題26(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晉陜內蒙古區面積150多萬平方千米,人口8310多萬。本區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畜牧業基地,也是中國自然環境脆弱、農牧業交錯和土地退化最為嚴重的地區。晉陜內蒙古區土地退化類型與分布圖 主要礦產分布圖 (1)比較圖中類侵蝕區與類侵蝕區外力作用的主要差異及其原因。 (2)簡要分析圖示

11、地區土地退化對周圍地區產生的不利影響。 (3)根據晉陜內蒙古區自然和人文資源的優勢,簡述你對該地區經濟發展的設想。27(11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B區域是迄今為止我國規模最大的區域合作組織,人們習慣稱其為“_”, A、B兩經濟區(帶)的形成與劃分均與_有密切關系。 (2)說明甲區域內發展經濟的主要區位優勢。 (3)十·五規劃提出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協調區域發展,將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四類區域。乙地區被列為優化開發區,請你簡要說明其經濟發展方向。 (4)A經濟帶橫跨東中西三大經濟地帶,區內差異顯著,東西互補性強。簡要說明這種區域合作的意

12、義。28(9分)下圖為我國兩大重要的商品農業生產基地,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比較甲、乙兩區域中平原地區優勢農產品的差異。區域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甲乙 (2)圖中甲地A、B區域農業發展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什么?東北曾是世界著名的商品大豆產區,是我國主要食用油的來源。自加人WTO后,某年江蘇某榨油廠即進口美國大豆1396萬噸,約相當于我國一年的大豆產量,同年東北大豆卻有七成積壓在農村。某研究性學習小組以“東北大豆的出路”為題進行研究。 (3)該研究性學習小組應主要采用何種研究方法?試簡述理由。 (4)該學習小組要將研究成果“東北大豆的出路”呈報給政府供決策參考。如果你是小組成員,你會提出哪些建議?

13、29(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0世紀80年代,香港與珠江三角洲地區在經濟合作中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廠”的加工貿易模式。90年代中后期,這種分布格局逐漸改變。如今經濟發展比較緩慢的粵北山區及粵東、粵西等地,正與珠江三角洲地區聯手,在當地劃出專用土地設立產業轉移園區。 (1)20世紀80年代,香港大量_型產業逐漸北移,珠江三角洲成為香港產品的_基地,香港利用資金、技術、市場、信息的優勢擔當研究開發中心和_中心的角色,形成了“前店后廠”的加工貿易模式。(3分) (2)結合所學簡述圖示地區產業發展與轉移的趨勢。(6分) (3)粵北山區設立的產業轉移園區主要有哪些比較區位優勢?當地應采取哪些措施

14、促進園區經濟健康、快速發展?(9分) (4)基塘生產是珠江三角洲獨具特色的農業生產方式,但近20多年來,這種農業生產方式在不斷萎縮。簡要分析基塘生產逐漸萎縮的主要原因。(4分)30(10分)下為我國華北地區某鄉駐地及周邊部分轄區示意圖,經勘探發現圖示區域有儲量豐富的大煤田。結合圖示,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該鄉原有大面積的水稻種植,但近年來卻不斷縮減,你認為主要原因是什么? (2)隨著對煤炭資源的大規模開采利用,圖示區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請推測一下會有哪些變化? (3)圖示區域除了通過鐵路、公路等直接向外運輸煤炭外,還將煤炭轉化為電能輸出,這樣做有哪些好處?如果把坑口電站建在處,是否合理?

15、(4)經過幾十年的開采,圖中區域煤炭資源幾近枯竭。為促進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該區域規劃產業結構調整。請你就這一課題提出合理化建議。參考答案與評分標準20081125一、選擇題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DCBCDDBDACDCABC題號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ACBDCCBCA二、綜合題26(10分)(1)類侵蝕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以風力侵蝕、沉積作用為主;類侵蝕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以流水侵蝕作用為主。(4分)(2)內蒙古地區土地荒漠化使華北地區沙塵天氣發生頻率增加;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大量泥沙在黃河下游沉積,形成

16、地上河。(2分)(3)利用豐富的礦產資源建設能源、重化工基地,發展鋼鐵、有色金屬等支柱產業;內蒙古地區發展牧業和農畜產品加工(奶業、毛紡織工業),黃土高原地區利用獨特優勢發展林果業;利用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文化景觀發展特色旅游。(4分)27(11分)(1)泛珠三角 河流(2分)(2)天然氣、井鹽、煤、鐵等礦產資源豐富;有寶成、成昆、成渝等鐵路和長江航運,交通便利;水能豐富。(2分)(3)答法1: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增長質量和效益;加快產業升級,大力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合作和競爭,繼續成為帶動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和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區域。(3分)答法2:充分發揮沿

17、海的地理優勢,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合作和競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充分發揮技術創新優勢,加強傳統工業基地的技術改造,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3分)(4)充分發揮長江三角洲的龍頭作用,帶動長江流域經濟發展;能夠發揮中西部地區資源的潛在優勢,促進長江中上游地區經濟發展;推動區域間產業轉移及承接,加快區域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加強資源、市場、人才、技術等方面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4分)28(9分)(1)甲:水稻油菜、棉花等 乙:春小麥、玉米 甜菜、大豆等(2分)(2)湖泊面積萎縮、洪澇災害較多(2分)(3)比較法;選定對象進行比較,能找出差距和改進的措施。(2分)(4)建立高油大豆生產基地,實行專業化規模生產;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品種,發展面向市場的產品;機械化生產,提高勞動生產率;發展生態農業;發展大豆產品的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3分)29(10分)(1)勞動密集 加工 銷售(3分)(2)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源密集型產業)逐步向優勢明顯的周邊地區轉移,珠江三角洲地區著重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生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2分)(3)優勢:豐富、廉價的勞動力,地價較低;措施:加快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對勞動力進行職業技能培訓、營造良好的政策與創新環境、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