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生物檢測 (90分鐘 100分)一、選擇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1.(預測題)吸煙有害健康,煙葉中有鐳226、釙222、鉛210等放射性物質,一位每天吸一包煙的人,其肺部所接受的放射性相當于200次X射線輻射,鐳、釙、鉛本身就是致癌物質,放射性輻射更是致癌的重要因素,放射性物質致癌的原因是( )A.DNA中堿基對的替換B.DNA中堿基對的減少C.DNA中堿基對的增加D.遺傳物質結構的改變2.(2012·安徽聯考)基因突變具有普遍性、隨機性、低頻性和不定向性的特點,其隨機性表現在( )生物個體發育的任何時期都可能發生基因突變體細胞和生殖細胞都可能發生基因突變細胞分裂間期和
2、分裂期都可能發生基因突變DNA復制、轉錄、翻譯時都可能發生基因突變A B C D3.(2012·安徽聯考)下列關于誘變育種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優良變異類型B一次誘變處理供實驗的生物定能獲得所需的變異類型C青霉素產量很高的菌株的選育依據的原理是基因突變D誘變育種過程能創造新的基因而雜交育種過程則不能4.現代生物技術利用突變和基因重組的原理,來改變生物的遺傳性狀,以達到人們所期望的目的。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轉基因技術導致基因重組,可產生定向的變異B.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交叉互換沒有改變DNA的空間結構C.人工誘變沒有改變突變的本質,但
3、可使生物發生定向變異D.現代生物技術和人工選擇的綜合利用,使生物性狀更符合人類需要5.(易錯題)下列有關單倍體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不可能產生有性生殖細胞B.體細胞中只含有一個染色體組C.體細胞中不可能含有形態、大小相同的染色體D.體細胞中含有控制本物種生長發育的全部遺傳信息6.下列有關共同進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共同進化是指各種生物在生存斗爭中一起進化B.捕食者對獵物起到選擇的作用,但獵物對捕食者無此作用C.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長期共同進化的結果D.個別物種的形成或絕滅對其他物種的進化沒有影響7.為調查可變性紅斑角化癥遺傳方式并繪制遺傳系譜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人群中
4、隨機抽樣調查并統計B.先調查基因型頻率,再確定遺傳方式C.通常建立系譜圖必需的信息不包括遺傳病是顯性還是隱性D.先調查該基因的頻率,再計算出發病率8.(2012·舒城模擬)設處于遺傳平衡的某個種群,A基因頻率為p,a基因頻率為q,且2pq>p2=q2,若AA基因型個體不斷被淘汰,則該種群AA、Aa、aa三種基因型頻率的變化過程為( )A BC D9.細胞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都可能產生可遺傳的變異,其中僅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的變異是( )A.染色體不分離或不能移向兩極,導致染色體數目變異B.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導致基因重組C.染色體復制時受誘變因素影響,導致基因突變D.非同源染色
5、體某片段移接,導致染色體結構變異10.如圖為細胞分裂各階段的細胞核DNA和細胞質中mRNA含量的變化曲線,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c時期合成蛋白質為DNA復制準備了條件B.c時期mRNA因b時期DNA含量增加而增加C.誘變育種過程中誘變劑在b時期發揮作用D.雜交育種中基因重組發生在d時期11.(2012·洛陽模擬)下列情況可引起基因重組的是( )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一條染色體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條染色體上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生局部交換DNA分子中發生堿基對的增添、缺失和替換正常夫婦生出白化病兒子A.B.C.D.12.人類21三體綜合征的病因是在生殖細胞
6、形成的過程中,第21號染色體沒有分離。已知21四體的胚胎不能成活。一對夫婦均為21三體綜合征患者,從理論上說他們生出患病女孩的概率及實際可能性低于理論值的原因分別是( )A.2/3,多一條染色體的卵細胞不易完成受精B.1/3,多一條染色體的精子因活力低不易完成受精C.2/3,多一條染色體的精子因活力低不易完成受精D.1/4,多一條染色體的卵細胞不易完成受精13.(預測題)染色體結構發生變異之前,染色體必須斷裂。斷裂發生在細胞周期的時間不同,造成的結果不同。如果在染色體復制之前發生斷裂,會造成( )A.斷裂以后,如果發生斷裂的兩段染色體在斷裂處原位愈合,仍發生了染色體變異B.分裂期的一條染色體的
7、兩條染色單體都發生改變C.分裂期的一條染色體的一條染色單體發生改變D.分裂期個別染色體數目的增加14.(2012·敦化模擬)在一個數量足夠大的種群中,下列因素不改變基因頻率的是( )A.抗維生素D佝僂病患者由于體型和正常人的差異很難找到配偶B.雄羚羊之間為爭奪雌羚羊發生爭斗C.小麥通常自花傳粉,不能自由交配D.在一個大的種群中,發生基因突變 15.(2012·鄭州模擬)下列不能體現生物正在進化的是( )A.在黑褐色環境背景下,黑色樺尺蠖被保留,淺色樺尺蠖被淘汰B.雜交育種通過不斷地自交、篩選和淘汰使得純合矮稈抗病小麥比例越來越高C.雜合高莖豌豆通過連續自交導致后代純合子頻率
8、越來越高D.青霉菌通過輻射誘變產生了青霉素產量很高的菌株16.如圖是單基因遺傳病的家系圖,其中2不含甲病基因,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A.甲病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B.乙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C.5可能攜帶兩種致病基因D.1與2再生一個患這兩種病的孩子的概率是1/1617.關于多倍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A.植物多倍體不能產生可育的配子B.八倍體小黑麥是用基因工程技術創造的新物種C.二倍體植株加倍為四倍體后,營養成分必然增加D.多倍體在植物中比在動物中更為常見18.(2012·鷹潭模擬)對于一個染色體組成為XXY的色覺正常的男孩,其雙親可能有如下幾種情況:色盲的母親和正常的父親;色盲的
9、父親和正常的母親(不攜帶色盲基因),則關于以上兩種情況,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屬于基因突變,且兩種情況都發生在精子中B.屬于染色體變異,前者發生在卵細胞中,后者發生在精子中C.屬于基因突變,兩種情況都發生在卵細胞中D.屬于染色體變異,前者發生在精子中,后者發生在精子或卵細胞中19.下表列出了兩個雜交組合及后代染色體的數目,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一二雜交組合獅(38)虎(38)白菜(20)甘藍(20)后代獅虎獸(38)白菜-甘藍(20)A.獅與虎能交配產生獅虎獸,無生殖隔離B.獅虎獸個體間能正常交配產生可育后代C.體細胞雜交獲得的“白菜-甘藍”可育D.白菜和甘藍雜交產生的白菜-甘藍體細胞中有
10、同源染色體20.(易錯題)下列是對基因型為AABB和基因型為AaBb兩個野兔種群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兩個種群中控制非相對性狀的基因在減數分裂中均可以發生基因重組B.由AaBb快速培育AABB的個體,可通過單倍體育種的方法得到C.AABB種群后代滅絕的機會高于AaBb的種群后代D.兩個種群遷移在一起成為-個新種群,則新種群沒有進化21.由于環境保護和采取有效的防盜獵措施,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的藏羚羊在兩年中增加了近萬只,藏羚羊數量上升一定導致( )A.種群基因庫增大B.基因突變頻率提高C.產生生殖隔離D.基因產生定向突變22.下列有關生物多樣性和進化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細菌在接觸青
11、霉素后會產生具有抗藥性的突變個體,青霉素的選擇作用使其生存B.蜂鳥細長的喙與倒掛金鐘的筒狀花萼是它們長期協同進化形成的相互適應特征C.異地新物種的形成通常要經過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三個基本環節D.自然選擇能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23.在試驗田中偶然出現了一株抗旱、抗鹽的玉米,設想利用該植株培育能穩定遺傳的抗旱、抗鹽水稻品種,用到的育種方法和技術應有( )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轉基因技術組織培養技術A.B.C.D.24.如圖表示某種農作物品種和培育出的幾種方法,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經過培育形成常用的方法是花藥離體培養B.過程常用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的幼苗C.由
12、品種直接形成的過程必須經過基因突變D.由品種和培育品種的最快途徑是二、非選擇題(共5小題,共52分)25.(13分)如圖是具有2對相對性狀的某自花傳粉的植物種群中甲植株(純種)的一個A基因和乙植株(純種)的一個B基因發生突變的過程(已知A基因和B基因是獨立遺傳的),請分析該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兩個基因發生突變是由于_引起的。(2)圖為甲植株發生了基因突變的細胞,它的基因型為_,表現型是_,請在圖中標明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3)甲、乙發生基因突變后,該植株及其子一代均不能表現突變性狀,為什么?可用什么方法讓其后代表現出突變性狀。(4)a基因和b基因分別控制兩種優良性狀。請利用已表現出突
13、變性狀的植株為實驗材料,設計實驗,培育出同時具有兩種優良性狀的植株(用遺傳圖解表示)。26.(14分)小麥是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改善小麥的遺傳性狀是科學工作者不斷努力的目標,如圖是遺傳育種的一些途徑。(1)以矮稈易感病(ddrr)和高稈抗病(DDRR)小麥為親本進行雜交,培育矮稈抗病小麥品種過程中,F1自交產生F2,其中矮稈抗病類型出現的比例是_,選F2矮稈抗病類型連續自交、篩選,直至_。(2)如果想在較短時間內獲得上述新品種小麥,可選圖中_(填字母)途徑所用的方法。其中的F環節是_。(3)科學工作者欲使小麥獲得燕麥抗銹病的性狀,選擇圖中_(填字母)表示的技術手段最為合理可行,該技術手段主要包
14、括:_。(4)小麥與玉米雜交,受精卵發育初期出現玉米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時全部丟失的現象,將種子中的胚取出進行組織培養,得到的是小麥_植株。(5)圖中的遺傳育種途徑,_(填字母)所表示的方法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27.(9分)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對某地區人類的遺傳病進行調查。在調查中發現甲種遺傳病(簡稱甲病)的發病率較高,往往是代代相傳,乙種遺傳病(簡稱乙病)的發病率較低。下表是甲病和乙病在該地區一萬人中表現情況統計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請分析回答:有甲病、無乙病無甲病、有乙病有甲病、有乙病無甲病、無乙病男性27925074 464女性2811634 700(1)若要了解甲病和乙病的發病情
15、況,應在人群中_調查并計算發病率。(2)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染色體上,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染色體上。(3)假設被調查群體中患甲病的純合子為200人,則被調查的人群中顯性基因(A)的基因頻率是_%。(4)下圖是該小組的同學在調查中發現的甲病(基因為A、a)、乙病(基因為B、b)的家庭系譜圖。請據圖回答:2的基因型是_。如果6是男孩,則該男孩同時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為_。如果6是女孩,且為乙病的患者,說明1在有性生殖產生配子的過程中發生了_。現需要從第代個體中取樣(血液、皮膚細胞、毛發等)獲得乙病致病基因,提供樣本的合適個體為_。(5)若要快速檢測正常人群中的個體是否攜帶乙病致病基因,可
16、利用特定的分子探針進行檢測,這一方法依據的原理是_。28.(8分)(預測題)動物多為二倍體,缺失一條染色體是單體(2n-1)。大多數動物的單體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蠅中,點狀染色體(4號染色體)缺失一條也可以存活,而且能夠繁殖后代,可以用來進行遺傳學研究。(1)某果蠅體細胞染色體組成如圖:該果蠅的性別是_,對其進行基因組測序時,需測定的染色體是_(填圖中字母)。(2)從變異角度看,單體屬于_。請參照果蠅染色體組成示意圖,繪制出能繁殖后代的單體果蠅的染色體組成。(3)果蠅群體中存在無眼個體,無眼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將無眼果蠅個體與純合野生型個體交配,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如表:無眼野生型F1085F2
17、79245據表判斷,顯性性狀為_,理由是:_。(4)根據(3)中判斷結果,可利用正常無眼果蠅與野生型(純合)4號染色體單體果蠅交配,探究無眼基因是否位于4號染色體上。請完成以下實驗設計:實驗步驟:_;_。實驗結果預測及結論:若_,則說明無眼基因位于4號染色體上;_。29.(8分)(探究創新題)原產某地的一年生植物a,分別引種到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種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產地,開花植株比例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_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_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2)在對b植物的某一種群進行的調查中,發現基因型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別為10%和70%(各種基因型個體
18、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對同一種群進行的調查中,發現基因型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別為4%和64%,在這一年中,該植物種群是否發生了進化?_,理由是_。(3)預測上述b植物中D基因頻率可能會如何變化?_,_,_。(4)若要使c植物的后代基因頻率維持在這一理想狀態下,除了具有龐大的種群外,還應具有哪些條件?_。答案解析1.【解析】選D。癌變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基因突變,基因突變導致遺傳物質改變。2.【解析】選A。基因突變是DNA分子復制過程中產生的堿基種類或數量的改變,細胞的分裂期DNA不復制,翻譯過程中不可能發生基因突變。3.【解析】選B。誘變育種所依據的原理是基因突變,由于基因
19、突變的不定向性,故一次誘變處理供實驗的生物不一定能獲得所需的變異類型。【誤區警示】誘變育種盡管能提高突變率,但處理材料時仍然是未突變的個體遠遠多于突變的;突變的不定向性和一般有害的特性決定了在突變的個體中有害變異仍多于有利變異,只是與自然突變相比較,二者都增多。4.【解析】選C。基因重組包括重組類型、交換類型和人工DNA重組技術,人工DNA重組技術可產生定向的變異;DNA空間結構是規則的雙螺旋結構,交叉互換不會改變DNA的空間結構;人工誘變的原理是基因突變,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5.【解析】選D。單倍體是指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體,所以單倍體的體細胞不一定只含有一個染色體組。若物
20、種是四倍體,則該物種的單倍體含有兩個染色體組,而且也能產生有性生殖細胞,所以A、B、C三項均錯誤。【誤區警示】體細胞含一個染色體組的個體一定是單倍體,單倍體體細胞不一定含一個染色體組。6.【解析】選C。共同進化是指在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選擇和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捕食者對獵物起到選擇的作用,也使獵物向適應環境方向進化;個別物種的形成或絕滅對其他物種的進化有著一定的影響。7.【解析】選C。調查遺傳病的發病率應該在人群中隨機抽樣調查并統計。調查遺傳方式則需要在患者家系中進行。遺傳病是顯性還是隱性,是在常染色體上還是在X染色體上需從系譜圖中進行推導,建立系譜圖必需的信息不包括
21、遺傳病是顯性還是隱性。8.【解析】選B。若AA基因型個體不斷被淘汰,那么A基因的基因頻率p要逐漸減小,最終AA基因型降至非常低。9.【解析】選B。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都可以發生染色體不分離或不能移向兩極,從而導致染色體數目變異;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導致基因重組只能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間期都發生染色體復制,受誘變因素影響,可導致基因突變;非同源染色體某片段移接導致染色體結構變異可發生在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中。【方法技巧】根據生物類型以及生殖類型來判斷可遺傳變異來源(1)病毒基因突變。(2)原核生物基因突變。(3)真核生物:進行無性生殖時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進行有性生殖即存
22、在減數分裂時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10.【解析】選C。根據對細胞周期的認識,可以判斷出:b時期是DNA復制的時期,基因突變主要發生在該期。c時期則是DNA復制后的時期,合成蛋白質主要是為分裂期作準備,該時期mRNA的增加是轉錄的結果。圖示的細胞分裂方式為有絲分裂,沒有基因重組。11.【解析】選C。非同源染色體的非等位基因之間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屬于基因重組。染色體的移接屬于易位。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屬于基因重組。堿基對的增添、缺失和替換屬于基因突變。僅涉及一對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不屬于基因重組。12.【解析】選B。雙親都是含47條染色體的21三體綜合征患者
23、,所產生的配子染色體數目各有23條和24條兩種,故產生后代的染色體數目為46、47、48條三種,其中因21四體的胚胎不能成活,故后代中染色體數目為47條的占2/3,所以他們生出患病女孩的概率為2/3×1/2=1/3。異常的精子競爭力較低,不易完成受精。13.【解析】選B。A項中,發生斷裂的兩段染色體在斷裂處原位愈合,沒有發生染色體變異。B項和C項中,染色體復制之前發生斷裂,通過染色體復制,使同一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都發生改變,B正確,C錯。D項,染色體數目變異通常由分裂后期著絲點分裂形成的兩條子染色體移向同一極引起,或減數分裂中同源染色體移向同一極引起。14.【解析】選C。A項中,抗
24、維生素D佝僂病患者由于沒有找到配偶,沒有產生后代,這位患者死亡后,致病基因在種群中減少,這種情況屬于基因漂變,會改變基因頻率。B項中,雄羚羊之間為爭奪雌羚羊發生爭斗,這屬于生存斗爭,是自然選擇范疇,影響基因頻率。C項中,自交情況下,僅改變基因型頻率,不改變基因頻率。D項中,基因突變會改變基因頻率。15.【解題指南】1.知識儲備:(1)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2)自交不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2.解題關鍵:判斷每個選項中基因頻率是否改變。【解析】選C。A項中,由于環境的選擇作用,控制樺尺蠖淺色基因逐漸淘汰掉,基因頻率發生了變化,生物發生了進化。B項中,通過選擇作用,小麥發生了進化。C項
25、中,自交過程中,基因型頻率發生改變,但基因頻率不變。D項中,基因突變改變了基因頻率,生物發生了進化。16.【解析】選C。雙親沒病,子代出現了甲病和乙病患者說明甲病和乙病是隱性遺傳病。A項中,2不含甲病基因,由此判斷甲病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不可能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B項中,4患乙病,由此判斷乙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C項中,5不攜帶甲病致病基因。D項中,1與2再生一個患甲病的孩子的概率是1/4,再生一個患乙病的孩子的概率是1/4,1與2再生一個患這兩種病的孩子的概率是1/16。17.【解析】選D。八倍體小黑麥能產生可育配子,所以A項敘述是不正確的;八倍體小黑麥
26、是通過遠緣雜交,然后誘導染色體加倍(即多倍體)而培育的新物種,不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創造的,B項錯誤;二倍體植株加倍為四倍體后,植株莖稈粗壯,一般情況下代謝產物會增加,但營養成分是針對人類(或動物)而言的,不一定增加,所以C項敘述不正確;多倍體在植物中很常見,動物中較少,所以D項正確。18.【解析】選D。由于染色體變異,導致男孩多一條性染色體。如果母親色盲、父親正常,精子形成過程中發生了染色體變異,產生了染色體組成為XY的精子。如果父親色盲、母親正常(不攜帶色盲基因),男孩的兩條X染色體可能全部來自母親,父親提供Y染色體,染色體變異發生在卵細胞形成過程中;也可能一條X染色體來自母親,XY染色體來
27、自父親,染色體變異發生在精子形成過程中。【誤區警示】該男孩色覺正常,不要誤以為男孩的X染色體來自父親或母親一方,男孩的基因型可能是XBXBY,可能是XBXbY,X染色體可能來自父母雙方。19.【解析】選C。獅虎獸和白菜-甘藍均是種間雜交產生的,二者體細胞有兩個染色體組,但兩個染色體組來源于兩個物種,沒有同源染色體,所以獅虎獸和白菜-甘藍減數分裂時不能聯會,二者是高度不育的。體細胞雜交獲得的“白菜-甘藍”是四倍體,具有同源染色體,可育。20.【解題指南】1.知識儲備:(1)基因重組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2)基因庫范圍廣,種群適應環境的范圍更廣。2.解題關鍵:注意題干是動物種群野兔,野兔不存在單
28、倍體和多倍體育種。【解析】選C。A項中,如果控制非相對性狀的基因在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則在減數分裂過程中不一定發生基因重組。B項中,動物不存在單倍體育種。C項中,AABB種群后代比AaBb的種群后代表現型種類少,AaBb后代適應范圍廣,更容易適應環境。D項中,兩個種群形成一個種群,種群基因頻率發生了變化,種群發生了進化。21.【解析】選A。A項正確,一個種群含有的全部基因構成這個種群的基因庫,種群數量增加,基因庫就增大;B項錯誤,基因突變的頻率不會提高;C項錯誤,藏羚羊是一個物種,沒有產生生殖隔離;D項錯誤,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22.【解析】選A。細菌由于變異本身就有差異,其抗藥性突變并不是接觸
29、青霉素后產生的。【方法技巧】判斷進化和形成新物種的方法(1)判斷種群是否進化的標準是看其基因頻率是否發生了變化,若種群基因頻率沒有變化,則種群一定沒有進化。(2)判斷是否形成新物種,關鍵是看是否形成了生殖隔離,如果新的種群和老的種群形成了生殖隔離,則形成了新物種。23.【解析】選B。解決本題的關鍵是注意題中信息是利用已有的抗旱、抗鹽玉米培育能穩定遺傳的抗旱、抗鹽水稻品種。抗旱、抗鹽基因已存在于玉米中,所以不需要再進行誘變育種;要想讓水稻具備抗旱、抗鹽性狀,必須借助于轉基因技術和組織培養技術,運用單倍體育種可以盡快達到培育能穩定遺傳的抗旱、抗鹽水稻品種的目的。【誤區警示】并非所有的材料都能進行誘
30、變育種,只有能進行細胞分裂的材料才符合要求,如萌發的種子、小白鼠性腺等;不進行細胞分裂的材料不符合要求,如干種子、動物精子等。原因是誘變育種必須發生基因突變,而基因突變發生在細胞分裂的DNA復制過程中。24.【解析】選D。本題考查的是育種方式,是近幾年高考的熱點問題。本題中所涉及的育種方式有誘變育種()、雜交育種()、單倍體育種(),原理分別是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其中單倍體育種可以明顯縮短育種年限,因為在單倍體育種過程中,每對染色體上的成對的基因都是純合的,自交產生的后代不會發生性狀分離。25.【解析】(1)由圖可知甲植株和乙植株都發生了堿基的替換。(2)因為A基因和B基因是獨立遺
31、傳的,所以這兩對基因應該分別位于圖中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又由于甲植株(純種)的一個A基因發生突變,所以該細胞的基因型應該是AaBB,性狀是扁莖缺刻葉。(3)植株雖已突變但由于A對a的顯性作用,B對b的顯性作用,在植株上并不能表現出突變性狀。當突變發生于體細胞時,突變基因不能通過有性生殖傳給子代;要想讓子代表現出突變性狀,可對突變部位的組織細胞進行組織培養,然后讓其自交,后代中即可出現突變性狀。(4)雜交育種和單倍體育種兩種方法都能取得不錯的效果。答案:(1)一個堿基的替換(或堿基對改變或基因結構的改變)(2)AaBB 扁莖缺刻葉(3)該突變均為隱性突變,且基因突變均發生在甲和乙的體細胞中,不能通
32、過有性生殖傳遞給子代。取發生基因突變部位的組織細胞,通過組織培養技術獲得試管苗,讓其自交,其子代即可表現突變性狀。(4) 方法一:雜交育種P aaBB×AAbbF1 AaBbF2 A_B_ A_bb aaB_ aabb 選擇 aabb方法二:單倍體育種P aaBB×AAbbF1 AaBb配子 AB Ab aB ab單倍體 AB Ab aB abF2 AABB AAbb aaBB aabb選擇 aabb26.【解析】圖中A、B為誘變育種,C、D為基因工程育種,E、F、G為單倍體育種,H、I為多倍體育種。(1)用矮稈易感病(ddrr)和高稈抗病(DDRR)小麥為親本進行雜交,培
33、育矮稈抗病小麥品種的過程叫做雜交育種,F2中矮稈抗病類型出現的比例是3/16,讓F2矮稈抗病類型連續自交、篩選,直至不再發生性狀分離,即新的品種培育成功;(2)要盡快獲得矮稈抗病類型新品種,應該采用圖中E、F、G單倍體育種的方式;(3)欲使小麥獲得燕麥抗銹病的性狀,應該用基因工程的育種方式,其過程包括: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4)小麥與玉米雜交后,由于發育初期受精卵中玉米染色體全部丟失,胚細胞中只剩下小麥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因此將胚取出進行組織培養,得到的是小麥單倍體植株;(5)誘變育種、雜交育種都是不定向的。答案:(1)3/16 不
34、再發生性狀分離(2)E、F、G 花藥離體培養(3)C、D 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4)單倍體 (5)A、B27.【解析】(1)對于甲病和乙病的發病情況,為避免人為因素干擾,確保調查結果的準確性,應在人群中隨機抽樣調查并計算發病率。(2)根據表中數據,甲病的男女比例接近于11,與性別無關,乙病的發病率男大于女,且與性別有關,因此可得出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常染色體上,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體上。(3)調查總人數是10 000人,患甲病總人數是570人,純合子是200人,雜合子是370人,顯性基因(A)的基因頻率是(200×2370)/20 0003.85%。(4)由遺傳系譜圖可得,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由3患乙病,其父母均表現正常,可推知2的基因型可能為aaXBXB或aaXBXb。由題意推知1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旅游補充協議書
- 汽車工程原理與維修技術試題集解析
- 進口產品合作合同協議
- 清工勞務協議書
- 永大稅務協議書
- 車輛轉讓協議和轉讓合同
- 輪值董事協議書范本
- 配電柜樓層使用協議合同
- 車輛運輸協議合同書
- 轉讓定制衣柜合同協議
-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自殺風險護理(2023版團標)
- 高血壓危象護理教學查房
- 腳手架工程安全管理風險辨識及防范措施
- DB15-T 3225-2023 焦爐煤氣制LNG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
- 股骨頸骨折課件
- MRI常見偽影和解決方法課件
- 玩轉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網絡原理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答案2023年下青島大學
- 建標 144-2010 老年養護院建設標準
- 醫療設備強檢計量目錄(參考)
- 汽車配件名稱大全全
- 溫州大學畢業論文答辯通用ppt模板4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