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環境狀況公報_第1頁
杭州環境狀況公報_第2頁
杭州環境狀況公報_第3頁
杭州環境狀況公報_第4頁
杭州環境狀況公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6年杭州市環境狀況公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的規定,現發布2016年杭州市環境狀況公報。一、綜述2016年,杭州市緊緊抓住服務保障G20杭州峰會機遇,切實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大力推進“美麗杭州”建設和“三五共治”工程,在保持經濟穩中向好同時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050.49億元,同比增長9.5%。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超額完成省下達的減排目標任務。水、大氣環境質量水平進一步提升,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明顯增強。市區空氣優良天數260天,同比增加18天;PM2.5濃度年均值49(

2、48.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0%。全面落實“河長制”,扎實建設“污水零直排區”,全市85.1%的地表水水質(市控以上斷面)達到或優于類標準,奪得了全省治水工作最高獎“大禹鼎”。全市聲、輻射、固廢等環境質量總體穩定,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評價指數(EI)繼續保持全國前列,生態省考核連續三年獲得優秀等次,成為全國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中第1個國家生態市,被總書記盛贊為“生態文明之都”。二、環境現狀(一)水環境1、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全市水環境質量狀況良好,同比穩中有升。全市47個市控以上斷面,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85.1%,達到或優于類標準比例85.1%,均與去年同期持平,全

3、市各大流域主要水質監測指標氨氮和總磷濃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全市12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錢塘江水質狀況為優,水環境功能達標率為95%,干、支流市控以上斷面達到或優于類標準比例為100%。苕溪水質狀況為優,水環境功能達標率為100%,達到或優于類標準的比例為100%。運河及城市河道水質有所改善,運河干流斷面已全部消除劣V類。西湖水質狀況優,平均透明度1.6米。湖區內監測點位水質均達到類以上水質標準。千島湖水質狀況優,平均透明度4.41米。湖區內監測點位水質均達到類水質標準。圖1 杭州市各流域氨氮濃度變化圖圖2杭州市各流域總磷濃度變化圖2、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狀況全

4、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狀況優,12個國控飲用水水源地點位水質保持穩定,達標率均為100%,與去年同期持平。(二)大氣環境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有所改善,主要污染物為細顆粒物(PM2.5)。市區環境空氣中SO2年均濃度為12g/m3,同比下降25.0%,與2014年相比下降42.9%,符合環境空氣質量(GB3095-2012)二級標準。NO2、PM10、PM2.5的年均濃度分別為45g/m3、79g/m3、49(48.8)g/m3,分別超標0.13、0.13和0.40倍,但同比分別下降8.2%、7.1%、14.0%,與2014年相比分別下降10.0%、19.4%、24.6%。降塵平均濃度為4.97噸

5、/平方公里·月,達到浙江省控制標準,同比下降2.74%。圖3 2014-2016年杭州市區空氣質量主要參數年均濃度對比圖1、環境空氣質量 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評價,杭州市區環境空氣優良天數為260天,優良率71%。與2015年相比,優良天數增加18天,優良率上升4.7個百分點。與2014年相比,優良天數增加32天,優良率上升8.5個百分點。 杭州市區PM2.5達標天數306天,達標率83.6%,與2015年相比,達標天數增加23天,達標率上升6.1個百分點。與2014年相比,達標天數增加51天,達標率上升13.7個百分點。圖4 2014-2016年杭州市區空

6、氣質量對比圖淳安縣、桐廬縣、建德市、臨安市、富陽區等5個縣(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分別為341天、332天、337天、312天、318天,優良率分別為94.7%、91.0%、92.3%,85.2%、87.4%,主要污染物為細顆粒物(PM2.5)。圖5 2016年杭州市各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示意圖(備注:以上1-10月份數據來源于浙江省區域大氣環境數據管理應用系統,11-12月份數據來自國家平臺。)2、酸雨杭州市大部分地區處在較重酸雨區。酸雨污染處于較重水平,污染程度總體比上年度有減輕。酸雨率71.6,比上年下降12.4個百分點。杭州市降水pH年均值為4.92,比去年略上升,降水pH值范圍為

7、3.407.75,最低值出現在中心城區。表1 杭州市酸雨區分布情況一覽表年度輕度中度較重重2015建德市中心城區、余杭區蕭山區、富陽區、臨安市、桐廬縣、淳安縣2016余杭區、淳安縣中心城區、蕭山區、臨安市、建德市、桐廬縣富陽區(三)聲環境杭州市聲環境質量狀況良好,交通和社會生活噪聲是我市環境噪聲的主要來源。1、區域環境噪聲杭州市區區域環境噪聲為56.4分貝,質量等級為輕度污染;桐廬縣質量等級為好,其他區、縣(市)質量等級為較好。圖6 杭州市區域環境噪聲變化圖2、功能區噪聲除杭州市區1類標準適用區晝間噪聲超標1.8分貝外,其他區、縣(市)各類標準適用區晝間噪聲均達標。3、道路交通噪聲杭州市區道路

8、交通噪聲為68.7分貝,質量等級為較好,其他區、縣(市)道路交通噪聲為62.569.5分貝,除淳安縣質量等級為較好外,其余均為好。圖7 杭州市交通噪聲變化圖(四)固體廢物2016年,我市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450.28萬噸,綜合利用量374.04萬噸,處置量73.44萬噸,無害化處置利用率99.37%。2016年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24.74萬噸,綜合利用9.27萬噸,處置量14.55萬噸,無害化處置利用率96.28%;醫療廢物產生量2.34萬噸,無害化集中處置率100。2016年市區生活垃圾清運量為365.47萬噸,通過填埋、焚燒等方式處置,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置率100。(五)輻射環境全市有放

9、射源單位198家,放射源1239枚,核技術利用單位869家,全市輻射環境安全。(六)生態環境1、耕地/土地資源我市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2020年末耕地保有量為317萬畝。根據我市2016年度土地利用變更調查“一上”數據,至年底,實際耕地面積為336萬畝。全市非農建設經依法批準占用耕地面積1.45萬畝,均實行先補后占,補充耕地的面積與質量不低于經依法批準占用耕地的面積與質量。2、水利森林資源全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2319.3立方米;人均年綜合用水量372.6立方米;城鎮居民人均年生活用水量60.4立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用水量51.7立方米;城鎮公共用水量人均140.5立方米;農田灌溉畝

10、均用水量433.5立方米;水資源利用率16.1%(不包括過境水資源量)。我市林地、森林面積增速明顯。全市林地面積1767.96萬畝,同比增加5.69萬畝;森林面積1652.49萬畝,同比增加8.14萬畝;活立木總蓄積6313.52萬立方米,同比增加415.33萬立方米,蓄積增長具有較大潛力。全市森林覆蓋率為65.54%,同比上升0.32個百分點。全市森林生態功能指數為0.497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種森林類型產生生物量944.35萬噸,新增森林生態價值945.84億元,平均每畝新增森林生態效益5723元。三、措施與行動(一)水污染整治工作飲用水源保護。鞏固合格規范飲用水源保護區創建成果,完善

11、飲用水源保護區隔離防護和短信提醒。開展飲用水水源地風險排查和整治。修訂杭州市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進一步細化要求、健全機制。完成飲用水源環境狀況評估,推進跨界飲用水源地保護。五水共治(治污水)。深化水污染環境綜合整治,一是推進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創新運用多種末端截流方式,削減入河污染。二是實施“清水入城”工程。先后投運10個“清水入城”工程,每日引入城市內河800萬噸清水,內河透明度最高可提升1-2米。三是開展“小微水體”治理。對7500條溝渠、7060座池塘進行排查,繪制出水系圖;對重要溝渠和池塘全面整治并實施長效管理。四是創設“三色預警”機制。對治水整體工作進展慢的地區一并實施預

12、警,累計已有405條河(次)及21個(次)地區被預警。五是構建“智慧河長”平臺。依托“共建共享”的互聯網思維,在全省率先開發“河長制”信息管理平臺及APP,目前平臺總訪問量已達53萬多人次。(二)大氣污染整治工作強勢推進“五氣共治”工作,一是推進地方立法,逐步完善法規體系。2016年1月1日起實施新大氣污染防治法,8月出臺了杭州市大氣污染防治規定。二是持續深化燃煤煙氣治理。在完成蕭山電廠、半山電廠燃煤機組關停的基礎上,又完成關停熱電鍋爐19臺、超低排放治理87臺;10蒸噸/小時以上工業企業燃煤鍋爐關停15臺,完成清潔化改造106臺。累計完成4295臺10蒸噸/小時以下小燃煤鍋(窯)爐淘汰或改造

13、。三是全面開展工業廢氣治理。淘汰落后產能企業213家,完成低小散企業整治874家。完成重點行業VOCs排放清單編制。開展VOCs整治,削減排放4000余噸。四是不斷強化車船尾氣治理。實施小客車總量調控政策,控制車輛有序增長。2016年全市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37886輛。督促落實油氣回收,全市加油站、儲油庫回收汽油1094噸。五是深入推進揚塵灰氣治理。制定出臺杭州市建設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規定。查處違法渣土運輸車輛1785輛,查處隨意傾倒渣土745起。對302條道路實施月度重點灑水和沖洗作業,招募300名民間“路長”,強化社會監督。六是繼續加強餐飲排氣治理。加強執法監管,共整治無證無照小餐飲2733

14、家。實施露天秸稈焚燒長效管理,綜合利用率達91.9%。(三)聲、固廢和輻射環境管理工作噪聲管理。開展中高考期間“綠色護考”專項行動,組織在媒體上刊登杭州市人民政府2016年加強中高考期間環境噪聲管理的通告。加強全市夜間施工管理。固廢管理。一是加強危險廢物執法檢查,加大專項執法力度。二是開展危險廢物“清零”行動。將我市易燃、易爆、易腐蝕類危廢產生企業作為清零行動整治重點。三是提升危險廢物管理水平。推進危廢集中處置設施建設,建立信息共享平臺,著力解決危廢處置能力缺口。全年新增危險廢物處置單位3家,處置能力9.2萬噸。全市危廢經營單位達到29家,年處置能力125萬噸。系統備案市外危廢經營單位26家。

15、四是規范污染土壤治理修復。組織開展全市工業企業退役場地排查行動,確保工業企業退役場地安全利用。輻射管理。開展電離、電磁輻射環境監管及監督性監測工作,市本級抽查、抽測120家輻射工作單位。完成市級輻射應急預案修編和市級輻射應急預案操作手冊制定,開展市級輻射應急演習。開展完成5個飲用水水源的狀況調查及飲用水源周邊放射性污染源調查工作。加強輻射安全許可監管,全年審批驗收輻射項目78個。督促送貯閑置、廢棄放射源137枚,送貯率100。(四)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森林資源保護。一是建立健全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制。二是推進森林擴面提質工程。全市完成造林更新7.21萬畝,完成平原綠化2.15萬畝,完成中央財政

16、森林撫育補貼項目6.71萬畝,實施850萬畝生態公益林建設。三是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力度。實現最嚴格的林地管理,強化森林資源源頭管理,加強森林災害防控、林業執法力度和林業基礎建設,優化林業發展環境。四是建立森林資源與生態狀況監測體系,開展市縣聯動森林資源與生態狀況年度監測。水土保持情況。全年全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52.22平方公里。生態補償機制。深化生態補償機制,修訂杭州市生態補償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將全市所有區域納入補償范圍,開創性地將獎懲要素納入生態補償分配機制,實現因素分配和獎懲相結合,生態補償資金增加到1.55億元。四、專欄(一)生態文明建設杭州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成效顯著。獲得省委省政

17、府2016年“美麗浙江”考核優秀,被環保部授予“國家生態市”榮譽稱號,成為全國省會城市首個、副省級城市中首批命名的國家生態市。全市建成8個國家生態縣(市、區),119個國家級生態鄉鎮、135個省級生態鄉鎮。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制定出臺了杭州市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杭州市環境保護督察方案等。富陽區率先在全國推行鄉鎮(街道)生態環境質量報告制度,得到人民日報等媒體多次跟蹤報道。2016年市生態文明委對15個區、縣(市)和43個市級單位進行考核,淳安縣獲得“美麗杭州”實驗區優秀,江干區、西湖區、濱江區、富陽區、桐廬縣、建德市等6個區、縣(市)獲得優秀,43個市級成員單位考核均達到良好以上。(二

18、)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主要污染物減排。制訂年度主要污染物減排計劃,著力推進重點減排項目建設。全年實施減排工程項目217個,全市2016年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超額完成省下達的減排目標任務。排污權交易。排放權登記交易新系統運行良好。全年組織6期排污權申購交易,成交84家次,成交款共計1553.2145萬元。幫助12家企業排污權抵押融資登記,總貸款金額為2841.9563萬元,有效發揮了排污權在企業轉型升級和綠色信貸方面的作用。幫助21家企業完成排污權回購,回購金額718.6647萬元。繼續加大排污權交易政策支持力度,繼續給予排污權初始登記繳款7折優惠。刷卡排污。全

19、市刷卡排污系統運行良好,建成市控以上刷卡排污系統262套,涉及企業252家,全年平均總量數據傳輸有效率達到85%以上,位于全省前列。開展重點工業企業噸排污權稅收貢獻排名,實行差異化總量控制激勵政策。減排監測體系。完成污染源在線更新改造設備254套。做好企業自行監測管理工作。開展每月有效性審核工作。開展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工作。全市共對160家國控企業進行監督性監測,每半月一次在市環保局門戶網站公布監測結果。(三)環境法治環境法制建設。加強環境立法和宣傳,深入推進環保依法行政工作。規范行政執法相應制度,修改完善環境復議應訴工作制度、重大處罰案件集體審議制度。開展執法案卷評查工作。建設項目審批管理。強

20、化建設項目產業導向、總量控制和達標排放。全年全市共審批項目5274項,其中報告書項目177項,報告表項目1866項,登記表項目3228個,其中市本級對15個項目在經過兩到三級初審后實行委托審批,環評執行率100。全市共驗收3001個項目,其中市本級對182個項目進行了現場驗收檢查,驗收項目16項,建設項目“三同時”執行率達到100。備案經營性用地項目45個,退役評價17個。環境執法。以打造“環境監管最嚴城市”為目標,繼續保持執法高壓態勢。全年全市共立案查處行政處罰案件1972件、罰款9403.7萬元,共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22件,刑事拘留45人;移送適用行政拘留環境違法案件43件

21、,行政拘留41人。開展“6+1”“百日環保執法”等專項行動,環境違法案件查處數位列全省第一。我市環境執法工作獲得環保部通報表揚。 環境信訪、建議和提案辦理。全年全市共處理環境信訪26304件,處理量同比上升7%。其中涉氣信訪占53.6%,涉水信訪占10.1%,噪聲信訪占17.1%。市本級辦理省、市“兩會”建議、提案共61件。(四)環境監測、科研和信息公開環境監測。一是做好G20杭州峰會期間環境質量監測、預測預報與預警等工作。二是扎實完成環境空氣質量、地表水、噪聲、輻射、生態環境、土壤等常規監測工作任務。三是完成國控、省控、市控、縣(市、區)控重點工業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和比對監測,并及時做好污染源

22、監測信息公開工作。四是做好環境空氣和水質自動監測系統運行工作,做好環境空氣國控點數據的對外發布和空氣質量預報工作。五是按要求開展環境監測數據的質量保證工作,確保環境監測數據科學、有效。六是全方位加強應急監測能力建設,在余杭、建德、富陽、臨安等地開展了飲用水源保障的應急演練。完成應急監測9次。環保科研。開展了杭州地區空氣質量狀況與主要問題研究等6個專項研究工作。完成2項重大課題驗收工作;獲市科委2項重大課題立項。做好一般課題申報立項初審,4個課題獲市科委立項;完成13個課題驗收工作。開展已完成的優秀科技成果報獎工作,共獲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獲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推薦的

23、草甘膦生產廢水處理及母液資源化利用集成技術獲國家環??萍歼M步二等獎。信息公開。2016年,我市環境信息公開工作在全國120個城市中排名第2(第三方測評,僅次于北京);環保政務信息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3。制定出臺市環保局信息公開負面清單(試行)。全年主動公開信息25771條,辦理依申請信息公開29件,沒有發生行政復議以及行政訴訟情況。自2016年11月起,杭州市環境空氣質量已由國家統一開展監測和數據發布,可通過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全國城市空氣質量實時發布平臺(33:20035/)及其對應的手機App進行查詢學術交流與人才培訓。杭州市低碳科技館被命名為國家環保

24、科普基地。依托院士工作站及科研合作協議,多次舉辦大型學術交流活動。舉辦杭州地區環境監測站理化分析技術培訓、全市第四期輻射環境監測培訓班等多次業務培訓。(五)環保宣傳教育與公眾參與環保宣傳。全年累計在市級以上媒體發稿585篇(其中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3次,人民日報刊發9篇;新華每日電訊4篇;在中國環境報頭版頭條4篇,專版6個,報道74篇;浙江衛視浙江新聞聯播播出相關報道48次)。在杭州人民廣播電臺環保之窗播出節目240期;編發微博2190條,微信470條,今日環??煊?24條;協調各類媒體采訪70余家/次;出刊杭州環保雜志6期。舉辦省市紀念“六五”世界環境日現場活動,開展環保文藝演出進社區等主

25、題活動10多項。繼續深化綠色系列創建工作。首次通過杭州電視臺,組織全市中小學生統一觀看環保公開課。編印發放改善環境質量,共建美好家園等宣傳折頁、科普宣傳片。公眾參與。全年共組織各類環保公益活動518場,在全市20個街道近50個社區開展“清潔杭州,美麗家園”系列活動。組織環保志愿者對全市近50條河流進行定期巡護,積極參與護水護河,助力保護水環境。組織在杭高校綠色聯盟開展“助力G20綠動杭城”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和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舉辦了在杭高校大學生“綠色文化節”。通過“一把傘,一座城”、“廚房里的公益環保酵素的制作與應用”、“奔跑吧,鉛筆頭”等志愿服務活動,服務、影響居民近10萬人次。五、

26、主城區環境保護工作(一)上城區以“堅持環境立區,建設生態上城”為目標,圍繞G20杭州峰會圓心,扎實推進“五水共治”、“五氣共治”等生態工程建設。一是深入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在創建主城區首個“清三河達標區”的基礎上,成功捧獲“五水共治”工作優秀縣(市、區),成為杭城唯一獲此殊榮的主城區。創新啟動“3×3”巡河模式,建立全方位全覆蓋全民眾巡河體系;首推渠長制,強化精細管理;建設污水管網6.98公里,雨水管網7.05公里。完成中、東河及新塘河沿線54個截污納管項目。完成清淤河段長度約2538米。二是大力推進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工作。徹底拆除轄區內的無證無照茶水爐。與城管部門開展餐飲單位油煙治理

27、聯合檢查,共檢查560家餐飲單位,立案查處22起,罰款7萬多元,責令60多家單位對油煙凈化設施設備進行了整改。完成2233輛黃標車和老舊車的淘汰工作。(二)下城區以“環境立區”為總戰略,緊緊圍繞G20杭州峰會這一圓心,不斷強化環境監管,積極開展污染整治,不斷改善環境質量。一是做好峰會環境質量保障工作,編制完成環境質量保障總方案及各類子方案、運行手冊,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全區域、全天候、無縫隙、網格化工作,確保峰會期間的環境質量;二是實現河道水質監測全覆蓋,31條河道的95個斷面每月開展水質監測,定期發布檢測分析報告。三是實現年度VOCs整治任務提前超額完成,率先完成全區共76家工業VOCs整

28、治;四是實現最嚴格環境監管,共對45家違法單位立案處罰,罰款72.36萬元,創分局歷史記錄,環境安全進一步鞏固。五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再推進。完成創建省級綠色學校1家、市級綠色學校6家。(三)江干區緊緊圍繞建設“國內一流現代化中心區”目標,以峰會環境質量保障為契機,全面推進“美麗江干”建設,被環保部命名為國家級生態區。一是環境質量持續提升。空氣優良率穩中向好,PM2.5同比下降19%,提前完成“氣十條”改善目標。全面落實“5+X”特色河長制,打造“丁蘭治水示范區”等精品亮點工程。二是環境監管始終最嚴。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共立案查處40家,罰款126萬元,妥善處理環境信訪1016件。三是環保

29、審批更優更簡。積極落實“簡政放權”和“備案制”改革要求,報告書、報告表、登記表分別增速70%、60%、33%以上。全年完成建設項目審批200個,夜間施工審批407件次。四是環境宣教全面開展。充分運用微博微信、門戶網站等宣傳平臺,積極開展轄區內法律法規培訓,完成創建省級綠色學校1家、區級綠色學校10家。(四)拱墅區緊緊圍繞G20杭州峰會保障中心工作,打造“顏值高、氣質好、國際化”的宜居宜業城區為目標,開展各項工作。一是持續改善水氣環境質量??諝赓|量優良率為 68.3%,同比上升8.9%。PM2.5年均值53.4ug/m3,同比下降16.1%。出境斷面與入境斷面水質基本持平,達類水標準。二是牢筑環

30、境安全防線。積極做好G20杭州峰會環境質量和安全保障工作,對企業進行地毯式大排查和專項整治;杭州油漆廠完成關停搬遷,完成7家混凝土企業全封閉生產改造任務。三是執法監管中實行“五個最嚴”。查處違法排污行為28起,行政處罰94.5萬元。全年共受理各種信訪投訴485件,同比下降22%。四是優化環保服務。開展“聚焦G20,當好店小二”企業服務活動,全年共審批建設項目347個。五是多方位開展生態環保宣傳,開展主題日宣傳活動和環保知識培訓,完成創建2所省級“綠色學?!焙?個省級生態教育基地。(五)西湖區圍繞“美麗杭州”先行示范區建設目標,以G20杭州峰會為圓心,全力推進治水、治氣等工作。一是開展大氣污染整

31、治。推進VOCs整治工作,梳理出全區VOCs產生單位清單,基本建成VOCs污染防控體系。完成黃標車及老舊車淘汰工作。二是開展涉氣行業專項整治。全年共檢查企業1680家次,對24起環境違法案件立案調查,依法關閉無證無照作坊30余家。三是開展危廢“清零”行動。為確保G20期間環境安全,制定G20峰會西湖區危險廢物管控方案,開展危廢“清零”行動。對96家危廢產生單位,下發了西湖區危險廢物產生單位規范化管理實施指南。四是全力落實水源保護工作。實施全天候巡查管控,完成錢塘江江面及內河每日巡查,峰會期共巡查飲用水源132人次,巡查內河66條次,檢查排灌站42個次,未發現一起水質異常情況。(六)高新(濱江)

32、區圍繞G20杭州峰會環境質量保障,扎實推進各類環境整治工作,環境質量改善明顯。一是“五氣共治”有新理念。對全區汽車修理、印刷等重點行業開展摸底排查及整治,完成1家印染行業定型機廢氣、3家噴涂企業VOCs、1家電子產品制造企業焊接廢氣整治及1家廢氣企業搬遷。完成老舊車淘汰年度任務。二是“五水共治”有新深度。完成河塘清淤13.9萬方,對210個異常排口進行整治。完成十甲河、解放河、風情河等7條河道的生態治理。著力推進“清水入城”工程,水質感官提升明顯。三是土壤修復有新動作。按照“土十條”要求全面推進區域未開發土地土壤修復治理工作。四是環境監管有新標尺。查處各類違法案件24起。全力推進“規劃環評+環

33、境標準”清單式管理試點。(七)經濟技術開發區圍繞G20杭州峰會保障,以“五水共治”、“五氣共治”為主線,以“最嚴執法”為抓手,持續改善環境質量。一是五水共治,推進涉河工程建設,完成兩家養殖場關停工作,完成5.4萬余套住宅陽臺水截污工作,完成河道清淤量55.45萬方,每月開展河長固定巡河日活動,完成排查和整改涉河涉水問題380處。二是五氣共治,完成中策橡膠與杭聯熱電燃煤鍋爐煙氣深度治理改造,成為全市首個燃煤機組全面完成清潔化改造任務的地區,完成12家工業企業VOCs治理工作,減少VOCs排放500噸。三是推進化工企業轉型升級,完成波美化工助劑的搬遷,完成巨邦高新、石原金牛農藥、達康化工、包爾得有

34、機硅等企業化工合成工序的關停。四是環境執法,開展現場執法檢查2517人次,檢查企業1345家次,立案查處49家,已處罰金額131萬余元。(八)西湖風景名勝區圍繞“建設一流的世界遺產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杭州旅游產業集聚區、杭州歷史文化體驗區”的目標,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是狠抓落實污染點源的排查整治,落實網格化管理,積極構建景區污染源管理系統,聯合多部門力量開展現場執法。二是推動水污染整治,開展可疑排水口整治及局部管網提升整治,強化峰會工地管理,組織水環境應急演練。三是開展“助力G20”環保宣教活動,聯手阿里巴巴、學校等舉辦少兒環?!疤槭袌觥薄h?!拔⑿νぁ钡?,江洋畈生態公園成功創建為市環

35、境教育基地。四是以中國園林最高水平迎接國際嘉賓,精心刻畫出“接天蓮葉晴空碧,魚戲荷花水色清”的生態畫卷,贏得了中央領導、各方嘉賓以及市民游客的一致好評。(九)大江東產業集聚區以服務保障G20杭州峰會為契機,以“五水共治”和“五氣共治”為抓手,深入實施污染減排,強化環境監管,推進環境治理。一是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完成16臺熱電鍋爐超低排放改造,43臺燃煤鍋爐清潔化改造,81家企業VOCs治理,削減VOCs排放1001噸;新建一個大氣自動監測站。二是改善水環境質量。封堵排污口980個,推進30條河道綜合整治,完成6個片區水環境治理和污水零直排建設。三是開展環境綜合治理。關停噴涂、化工等企業65家,治理石材加工企業130余家。取締塑料造粒廠12家,整治醬菜企業4家。四是強化環境執法。出臺十個“一律”文件,建立約談問責和駐點執法巡查機制,立案117起,處罰款1040余萬元,移交公安案件10起。五是強化環保能力保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