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23卷第2期2009年03月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23,No.2Mar.2009基于知識流動視角的國家創新系統與創新政策體系互動關系研究3曾德明,王業靜,覃荔荔(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湖南長沙410082摘要創新政策對國家創新系統的績效有著極大的影響,直接決定了國家創新系統功能的發揮,兩者之間存在密切關系,相關的文獻中對兩者之間互動關系的機理缺乏系統研究。本文在對相關文獻回顧的基礎上,提出了國家創新系統與創新政策體系之間的互動關系模型。其基本結論是:國家創新系統是創新政策體系提出的基礎,創新政策體
2、系是促進國家創新系統內部知識流動的向導和外部拉力,從而提高國家創新系統的運行績效。關鍵詞國家創新系統;創新政策體系;知識流動中圖分類號F0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1763(200902003905Research on the Dynam i cs between Nati onal I nnovati on Syste m and I nnovati on Poli cy Syste m:I n the Perspecti ve of Knowledge FlowZENG De2m ing,WANG Ye2jing,Q I N L i2li(College of Business
3、 Adm inistrati on,Hunan University,Changsha410082,ChinaAbstract:The innovati on policy has direct affecti on on the functi on of nati onal innovati on system and has great i m pact on its perfor mance.There is cl os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innovati on policy and nati onal innovati on syste m. L it
4、tle literatures f ocus on the dyna m ic mechanis m syste matically.This article p r oposes a dyna m ic model t o exp lain th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nati onal innovati on syste m and innovati on policy syste m.The basic conclusi on is that na2 ti onal innovati on system p lays a funda mental r ole
5、 when constructing innovati on policy syste m;innovati on policy sys2 te m is pulling force which p r omotes knowledge fl ow in nati onal innovati on syste m,as t o enhance the nati onal inno2 vati on syste m perf or mance.Key words:nati onal innovati on syste m;innovati on policy syste m;kno wledge
6、 fl ow一導言創新作為經濟增長的發動機這一點己為世界各國經濟增長的實踐所證明。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國際競爭中創新已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國家綜合國力提高的關鍵因素。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把技術創新看作是繁榮經濟的動力,發展中國家則把促進技術創新看作是振興經濟的關鍵所在,都從不同角度采取了強化創新的政策措施。由于技術創新過程是一個涉及多個主體、多個要素,同時又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復雜過程,政府如何實現技術創新過程的政策目標,以及從哪些方面促進技術創新已成為政策實踐所面對的一個國際性課題。在創新的相關研究中,國家創新系統理論已被廣泛接受,并用于解釋技術創新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國家創新系統(N
7、I S的存在極大地促進了技術創新活動。與創新活動緊密聯系的還有相關創新政策的研究,而基于國家創新系統理論的政策研究又是當前各國政府及公共組織研究的熱點。國家創新系統為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個制度框架,而創新政策體系的存在又是國家創新系統發展的必要條件,因而兩者存在密切的互動關系。本文擬在文獻回顧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國家創新系統與創新政策體系理論特征,力求尋找兩者之間的互動關系的機理,了解如何從國家創新系統理論到創新政策的制定,以及創新政策如何影響國家創新系統。通過探索兩者的互動機理,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個操作性較強的、政策分析的理論依據。3收稿日期2008-10-18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R&a
8、mp;D國際化背景下國家創新系統中知識流動測度與應用研究(70873038。作者簡介曾德明(1958,男,湖南長沙人,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知識管理理論與方法、企業績效評價理論與方法、公司治理理論.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二國家創新政策體系的提出國家創新系統是一系列對新技術開發和擴散有益的制度,在此制度框架內政府通過制訂和實施政策來影響創新過程。國家創新系統的實質是以勞動分工和特別信息為基礎的制度,將一國內的企業、大學和其它教育機構、公立研究單位、社會團體和產業研究部門聯結在一起,使其相互補充。在國家創新系統的主體結構中,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其生產知識、吸收知
9、識、應用知識的能力,將直接決定國家創新系統績效的高低。政府在創新中的主要作用是與市場形成互補:凡是市場機制能夠發揮作用的領域和方面,就由市場充分起作用,在市場失效的方面則通過政府干預加以補充。大學通過技術轉移向企業及整個系統滲透本身的知識,可以增加該產業與其他產業間的關聯度,加速區域產業群的演進,促進國家創新系統的升級。科技中介機構則為企業提供實現技術創新和應用的各種技術服務,使得各種研究成果可以迅速的推向企業,從而提高國家的創新優勢。可見,國家創新系統由構成系統的要素及各要素間的相互關系所組成,企業、研究機構和政府都具有良好的運行機制,才能保證國家創新系統整體效率的提高(Cees van B
10、eers, 2008。各種機制的良好運行使得產學研創新組織方式呈現出多樣化,加快了知識流動,有利于將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開發創新有機連接,提高國家創新系統整體績效。諸多國家政府和國際組織(如美國,OEC D等對創新系統問題的研究與學術界的研究相聯系并相互影響、相互促進。與學術界的探討不同的是,這些政府與國際組織的研究有明確的政策目的。Ergas(1987認為政府介入科技發展的理由主要有兩點:其一,在所有工業化國家中,科技與創新的發展乃是國家主權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考察尺度,其二,市場的不完整性。總結以往的文獻研究,我們可以歸納出創新政策作用的兩個方面剛好符合Ergas的觀點:創新政策的第一個作用
11、是促進企業的創新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力,第二個作用是規范市場,防止“市場失靈”,市場失靈的時候就需要運用政策工具來加以調控和解決,并引導企業進行產業更新和標準化的實施。此外政府需要為創新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新環境,Thur ow(1992指出現在知識經濟環境下,政府腳步應更積極。“創新政策”是上個世紀80年代在西歐興起的。創新是已越來越成為企業、區域和國家獲得競爭優勢的基礎。正是由于創新和學習的重要作用,創新政策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政策領域。對于創新政策的內涵,Roth well和zegveld(1981認為包含產業政策與科技政策兩部分。法國學者Gaudin (1985認為,創新政策是一種社會的、經濟
12、和文化的政策,應包括支持創新者、技術文化和減少創新障礙這三個框架; OECD(1990組織的科技委員會指出創新政策的目的是“把科技政策與政府其它政策,特別是經濟、社會和產業政策,包括能源、教育和人力資源形成一個整體。”Charles Edquist (1999認為創新政策是影響技術創新和其他類型創新的政府行為,它包括研發政策、技術政策、基礎設施政策、區域政策(regi onal policy和教育政策;中國科學技術委員會指出創新政策是一國政府為促進技術創新活動的產生和發展,規范創新主題行為而制定并運用的各種直接或間接的政策和措施的總和;連燕華(1999認為:“技術創新政策是一個政策體系,是一個
13、國家為促進技術創新活動、規范技術創新行為而采取的各種直接和間接的政策與措施的總和。”柳卸林(2000認為:“技術創新政策是一個整合的概念。技術創新政策的出現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逐步從隱含在科技政策、經濟政策中到形成有特定目標、一定針對性的綜合政策體系。雖然目前學者們對創新政策無統一定義,但都認為創新政策是一個政策體系,所謂政策體系,是針對廣泛意義上的體系的具體化,是指政府組織方面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的有機構成部分系統的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總體。我們認為創新政策體系(I PS是指政府出臺的包括財政、金融、科技、教育、產業、環境、人才、知識產權等直接和間接作用于技術創新活動的政策和措施的總和,是一個綜
14、合網絡式的政策體系。三國家創新系統與創新政策體系的關系創新系統的概念主要是應創新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的需要而產生的。正如Lundvall(2002等人所說:“創新系統這一概念之所以如此流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當前對政策機構和政策分析者過度專門化的劃分已經成為了一個很大的現實問題,因而有助于分析和解決這些問題的概念受到歡迎,尤其是那些用于分析創新和科學政策的概念。”目前,對國家創新系統的研究成果已經成為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研究課題和制訂政策的基礎(Lundvall,2003。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創新系統項目。其研究成果創新網絡:國家創新系統中的合作、創新簇群:國家創新系
15、統的驅動器和創新的人:國家創新系統中技能人員的流動性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其政策目的。該組織力圖尋求對國家創新系統中某些最為重要方面的深入研究,也試圖為如何在政策上落實國家創新系統提供一個更加精確的理解,還試圖為在創新驅動的經濟環境中的政策制定過程提煉出更廣泛的經驗。而OEC D (2002年發布的國家創新系統項目總報告推進國家創新系統整合了國家創新系統項目的成果,形成了貫徹國家創新系統框架的具體創新政策建議。OECD國家創新系統項目試圖從國家創新系統理論分析出發,重新審查傳統的相關政策的適當性。OECD國家創新系統項目帶有明確政策目的的工作,是以1980年代后期,特別是1990年代之后學術界關于國
16、家創新系統的研究為基礎的,但正如有些學者指出的,作為發展初期的創新系統分析法并不能直接地引申出恰當而具體的政策結論。因此,關于國家創新系統項目的政策研究,內在地要求與其政策目標更密切結合的理論和經驗研究。對于政策制定者而言,理解國家創新系統有助于確定加強創新活動、提高整體競爭力的04第2期曾德明等:基于知識流動視角的國家創新系統與創新政策體系互動關系研究關鍵點,并有助于識別系統內部(機構之間以及與政府政策阻礙技術開發與創新的不協調之處。有關國家創新系統的研究表明,一個優良的創新系統是促進創新的必要條件。其中Jan Fagerberg (2008對115個國家的1992年到2004年間的數據進行
17、分析,發現了影響國家經濟發展的四種因素:國家創新系統的發展,政府管制的質量,政治體系的特征和經濟的開放程度,其中國家創新系統的發展和政府管制對于國家經濟的發展尤為重要,運作良好的國家創新系統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因素。歷史經驗和很多定性研究表明,迅速發展的國家都非常注重國家創新系統的建設。Jan Fagerberg (2008同時指出,雖然運行良好的創新系統是經濟發展的首要必備條件,但并不是充分條件,良好的政府管制對于預期經濟目標的實現也很關鍵。根據國家創新系統理論,國家創新系統包含政府、企業、大學、科研機構以及支撐機構等實體,其中政府是創新系統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創新成員,政府政策是起引導作用的,對
18、整個創新系 統的建設和運作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政府政策支撐創新系統。一國政府政策對創新活動、競爭力會造成巨大影響。決策者注意到國家創新系統可能的系統失靈,這種系統失靈會與一般被人們更多認識到的市場失靈相伴而生。系統中活動者之間缺乏相互作用,公共部門的基礎研究與工業界的應用研究之間配置不當,技術轉移機構的失效以及產業部門信息獲取與吸收能力的不足,都會限制創新和知識的擴散。尋求改進這些相互作用,政府政策能夠為系統中各要素之間有效的合作提供基礎。綜上所述,國家創新系統與創新政策體系之間的關系可表述為:國家創新系統是現代創新政策建立的基礎,它為創新政策的建立提供了一種分析框架;而創新政策體系又反過來影
19、響著國家創新系統,它通過具體的政策工具或手段,影響國家創新系統內各個創新主體運作以及主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從而影響整個國家創新系統的績效。見圖1。圖1國家創新系統與創新政策關系圖四國家創新系統與創新政策體系互動關系分析創新政策對國家創新系統的績效有著極大的影響。創新政策的完善與否直接決定國家創新系統功能的發揮。那么創新政策是如何在促進國家創新系統發展過程中發揮作用的呢?既然國家創新系統之間存在著密切的互動關系,那么,溝通二者互動關系的機理或平臺是怎樣的呢?(一知識經濟背景下的國家創新系統在知識經濟的背景下,創新被越來越多的理解為新知識的創造、應用和擴散。國家創新體系的一個基本思想就是促進各個創
20、新主體之間的聯系與互動,實現要素的重新組合,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這種互動促進了新知識的產生、傳播和利用,表現為不同主體之間的相互合作與交流,是不同創新主體協調發展的重要前提。把創新系統的分析與關于知識經濟的分析結合起來;這種結合使人們更清晰地認識到:知識的創造、擴散和利用已經成為經濟增長和變化中的至關重要的因素。創新驅動的經濟正是建立在知識創造、擴散和利用的過程之上。承認知識分配與知識生產之間的互補,反對技術發明和技術擴散之間的兩分法。知識經濟的特征之一就是承認知識的擴散與知識的生產同樣重要。在不同學者對國家創新系統的不同定義中,Free man(1987強調了日本企業內部與企業網絡之間
21、的知識流動,Nels on (1993則強調了美國國家創新系統中企業、大學與非營利機構之間的知識流動。所以美國的創新系統更有利于企業間的知識流動,日本的國家創新系統更有利于企業內部的知識流動。Patel 和Pavitt (1994在研究國家創新系統時,提出了創新型企業分類方法,即:科學基礎型,規模擴張型,供應商主導型,專業化供應商。每一種類型的企業,其知識流動有其自身特征。可見,Patel 和Pavitt (1994主要從企業的角度考察了知識流動,隨著產業的不同而表現出的一些不同特征,這實際上與知識自身特性是相聯系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認為:“國家創新系統可以定義為公共和私人部門中的組織結構網
22、絡,這些部門的活動和相互作用決定著一個國家擴散知識和技術的能力,并影響著國家的創新績效。”這表明對國家創新系統的研究開始強調知識流動的重要性,并建設了以知識流動為核心的國家創新系統概念框架。見圖2。由圖2可見,在知識經濟的背景下,知識流動是國家創新系統內各要素的活動中心,企業、公共研究機構、教育培訓機構、政府部門和中介機構等的復雜活動均以促進創新系統內部知識流動為目的。(二國家創新系統中的知識流動國家創新系統中,知識循環流動是通過系統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而實現的。通過對知識在國家創新系統的流動過程中各個實體的投入產出分析、相互行為以及整個系統的整合作用的研究可以來分析國家創新系統的運行機制
23、。有效的知識管理可以影響國家創新系統中創新資源的配置及利用效率,提高行為主體的能力,完善關系網絡和運行機制。知識聯盟的建立有利于知識在聯盟組織之間的流動,尤其是促進了潛藏性知識的流動,促進了要素之間的知識流動,有利于構建高效的國家創新系統。跨國公司網絡組織的知識流動與共享是跨國公司技術創新優勢形成的直接原因。14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 圖2國家創新系統(來源:OECD 既然知識流動效率決定國家創新系統的運行績效,因此識別創新系統中知識的類型、知識流動路徑、剖析知識流動機理,以及對知識流動的測度,就成為提高國家創新系統效率,從而促進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方面。國家創新系統中知識流動研究也
24、就成為分析國家創新系統效率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手段。知識分為四種類型:事實知識、原理和規律知識、技能知識和知道產生的源頭的知識。并將以上的前兩類知識歸結為“編碼”知識即顯性知識;將后兩類知識歸結為“意會”知識即隱性知識。1996年,OEC D 發表了國家創新系統研究報告,報告將國家創新系統中的知識流動分為四種類型(方式:企業間的知識流動、公共和私營部門間的知識流動、技術擴散和人員流動。 圖3國家創新系統與創新政策體系的互動機理(三國家創新系統與創新政策體系的互動機理基于創新系統的政策分析強調,創新涉及的各主體(企業、大學與研究機構、政府、中介組織等之間的知識流動是促進創新發生和擴散的關鍵。OEC
25、D (1996年倡導成員國的決策者要從知識的分配方面對自己國家以及其他國家的績效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同時提出了“知識分配力”這樣一個使新的理論思想與政策觀念結合的理論視角。科學研究人員和研究機構在網絡內和網絡間轉移知識的能力表現出不同等級的分配力,這就構成了不同經濟的特征。在知識經濟中,知識的擴散和知識的生產同樣重要。“知識分配力”指的是:“確保創新者及時獲得相關知識的能力”或“通過增進對現有知識的轉移、轉化和獲取,從而支持提高擴散及使用知識的過程的運行效率的系統能力。”一個有效的知識分配系統將會增加知識的價值,以及增強系統獲得和吸收外部知識的能力。這種影響不僅僅局限于現有知識在傳統商品生產的應
26、用中,它也延伸到利用信息產生更多信息的過程中。廣泛的分配知識和及時容易的獲得新知識能夠減少的重復研究,另外,讓更多不同的研究者獲得新知識可以增加從新穎的未能預期的聯合中產生有用的新產品和流程。然而有效分配和利用的情形并不會在市場機制的運行下自動產生。24第2期曾德明等:基于知識流動視角的國家創新系統與創新政策體系互動關系研究不同的激勵構造和社會組織以及不同的學習活動都將影響到這種分配機制的形成。尤其是當知識在不同機構和組織間分配時,將更加需要非市場力量的介入。很長一段時間內,科技政策都是強調鼓勵新知識的產生,而不注重知識的分配以及通過獲得現有知識存量來提高系統績效。換句話說,不僅僅需要增加研發
27、費用的邊際社會回報率,還需要增加從這種投入中所獲得知識的商業開發。從知識分配力這個視角能夠對許多政策問題重新予以審查。首先,可以從更系統、以更大力度充分開發可獲得的知識基礎的角度,從知識生產和利用相互整合的戰略出發,來調整國內政策的目標和手段。此外,也可以由此視角發現和識別許多有助于加強各個國家創新績效的潛在的國際經濟合作機會。相應地,也要認識到由于這種知識分配和知識積累能力的局限而導致的創新潛力的喪失。據此,可構建出國家創新系統與創新政策體系之間的互動機理模型,如圖3所示。其基本思想是:以國家創新系統為框架而建立的創新政策體系,引入“知識分配力”的概念作為創新政策的作用支點,通過引導不同類型
28、的知識流動,進而影響國家創新系統的運作績效,國家創新系統的不斷變化又影響著創新政策體系的建設。五結論國家創新系統與創新政策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互動關系,這種關系的政策效應對于我國國家創新系統的建設以及創新政策的運用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兩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可以表述為,國家創新系統是創新政策體系建立的基礎,它為創新系統的建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制度框架;創新政策體系是促進國家創新系統內部知識流動的向導和外部拉力,從而提高國家創新系統的運行績效,促進國家創新系統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國家創新系統反過來又影響創新政策的演變,這種理論與政策互動關系的研究應該具有較強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需要指出的是,這種互動關系
29、的獲得也需要一定的條件。首先是要有完善的市場機制,使得各創新主體能夠對政策信號和市場信號做出快速的反應。一個靈敏的政府機構也是必要的,它使得創新政策的制定能夠考慮全面、運用規范,能夠迅速捕捉到現有政策與國家創新系統得反饋信息,并依兩者的互動機制來調整相應的政策偏差以及制定一套合理的創新政策體系。其次,該互動關系的機理還只是停留在概念模型上,只是兩者之間簡單關系的表述,還有待進一步細化。另外,國家創新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網絡,創新政策體系只是影響國家創新系統完善和發展的一個方面,隨著國家創新系統研究內容的不斷豐富以及所處背景的不斷變化,現有創新政策對創新系統發展的影響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促進作用;另
30、一方面是負面效應,起制約作用,成為國家創新系統發展的瓶頸。這就需要政府部門與時俱進,敏銳地洞察時代背景的變化以及客觀地分析現有國家創新系統的發展程度,為創新活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政策引導。參考文獻1Edquist C.Syste m s of innovati on:pers pectives and challenges.I n:Fagerberg J,Mowery D,Nels on R.(Eds.,The Oxf ordHandbook of I nnovati 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2004,181-208.2Bengt-Ake Lun
31、dvall,B j orn Johns on,Esben Sl oth Andersen,Bent Dalum.Nati onal system s of p r oducti on,innovati on and com2petence buildingJ.Research Policy,2002,(31:213-231.3Jan Fagerberg,Martin Srholec.Nati onal innovati on syste m s,capa2bilities and econom ic devel opmentJ.Research Policy,2008,37(9:1417-14
32、35.4Nels on,R.(Ed.Nati onal Syste m s of I nnovati on:A Comparativestudy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31-45.5Lundvall B-A,BORRáS S.The Gl obalising Learning Economy:I m p licati ons for I nnovati on PolicyM.Luxe mbourg:Office f orOfficial Publicati ons of the Eur opean Communities,1999.6OECD.Nati onal I nnovati ons System sR.1997:57-69.7Patel P.,Pavitti K.The Enature and Econom ic I m portance of Na2ti onal I nnovati on Syste mJ.OECD:Science Technol ogy I ndus2try.1994,14(3:12-14.8C.Edquist(Ed.Syste m s of I nnovati on Technol ogies,I nstituti ons.Edite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罐頭食品生產過程中的衛生操作規范考核試卷
- 線上預約打車平臺協議
- 箱包行業未來發展趨勢預測考核試卷
- 結合虛擬現實技術的沉浸式安全教育培訓設計考核試卷
- 糖果與巧克力企業市場渠道拓展與整合策略實踐案例考核試卷
- 幼兒園主題教育
- 小學生自護自救安全教育
- 環境監測中的流動注射分析技術考核試卷
- 游戲開發項目管理與團隊溝通考核試卷
- 托班課程:生氣了怎么辦
- 臨時用電設備布線要求培訓課件
- 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下冊舉一反三 專題1.5 整式的混合運算與化簡求值專項訓練(30道)(舉一反三)(原卷版+解析)
- 欄桿計算書完整版本
- 星巴克消費者數據分析報告
- 實時數據采集系統方案
- PMC-651T配電變壓器保護測控裝置使用說明書V1.2
- 中國紅色革命故事英文版文章
- 《體育保健學》課件-第三章 運動性病癥
- 雷雨話劇第四幕雷雨第四幕劇本范文1
- 辦公設備維保服務投標方案
- 服裝終端店鋪淡旺場管理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