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措施_第1頁
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措施_第2頁
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措施_第3頁
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措施_第4頁
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措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要求本工程(京漢鉑寓項目)主樓工程的底板厚度為1m厚,因為混凝土最小截面大于等于1m施工的混凝土,屬于大體積混凝土,其體量大,內部水泥水化熱高且不易散失,導致混凝土內部與外部溫差變大,如不加以保溫控制必然造成混凝土的開裂,故控制大體積混凝土裂縫對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有重要的意義。澆筑前要充分考慮機械設備、車輛調度、人員安排、施工方法、環境保護等各方面因素,組織好外協人員。每棟樓底板設置1臺HBT80泵配合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擬配混凝土輸送泵每小時泵理論泵送能力約為80m3,根據以往的施工經驗,擬配混凝土泵每小時實際泵送能力約為40m3。 1、對原材料要求 1.1水泥選用水化熱較

2、低的礦渣硅酸鹽水泥,水泥的強度等級32.5MPa。 1.2砂選用B類低堿活性天然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1、細度模數2.53.2。 1.3石子選用粒徑525mm的低堿自然連續級配的機碎石及卵石,含泥量不大于1,針片和片狀顆粒含量不大于10。 1.4外加劑選用綠色環保型的、無污染、無毒害、無氨類,符合國家或行業現行標準一等品的質量要求,經復試合格后方可使用。 1.5粉煤灰級以上,要求定供應廠商、定細度、且不得含有任何雜物,摻量應經過試驗確定。 2、混凝土的運輸 2.1底板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設置兩臺混凝土泵,并與混凝土供應單位提前聯系好,配備足夠的罐車。 2.2混凝土泵管布置情況,各樓情況稍微不同,

3、下面布置圖是選一典型樓座進行布置。 3、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根據本工程施工特點,同時處于結構整體性的考慮,底板按后澆帶分塊施工,每塊混凝土整體一次性連續澆筑完成。優先采用水化熱低、含堿量少的礦渣硅酸鹽水泥,在保證混凝土強度等級的前提下,使用適當的緩凝劑、減水劑,減少水泥用量,延緩水泥水化放熱速率,以減少水化熱。摻加粉煤灰等活性材料替代部分水泥,用60d強度評定混凝土的強度等級,能在保證混凝土強度等級的前提下,有效的減少水化放熱量。3.1施工工藝混凝土的澆筑基礎底板的澆筑基礎底板采用1:6斜坡分層推進的澆筑方法,分2步澆筑到頂;斜面每層澆筑厚度不超過500m。并要保證上層混凝土覆蓋已澆混凝土的時間不

4、得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斜坡分層澆筑詳圖(mm)將二道泵管支設到位,澆筑時各排輸送管定點定向澆筑,各負其責,以同一坡度(1:61:10),薄層澆筑,循序推進,一次到頂。這種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斜坡的澆筑方法,減少輸送管經常拆卸,從而提高了泵送混凝土效率。電梯井、集水坑混凝土的澆筑根據大面積基礎底板混凝土流淌速度的范圍,需提前進行臨近電梯井、集水坑內混凝土的施工,并振搗密實。將電梯井混凝土澆筑至與大底板平齊,與礎底板混凝土部分交接嚴密。電梯井澆筑時,采用間歇澆筑的方法,其模板做成整體式并預先架立好,先將地坑底板澆至與模板平,待坑底混凝土流動性不大,可以承受坑壁混凝土壓力時,再澆筑地坑坑壁混凝土,要保

5、證底與壁接觸處的質量。間歇時間在2h左右。派專人檢查集水坑底板混凝土狀態,嚴防混凝土初凝。電梯井、集水坑坑底澆筑順序由長度方向從一端向另一端澆筑推進,或由兩端向中間澆筑。坑壁應形成環行回路分層澆筑,并根據坑壁的長度采用單向循環或雙向循環澆筑。電梯井側壁混凝土澆筑時,采用對稱澆筑的方法,確保側壁受力均勻。混凝土的振搗澆筑時,每條泵管配備足夠的振搗棒。使混凝土自然緩慢流動,然后全面振搗。根據混凝土泵送時自然形成的坡度,在每個澆筑帶的前后布置三道振動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點,解決上部混凝土的振實,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流淌中部,解決下部混凝土的密實,第三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腳處,隨著混凝土澆筑工作的向前

6、推進,振動器相應跟上,保證整個高度混凝土的質量。振搗棒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以進入下一層混凝土50100mm為宜,消除兩層之間接縫,在振搗上層混凝土時,要在下層混凝土初凝之前進行。可在振搗棒距端部550m處綁紅皮筋做為深度標記。振搗器插點要均勻排列,采用“梅花形”或“交錯式”的次序移動。不應混用。避免漏振。振動器移動間距為500mm。振搗時注意保持振搗棒與模板間的距離。混凝土抹壓由于底板面積大、表面會出現較厚的漿層,為保證板面平整度及防止表面出現微細裂縫,在混凝土澆筑結束后,要添加與澆筑混凝土同規格石子,認真抹壓,經24小時左右,初步按標高用長刮尺刮平,初凝前用木抹子收平壓實,以減少裂縫,然后及時養

7、護。 、混凝土的養護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期間必須嚴格控制其相對溫差,確保不出現有害裂縫,確保混凝土質量,養護保溫是一項十分關鍵的工序,應根據氣候條件采取保溫措施,并按需要,測定澆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上、中、下內部溫度,將相對溫差控制在25范圍內。因混凝土澆筑時間為7月,氣溫高故采用蓄水養護,保證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況下得到充分養護。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在12h內,安排專人及時蓄水養護45天,澆水養護時間不少于14天,并做好養護測溫記錄。在混凝土澆筑后,做好混凝土的保濕養護,安排專人分區及時蓄水,水深最淺處不小于50mm,即控制大體積混凝土散熱,又防止混凝土溫度過高表面失水。蓄水養護的時間根據混凝土

8、表面觀察,用手壓檢測,達到上人不破壞表面為準。試驗與檢驗溫度監測及測溫點的布置真實反映混凝土塊體的里外溫差、降溫速度及環境溫度的布置原則。溫度監測點以單獨澆筑的每塊基礎底板,水平間距6m左右,距邊緣不大于3m,孔深詳見圖示,采用20薄壁塑料管,用作測溫。管端封閉預埋,管端高出混凝土面100mm,避免水進入管內。繪制測溫孔布置詳見下圖,并編號,施工時按圖施工。委派責任心較強、培訓合格的人員負責測溫工作,及時準確記錄,測溫過程中發現混凝土內部溫度與混凝土表面溫度溫差、表面溫度與大氣溫度溫差超過25時,及時報告調節蓄水深度。主樓底板測溫孔布置圖測溫管插入混凝土的深度為350、650、900mm,進行混凝土內部不同深度溫度的測量。管理制度設置專職測溫工及技術管理人員,測溫工應將當日測溫表項目填寫完整并簽名后,及時交給技術管理人員,一方面使管理層隨時掌握第一手資料,另一方面各管理層應及時對有代表性的孔位掌握測溫記錄值。以便準確推算溫度變化趨勢和檢查測溫記錄的真實性,以及確認是否增加覆蓋或采取其它措施。監測周期的前2天每隔2h測溫一次,以后5天每天測溫5次:800、1200、1600、2000、2400,以后每天測溫3次:800、1600、2400;內外溫差連續三天小于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