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 錄第一章、工程概況21.1工程概況:21.2、布料桿概述3第二章、施工工藝技術32.1、布料桿選型參數及基本構成32.2、布料桿工作原理和安裝42.3、布料桿施工工藝52.4、布置前準備6第三章、布料桿的檢查與驗收與故障排除73.1、布料桿的檢查驗收73.2、布料桿故障排除7第四章、施工安全保證措施84.1、布料桿安全操作要求84.2、布料桿的維護84.3、應急預案9第五章、布料機支撐體系計算書及模板加固處理措施125.1布料機支撐體系計算書125.2模板加固處理措施21第六章、附件24附圖一:布料桿樓面模板支承平面承示意圖24附圖二:布料桿樓面模板支承剖面承示意圖25附圖三:布料桿墻體混
2、凝土澆筑搭設平臺示意圖26第一章、工程概況1.1工程概況:序 號項 目內 容1工程名稱中關村翠湖科技園國際教育加速器項目1標段建筑結構工程2工程地址北京市海淀北部地區翠湖科技園3建設單位北京實創科技園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4勘察單位北京市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5設計單位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公司6監理單位北京雙圓工程咨詢監理有限公司7施工單位中國新興建設開發總公司編制依據序號類別規范、規程名稱編 號1行業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程JGJ/T10-20112行業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122地方安全防范技術規程DBJ01-41-20023地方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安全資料管理規程DB11/3
3、83-20064地方京市建筑施工混凝土布料機安全使用管理暫行辦法京建法 201414號樓號類別建筑面積地上層數地下層數建筑高度4#職工倒班宿舍樓高層建筑34186.9812145m5#職工倒班宿舍樓高層建筑23316.9214142.9m6#管理室單層建筑338.2115.85m使用部位為4#樓7層以上砼構件澆筑工程施工、5#樓7層以上砼構件澆筑工程施工以及6#管理室頂板梁施工。1.2、布料桿概述本工程4#、5#樓采用的FTH系列手動布料桿是混凝土輸送泵的輔助配套設備。每次使用均固定在各單元中間部位。它通過標準的輸送配管與混凝土輸送泵連接,有效地解決了現場墻體澆筑布料的難題,對減少輕工人勞動強
4、度,提高施工效率,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布料桿采用全回轉臂架式布料結構,配用125mm輸送管,整機采用手動操作。可以實現混凝土輸送過程中臂架360度全方位正反向回轉,回轉半徑任意調節。塔身高度適當的,拉動繩索,即可任意改變布料方位,完成布料。第二章、施工工藝技術2.1、布料桿選型參數及基本構成2.1.1機型參數FTH系列手動布料桿型號規格與技術參數(見下表)型號參數FTH-15最大回轉半徑15m懸臂管回轉半徑7.5m支撐節高度5m有效布料高度5m支撐最大跨距3.4m*3.4m機體自重(不包括配種1400KG配重(用戶自備)1300公斤2.1.2基本構成FTH系列手動布料桿由主梁架、平衡架、支承
5、座、輸送管路構成。1)主梁架主梁架裝在回轉支承座上,通過回轉支承可做360度全回轉,前端主梁上部有管支架以固定和支撐布料桿輸送管路,后端裝有平衡架來實現配重平衡。2)平衡架平衡架由平衡架和配重箱組成。平衡架上面裝有配重箱。它安裝在主梁架后部法蘭盤處連接,用螺絲固定,保證其工作穩定性。3)支承座支承座主要由角鋼和鋼板焊接而成。回轉支撐裝在主梁架下部用來支撐整機重量。上部主梁架,通過支承座的球式回轉支承來實現360度回轉。以實現不同范圍布料。伸縮腿可做水平距離調整來實現其工作穩定性,在工作時每個支腿必須墊平。4)輸送管路輸送管路由固定立管、直管、90度彎管、活動彎管、手動管、管卡子等組成。輸送管路
6、固定在主梁架上、后端90度彎管和混凝土泵輸送管路末端相連,另一端手動管通過活動彎管可做310度范圍內布料。2.2、布料桿工作原理和安裝2.2.1布料桿工作原理布料桿進料彎管前端與混凝土泵配管端相連,構成完整泵送施工的輸送管路,料斗中的混凝土在泵送工作的壓力下,通過混凝土輸送管路和主梁架及手動管的回轉連續送到施工現場布料范圍內。2.2.2布料桿運行作業流程:測試、檢查、就位驗收試運行投入施工拆除維護保養安裝方法(1) 擺好下支撐,將四個支腿分別安裝到固定位置,然后用定位銷進行定位。(2) 將支撐節吊起,對準下支撐座連接螺栓孔,然后用螺栓緊固,此連接無方向性。要求吊裝平穩以便于連接。(3) 將垂直
7、泵管穿入支承節內,并以固定卡臨時卡住。(4) 組裝配爪梁與主梁,安裝水平泵管,裝完兩拉桿后調平緊固。將上體墊高0.5m左右。(5) 連接懸臂泵管及出口彎頭,將斜拉鋼絲繩調好長度后用繩卡住。為確保布料高度,懸臂泵管出口端應較后部有少量的翹起為最好,然后將懸臂泵管懸至梁側下部,用繩懸至梁側下部,并用繩索臨時拴住。(6) 將已組織完的主梁吊起,將主梁下部的回轉支承對準與支撐節上部連接孔,然后用螺栓緊固。此連接同樣無方向性。(7) 將配重箱吊裝上,此時懸臂泵管可展開。(8) 將支承節內的垂直泵管與主梁進料彎管連接,其方式同第五條相同。(9) 上述工作完成后,即完成了本機的安裝工作,余下的與混凝土泵送管
8、路連接、進料高度及點的選擇、出料口連接軟管的長度,均有用戶自備材料去完成,在完成這些工作后方可投入布料工作。2.3、布料桿施工工藝1)用纜風繩將布料桿進行四腳固定,纜風繩不要太緊,應留出布料桿受力變形的距離。2)檢查布料桿的螺栓是否全部上緊,轉軸處是否正常。3)安放布料桿及其配重,要求布料桿中間必須架空200300mm,支腳下面鋪木墊塊(詳見附圖一),檢查布料桿桿身是否垂直。4)將布料桿立直,看是否可以在不要配重的情況下立直。(一般情況下的布料桿都考慮為在不要配重就可以立直,因為在吊運布料桿時,普通塔吊無法將布料桿與配重一起吊起來,須要分兩次來吊運安裝)。5)布料桿四個腳,每個腳處樓面模板底面
9、加兩個頂托對模板進行加固處理。(詳見附圖二)6)接混凝土泵管,在接管時,必須檢查泵管內是否清洗干凈,接口處必須采用橡膠墊圈。混凝土泵管接好后應當再檢查螺栓緊固情況。7)試車,用大繩控制混凝土出料口,及桿臂中間彎折處,在其最大作用范圍運行一周。8)在操作時,一人拉住手動管前端的繩子,轉動主梁架和前端手動管以獲得不同平面內的布料(因回轉支承靈活,必要時可以為制動主梁架轉動,以防止主梁和手動管同步轉動)。10)出料口更改位置時,用一條麻袋將出口包住,避免混凝土落在地面上,到另一個出料位置上再解開。11)布料桿不可隨意接長,須接長時,在大于允許工作半徑處必須加設固定支撐。12)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必須用
10、砂漿及清水將泵管清洗干凈,清洗完畢后,先吊走配重,后吊走布料桿身。13)布料桿各部分保持良好潤滑狀態,對減少機件磨損,延長使用壽命,便于操作時十分重要的,故在使用中必須按照潤滑點進行每82小時工作間距后注入鈉或鈣脂潤滑脂。14)墻體混凝土澆筑布料桿需搭設支架平臺,布料機吊裝在平臺上進行施工,四個方向用A12.5鋼絲繩與鋼筋連接固定。(支設平臺詳見附圖三)2.4、布置前準備1)檢查現場是否有充足的作業時間,工作面應平整、堅實、不得松軟塌陷。2)若工作面不平或鋼筋平面,應用高出鋼筋平面的木方做墊塊木板墊平、墊實,四方立架用鋼絲繩拉緊固定,不得有傾斜。3)在向上垂直布料時,應用架子鋼管制作穩定布料桿
11、空間平行架,并用4根油絲繩拉緊,將花蘭螺紋絲的保險銷扣好,嚴防脫鉤,加以固定,方可進行布料施工。4)在立架彎管處用架子鋼管,將彎管固定在四方立架中心處,嚴防沖擊力過大造成事故。5)檢查各潤滑點是否注入鈉和鈣基脂潤滑脂。第三章、布料桿的檢查與驗收與故障排除3.1、布料桿的檢查驗收1)管路清洗后檢查管路內壁是否留有殘留的混凝土。2)檢查管壁厚不得小于2.1mm。3)定期檢查支撐,活動支撐等各部位連接螺栓是否緊固可靠。活動支承處次工作100小時后應檢查螺栓緊固力,以后每200小時檢查一次。4)班次工作前,應檢查管卡子插銷是否脫出或折斷。3.2、布料桿故障排除序號故障原因排除方法1回轉失靈有噪音(1)
12、無潤滑支承損壞注潤滑脂更換2伸縮支腿伸縮發卡(1) 變形(2) 翻遍整形3布料桿管路堵塞(1) 作業后管路清潔不干凈(2) 接頭管卡子密封損壞塌槳(1) 用水和工具清理(2) 更換密封件第四章、施工安全保證措施4.1、布料桿安全操作要求1)布料桿吊運時要平衡鎖勞,組裝時防止管口咬手。2)布料桿應與電器保持一定距離。3)端部澆注軟管必須系好安全繩,禁止使用長度超過3米的末端軟管澆注,不得將軟管插入澆注的混凝土中,嚴格按照布料桿范圍工作。4)布料桿工作時臂架下方不準站人。5)嚴禁在輸送管及油管內有壓力時打開管接頭。6)嚴禁將端部軟管拆掉、讓臂架和另一剛性輸送管路連接。7)回轉過程中,嚴禁在整機未停
13、穩時做反向運轉。回轉處接頭管箍不可固定太緊,保證轉動靈活,每班次須清理、潤滑回轉接頭管箍密封一次。8)檢修或保養時,應切斷地面電源,不準帶電檢修保養。9)工作結束時必須將臂架收合、掛好安全鉤、大臂水平放置。10)輸送泵管一旦堵塞時,應先停止泵送,檢查堵塞管道,把該管卸下清理干凈后重新安裝牢固,密封清理干凈后準備復位。11)布料桿在使用過程中和存放期間必須用繩索從多個方向拉結固定牢靠,無法拉接時,設臨時支承。4.2、布料桿的維護嚴格遵守使用規則,正確操作是防止事故發生,延長使用壽命的保證。1)手動管出口不得被混凝土堆埋。2)出現要傾覆現象時,應立即停止布料。3)在完成作業澆筑后,必須對布料桿配管
14、進行清洗,管內壁應清潔,無殘留混凝土。4)在高層施工中,風力不得大于3級。5)不得隨意增減配重箱內的配種材料、以防傾覆。6)經常檢查花蘭螺紋絲是否鉤實,安全銷是否牢固,螺紋是否緊固,嚴防脫鉤傾覆。4.3、應急預案布料桿安裝拆卸或施工過程中,如果發生重大安全事故,應立即向單位領導和總公司分管領導匯報,同時組織救治傷員,保護好現場。(1)、設立搶險組織機構搶險總指揮長:李艷秋搶險副指揮: 陳啟紅搶救組組長:、袁傳來 、劉世宏組 員: 李來亮、陳光友、陳從寶、蒲文安人員疏散組: 陳凱峰排 障 組: 肖亮成 (2)、各機構人員職責和執行任務1)指揮長,主要負責事故發生后現場指揮工作,負責調集人員、物資
15、等立即搶險,把人員和物質損失控制在最小限度。并立即報告項目部經理。調查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2)搶救組,事故發生后立即開展傷員救護工作,在醫療人員到來前對傷員進行初步醫療護理并運離事故現場,對傷員妥善安置并在醫療人員抵達后幫助醫療人員了解現場人員傷亡情況,以利搶救并輔助搬運傷員。3)人員疏散組,主要負責事故發生后疏散與搶險、搶救工作無關人員,指引人員到安全地帶,避免擴大傷亡。4)排障組,負責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的清理工作,為搶救傷員工作掃清障礙,并負責搜救傷員和防止連鎖事故。5)車輛引導員(門衛),負責引導場內車輛為搶險騰出有效空間,同時引導消防和救護車輛進入場地合理布局、有效作業。(3)、應急
16、和響應措施1)事故發生后,最先發現者要立即報告直接領導、主管領導或值班領導。領導接到報告后,應立即組織對傷亡人員的搶救,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態擴大,并逐級向上報告。2)搶救組首先要了解事故情況以及傷員地點、數量和輕重,然后依情況分組攜帶必要器械組織救護。3)人員疏散組立即在組長指揮下奔赴通往事故地點的通道,指揮人員有序行動,并為方便醫療和搶險人員及時進入事故現場維持人員撤離秩序。4)排障組得到事故信息立即分別組織人員攜帶器械趕赴現場,搜救被物體壓住、掩蓋的傷員,同時清理事故現場障礙物,為投入更多搶險人員并進行有效工作提供方便。同時觀察事故現場情況,對于潛在安全隱患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護或排除。5)
17、車輛引導員要時刻注意場內搶險部署,及時引導對搶險和人員撤離有影響的車輛轉移到妥善地點,在消防車和救護車趕到現場時引導員指引車輛進入現場。需要車輛、大型機械輔助搶險時及時聯系相關人員。6)保安組自始至終要維持好現場秩序,禁止無關人員靠近事故現場及消防場地,保護消防設施,制止一切對搶險活動起消極作用的行為。7)每個搶險小組成員都要明確自己在事故發生時的職責,還應進行預演來檢查應急的組織、人員、設施、工具是否能滿足搶險的要求。如有不符合搶險要求的環節和措施應予以糾正。8)布料機安裝位置時,應確認現場有足夠的作業空間。布料機機體中心位置與施工作業面臨邊距離應不小于機體結構總高度的1.5倍,與高壓輸電線
18、路和其它障礙物體應按標準及相關規定要求保證足夠安全距離。起重吊裝作業時與布料機要確保足夠的安全距離。9)五級以上大風、雷雨、大雪、大霧等惡劣天氣應停止布料機施工作業,并采取防傾覆措施。(4)、應急預案的裝備、防護用品1)、基本裝備序號名 稱用 途1、扳 手清除障礙2、撬 棍支 撐3、鉗 子清除障礙4、移動電話聯絡通訊2)、特種防護品如絕緣鞋、絕緣手套,千斤頂等; 3)、一般性防救護品序號名 稱用 途1、急 救 箱消 毒2、溫 度 計測量體溫公安:110 消防:119 急救中心:120 第五章、布料機
19、支撐體系計算書及模板加固處理措施5.1布料機支撐體系計算書板計算厚度取120mm。布料機按1400kg計取,每只腳重350kg,每只腳占用面積約為0.35m²,換算為均布荷載則為10.0kN/m²。模板支撐體系選用A48×3.0鋼管,搭設扣件式室內滿堂腳手架+可調式U型頂撐。鋼管支撐立桿的縱橫向間距為1200×1200mm,在距離樓地面200mm處設第一道水平桿(掃地桿),并根據搭設高度加設2-3道水平桿,步距1500mm。鋼管立桿底部采用50×100木方做墊塊,頂部加U型頂撐,鋼管頂端超出頂層橫桿中心線150mm,頂撐可調手柄至板底托梁間距須
20、不大于150mm。板底縱橫向均設水平支模桿,小橫桿采用50×100mm木方,頂托梁(大橫桿)采用A48×3.0鋼管。支模時應按設計或規范要求將板模起拱。支撐體系圖示如下:支撐、構造及材料基本參數如下:支撐及構造參數支撐立桿采用的鋼管(mm):48×3.0:;橫向間距或排距b(m):1.2;縱距l(m):1.2;步距h(m):1.50;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長度a(m):0.30;模板支架搭設高度H(m):2.80;板底模:12mm木膠合板;板底支撐小橫桿:50mm×100mm方木,間距為200mm;水平支撐大橫桿(頂托梁):48×
21、;3.0鋼管,間距1.2mm。荷載參數模板與木板自重(kN/m²):0.35;鋼筋混凝土自重(kN/m³):25.000;施工均布荷載標準值(kN/m²):1.0;振搗混凝土荷載標準值(kN/m²):2.0;布料機荷載標準值(kN/m²):10.0。根據現場實際,為了安全和穩定,18mm木膠合板、50×100mm方木、A48×3.0鋼管分別以12mm木膠合板、40×90mm方木、48×2.8鋼管驗算。計算參數如下:15mm厚木膠合板,面板彈性模量E(N/mm²):7500.00,面板抗彎強度設計
22、值fc (N/mm²):13.00,面板抗剪強度設計值fv(N/mm²):1.50;40×90mm方木彈性模量E(N/mm²):9500.00,方木抗彎強度設計值fc (N/mm²):13.00,方木抗剪強度設計值fv(N/mm²):1.50;A48×2.8鋼管有效截面積A(mm²):397.6;鋼管截面慣性矩I(mm4):1.0193×105;鋼管截面抵抗矩W(mm³):4.247×10³;鋼材的彈性模量E(N/mm²):2.06×105;鋼管抗彎強度設
23、計值(N/mm²):fc=205N/mm²;鋼管抗剪強度設計值(N/mm²):fv=125N/mm²;其他參數:樓板混凝土強度等級:C30;樓板計算厚度(mm):120.00;施工平均溫度():28.000。(1)模板面板計算:面板為受彎構件,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取單位寬度0.9m的面板作為計算單元,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600×15×15/6=2.25×104mm³;I=600×15×15×15/12=1.6875×105mm4;模板面板的按照三
24、跨連續梁計算。 200 200 20012.132kN/mAB 面板計算簡圖荷載計算靜荷載為鋼筋混凝土樓板和模板面板以及布料機的自重(kN/m):q1=25×0.12×0.6+0.35×0.6+10×0.6=8.01kN/m;活荷載為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kN/m):q2=(1+2)×0.6=1.8kN/m;抗彎強度驗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式中,l計算跨度(板底支撐間距):l=200.00mm;q作用在面板的均布荷載設計值(kN/m);q=1.2×8.01+1.4×1.8=12
25、.132kN/m最大彎矩M=0.1×12.132×0.20×0.20=0.048528kN·m;按以下公式進行面板抗彎強度驗算:式中,面板的彎曲應力計算值(N/mm²);M計算的最大彎矩 (kN·m);f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f=13N/mm²;面板最大應力計算值=0.048528×106/2.25×104=2.1568N/mm²;面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2.1568N/mm²小于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13N/mm2,滿足要求!抗剪強度驗算計算公式如下:式中:V面板計算最大剪力(N);l計算跨
26、度(板底支撐間距):l=200.0mm。q作用在模板上的側壓力線荷載,計算如上q=12.132kN/m;面板的最大剪力:V=0.6×12.132×200=1455.84N;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式中,面板截面的最大受剪應力(N/mm²);V面板計算最大剪力(N):V=1455.84N;b構件的截面寬度(mm):b=600mm;hn面板厚度(mm):hn=15.0mm;fv面板抗剪強度設計值(N/mm²):fv=1.500N/mm²;面板的最大受剪應力計算值:=3×1455.84/(2×600×15.0)=0.24
27、264N/mm²;面板的最大受剪應力計算值=0.24264N/mm²小于面板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fv =1.500N/mm²,滿足要求!撓度驗算撓度計算公式為: 式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壓力線荷載,根據建筑施工計算手冊剛度驗算采用標準荷載,同時不考慮振動荷載作用。則q=q1=8.01kN/m;l計算跨度(板底支撐間距):l=200.00mm;E面板的彈性模量:E=7500.0N/mm²;面板最大允許撓度值:V=200/400=0.5mm;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v=0.677×8.01×2004/(100×7500×1.
28、6875×105)=0.0686mm; 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0.0686mm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0.5mm,滿足要求!(2)模板支撐方木的計算:方木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40×90×90/6=5.4×104mm³;I=40×90×90×90/12=2.43×106mm4;板底支撐方木計算簡圖(mm)荷載的計算:靜荷載為鋼筋混凝土樓板和模板面板以及布料機的自重(kN/m):q1=25×0.12×0.20+0.35×0.20+10.0
29、5;0.20=2.67kN/m;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設備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m):q2=(2+1)×0.2=0.6kN/m;方木抗彎強度驗算: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式中,M方木跨中計算最大彎距(N·mm);l計算跨度,l=600.0mm;q線荷載設計值:q=1.2×2.67+1.4×0.6=4.044kN/m;最大彎距:M=0.1ql²=0.1×4.044×0.6×0.6=0.145584kN·m;按以下公式進行
30、面板抗彎強度驗算:式中,方木的彎曲應力計算值(N/mm²);M計算的最大彎矩 (kN·m);f方木的抗彎強度設計值f=13N/mm²;方木最大應力計算值=0.145584×106/5.4×104=2.696N/mm²;方木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2.696N/mm2 小于方木的抗彎強度設計值13 N/mm2,滿足要求!方木抗剪強度驗算:計算公式如下:式中:V方木計算最大剪力(N);l計算跨度:l=600.0mm。q作用在方木上的側壓力線荷載,q=4.044kN/m;方木的最大剪力:V=0.6×4.044×600=1455
31、.84N;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方木受剪應力計算值:=3×1455.84/(2×40×90)=0.6066N/mm²;方木抗剪強度設計值:=1.5N/mm²;方木的受剪應力計算值0.6066N/mm²小于方木抗剪強度設計值1.5N/mm²,滿足要求! 撓度驗算:最大撓度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撓度和,計算公式如下:式中,q作用在方木上的壓力線荷載,根據建筑施工計算手冊剛度驗算采用標準荷載,同時不考慮振動荷載作用。則q=q1=2.67kN/m;l計算跨度,l=600.00mm;E方木的彈性模量:E=9500.
32、0N/mm²;最大允許撓度值:V=600/400=1.5mm;最大撓度計算值:=0.677×2.67×6004/(100×9500×2.43×106)=0.101mm;方木的最大撓度計算值0.101mm小于方木的最大允許撓度1.5mm,滿足要求!(3)板底水平支撐鋼管計算: 支撐鋼管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多跨連續梁計算,集中荷載P取縱向板底支撐傳遞力。鋼筋混凝土樓板和模板以及布料機自重(kN/m²):q1=25×0.12+0.35+10.0=13.35kN/m²;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kN/m):q2=1+2
33、=3.0kN/m²;則集中力:P=(1.2×q1+1.4×q2)×0.6×0.20=(1.2×13.35+1.4×3.0)×0.6×0.20=2.4264kN均布荷載取支撐鋼管的自重:q=3.121kg/m=9.8×3.121=31N/m=0.031kN/m水平支撐鋼管計算簡圖如下:水平支撐鋼管剪力圖如下:水平支撐鋼管彎矩圖如下:變形的計算按照規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位移圖如下:P=q1×0.9×0.2=(25×0.12+0.35+10)×0.6
34、×0.2=1.602kN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最大彎矩:Mmax=461.19kN·mm;最大變形:Vmax=0.37mm;最大支座力:Qmax=8.07kN;水平支撐鋼管抗彎強度驗算鋼管截面抗彎強度驗算公式:其中,鋼管桿件的最大彎矩設計值:M=461.19KN·mm彎矩作用平面內鋼管截面抵抗矩:W=4.247×103mm³;鋼管的最大應力計算值:=461.19×10³/4247=108.59N/mm²;鋼管的抗彎強度設計值:f=205N/mm²;鋼管的最大應力計算值=108.59N/mm²不大
35、于鋼管的抗彎強度設計值f=205N/mm²,滿足要求!水平支撐鋼管抗剪強度驗算鋼管的最大剪力為V=8.07KN鋼管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式中,鋼管截面的受剪應力計算值(N/mm²);V鋼管計算最大剪力(N):V=8.08×10³N;A鋼管的截面面積(mm²):A=397.6mm²;fv鋼管的抗剪強度設計值(N/mm²):fv=125N/mm²;鋼管截面的受剪應力計算值:=2×8.07×10³/397.6=40.594N/mm²;鋼管截面的受剪應力計算值=40.594N/mm&
36、#178;小于鋼管截面的抗剪強度設計值 fv=125N/mm²,滿足要求!水平支撐鋼管撓度驗算經過計算得到:=0.37mm;水平支撐鋼管最大容許撓度:=600/400=1.5mm;水平支撐的最大撓度=0.37mm與最大容許撓度=1.5mm比較接近,基本滿足要求!(4)扣件抗滑移的計算:若采用U托頂撐,則不需要驗算。(5)模板支架立桿荷載標準值(軸力):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和活荷載。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腳手架的自重(kN):NG1=0.097×2.85=0.27645kN;模板的自重(kN):NG2=0.35×0.6×0.6=0.126kN
37、;鋼筋混凝土樓板自重(kN):NG3=25×0.12×0.6×0.6=1.08kN;靜荷載標準值 NG=NG1+NG2+NG3=1.48245kN;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設備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活荷載標準值 NQ=(1+2+10)×0.6×0.6=4.68kN;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計算公式 N=1.2NG+1.4NQ=1.2×1.48245+1.4×4.68=8.33094kN;(6)立桿的穩定性計算: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式中,N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kN):N=8.33094kN;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38、,由長細比 Lo/i 查表得到;i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cm):i=1.601cm;A立桿凈截面面積(cm2):A=3.976cm2;W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4.247cm3;鋼管立桿受壓應力計算值 (N/mm2);f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N/mm2; L0計算長度 (m);參照扣件式規范JGJI302011,滿堂支撐架頂部立桿段、非頂部立桿段的計算長度l0分別按照下式(1)、(2)計算,取整體穩定計算結果最不利值:頂部立桿段: l0 = k1(h+2a) (1)非頂部立桿段:l0 = k2h (2)k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取值為:1.155;1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
39、件式規范表C-2;2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C-4;a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0.3m;頂部立桿段按公式(1)計算如下:當a=0.2m時,1=1.540頂部立桿段計算長度l0=1.155×1.540×(1.5+0.2×2)=3.37953m=l0/i=3379.53/16.01=211.089;由長細比lo/i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0.163;鋼管立桿受壓應力計算值:=8.33094×10³/(0.163×397.6)=128.546N/mm²;當a=0.5m時,1=1.215
40、頂部立桿段計算長度l0=1.155×1.215×(1.5+0.5×2)=3.5083125m=l0/i=3508.3125/16.01=219.133;由長細比lo/i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0.152;鋼管立桿受壓應力計算值:=8.33094×10³/(0.152×397.6)=137.849N/mm²;依據規范做承載力線性插值計算a=0.3時,=131.647N/mm²鋼管立桿穩定性計算=131.647N/mm²小于鋼管立桿抗壓強度的設計值f=205N/mm²,滿足要求!非頂部立桿段按公式(2)計算如下:2=1.951,非頂部立桿段計算長度l0=1.155×1.951×1.5=3.3801m;=l0/i=3380.1/16.01=211.12;由長細比lo/i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0.163;鋼管立桿受壓應力計算值:=8.33094×10³/(0.163×397.6)=128.546N/mm²;立桿穩定性計算=128.546N/mm²小于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 N/mm²,滿足要求!5.2模板加固處理措施由于樓層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院科室主任考試試題及答案
- 行業內外案例學習與啟發計劃
- 公司生產工作計劃優化生產流程
- 幼兒音樂啟蒙活動安排計劃
- 職能部門與人事部的協作機制計劃
- 秋季學期安全管理與防范措施計劃
- 2025年會計實務全真模擬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工程造價師考試試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網絡安全崗位考試卷及答案
- 復習材料準備用心中級會計實務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度山西省教育系統后備干部題庫及答案
- 《金融科技概論》期末考試題庫(濃縮300題)
- 《陸上風電場工程概算定額》(NB-T 31010-2019)
- 小學科學冀人版六年級下冊全冊同步練習含答案
- 郵政儲蓄銀行-客戶經理(個人消費貸款)-試題+答案
- 教學能力比賽-教學實施報告(汽車運用與維修)1
- 青年筑夢之旅創業計劃書
- 髂動脈瘤破裂的護理課件
- 網絡設備的認證與授權管理最佳實踐手冊
-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2022年部編版小升初語文試卷
- 自然辯證法概論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