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濱州市-學七級(上)期中地理試卷(解析版).doc_第1頁
山東省濱州市-學七級(上)期中地理試卷(解析版).doc_第2頁
山東省濱州市-學七級(上)期中地理試卷(解析版).doc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山東省濱州市2022-2022學年七年級上期中地理試卷 解析一、選擇題.1 以下做法,不符合因地制宜原那么的是A 毀林開荒,擴大糧食生產B 草原地區適當放牧C.華南地區種植水稻 D .北方地區種植小麥2 在標有指向標的地圖上,指向標一般指向A .正北B .正東C .正西 D .正南3以下四幅圖中,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正確的選項是 A .B.C.D .4分生活中常常利用地圖,請你仔細讀圖,完成4 -5題4.農業試驗區在學校的什么方向A .東北方向B .西南方向C .東南方向 D .正南方向5 .小明測得學校到科技園區路線的圖上距離約3厘米,他從學校到科技園區大約要走A . 450 厘米

2、B . 150 厘米 C. 450 米 D . 150 米6. 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是A . 0°經線和180。經線組成的經線圈B . 20°和160°W組成的經線圈C . 20°W和160°組成的經線圈D . 0°緯線圈7. 博興縣的緯度是 36°581N37°271N之間,其位于A .低緯度B .中緯度C.高緯度D .跨低緯度和中緯度&以下關于地球的說法,錯誤的選項是B 地球極半徑要比赤道半徑長C.地球平均半徑約為 6371千米D 地球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9假設圖為巴拿馬運河,那么以下判斷正確的選項是A

3、. a為北美洲 B. b為非洲 C. c為大西洋D. d為太平洋10我們每天看到日月星辰東升西落的現象是因為A .太陽和星星都繞著地球轉B .地球繞太陽自西向東運動C.地球自西向東自轉 D .地球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11 以下四幅圖中能正確表示地球自轉方向的是12. 世界上緯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分別是 A .南極洲、北冰洋 B .亞洲、北冰洋 C.非洲、印度洋 D .南極洲、印度洋13. 以下四個點中符合東半球、北半球、D. 20°, 30°EA . 10°S, 30°WB. 50 °, 170 ° C. 25°, 10

4、76;W14.如圖中表示盆地的是15. 地球外表的陸地和海洋構成了地球的根本面貌.關于海陸面積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 A .北半球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B .東半球海洋面積小于陸地面積C.西半球陸地與海洋面積相等D .地球上任意兩個面積相同的半球,海洋面積均大于陸地面積16.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A .巴西高原B .德干高原C .阿拉伯高原 D .青藏高原17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環繞的大洲是A .亞洲B .歐洲C .南極洲D .南美洲18以下能證明海陸變遷的自然現象是A .水往低處流 B.喜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C.太陽東升西落D .四季更替19. 讀圖,根據圖中信息,判斷下面說法正確的選項是A

5、 .小溪的流向是自東南向西北流B .從C點爬到山頂 A比從E點爬到山頂 A更容易C. D點在C點的西北方向D .在地圖上量得 C到D的直線距離為3厘米,那么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為30千米20. 讀 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圖中、點之間的相對高度為A . 100 米 B . 200 米 C. 300 米 D . 400 米21. 讀經緯網圖,對圖中各點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A .乙的經緯度為60°, 40° B.甲的時間比乙的時間早C.有極晝極夜現象的只有丁點22. 小明對家鄉地形的描述: 形類型是D .位于西半球的只有甲點 地面起伏小,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小明家鄉的地A .高

6、原B .盆地C .平原D .丘陵23. 如圖,圖中湖北鄂州30.23° , 114.52°E位于甲、乙、丙、丁四地中的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4分讀四個大洲輪廓圖,完成24、25題.24. 甲和丁兩洲的分界線是A .巴拿馬運河 B.蘇伊士運河C.白令海峽D .土耳其海峽25. 因大陸輪廓相吻合,支持了大陸漂移假說的兩個大洲是A .甲大洲和乙大洲B .乙大洲和丁大洲C.丙大洲和丁大洲D .乙大洲和丙大洲、綜合題共50分IF26. 10分讀材料及六大板塊示意圖,答復以下問題:1寫出圖中字母所表示的六大板塊名稱A; C; D; E2六大板塊中,幾乎全部是海洋的是_

7、板塊.填字母和板塊名稱3安第斯山脈是由 板塊和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形成的.世界上最高的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形成的原因是 _4日本多火山和地震,其原因是位于_火山地震帶上5我國是一個地震多發國家,為了減少地震帶來的傷亡,以下措施中不可取的是A .對人們進行防震抗災方面的教育,經常進行防震演練B .努力提高防震救災整體能力C.建設大型的避難營,地震來了全部躲大樓去D .提高地震預測能力,對地震及早做出測定.27. 13分讀等高線地形圖答復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相應地形部位的名稱:A, C, D, F.2圖中最高山峰的海拔是 米;兩山頂之間的相對高度是 米.3沿甲、乙兩條路線登山,比擬容易的是_,判斷理由是

8、 _4圖中B、C兩地適宜搭建帳篷的是 .5李莊和吳莊圖上距離約為1.2厘米,帀實地距離為 _千米.6泥石流一般發生在山谷地帶,圖中泥石流發生時 兩種逃生方向正確的選項是 .7為了不阻礙地面交通,高速鐵路根本上采用修建高架橋和隧道的形式.圖中高速鐵路 的走向是,D、E兩處需要修建隧道的是濕石克活動示意圖28. 17分讀世界海陸分布示意圖,完成以下要求.1一架飛機從廣州起飛, 沿北回歸線向東飛行, 依次經過的大洲和大洋依次是: , C, , B, D.2七大洲中面積最大的是 _,同為一個大陸的大洲是 _和_填名稱.3 大洲的分界線為 .4寫出圖中E、F兩條經線的經度.E, F.5在圖中適當位置填出

9、大西洋和巴拿馬運河,在方框中填出東西半球.29. 10分根據經緯網示意圖,完成以下問題:1寫出以下各點的經緯度.A G.2A . B兩點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位于西半球的是 3高、中、低緯度而言, C點位于緯度,D點位于緯度.4A點位于B點的方向,E點位于F點的方向.5在M點建一座大房子,四面窗戶都朝 6在甲圖中描出東西半球分界線.2022-2022學年山東省濱州市七年級上期中地理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i 以下做法,不符合因地制宜原那么的是A 毀林開荒,擴大糧食生產B 草原地區適當放牧C.華南地區種植水稻 D .北方地區種植小麥【考點】耕地的分布及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分析】在農田,人

10、們種植莊稼;在牧場,人們放牧牲畜;在山野,人們植樹造林;在水域, 人們撒網捕魚這就是農業,一種直接利用土地、氣候和水資源所從事的生產活動,一種讓土地奉獻的產業.各地區應根據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經濟社會狀況,因地制宜地開展農業.【解答】解:農業的開展既受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又受市場需求量、與城市和工 礦區的距離、農民文化技術水平等社會條件的影響.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把要開展的農業部門或農作物,布局在適宜它本身開展、生長最有利的地區,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內容之 一.毀林開荒,擴大糧食生產會破壞環境,不是可持續開展的方式,應該禁止.應選:A.【點評】 根據因地制宜的原那么,篩選出正確選項.2

11、.在標有指向標的地圖上,指向標一般指向A .正北B .正東C .正西 D .正南【考點】在地圖上表示方向的根本方法及應用.有的用經緯網確定方向,【分析】地圖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的用指向標指示方向,有的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解答】解: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指向標的指向一般為北方.應選:A.【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在地圖上表示方向的判讀方法.3.以下四幅圖中,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正確的選項是3 «洽1詢畑壩、 A .B.C.D .【考點】比例尺大小與地圖內容詳略的關系.【分析】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

12、內容越簡略.【解答】解:從四幅圖可以看出,其范圍由大到小分別為: ' ' ',又因為范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以四幅圖比例尺由大到小排列為: ' ' '.應選:D.【點評】此題主要考查比例尺大小與范圍大小的關系.生活中常常利用地圖,請你仔細讀圖,完成4.農業試驗區在學校的什么方向A .東北方向B .西南方向C .東南方向 D .正南方向【考點】在地圖上表示方向的根本方法及應用.【分析】地圖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用指向標指示方向, 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北方;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用經緯網定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13、;沒有指向標與經緯網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解答】解:根據比例尺箭頭指向北向確定方向,農業試驗區在學校的正南方向.應選:D.【點評】考查了在不同地圖上方向的判定,難易適中.5 .小明測得學校到科技園區路線的圖上距離約3厘米,他從學校到科技園區大約要走A . 450 厘米 B . 150 厘米 C. 450 米 D . 150 米【考點】 地圖上的比例尺應用.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分析】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為:比例尺=.【解答】 解:讀圖可知,圖中的比例尺為1 : 15000,假設圖中甲、乙兩地圖上距離為3厘米,那么兩點的實際距離是 3厘米X

14、 15000=450米.應選項C符合題意.應選:C.【點評】此題考查了比例尺的應用,屬于根底題,計算解答即可.6.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是A . 0°經線和180。經線組成的經線圈B . 20°和160 °W組成的經線圈C . 20°W和160°組成的經線圈D . 0°緯線圈【考點】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劃分.【分析】在地球儀外表,與地軸垂直并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叫緯線圈.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把地球平分為南、北兩個半球;在地球儀外表,連接南、北兩極并垂直于緯線的弧線,叫經線.為了區別各條經線,分別為它們標定了度數,這就是經度.1884年國際經

15、度會議決定,以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的經線,作為經度的起始線,即0。經線,或稱本初子午線.【解答】解:國際上習慣用西經 20寫作20°W和東經160°寫作160°這兩條經線組 成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因為這個經線圈根本上是從海洋通過, 防止了以0 和180°經線劃界,將歐洲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分隔在兩個半球上根據題意.應選:C.【點評】此題考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知識點較簡單,熟練記憶即可.7.博興縣的緯度是 36°81N37°7N之間,其位于A .低緯度B .中緯度C.高緯度D .跨低緯度和中緯度【考點】用經緯網確定方向和

16、任意地點的位置.【分析】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絡叫做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外表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解答】 解:緯度劃分,0。30°為低緯度地區,30°60°為中緯度地區,60°90。為高緯度 地區.由此可知,博興縣36°8 N37°7 N之間位于中緯度.應選:B.【點評】此題考查緯度的劃分,理解解答即可.&以下關于地球的說法,錯誤的選項是B .地球極半徑要比赤道半徑長C.地球平均半徑約為 6371千米D .地球赤道周長約為 4萬千米【考點】地球的大小.【分析】 科學家經過長期的精密測量,發現地球并不是一個規那

17、么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 赤道略鼓的不規那么球體.【解答】 解:地球外表積約為 5.1億平方千米.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赤道半徑 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約為 6371千米,地球的赤道半徑比極半徑約長21千米,這點差異與地球的平均半徑相比,十分微小,從宇宙空間看地球, 仍可將它視為一個規那么球體.應選:B.【點評】 考查地球的大小,要理解記憶.9.假設圖為巴拿馬運河,那么以下判斷正確的選項是A . a為北美洲B. b為非洲 C. c為大西洋 D. d為太平洋【考點】洲界線.【分析】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該運河溝通了太平洋與大西洋.【解答】 解:讀圖可得,a是北

18、美洲,b是南美洲,c是太平洋,d是大西洋. 應選:A.【點評】 此題考查知識點簡單,讀圖解答即可.10我們每天看到日月星辰東升西落的現象是因為A .太陽和星星都繞著地球轉B .地球繞太陽自西向東運動C.地球自西向東自轉 D .地球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考點】晝夜交替現象的產生原因和地理意義.【分析】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 同時還在繞地球公轉. 由于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及 不同的地區時刻的差異, 公轉運動那么形成了晝夜長短的變化、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及四季的 形成.【解答】解:由于地球自西向東不停地自轉,而地球上的人感覺不到這種真實的運動,卻看到了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這恰恰是地球自轉的反映.應

19、選:C.【點評】地球的自轉運動方向是自西向東,而地球上的人卻看到了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正如同坐在行駛汽車中的乘客,感覺不到汽車的運動,卻看到了道路兩旁的樹木在向后倒退.B.11以下四幅圖中能正確表示地球自轉方向的是【考點】地球自轉及其方向和周期.【分析】地球繞地軸不停轉動, 叫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的周期是一天.【解答】解:地球自轉是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轉動的運動方式,在北極上判定地球自轉的方向為逆時針,在南極上判定地球自轉的方向為順時針.結合圖中極點及經度可判定,D選項符合題意,可中選.應選:D.【點評】 此題考查地球自轉的方向,讀圖理解解答即可.12.世界上緯度最高的大洲和

20、大洋分別是A .南極洲、北冰洋B .亞洲、北冰洋C.非洲、印度洋 D .南極洲、印度洋【考點】 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況.【分析】 大陸和它周圍的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全球共分為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七個大洲. 其中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 面積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地 球上的海洋,被陸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連的四個大洋,按面積的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解答】解:南極洲主要位于南極圈以內,北冰洋主要位于北極圈以內,南極洲和北冰洋是 世界上緯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應選:A.【點評】此題考查世界不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特點,牢記即可.13.以下四個點中符合 東半球

21、、北半球、低緯度三個條件的是A. 10°S, 30°W B. 50 °, 170 ° C. 25°, 10°W D. 20°, 30°E【考點】用經緯網確定方向和任意地點的位置.【分析】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絡叫做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外表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在經緯網上,經線的度數叫做經度,假設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 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假設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 W表示;緯線的度數叫緯度,假設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假設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

22、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解答】解:東西半球分界線是 20 °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 °以西為東 半球,20°W以西、160°以東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劃分是以0°緯線即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緯度劃分,0°30°為低緯度地區,30°60°為中緯度地區,60° 90°為高緯度地區.由此可判定,四個點中符合東半球、北半球、低緯度三個條件的是25° , 10°W.應選:C.【點評】 此題考查利用經緯

23、網確定任意點的位置,理解解答即可.【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那么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的低地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那么為盆地,等高線向低處凸為山脊, 等高線向高處凸為山谷,多條等高線重疊處為陡崖.【解答】解:觀察選項中的等高線地形圖可知,選項B中的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那么為盆地.根據題意.應選:B.【點評】此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要根據等高線的形態確定其表示的不同地形或山體 不同的部位.15.地球外表的陸地和海洋構成了地球的根本面貌.關于海陸面積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 A .北半球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B .東半球海洋面積小于陸地

24、面積C.西半球陸地與海洋面積相等D .地球上任意兩個面積相同的半球,海洋面積均大于陸地面積【考點】海陸分布概況.【分析】 根據人們的計算,地球上海洋面積占 71%,陸地面積 29%,地球外表是三分陸地, 七分海洋陸地集中于北半球、東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將地球分為水半球和 陸半球,陸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陸地所以,無論怎樣劃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陸地【解答】 解:陸地集中于北半球、東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將地球分為水半球 和陸半球,陸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陸地所以,無論怎樣劃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陸地, 選項 D 表達正確,符合題意應選: D 【點評】 此題考查世界的海陸分布,牢記即可

25、16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A .巴西高原B .德干高原C .阿拉伯高原 D .青藏高原【考點】 主要地形區【分析】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是南美洲的巴西高原,該高原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主.【解答】 解:巴西高原是南美洲東部位于巴西境內的廣闊高原,面積 500 多萬平方千米,是 世界上面積第一大的高原.應選: A.【點評】 此題考查世界之最的主要地形區,牢記即可.17. 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環繞的大洲是A .亞洲B .歐洲C .南極洲D .南美洲【考點】 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況;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況.【分析】 南極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所包圍.【解答】 解: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

26、洋;歐洲西臨大西洋,北臨北冰洋; 南極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所包圍;南美洲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應選: C.【點評】 學習大洲的地理位置時,要加強地圖的記憶.18. 以下能證明海陸變遷的自然現象是A 水往低處流B.喜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C.太陽東升西落D 四季更替【考點】 海陸變遷.【分析】 地球外表形態處于不停的運動和變化之中, 陸地可以變成海洋, 海洋可以變成陸地.【解答】 解:地球外表形態處于不停的運動和變化之中, 陸地可以變成海洋,海洋可以變成 陸地.選項中, 水往低處流是由于地形地勢的原因造成的, 太陽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轉形成的, 四季 更替是由于地球的公轉造成的,所以四個選項

27、中A、C、D 都不能作為海陸變遷的依據,只有B喜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說明這里曾經是一片海洋,后來由于地殼隆起才抬升成 為高山,可以作為海陸變遷的依據.根據題意.應選: B.【點評】 考查了海陸的變遷,屬于根底題.19. 讀圖,根據圖中信息,判斷下面說法正確的選項是A .小溪的流向是自東南向西北流B .從C點爬到山頂 A比從E點爬到山頂 A更容易C. D點在C點的西北方向D 在地圖上量得 C到D的直線距離為3厘米,那么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為30千米【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那么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

28、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那么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幾條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解答】解:讀圖可知,根據圖中的指向標判斷,小溪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東南;故A錯誤.從C點爬到山頂A比從E點爬到山頂A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更容易攀登;故 B正確. D點在C點的東南方向;故 C錯誤.在地圖上量得 C到D的直線距離為3厘米,那么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為 3厘米X 100000=3千 米;故D錯誤根據題意.應選:B.【點評】此題考查了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掌握各種地形的判讀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乙20.讀 某地等高線地形圖

29、,圖中、點之間的相對高度為A . 100 米 B . 200 米 C. 300 米 D . 400 米【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海拔是地面某一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指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個地點之間的高度差.【解答】解:海拔是地面某一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指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個地點之間的高度差.讀圖可知,地的海拔是400米,地位于河流一側距離河流最近的等高線上,與另一側距離河流最近的等高線的海拔是相 同的,即 地的海拔是200米,因此兩地的相對高度是400米-200米=200米.應選:B.【點評】此題考查了地

30、面高度的計算方法,理解答題即可.21.讀經緯網圖,對圖中各點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A .乙的經緯度為60°, 40°B.甲的時間比乙的時間早C.有極晝極夜現象的只有丁點 D .位于西半球的只有甲點【考點】用經緯網確定方向和任意地點的位置.【分析】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絡叫做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外表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在經緯網上,假設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假設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假設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假設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解答】解:

31、讀圖分析可知:依據經緯度的判讀,圖中乙點的經緯度為40°, 60° ;故A錯誤;依據地球自轉方向自西向東,甲的時間比乙的時間晚;故B錯誤;極地地區有極晝極夜現象,從圖中可以看出,有極晝極夜現象的是丙、丁點,故C錯誤;東西半球分界線是 20°W和160°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以西為東半球,20°W 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從圖中可以看出,位于西半球的只有甲點;故D正確;依據題意.應選:D.【點評】此題考查經緯網的判讀,讀圖理解解答即可.22. 小明對家鄉地形的描述:地面起伏小,海拔較低,一般在 2

32、00米以下小明家鄉的地形類型是A .高原B .盆地C .平原D .丘陵【考點】 五種根本地形類型及其比擬.【分析】人們通常把陸地地形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根本類型.丘陵海拔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緩,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 200米以下,地面平坦遼闊.山地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溝谷較深.高原海拔較高,一般在 500米以上,地面坦蕩,邊緣比擬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間低.【解答】解:地面起伏小,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的地形是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應選:C.【點評】 此題考查陸地地形的特征,比擬記憶即可.23. 如圖,

33、圖中湖北鄂州30.23° , 114.52°E位于甲、乙、丙、丁四地中的ion' E甲a新Nr*T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考點】用經緯網確定方向和任意地點的位置.【分析】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絡叫做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外表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在經緯網上,假設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假設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假設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假設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解答】解:依據經緯度的判讀及湖北鄂州的坐標30.23&#

34、176;N、114.52°,讀圖分析可知,30.23°N應位于40°N的南方,丙、丁符合要求;114.52°應位于100°E的東方,乙、丁符合要求;由此可知,圖中湖北鄂州30.23°N ,114.52°位于甲、乙、丙、丁四地中的丁地;依據題意.應選:D.【點評】此題考查經緯網的判讀,讀圖理解解答即可.讀四個大洲輪廓圖,完成 24、25題.24. 甲和丁兩洲的分界線是A .巴拿馬運河B.蘇伊士運河C.白令海峽D .土耳其海峽【考點】洲界線.【分析】 大陸和它周圍的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全球共分為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 非洲

35、、大洋洲和南極洲七個大洲.七大洲之間有的相連,有的被運河或海峽分割.【解答】解:大洲之間往往以山脈、河流、湖泊、運河、海峽等地理事物為分界線.讀圖可 知,圖中甲是亞洲,乙是南美洲,丙是非洲,丁是北美洲;白令海峽是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 線,溝通了太平洋與北冰洋; 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是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亞洲與歐洲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 土耳其海峽.應選:C【點評】 此題考查各大洲之間的界線,牢記課本知識點解答即可.25. 因大陸輪廓相吻合,支持了大陸漂移假說的兩個大洲是A .甲大洲和乙大洲B .乙大洲和丁大洲C.丙大洲和丁大洲D .乙大

36、洲和丙大洲【考點】 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況.【分析】地球上的陸地被海洋分割成六個大塊和許多小塊,面積較大的陸地叫大陸, 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稱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分別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和大洋洲.【解答】解:魏格納在偶然翻閱世界地圖時發現:大西洋的兩岸非洲的西海岸遙對南美洲的東海岸,輪廓非常相似,這邊大陸的凸出局部正好能和另一邊大陸的凹進局部湊合起來,他堅信這不是巧合,便順著這條思路研究下去,后來提出了大陸漂移假說.讀圖分析可知,甲為亞洲,乙為南美洲,丙為非洲,丁為北美洲;依據題意.應選:D.【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大洲的輪廓和大陸

37、漂移假說,理解解答即可.、綜合題共50分26. 10分2022秋?濱州期中讀材料及六大板塊示意圖,答復以下問題:1寫出圖中字母所表示的六大板塊名稱A 歐亞板塊 ;C 美洲板塊 ;D 非洲板塊 :E 印度洋板塊2六大板塊中,幾乎全部是海洋的是B太平洋 板塊.填字母和板塊名稱3安第斯山脈是由美洲 板塊和 南極洲 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形成的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形成的原因是歐亞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4日本多火山和地震,其原因是位于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地震帶上5我國是一個地震多發國家,為了減少地震帶來的傷亡,以下措施中不可取的是CA 對人們進行防震抗災方面的教育,經常進行防震演練B

38、努力提高防震救災整體能力C.建設大型的避難營,地震來了全部躲大樓去 D 提高地震預測能力,對地震及早做出測 疋.【考點】六大板塊及其示意圖.【分析】地球表層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各大板塊處于不斷地運動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擬穩定,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擬活潑, 多火山和地震.板塊和板塊之間運動頻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塊發生張裂運動時,其運動方向相反,板塊之間的距離不斷擴張;板塊發生擠壓運動時,其方向是相向運動, 板塊之間的距離縮小,地表還會不斷隆起,形成山脈.【解答】解:1讀圖可知,圖中字母所表示的六大板塊名稱:A為歐亞板塊,C為美洲板塊,D為非洲板塊,E

39、為印度洋板塊.2六大板塊中,幾乎全部是海洋的是B太平洋板塊.3安第斯山脈是由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形成的.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形成的原因是歐亞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4日本多火山和地震,其原因是位于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地震帶上5當地震來臨時,要保持冷靜,就近暫時躲避,如果在室內,迅速抱頭蹲在墻角,千萬 不要恐懼,不能從窗戶跳下,不能乘電梯撤離,在室外不能抱住電線桿,不能在室外迅速跑 入建筑物內躲避,要趕快跑到開闊的地方,遠離建筑物根據題意,應選C.故答案為:1歐亞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2B太平洋;3美洲;南極洲;歐亞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

40、的; 4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 5C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六大板塊示意圖的判讀,世界上的主要火山地震帶及防震知識,記憶答復即可.27. 13分2022秋?濱州期中讀等高線地形圖答復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相應地形部位的名稱:A 鞍部 ,C 陡崖 ,D 山脊 ,F 山谷 .2圖中最高山峰的海拔是663 米;兩山頂之間的相對高度是 151 米.3沿甲、乙兩條路線登山,比擬容易的是甲,判斷理由是甲處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4圖中B、C兩地適宜搭建帳篷的是B .5李莊和吳莊圖上距離約為1.2厘米,那么實地距離為2.4 千米.6泥石流一般發生在山谷地帶,圖中泥石流發生時 兩種逃生方向正確的選項是 _.7為了

41、不阻礙地面交通,高速鐵路根本上采用修建高架橋和隧道的形式.圖中高速鐵路的走向是 東北-西南 ,D、E兩處需要修建隧道的是D .氓石灌迂動示意圖【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那么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那么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 幾條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解答】 解:讀圖可知,1圖中字母A處位于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C處是幾條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D處等高線向海

42、拔低處凸,為山脊;F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2圖中最高山峰的海拔是 663米;另一山頂海拔高度為 512米,兩山頂之間的相對高度是663米-512米=151米.3沿甲、乙兩條路線登山,甲處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比擬容易攀登.4圖中B處坡度平緩;C處為陡崖,容易發生塌方事故;故B處適宜搭建帳篷.X 2千米2.4千米.6泥石流一般發生在山谷地帶,圖中泥石流發生時 兩種逃生方向正確的選項是 ,它是泥石流的運動方向垂直,容易逃生.7為了不阻礙地面交通,高速鐵路根本上采用修建高架橋和隧道的形式圖中高速鐵路 的走向是東北-西南走向,D、E兩處中,D處為山脊,需要修建隧道.故答案為:1鞍部;陡崖;山脊

43、;山谷;2663 米;151 米;3甲;甲處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4B ;52.4 千米;6;7東北-西南;D .【點評】此題考查了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掌握各種地形的判讀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28. 17分2022秋?濱州期中讀世界海陸分布示意圖,完成以下要求.1一架飛機從廣州起飛,沿北回歸線向東飛行,依次經過的大洲和大洋依次是: _亞洲 , 大洋洲 ,C 太平洋, 北美洲 ,B 大西洋, 非洲 ,D 印 度洋 .2七大洲中面積最大的是亞洲,同為一個大陸的大洲是亞洲 和 歐洲 填名稱.3 大洲的分界線為 蘇伊士運河 .4寫出圖中E、F兩條經線的經度.E 160° , F 20°V .5在圖中適當位置填出大西洋和巴拿馬運河,在方框中填出東西半球.【考點】 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況;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況.【分析】地球上的陸地被海洋分割成六個大塊和許多小塊,面積較大的陸地叫大陸, 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稱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分別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廣闊的海洋連為一體, 習慣上人們把大洋分為四大局部,分別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解答】解:讀圖分析可知:1依據位置,圖中序號、字母代表的大洲和大洋是: 北美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