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A施工圖審查集成表_第1頁
附錄A施工圖審查集成表_第2頁
附錄A施工圖審查集成表_第3頁
附錄A施工圖審查集成表_第4頁
附錄A施工圖審查集成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附錄A施工圖審查集成表下表為依據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1347的評8分表,綠色建筑一星級施I圖審查時設計單位應根據項目情況相應填寫達標情況、自評得分、不參評分及評分計算表。A.1節地與室外環境控制項條文編號標準條文分值設定達標情況不參與分值建議最低分所屬專業備注分值最高分值4.1.1項目選址應符合所在地城鄉規劃,且應符合各類保護區、文物古跡保護的建設控制耍求。-建筑4.1.2場地應無洪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威脅,無危險化學品、易燃易爆危險源的威脅,無電磁輻射、含氡上壤等危害。-建筑4.1.3場地內不應有排放超標的污染源-建筑4.1.4建筑規劃布局應滿足日照標準,且不得降低周邊建筑

2、的日照標準。-建筑評分頊指標條文編號標準條文分值設定自評得分不參與分值建議最低分所屬專業備注分值最高分值土地利用4.2.1居住建筑3層及以下,高于35但不高于41;4-6層,高于23但不高于26;7-2 層, 高于22但不高于24;13-18層,高于20但不高于22;19層及以上,高于11但不高于131515建筑3層及以下,不高于35;4-6層,不高于23;7-12層,不高于;13-18層,不高于20;19層及以上,不高于11;19公共建筑達到0.5519達到0.810達到1.015達到3.5194.2.2場地內合理設置綠化用地居住建筑居住區綠地新區建設達到 30%,舊改建達到25%222建筑

3、住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新區建設達1.0,37評分頊分值設定自評得分分值最高分值土地利用舊區改建項日達到0.7住區人均公共綠地積新區建設達到1.3,舊區改建項日達到0.95住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新區建設達1.5,舊區改建項日達到1.07公共建筑綠地率達到327綠地率達到 35%5綠地率達到407綠地向社會公眾開放224.2.3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問。居住建筑地下建筑面積與地建筑面積的比率達到5%263建筑地下建筑面積與地上建筑面積的比率達到15%4地下建筑面積與地上建筑面積的比率達到256公共建筑地下建筑面積與總用地面積之比達到0.56地下建筑面積與總用地面積之比達到0,7,同時地下一層建筑面積與總用

4、地面積的比率小于70%6室外環境4.2.4建筑及照明設計避免產生光污染。玻璃幕墻可見光反射比不大于0,2224建筑電氣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城市夜景照明設計規范JT/T163的規定224.2.5場地內環境噪聲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的有關規定。44-建筑4.2.6場地內風環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動舒適和建筑的白然通風。在冬季典型風速和風向條件下,建筑物周圍人行區風速小于5m/s,且室外風速放大系數小于226-建筑在冬季典型風速和風向條件下,除迎幟1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風面與背風面表面風壓差不大于5Pa1過渡季、夏季典型風速和風向條件下,場地內人活動區不出現渦

5、旋或無風區2評分頊指標條文編號標準條文分值設定自評得分不參與分值建議最低分所屬專業備注分值最高分值過渡季、夏季典型風速和肛1向條件下,50上%可以開啟外窗室內外表面的風壓差大于0.5P14.2.7采取措施降低熱島強度。紅線范圍內戶外活動場地有喬木、構筑物遮蔭措施的面積達到10%122建筑紅線范圍內戶外活動場地有喬木、構筑物遮蔭措施的面積達到20%2超過 70%道的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陽輻射反射系數不小于0.4 24.2.8場地與公共交通設施具有便捷的聯系。場地出入口到達公共汽車站的步行距離不大于50Om,或到達軌道交通站的步行距離不大于800m,396建筑場地出入口步行距離800m范圍內設有2

6、條及以上線路的公共交通站點(含公共汽車站和軌道交通站)3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聯系公共交通站點3室外環境4.2.9場地內人行通道采用無障礙設計。333建筑4.2.10合理設置停車場所。白行車停車設施位置合埋,方便出入,且有遮陽防雨措施44-建筑合理設置機動車停車設施,并采取下列措施中至少2項,得3分,1)采用機械式停車庫、地下停車庫或停車樓等方式節約集約用地;2)采用錯時停車方式向社會開放,提高停車場(庫)使用效率;3)合理設計地面停車位,不擠與步行空間及活動場所。4.2.11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務居住建筑滿足下列要求中3項,得3分;滿足4項及以上,,得6 分;1)場地出入口到達幼兒園的步行距離不大于3

7、00m;2)場地出入口到達小學的步行距離不大500m;3)場地出入口到達商業服務設施的步行距離不大于500m;3or663建筑評分頊指標條文編號標準條文分值設定自評得分不參與分值建議最低分所屬專業備注分值最高分值4)相關設施集中設置并向周邊居民開放;5)地場1000圍m內范設有5種及以上的公共服務設施。1公共建筑滿足下列耍求中2項,得3分;滿足3項及以上, 得6 分;1)2種及以上的公共建筑集中設置,或公共建筑兼容2種及以上的公共服務功能;2)配套輔助設施設各共同使用、資源共享3)建筑向社會公眾提供開放的公共空問;4)室外活動場地錯時向周邊居民免費開放。3or66場地設計與場地生態4.2.12

8、結合現狀地形地貌進行場地設計與建筑布局,保護場地內原有的自然水域、濕地和植被,采取表層上利用等生態補償措施。333建筑4.2.13充分利用場地空間合理設置綠色雨水基礎設施,對大于10h的場地進行雨水專項規劃設計。下凹式綠地、雨水花園等有調蓄雨水功能的綠地和水體的面積之和占綠地面積的比例達到30%396建筑給排水合理銜接和引導屋面雨水、道路雨水進入地面生態設施,并采取相應的徑流污染控制措施3硬質鋪裝地面中透水鋪裝面積的比例達到50%34.2.14合理規劃地表與屋面雨水徑流,對場地雨水實施外排總最控制。場地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55%363給排水場地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 70%34.2.15合理選擇

9、綠化方式,科學配置綠化植物。種植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植物,采用喬、灌、草結合的復層綠化,種植區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滿足植物生需求336建筑居住建筑綠地配植喬木不少于3株/10033公共建筑采用垂直綠化、屋頂綠化等方式3評分頊指標條文編號標準條文分值設定自評得分不參與分值建議最低分所屬專業備注分值最高分值節地與室夕卜環境10059得分A.2節能與能源利用控制項條文編號標準條文分值設定達標情況不參與分值建議最低分所屬專業備注分值最高分值5.1.1建筑設計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中強制性條文的規定。-建筑暖通5.1.2不應采用電直接加熱設備作為供暖空調系統的供暖熱源和空氣加濕熱源。-暖

10、通5.1.3冷熱源、輸配系統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應進行獨立分項計量。-電氣5.1.4各房間或場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得高于現行國家標準 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 50O34中的現行值規定。-電氣評分頊指標條文編號標準條文分值設定自評得分不參與分值建議最低分所屬專業備注分值最高分值土地利用5.2.1結合場地白然條件,對建筑的體形、朝向、樓距、窗墻比等進行優化設計。666建筑5.2.2外窗、玻璃幕墻的可開啟部分能使建筑獲得良好的通風。1設玻璃幕墻且不設外窗的建筑,共玻璃幕墻透明部分可開啟面積比例達到5%,得4分;達到10%,得6分。4or664建筑2設外窗且不設玻璃幕墻的建筑,外窗可開啟面積比例達到30%

11、,得4分;達到3 5%,得6分4or6 設玻璃幕墻和外窗的建筑,對其玻璃幕墻透明部分和外窗分別按本條第1款和第2款進行評價,得分取兩項得分的平均值65.2.3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指標優于國家現行有關建筑1圍護結構熱I性能比國家現行相關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規定的提高幅達到5%,得5分;達到10%,得10分5or1010 建筑暖通評分頊指標條文編號標準條文分值設定自評得分不參與分值建議最低分所屬專業備注分值最高分值節能設計標準的規定2 供暖建筑仝年計算負荷降低幅度達到蹦,得5分;達到10%,得10分5or10供暖、通風與空調5.2.4供暖空調系統的冷、熱源機紐能效均優于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12、50189的規定以及現行有關國家標準能效限定值的要求,評價分值為6分。對電機驅動的蒸汽壓縮循環冷水(熱泵)機組,直燃型和蒸汽型溴化鋰吸收式冷(溫)水機組,單元式空氣調節機、風管送風式和屋頂式空調機組,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燃煤、燃油和燃氣鍋爐,其能效指標比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規定值提高或降低幅度滿足下列要求:1 電機驅動的蒸汽壓縮循環冷水(熱泵)機組,制冷性能系數 (COP)提高6%;2 溴化鋰吸收式冷水機紐,直燃型制冷、供熱性能系數(COP)提高6%,蒸汽型單位制冷量蒸汽耗量降低 6%;3 單元式空氣調節機、風管送風式和屋頂式空調機組,能效比 (EER)提高6%;

13、4 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制冷綜合性能系數(IPLV(C)提高8%;5 燃煤鍋爐熱效率提高3個百分點,燃油燃氣鍋爐熱效率提高2個百分點。對房間空氣調節器和家用燃氣熱水爐,共能效等級滿足現行有關國家標準的節能評價值要求。666暖通5.2.5集中供暖系統熱水循環泵的耗電輸熱比和通風空調系統風機的單位風量耗功率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等的有關規定,且空調冷熱水系統循環水泵的耗電輸冷(熱)比比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規定值低20%。 666暖通5.2.6合理選擇和優化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根據系統能耗的降低幅度評分能耗降低幅度達到5%310

14、-暖通能耗降低幅度達到10%7能耗降低幅度達到15%105.2.7采取措施降低過渡季節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能耗。 666暖通居住建筑和過渡季節無供冷需求的建筑不參評5.2.8采取措施降區分房問的朝向,細分供暖、空調區域,對系統進行分區控制合理選配空調冷、合理選配空調冷、336暖通評分頊指標條文編號標準條文分值設定自評得分不參與分值建議最低分所屬專業備注分值最高分值低部分負荷、部分空問使用下的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能耗。熱源機組臺數與容量,制定實施根據負荷變化調節制冷(熱)最的控制策略,且空調冷源的部分負荷性能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規定33水系統、風系統采用變頻技術,

15、且采取相應的水力平衡措施33供暖、通風與空調5.2.9走廊、樓梯問、門廳、大堂、大空問、地下停車場等場所的照明系統采取分區、定時、感應等節能控制措施。555電氣5.2.10照明功率密度值達到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 50034中規定的目標值主耍功能房問滿足耍求 484電氣所有區域均滿足要求 85.2.6合理選擇和優化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根據系統能耗的降低幅度評分能耗降低幅度達到5%310-暖通能耗降低幅度達到10%7能耗降低幅度達到15%105.2.11合理選用電梯和白動扶梯,并采取電梯群控、扶梯白動啟停等節能控制措施。 333建筑僅有一臺電梯的建筑,本條中的節能控制措施不參評;不設電

16、梯的建筑本條不參評5.2.12合理選用節能型電氣設備。三相配電變壓器滿足現行國家標準三相配電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 20052的節能評價值要求,333暖通給排水電氣水泵、風機等設備,及其他電氣裝置滿足相關現行國家標準的節能評價值要求22能量綜合利用5.2.133 排風能最回收系統設計合理并運行可靠。333暖通對無獨立新肛1系統的建筑,新風與排風的溫差不超過15C°或其他不宜設評分頊指標條文編號標準條文分值設定自評得分不參與分值建議最低分所屬專業備注分值最高分值置排風能量間收系統的建筑,本條不參評5.2.14合理采用蓄冷蓄熱系統33-暖通當地峰谷電價差低于2.5倍或沒有峰谷電價

17、的,本條不參評5.2.15合理利用余熱廢熱解決建筑的蒸汽、供暖或生活熱水需求 34-暖通給排水若建筑無可用的熱、廢熱源,或建筑物穩定的熱需求,此條不參評5.2.16根據當地氣候和白然資源條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生活用熱水比例Rhw達到20%得4分,在此基礎上每提高10%,多得多1分4-1010給排水暖通電氣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空調用冷量和熱量比例達到20%得4分,每提高10%,加1分,最高得10分。4-10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電量比例達到1%,得4分;每提高0.5%,得分增加1分;最高得10分4-10節能與能源利用10052得分A.3節水與水資源利用控制項條文編號標準條文分值設

18、定達標情況不參與分值建議最低分所屬專業備注分值最高分值6.1.1應制定水資源利用方案,統籌利用各種水資源。-給排水6.1.2給排水系統設置應合理、完善、安仝。-給排水6.1.3應采用節水器具-給排水評分頊指標條文編號標準條文分值設定自評得分不參與分值建議最低分所屬專業備注分值最高分值節水系統6.2.1建筑平均日用水量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節水設計標準GB50555中的節水用水定額的要求達到節水用水定額的上限值的耍求,得4 分410 10/給排水設計階段不參評達到上限值與下限值的平均值要求,得7分7達到下限值的要求,得10分。106.2.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網漏損。選用密閉性能好的閥門、設備,

19、使用耐腐蝕、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得1分11 給排水室外埋地管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網漏損,得1分11設計階段根據水平衡測試的耍求安裝分級計量水表;運行階段提供用水量計量情況和管網漏損檢測、整改的報告,得5分556.2.3給水系統無超壓出流現象。用水點供水壓力不大于0.30388給排水不大于0,MPa,且不小于用水器具耍求的最低工作壓力86.2.4設置用水計晨裝置。按使用用途,對廚房、衛生問、綠化、空調系統、游泳池、景觀等用水分別設置用水計量裝置,統計用水景222給排水按付費或管理單元,分別設置用水計量裝置,統計用水量446.2.5公用浴室采取節水措施采用帶恒溫控制和溫度顯示功能的冷熱水混合淋

20、浴器222給排水無公共浴室項評分頊指標條文編號標準條文分值設定自評得分不參與分值建議最低分所屬專業備注分值最高分值設置用者付費的設施22 目不參評節水器具與設備6.2.6使用較高用水效率等級的衛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級達到三級510 5給排水用水效率等級達到二級106.2.7綠化灌溉采用節水灌溉方式采用節水灌溉系統,得7分;在此基礎上設置土壤濕度感應器、雨天關閉裝置等節水控制措施,再得3分7-1010 7給排水種植無需永久灌溉植物106.2.8空調設備或系統采用節水冷卻技術。循環冷卻水系統設置水處理措施;采取加大集水盤、設置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的方式,避免冷卻水泵停泵時冷卻水溢出,得6分6106給排水不

21、設置空調設各或系統的項目,本條得10分。第1、2、3款得分不累加。第2款僅適用于運行評價運行時,冷卻塔的蒸發耗水量占冷卻水補水量的比例不低于80%,得10分10采用無蒸發耗水量的冷卻技術,得10分106.2.9除衛生器具、綠化灌溉和冷卻塔外的其他用水采用了節水技術或措施其他用水中采用了節水技術或措施的比例達到50%,25-給排水共他用水中采用了節水技術或措施的比例達到80%,5非傳統水源利用6.2.10合理使用非傳統水源住宅、辦公、商場、旅館類建筑有市政再生水供應時,室外綠化灌溉、道路澆灑、洗車用水均采用市政再生水,或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8.0%,得5分,室內沖廁、室外綠化灌溉、道路澆灑、洗車用

22、水均采用市政再生水,或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30%,得5分5-15157給排水無市政再生水供應時,室外綠化灌溉采用非傳統水源,或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 4.0%,得5分;室外綠化灌溉、道路澆灑、洗車用水均采用非傳統水源,5-15評分頊分值設定自評得分分值最高分值或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 8.O%,得7分;室內沖廁、室外綠化灌溉、道路澆灑、洗車用水均采用非傳統水源,或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 30.0% ,15分2 辦公建筑有市政再生水供應時,室外綠化灌溉、道路澆、洗車用水均采用市政再生水,或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 10%,得5分;室內沖廁、室外綠化灌溉、道路澆灑、洗車用水均采用市政再生水,或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50.

23、0%,得15分;10-15無市政再生水供應時,室外綠化灌溉采用非傳統水源,或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8.0%,得10分;室內沖廁、室外綠化灌溉、道路澆灑、洗車用水均采用非傳統水源,或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10%,得15分10-15商店建筑有市政再生水供應時,室外綠化灌溉、道路澆灑、洗車用水均采用市政再生水或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3%,得2分;室內沖廁、室外綠化灌溉、道路澆灑、洗車用水均采用市政再生水或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50%,15分;2-15無市政再生水供應時,室外綠化灌溉采用非傳統水源,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2.5%,得10分;室內沖廁、室外綠化灌溉、道路澆灑、洗車用水均采用非傳統水源,或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

24、3.0%,得15分5評分頊分值設定自評得分分值最高分值旅館建筑有市政再生水供應時,室外綠化灌溉采用非傳統水源,或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 2.0%,得10分;室內沖廁、室外綠化灌溉、道路澆灑、洗車用水均采用非傳統水源,或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 12.0%,得15分10-15 無市政再生水供應時,室外綠化灌溉采用非傳統水源,或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1.0%得10分;室內沖廁、室外綠化灌溉、道路澆灑、洗車用水均采用非傳統水源,或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 2.0%,得15分;10-15共他類型建筑綠化灌溉、遒路沖洗、洗車用水采用非傳統水源的用水量占其總用水量的比例不低于80%,得7分7沖廁采用非傳統水源的用水量占其用水

25、量的比例不低于 50%,得8分86.2.11冷卻水補水使用非傳統水源冷卻水補水使用非傳統水源的量占總用水量的比例10%Rnt30%48 -給排水冷卻水補水使用非傳統水源的量占總用水景的比例30%Rnt50%6冷卻水補水使用非傳統水源的量占總用水量的比例 Rnt50%86.2.12結合雨水利用設施進行景觀水體設計,景觀水體利用雨水的補水量大于其水體蒸發量的60%,且采用生態水處理技術保障水體水質對進入景觀水體的雨水采取控制面源污染的措施444給排水利用水生動、植物進行水體凈化33評分頊指標條文編號標準條文分值設定自評得分不參與分值建議最低分所屬專業備注分值最高分值節水與水資源利用100 1047

26、得分A.4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控制項條文編號標準條文分值設定達標情況不參與分值建議最低分所屬專業備注分值最高分值7.1.1不得采用國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晶。-建筑結構7.1.2混凝土結構中梁、柱縱向受力普通鋼筋應采用不低400MPa級的熱軋帶肋鋼筋。-結構7.1.3建筑造型要素應簡約,且無大量裝飾性構件。-結構評分頊指標條文編號標準條文分值設定自評得分不參與分值建議最低分所屬專業備注分值最高分值節材系統7.2.1擇優選用建筑形體。99 3結構適用于砌體結構、屋、大跨屋蓋建筑和地下建筑,不參評單層工業廠房、唯層空曠房7.2.2對地基基礎、結構體系、結構構件進行優化設計,達到節材效果

27、。55 3 7.2.3土建工程與裝修工程一體化設計住宅建筑上建與裝修一體化設計的戶數比例達到 30%,得6分;達到100%,得10分6-1010 -建筑公共建筑公共部位土建與裝修一體化設計,得6分;所有部位均土建與裝修一體化設計,得10分107.2.4公共建筑中可變換功能的室內空問采用可重復使用的隔斷(墻)。可重復使用的隔斷(墻)比例達到30%35-建筑旅館、教學樓、醫院等功能較固定的建筑不參評可重復使用的隔斷(墻)比例達到50%4可重復使用的隔斷(墻)比例達到80%57.2.5采用工業化生產的預制構件根據預制構件用量比例5%Rpc15Rpc 3 5-建筑結構15%Rpc30% 4Rpc30%

28、時 5評分頊指標條文編號標準條文分值設定自評得分不參與分值建議最低分所屬專業備注分值最高分值節材系統7.2.6采用整體化定型設計的廚房、衛浴間 采用整體化定型設計的廚房33 3建筑采用整體化定型設計的衛浴337.2.7選用本地生產的建筑材料施工現場500km內以生產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總重量的比例達到60%610 施工現場500km以內生產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總重量的比例達到70%8施工現場500km以內生產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總重量的比例達到90%107.2.8現澆混凝土采用預拌混土101010結構對于因建筑結構類型、地域資源等合理原因未采用的建筑不參評7.2.9建筑砂漿采用預拌

29、砂漿建筑砂漿采用預拌砂漿的比例達到50% 3 5 3建筑結構建筑砂漿采用預拌砂漿的比例達到100% 57.2.10合理采用高強建筑結構材料混凝土結構根據400MPa級及以上受力普通鋼筋的比例Rsb進行評分。當30% Rsb50%時,得4分;50% Rsb70%時,得6分;70%Rsb85%時,得8分;Rsb85%時,得10分4-10108結構除混凝土結卡勾、鋼結構和混合結構的民用建筑外,其它結溝形式不參評混凝上豎向承重結構采用強度等級不小于C50混凝土用量占豎向承重結構中混凝土總量的比例達到50%,得10分10鋼結構Q345及以上高強鋼材用量占鋼材總量的比例達到50%8Q345及以上高強鋼材用

30、量占鋼材總量的比例達到70%10評分頊指標條文編號標準條文分值設定自評得分不參與分值建議最低分所屬專業備注分值最高分值混合結構對其混凝上結構部分和鋼結構部分,分別按本條第1款和第2款進行評價,得分取兩項得分的平均值 7.2.11合理采用高耐久性建筑結構材料。對混凝上結構,其中高耐久性混凝土用量占混凝土總量的比例達到50%;對鋼結構,采用耐候結構鋼或涂裝耐候型防腐涂料55 結構7.2.12采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環材料住宅建筑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環材料用量比例達到6%8108建筑結構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環材料用量比例達到10%10公共建筑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環材料用量比例達到10%8可再利用材料

31、和可再循環材料用量比例達到15%107.2.13使用以廢棄物為原料生產的建筑材料采用一種以廢棄物為原料生產的建筑材料,其占同類建材的用量比例叢達到30%,得3分;達到50%,得5分 3 5 3建筑結構采用兩種及以上以廢棄物為原料生產的建筑材料,每一種用量比例均達到30%,得5分 57.2.14合理采用耐久性好、易維護的裝飾裝修建筑材料合理采用清水混凝土,得2分22 5 /建筑本條設計階段不參評采用耐久性好、易維護的外立面材料,得2分22采用耐久性好、易維護的室內裝飾裝修材料,得1分11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100 20 37得分A.5室內環境質量控制項條文編號標準條文分值設定達標情況不參與分值建議

32、最低分所屬專業備注分值最高分值8.1.1主要功能房間的室內噪聲級應滿是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建筑暖通8.1.2主要功能房間的外墻、隔墻、樓板和門窗的隔聲性能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結構8.1.3建筑照明數量和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的規定。-電氣適用于住宅公共部分及土建裝修一體化的房間8.1.4采用集中供暖空調系統的建筑,房問內的溫度、濕度、新風量等設計參數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的規定。暖通適用于采用集中供暖空調的民用建筑8.1.5在室內設

33、計溫、濕度條件下,建筑圍護結構內表面不得結露。建筑8.1.6屋頂和東西外墻隔熱性能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的要求建筑8.1.7室內空氣中的氨、甲醛、苯、總揮發性有機物、氡等污染物濃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室內空氣質最標準GB/T18883的有關規定。建筑設計階段不參評評分頊指標條文編號標準條文分值設定自評得分不參與分值建議最低分所屬專業備注分值最高分值室內聲環境8.2.1功能房間室內噪聲級噪聲級達到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中的低限標準限值和高要求標準限值的平均值36 3建筑噪聲級達到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中的低限標準限值和高

34、要求標準限值68.2.2主要功能房問的隔聲性能良好構件及相鄰房問之問的空氣蘆隔聲性能達到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中的低限標準限值和高要求標準限值的平均值, 3or553建筑評分頊指標條文編號標準條文分值設定自評得分不參與分值建議最低分所屬專業備注分值最高分值得3分;達到高要求標準限值,得5分 樓板的撞擊隔蘆性能達到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 GB50118中的低限標準限值和高要求標準限值的平均值,得3分;達到高要求標準限值,得4分448.2.3采取減少噪聲干擾的措施建筑平面、空間布局合埋,沒有明顯的噪聲干擾222建筑給排水適用于公共建 筑采用同層排水或其他降低排水噪聲的有效措施

35、,使用率不小于50228.2.4公共建筑中的多功能廳、接待大廳、大型會議室和其他有聲學耍求的重耍房閘進行專項聲學設計,滿足相應功能要求33 建筑適用于公共建 筑室內光環境與視野8.2.5建筑主要功能房問具有良好的戶外視野,評價分值為3分。對居住建筑,與其相鄰建筑的直接間距超過18m;公對共建筑,共主耍功能房問能通過外窗看到室外自然景觀,無明顯視線干擾。333建筑8.2.6主要功能房問的采光系數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 50033的要求。居住建筑臥室、起居室的窗地面積比達到1/6684建筑臥室、起居室的窗地面積比達到1/58公共建筑主耍功能房間采光系數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采光設計標準

36、GB50033要求的面積比例達到60%,得4分,每提高5%多得1分,最高得8分4-88.2.7改善建筑室內天然采光效果主要功能房問有合理的控制眩光措施666建筑內區采光系數滿足采光要求的面積比例達到60%44根據地下空間平均采光系數不小于0.5%的面積與首層地下室面積的比例,達到5%得1分,每提高5%多得1分,最高得4分1-44室內濕8.2.8采取可調節遮陽措施,降低夏季太外窗和幕墻透明部分中,有可控遮陽調節措施的面積比例達到25%612-建筑評分頊指標條文編號標準條文分值設定自評得分不參與分值建議最低分所屬專業備注分值最高分值熱環境陽輻射得熱。外窗和幕墻透明部分中,有可控遮陽調節措施的面積比

37、例達到50%12 8.2.9供暖空調系統末端現場可獨立調節。供暖、空調末端裝置可獨立啟停的主耍功能房間數量比例達到70%484暖通適用于采用集中供暖空調的民用建筑供暖、空調末端裝置可獨立啟停的主要功能房間數最比例達到90%4 室內空氣質量8.2.10優化建筑空問、平面布局和構造設計,改善白然通風效果。居住建筑通風開口面積與房間地板面積的比例在夏熱冬暖地區達到10%,在夏熱冬冷地區達到8%,在其他地區達到5%1010 10建筑設有明衛33公共建筑根據在過渡季典型工況下主要功能房間平均白然通風換氣次數不小于2次/h的比例,達到60%得6分,每提高5%多得1分,最高得13分6-138.2.11氣流組

38、織合理。重要功能區域供暖、通風與空調工況下的氣流組織滿足熱環境設計參數耍求444暖通避免衛生問、餐廳、地下車庫等區域的空氣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間或室外活動場所338.2.12主要功能房間中人員密度較高且隨時間變化大的區域設置室內空氣質量監控系統對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進行數據采集、分析,并與通風系統聯動555暖通電氣采用集中通風空調各類公共建筑實現室內污染物濃度超標實時報警,并與通風系統聯動338.2.13地下車庫設置與排風設備聯動的一氧化碳濃度監測裝置。555暖通電氣室內環境質量10049得分A.6提高與創新評分頊指標條文編號標準條文分值設定自評得分不參與分值建議最低分所屬專業備注分值最高分值提高性能11.2.1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比國家現行相關節能設計標準的規定提高20%,或者供暖空調全年計算負荷降低幅度達到15。22 建筑暖通11.2.2供暖空調系統的冷、熱源機組能效均優于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的規定以及現行有關國家標準能效限定值的耍求,評價分值為1分。對電機驅動的蒸汽壓縮循環冷水(熱泵)機組,直燃型和蒸汽型溴化鋰吸收式冷(溫)水機組,單元式空氣調節機、風管送風式和屋頂式空調機組,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燃煤、燃油和燃氣鍋爐,其能效指標比現行國家標準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 9規定值提高或降低幅度滿足下列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