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北師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北師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第一課時認識更大的數 數一數 一、教學內容 教材2-4頁 二、教學目標 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數,明確級、數位、計數單位的概念,掌握十進制計數法,知道億是個很大的數。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觀察、動手及分析能力。 3、進一步滲透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的思想,使學生養成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 三、重點難點 1、明確“數位”與“計數單位”之間的對應關系。 2、掌握十進制計數法。 四、教具準備 計數器,相關數據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向學生呈現一組圖畫,并展示生活中的多位數。 故宮占地720000平方米;2003年已有112000000平
2、方米的“都 市森林 ”環繞北京城;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在奧運會期間可容納100000人;國家大劇院“蛋殼”面積約為3.5萬平方米。 提問:這些都 是老師找到的圖片資料,看完之后同學們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發現都可以說一說。 教師提問:同學 們說的都很好,在這些資料中出現的數據都 比較大,是我們學過過的,你們認識它們嗎?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來認識這些比較大的數。 (二)探索新課 1、復習 (1) 說出萬以內的計數單位 (2) 提問: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是多少?10個百是多少? (3) 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是怎么樣的? (4) 讀出下面各數 4958、 3026、40
3、05、7000 板書出各數字的數位。 2、認識“十萬” 出示一張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幣 提問:10張100元是多少元?20張呢?50張呢?100張是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回答。 提問:如果一捆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幣是一百張,那么這一捆人民幣是多少元? 收銀元員一共收了9捆人民幣,共是多少元? 提問:再加一捆,是多少元呢?(可以借助計數器) 教師質疑:萬位滿十了怎么辦?(小組討論) 老師小結:萬位滿十,向前一位進一,就是“十萬”,10個一萬就是“十萬”。 板書:十萬 3、認識“百萬、千萬、億” 出示汽車圖并提問: 1輛轎車如果賣十萬元,2輛能賣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說出想法后用計數器驗證。 提問
4、:10個十萬是多少?10個一百萬是多少呢?10個一千萬呢? 分別板書:百萬、千萬、億 同時告訴學生:一億是一個很大的數,如果1秒數一個數,晝夜不停地數,數到1億要數3年2個多月。 然后指出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和以前學的個、十、百、千一樣,都是計數單位。 提問:從剛才一邊撥珠,一邊數數的過程中,誰發現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也就是十進關系) (三)課堂作業設計 1 教材第3頁第1題。 在進行練習前,教師要告訴學生撥珠時只在一個數位上撥,最好是我們今天學過的計數單位。 2 教材第4頁第2題。 教師要讓學生邊撥珠邊數數。注意指導學生手口要一致,訓練學生
5、的動手能力,如果遇到進位問題,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如:千位滿十,要向萬位進一。 3 教材第4頁第3題和第4題。 教師可以補充數數的題目。例如:一萬一萬地數,從九十五萬數到一百零四萬。 一千萬一千萬地數,從六千萬數到一億。 一百萬一百萬地數,從四千六百萬數到五千三百萬。 4 教材第4題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訂正答案。如果有的學生完成有困難,可以先讓他們撥一撥計數器,明確前后兩檔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義。 (四)思維訓練 如果給你足夠多的小木塊,你用什么方法表示出“12345”這個數?與同學交流一下,看看誰的方法又正確又簡便。 (五)課堂小結 老師提問:在今天這節課上我們認識了比較大的
6、數,你都記住了哪些計數單位? 一共有幾個? 在這些計數單位中,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第二課時 人口普查(三個課時) 分課時一 讀多位數 一 教學內容 人口普查 教材第57頁。 二 教學目標 1 掌握億以內的數的讀數方法,能正確讀出億以內的數。 2 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及歸納概括能力。 3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結合相關數據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 重點難點 1 握億以內數的讀數方法,能正確讀出億以內的數。 2 掌握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四 教具準備 計數器,整數數位順序表,數字卡片。 五 教學過程 北師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
7、平行線。 2、會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 教學重、難點 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小棒、三角尺、直尺 教學過程 一、平移 平移鉛筆:讓學生動手用鉛筆在方格紙上移一移,并說一說移的前后鉛筆的位置關系。說明鉛筆平移前后的線條是互相平行的。 二、平行 1、移一移: 第1題:這幅圖中有許多組平行線,在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時,先讓學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說一說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 第2題:本題平移后線段之間的平行關系是比較復雜的,特別是尋找一些斜線之間的平行關系學生可能更困難一些。可先安排一些簡單圖形如: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讓學生說說這些圖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 2、折一折
8、通過折一折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平行線的特征?;顒又凶寣W生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進行討論;然后可以鼓勵學生討論如何說明兩條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3、說一說 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平行線。根據書中給出的圖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還看到了哪些平行線,與同學交流。 三、畫平行線 教學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的方法。 四、實踐活動 從長方體和正方體中找平行線。 北師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教學內容: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課文第33頁的內容及第34頁的“練一練“) 教學重點: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合理地對數據進行估算。 教學關鍵
9、: 聯系實際,靈活處理。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 2.能與同學交流自己估計的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品格,形成積極、主動的估算意識。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 學具準備: 同桌準備一張報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實物投影呈現圖片。 略。(圖片可以是課文主題圖,也可以自選) 教師:你知道這是什么建筑物嗎?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 提出問題。 教師:你能估算這個體育場的座位數嗎? 二、 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1. 讓學生認真觀察體育場座位排列情況,估一估這個體育場能坐多少人。 (1)獨立思考,估算
10、整個體育場座位數; (2)小組交流,讓每個同學都在小組中說一說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結果數據。 (3)由小組派代表反饋交流結果。 由于圖中沒有具體數據信息,也沒有呈現體育場的四周看臺,所以學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較準確的數據結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師就應該予以肯定。 學生1:從圖中看出每小塊看臺大概有50個座位,這個體育場可能有30個看臺,大約有1500個座位。 學生2:把體育場分東、西、南、北四個方位,每個方位大約坐1000人,4個方位,大約坐4000人。 學生3:體育場的每一排座位數大允是20xx人,估計這個體育場有30排,大約共6000個座位。 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師都應
11、該予以肯定和表揚,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 2.出示具體看臺數據,進行估算。 (1)幻燈呈現 這個體育場共有28個看臺,如果每個看臺的座位數相同,你能估計出這個體育場的座位數嗎? (2)理解數量關系,列出解答版式。 引導提問: 這個體育場一共有多少個看臺? 每個看臺有多少個座位(根據課文插圖,說出準確數)? 整個體育場的座位數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 從而板書:12×6×28或72×28 (3)估算版式結果。 一般情況下,學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來估算。 即:70×30=2100 (4)小結:一般情況,估算時是根據“四舍五入”法把數據估算成整十、整百的
12、數,方便計算。 三、課堂活動 課文第34頁“練一練“的第1題。 題中要求估計一張報紙一個版面的字數,學生有多種方法,可以將報紙折一折或圈出一塊,在知道這一塊的字數的基礎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數,也可以數一數某一行的字數與總行數,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數。 四、鞏固練習 課文第34頁“練一練”的第2-4題。 北師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 2、理解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的實際意義,能從復式條形統計圖中盡可能多的獲取信息 3、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重點:理解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的實際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出示
13、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 到底誰的蒜苗長的高呢? 二、探索活動 解決辦法: 將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合在一起,就能清楚的比較了。 我們稱之為復式條形統計圖 問題:從統計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問題: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優點是? 三、畫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注意事項: 1、要有圖例 2、找好間距 3、一格表示的數量相同 4、制圖名稱 四、完成試一試 五、課堂小節 你有什么收獲? 北師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兩位小數的加減法。 2、能結合具體情境提出數學問題;能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估算意
14、識。 3、在通過分類活動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探索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兩位小數的加減法。 2、能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探索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兩位小數的加減法。能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法學法: 小組合作交流法 講練結合法。主動探究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創設歌手大獎賽的情境,提出了“誰表現比較好”的問題。教學時首先幫助學生了解“專業的分”“綜合素質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樣判斷誰的表現好呢?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認識到人們一般是將專
15、業分和綜合素質分加起來進行判斷的。 二、探索計算方法 1、根據題目列式,估算結果。 學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結果。 2、探索計算方法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勵學生用豎式計算,并討論“為什么小數點要對齊”,通過討論使學生體會到只要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上的數就能對齊,然后就和整數加減法的道理一樣了。 3、研究問題2,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讓學生獨立解決,可以有多種解決方法。 三、當堂訓練 (一)火眼金睛辨對錯。(10分) 1、0.3與0.300大小相同,計數單位也相同。 ( ) 2、小數點的后邊添上“0”或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 ( ) 3、4.4時=4時40分。 ( ) 4、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
16、同樣適用于小數加法。 ( ) 5、2.7和2.9之間只有一個小數。 ( ) (二)獨立完成練一練1、2題。教師集體訂正答案。 四、學習體會。 寫出本節課你的感想吧。 五、作業布置 北師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過程,能把除數看作整十數進行試商,并能正確計算。 2、能運用所學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把除數看作整十數進行試商。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學們,你們一定沒有去過峨山的臨江公園吧!那里的苗圃經過擴建顯得更漂亮了,(明明、笑笑、淘氣經過參觀后帶來了很多圖片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播放課件) 二、引出問題 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
17、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答:每種花各有多少盆呢?(師張貼問題) 生齊讀題目。(下面同學們把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連起來讀一遍) 三、探究問題 1、你能寫出算式嗎? 讓同學獨立思考后回答(板書算式) 154 22 = 2、估一估 (1) 能估計一下答案嗎?說說你是怎么估計的?學生獨立估一估 (2) 指3名學生回答 生可能出現的回答:A.因為2210=220所以不到10盆; B.因為225=110所以比5盆多一些; C.因為14020=7所以大約是7盆左右。 3、用豎式計算 師:這道題到底等于多少呢?請同學們試著在草稿本上列豎式計算。 2 2 1 5 4 (1)用豎式算一算: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小組內用豎
18、式算一算每種花各有多少盆? 下去巡視,選一個又快又好的小組代表把豎式寫在黑板上。 匯報交流:你們小組是怎樣想的?(看能不能說到把22看作20來試商,207=140接近150、所以商是7。) 師問 (1)為什么把22看作20來試商?(更簡便) (2)商 7應該寫在什么位置?為什么? 如果巡視時發現有錯例的,拿到展臺上來讓同學辨析一下。 師:要想知道答案是否正確,可以怎樣做?(驗算一下) 師板書:答:每種花各有7盆。 4、峨山的園藝師聽說老師要到你們易門來上課,特地讓老師帶了一道題來請你們幫幫忙。(課件出示題目:如果用120盆花布置廣場,每個圖案用18盆花,可以拼成幾個圖案?還剩幾盆花?) (1)
19、師:這個問題,你能解決嗎?學生列出:12018= (2)師:先估一估可能是幾個圖案,把你的估算結果悄悄地告訴你的同桌,如果你覺得合理,就點點頭。 (3)那你能自己獨立地用豎式算一算嗎? (生獨立算,選出一生板演) 師:你是把18看作幾十來試商的?有不同意見嗎? 把除數看作整十數來試商,有什么好處?(很快找到商幾) (4)驗算一下,你的得數是否正確,請一生來寫在黑板上。 評:怎樣驗算的? 剛才我們做的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這兩道題在計算的時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小結方法:除數是兩位數,試商時應先看被除數的前兩位,前兩位比除數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
20、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哪一位上面。當除數的個位是4或者比4小時,可用四舍法試商,即去掉除數的尾數,把除數當作整十數。當除數的個位數是5或者比5大時,可用五入法試商,即除數的十位數加上1,去掉除數的尾數,把除數當作整。 四、總結 1、誰來說說你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2、屏幕出示;你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給自己評價一下。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解決了參觀苗圃過程中發現的數學問題。其實這些知識還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下次我們再共同探討。 北師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平方公里),通過實際測量和觀察,知道1公頃有多大。 2.使學生掌握土地
21、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和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系。 教學重點: 知道1公頃有多大,掌握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土地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到目前為止,你都認識了哪些常用的面積單位?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像這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都是公制面積單位,是計量面積時使用的。在計算土地面積時要使用土地面積單位 (板書課題:土地面積單位)常用的單位有平方米、公頃和平方千米?!狙菔菊n件土地面積單位】 二、新授。 1.認識1公頃。 (1)將學生帶到操場,畫一個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引導學生觀察、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2)教
22、師指出:100個這樣的正方形土地的大小,叫做1公頃。為學生介紹學校操場、教學樓的占地面積。 (3)把學生帶回教室,思考討論: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是多少?(1公頃=10000平方米) 2.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學生試算。 一個長方形果園,長250米,寬120米。這個果園有多少公頃? (2)匯報展示,全班訂正?!纠^續演示課件土地面積單位】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頃 答:這個果園有3公頃。 (3)測量土地時,一般用米作長度單位來測量。算出面積是多少平方米以后,再換算成公頃。 3.認識平方千米。 (1)我們都知道我們偉大的祖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平方公
23、里也就是平方千米,是比公頃還要大的土地面積單位。 (2)大家想一下,邊長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1000000平方米也就是1平方千米。想象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 (3)誰能計算一下平方千米和公頃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三、鞏固練習。 1. 2公頃=(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頃 2平方千米=( )公頃 4000公頃=( )平方千米 2.(1)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面積約40公頃,約合( )平方米。 (2)北京的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占地面積是720000平方米,合( )公頃。 3.一塊邊長是400米的正方形麥地,有多少公頃?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
24、了些什么新的收獲? 五、課后作業。 1.(1)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面積約40公頃,約合()平方米。 (2)北京的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占地面積是720000平方米,合()公頃。 2.一個飛機場新建一條跑道,長2500米,寬80米。占地多少公頃? 3.一塊正方形的果園,周長是2400米。這個果園有多少公頃? 4.農民給水稻施化肥。每公頃施225千克。在一片長200米,寬150米的長方形稻田里,應施化肥多少千克? 北師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 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除法中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認識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能根
25、據三者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2、通過比一比、看一看、說一說、算一算等活動,探索并掌握新知。 3、體會學習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教學重點 認識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能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請了三個小伙伴,小牛,小象和小羊,他們時常為誰跑得快的問題而爭論不休,有一天他們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績來: PPT:小牛:4分鐘跑280米 小象:4分鐘跑240米 小熊:3分鐘跑240米 師:你們收集到了什么數學信息? 生讀題一遍 師:那么哪個數據是我們學過的時間?
26、哪個數據是路程? 生:時間是4分鐘,路程是280米。 時間是4分鐘,路程是240米。 時間是3分鐘,路程是240米 (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從身邊生活中發現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一)、認識速度及速度單位: 1、全班交流: 師:、如果他們兩個人一組進行賽跑,例如小牛和小象一組,誰跑得快?為什么? 生:小牛和小象比賽,小??欤驗槎际?分鐘內,小牛跑得路程比小象跑的遠 師:也就是在時間相同的條件下,應該比較路程,路程越遠,跑得越快。 師:那要是小象和小羊一組,誰跑得快?為什么? 生:小象和小熊比賽,小熊跑的快,因為小象和小熊跑相同的路程,小熊用的時間短,所以跑得快。
27、 師:所以在路程相同的條件下,應該比較時間時間越短速度越,跑得越快。 (引導學生思考:相同時間比路程遠近,相同路程比時間長短,來確定快慢。) 2) 比較小牛和小熊 師:比較小牛和小熊時,路程不同、時間也不同,怎樣比它們的快慢呢?有什么辦法? (引導學生思考:要想知道誰跑得快,就要比較單位時間里誰跑得遠,誰就快。) 方法一:在相同時間內(1分鐘)比較誰跑得遠 280÷4=7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240÷3=8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70<80 小熊快 師:誰能解釋一下70米和80米表示什么? 生:表示每分鐘行70米和
28、80米。 師:像這樣表示每分行70米,每分行80米稱為速度,我們可以通過線段圖上表示,更清楚地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 出示線段圖 師小結:觀察線段圖比較速度,其實就是比較相同時間內的路程,也就是一分鐘的路程。這一分鐘就是我們所說的單位時間。 方法二:在相同時間內(3分鐘)比較誰跑得遠 280÷4=7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703=210(米)210<240 小熊快 方法三:在相同時間內(4分鐘)比較誰跑得遠 240÷3=8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804=320(米)280<320 小熊快 師:仔細觀察這三種解法,
29、你覺得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1:相同點是:這幾種方法比較的都是相同時間里的路程。 生2:不同點是:第一種方法比較的是他們一分鐘跑的路程;第二種方法比較的是他們三分鐘跑的路程;第三種方法比較的是他們四分鐘跑的路程。 師:因為這樣的相同時間是很多的,所以為了便于比較,我們把每分鐘小牛和小熊行的路程叫它們各自的速度。 師:他們的速度和什么有關? 生:時間和路程。 2、認識速度及速度單位: 師:速度怎么算,你會求速度嗎?咱們試一試 呈現兩個問題,請學生口答。 出示題目 1、“神七”飛船在太空5秒飛行了約40千米,“神七”飛船的速度約是( ) 2、小青騎自行車,2小時騎了16千米,小青騎自行車的
30、速度是( ) 學生口答,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列式:40÷5=8(千米),16÷2=8(千米) 師(看著黑板表示疑惑):“神七”飛船的速度和騎自行車的速度都是8千米,看來他們的速度一樣嘍?說說你有什么想法? 生:是不一樣的,“神七”飛船的速度是每秒8千米,騎自行車的速度是每時8千米。 師:但黑板上寫的都是8千米,這樣寫能區分清楚嗎?有什么辦法區分開呢? 生:寫上時間。 師: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分別寫成8千米/秒,8千米/時。 師:1小時、1分鐘這些都是單位時間。那么單位時間還包括1秒、1年、1月等等。所以速度應該是單位時間內所行使的路程。 師:讀作8千米每秒,表示什么? 生:表示
31、神七每秒飛行8千米。 師:速度單位與原來的一些單位不同,是由長度單位和時間單位兩部分復合而成的。請同學們將剛才走路速度單位也改一下。 師:其實速度不僅在我們課堂中有,在咱們的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的,咱們一起到生活中感受一下速度好嗎? 3、出示生活中常見的數據:劉翔110米欄的速度約為8千米/秒 聲音傳播的速度約為340米/秒 光的傳播速度約為30萬千米/秒 師:誰能說說這些速度表示什么? 生答 師:劉翔的速度大約是8千米/秒,有多快? 師:從講臺到教室后面大約是8米多,我們一眨眼,劉翔就從這跑到教室后面了。快不快? 生呼應 師:在雷雨天,我們經常能看到電閃雷鳴的場景,你知道是先看見閃電,還是先聽
32、到雷聲,為什么咱們總是先看到閃電那? 生答 師小結:因為光的傳播速度要遠遠快于聲音傳播的速度,同學們能用剛才的知識解釋了自然現象,真是太厲害了。 (拓展學生對速度的認識,引導學生了解單位時間即為:1時、1分、1秒等,在單位時間內所行的路程叫速度。通過實例給學生充分探索空間理解速度的.意義,建立單位時間的表象。結合情境,幫助學生較為準確的理解速度的意義。) 師:觀察上述幾個速度,你對速度有了什么新的認識,你能說說速度表示什么嗎? 教師先請學生間說一說,在組織交流。 生:平均時間內行的路程,如每秒多少米,每分多少米,每時多少米。 師:速度就是每秒、每分、每時等單位時間內行的路程。 師:速度怎么計算
33、? 生:路程÷時間=速度(教師板書) (二)、探索分享,尋找路程、時間、速度之間的關系。 師:既然我們知道求速度的公式了,誰能求出小象的速度? 生 按照前面對速度的理解求出小象的速度 240÷4=60(米/分) 師:也就是速度=路程÷時間 北師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運用直觀操作的方法,探索并發現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能應用三角形內角和的性質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2、經歷親自動手實踐、探索三角形內角和的過程,體會運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進行驗證的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和數學思考能力。 3、使學生在數
34、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探索數學規律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和歸納中,感受理性的美。 教學重點: 1、 探索和發現三角形三個內角和的度數和等于180o。 2、已知三角形的兩個角的度數,會求出第三個角的度數。 教學難點: 已知三角形的兩個角的度數,會求出第三個角的度數。 教學準備: 小黑板、學生、老師準備幾個形狀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 說一說在預習課中操作的感受,應注意哪些問題,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多少度? 組內交流訂正。 二、情景導入 呈現目標 故事引入。一天,大三角形對小三角形說:“我的個頭大,所以我的內角和一定比你的大。
35、”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說:“是這樣的嗎?”揭示課題,出示目標。產生質疑,引入新課。 三、探究新知 自主學習 1、活動一、比一比 2、活動二、量一量 (1)什么是內角? (2)如何得到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 (3)小組活動,每組同學分別畫出大小,形狀不同的若干個三角形。分別量出三個內角的度數,并求出它們的和。 (4)填寫小組活動記錄表。發現大小,形狀不同的每個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和都接近 度。 3、說一說,做一做。 (1)我們把三個角撕下來,再拼在一起,看一看會是怎樣的。 (2)把三個角折疊在一起,三個角在一條直線上。從而得到三角形三個內角和等于( )度。 四、當堂訓練(小黑板出示內容) 1、三角形的內角和是( )°,一個等腰三角形,它的一個底角是26°,它的頂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教育技術的創新發展與個性化設計的思維實踐
- 教育大數據洞察市場精準營銷
- 以教學為目的的數字技術與創意應用結合的實踐研究
- 以實踐為導向的終身學習體系設計策略
- 重復專利侵權培訓課件
- 抖音商戶運營經理直播庫存同步制度
- 抖音商戶短視頻轉化效果分析反饋制度
- 培訓課件的布局要求
- 全球鈾礦資源分布特點及2025年核能產業產業鏈分析報告
- 公交優先戰略下2025年城市交通擁堵治理的公共交通運營效率研究
- 產品質量證明書
- 數與代數課件
- 工會審計實務課件
- 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相關報表、上報流程和要求
- 食用油儲存期品質變化的太赫茲光譜無損識別
- 胎盤早剝預案演練腳本
- 五山文學全集第一卷
- 聚磷腈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應用
- 中國鐵路總公司《鐵路技術管理規程》(高速鐵路部分)2014年7月
- 鈣加維生素Dppt課件(PPT 14頁)
- TRD深基坑止水帷幕施工方案(22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