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對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畢業論文_第1頁
FDI對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畢業論文_第2頁
FDI對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畢業論文_第3頁
FDI對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畢業論文_第4頁
FDI對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畢業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普通本科畢業論文題目:FDI對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36 / 65普通本科畢業論文文獻綜述題目: FDI對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學 院 國際經貿學院 學生 學 號 007277 專 業 國際經濟與貿易 屆 別 2011屆 指導教師 職 稱 教授 完成日期 二一 年 十二 月 十 日 文獻綜述前言本畢業論文的題目是FDI對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改革開放30年來,FDI影響我國自主創新的因素體系正在不斷發生變化。一方面, 20世紀中期我國鼓勵跨國公司投資并設立研發中心后,FDI的技術含量得到大幅度提升,FDI技術水準提高對于促進我國企業自主創新的作用會加大。另

2、一方面,隨著我國外商投資環境日益完善,外商直接投資出現新的特征:獨資化、本土化和并購迅速發展。這既表明外商投資正全面融入我國經濟之中,有利于加強外資與中國市場的聯系,擴大FDI技術外溢效應。在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大量涌入我國的情況下,充分發揮FDI的積極作用,利用FDI引進適用高新技術,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進行再創新應是我國大多數企業尋求技術進步,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的一種理性的現實選擇。所以本文關注的是技術外溢的具體渠道和過程,而基于此過程討論其對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影響。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引資第一大國在技術溢出過程中的各種表現已成為國際學術界關

3、注的熱點問題,故研究我國FDI對本土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主要對相關文獻進行綜述,以找到其研究中的不足,為進一步研究提供思路。正文國外的學者對跨國公司技術的外溢已有諸多的研究,國際理論界的主流觀點認為,國際圍的技術擴散已經成為技術進步的重要源泉。FDI所帶來正向溢出效應也是為大家所認可的,盡管支持性的實證研究方面有些分歧,但后來的許多文章也從東道國的門檻效應方面對其進行了解釋。從文獻來看,對于溢出機制的研究多數基于溢出機制本身的研究,主要關于其是否存在,以與效應的分析。而基于創新的FDI溢出機制研究涉足尚少,更沒有形成一個體系。下面從FDI溢出機制、自主創新能力、FD

4、I溢出效應的影響因素與FDI溢出效應與創新理論的結合四方面對文獻進行梳理。1 FDI溢出機制的研究綜述外商投資企業對東道國產生溢出效應遵循一定的路徑和機制,通過該溢出機制促進東道國勞動生產率的提升。目前,國外涌現出大量采用案例調查的形式的文獻以證明溢出效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Blomstrom和Kokko(1994) Blomstrom, M. and Kokko, A. FDI and the Structure of Home Country Production, in B. Bora, e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Research Issues,

5、Routledge, London and New York.提出的四種溢出途徑,在大量的研究中被廣泛引用。而在這個過程中,東道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市場環境以與技術水平等都會對技術溢出產生重要而直接的影響(見表2.1)。由表中不難看出FDI促使技術溢出的渠道與機制。表2.1 FDI溢出機制驅動力量生產率提高的來源示效應(模仿并進行二次創新)采用新的生產流程,產品設計,技術創新;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競爭效應(學習)降低X低效率,盡快的采用新技術人員培訓效應提高補充型勞動力的生產率;提升當地人力資本存量,獲取隱含經驗類知識鏈式效應(產業間溢出)規模經濟,產業鏈調整,從跨國公司子公司先進的產品、工序技術

6、或市場知識中“搭便車”,接觸到技術前沿2關于自主創新能力研究的文獻綜述孟浩(2005)認為企業創新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是由許多創新要素、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體相互聯系而成。其中包括很多的創新元素,可以表現為市場創新、產品創新、組織創新、營銷創新和方法創新等,各種創新元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融合,企業創新呈現集成化趨勢。創新過程還與外部環境進行相互的信息、能量的交換,促進創新集成呈現動態性發展。垣(2002) 李垣等,基于價值管理中的企業創新系統構建J,中國軟科學,2002年第12期從價值管理的角度提出,企業創新系統由戰略創新、產品創新、工藝創新、組織創新、營銷創新和文化創新等要素構成,這些要素相互聯

7、系,成為有機的整體戰略創新。其本質是通過改變傳統的競爭方式,為顧客、供應商、企業員工等創造新價值為目標。產品創新主要是通過采用新理念、新結構、新材料等開發出能夠滿足客戶更高甚至全新價值、效用需求的產品,強調產品創新應當以持續地開發滿足客戶更高效用需求。工藝創新是指企業產品生產技術的重大變革,工藝創新的目標是通過過程重構提升顧客價值。組織創新是企業組織形式的變革和發展。營銷創新體現為企業的營銷理念、營銷策略、營銷方法等的創新。文化創新是指企業部共有的基本價值觀念和一系列行為準則的演進,形成支持持續價值創新、戰略創新的組織氛圍并影響員工行為。3 FDI溢出效應的影響因素相對于其他研究而言,東道國政

8、府最關心的問題是什么情況下最有利于FDI溢出正效應的產生,國外方面,Smarzynska(2002) Smarzynska, B.K. Spillovers from foreign investment through backward linkages:Does technology gap matter?, preliminary Publication,2002, ://etools/does/voddoes/216/415/spillovers_draft.pdf認為外資所有權結構、技術差距、市場導向、地理距離、吸收能力是影響溢出的主要因素,Gir

9、ma(2004) Girma, Sourafel, Holger Gorg, Mauro pisu. The role of exporting and linkages for productlvity spillover, Nottingham research Paper series,2004,30.認為市場導向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Javorcik(2004) Javorcik Beata Smarzynska., 2004. Does Foreign Dircet Investment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of Domestic Firms? In

10、Search of Spillovers through Backward Linkage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94, No.3., pp. 605一627.將其歸因于外資來源地、市場導向、外資所有權結構。與Javorcik的研究類似,Jabbour&Mucchielli(2006) Jabbour,L., Muechielli, J.L.Technology transfer through vertical linkages: The case of the Spanish manufacturing industry, Joumal o

11、f Applied Economies, 2007, 10:115一136.也提出外資所有權結構、市場導向、技術差距對其的影響。Yuriy Gorodnichenko,Jan Svejnar(2007)通過分析將影響因素歸納為國家制度、吸收能力、技術差距。國方面,周燕、齊中英(2005) 周燕,齊中英,基于行業特征的外商直接投資溢出效應分析J,中國軟科學,2005(9):142147對影響外商直接投資溢出效應的行業特征(如外資企業技術水平差距、資本密集度差距和東道國國市場競爭水平)因素進行了分析,得出當外資企業差距較小或中等,且外資企業相應能力水平較高時,溢出效應才易于發生。賴明勇、包群等(2

12、005) 賴明勇,包群.外商直接投資與技術外溢: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經濟研究. 2005第8期.通過構建基于中間產品種類擴型的生增長模型,證實了技術吸收能力對技術外溢效果的決定作用,并利用我國19962002年30個省市的面板數據進行估計的結果支持了這一結論。許和連等(2007) 許和連,魏穎綺,賴明勇,外商直接投資地后向鏈接溢出效應研究J,管理世界,2007(4):2432通過對中國35個工業行業的實證研究得出FDI企業通過向上游產業的當地企業購買中間產品和服務產生了積極的后向溢出效應,但只在當期發生。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當行業中來自于FDI企業的競爭壓力過高或過低均不利于FDI的后向關聯溢出

13、。4 FDI溢出效應與技術創新理論的結合研究綜述現代創新理論正是在熊彼特創新理論的基礎上衍生和發展起來的。熊彼特(1911)提出,廣義上的創新既是企業家對生產要素的再組合。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王偉光(2003) 王偉光.中國工業行業技術創新效率的實證研究(19%一1999)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03,l:57一62提出創新是企業對現有技術的有效組合運用,以與創造和吸納各種新技術知識的基礎上,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向市場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過程。同時,創新是FDI溢出機制發揮作用的關鍵驅動因素,主要體現在充分吸收外資技術和管理的技術上,花費更大的代價進行技術和管理創新,還結合本土經營文化,建立具

14、有本土特色的競爭優勢。東道國的創新能力主要取決于該國自主研究開發水平、人力資本的投入、對外貿易的開放規模以與其他因素。東道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要素察賦條件、技術水平以與勞動力狀況等決定著對外來技術的創新能力。綜合創新理論與FDI溢出理論,我們不難發現兩者的聯系。具體可用下圖概括:培訓競爭鏈接示范能力市場技術技術創新創新激勵創新源技術進步FDI流入FDI溢出的途徑FDI溢出效果圖2-4 技術創新理論與FDI理論的聯系從圖中可以看出,其實FDI作為創新源的一種,其整個溢出過程同技術創新的發生過程有著很多的類似之處,FDI的溢出途徑包括:示、競爭、以與培訓等,而創新的激勵系統包括:技術、市場、能力等,

15、而這其中示效應和效應的結果就直接導致了技術機會的變化,競爭效應的結果則與市場結構的變化相對應,培訓效應則帶來了東道國企業的能力的變化。同時,東道國的政策環境對于FDI的流入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而其自身能力又對各種效應的發生起著制約作用。盡管FDI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是僅從技術溢出的角度來看,實際上其溢出的結果就是帶給東道國產業技術創新以與技術進步的影響。結論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當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從地區與行業角度探討FDI對東道國技術效率的提高有無顯著促進作用方面。針對FDI行業技術效率的溢出效應較為成熟,然而實證研究結論并不一致,因而很多學者轉而研究:FDl行業溢出效應的影響因素行業間F

16、DI的溢出效應。目前針對FDI的行業間溢出效應研究,僅停留在溢出效應是否存在的層面上。雖然國外學者針對FDI技術效率的溢出效應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FDI對東道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東道國的根本影響還在于其對技術創新的溢出效應。目前,有關FDI對東道國技術創新的溢出效應研究比較貧乏,有關FDI對技術創新溢出效應的研究具有以下特點:(l)國外主流學者的研究不多,還未成為國際研究的熱點;(2)針對國外的研究不多,還未發現針對發達國家的研究;(3)進入21世紀以來,國學者和海外華裔學者針對中國的研究逐漸增多;(4)現有的研究多以存在性研究為主,少量涉與影響因素的研究,研究不夠深入。因此,以吸收FDI最

17、大的發展中國家一中國為背景,研究FDI對我國技術創新的溢出效應,不僅對其他發展中國家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對于國政府部門、理論界以與產業部門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以上的文獻綜述僅僅是國外學者研究FDI溢出效應的一少部分,在文獻閱讀方面難免疏漏,在本文的寫作的過程中,根據具體的問題,作者還作了一些補充。指導老師評分(百分制):95指導教師:賓建成2011年1月18日參考文獻1 Altenburg, T., 2000, “Linkages and Spillovers between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18、 Enterpris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pportunities and Best Policies”, UNCTAD,TNC-SME Linkages for Development: Issues-Experiences-Best Practices.2 Behrman, J. and Wallender,H., 1976, Transfer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within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Cambridge: Mass.3 Blomstrom, M. and Kokko, A

19、., FDI and the Structure of Home Country Production, in B. Bora, e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Research Issues, Routledge, London and New York.4 Blomstrom M. and E.Wolff., 1994,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Productivity Convergence in Mexico”, OxfordUniversity Press.5 Blomstrom M. and kokko A.,

20、 1998,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Spillovers”,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Vol. 8, PP247一277.6 Blomstrom, M. & Sjoholm, F., 1999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spillovers: Does local participation with Multinational smatter”,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Vol. 2, PP915-923.7 Cohen, W, & D, Levinthal., 19

21、89, “Innovation and learning, The two faces of R&D”, Journal of Economics.8 Dimelis, S.and Louri, H., 2001,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fficiency Benefits: Do Size and Ownership Matter?”, Business&Economics Society Intemational Conferenee.Paris.9 Girma, Sourafel, Holger Gorg, Mauro pisu., 2004,

22、“The role of exporting and linkages for productivity spillover”, Nottingham research Paper series, Vol. 30.10 Glass, Amy J., Kamal Saggi., 1998, “Intem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technology Gap”, Joum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55, PP369-98.11Grossman, G. and Helpman, E., 1991, “Innovat

23、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 The MIT Press.12Jabbour,L., Muechielli, J.L., 2007, “Technology transfer through vertical linkages: The case of the Spanish manufacturing industry”, Joumal of Applied Economies, Vol.10, PP115一136.13 Javorcik Beata Smarzynska., 2004, “Does Foreign Dircet Investm

24、ent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of Domestic Firms? In Search of Spillovers through Backward Linkage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94, No.3. pp. 605一627.14 Kathuria,V., 2000, “Productivity Spillovers from Technology transfer to Indian Manufacturing Firms” , Joumal of lntemational Development, Vo

25、l.12.15 Kokko,A., 1992,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ost country characteristics and spillovers, The Economics Research Institute, Stockholm.16 Lall, S., 1980, “Vertical Inter-Firm Linkages in LDCs: An Empirical Study”,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ol.42, PP203-206.17 MacDougall, G.D

26、.A, 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Private Investment from Abroad: A Theoretical ApproachJ, Economic Record, Vol.36,1996:1335.18 Mansfield Edwin, Schwartz, Mark and Wagner Smuel., 1981, “Imitation Costs and Patents: An Empirical Study”, The Economic Joumal.19 Moran, TH., 2001, Parenial Supervision: The N

27、ew Paradigm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WashingtonDC: Institute for intemational Economics.20 Narula, R. and Marin,A., 2003, FDI Spillovers, Absorptive Capacities and Human Capital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Argentina, MERIT Research Memorandum.21 Sinani, E.and Meyer, K.E., 2004, “

28、Spillover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FDI:the Case of Estonia”, Joum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2 Smarzynska, B.K., 2002, “Spillovers from foreign investment through backward linkages:Does technology gap matter?”, Preliminary Publication. /etools/does/voddoes/216/415/spillovers_d

29、raft.pdf23 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1: Promoting Linkages,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Geneva.24 安同良,施浩,Ludovico Alcorta,2006: 中國制造業企業R&D行為模式的觀測與實證,經濟研究第2期。25 何潔,2000: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工業部門外溢效應的進一步精確量化,世界經濟第12期。26 賴明勇,包群,2005:外商直接投資與技術外溢: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經濟研究第8期。27 垣等,2002:基于價值管理中的企

30、業創新系統構建,中國軟科學,第12期。28 王偉光,2003:中國工業行業技術創新效率的實證研究,師大學學報第1期。29 許和連,穎綺,賴明勇,2004:外商直接投資地后向溢出效應研究,管理世界第4期。30 洋,1998:非國有經濟成分對我國工業企業技術效率的影響,經濟研究第12期。31 周燕,齊中英,2005:基于行業特征的外商直接投資溢出效應分析,中國軟科學第9期。普通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開題報告與任務書論文(設計)題目FDI對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學生翁蔚哲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學 號0072737指導老師賓建成職 稱教授1.選題目的和意義:改革開放30年來,FDI影響我國自主創

31、新的因素體系正在不斷發生變化。一方面,自1992年我國實施“以市場換技術”的戰略、尤其是20世紀中期我國鼓勵跨國公司投資并設立研發中心后,FDI的技術含量得到大幅度提升,目前世界500強中超過90%的跨國公司在我國投資,設立研發中心750多家。FDI技術水準提高對于促進我國企業自主創新的作用會加大。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外商投資環境日益完善,外商直接投資出現新的特征:獨資化、本土化和并購迅速發展。2001年,隨著中國加入WTO,我國的國際直接投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2002年,我國以527億美元的引資額取代美國成為全球吸引外資最大國。這既表明外商投資正全面融入我國經濟之中,有利于加強外資與中國市

32、場的聯系,擴大FDI技術外溢效應。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在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大量涌入我國的情況下,充分發揮FDI的積極作用,利用FDI引進適用高新技術,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進行再創新應是我國大多數企業尋求技術進步,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的一種理性的現實選擇。國外的學者對跨國公司技術的外溢已有諸多的研究,國際理論界的主流觀點認為,國際圍的技術擴散已經成為技術進步的重要源泉。FDI所帶來正向溢出效應也是為大家所認可的,盡管支持性的實證研究方面有些分歧,但后來的許多文章也從東道國的門檻效應方面對其進行了解釋。從文獻來看,對于溢出機制的研究多數基于溢出機制本

33、身的研究,主要關于其是否存在,以與效應的分析。而基于創新的FDI溢出機制研究涉足尚少,更沒有形成一個體系。所以本文關注的是技術外溢的具體渠道和過程,而基于此過程討論其對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影響。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引資第一大國在技術溢出過程中的各種表現已成為國際學術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故研究我國FDI對本土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2.主要研究容(含論文提綱):本文擬通過對以往文獻的研究整理分析FDI的技術溢出機制,聯系現實解析FDI對東道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溢出途徑與其影響因素,然后借鑒前人的研究結果,建立技術溢出模型,用面板數據的分析方法,具體度量FDI對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影響

34、。最后基于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給出相應的政策建議。本文主要通過理論與實證相結合的方式來分析FDI的溢出效應與其對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影響。具體大綱如下:1 導論1.1 選題背景與意義1.2 相關概念的界定1.2.1 外商直接投資(FDI)1.2.2 技術溢出1.2.3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1.3 研究思路和框架2 文獻綜述2.1 FDI溢出機制的研究綜述2.2關于自主創新能力研究的文獻綜述2.3 FDI溢出效應的影響因素2.4 FDI溢出效應與技術創新理論的結合研究綜述3 FDI對東道國自主創新能力影響的理論分析3.1 FDI對東道國自主創新能力的影響機制3.2.1 模仿、競爭機制3.2.2 關

35、聯傳導機制3.2.3 人員流動機制3.2 FDI對東道國創新能力的影響因素3.2.1東道國外部環境3.2.2 資部門特征3.2.3 外資部門特征4 FDI對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影響的實證分析4.1 模型建立和數據來源4.2 實證結果分析4.2.1 總體樣本檢驗結果分析4.2.2 分組樣本檢驗結果分析4.3 基本結論5 利用FDI促進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的對策5.1 政府的對策5.1.1進行產業鏈調整,實現產業的合理布局5.1.2建立完整的鼓勵創新機制5.1.3注重產業關聯度,大力發展中間品配套的產業集群5.2 企業的對策5.2.1提高企業吸收能力5.2.2加強與不同行業外資企業間的合作5.2.

36、3提升企業自身生產率與競爭力參考文獻致數據附錄3.完成論文(設計)的條件、方法與措施,包括實驗設計、調研計劃、資料收集、參考文獻等容。(1)完成論文的基礎大學四年對本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學習,讓我對經濟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特別是跨國公司概論、國際貿易、國際投融資。國際經濟合作等課程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在學習專業課程之時,閱讀經濟學名著是課余的一大愛好。從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到熊彼特的經濟發展理論再到邁克爾波特的競爭戰略,經濟學的分析方法與式深深的讓我折服。經濟學理論模型的建立離不開堅實的數學基礎,在大學期間我還旁聽了數學分析、數學建模、計量經濟學等課程,學習了較全面的實證分析方法,以上這

37、些都為本人寫好這篇文章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2)收集資料1、利用學校的數據庫資源進行收集。筆者選取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作為樣本來源,因為CNKI是國最權威的學術理論數據庫,其所收集的刊物種類齊全、圍廣泛、層次分明。2、通過google學術、American Economic Literature、Complete Table of Contents: Resources for Economists on the Internet、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等國外數據庫搜索外文數據。3、利用中經網統計數據庫、中國統計年鑒數據庫與國其他院校、經濟學論壇等搜集實證分

38、析所需數據。 4、對以往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和再學習。 (3)參考文獻1 Altenburg, T.Llnkages and Spillovers between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pportunities and Best Policies, in UNCTAD,TNC-SME Linkages for Development: Issues-Experiences-Best PracticesR. New and Gene

39、va: United Nations,2000.2Behrman, J. and Wallender, H. Transfer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within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Cambridge: Mass.19763 Blomstrom, M. and Kokko, A. FDI and the Structure of Home Country Production, in B. Bora, e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Research Issues, Routledge, Lo

40、ndon and New York.4 Blomstrom,M. and kokko A.,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SpilloversJ, Journal of Eeonomic Surveys,1998(8):247一277.5 Blomstrom, M. & Sjoholm, F.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spillovers: Does local participation with Multinational smatter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9, 43(2):915-923

41、6 Blomstrom M. and E.Wolf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Productivity Convergence in MexicoJ, OxfordUniversity Press, 1994.7 Cohen, W, & D, Levinthal, Innovation and learning: The two faces of R&DJ.,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9,99:565-5968 Dimelis, S.and Louri, H.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ffie

42、ieney Benefits:Do Size and Ownership Matter?A.Business&Economics Society Intemational Conferenee.Paris, 20019 Girma, Sourafel, Holger Gorg, Mauro pisu. The role of exporting and linkages for productlvity spillover, Nottingham research Paper series,2004,30.10 Glass, Amy J., Kamal Saggi. Intemational

43、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technology Gap. Joum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8,55(2):369-98.11 Grossman, G. and Helpman, E. 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 M, The MIT Press, 199112 Jabbour,L., Muechielli, J.L.Technology transfer through vertical linkages: The case of the Spanish manuf

44、acturing industry, Joumal of Applied Economies, 2007, 10:115一136.13 Javorcik Beata Smarzynska., 2004. Does Foreign Dircet Investment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of Domestic Firms? In Search of Spillovers through Backward Linkage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94, No.3., pp. 605一627.14 Kathuria,V.

45、Productivity Spillovers from Technology transfer to Indian Manufacturing FirmsJ .Joumal of lntemational Development, 2000(12).15 Kokko.A. Foreign direet investment, host country characteristics and spillovers.J. The Economics Research Institute, Stockholm, 1992.16 Lall, S. Vertical Inter-Firm Linkag

46、es in LDCs: An Empirical Study J,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80, 42: 203-20617 MacDougall, G.D.A, 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Private Investment from Abroad: A Theoretical ApproachJ, Economic Record, Vol.36,1996:1335.18 Mansfield Edwin, Schwartz, Mark and Wagner Smuel. Imitation Co

47、sts and Patents: An Empirical StudyJ. The Economic Joumal, 1981, 91:9072918.19 Moran, TH. Parenial Supervision: The New Paradigm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 WashingtonDC: Institute for intemational Economics, 200120 Narula, R. and Marin,A. FDI Spillovers, Absorptive Capacitics and H

48、uman Capital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Argentina. MERIT Research Memorandum 2003,01621 Sinani, E.and Meyer, K.E. Spillover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FDI:the Case of EstoniaJ. Joum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4, 32:445一46622 Smarzynska, B.K. Spillovers from foreign investment through backward l

49、inkages:Does technology gap matter?, preliminary Publication,2002,/etools/does/voddoes/216/415/spillovers_draft.pdf23 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1: Promoting LinkagesM,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Geneva, 200124 安同良,施浩,Ludovico Alcorta. 中國制造業企業R&D行為模式的

50、觀測與實證J.經濟研究,2006(2).25 何潔,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工業部門外溢效應的進一步精確量化2000年第12期J,世界經濟,29一3626 江小涓,高新技術產業利用外資的意義、現狀與政策建議J,中國工業經濟,2001年第2期,55一6327 賴明勇,包群.外商直接投資與技術外溢: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經濟研究. 2005第8期.28 垣等,基于價值管理中的企業創新系統構建J,中國軟科學,2002年第12期29 邁克爾波特,競爭戰略M, :中國財政經濟, 199830 王偉光.中國工業行業技術創新效率的實證研究(19%一1999)J.師大學學報,2003,l:57一6231 許和連,穎綺

51、,賴明勇,外商直接投資地后向溢出效應研究J,管理世界,2007(4):243232 洋.非國有經濟成分對我國工業企業技術效率的影響J.經濟研究,1998(l2)33 周燕,齊中英,基于行業特征的外商直接投資溢出效應分析J,中國軟科學,2005(9):1421474.論文(設計)的進程安排:2010年10月30日之前完成選題 2010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資料搜集、開題報告和文獻綜述2011年3月15日之前完成初稿2011年4月15日完成二稿 2011年5月15號之前完成三稿 2011年5月31號之前交定稿與并準備好答辯材料5.指導教師意見與建議:該文主要研究FDI的溢出機制與FDI對東道國自主

52、創新能力的溢出途徑與影響因素。通過理論與實證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具有很好的創新性和可操作性。是否同意開題:同意指導教師:賓建成2010年12月11日普通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情況登記表(學生、指導教師用)題 目FDI對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學生翁蔚哲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學號0072737指導教師賓建成職稱教授指導次數第1次學生求教容開題報告的寫法以與文獻綜述的詳細要求和具體格式指導方式面授 電子 、 其它 教師指導容:一、開題報告的寫作規和要求二、文獻綜述的寫作特點和要求三、該研究項目的現實意義指導教師(簽名):賓建成2010年12月12日落實情況:賓建成老師詳細地指導了我提出的問題,使我很

53、好的完成了開題報告,了解了文獻綜述的具體要求和該論文的現實意義。學生簽名:翁蔚哲2010年12月13日普通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情況登記表(學生、指導教師用)題 目FDI對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學生翁蔚哲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學號0072737指導教師賓建成職稱教授指導次數第2次學生求教容一、 正文的容以與理論方面的缺陷二、 實證的不足之處指導方式面授 電子 、 其它 教師指導容:一、目錄的格式和要求二、正文的格式和要求三、該論文理論方面的論述情況四、實證的不足之處指導教師(簽名):賓建成2011年1月20日落實情況:在老師的指導下:一、目錄在指導后很快確定;二、正文中的理論部分得到完善;三

54、、實證與理論聯系的更加緊密。學生簽名:翁蔚哲2011年1月20日普通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情況登記表(學生、指導教師用)題 目FDI對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學生翁蔚哲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學號0072737指導教師賓建成職稱教授指導次數第3次學生求教容摘要、參考文獻的寫作格式指導方式面授 電子 、 其它 教師指導容:一、摘要的格式、字數、寫作規二、參考文獻的寫法三、正文中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四、實證的規與完善指導教師(簽名):賓建成2011年3月6日落實情況:在賓建成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地完成了摘要與參考文獻,并且使正文容更加充實,實證分析更清晰,更具備說服力。學生簽名:翁蔚哲2011年3月7日普通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情況登記表(學生、指導教師用)題 目FDI對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