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我教魯迅的藥特級教師韓軍上課實錄記不清多少次與學生一起學習藥,至少有五六次了。過去講藥大都是老師主持課堂,老師提出問題,然后由學生參與討論。盡管課堂也頗為熱鬧,學生參與也頗為踴躍,但是,我總覺得不過癮。此次又一次講授藥,面臨新困難,有相當部分的學生,或者對魯迅不感興趣,或者對這篇藥不感興趣。怎樣才能讓生活在現代北京城的學生的對藥感興趣?怎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走老路肯定不行!我費了一番心思。我做出一個決定。一上課,我就宣布:“今天我們學習魯迅的藥,這篇文章由同學們自己學習。我只作為普通的一員參與大家的討論。”學生感到新奇。我說:“這篇文章,我要說幾句話,第一,他寫于1919年4月25
2、日,發表于同年5月新青年,后來又收在吶喊文集中。第二,它是以秋瑾的被殺為背景的。秋瑾死于1907年。大家先自己通讀一遍課文。遇到不懂的字詞,大家共同解決。”于是響起了嘩嘩的翻書聲。之后出現一片靜寂,學生讀特別認真。看出來,學生熱情特別高漲。但靜寂是短暫的,剛過一會兒,就有人提問題:“216頁那個窸窸窣窣現在不用了吧?怎么魯迅凈用冷僻字!”我答:“已經不屬于常用字。”又有人問:“218頁古亭口中那個大方框干嘛不直接寫出來?”我故意說:“我也不知道,可以留下來作為問題,待會兒大家一起討論。”諸如此類的小問題,在學生自讀過程中不時提出來。不知不覺,一節課過去了,不少同學已經讀完了。還有少部分同學沒有
3、讀完。但時間有限,課上的閱讀,只能安排一節課。我要求同學們課下去閱讀。接著,我提出了幾個要求:“第一,你認為魯迅寫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揭示什么?第二,你覺得,這篇小說中,哪些細節、哪些特點、哪些用詞、哪些筆法、哪些安排,終歸是哪些細小的方面,特別有意思,特別耐人尋味?”關于題旨的討論接下來,已經是另外一天的語文課了。這是兩節連堂課。我首先發言:“大家通過閱讀這篇小說,覺得這是一幕悲劇,還是喜劇?”本來我想問:“魯迅的主要的目的是想揭示什么?”但是,我覺得,那樣問,似乎太直奔主題,學生也不容易理解和把握,所以,我就從悲劇、喜劇的角度去發問。學生答:“自然是悲劇。”“是誰的悲劇呢?”我追問。一同學
4、說:“是華老栓這樣的人的。”又一同學補充:“華老栓這樣的群眾太愚昧、麻木。”我接話說:“哦,是愚昧、麻木者的悲劇。”又一同學說:“我記得,應當是,揭出病苦,引起療救者的注意。”我說:“你大概讀過與魯迅有關的書吧?”她點點頭,又補充說:“初中學孔乙已的時候,老師這樣講過,魯迅的大部分小說大體都能如此去理解。”我說:“你說的對,而且本篇就可如此解讀。”又一個同學說:“我看,也是揭示夏瑜這樣的革命者的悲劇。”我提示他:“具體說。”“夏瑜是為了解救華老栓這樣的下層群眾而死的,可是他們卻把他的血給吃了。”我故意說:“這不正是得其所哉嗎?夏瑜革命,是為了華老栓這樣的群眾,而群眾吃了他的血治病,他的血不恰好
5、為人民而流嗎?夏瑜應當高興才對,怎么能是夏瑜的悲劇呢?”學生答:“不能那樣理解,夏瑜流血并不是為了讓華老栓去吃他的血,而是為了推翻一個舊制度,建設一個新國家,讓華老栓們過上好日子。不是讓他們去吃他的血。”我說:“你認為,華老栓知道夏瑜的血是為他們而流的嗎?知道夏瑜們革命的這種意義嗎?”學生說:“當然不知道。因為華老栓不知道,所以他才讓兒子吃夏瑜的血。”我又問:“大膽想像一下,如果夏瑜地下有知、地下有靈,知道華老栓們把他的血吃了,高興不高興?”我仍然追問剛才的話頭。學生說:“當然不高興。”我又說:“吃了革命者的血后,病治好嗎?”學生答:“沒有。”我再問:“夏瑜建設新國家、建設民主社會的革命目的實
6、現了嗎?”學生:“也沒有。”我追問:“原因是什么呢?”學生:“大概也因為群眾不了解他們,沒有讓群眾一同參與。”我說:“所以,請一個同學總結一下,這小說總體上寫的哪兩種人的悲劇。”一學生說:“首先是夏瑜這樣的革命者、先驅者的悲劇。(我插話:“是先驅者的悲劇。”)同時又是華老栓們的悲劇。(我插話:“是麻木者的悲劇。”)是雙重悲劇。(我插話:“非常好!”)夏瑜們沒有啟發群眾參與,導致革命沒有真正成功,是悲劇。華老栓等愚昧麻木的群眾卻卻吃了革命者的血,不知道革命者的血為他們而流,又是悲劇。”我又接話總結:“他總結得非常精彩。我可以換句話說,先驅者是醒著的人,麻木者是睡著的人,所以,這是醒著和睡著的雙重
7、悲劇。此情此景,可以說是國家疾未治,群眾病未醫。這就是魯迅筆下當時中國的現實。”我把“醒者悲劇,睡者悲劇,國疾未治,眾疾未醫,雙重悲劇”板書在黑板上。上面,實際是對作品主旨的討論。討論到如此地步,我已經基本滿意。接著,我要求學生找出本文中“耐人尋味”的“地方”,并說說究竟如何“耐人尋味”。學生們一時議論紛紛,踴躍異常,差不多都舉了手。學生們首先報題目。我在黑板上一一記錄,積累下來,大體有下面幾個:1、題目“藥”的涵義;2、動詞的運用;3、顏色詞的運用;4、幾個道具的涵義;5、華老栓的不答語;6、環境描寫;7、人名的意義。接下來的時間實際就劃分成了一個個小單元。先發動全班一同來找“耐人尋味”的動
8、詞,并且都能夠說出“耐人尋味”來。第一部分中,有四個地方引起同學們的注意,并展開討論:1、“華大媽在枕頭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錢”,學生們都能認為,兩個“掏”字,實際寫華家錢少而珍貴,那些錢可都是他們的辛苦勞動所得,得來不易,所以藏得非常隱蔽。2、“老栓接了,抖抖地裝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按”,“按一按衣袋,硬硬的還在”。經過討論,學生們都覺得,“抖抖地裝”“按一按”,寫華老栓萬分在意錢、珍惜錢,精心裝好、藏好,萬千小心,怕丟了;一旦丟了,那么,人血饅頭就買不來,小栓的病就沒有治了。所以,華老栓珍惜錢,實際上,也是珍惜兒子的命,正如一位學生精練概括的,“此時錢就是兒子的命”。3、“老栓倒覺得爽
9、快,仿佛一旦變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給人生命的本領似的,跨步格外高遠”。我特別提醒學生鉆研,為什么華老栓竟如此興奮。我開玩笑說,“這里華老栓好像吃了興奮劑,”學生哄堂大笑,我說,“當然僅僅是比方,同學們想想,華老栓的興奮劑是什么?”學生們都抓住了“覺得爽快”“變了少年”“跨步格外高遠確實把”等等語詞。學生說:“因為藥能夠給他兒子的生命注入生機和活力,當然也就給華老栓的生命注入了活力。”有學生說:“華老栓目光中,看到了兒子康復的希望,看到了華小栓健康走下床,成為一個健壯的青年,而且娶了妻,生了子,華老栓爺爺。”學生們都會意地笑,覺得他說得非常有道理,我也給予表揚。我進一步啟發誘導:“大家想沒想過,
10、魯迅寫華老栓如此高興,為什么不放在取藥回來的路上寫,卻放在取藥之前的路上寫?按道理,放在華老栓取了人血饅頭回來的路上比較合適。大家設想一下,取藥回來,華老栓小心翼翼的捧著人血饅頭,邊走邊想,浮想聯翩,越走越高興。”我一提出問題,一下有點冷場。學生們都在思索。我先提醒學生翻書找到華老栓回來時候,魯迅是描寫華老栓的段落。學生很快找到了:原文是這樣寫的:“這給誰治病的呀?”老栓也似乎聽得人問他,但他并不答應。他的精神,現在只在一個包上,仿佛抱著一個十世單傳的嬰兒,別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現在要將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的家里,收獲許多幸福。太陽也出來了;在他的面前顯出一條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
11、也照見丁字街頭破匾上“古亭口”這四個黯淡的金字。”有學生說:“把前面取藥路上的描寫放在這個地方,未嘗不可。”有學生說:“放在這里,肯定不行,像前面華老栓跨步格外高遠,那還不把人血饅頭給丟了!”顯然,這個學生讀得仔細。有學生繼續補充:“前面重點華老栓的興奮,因為他覺得特別新鮮,因而也激動;而后面重點表現華老栓的小心翼翼,當然他也激動,但是他主要是緊張,害怕把人血饅頭弄丟。所以不能把興奮時的激動跨步格外高遠等等的描寫放在這里。”我補充:“兜里裝著錢可以高視闊步起來,錢不至于丟,捧著人血饅頭高視闊步,那人血饅頭就成了泥土饅頭了。概括說,前面是取藥路上單純高興,后面是取藥回來因為過度高興而緊張。”有學
12、生又有新發現:“我覺得,作者在華老栓回去的路上,寫在他面前,呈現出一條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見了丁字街頭破匾上“古亭口”這四個黯淡的金字好像有什么暗示意義。”“什么暗示意義?請你說說看。”我以為他要說“古亭口”暗示著這是秋瑾被殺的地方。學生卻回答說:“我覺得,到了家,卻出現刑場上黯淡的金字,刑場和黯淡就暗示著華老栓的藥必定沒法治小栓的病,小栓必死無疑。”我覺得學生說的有道理,出乎我意料,就給予他肯定。接下來討論劊子手一段動詞:“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去了。嘴里哼著說,”,學生們很容易就找到了“搶、扯、裹、塞、捏、轉、哼”8個動詞,學生
13、們一致認為魯迅一連8個動詞的運用,寫出了“黑的人”的兇殘、貪婪、暴虐、粗野,寫出了劊子手的特點。第三部分中,注意討論了以下幾個地方。“突然闖進了一個滿臉橫肉的人,披了一件玄色布衫,散著紐扣,用很寬的玄色腰帶,胡亂捆在腰間。剛進門,便對老栓嚷道”,學生找出“闖、披、散、捆、嚷”5個動詞,我讓學生換換其他的動詞,學生把“闖”換成“走”,把“披”換成“穿”,把“散”換成“系”,把“捆”換成“扎”,把“嚷”換成“說”,顯然都不如原詞有那么強烈的效果。原詞寫出了康大叔的蠻橫、粗野、無禮。關于劊子手與康大叔的討論在同學們沒有多少疑問的時候,我問:“大家仔細看看,進來的人是誰呢?是第一部分買藥中的劊子手嗎?
14、”同學們仔細看著。這一看,還真的發現了問題。許多同學都覺得“康大叔”本不是第一部分的劊子手,當然也有不少同學覺得“康大叔”就是劊子手,即第一部分的“黑衣人”。我提醒同學們:“無論你覺得康大叔是劊子手,還是覺得康大叔不是劊子手,都要提出理由來。”于是兩派紛紛找出根據來了。首先認定康大叔與劊子手是一人的同學,找出了理由。他們的理由有三點:第一, 兩人都跟刑場相關聯。第二, 兩人說話及行事都非常粗野、兇狠,可以從描寫兩人的一系列動詞上及說話方式上看出。第三, 兩人都涉及“黑色”。“黑的人”就正是以衣服是黑色有,而康大叔則是“披一件玄色布衫,散著鈕扣,用很寬的玄色腰帶”。而判斷康大叔與劊子手并非一人的
15、同學,也同樣舉出了理由:第一,如果是一人,那么,在刑場上“康大叔”與華老栓交易時,應當相認,康大叔應當能喊老栓的名字,像后來在茶館喊“老栓”“栓叔”一樣。第二,如果是一人,刑場上的康大叔也應當像后來在茶館里那樣“虛情假意”,那樣“熱烙”。可是刑場上交易卻如同陌路人,根本不相識。交給華老栓饅頭,收取華老栓的錢時,都非常野蠻、近乎兇殘。可是后來的“康大叔”卻明顯有些“熱情”,有些“人情味”。第三,劊子手明明收了華老栓的洋錢,可是后來康大叔在茶館里卻不承認,他當著那么多人居然對華老栓說“我可是這一回一點沒有得到好處”。提到這一條論據時,不同意把二人區分開的同學立即反駁說,可能是康大叔在大庭廣眾之下故
16、意避諱收了華老栓的錢,因為收錢是犯王法的。而同意把康大叔與劊子手判定為兩個人的同學,回應說,從后來康大叔在茶館里的表現看,康大叔是一個咋咋呼呼愛吹牛的人,他在大庭廣眾之下承認了自己透露給華老栓消息,走漏消息也是犯王法的,他能夠承認透露消息,那么,他也應當不會避諱收了華老栓的錢。雙方都提出了非常充分的理由,課堂上出現了非常熱烈的爭論場面。開始時,主張區分康大叔與黑衣人屬于少數派,而漸漸,他們人數多起來。我對主張區分的同學,表示鼓勵,我說,包括我們的教參都說兩人是一人,當前學術界大多數人也主張二人合一,而你們卻主張分開,論據也充分,應當鼓勵。學生詢問我的意見,我說,從理由的充分性上看,我當然同意主
17、張把二者區分的意見。另外幾個細節的討論第三部分,“老栓一手提了茶壺,一手恭恭敬敬的垂著;笑嘻嘻的聽。華大媽也黑著眼眶,笑嘻嘻的送出茶碗茶葉來,加上一個橄欖,老栓便去沖了水”。學生們都覺得,這里,“手恭恭敬敬的垂著”“送茶碗茶葉”“加橄欖”,還有兩個“笑嘻嘻”,都寫出了華老栓夫婦對康大叔的發自內心的感激、尊敬,要討好他。第四部分,“華大媽便有些躊躇,慘白的臉上,現出些羞愧的顏色;但終于硬著頭皮,走到左邊的一座墳前,放下了籃子。”學生們覺得,這里,“躊躇”“現出羞愧的顏色”“硬著頭皮”都寫出華大媽特定的心理:兒子謀反,被殺,媽媽覺得無顏面對外人。顏色詞語運用的討論第一部分中,“烏藍的天”的秋夜,而
18、茶館里彌漫著“青白的光”,大街“黑沉沉的”,路是“灰白的”,兵丁“衣服前后一個大白圓圈”“號衣上暗紅色的鑲邊”,劊子手“渾身黑色”,“古亭口這四個黯淡的金字”。學生們把這一系列顏色詞語聯系起來,覺得,整個是一派肅殺、陰冷、陰森的“殺人”氣氛,所有這些顏色詞語,都透露出這樣一種氣氛。第三部分,華老栓“兩個眼眶,都圍著一圈黑線”,華大媽也“黑著眼眶”,這兩個“黑”字寫出了華老栓夫婦這樣的下層勞動者的愁苦。第四部分,華大媽半年后,頭發“確乎比去年白得多了”,這種“白”是失去兒子后內心痛苦折磨的;墳地里,夏四奶奶“半白的頭發”“慘白的臉上,現出些羞愧的顏色”,這里同樣也是寫出了“失子”后內心痛苦的折磨
19、。以上,無論“白”,還是“黑”,都是一種痛苦、凄涼的象征。而寫劊子手和康大叔,卻也用黑色。“渾身黑色”“披一件玄色布衫”“玄色腰帶”,這里的黑色,除了帶有一種粗野、蠻橫的意味,其實黑色已經與黑暗社會融為一體了。“紅眼睛阿義”“花白胡子”人名用顏色,也有講究。“紅眼睛”讓人們聯想到貪婪的吃人的瘋狗;“花白胡子”讓人想到又老又朽,忠君衛道。環境描寫的討論小說開頭,“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只剩下片烏藍的天;除了夜游的東西,什么都睡著。”學生們都能感受到明顯的意義,沒有月亮,太陽又沒有升起的時刻,正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時候,暗示當時的社會就是一個暗無天日的。社會正處于最黑暗的時期,社會中的大多數群眾都
20、處于一種麻木、蒙昧的狀態。我接著問:“你能夠從此處讀出秋瑾二字和秋瑾被殺嗎?”學生還真的恍然大悟:“秋似乎指姓,月亮如玉盤,似乎指瑾。而月亮下去了就是指秋瑾被殺了。”第四部分,“西關外靠著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塊官地,中間歪歪斜斜一條細路,是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卻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邊,都埋著死刑和瘐斃的人,右邊是窮人的叢冢。兩邊已埋到層層疊疊,宛然闊人家里祝壽時候的饅頭。”死去的人,都是被封建統治階級用硬刀子和軟刀子殺死的人,夏瑜是被硬刀子殺死的,小栓是被軟刀子殺死的。是他們的死,造就了闊人們的“幸福生活”,所以像“闊人家里祝壽時的饅頭”。“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楊柳才吐出半粒米大
21、的新芽。”有的同學,能夠從這里的景物描寫中看出社會象征意義來:“這里似春而非春,似春卻仍寒。這里已經有了春意了,像出現了夏瑜這樣的革命者,如新芽剛抽動,就是這個社會由嚴冬向春天轉折的標志。但是春天畢竟是早春,仍然分外寒冷。”學生看出這些,我真的佩服他們的“毒眼”或者叫做“慧眼”。寫“墳上花環”,“花不很多,不很精神,倒也整齊”,其中也有暗含的深意,花如星火,雖然少,然而仍然有生命力,讓人們讀了之后不致于覺得慘淡、悲涼、無望,仍然覺得有希望,有憧憬。最后,“微風早經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銅絲。一絲發抖的聲音,在空氣中愈顫愈細,細到沒有,周圍便都是死一般靜。”注意“發抖的聲音”,它指的什么聲音
22、?可以理解是枯草的聲音。但,有學生說,我們讀小說到結尾,應當理解,這里實際上是“夏瑜們”的一聲微弱的吶喊,飽蘸血淚,不強壯,但是卻已經有了聲響,盡管不能起到喚醒國民的作用。幾個道具的討論道具往往被同學們忽略。我提醒同學們把課文中的涉及到的道具全部一一找出來。第一部分,“華老栓忽然坐起身,擦著火柴,點上遍身油膩的燈盞”。第二部分,老栓走到家,“店面早經收拾干凈,一排一排的茶桌,滑溜溜的發光”。“滿幅補釘的夾被”。第三部分,“老栓也忙了,提著大銅壺,一趟一趟的給客人沖茶”。華大媽給康大叔加了一個“橄欖”。以上五個道具,實際都是“無聲的意義符號”。我問:“為什么華老栓家,燈盞遍身油膩,好像長時間沒有
23、擦,而茶桌卻滑溜溜的發光?”學生發覺,那燈盞是他們臥室的,也就是他們睡覺休息的內室;而茶桌是擺在外面的大廳里,是他們做買賣用的,是他們的勞動工具。燈盞只是自己用的,他們整日操勞,沒有多少閑暇,所以他們也就不去料理、擦洗。而作為“勞動工具”的“茶桌”,則必須擦洗得干干凈凈,招徠客人,如果臟乎乎,就影響到生意了。“大銅壺”也是他們的經濟來源,大銅壺也肯定是干干凈凈的,锃亮的,盡管作者沒有具體描寫大銅壺的形象。而“滿幅補釘的夾被”,則是華家貧窮生活的一個縮影。同學們都覺得這個“橄欖”比較妙,華大媽給康大叔加了一個橄欖,就把華家對康大叔的感激之情流露地非常真切。題目“藥”的涵義的討論學生們認為,“藥”
24、這個題目大概有三方面的涵義,既有實指,又有虛指。實指就是作品中的人血饅頭,虛指是,魯迅希望通過本篇小說能夠提醒人們尤其革命者,注意尋找一付良藥,來療救麻木者、愚昧者的藥方。同時,“藥”本身又是聯結情節的關鍵,第一部分是買“藥”,第二部分是煮“藥”,第三部分是談“藥”,最后“藥”無效而終結。關于華老栓的簡答語與不答語華老栓全文的語言描寫極少,他是一個特別“吝惜語言”的人。我讓同學們給華老栓的語言計數。“唔,你給我罷”,這是開頭臨去買人血饅頭時,跟華大媽要錢,只說了4個字。說的最多的,是臨去買藥時對頭兒子小栓說的。他“低低地”對小栓叫道,“小栓你不要起來。店么?你娘會安排的。”可以看出,老栓對兒子
25、的特別在意,囑咐的話也特別多,一下說了15個字。買藥回來的路上,有人問“這是給誰治病呀?”老栓也似乎聽得有人問他,但他不答應,“他的精神只在一個包上”。這是華老栓的不答語。表明華老栓一門心思在人血饅頭上,如文中所寫,他拿著人血饅頭,就如同“抱著一個十世單傳的嬰兒”。在烤制人血饅頭時,回答只有兩個字。華大媽問“得了嗎”,華老栓答“得了”,表明老栓仍然一門心思在人血饅頭上面。當有人進店時,聞到香味,就問“炒米粥么”,仍然沒有人應,這又是華老栓的不答語。當康大叔表白自己信息靈通時,“老栓一手提了茶壺,一手恭恭敬敬的垂著;笑嘻嘻的聽”,依然不答,但是看出,他心里非常高興且充滿了感激。姓名的意義讓學生把全文的人名都一一找出來。夏瑜、華老栓、康大叔、紅眼睛阿義。當然,在老師提示下,學生很容易看出“夏瑜”與“秋瑾”名字的對應關系。我問的另外的:“為什么取姓為華與夏?”學生看出特指“華夏民族”,一方面是華夏民族有為正義為民族而赴湯蹈火的人,一方面是華夏民族有蒙昧不覺醒的人。“栓字能讓人想到什么?”學生一下想到了“栓塞不能”“血栓”等。“康大叔”與“阿義”的取名,是反其意,本來“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化石基因組測序-洞察及研究
- 隱私保護通信機制-洞察及研究
- 倫理消費與市場行為-洞察及研究
- 2024年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洪祥鎮數學九上期末學業質量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青島市四區聯考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第一學期期末統考試題含解析
- 2024年重慶市梁平區數學九上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
- 2024-2025學年廣東省深圳市平湖中學數學九上期末學業水平測試試題含解析
- 2025屆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數學九上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廣東省廣州市東環中學2024年數學七上期末學業水平測試試題含解析
- 2024-2025學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九年級數學第一學期期末質量跟蹤監視模擬試題含解析
- 寶鋼設備大修管理辦法
- 緩和醫療與護理課件
- 學堂在線 軍事理論 章節測試答案
- 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護理
- 腫瘤藥藥學科普
- 新生兒外周靜脈建立與管理
- 垃圾發電廠節能管理制度
- (2021年)emi濾波器設計規范
- 云硫礦業招聘試題及答案
- 企業生產設備風險評估報告
- 2025-2030大輸液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價值研究咨詢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