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木——本地居民與流動人口共享的安全社區_第1頁
棲木——本地居民與流動人口共享的安全社區_第2頁
棲木——本地居民與流動人口共享的安全社區_第3頁
棲木——本地居民與流動人口共享的安全社區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棲木本地居民與流動人口共享的安全社區 2005年8月25日出版:中國園林2005(07):37-39作者:郭凌云 張蕾 宋歌瀏覽: 5179關鍵字:景觀;安全;網絡;流動人口;共享介紹2005年第42屆IFLA-UNESCO國際學生景觀設計大賽二等獎作品的構思過程和主要內容。方案選取頤和園與中關村之間、受古代皇家文化與現代快速城市化雙重影響的六郎莊為研究對象,分析該地區物質、文化環境和治安狀況日益惡化的癥結所在。針對六郎莊在臨時過渡狀態中瀕于消亡的社會文化網絡,方案將該地區的社會網絡重構過程分解為“物質景觀網絡重構”、“本地社會文化網絡復興”和“流動人口租住區社會文化網絡建設”三個步驟,嘗試為

2、其尋覓一種安全、和諧、人性化的發展道路,并為此類城市邊緣地帶在城市化進程中的平穩過渡提供參考方案。1 選點 2005年IFLA-UNESCO國際學生景觀設計大賽的主題是“安全的城鎮”。競賽任務書認為,對于犯罪的恐懼以及由此在人群中引起的一系列消極反應,都將導致城市環境的惡化;同時,任務書又指出,景觀設計與管理對于改善城市安全狀況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經過分析,我們認為,中國國情的獨特之處在于,她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她是一個高速發展之中的國家。很自然地,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國快速城市化所引起的種種環境問題之上。在選點的過程中,我們考慮過城市道路系統、深圳特區、北京二環城墻遺

3、址、北京西客站等諸多題材,但始終難以找到景觀設計與安全問題的最佳結合點。在一片茫然中,李迪華老師給我們建議了六郎莊。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六郎莊位于頤和園和中關村之間,一邊是堪稱典范的中國古典皇家園林,另一邊是有中國硅谷之稱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均具有較高的國際知名度,而二者之間的夾縫正是古今兩種文明相遇、相融、相沖突的精彩舞臺。而從時間上來說,六郎莊從皇家園林的附屬物逐漸發展成為中關村勞動力大軍的棲居之所,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積淀,是其本身的優勢;但該地區目前處于北京綠帶工程規劃范圍內,正面臨著不知所期的拆遷,前途不明朗,各方投資力量均沒有信心介入該地

4、區的建設,造成物質環境迅速惡化,而鄰近村莊拆遷之后涌入的大量流動人口也帶來巨大的壓力,這些是造成六郎莊地區治安情況惡劣的重要因素。戲劇性的地理位置和戲劇性的歷史時期,六郎莊無疑是一個研究安全問題的好題材。 2 立意探索     選點的興奮過后,是尋求立意的苦苦思索和百般嘗試。不了解情況就沒有發言權,所以我們開始實地調研和分析。為了解地區治安狀況,我們走訪了海淀區公安局、六郎莊居委會、村委會,雖然也有許多閉門羹的經歷,但最終得到了該地區常住人口的戶籍、性別、年齡結構數據。窮盡網絡與圖書館中關于六郎莊的歷史資料之后,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六郎莊這個小

5、村莊中拍攝照片、進行訪談,尋找當地特色武術“五虎棍”的繼承人和傳世行頭、順著慈禧太后走過的御道登上頤和園俯察六郎莊有許多努力,最后并沒有直接體現在我們的作品之中,但正是這些探索的步驟,引導我們一步一步走向明朗。 最初的想法,來自于對流動人口的關注。在訪談和觀察中我們了解到,該地區流動人口數量遠遠超過常住人口。本地村民的兩大收入來源,其一是以萬柳綠化工程公司員工的身份從事綠化勞動,其二則是出租房屋。而在此租房居住的外來流動人口中,收入情況也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受過較好教育的中關村白領階層,另一類則是沒有固定職業的較低素質外來流動人口由于萬柳綠化工程公司屬于村委會所轄的企業實體,沒有本地戶口的他

6、們很難得到公司的正式職位,較低的教育水平更使他們長期處于半失業狀態,因而流動性極大,成為犯罪高發人群,直接導致六郎莊在中關村地區發案率最高的事實。另外,在六郎莊拆遷之后,本地村民和居民將得到補償,也有權重新在萬柳地區購買住房,而外來人口只有繼續漂流向不可知的遠方。 一開始,我們試圖針對半失業流動人口的問題,尋覓一種增加就業機會、同時改善物質環境的途徑無論六郎莊將來命運如何,某一些場地必然要發展成為綠地,那么如果在拆遷之前就開始讓半失業流動人口參與建設綠地,一方面可以讓居民分享未來新區的生態基礎設施,防止目前物質環境迅速惡化;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流動人口就業率,減少不安全犯罪因素。但這種立意遭遇了多

7、方面的困難,李老師給我們提出了一連串問題,我們自己也不斷地反思:提前建設綠地,費用由誰負擔?怎么才能保證增加的就業機會被外來流動人口獲得?綠地建設完成之后,這塊土地上的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又何去何從?如何操作?又如何從景觀設計師的角度來表達?這種立意需要太多政策和經濟方面的背景支持,已超出我們所能夠駕馭的范圍。一時間,我們陷入十面埋伏的僵局。 3 最終概念     當我們再次徘徊在萬柳高爾夫球場和它邊上充塞垃圾的溝壑之間,再次看見遙遠的佛香閣和六郎莊傾頹的斷瓦殘垣時,這些景觀之間的鮮明對比給我們帶來了靈感。本次IFLA會議的主題是“景觀設計引領一

8、切”,而我們作為景觀設計師,正應該從物質環境設計入手,首先消除物質景觀環境中的不和諧,再逐步深入地追求社會文化環境的和諧。 前期的調研并沒有白費,外來流動人口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但我們更進一步分析了這些人群犯罪率較高的根本原因,即缺乏社會網絡聯系。這種網絡聯系的缺失,一方面是外來流動人口密集區的通病,另一方面,也要歸咎于六郎莊本地居民間的社會網絡聯系在前途未卜的情況下瀕于崩潰。只有在本地居民之間形成穩固的社會文化網絡,方能進一步使流動人口呈現出穩定、清晰的脈絡聯系。 至此,整個邏輯框架水落石出:物質景觀網絡重構本地社會文化網絡復興流動人口租住區社會文化網絡建設。三個網絡的逐步構建,成為我們參賽

9、作品的核心理念。隨著這棵網絡之樹逐漸成型,無論是本地人口還是流動人口,都將在此擁有自己安全的“棲枝”。 4 設計表達4.1網絡結構演替 事實上,即便“安全棲木”的形成可以分解成三個階段的網絡構建,這三種網絡的形成過程也不是完全分離的,而是由物質景觀網絡開始,逐步帶動本地社會文化網絡和流動人口租住區社會文化網絡發展。因此,從邏輯關系上看,我們的最終設計表達形成了一個矩陣,展示的是一個連續演替的過程。 表1  網絡構建的過程 物質景觀網絡            

10、;      本地社會文化網絡                  流動人口租住區社會文化網絡                 4.2  院落空間結構演替    這一部分屬于附著于網絡構架上的詳細設計。對于本地人口居多的傳統院落空間

11、,采用逐步拆除原有加建房屋、插入基礎設施用房、營造可防衛空間等措施。對于完全供外來流動人口租住的排列式平房,則選擇性拆除部分建筑、將其改造成開放綠地,并在垂直于原有建筑的方向上進行針對性的加建、以圍合形成院落空間,原有的綠地則保留下來作為早期居民的記憶。鄰里之間舒適、親和的空間,將進一步促進各種交流、娛樂、休閑活動的發生,從而使相應的社會文化網絡趨于穩固。 5 結語      以上的理念和設計手法,代表了一種發展模式和理想。我們將其稱為“棲木”,期望這種分級繁衍的網絡結構能夠為人們帶來安全感和歸屬感。在現實生活之中,類似于六郎莊的城市

12、化邊緣地帶還很多,在拆遷與不拆、改變與不變之間游移的它們,也需要一種安全、和諧、人性化的平穩過渡。六郎莊的設計研究,也許正可提供一個參考的模式。 在這一次競賽徹底落下幃幕以前,我們想說的是,競賽的結果固然令我們欣喜,而競賽的過程更使我們受益無窮。在這個過程中的種種執著探索,讓我們看待事物的眼界得以拓展,邏輯思維的能力得以提高;而在挫折之中每走一步彎路都是積累,每碰一次壁都是經驗。我們的收獲,更多地來自艱苦卓絕的調研、與合作者和老師之間熱烈直率的討論,以及冥思苦想之后的豁然開朗。 獲獎作品致謝: 感謝李迪華老師對競賽過程的大力支持,感謝導師俞孔堅教授,感謝深圳研究生院院長基金支持,感謝Caroline Chen、彭晉福、李家志的熱情幫助,感謝所有給予我們關心和幫助的人們!參賽者(排名不分先后,成果共同分享) 張蕾、郭凌云、宋歌   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