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國際投資學參考資料第一章國際直接投資概述國際投資 國際投 國際投?一是通訊技術和網絡及相關工業的迅猛發展為這 個一體化世界編構了復雜而敏感的神經, 使地球日 益成為一座虛擬村落; 而是數以萬計的流動資本已 成為這個一體化軀體中奔涌不息的血液, 技術與資 本便構成了經濟全球化的兩大支柱 20 世紀 80年代 以來,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 對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資的增長速度超過了世界貿易的增長速度 資越來越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 無論你對全球 化持什么樣的態度和立場, 毫無疑問的是, 全球化 正以洶涌之勢朝我們撲面而來, 我們不能回避全球 化的現實,我們要抓住這一契機 T
2、ry to benefit from globalization fully (充分受益全球化) , 國際投資的基本概念 投資:是指投資主體為獲得預期回報而將貨幣或其 他形式的資產投入經濟活動的行為過程。 投資 具有收益性和風險性的基本特征, 二者呈現正相關 性國際投資(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是各國官方 機構、跨國公司、金融機構及居民個人等投資主體 將其擁有的貨幣資本或產業資本, 經跨國界流動形成實物資產、 無形資產或金融資產, 并通過跨國營 運,以實現價值增值的行為過程, 國際投資是國際 資本流動的主要形式。 就一國而言, 參與國際投資 包括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
3、兩方面。1)2)3)4)21)2)3)官方與半官方機構 跨國公司 金融機構包括跨國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 個人投資者 國際投資客體形式多樣化 實物資產 (Real Assets)。 無形資產 (Intangible Assets) 。金融資產3國際投資蘊含著對資產的跨國營運過程 國際投資是對投資客體加以整合運營,具 有經營性、獲利性的性質。三、國際投資的類型(一)國際直接投資(二)國際間接投資四國際直接投資與國際間接投資的區別 國際投資與國內投資的區別 三雙:國際投資的直接目的: 繞開貿易壁壘; 維持壟斷優勢 獲得國外自然資源; 降低成本;擴大和利用外資規模; 獲得國外先進技術; 獲得信息; 轉
4、移污染直接投資與間接投資的區別:業, 即對國外企業的有效控(1) 基本區分標志是投資者是否能有效地控制 作為投資對象的外國企 制權。(2) 國際直接投資的性質和投資過程比國際間 接投資復雜。(3) 投資者獲取收益的性質和風險不同 。(二)國際投資的其它類型1 以時間長短為依據,國際投資可分為長期投資 (Long-term Investment) 和 短 期 投 資 (Short-term Investment) 。2以資本來源及用途為依據, 國際投資可分為 公 共投資和私人投資。3以投資經營權有無為依據,國際投資可分為國 際直接投資 (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
5、nt) 和國 際間接投資 (International Indirect Investment) 。 國際直接投資又 稱海 外投 資 (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簡稱 FDI )是指投資者參與企業的生產 經營活動,擁有實際的管理權、控制權的投資方式, 其投資收益要根據企業的經營狀況決定, 浮動性很 強。國際間接投資又 稱 海 外 證 券 投 資 (Foreign Portfolio Equity Investment ; Foreign Indirect Investment 簡稱 FPEI;FII )指投資者通過購買外國的公司股票、 公 司債券、衍生證券等金融資產
6、, 依靠股息、 利息及 買賣差價來實現資本增值的投資方式。直接投資與間接投資的區別:( 1 )基本區分標志是 “有效控制權 ”或“持久利 益” 投資者是否能有效地控制作為投資對象的外國企 業,即對國外企業的有效控制權(2)國際直接投資的性質和投資過程比國際間 接投資復雜。(3)投資者獲取收益的性質和風險不同(1914 年1945國際投資的產生和發展 四階段:初始形成階段( 1914年以前) 低迷徘徊階段年)恢復增長階段1945 年 1979年)迅猛發展階段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 國際投資不斷發展的原因 ?科技進步帶來生產力的飛躍 ?國際金融市場的大發展 ?國際政策環境的自由化 ?跨國公司
7、的全球一體化經營戰略各國 FDI 政策的改變當代國際投資區域格局 討論第三章:FDI 的主體:跨國公司 TNC 跨國公司的名稱來源 跨國公司的形成 跨國公司國際化經營的度量 跨國公司的法律形式 跨國公司的內部組織控制形式 跨國公司的外部法定組織結構 價值鏈 跨國公司的經營戰略與組織結構演變Corporation ( MNC )Corporation ( TNC) Enterprise ( MNE)CorporationCorporation Corporation跨國公司的概念、特征及產生 ?一 跨國公司的名稱 ? Multinational ? Transnational ?Multinat
8、ional ?Supra-national ?Global ( cosmos) ?International跨國公司定義的標準結構標準( STRUCTURAL CRITERIA )?1?2營業標準 ( PERFORMANCE CRITERIA )?3行 為 標 準 ( BEHA VIOURALCRITERIA )? 母國取向( ETHNOCENTRIC )?東道國取向( POLYCENTRIC)GEOCENTRIC )?多元取向一、跨國公司的性質與組織形式(一)跨國公司的性質1跨國公司的定義在1980年 5月聯合國跨國公司中?全球取向心第六次會 議上,對 TNC 定義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了一致意
9、 見: (1)TNC 指一個工商企業,組成這個企業的實 體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經營業務, 而不論其采 取何種法律形式經營, 也不論其在哪一個經營部門 經營; (2)這種企業有一個中央決策體系,因而具 有共同的政策,這些政策反映企業的全球戰略目 標; (3)這種企業的各個實體分享資源、信息,也 分擔責任。The term “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 as used in this code means an enterprise whether of public , private or mixed ownership , comprising entitie
10、sin two or more countries , regardless of the legal operates under a system of decision-making , permitting coherent policies and a common strategy through one or more decision-making centres, in which the entities are so linked , by ownership or otherwise , that one or more of them may be able to e
11、xercis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ver the activities Of others , and , in particular , to share knowledge , resources and responsibilities with the others個或跨國公司是指由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實體所 組成的公有、 私有或混合所有制企業, 而不論這些 實體的法律形式和活動領域如何, 該企業在一個決 策體系下運營,并通過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決策中心 采取一致的政策和共同戰略;該企業的各個實體, 通過股權或其他方式結合在一起, 這樣其中 更多的實體能夠
12、對其他實體的活動施加重大影響, 特別是同其他實體分享知識、資源和分擔責任 跨國公司國際化經營的度量 ?1、跨國經營指數( Transnationality Index )是根 據一家企業的國外資產比重、 對外銷售比重和國外 雇員比重這幾個參數所計算的算術平均值TNI =(國外資產/總資產國外銷售 /總銷售國外雇員 /雇員總數) /3R&DR 一個行業或企業的國內或國內外 總額2、研究與開發支出的國內外比率( R&DR) 個行業或企業的海外 R&D 費用開支 /R&D 費用開支2早期跨國公司出現的主要原因 技術壟斷優勢的保護 繞開貿易保護壁壘 東道國對制造業外來投
13、資的鼓勵措施 3、思考跨國公司迅速發展的原因?價值鏈是指企業組織和管理與其生產和銷售的產 品與勞務相關的各種價值行為的鏈節總和, 每一價 值增值行為構成了價值鏈上的一個鏈節。 如圖表所 示: (二)跨國公司的內部組織控制形式TNC 內部基本組織結構可分為:1子公司獨立結構這 種 結 構 又 稱 為 母 子 結 構 (Mother-Child Structure) ,是最簡單的一種組織形式。在這種組 織結構下, 母公司只控制子公司的股權, 決定股息 分配和利潤再投資的比例。 子公司定期向母公司上 繳按股權提取的紅利。 其他的經營活動幾乎完全由 于公司獨立自主。2國際業務部結構務 部 "
14、(International銷售和個 “國 際 業國際業務部結構是適應跨國公司初步發展階 段的一種組織結構。它是指在母公司國內結構中專 門設立Division) ,來負責管理國外子公司的生產、 財務,并協調各子公司之間的關系。圖 3-1國際業務部組織結構3全球性組織結構 全球性組織結構是跨國公司全球發展的必然 結果。這種組織結構是從公司的整體利益出發, 從 全球角度將國內業務與國際業務統一起來, 從而加 強總部的集中決策作用。 全球性組織結構又可分為 全球性職能結構、 全球性地區結構、 全球性產品結 構、混合及矩陣結構四種類型。圖 3-2 全球性職能組織結構圖 3-3全球地區結構圖 3-4全球
15、性產品結構圖 3-5全球混合式結構圖 3-6全球矩陣結構4影響組織結構選擇的因素(1) 跨國公司內在因素 組織結構形式的選擇首先以 “職能”、“產品 ”、“地 區”這三者的適度融合為核心,其影響的主要因素 有: (1)跨國公司發展戰略; (2)經營時間的長短; (3)經營規模; (4)跨國公司的業務性質、 管理特色;(5) 產品和國外經營復雜程度; (6)公司管理層對目 前和未來國內外市場的相對重要性的認識。(三) 跨國公司的外部法定組織結構 外部法定組織結構 (Legal Structure) 指的是跨國公 司對外所采取的法律上的形式。可分為三類: 1分公司分公司 (Branch) 是由母公
16、司根據東道國的法 律,經東道國批準, 代表母公司在東道國處理有關 業務的非獨立的分支機構。 在法律上, 分公司是母 公司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分公司的股權 100歸 母公司擁有,它本身不是一個獨立的法人實體。國外分公司是總公司的分支機構,不具法人資格, 在法律上、 經濟上沒有獨立性, 而只是總公司的一 個組成部分。其法律特點:一、由總公司授權業務, 沒有自己獨立的公司名稱 和公司章程。二、其債務由總公司負無限責任, 其資產也全部屬 于總公司: 撤資時只能出售其資產, 而不能轉讓其 股權,也不能與其他公司合并; 從稅收來說, 分公 司的盈虧應合并到總公司的損益表中;2子公司。 它是一個獨子公司
17、(Subsidiary) 是跨國公司根據東道國的公司 法投入全部股份資本成立的獨資企業 立的經濟實體, 或者說是一個獨立的法人。 母公司 對子公司所負的責任僅僅限于投入子公司的股本。 一、具有自己獨立的公司名稱和公司章程 二、具有自己獨立的行政機構三、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四、可以以獨立名義進行各類民事法律活動。3國外基地公司國外基地公司 (Foreign-base Corporation) ,是跨國 公司為了逃避稅收和資金調撥方面的限制, 在避稅 地設立的代表母公司控制其他子公司的組織形式。 國外基地公司控制國外其他子公司的股權, 所以又 稱為國外控股公司, 而它本身的股權又 100歸母 公司所
18、擁有。(四)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法律形式選擇 跨國公司對外投資所采取的法律上的形式, 無外乎 分公司和子公司兩種基本形式。 在對以上兩種形式 作出選擇時, 除考慮它們本身的特點外, 還必須結 合多方面的因素。這些因素主要有: 1注冊程序;2東道國法律因素(如印度、尼日利亞;希臘);3所得稅因素; 4注 冊費用 總體來看,子公司這種組織形式是跨國公司在國外 建立分支機構時采用的最普遍的組織形式。二、 跨國公司投資發展一)跨國公司經營管理戰略 1跨國公司經營管理戰略的內容2)3)4)5)(1) 確定跨國公司全球發展戰略目標。 全球環境評估。 跨國公司組織分析。 制訂跨國經營目標。 跨國經營戰略評選。
19、(6) 跨國經營戰略實施。(7) 評估與控制。2跨國公司經營管理戰略理論與模型 (1)管理哲學與戰略控制。 該理論認為,一個跨國公司的價值體系、 發展沿革、 管理方法與實踐及其企業文化對該公司的行為傾 向與戰略有強烈的影響。 受這種影響, 其跨國經營 活動采取的必要控制形式的態度可分成以下四類:1) 種族中心觀。2) 多中心觀。3) 區域中心觀。4) 全球中心觀。(2) 沖突定因論。 該理論認為,跨國公司的經營管理戰略在很大程度 上是三組相互沖突的力量協同作用的結果。這三種力量是:1)經濟約束 (Economic Imperative)2)政治約束 (Political Imperative)
20、 。3)組織約束 (Organizational imperative) 。 (二)跨國公司投資戰略1、職能一體化戰略(1)獨立子公司戰略: T 型車 2)簡單一體化戰略 L 資源拓展)(3)復合一體化戰略 ICM 要素整合 研發、生 產、采購 (二)跨國公司投資戰略2、地域一體化戰略(1)多國戰略:子公司服務于特定的國家市場、 母公司通過不同市場控制子公司,資產與資源分 散,地方自治。菲利普、雀巢(2)區域戰略:把世界市場分割,從區域角度構 建競爭優勢。 四小龍 -亞太,美加拉美與加勒比海; 北美(3)全球戰略:全球性的管理網絡,協調生產、 營銷、研發與投資活動:全球工業與科技發展 全球與本
21、地的結合 “耐克”的奧秘 耐克公司是美國著名的運動鞋公司, 它是 1964 年由美國俄勒岡大學的長跑運動員費爾 和他的教練波曼合伙組建的, 兩人初始投資各 300 美元,委托日本的一家鞋廠按波曼的設計試制了 300 雙球鞋。最初的球鞋儲存在費爾父親的地下 室,每逢比賽,由費爾和波曼帶到田徑運動場上去 推銷。 1972 年,奧運會田徑預賽在美國俄勒岡舉 行,費爾和波曼說服了部分馬拉松跑運動員穿著耐 克鞋參賽。 結果,其中有四名進入預賽前七名, 費 爾和波曼趁機大做廣告,耐克運動鞋2/3 是在韓國 生產的,然后由耐克公司收購, 由耐克公司家在發 達國家銷售。試用“價值鏈”的有關原理分析耐克公司從此
22、名聲大振,不斷發展壯大。耐克公司 1994 年 的銷售額已經達到 38億美元,產品銷往 81 個國家。 但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從耐克公司最初發跡到以后 的成長發展, 耐克公司本身并不制造運動鞋, 97 以上的耐克運動鞋的生產采取在第三世界國家合 同承包、 加工返銷的形式進行, 其中的奧秘。第三章 國際投資理論?壟斷優勢理論 ?內部化理論 ?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邊際擴張理論 ?國際生產折衷理論引言?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主要假設前提:?國際直接投資理論大致沿著兩條主線發展: ?第一條: 以產業組織理論為前提: 壟斷優勢理論; 產業組織理論?第二條:是以國際貿易理論為基礎:維農的產品 周期理論。小島清
23、的邊際產業理論4、是一些6、雙向投資;?回答: 1、為什么 選擇 FDI 而不是 FII ;與東道 國如何競爭并獲得成功; 3、為什么以生產者,而 不是出口、轉讓參與國際經濟競爭、 TNC ;5、集中在某幾類特定行業; 集中在歐美發達國家壟斷優勢理論 (Monopolistic Advantage)中首先提出,以一、創立者:美國經濟學家海默 (SHymer) 。1960 年,“壟斷優勢 ”最初由他在其博士論文 國內公司 的國際經營; 對外直接投資研究 壟斷優勢來解釋國際直接投資行為, 后經其導師金 德爾伯 (C.Kindleberger) 及其凱夫斯 (R Z Caves) 等學者補充和發展,
24、成為研究國際直接投資最早 的、最有影響的獨立理論。二、壟斷優勢創立的背景:?1、1914 年前美國有較大的 FDI ,FII 幾乎沒有; ?2、在 20 年代美國 FDI,FII 都迅速增長; ?3、在 30 年代美國對外直接投資下降幅度較小, 對外證券投資下降幅度較大; ?4、二戰后,美國對外直接投資增長迅速,對外證 券投資增長緩慢 三、壟斷優勢理論的前提假設條件 壟斷優勢理論的前提: 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有利 可圖的必要條件,是這些企業應具備東道國企業所 沒有的壟斷優勢; 而跨國企業的壟斷優勢, 又源于 市場的不完全性。海默和金德爾伯格提出并發展了 “結構性市場非完 美性理論 ” (Struc
25、tural Market Imperfection) ,不完 全競爭問題,表現為四個方面:(1)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的不完全競爭。(2) 由稅賦和關稅導致的的不完全競爭(3) 規模經濟所造成的不完全競爭。(4) 經濟制度與經濟政策所造成的不完全競爭。四、壟斷優勢是對外直接投資的決定因素 海默認為這些壟斷優勢包括:先進技術;先進管理經驗; 雄厚的資金實力; 信息、先進通訊設備; 國際聲望; 銷售、包銷商有長期而穩定的業務聯系; 規模經濟五、壟斷優勢理論的(一)約翰遜 知識的轉移二)凱夫斯 產品差別三)尼克博克 寡占反應論 六、壟斷優勢理論的貢獻與局限性理論貢獻1理論貢獻提出了研究對外直接投資的新思
26、路2理論局限性(1)缺乏動態分析,初始行為,很少考慮其擴張 行為。( 2)研究對象也只是有壟斷優勢的企業 內部化理論一、創立者二、內部化理論創立的背景三、內部化理論相關經濟學基礎知識1、“經濟人”的行為假定2、內部化理論思想淵源:科斯定理(交易成本)四、內部化理論內容1、市場不完全的涵義2、中間產品市場的不完全3、內部化理論的核心五、內部化理論的貢獻與局限性 一、創立者英國里丁大學學者巴克萊, 卡森;加拿大學者拉格 曼二、內部化理論創立的背景 金德爾伯格指出 “凡是在通過許可證方式不能獲得 技術優勢全部租金的地方,就會采用直接投資。到 70 年代中期 TNC 得到大發展,為什么不利用 世界市場
27、而以對外直接投資,建立企業內部市場 呢? 從這一現象入手,研究了世界市場的不完全性赫跨 國公司的性質,提出了對外直接投資的動因和決定 因素:市場不完全與企業的性質 (內部化理論的核 心)、內部化理論相關經濟學基礎知識1、的有限理性經濟人”的行為假定 ?古典經濟學對經濟人行為兩個基本假定 :A 追求 自身利益最大化 B 完全理性 ?新制度經濟學提出兩個新的假定: A 經濟人行為 bounded rationality)B 經濟人行為具有機會主義傾向( opportunism) 的假定 ?2、內部化理論思想淵源:科斯定理(交易成本) ?科斯企業的性質交易成本:就是人與人打交道的成本 科斯定理:企業
28、和市場是兩種不同但又可相互替代 的交易制度。市場的交易是由價格機制來協調的, 而企業的存在則將許多原屬于市場的交易內部化了。在企業內部, 按行政等級層次 (經濟學簡稱科 層)傳遞的 “指令”取代了價格機制, 成為生產活動 的協調機制。四、內部化理論內容?1、市場不完全的涵義?市場不完全( market imperfection) 的內涵不同與 海默的解釋:市場失靈 (market failure); 某些產品 的特殊性質或壟斷因素的存在導致企業參加市場 交易成本上升?市場失靈與物品屬性有關:私人物品(privategoods)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準公共物品 ( quasi-pu
29、blic goods)?外部性( externalities)2、中間產品市場的不完全 ?成本的特殊性 ?效益和價格的不確定性 ?知識產權的易逝性 ?知識產品市場的局限性3、內部化理論的核心內部化理論的創立:1976 年巴克萊和卡森合著跨國公司的未來標志內部化理論的形成1981 年,拉格曼出版跨國公司的內幕進 完善內部化理論 中心內容: 所謂市場內部化, 是指由于市場不完全, 跨國公司 為了其自身利益, 以克服外部市場的某些失效, 及由于某些產品的特殊性質或壟斷勢力的存在, 致企業市場交易成本的增加,而通過國際直接投 資,將本來應在外部市場交易的業務轉變為在公司 所屬企業之間進行, 并形成一個
30、內部市場。 也就是 說,跨國公司通過國際直接投資和一體化經營, 采 用行政管理方式將外部市場內部化。節省交易所致科斯定理:科斯認為企業之所以可以代替市場來組 織生產,關鍵是它可通過 “內部化 ”來 的交易成本 外部性( externalities) 指經濟主體之間在利益關系 上所發生的這樣一種情況, 即一方對另一方戶獲其 他諸方的利益造成的損害或者提供的便利都不能 通過市場價格進行補償或支付。內部化的收益當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太高當政府進行干預內定價格更有效發揮知識產權優勢五、內部化理論的貢獻與局限性 1內部化理論貢獻 (1)優勢理論不同的研究思路,提供了另外一個 理論框架并能解釋較大范圍的跨
31、國公司與對外直 接投資行為。(2)內部化理論分析具有動態性,更接近實際。(3)內部化理論研究和解釋了跨國公司的擴展行 為,不僅較好地解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跨國公 司的迅速增加與擴展, 以及發達國家之間的相互投 資行為,而且成為全球跨國公司進一步發展的理論 依據。它被稱為跨國公司的綜合理論之核心理論。2理論局限性(1)內部化理論與壟斷優勢論分析問題的角度是 一致的,都是從跨國企業的主觀方面來尋找其對外 投資的動因和基礎。內部化的決策過程完全取決于 企業自身特點,忽視了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因素, 如市場結構、 競爭力量的影響等。 因而對于交易內 部化為什么一定會跨國界而不在國內實行, 仍缺乏 有力
32、的說明。(2)在對跨國公司的對外拓展解釋方面,也只能 解釋縱向一體化的跨國擴展, 而對橫向一體化、 無 關多樣化的跨國擴展行為則解釋不了, 可見還存在 很大的局限性。、產品生命周期理論一、創立者 1966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雷蒙 維 農(R. Vernoo n)從動態角度,根據產品的生命周期 過程,提出 “產品生命周期 ”直接投資理論。二、創立背景三、產品周期理論的創立(一) 理論假設A 消費者偏好依收入的不同而異; B 企業之間及企 業與市場之間的溝通和協調費用隨地理距離的延 長而增加;C產品生產技術和營銷活動變化有一定 規律可循 D 國際技術轉讓市場不完全 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跨國公司建
33、立在長期性技 術優勢基礎上的對外直接投資經歷的過程有以下 三個階段:圖 2-5to 為美國開始生產時間, t1 為美國開始出口和歐 洲開始進口時間, t2 為發展中國家開始進口時間, t3 為歐洲國家開始出口時間, t4 為美國開始進口 時間, t5 為發展中國家開始出口時間 中縱軸正方向表示出口量, 負方向表示進口量; 橫t1 為美軸 T 表示時間。 to 為美國開始生產時間, 國開始出口和歐洲開始進口時間, t2 為發展中國 家開始進口時間,t3為歐洲國家開始出口時間,t4 為美國開始進口時間, t5 為發展中國家開始出口 時間。1產品的創新階段。具有影響的是高知識的研究與開發技能和潛在高
34、 收入的市場條件。維農認為美國最具有這些條件。 2產品的成熟階段。市場對產品的需求量急劇增大, 但產品尚沒有實 行標準化生產,因而追求產品的異質化仍然是投資 者避免直接價格競爭的一個途徑。 3產品的標準化階段。進入標準化階段,意味著企業擁有的專利保護 期已經期滿,企業擁有的技術訣竅也已成為公開的 秘密。進入標準化階段, 市場上充斥著類似的替代 產品,競爭加劇,而競爭的核心是成本問題。勞動成本。 市場需求。 貿易壁壘 政府政策。(二)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的發展 在維農的產品周期三階段模型基礎上, 美國學者約 翰遜則進一步分析和考察了導致國際直接投資的 各種區位因素,認為它們是構成對外直接投資的充 分
35、條件,這些因素主要包括: 12 34四、對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的評價 從應用范圍來講,產品生命周期理論不能解 釋非代替出口的工業領域方面投資比例增加的現 象,也不能說明今后對外投資的發展趨勢。 該理論 沒能解釋清楚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雙向投資現象。 此 外,該理論對于初次進行跨國投資, 而且主要涉及 最終產品市場的企業較適用, 對于已經建立國際生 產和銷售體系的跨國公司的投資, 它并不能作出有 力的說明。、創立背景:小島清認為: 分析國際直接投資產生的原因, 應從 宏觀經濟因素,尤其是國際分工原則的角度來進 行。把對外直接投資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自然資源導向型。2勞動力導向型。3市場導向型。4交叉
36、投資型。三、比較優勢理論的核心這一理論的核心是, 對外直接投資應 該從投資國已經處于或即將陷于比較劣勢的產業 部門,即邊際產業部門依次進行; 而這些產業又是 東道國具有明顯或潛在比較優勢的部門, 但如果沒 有外來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 東道國這些優勢 又不能被利用。四、比較優勢理論的推論 (一)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綜合理論建立在 “比 較優勢(成本)的基礎上比較成本原理(二)日本式的對外直接投資與對外貿易不是替代 關系,而是互補關系 ?(三)應當立足于 ?(四)在國際直接投資中,投資國與東道國從技 術差距最小 的產業依次進行移植 ?(五)可以為投資國與東道國雙方產生更大的比 較優勢,創造更高
37、的利潤五、理論應用主張 根據邊際產業擴張理論, 對外投資應能同時促進投 資國和東道國的經濟發展。 因此,小島清從宏觀經 濟角度來考慮,提出若干應用主張:1、日本式資源開發型投資的政策2、向發展中國家工業投資 “教師作用3、向發達國家的投資 “協議性的產業內部交互投 資”4、跨國公司的功過:歐美業。1對外投資的產 日本對外投資是按照比較成本原則,以資源開發、 紡織品、零部件等標準化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 美國對外投資則是逆比較成本的, 以美國擁有比較 優勢的汽車、電子計算機、 化學產品、醫藥產品等 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 美國對外投資, 由于 把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過早地移植到國外, 容易導
38、致美國經濟的空心化傾向。2對外投資的主體。 日本根據國際分工原則進行對外直接投資, 決定了 日本對外投資的承擔者以中小企業為主;投資的企業正美國對外投資是貿易替代型的, 那些從事對外直接 是美國最具比較優勢產業, 由于產品 創新和直接投資周期僅限于寡占的工業部門, 導致 了美國對外直接投資基本由壟斷性大跨國公司所 控制。的技術差距。3投資國與東道國在投資產 日本對外直接投資,是從與東道國技術差距最小的 產業依次進行; 美國對外直接投資,則是憑借投資企業所擁有的壟 斷優勢,從而造成在道國投資產業技術上的巨大差 距。4對外直接投資的企業形式。 日本對外直接投資一般采取合資經營的股權參與 方式和諸如
39、產品分享等在內的非股權參與方式; 美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股權參與方式中, 大多采用建 立全資子公司的形式 因此,按照邊際產業依次進行對外投資, 所帶來的 結果是:東道國樂于接受外來投資, 因為由中小企 業轉移到國外東道國的技術更適合當地的生產要 素結構,為東道國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 對東道國 的勞動 力進行了有效的培訓, 因而有利于東道國建立新的出口工業基地。 與此同時, 投資國可以集 中發展那些它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 結果,直接投 資的輸出入國的產業結構均更趨合理, 促進了國際 貿易的發展。(三)比較優勢理論的貢獻與局限性1理論貢獻 (1)從投資國的角度而不是從企業或跨國公司角 度來分析對外直接
40、投資動機, 克服了以前傳統的國 際投資理論只注重微觀而忽視宏觀的缺陷, 能較好 地解釋對外直接投資的國家動機, 具有開創性和獨 到之處。(2)用比較成本原理從國際分工的角度來分析 對外直接投資活動, 從而對對外直接投資與對外貿 易的關系作了有機結合的統一解釋, 克服了壟斷優 勢理論把二者割裂開來的局限性, 較好地解釋了二 戰后日本的對外直接投資活動。2理論的局限性(1)理論分析以投資國而不是以企業為主體,這 實際上假定了所有對外直接投資的企業之間的動 機是一致的, 都是投資國的動機。 這樣的假定過于 簡單,難以解釋處于復雜國際環境之下的企業對外 投資的行為(2)小島清提出的對外直接投資和國際分
41、工導向 均是單向的,即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的方向進 行,作為發展中國家總是處于被動地位。 無法解釋 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的逆貿易導向型直接投資。(3)比較優勢理論產生的背景是二戰后初期日本 的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狀況。 而今天日本的對 外直接投資情況早已發生變化, 對外直接投資的大 企業大幅度增加,同時對發達國家的逆向投資迅速 增加,以進口替代型的投資為主。 因此,邊際產 擴張理論無法解釋這些投資行業的投資行為, 具有 極大的局限性,不具有一般意義。五、國際生產折衷理論國 際 生 產 折 衷 理 論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42、 是 由 英 國 經 濟 學 家 約 翰鄧寧John Dunning)教授于1977年提出的理 論。他認為,一國的商品貿易、資源轉讓、國際直 接投資的總和構成其國際經濟活動。然而, 20 世 紀 50 年代以來的各種國際直接投資理論只是孤立 地對國際直接投資作出部分的解釋, 沒有形成一整 套將國際貿易、資源轉讓和國際直接投資等對外經 濟關系有機結合在一起的一般理論。(一) 綜合理論的基本內容 鄧寧認為, 跨國企業所擁有的所有權優勢、 內部化 優勢以及區位優勢的不同組合, 決定了它所從事的 國際經濟活動的方式。1所有權優勢 (Ownership Advantage) 。 它是指一國企業擁有或能夠
43、得到別國企業沒有或 難以得到的生產要素稟賦 (自然資源、 資金、技術、 勞動力 )、產品的生產工藝、發明創造能力、專利、 商標、管理技能等。跨國企業所擁有的所有權優勢主要包括兩大類:(1) 通過出口貿易、 資源轉讓和對外直接投資能 給企業帶來收益的所有權優勢, 如產品、 技術、商 標、組織管理技能等。(2) 只有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才能得以實現的所 有權優勢, 這種所有權優勢無法通過出口貿易、 技 術轉化的方式給企業帶來收益,只有將其內部使 用,才能給企業帶來收益。 如:交易和運輸成本的 降低、產品和市場的多樣化、 產品生產加工的統一 調配、對銷售市場和原料來源的壟斷等。跨國企業所擁有的所有權優勢
44、大小直接決定 其對外直接投資的能力。2內部化優勢 (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 。 它是指企業為避免不完全市場帶來的影響而把企、。這相互依賴經濟活動的共的優勢保持在企業內部。 內部化的起源, 同樣在 于市場的不完全性。 市場的不完全性包括兩方面內容: (1)結構性的不 完全性,這主要是由于對競爭的限制所引起的 種情況下, 交易成本很高, 同利益不能實現。 (2)認識的不完全性,這主要是 由于產品或勞務的市場信息難以獲得, 或者要花很 大代價才能獲取這些信息。用企業由于市場的不完全性,企業所擁有的各種優勢 有可能喪失殆盡,企業本身就存在對優勢進行內部 化的強大動力。只有
45、通過內部化在一個共同所有的 企業內部,并實現供給與需求的交換關系, 自己的程序來配置資源, 才能使企業的壟斷優勢發 揮最大的效應。3區位優勢( Location Advantage) 。 它是指跨國企業在投資區位上所具有的選擇優勢。 區位優勢包括直接區位優勢和間接區位優勢。 所謂直接區位優勢,是指東道國的某些有利因素所 形成的區位優勢。 如廣闊的產品銷售市場、 政府的 各種優惠投資政策等。 所謂間接區位優勢,是指由于投資國和東道國某些 不利因素所形成的區位優勢。 如商品出口運輸費用 過高等。區位優勢的大小決定著跨國企業是否進行對外直 接投資和對投資地區的選擇。(二)綜合理論關于國際生產方式選擇
46、的結論 鄧寧認為,所有權優勢和內部化優勢只是企 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必要條件, 而區位優勢是對外直 接投資的充分條件。 因此,可根據企業對上述三類 優勢擁有程度的不同, 來解釋和區別絕大多數企業 的跨國經營活動。鄧寧據此列出了一個表(如圖表 21),以說 明三類優勢與經營方式選擇的關系。圖 2-1(三)國際生產折衷理論的貢獻與局限性 1理論貢獻( 1)國際生產折中理論克服了以前對外直接投資 理論的片面性, 吸收了各派理論的精華, 運用多種 變量分析來解釋跨國企業海外直接投資應具備的 各種主、客觀條件, 強調經濟發展水平以一國企業 對外直接投資能力和動因起決定作用, 都是符合實際的。因此,相對于其他
47、傳統的對外直接投資理論, 它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實用性。(2)該理論為跨國公司運作的全面決策提供了理 論依據。要求企業有全面的決策思路, 指導企業用 整體的觀點去考慮與所有權優勢、 內部化優勢和區 位優勢相聯系的各種因素, 以及諸多因素之間的相 互作用,以便把握全局,降低決策失誤 。性。 鄧寧強調只2理論局限性(四個方面) (1)國際生產折中理論所提出的對外直接投資條 件過于絕對化, 使之有一定的片面 有三種優勢同時具備,一國企業才可能跨國投資, 并把這一論斷從企業推廣到國家, 因而解釋不了并 不同時具備三種優勢階段的發展中國家迅速發展 的對外直接投資行為, 特別是大量向發達國家的直 接投資活動
48、。(2)該理論也還是局限在從微觀上對企業跨國行 為進行分析上,并且微觀分析也沒有擺脫壟斷優勢 論、內部化理論、 區位優勢理論等傳統理論的分析 框架,換句話說是對這三種理論的簡單綜合, 缺乏 從國家利益的宏觀角度來分析不同國家企業對外 直接投資的動機。 因此,該理論對實行自由企業制 度的發達國家來講是恰當的, 而對于一些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國有制企業, 這些分析并 不恰當,缺乏解釋力 (3)對三種優勢要素相互關系的分析停留在靜態 的分類方式上,沒有隨時間變動的動態分析。這不(4)鄧寧所論述的決定依據側重在成本分析基礎 上,但它假定不同進入方式的收入是相同的, 符合實際。一般來說,對外直
49、接投資產生的收人流 量最大,出口次之,而許可證貿易最低。事實上, 企業在決策最贏利的進入方式上是考慮收入差別 的。歐洲迪斯尼樂園的教訓18 億美?1984年,美國的沃特 迪斯尼集團在美國加州和佛 羅里達州迪斯尼樂園經營成功的基礎上, 通過許可 證轉讓技術的方式, 開設了東京迪斯尼樂園, 獲得 了巨大的成功。 東京迪斯尼的成功, 大大增強了迪 斯尼集團對于跨國經營的自信心, 決定繼續向國外 市場努力, 再在歐洲開辦一個迪斯尼樂園。 在巴黎 開設的歐洲迪斯尼樂園與東京迪斯尼樂園不同, 迪 斯尼集團采取的是直接投資方式,投資了 元,在巴黎郊外開辦了占地 4 800公頃的大型游樂 場。國際投資環境與評
50、估方法? 國際投資環境的概念、種類與特點? 國際投資環境的內容與關鍵項目? 國際投資環境的評價方法? 國際投資環境評價原則 例一:著名的生產纖維板的跨國公司塞拉尼斯公司(英國)(Celanese在西西里購買了一大片長滿桉 樹的土地, 計劃在那里建造木漿加工廠, 并使用當 地的桉樹作為原材料。 直到工廠建成將要開始生產 時,公司才發現這些桉樹太小, 原料有限, 樹干不 能使用。 結果,被迫高價進口紙漿, 損失達五千五 百萬美圓。 這一代價昂貴的教訓之所以發生, 原因 是由于公司在購買土地前為了節約成本、減少費 用,而沒有派專家去考察這些桉樹。廠被迫關閉。 新設備以極低的價格賣國際投資環境與評估方
51、法 例二:美國一位食品加工商在墨西哥一條河流的三 角地帶建造了一個菠蘿罐頭廠, 由于菠蘿種植園在 該河的上游,公司打算用駁船把成熟的菠蘿運到罐 頭廠加工。然而,令人失望的是, 在菠蘿的收獲季 節里,河水太淺,無法行船。由于沒有其他可行的 運輸方案, 給了墨西哥的一個社區,他們立即把罐頭廠搬走。 這使該公司付出的代價太大 國際投資環境與評估方法業。 然而,公司一開始就例三:美國漢納礦業公司( The Hanna Mining Company )在巴西建立了一家生產精礦原料產品 的子公司。其基本策略之一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 逐漸增加精礦原料產品的產量。 由于小規模生產無 利可圖,公司決定逐年擴大生
52、產, 在出口量到達兩 百萬噸時成為一個獲利企當一切遇到了問題。由于當地的鐵路部門不能滿足合同中 最大的運輸要求而無法把產品運往市場。 就這樣公 司的策略失敗了。 國際投資環境與評估方法 例四:法國一家公司在東非建立木材廠, 就緒準備開工時, 法國人才發現, 該地區平時沒有 足夠的電力供應工廠使用。 遺憾的是, 可能將永遠 沒有足夠的電力,公司被迫拆掉無用的工廠。課堂討論:1、從以上公司投資失敗的例子中你得出什么啟 示?2、若要進行投資環境評估,考慮哪些因素?國際投資環境的概念、種類與特點、國際投資環境的概念:投資環境:對投資者的預期目標產生有或不利影響的外部條件的總和國際投資環境是指在國際投資
53、過程中影響跨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各種外部條件或因素相互依賴、相互完善、相互制約所形成的有機統一體 國際投資環境的概念、種類與特點、國際投資環境的種類 (波及范圍):?國際環境是指與東道國所處的國際環境狀況相聯 系的超國別性因素總和。 如所處經濟區域、 國際政 治地位、與其他國家關系等? 國內環境是指東道國本身的國別性因素總和, 如 包括自然、 政治、法律、社會文化等對投資發生影 響的所有因素。國際投資環境的概念、種類與特點、國際投資環境的種類 (因素的穩定、重要性):?自然因素包括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地理條件等?人為自然因素包括實際增長率、經濟結構和勞動 生產率等?人為因素包括開放進程、投資刺
54、激和政策連續性 等國際投資環境的概念、種類與特點、國際投資環境的種類(各種環境因素所具有的物質和非物質):?軟環境是指能夠影響國際投資的各種非物質形態、職?硬環境是指能夠影響投資的外部物質條件或因 素。如: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等。因素。例如,外資政策、法規、經濟管理水平 工技術熟練程度以及社會文化傳統等。 國際投資環境的概念、種類與特點、國際投資環境的種類 社會科學的傳統分類 ):按各因素的屬性分為?自然環境?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法律環境?社會文化環境國際投資環境的概念、種類與特點三、國際投資環境的特點綜合性: 先在性: 差異性: 動態性: 主觀性:國際投資環境因素分析自然地理因素 :主要包括東
55、道國的地理位置、國土 面積、人口狀況、地形、地貌、自然風光,以及最 為重要的自然資源狀況等地理位置 與投資國的距離 與重要國際運輸線的距離 與資源產地的距離 與市場的距離 自然資源 資源本身的條件 投資國對國外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 其他因素國際投資環境因素分析經濟環境因素 : 是影響國際投資最重要的環境因 素。主要分為國內經濟因素和涉外經濟因素國內經濟因素平:經濟技術開發能力;人民生活質量;經濟體制 一個社會實現其經濟目標和基本原則所 借助的手段體系 經濟發展水 經濟活力; 經濟穩定性:通貨膨脹率;財政金融狀況;三率: 53 2.5國際投資環境因素分析 市場和產業環境 一般市場環境; 產業環境;
56、 生產要素供應 涉外經濟狀況 國際收支狀況 國際貿易狀況 國際金融狀況國際投資環境因素分析政治環境因素政治制度 執政者治理國家的能力及政府部門的行政效率 政局穩定性與政策連續性 東道國與國外的政治關系國際投資環境因素分析 社會文化環境 語言文字 價值觀念 教育水 宗教 社會心理和社會習慣 國際投資環境的評價 國際投資環境的評價原則 ?堅持從投資者實際要求出發的原則 ?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堅持突出重點的原則 ?堅持兼顧投資國和東道國雙方比較優勢的原則 國際投資環境的評價 國際投資評價形式 專家實地考察 問卷調查評價咨詢機構評估 國際投資環境的評價方法冷熱對比分析法冷熱對比分析法?在上述多種因素的制約下,一國投資環境越好, 即“熱國越熱,外國投資者在該國的投資參與成分 就越大,相反,若一國投資環境越差 (即 “冷國”), 則該國的外資投資成分就越小。?利特法克和班廷從美國投資者的立場出發,用美 國投資者的觀念對加拿大、 英國等十國的投資環境 進行了冷熱比較分析,建立直觀形式的冷熱比較 表。冷熱對比分析法冷熱對比分析法冷熱對比分析法?該表所列的加拿大、英、德、日、希臘、西班牙、 巴西、南非、印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樓盤特價活動方案
- 歌詞活動教育活動方案
- 泉州版畫活動方案
- 植樹作文系列活動方案
- 桂林蛋糕活動策劃方案
- 樓盤植物活動方案
- 求婚鉆戒活動方案
- 檢修期間活動方案
- 民謠故事會交友活動方案
- 武館開學儀式活動方案
- 貸款車電子合同模板
- 高空作業車外墻施工方案
- 四年級上冊語文全冊重點知識
- GB/T 150.3-2024壓力容器第3部分:設計
- 拼多多店鋪代運營合同模板
- 體育訓練館維修改造工程鋼結構網架屋面施工組織設計
- 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操作規范標準
- 電化學儲能黑啟動技術導則
- MOOC 計算機網絡-華南理工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工程經濟學(第6版)全套教學課件
- 陜西史上最全的2024屆數學七年級第二學期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