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隔離癥15例的外科治療_第1頁
肺隔離癥15例的外科治療_第2頁
肺隔離癥15例的外科治療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肺隔離癥 15 例的外科治療肺隔離癥是一種較少見的先天性肺發育異常疾病,隔離肺組織與正常肺組織有胸膜分離,與正常氣管、支氣管不相通。隔離肺血供來自體循環,臨床一般分為葉內型( ILS )和葉外型( ELS)兩種。本科 20012012 年共收治隔離肺患者 15 例, 現將診斷治療情況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 1 一般資料 本組共 15 例, 其中男 6 例, 女 9 例;年齡 20 68 歲, 平均年齡 42.5 歲;有咳嗽、 咳痰 7 例, 咯血 4 例, 無癥狀 4 例, 為常規體檢時偶然發現;病變位于左下肺 9 例, 其中 ELS 3 例, ILS 6 例, 右下肺 6 例, ELS

2、2 例, ILS 4 例; 15 例胸部 X 片、 CT、 MRI 檢查示:左肺下葉實變影 9 例, 其中囊性變 3 例、炎性改變 3 例、肺不張 1 例;右肺下葉實變影 6 例, 其中腫塊影 2 例、囊腫 2例; 12 例血管造影見異常血管。1. 2 方法 本組患者均行手術治療。采用雙腔管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常規后外側切口,ILS 患者行肺葉切除術, ELS 行隔離肺切除術。 本組中行左下肺葉切除 6 例, 右下肺葉切除 4 例, 左隔離肺切除 3 例, 右隔離肺切除 2 例。術中多見病灶與周圍組織粘連,尤其與膈肌粘連嚴重,首先游離下肺韌帶尋找異常血管,見異常血管12 例,探查來源于胸主

3、動脈8 例、來源于腹主動脈3 例、來源于肋間動脈 1 例, 其中 1 例有兩支異常血管來源于胸主動脈;靜脈回流至肺靜脈 13 例、回流至奇靜脈 2 例。術中雙重結扎和縫扎異常血管,其中 1 例因為有兩支異常血管,險些損傷第 2 支造成嚴重后果。2 結果術后病理檢查均提示為肺隔離癥。病灶多為結節狀或團塊狀的纖維化實變肺組織,部分囊性變,肺組織呈間質性肺炎改變,囊內有炎性分泌物。全組手術順利,無手術并發癥和死亡。術后隨訪6 個月 2 年,患者情況良好,無復發。3 討論肺隔離癥少見,是一種先天性肺發育畸形。主要特點是肺組織不與氣管、支氣管相通,接受胸主動脈或腹主動脈等的異常分支供血 1 。隔開的肺在

4、肺葉之內, 為同一臟層胸膜所包被, 稱為葉內型肺隔離癥( ILS ),多見于左肺下葉,尤以后內基底段為多;隔開的肺在肺葉之外,不包在同一臟層胸膜內,稱為葉外型肺隔離癥(ELS )。葉外型肺隔離癥(ELS)因不與支氣管相通,可無明顯癥狀,而在體檢時發現。葉內型肺隔離癥(ILS )因與支氣管相通,伴有繼發感染,常有呼吸道反復感染癥狀,如咳嗽、咳痰、咳血、發熱等,經正規抗炎治療后肺部陰影不吸收, 容易誤診為肺炎、 肺結核、支氣管擴張甚至肺癌2 。胸部 X 線片、 CT、 MRI 是診斷肺隔離癥的主要手段。隔離肺與支氣管不相通時,X線片表現為圓形、卵圓形等團塊狀陰影;與氣管相通時,表現為囊性病變陰影,

5、如有感染時,囊腔內可出現液平,經抗炎治療后陰影縮小但不會消失,亦常能看到與病變部位有關聯的圓形或條索狀陰影, 可考慮為異常動脈影。CT 比平片更易于發現隔離肺的情況, 特別是增強 CT 能清晰顯示肺內情況,有助于發現異常的供血動脈和引流靜脈,對肺隔離癥有定性診斷價值。MRI 在定位診斷方面對 CT 是重要的補充, 隔離肺表現為邊界清楚的三角形或肺葉狀的影像,MRA 可以多角度顯示隔離肺的異常血管來源、數目、大小和引流靜脈的情況,并可以觀察隔離肺內的情況,對正確診斷肺隔離癥有較高價值, 同時具有有效、安全、無創的特點3 。肺隔離癥可導致肺部感染,同時來自體動脈的供血可以引起嚴重的左向右分流,甚至

6、隨著年齡的增長造成充血性心衰,因此, 診斷明確后應當盡早手術4 。如有感染在炎癥控制12 周后手術。葉內型肺隔離癥(ILS )如行隔離肺切除,容易發生并發癥,故主張行肺葉切除;葉外型肺隔離癥( ELS )由于完全游離,表面臟層胸膜完整,可直接切除。手術原則是切除病灶,準確結扎供血動脈和返流靜脈。異常供血動脈主要來自胸主動脈、腹主動脈、肋間動脈等, 引流血管多回流至肺靜脈和奇靜脈。由于血管變異或反復感染造成嚴重粘連,術中容易出血,因此術前最好了解血管走向,術中注意仔細游離尋找處理血管。由于大部分異常動脈由下肺韌帶進入肺組織,故在處理下肺韌帶時需特別仔細。 此外, 少部分有兩支或以上的異常血管,在

7、處理完第一支異常動脈后,還要考慮第二支異常動脈的存在。本組有 1 例患者因為處理完第一支血管后,不慎損傷了第二支血管,幸虧處理及時, 才未造成大出血引起不良后果。近年來,隨著胸腔鏡技術的發展,微創、痛苦小、恢復快是胸外科發展的趨勢,使肺隔離癥的微創治療成為一種可能。參考文獻1 鐘文招,刁勝利 .肺隔離癥的 CT 表現 .現代醫用影像學, 2005, 14(2): 67-69.2 Pryce DM. Lower accesory artery with intralobarsequestration of the lung. J Pathol Bacteriol ,1946, 58( 3):457-467.3 周飛 .胸部X 線、CT對肺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