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設計】(江蘇專用)2016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如何鑒賞詩歌的形象講義_第1頁
【創新設計】(江蘇專用)2016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如何鑒賞詩歌的形象講義_第2頁
【創新設計】(江蘇專用)2016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如何鑒賞詩歌的形象講義_第3頁
【創新設計】(江蘇專用)2016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如何鑒賞詩歌的形象講義_第4頁
【創新設計】(江蘇專用)2016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如何鑒賞詩歌的形象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部分第二單元古代詩歌鑒賞第二單元古代詩歌鑒賞第一節鑒賞詩歌的形象第1課時如何鑒賞詩歌的形象(復習課)說說下面幾首詩各詠什么花。只愛柴桑處士家,霜叢載酒問寒花。秋窗閑卻凌云筆,自寫東籬五色霞。倚竹佳人翠袖長,天寒猶著薄羅裳。揚州近日紅千葉,自是風流時世妝。寒酸一尉出無車,身閑乃畫富貴花。胭脂用盡少錢買,呼婢乞向鄰家娃。微雪初消半月池,籬邊遙見兩三枝。清香傳得天心在,未許尋常草木知。答案菊花芍藥牡丹梅花(2014·山東卷)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回答問題。尋詩兩絕句陳與義楚酒困人三日醉,園花經雨百般紅。無人畫出陳居士,亭角尋詩滿袖風。愛把山瓢莫笑儂,愁時引睡有奇功。醒來推戶尋詩去,喬木崢嶸

2、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1)“園花經雨百般紅”與“喬木崢嶸明月中”兩句所描寫的景色特點有何不同?請作簡要分析。答:_(2)詩中“陳居士”的形象特點是什么?請結合兩首詩加以分析。答:_解析(1)本題考查詩歌的意象與意境。兩句詩描寫了不同的景色,也就是詩歌所描寫的意象,實際上都是在為詩歌營造某種意境。“園花經雨百般紅”是寫園里的花經雨水清洗后顯得更為嬌艷,主要是表現其色彩的艷麗。“喬木崢嶸明月中”一句中,“崢嶸”有“深邃、深遠”的意思,明月掩映于高峻挺拔的樹木中,顯得更加深邃而幽遠。(2)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人物形象。第一首詩中直接描寫陳居士的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喝酒喝

3、到大醉三日,站在亭角臨風尋詩。第二首詩中前三句都直接描寫陳居士:飲酒喜歡用天然粗陋的酒器,煩惱時喝酒大睡,醒來推窗賞著月色尋詩。從陳居士喜愛飲酒,可見出其性格中的灑脫;“亭角尋詩”和“推戶尋詩”則表現了詩人高雅的志趣。答案(1)艷麗清幽“園花經雨百般紅”描寫的是雨后園林的美景,一場雨后,園中姹紫嫣紅,色彩艷麗。“喬木崢蠑明月中”描寫的是月光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樹木高聳峭拔,意境清幽。(2)行為灑脫情趣高雅“楚酒困人三日醉”“愛把山瓢莫笑儂”,從陳居士喜歡喝酒可以看出他灑脫的性格特點。“亭角尋詩滿袖風”“醒來推戶尋詩去”,白天尋詩,夜晚尋詩,表現了陳居士沉迷于詩歌創作的高雅情趣。(精彩PPT名師

4、講解)教你思維第一題1題目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_答案本題考查鑒賞的是“景物形象”。要求我們分析的,是兩句詩所描寫景色特點的不同,而非相同點。分析時,注意不能脫離“園花經雨百般紅”與“喬木崢嶸明月中”兩句詩本身。2分析兩句詩描寫景色的特點時,需要抓住原詩中的哪些意象具體解說?_答案分析時,需要抓住原詩中的“園花”“雨”“喬木”“明月”等意象具體解說。3兩句詩中有沒有比較明確的描繪景色特點的詞語?_答案有。詩句中有描繪園花的“百般紅”,描繪喬木的“崢嶸”等詞。第二題1題目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_答案本題考查鑒賞的是“人物形象”。要求我們分析的是“陳居士”的形象特點,因此要精心選取簡練、準確的詞語進行

5、概括。分析時,不能脫離兩首詩的具體詞句。2對于“陳居士”這一人物形象,在正文之外,命題人有沒有給予我們其他的提示?_答案有。首先我們要注意詩下的注釋,這兩首詩下面有對“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釋,據此,我們可初步判斷出“陳居士”的形象特點。3詩句中有沒有明確的直接描繪“陳居士”這一形象的語句?_答案有。兩首詩中對“陳居士”動作、神態描寫的具體詞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亭角尋詩滿袖風”“愛把山瓢莫笑儂”“醒來推戶尋詩去”,由此我們便可準確判斷出“陳居士”的形象特點。考點一鑒賞人物形象先做后講(2014·江蘇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休暇日訪王侍御不遇韋應物九日驅馳一日閑,尋君不

6、遇又空還。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訪隱者不遇成二絕(其二)李商隱城郭休過識者稀,哀猿啼處有柴扉。滄江白石漁樵路,日暮歸來雨滿衣。第二首詩中從哪些地方可看出“隱者”的身份?請簡要概括。答:_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與漁樵為伍;居室簡陋。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形象;分析“隱者”的形象,要綜合全詩來回答。詩歌賞析韋詩第一句敘寫詩人一旬中九天為公務奔忙,好不容易迎來了一個休假日。第二句寫詩人利用休假日去拜訪友人王侍御,不料撲了個空。“不遇又空還”把詩人乘興而來卻尋訪不遇的沮喪、懊惱心情表現得非常真切。第三、四句詩人從贊美友人詩思入手,進而襯托出其不凡的人格。末句妙語雙關,既是對友人居

7、住環境的具體描繪,又是對友人詩思詩境的比況形容。李詩的前兩句寫隱者遠離城市,不愿經過城市,所以認識他的人很少,他的平生志向就是過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但這并不能改變隱者的志趣。最后兩句的主人公既可以理解為詩人,也可以理解為想象中的隱者,其中的“滄江白石樵漁路”寫的是詩人(隱者)漸次走過的路,他行于滄江之上,走過白石之地,踏過樵夫的路,穿過漁夫的徑,就這么一路灑脫地走來,從清晨走到日暮,然而傍晚時分,忽然下起了一陣秋雨,以至“歸來雨滿衣”。思維建模 第一步:什么形象。(中心詞應是形象)第二步:形象的基本特征。(結合詩句內容分析)第三步:形象的意義。(聯系情感主旨分析)答題范式:分析形象形象具體分

8、析情感或:分析形象具體分析情感形象即學即練(2012·江蘇卷)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夢江南溫庭筠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云斜。詞中三、四兩句刻畫了一位什么樣的主人公形象?請簡要分析。答:_解析第三句著眼于夜晚所思,暗含徹夜難眠;第四句側重于白天所見。表明賞花遣悶。可見這兩句是在形象地表現主人公所“恨”之“極”的。尤其令她傷感的是,晚上月不解情,白天花惱人意。所以,主人公的孤獨與寂寞自不待言,我們更可以從“不知”“空落”的怪怨中體會出主人公的自哀和自憐答案主人公滿腹哀怨,對月懷遠,月卻不解;臨水看花,花自飄零,無人憐惜。刻畫了一位孤獨寂寞又自哀

9、自憐的主人公形象。考點二鑒賞事物形象先做后講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馬詩李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本詩塑造了怎樣的藝術形象?抒發了詩人什么思想感情?答:_答案本詩塑造了一匹輕捷矯健、渴望馳騁沙場建功立業的駿馬形象,抒發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懷才不遇的悲憤心情。命題分析 本題先考查對事物形象的分析,繼而考查詩人的思想感情,其實二者密切相關。因為這首詩看起來是寫馬,其實是借馬來抒情,詩人懷才不遇,不被統治者賞識,但又熱切期望自己的抱負得以施展,可以為國建立功業。詩歌賞析在燕山大漠(此處為互文),明月如銀鉤,在月光照耀下,沙塵像雪片紛紛揚揚。何時能夠騎上我的鐵甲快馬,

10、在清秋時節任意馳騁。思維建模第一步,總結概括出詩中描繪歌詠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結合詩句分析所詠物象的特點:提煉表現特征的語句,觀其形、色、味、聲;分析修辭及表達技巧:比喻、擬人、象征、托物言志等;挖掘物象內在的品格、精神;第三步,結合詩人自身經歷、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感情、理想、追求、品性等。答題范式:詩中塑造了×××形象,×××(聯系詩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抒寫了×××之情(這是概括形象的意義,這一步驟不作強求)。即學即練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蘇軾缺月掛疏桐

11、,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注】 漏,指漏壺,古人計時的器具。“漏斷”指夜深。詞中所描寫的孤鴻的形象是怎樣的?請作簡要賞析。答:_解析鑒賞詞中“孤鴻”的形象,要抓住下闋的四句話:“驚起卻回頭”,是說孤鴻驚恐不安,非常警惕;“有恨無人省”,說它身懷怨恨,卻無人知曉,是不敢,也是不愿;“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雖有“棲息地”,卻“不肯棲”,只好寄宿在寒冷、寂寞的沙洲里。答案全詞刻畫了一個飄飛不定、驚恐不安、心懷幽恨、孤獨寂寞的孤鴻形象。本詞用“缺月”“疏桐”“斷漏”“寒枝”“冷洲”等詞語為孤鴻描繪了一個清冷蕭瑟的環境;用“孤

12、”“驚”“回”“恨”“寂寞”等詞語極寫孤鴻的神態和心理。作者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達了自己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愿隨波逐流的心境。考點三鑒賞景物形象先做后講(2014·全國大綱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劉長卿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白云依靜渚,春草閉閑門。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詩人眼中常山道人隱居地周圍環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請簡要說明。答:_解析詩是寫尋隱者不遇,卻得到別的情趣,領悟到“禪意”之妙處。結構嚴密緊湊,層層扣緊主題。詩題為“尋”,由此而發,首兩句一路“尋”來,頷聯寫遠望和近看,“尋”到了隱士的居處。頸聯寫隱者

13、不在,看松尋源,別有情趣。最后寫“溪花自放”而“悟”禪理之無為,即使尋到了常山道士,也只能相對忘言了。答案幽靜。沿途是莓苔,遠望白云繚繞,近看芳草當門。白云、靜渚、春草、閑門都營造出一種靜謐的氣氛。命題分析 考查的是景物形象,要求答出詩人眼中常山道人隱居地周圍環境的最大特色,要結合詩句內容簡要分析。詩歌賞析這是一首借禪意表達作者追求寧靜淡泊情趣的詩歌。全詩圍繞“尋”字展開,前四句敘尋而不遇,著重描寫了常山道人隱居地清幽、寧靜的環境,后四句寫入山尋找道士所見到的清新宜人景觀,尾句表現愜意自得的喜悅。思維建模第一步:描寫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描述時一要忠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加以再創造。第二

14、步: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第三步:聯系詩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答題范式:描圖景(描繪詩詞中展現的圖景畫面)點氛圍(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即學即練閱讀下面這首元曲,然后回答問題。雙調碧玉簫關漢卿秋景堪題,紅葉滿山溪;松徑偏宜,黃菊繞東籬。正清樽斟潑醅,有白衣勸酒杯。官品極,到底成何濟!歸,學取他淵明醉。這首小令的前四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象?有何作用?答:_解析前四句集中寫秋天的景色。“秋景堪題”,是總寫,是對秋景概括的贊美。以下三句,各自以絢麗的色彩展開對秋景的描繪,遠處的紅葉,近處的黃菊,通過青翠的松徑聯結成一個立體的完整畫面,層次清晰,色

15、彩絢爛,和諧寧靜,秋意盎然。“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描寫秋景是為了抒寫其超脫、隱逸的情懷。答案前四句描繪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秋山圖:金風玉露的秋季,漫山遍野的楓葉絢麗多彩,泉水清澈,蒼松蔭道,金菊繞園盛開。不僅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也為后面的抒情作了有力的鋪墊。考場問題聚焦:簡單概括,缺少描摹閱卷現場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鷓鴣天·代人賦宋辛棄疾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詞的上闋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請簡要敘述。(4分)現場答案采樣:答案問題找一找:_追求滿分做一做:_答案問題找一找

16、:本答案只概括回答了“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卻忽略了結合具體詩句的“簡要敘述”。追求滿分做一做:詞的上闋描繪了初春時鄉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間桑樹萌發出新芽,東鄰家蠶卵已孵出幼蠶;平緩的山坡上長著細嫩青草,黃色的牛犢在那兒鳴叫;夕陽斜照著初春傍晚的樹林,晚歸的烏鴉散落在那兒棲息。矯正訓練1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后面的題目。木蘭花韋莊獨上小樓春欲暮,愁望玉關芳草路。消息斷,不逢人,卻斂細眉歸繡戶。坐看落花空嘆息,羅袂濕斑紅淚滴。千山萬水不曾行,魂夢欲教何處覓。詞中刻畫了什么樣的主人公形象?請簡要分析。答:_答案主人公在暮春時節登上小樓,遙望邊關遠人,因問訊無人而回繡戶,愁看落花,嘆息垂淚。刻畫了

17、一位悲愁、深情的思婦形象。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阮郎歸晏幾道天邊金掌露成霜,云隨雁字長。綠杯紅袖趁重陽,人情似故鄉。蘭佩紫,菊簪黃,殷勤理舊狂。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注】 金掌:漢武帝在長安建章宮建高20丈的銅柱,上有銅人,掌托承露盤,此處代指汴京。蘭佩紫:即佩紫蘭。紫蘭,一種香草。這首詞前兩句的描寫展現了怎樣的情景?作者借此表達了怎樣的感情?答:_答案描寫了汴京深秋時節的景象,白露為霜,云彩中飛出排成一字的雁陣,云似乎也隨之延長了。作者借此表達出重陽節遠在異地、渴望回鄉的情感。傾聽花開詩歌中的意象之美意:作者的情感;象:自然的物象。意象:指融入作者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我國

18、古典詩歌的許多意象,經過歷代詩人的反復繼承、運用和發展,積淀了豐富的象征意蘊,成為符號化了的意象,我們稱之為“傳統意象”。【例】 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題目。天凈沙·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小令描寫了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答:_答案意象: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意境:冷落、衰敗。傳統意象非常多,在這里,我們列舉幾個常見的,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一、送別類(或表達依依不舍之情,或敘寫別后的思念)1楊柳。它源于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

19、霏霏”,楊柳的依依之態和惜別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2長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長亭”成為一個蘊含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別詩詞中不斷出現。如柳永雨霖鈴中“寒蟬凄切,對長亭晚”等。3南浦。南浦多見于南方水路送別的詩詞中。白居易南浦別中的“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等。4酒。酒在排解愁緒之外,還飽含著深深的祝福。王維的渭城曲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二、思鄉類(或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牽掛)1月亮。思鄉的代名詞。2鴻雁。常常引起游子思鄉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

20、“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西廂記“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3莼羹鱸膾。典出晉書·張翰傳。傳說晉朝的張翰當時在洛陽做官,因見秋風起,思念家鄉的美味“莼羹鱸膾”,便毅然棄官歸鄉,從此引出了“莼鱸之思”這個表達思鄉之情的成語。后來文人以“莼羹鱸膾”“莼鱸秋思”借指思鄉之情。(比較少見)4雙鯉。鯉魚代指書信,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還有行為類意象,如“搗衣”,也表達對親人的牽掛。月下搗衣、風送砧聲這種境界,不僅思婦傷情,也最易觸動游子的情懷,因此搗衣意象也是思鄉主題的傳統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

21、夜吳歌之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三、愁苦類(或表達憂愁、悲傷心情,或渲染凄冷、悲涼氣氛)1梧桐。凄涼悲傷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2芭蕉。在詩文中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李清照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3流水。水和綿綿的愁思連在一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宋代歐陽修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4猿猴。借助猿啼表

22、達悲傷。如: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中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5.杜鵑鳥。杜鵑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難:“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另外,斜陽(夕陽、落日),也多傳達凄涼失落、蒼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隱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四、抒懷類(或托物顯示高潔的品質,或抒發感慨)1菊花。堅強,清高。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宋人鄭思肖寒菊中“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等。2梅花。梅花傲雪、堅強、不屈不撓。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寫出

23、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詠梅,也詠自己。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因風布遠,純凈潔白。陸游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來寫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質。3松柏。論語·子罕中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贊揚松柏的耐寒,來歌頌堅貞不屈的人格。李白贈書侍御黃裳“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劉禹錫“后來富貴已凋落,歲寒松柏猶依然”,象征孤直堅強。4竹。有“遭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的品格,白居易養竹記中,以竹喻人生,曉以樹德修身處世之道。張

24、九齡的和黃門盧侍御詠竹:“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鄭板橋一生詠竹畫竹,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堅定頑強、不屈不撓;不畏逆境、蒸蒸日上。5黍離。“黍離”常用來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如姜夔揚州慢中有:“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6冰雪、草木。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草木類的例子如姜夔揚州慢“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杜甫蜀相“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五、愛情類(用以表達愛戀、相思之情)1紅豆。象征愛情或相思。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2蓮。與“憐”音同,借以表達愛情。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采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3連理枝、比翼鳥。連理枝,指根和枝交錯在一起的兩棵樹;比翼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