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基礎實驗指導書_第1頁
機械設計基礎實驗指導書_第2頁
機械設計基礎實驗指導書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品文檔哈爾濱理工大學實驗報課程名稱:精密機械設計基礎班 級學號姓 名精品文檔實驗一百分表拆裝與結構分析一、實驗類型:綜合適用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二、實驗目的了解鐘表式百分表的結構及工作原理。熟悉課堂所學的導軌、齒輪、支承、彈性元件和示數裝置等零部件在儀器儀表中的應用及基結 構特點。掌握儀表拆裝的基本技能及常用工具的使用。三、實驗內容百分表的拆卸。百分表的安裝及調整。結構分析。實驗用設備儀器及材料百分表一塊。小螺絲刀及表起子、鑷子。毛刷、酒精、鐘表油。起針鉗、培養皿。實驗原理圖四、實驗方法及步驟精品文檔注意事項:1、實驗前要認真閱讀實驗指導書;2、不要求拆的地方不得隨意拆卸;3、拆下的零件要輕

2、拿輕放在塑料合內,防止丟失和損壞。尤其要注意測力彈簧、游絲和指針。百分表的拆卸順序 : 用小螺絲刀旋下百分表后蓋上的三個固定螺絲釘,取下后蓋,觀察其內部結構,分析每個零件的作 用。先取下測力彈簧、杠桿、滑輪,以防丟失。 將伸向表蓋外圈的鐵片的壓緊螺絲釘擰松后,將它向機心方向撥動,然后翻轉百分表,取下外圈。 和下面的弧形彈簧(易丟失) 。取下大小指針(易丟失) 、內表盤、圓環彈簧片。 從表的正面旋下三個螺絲釘,將殼體與座板分開。取下測桿上的測帽及限位螺絲釘、 限位塊及防轉導軌上的螺絲釘, 取下導軌和防震彈簧, 抽出測桿, 取出限位塊和齒條。旋下齒輪 Z1 的上軸承板固定螺絲釘,取下 Z1 和軸承

3、板,觀察 Z1 的齒形和齒數。 注意:不要拆卸大軸承板及其相連的齒輪和游絲。百分表安裝 :可按與拆卸步驟相反的順序安裝。(1)安裝下支撐板(底板)時,應使游絲預緊n /2;( 2)安裝下支撐板時,應保證齒條與齒輪嚙合的齒側間隙;( 3)裝指針時,應保證對指針位置的要求。裝表質量檢查:1 、測桿移動需靈活,無卡滯現象;2、 當測桿在自上狀態時,指針應位于測量桿軸線上方15-25 個分度內。轉數指針對刻度盤時,大指針應位于測量桿軸線上方1 0個分度內。3、檢查游絲是否預緊。4、 齒條與齒輪嚙合的齒側間隙應在0.01-0.06 毫米之間。五、實驗結果分析:1. 分表中游絲的作用是什么?游絲應如何安裝

4、?2 防震彈簧如何起到防震作用?3、百分表在下述各處采用了什么聯接形式?( 1 )片齒輪與軸;( 2)導軌與殼體;( 3)防塵帽與殼體;( 4)指針套與齒輪軸;精品文檔(5)測頭鋼球與測頭;4. 已知百分表中齒輪 Z1=20, Z2=120,中心輪Z3=12,大齒輪Z4=120,根據百分表的傳動要求, 計算出齒輪的模數。是不是標準模數?為什么選取這樣的模數?實驗二齒輪范成原理一、實驗目的:掌握范成法制造漸開線齒輪的基本方法;了解漸開線齒輪產生根切想象的原因和避免根切的方法。二、實驗內容:1.描繪切削標準齒輪齒廓2 .描繪切削變位齒輪齒廓三、實驗用設備儀器及材料:齒輪范成儀,繪圖工具等。四、實驗

5、原理圖:1234561007810五、實驗方法及步驟:1標準齒輪在齒輪范成儀上固定齒坯,在上面畫好齒頂圓、分度圓、齒根圓; 調解齒條刀具的位置,使齒條刀具的分度線和齒坯的分度圓相切;精品文檔將刀具移動到最左邊,在齒坯上用鉛筆描下齒條的齒廓;2 3個完整的齒廓將齒條向右移動一個不大的距離,在用鉛筆描下齒條的齒廓,直到在齒坯上出現 形狀為止。2 .正變位齒輪:根據公式求出移距系數,得到移距量; 將齒坯逆時針轉120度按移距值調整刀具;按前述方法繪制2-3個正變位齒輪齒廓。六、實驗結果分析:表1原始數據:項目模數m壓力角aha*C*齒數z數值單位mm度mm個表2計算數據項目單位計算公式計算結果標準齒

6、輪正變位齒輪標準齒輪正變位齒輪分度圓半徑mmr =mz/2基圓半徑mmmzcos(x/2頂圓半徑mmm(z+2ha*)/2根圓半徑mmm(z-2(ha*+c*)/2最小移距系數Xmi n=ha*(17-z)/17實取移距系數移距值mm表3實驗結果比較項目齒厚S齒間寬e周節p齒頂厚Sa分度圓直徑d齒頂圓直徑da齒根圓直徑df標準齒輪正變位齒輪實驗三 直齒圓柱齒輪參數的測定與分析一、實驗目的1掌握應用普通游標卡尺和公法線千分尺測定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基本參數的方法。2進一步鞏固并熟悉齒輪各部分名稱、尺寸與基本參數之間的關系及漸開線的性質。二、實驗內容測定一對相嚙合的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的基本參數,并判

7、別它是否為標準輪。對非標準齒輪, 求出其變位系數。三、實驗設備和工具1齒輪;2 游標卡尺,公法線千分尺;3漸開線函數表(自備);4計算器(自備)四、實驗原理及步驟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的基本參數有:齒數Z、模數m分度圓壓力角a齒頂高系數ha、徑向間隙系數C*等。本實驗是用游標卡尺和公法千分尺測量,并通過計算來確定齒輪的基本參數。1確定齒數z齒數z可直接從被測齒輪上數出。2. 確定模數m和分度圓壓力角在圖5 1中,由漸開線性質可知,齒廓間的公法線長度AB與所對應的基圓弧長 A0B0相等。根據這一性質,用公法線千分尺跨過n個齒,測得齒廓間公法線長度為 VV',然后再跨過n+1個齒測得其長度為W

8、n 。由圖5 1可知 精品文檔Wn =(n -1)Pb Sb,Wn 1 二 nPb SbPb =Wn 1 -Wn式中,Fb為基圓齒距,Pb - :mcos(mm),與齒輪變位與否無關。Sb為實測基圓齒厚,與變位量有關。由此可見,測定公法線長度 Wn和W; i后就可求出基圓齒 距R>,實測基圓齒厚 Sb,進而可確定出齒輪的壓力角、模數m和變位系數X。因此,準確測定公法線長度是齒輪基本參數測定中的關鍵環節。I圖5- 1公法線長度測量(1 )測定公法線長度 W n和W;1首先根據被齒輪的齒數 Z,按下列公式計算跨齒數。n Z 0.5180式中:一壓力角;z 被測齒輪的齒數我國采用模數制齒輪,其

9、分度圓標準壓力角是20°和15°。若壓力角為 20。可直接參照下表確定跨齒數n。z12 1819 2728 3637 4546 5455 6364 7273 8182 90n2345678910公法線長度測量按圖5 1所示方法進行,首先測出跨n個齒時的公法線長度 Wn。測定時應注意使千分尺的卡腳與齒廓工作段中部附近相切,即卡腳與齒輪兩個漸開線齒面相切在分度圓附 近。為減少測量誤差, Wn值應在齒輪一周的三個均分位置各測量一次,取其平均值。為求出基圓齒距 Pb,還應按同樣方法量出跨測n+1齒時的公法線長度 Wn1。(2)確定基圓齒距Pb,實際基圓齒厚SR=Wn 1 WnS=W

10、(n-1)P b(3)確定模數m和壓力角根據求得的基圓齒距 R,可按下式計算出模數:m=P/( n cos a )由于式中a可能是15°也可能是 20°,故分別代入計算出兩個相應模數,取其最接近于標準 值的一組m和a。3. 測定齒頂圓直徑 da'和齒根圓直徑 df '及計算全齒高 h'為減少測量誤差,同一數值在不同位置上測量三次,然后取其算術平均值。當齒數為偶數時,da'和df'可用游標卡尺直接測量,如圖52所示。當齒數為奇數時,直接測量得不到da'和df'的真實值,而須采用間接測量方法,如圖53所示,先量出齒輪安裝孔

11、值徑dk,再分別量出孔壁到某一齒頂的距離Hi,和孔壁到某一齒根的距離H。貝y da'和df'可按下式求出;齒頂圓直徑da'da'=d k+ 2Hi(mm)齒根圓直徑df'df'=d k+2H2(mm)計算全齒高h奇數齒全齒高h'h '= H-H2(mm)偶數齒全齒高h'h'1 “,=(d a2-d f' ) (mm)圖5 2偶數齒測量圖5 3奇數齒測量6. 確定 h*a、C由于按實側,計算所得的dadfh'值中包含有(h*a、C*)、加工誤差,而加工允差為負值,所以da, df, h的設計值大于實測

12、值。h =h"+(加工誤差)=(2h*a+ C) m由實測h' , m且h*a, C為標準值正常齒 ha*=1, C *=0.25短齒 h a* =0.8 , C *=0.3將上面兩組ha*和C*代入公式,求出的 h與i最接近的一組就是所求的ha*,C*值。7. 計算核對齒輪的設計幾何尺寸根據確定的Z, m a , ha* , C就可算出標準齒輪幾何尺寸。五、思考題1、測量公法線長度時,游標卡尺卡腳放在漸開線齒廓工作段的不同位置上(但保持與齒廓相 切),對測量結果有無影響,為什么?2、同一模數、齒數、壓力角的標準齒輪的公法線長度是否相等?基圓齒距是否相等?為什么?六、實驗報告

13、表1測量數據記錄表項目符號單位測量用公式圓周三均分處測量值平均測量值123齒數Z個跨齒數n個公法線長度wnmm公法線長度wn+mm孔壁到齒頂距Himm孔壁到齒根距H2mm孑L內徑dkmm頂圓直徑da'mm根圓直徑df'mm全齒高h'mm基圓齒距Pbmm基圓齒厚Sbmm齒頂高系數*ha徑向間隙系數C*表2基本幾何參數計算(理論計算值,按書上公式計算)項目符號單位計算公式計算結果實算值標準值模數mm=P/( n cos a )壓力角a度(直接寫值到標準值)基圓齒距PbmmTin cos a分度圓直徑dmmm.z齒頂圓直徑dammm(z + 2 ha)齒根直徑dfmmm(z

14、- 2 (h a +c*)全齒高hmmm(z - 2 (h a*+c*)寫出模數和壓力角確定過程:寫出齒頂高系數和徑向間隙系數確定過程:實驗四 機構運動簡圖測繪實驗一、實驗目的 1.初步掌握根據實際機器或機構模型繪制機構運動簡圖的技能。 2.驗證和鞏固機構自由度的計算方法。3. 通過實驗機構的比較,鞏固對機構結構分析的了解。二、實驗設備和工具1.若干個機器和機構模型;2.自備三角尺、圓規、鉛筆、稿紙等。三、實驗原理 機構的運動簡圖是工程上常用的一種圖形,是用符號和線條來清晰、簡明的表達出機構的運動 情況,使人看了對機器的動作一目了然。在機器中各種機構盡管它們的外形和功用各不相同,但只 要是同種

15、機構 其運動簡圖都是相同的。機構的運動僅與機構所具有的構件數目和構件所組成的運動副的數目、類型、相對位置有關。 因此在繪制機構運動簡圖時,可以不考慮構件的復雜外形,運動副的具體構造,而用簡單的線條和 規定的符號 (參看附表 GB4460) 來代表構件和運動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寸表示各運動副的相對位 置,畫出能準確表達機構運動特性的機構運動簡圖。精品文檔精品文檔四、實驗方法和步驟1選擇58種機構模型和機器,(根據不同專業要求,規定必畫模型,選畫模型)。2選好模型后緩慢地轉動被測的機器或模型,從原動件開始觀察機構的運動,認清機架,原動 件和從動件。3根據運動傳遞的順序,仔細分析相互連接兩構件間的接

16、觸方式及相對運動形式,確定組成機構的構件數目及運動副類型和數目。4合理選擇投影面,一般選擇能夠表達機構中多數構件的運動平面為投影面。5繪制機構的運動簡圖的草圖。首先將原動件固定在適當的位置,(避開構件之間重合)大致定出各運動副之間的相對位置, 用規定的符號畫出運動副, 并用線條連接起來,然后用數字1、2、3 及字母A、B、C分別標注相應的構件和運動副,并用箭頭表示原動件的運動方向和運動形式, 量出機構對應運動副間的尺寸,再將草圖按比例畫入實驗報告中。口 =構中的實際尺寸(米)。1圖示尺寸(毫米)6計算自由度,并與實際機構對照,觀察原動件數與自由度是否相等;計算公式:F =3n -2Pl - P

17、H7 對機構進行結構分析,并判斷機械的級別。&舉例繪制如圖3- 1(a )所示的小型壓力機的機構運動簡圖。【解】該小型壓力機的工作原理是電機帶動偏心輪1'作順時針轉動, 通過構件2、3將主運動傳給構件4;同時另一路運動自與偏心輪 1'固聯的齒輪1輸出,經齒輪8及與其固聯的槽型凸輪 8',傳遞給構件4;兩路運動經構件 4合成,由滑塊6帶動壓頭7作上下移動,實現沖壓工藝動作。 顯然該壓力機的機架是構件 0,原動件為組件1-1 ',其他為從動件。仔細觀察各連接構件之間的相對運動特點后可知,構件0 和 1(1 '卜 1 '和 2、2 和 3、3 和 4、4和5、6和7及0和8(8 ')之間構成轉動副;而構件 0和3、4和6及0和7之間構成移動副;高副為 1和8、8 '和5之間形成。選定視圖投影面及比例尺L=0.001m/mm,順序確定轉動副 A、H和移動副導路 D、M的位置,根據原動件1'的位置及各桿長等繪出轉動副B、C、E、F、J的位置按規定符號繪出各運動副(包括高副G、N)及各構件等,最后得到該壓力機的機構運動簡圖,如圖3-1 (b)所示。由上述分析可知,該機構活動桿件數為 8,轉動副數為7,移動副數為3,高副為2。但構件4與 凸輪8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