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療法治奇病4613頁_第1頁
放血療法治奇病4613頁_第2頁
放血療法治奇病4613頁_第3頁
放血療法治奇病4613頁_第4頁
放血療法治奇病4613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放血療法治奇病46 放血療法 (中暑、昏迷、休克、溺水、煤氣中毒、食物中毒、頭痛、感冒、咳嗽、肺炎、哮喘、三叉神經痛、面癱、胃痛、腹痛、脅痛、癲癇、腰痛、急性腸炎、象皮腫、破傷風、丹毒、疔瘡、瘰疬、乳癰、痔瘡、濕疹、神經性皮炎、風疹、落枕、扭挫傷、痄腮、百日咳、小兒發熱、急驚風、疳積、小兒哮喘、口瘡、麥粒腫、角膜潰瘍、目翳、暴發火眼、急性扁桃體炎、牙痛、眩暈、頑癬) 放血療法是用針具或刀具刺破或劃破選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包括“刺絡”、“劃割”等療法)。 傳說在遠古的石器時代就產生了放血療法。那時人們用銳利的石塊砭石,向患病局部砭刺放血,來治療疾病。后來隨著金屬冶煉技術的發

2、展,產生了金屬針,又根據醫療實踐的要求,砭石分化成了。“各有所為”的九針,出現了專門用來作放血治療的“鋒針”。放血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內經中,如靈樞?官針篇說:“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靈樞?針解篇亦說:“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內經繆刺論篇、五邪篇、癲狂篇等,更明確地指出刺絡放血可治療癲狂、頭痛、暴痦,熱喘、衄血等病證。扁鵲遇到虢國太子“尸厥”,就令弟子子陽在太子百會穴放血治療,而使太子蘇醒。以后歷代都有放血療法的記載。華佗用放血療法治療“卒死”,以出血與否判斷預后。到了唐代,宮廷侍醫已用放血療法為皇帝治病。據新唐書記載,侍醫秦鶴鳴在唐高宗頭頂放血,治愈了他的“頭眩不能視”之癥。宋代有人

3、將放血療法編入針灸歌訣“玉龍賦”,擴大了放血療法的影響。 金元時期偉大醫家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記載放血療法的經驗也很多,如治療目疾、頭風等證,他指出“出血者宜太陽,陽明”,“刺太陽、陽明出血則目愈明”。 至遲在明代,三棱針已分為粗、細針,使針具更為適用。清代醫家趙學敏和吳尚先,廣泛收集民間療法,也搜集了一些放血療法,編入串雅外編和理瀹駢文中。近些年來,不斷有放血療法的報道,療效提高,適應證增多,并已經有專著出版。放血療法的科學性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 放血療法的針具是三棱針或小眉刀。三棱針由不銹鋼制成,分為粗細兩種,針尖部有三面三棱,十分鋒利。粗針長7lOcm,針柄直徑約2mm,適用于皮肉豐厚

4、的四肢、軀干放血。細針長57cm,針柄直徑約1mm,適用于頭面部及手足部放血。小眉刀長7lOcm,刀刃長約lcm,也十分鋒利。如臨時沒有上述工具,也可暫用注射針頭、縫衣針,瓷器碎片、刮臉刀片等代替,但要注意消毒。 【操作方法】 一、消毒 放血前,針具要煮沸消毒,醫生的雙手和患者的放血局部都要做常規消毒。 二、體位 根據放血的部位,選取適當的體位。 三、放血方法 放血有刺絡法和劃割放血兩種。 1刺絡法醫生一手持針具,若持三棱針,用拇指、食指、中指挾持針柄,指實掌空。若持小眉刀,與持三棱針略有不同。為持穩當,還要用食指第一關節把住刀柄,另一手作捏、按、推、提等輔助動作配合。根據施術部位與治療需要,

5、可選用下列幾種刺法: (1)點刺:這又可分為速刺與緩刺。 1)速刺:對準放血處,迅速刺入153mm,然后迅速退出,放出少量血液或粘液。如果血或粘液流出不暢,可以在針孔周圍推壓擠捏,幫助血液或粘液流出。速刺法運用較多,大多數部位都適宜用速刺法放血治療。 2)緩刺:用針具緩慢的刺入靜脈12mm,然后緩慢退出,放出少量血液。如果靜脈不明顯,可沿靜脈分布上下推按,使靜脈怒張,然后針刺。緩刺法主要用于胭窩、肘窩處的放血。頭面部放血時,為謹慎起見,也可以采用緩刺法。 (2)挑刺:針具刺入皮膚或靜脈后,隨即針身傾斜,挑破皮膚或靜脈,放出血液或粘液。挑刺法適用于胸、背、耳背靜脈的放血,兒童疳積刺四縫穴也常用挑

6、刺法。 (3)叢刺:用針具在較小的部位作叩刺,刺數多,刺入淺,以有血珠滲出為度。適用于扭挫傷、脫發、皮膚病等。本法當配合拔罐療法運用(參見“拔罐”療法)。與叢刺手法類似的還有“散刺”、“圍刺”,這幾種刺法后來發展為“梅花針”療法或“七星針”療法。(詳見“七星針”療法)。 2劃割法一手持刀具,持法不拘,以操作方便為宜,一般用拇指與食指捏牢刀身,使刀身與劃割部位大致保持垂直,進刀劃割;另一手作提、捏、推、按等輔助動作配合劃割。本法宜用于口腔內膜、耳背靜脈等處的放血。 【主治病癥】 放血療法屬于瀉實的療法,有開竅醒神、瀉熱救急、活血消腫等功效,可治療許多實證,急證、熱證。 一、中暑 1點刺中沖、委中

7、、十宣穴。 2點刺十宣穴、并在肘窩曲澤穴、胭窩委中穴拍打,待其血瘀后點刺。 二、昏迷、休克 點刺人中,十宣穴。 三、溺水 點刺人中、會陰穴。 四、煤氣中毒 1點刺人中、大椎穴。 2從患者肩臂向十宣穴推壓,然后點刺十宣穴。 五、食物中毒 先用三棱針點刺四井穴,再從患者手腕向四井穴推按順壓,使之充分出血,以血色由紫暗變淡紅為度。癥輕者只刺手四井穴即可,重癥加刺臍周四穴(水分、陰交、肓俞),可略深,刺312mm,若血壓下降,面色蒼白或發紺,呈休克狀態者可深至15mm,然后用大臼徑玻璃火罐以閃火法拔罐(見“拔罐療法”),罩住包括臍中穴在內的5個穴位,觀察臍中穴充血如紅桃狀,臍周四穴血流成行,即可起罐。

8、對重度休克,神志昏迷者可配用直徑070.9mm的粗針刺足三里天,刺時可沿脛骨外緣15mm處進針,由淺入深,以針尖滑刺脛骨外側面,聽之有刺骨膜聲為度。對腹痛較劇,血壓偏低者,可同時肌注o5lml阿托品,并在腹腰部用熱水袋保溫,飲用溫開水。本法適用于急性嗜鹽菌食物中毒。 六、頭痛 1點刺太陽、百會穴。 2點刺太陽、印堂穴:額痛加攢竹穴,巔頂痛加百會、四神聰穴;眩暈、眼花耳鳴加頭維穴。每穴可出血五六滴,體質壯實而頭痛嚴重者可多至10余滴,每日或間日1次,lo次為一療程。本方適用于高血壓頭痛。 七、感冒 1點刺大椎穴,然后用閃火法拔罐1015分鐘(見“拔罐”療法)。本法適用于發熱而汗不出者。 2點刺少

9、商、太陽穴。 3用酒擦肺俞穴,以膚紅為度,然后挑刺。 八、咳嗽 點刺肺俞、少商穴,然后用閃火法拔罐1015分鐘(見“拔罐”療法)。 九、肺炎 點刺大椎、十宣、尺澤、委中、十二井穴。 十、哮喘 用手指點揉華蓋,膻中穴200次,然后點刺。 十一、三叉神經痛 挑刺耳背第一條靜脈。本方適用于初次起病。 十二、面神經麻痹 1在患側口腔粘膜上用小眉刀劃割,使之出血。本方適宜于初病者。 2在患側下關、牽正、太陽、陽白四穴中,每次選1或2個穴,叢刺后再用閃火法拔罐10分鐘。3日1次(見“拔罐”療法)。 十三、胃痛 1點刺足三里,膏肓穴。 2以手蘸酒拍打痛處,膚紅為度,然后挑刺最紅處。 十四、腹痛 1從大腿向下

10、推按順壓,至商丘穴,點刺放血,然后下推至厲兌,點刺放血。 2以手蘸酒拍打腘窩,待其瘀血后點刺。 十五、脅痛 1醫生用雙手指尖分別順左右胸脅間推揉,由慢漸快,由輕漸重,膚紅為度,然后尋找紅點點刺或挑刺出血。 2點刺陽陵泉、竅陰穴,并叢刺疼處。 十六、癲癇 癲癇發作時,急在會陰處尋找暗紫色條點狀物,挑刺出血。 十七、腰痛 1用手蘸酒拍打胭窩,膚紅為度,挑刺紅點。 2叢刺壓痛點,然后用閃火法拔罐(見“拔罐”療法)10分鐘。本法適用于慢性腰痛。 十八、急性腸炎 點刺曲澤、委中穴;嘔吐者加刺金津、玉液穴。本方適用于水瀉脫水者。 十九、象皮腫 叢刺或點刺足三里,下巨虛、陽陵泉、三陰交穴及腫脹最明顯處。叢刺

11、的手法要重,然后用閃火法拔火罐510分鐘(見“拔罐”療法),放出血水后,用紗布綁腿,每天1次。刺后須避免接觸污水,潰爛處不宜用本法治療。 二十、破傷風 點刺大椎、人中、太沖、二間穴。 二十一、丹毒 在紅腫部叢刺,手法可略重,然后用閃火法拔罐510分鐘(見“拔罐”療法)每天一二次。 二十二、疔瘡 點刺天宗、靈臺、中樞、身柱穴,然后用閃火法拔罐1015分鐘(見“拔罐”療法)。 二十三、瘰疬 在患者背部推擦,以出現紅點為度,然后挑刺紅點。每周1次。 二十四、乳癰 1點刺肩井穴,然后用閃火法拔罐10分鐘。 2在背部第5至第7胸椎旁開15寸處尋找反應點,多數病人有形似丘疹,大小如粟粒狀的紅色小點。如果沒

12、有,可在患乳同側背部找壓痛點,用點刺法刺三針,呈形,然后用閃火法拔罐1530分鐘(見“拔罐”療法)。 二十五、痔瘡 點刺齦交穴。 二十六、濕疹 1將耳背分為上、中、下三等份,在上、中13交界處耳根部,可找到一根較明顯的細血管,即為針刺放血點。用三棱針向耳根內側刺,以出血為宜。根據濕疹發生的部位,可選刺一些輔助穴位加強療效。如上肢濕疹,加內關穴放血;下肢濕疹,加三陰交穴放血,陰陵泉穴中刺激(見“針刺”療法);全身濕疹,加內關、三陰交穴放血、百會穴中刺激(見“針刺”療法)。一般14天為一療程,休息一周,再進行第二療程。 2叢刺病變局部,然后用閃火法拔罐1015分鐘(見“拔罐”療法)。 二十七、神經

13、性皮炎 挑刺耳后靜脈。一 二十八、風疹(蕁麻疹) 1挑刺耳后小靜脈。 2叢刺血海、曲池、三陰交、足三里穴。 二十九、落枕 尋找壓痛點,然后叢刺,再用閃火法拔罐1015分鐘(見“拔罐”療法)。 三十、扭挫傷 先揉搓按摩患處幾分鐘,找出壓痛點;再在健側對稱部位揉壓,當患處痛勢緩解而健側揉壓處輕微疼痛時,可在患處點刺35分鐘。 三十一、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1點刺合谷、耳尖、百會穴。 2挑刺耳背第二條靜脈。 3點刺臨沛,頰車穴。 三十二、百日咳 點刺或挑刺四縫穴。 三十三、小兒發熱 1點刺手十丹穴。 2點刺或挑刺四縫穴。 三十四、急驚風 點刺人中、十宣、涌泉穴。 三十五、疳積 點刺或挑刺四縫、魚際穴

14、。 三十六、小兒哮喘 點刺或挑刺四縫穴。 三十七、小兒口瘡 點刺四縫穴,用三棱針點刺,刺入皮下后,迅速捻轉一周。 三十八、鵝口瘡 點刺口腔潰瘍面,用刺出之血涂抹潰瘍面,并全部遮蓋。 三十九、麥粒腫 1點刺大椎穴,然后用閃火法拔罐1015分鐘(見“拔罐”療法)。 2挑刺耳背小靜脈。 3在背部第5胸椎旁開3寸處為麥粒腫穴,挑刺出血。 四十、角膜潰瘍 點刺耳尖、太陽穴,將刺出的血滴入患目內。 四十一、目翳 1點刺大敦穴,然后從膝部向大敦推揉。 2點刺睛明、太陽穴。 四十二、暴發火眼(急性卡他性結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1.用頭部圓鈍光滑的小棒在雙耳垂均勻劃壓,測出相互對稱的壓痛點,壓痛點常呈粟粒

15、大小的結節狀,與周圍皮膚略異。如果測不出,可以用雙耳垂的眼區代替,點刺后輕輕擠壓出血,每穴出35滴,癥重78滴,特重10滴。如果紅腫痛甚,兼惡寒發熱,全身不適,加點刺太陽穴;如果眼球特別紅腫,劇痛難忍,白眼睛呈點片狀溢血,再加點刺攢竹穴,同時用o25氯霉素眼藥點眼,每天3或4次。 2點刺耳尖,挑刺耳后小靜脈。 四十三、急性扁桃體炎 1.點刺少商、商陽、關沖穴。并配合毫針針刺天容、合谷,或內庭、曲池穴。 2點刺少商、商陽、尺澤、曲池穴。 3點刺耳尖,挑刺耳背小靜脈。 四十四、牙痛 1叢刺列缺穴,然后揉推15分鐘。 2挑刺耳后小靜脈。 3點刺商陽、下關穴,然后在下關穴用閃火法拔罐510分鐘(見“拔罐”療法)。 四十五、眩暈 用劃割法。在耳背后小靜脈處用酒精棉球消毒,然后用刮臉刀片劃割,將小靜脈劃破,放血,再用膠布粘貼。 四十六、頑癬 用劃割法。在耳前面耳脊與耳廓之間的溝中,有小細血管,局部消毒,用消毒刮臉刀片刮破放血,然后用膠布粘貼刀口,2030天劃割1次,頑癬須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