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生平及思想》及《吶喊自序》素材集錦_第1頁
《魯迅生平及思想》及《吶喊自序》素材集錦_第2頁
《魯迅生平及思想》及《吶喊自序》素材集錦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魯迅生平及思想及吶喊自序素材集錦魯迅生平及思想及吶喊自序素材集錦吶喊 自序.ppt魯迅生平與思想.ppt吶喊自序課文.doc 個人悲劇與社會悲劇一一談魯迅先生筆下的人物命運.doc 個人悲劇與社會悲劇一一談魯迅先生筆下的人物命運在整 個中學階段,我們學習的魯迅先生的作品可謂多矣,仔細 分析其作品中的人物,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其作 品中的死亡事件特別多。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的窮愁而死;狂人日記中的狼子村的人被“惡人”打死;藥中的 夏瑜被害;祝福中祥林嫂的死以及阿q正傳中的阿 q的被槍斃;記念劉和珍君中被虐殺的劉和珍與楊德群 以及范愛農中徐錫林的心臟被恩銘的衛兵炒食等等。 可以說“各種形式的死亡

2、的陰影爬滿他的著作”,在中國現 代文學史上,像魯迅先生這樣如此多地表現死亡事件的恐 怕不多見,那么魯迅先生為什么在他的作品中如此多地表 現死亡,這些人的死亡又有什么意義呢?我們中學生應如 何看待這些人物的死呢?思索這些問題,不僅有助于我們 正確地理解課文,而且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當 時社會的腐朽與黑暗。魯迅先生之所以三番五次地寫到死 亡,我想這首先與他自身的經歷有很大的關系。“我從四五 歲起,常常一一幾乎是每天出入于藥店和當鋪里”,因為父親有病,作為長子,魯迅一直陪伴著得了 “水腫病”的父 親,親眼目睹了生命飽受病魔摧殘的痛苦。在散文父親 的病中,魯迅對父親死亡之前的痛苦作了描寫“父親

3、終 于躺在 床上喘 氣了。#822 6; #8226; #8 226; #8226; #8226沖822 6;藥就煎好,灌下去,卻從口角上回了出來”, 痛苦可想而知。直到中年,魯迅仍難以忘卻父親的喘氣聲 和他死亡的痛苦表情。另外,作家的不少朋友或學生就死 在了敵人的槍口之下,這無疑給作家的思想以沉重的打擊, 因而也就憤怒,也就引起了作家的思索:這種死亡有沒有 意義?有多大的意義?他們是不是死得其所?這種思索過 多地縈繞于作家的頭腦中,自然就會過多地表現在他的作品中。魯迅在空談一文中指出:“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 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應用,正如金錢一般,吝嗇固然是不行的,浪費也大大失算。可見

4、,他是不主張人們作無謂的犧牲的。在記念劉和珍君中作者指出:“至于其中(指死亡)的意義,我總覺得很了了”。正因為 作家看到了這一點,他心中才愈覺得他們死得無價值,才 愈加為他們感到可惜。因而作品中就經常寫到這一類的事 件。其次,作家想表現這些人的死亡是社會的悲劇。魯迅 先生在吶喊自序中曾經指出了他棄醫從文的原因:“揭 出病痛,以引起療救的希望”。作家是想通過這些人的死引 起社會的注意。作為一個思想家,魯迅早就意識到了中國 國民的弱點:“群眾一一尤其是中國的,一一永遠是戲劇的 看客。犧牲上場,如果顯得慷慨,他們就看了悲壯劇;如 果顯得殽蘇,他們就看了滑稽劇。”那些觀看阿q欺侮小尼 姑的人們,那些認真仔細地鑒賞阿q和王胡打架的人們, 那些嫌阿q不是被殺頭而是被槍斃還沒有唱兩句戲心懷不 滿的人們,那些對孔乙己的死持冷漠、麻木態度的人們, 這不正是我們中國國民的弱點嗎?再次,作者想通過對這 些人死亡的描寫來揭示這些人個人的悲劇。“孔乙己大約的 確死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