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淺談我國音級集合理論研究的局限和不足_第1頁
[精品]淺談我國音級集合理論研究的局限和不足_第2頁
[精品]淺談我國音級集合理論研究的局限和不足_第3頁
[精品]淺談我國音級集合理論研究的局限和不足_第4頁
[精品]淺談我國音級集合理論研究的局限和不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談我國音級集合理論研究的局限和不足淺談我國音級集合理論研究的局限和不足摘 要: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音級集合理論被引入我國,近 20多年以來,這一理論已然在我國呈現出“星火燎原”之勢,關于 音級集合理論自身的優點自不必言說,已有不少論著。然而,音級集 合理論研究20多年以來,有著怎樣的局限和不足?為此,筆者在深 入研究音級集合理論之余,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以期能拋磚引玉,求 教方家。關鍵詞:音級集合;研究;局限;不足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 (2014) 23-0074-02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科學性、嚴謹性著稱的音級集合理論被引 入我國,這一基

2、于數理邏輯的“定量”分析方法得到了我國許多理論 家、作曲家和學者的廣泛關注,并涌現出大量與之相關的專著和學術 論文。縱觀我國20多年來音級集合理論的眾多研究文獻,大致可以 分為以下幾類:一、音級集合理論體系探源20世紀西方先后形成了十二音體系、興德米特體系、梅西安體系等具有較高認知 度的理論原則和方法。這些理論不僅成為二十世紀音樂理論演進過程 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且也為音級集合理論的出現完成了必要的 過渡和積累。音級集合理論體系正是通過對上述諸多理論原則和方法 所進行的種種改造、整合與規范,逐漸演變成二十世紀重要的理論范 型。我國的一些學者從勛伯格的“集合意識”、巴比特的“集合概 念”、漢

3、森的“集合原則”等方面來對不同的多聲結構的“內部構 造”一一音程結構形式關系所進行的種種解讀和探尋,雖然各自都有 著自身不同的視角和邏輯,但它們或多或少都顯現出與音級集合理論 相關或相似的思維理念和框架雛形。二、音級集合理論體系的譯介起源并完善于美國的音級集合理論,正是有了我國各位學者的譯介,才會在國內受到如此廣泛和普遍的關注。我國的相關譯介 工作主要分為對福特無調性音樂的結構基礎原理的譯介和音級集 合相關理論技術細節的譯介兩種類型。三、音級集合理論的應用運用音級集合理論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和研究的文獻中,或 單純的只采用音級集合理論對分析對象進行分析;或與其他理論、方 法相結合,各取其優勢從而

4、完成對分析對象的全面衡定和把握,如與 十二音理論的并行、與申克理論的并行、與傳統理論的并行等。四、音級集合理論的延伸音級集合理論這一完全源自西方的理論體系,是否能在我國業界得以相應的傳播和應用?其理論口身是還 存在某些補充和改進的可能?我國的專家學者通過不同的視角與方 式對音級集合理論原則進行了必要的充實、完善和延伸。主要體現在 技術理論上的延伸(包括關于集合原型求解的爭議和其他諸多理論原 則和方法的延伸與發展)、集合技法的探究、集合原理與五聲性技法 的對接等方面。五、反思與展望針對我國咅級集合理論的發展提出反思和展望的有賈國平的簡約的空洞與抽象的困惑一一對 當前國內現代音樂分析方法的一點看法

5、、陳士森的音級集合理論 的現實意義與展望、段文晶的我國“咅級集合理論研究”述略 等,分別對咅級集合理論在我國的發展狀況進行了綜述,并從中提出 自己的觀點與期望。如上所述,盡管我國的音級集合理論研究已有相當豐碩的成果,從總體上來看研究水平參差不齊,所涉及的層 面也不盡相同,但也都顯現出了一些局限性和不足,為此,筆者提出 了以下兒點思考,以求教方家。一、音級集合理論運用的簡單化在我國眾多理論研究文獻中,部分文獻在進行分析時,僅僅運用咅級集合理論進行極為淺顯的概念性描述,較少涉及集合結構原 則與分析對象z間所能夠體現出的更深層的結構形式關系。針對這種 現象,筆者認為主要基于以下原因:首先,對集合理論

6、自身的認識和 理解不夠全面;其次,描述性分析方法無法顯示集合理論的科學性; 再次,分析內容的簡單化,必然導致分析結果的不明確性。二、拘泥于集合原型的求解集合原型的計算自然是學習和掌握咅級集合理論技術的基礎與關鍵,冃前我國已有多篇論述集合原型的文章, 如羅忠的集合原型簡便計算法(1987)、華萃康的不用計算求 集合原型(1988)、周雨的關于集合原型計算法的探討(1988)、 敬悅吾的論集合原型的樂理求解一一對現代樂理教程中集合原 型樂理求解方法的置疑與改進(2005)、陳雷的再論集合原型的樂 理求解(2006)、王瑞年的音程比較法求解集合原型(2008)并且關于原型的探討還在繼續延續下去。原型

7、計算i古i然十分重要,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必再拘泥于如何計算集合原型這一基礎層 面的探究和爭論,目前互聯網上所提供的計算機共享應用程序和軟件, 準確、快捷,足以替代這一繁雜且無賴的計算過程。 三、關 于集合理論的效能低下在王中余的集合類屬理論的要點、應用與效能一文中提到復合型、類屬一樣(同集合理論本身一樣)存 在“效能偏低”或“效能有限”的問題,指出“這種分析只是按照某 種既定的路徑,一些預置的規則,從某一視角對具體咅樂作品某i維 度所進行的解讀。”筆者認為作曲家的思維偏好及作品本身的個體差異性,決定了分析方法的多樣性及靈活性,只有從實際出發, 立足于認識客體,才能對分析對象達到全面而科學的把

8、握。而咅級集 合理論所限定的“預置”的“規則”和“路徑”勢必會造成分析方 式的僵化和“效能偏低”等諸多局限。四、對國外咅級集合的發展關注不夠我國口咅級集合理論傳入,一宜關注度最高的還是福特無調性音樂的結構(1973)屮提出的基礎理論體系。但是 自福特本人系統的提出音級集合理論z后(甚至z前),美國(甚至 整個西方)的咅怎理論界并未曾停止過對該理論的研究和發展。諸如 福特本人于1984年發表的論文今天的音級集合分析以及1988 年發表的有關集合類屬的論文等;除此以外還有珀爾(gorge perle)、列文(david lewin)等人的研究,也在很大程度上發展了 音級集合理論體系。<!-e

9、ndprint-x!-startprint->而縱觀我國20余年來所發表的西方集合后續發展的相關譯文數量也非常 有限,不能全面的反映出該理論體系在國外的發展狀況,對這一理論 體系整體水平的了解和認識不可避免的會形成某些“斷層” o因此, 全面、及時的關注西方音級集合的發展狀況,將有可能避免些不必 要的重復性勞動,并可以站在一定的高點上,糾止以前認知方面存在 的瑕疵。五、如何有效避免“抽象”的困惑 我國的賈國平曾對音級集合理論“深奧的極其抽象化的分析語言”提出質疑,盡 管已有專家學者為其辯護,筆者仍i口認為作為一種分析理論,完全以 數理模式來定義音樂中各種音高及結構關系,這確實是其難以回避

10、的 弊端。而音級集合理論中的復合型集合等結構關系,對于初學者而言確實較為抽象和復雜。如果能將某些繁復而抽象的程序加以簡化或改 進,使其更具有一定的普及性,咅級集合理論或許能在更大的范圍內 發揮其應有的優勢。六、專注于音高參數分析的片面性音級集合理論專注于對無調性音樂作品音高參數深層結構形式關系的 揭示。毫不諱言,咅樂中最主要的問題是咅高問題,但倘若僅僅把咅 高作為唯的要素以期揭示作品中的結構形式邏輯關系,其局限性卻 乂是十分明顯的。“這種揭示的結果對于音樂創作、音樂欣賞、風格 研究等其他一些咅樂活動沒有直接的作用。”完全不利于對分析對 象進行全面、綜合的衡量。七、有關集合相似性的一點思考在c羅

11、徳著,施子偉編譯的非調性集合分析中的音程相似關系 一文中,所提出的根據集合的音程向量,用相似函數來測定集合的 和似程度這一觀點,似乎比集合理論中根據對音程向量的參數及音級 之間直觀觀察和比較來判定相似程度更為科學。但筆者卻認為每個集合在限定范圍內都有著多樣的排列模式,單純依靠對咅程向量 的各項參數或音級z間所進行的比較,依然是一種較為寬泛的定義。 每一個集合的排列方式,雖然已被限定于其總的音程含量的范圍內, 但是仍然有著形態萬千的變化方式,尤其是基數較大的集合,譬如集 合6-z43就有著125種不同的基本音程模式(bip),數量眾多的排列 可能也因此帶來了音響效果的差異。同一個集合的不同排列方

12、式所帶 來的對不同咅程的強調會造成聽覺上的差異,不同集合(甚至不同基 數的集合)z間雖然可能在音程向量上有著較大差別,卻因為二者的 排列形態上同吋對某些咅程予以強調,表現出較為強烈的相似性。因 此在基于咅程向量的總限定的范圍內,咅程連續、基木咅程模式是更 進一步判定集合z間和似性關系的重要指標和參數,不僅能對相同基 數的集合進行比較,也能對不同基數的集合進行比較(集合基礎理論 中能進行相似性比較的當時同基數的集合)。八、作為分析手段以外的集合理論音級集合體系最主要的價值體現主要還是以一種咅樂分析方法為主體。任何一種咅樂理論體系,只有與具體的咅樂 創作實踐緊密結合,真止成為為創作實踐提供有力的理

13、論支撐并能指 導創作實踐的相關過程吋,其最終的價值才能夠完全地體現出來。筆 者認為音級集合理論不僅只能囿于作為一種分析理論而存在,它“并非一種終結的或僅僅局限于i古i有模式的分析理論,它可以繼續發展, 有著較為廣闊的前景和實用價值。” 因而,咅級集合理論如 何從一種“簡明”的概念和“抽象”的分析方法轉變成真正具有指 導實踐作用的創作技法,也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早在1990年, 陳銘志教授就曾提出:“愛倫福特的定量分析方法是一種嘗試, 也是有一定普遍意義,但目前為止,它僅僅還只是一種分析的方法, 還遠未能完全上升成為具有指導實踐意義的創作技法。”值得欣喜的是,已有不少的專家、學者對此難題進行了

14、各種可行性探究 和實驗,并取得了某些階段性的成果,如陳士森于1990年發表的集 合程控理論及技法、高為杰2004年發表的咅級集合的配套等, 但似乎這種嘗試還缺乏某種規范,因而還不夠系統,其過程一定是漫 長的、艱辛的,仍需要我國專家學者的不懈努力。以上是筆者在研究咅級集合理論發展吋所觸發的一些思考一一當然,可能是我國 集合理論研究過程中的局限和不足,也可能是咅級集合理論口身的局 限和不足,而且,這些思考也可能是幼稚的、不成熟的。不管如何, 以求教各位專家、學者。 注釋: 比如www. composertools. com/tools/pcsets/setfinderhtml等網頁上都能簡單有效的

15、計算 集合原型.王中余集合類屬理論的要點、應用與效能音樂研究,2008年笫6期,笫80頁. 參見forte, allen,pitch-class set analysis today" , music analysis, vol. 4, no.1/2, special issue: king,s college london music analysisconference 1984 (mar. - jul. ,1985), pp. 29-58forte, allen, "pitch-class set genera and the origin of modern har

16、monic species" , journal of music theory, vol. 32, no. 2 (autumn, 1988), pp. 187-270.參見賈國平,簡約的空洞與抽象的困惑-對當前國內現代音斥分析方法的一點看法j. 北京:屮央音樂學院學報,2003, (1): 34-36.同注釋.c.羅徳著,施了偉編譯非調性集合分析中的咅程相似關系j成 都:咅樂探索,1990, (1): 82-86.陳士森咅級集合理論的現實意義與展望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笫4期,笫58頁.陳銘志十二音和聲的表層結構音樂藝術,1990年笫1期,笫47頁.參考文獻:1賈國平簡約的空洞與抽象的困惑-對當前國內現代咅樂分析方法的一點看法j 北京:中央咅斥學院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