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發電站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1頁
水力發電站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2頁
水力發電站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3頁
水力發電站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4頁
水力發電站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水力發電站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第一章總 論1.1 項目概況1.1.1 項目名稱某水力發電站建設項目1.1.2 項目建設單位某水力發電站1.1.3 業主性質私有企業1.1.4 項目建設單位主管部門某縣水電管理局1.1.5 法人代表1.1.6 項目負責人1.1.7 項目批準單位及批準文號某縣發展計劃局,上計基字200411 號1.1.8 項目建設目標充分利用大明山脈東麓豐富的水力資源,建成布局合理,設計科學,裝機容量為 2630kw,年發電量 535 萬千瓦時的小型水電站一座, 并通過配套的輸變電設施實現與當地電網并網。1.1.9 投資規模及資金來源投資規模:本項目總投資 390 萬元人民幣。資

2、金來源:企業自籌資金 250 萬元人民幣,向銀行貸款 140 萬元人民幣。1.1.10 用地規模及用途項目建設用地總面積:0.7034 hm2,其中,林地面積 0.6710 hm2, 占 95.4。項目建設擬使用的林地中, 0.4885 hm2 為長期用地,占擬使用林地 0.6710 hm2 的 72.8,0.1825 hm2 為臨時用地,占擬使用林地面積的 27.2。所用林地中的長期用地主要用于電站廠房,導流渠管建設;臨時 用地用作棄土場。1.1.11 項目效益本項目建成投產后,每年可發電 535 萬千瓦時,按當地現行并網電價每千瓦時 0.18 元計算,電站年發電收入 90 萬元人民幣,實現

3、利稅 5.5 萬元,稅后利潤 70 萬元,僅用 5 年零 7 個月便能收回全部投資, 經濟效益著。現#乃至全國電網普遍缺電,用電高峰時段不得不采用拉閘限電等措施,確保重點地區的用電。缺電不僅嚴重影響工農業生產,制約了國民經濟的發展,也給人民群眾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不便。 某水電站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地電網電力緊張的狀況,有力地支援當地的工農業生產。電站在建設過程中,每年需用工約 70 人,建成投產后,可新增 10 個就業崗位,這對于增加農民收入,緩解當地就業壓力都有著積極的意義。總之,項目的建成投產, 將會在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增加人民收入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1.1.12 項目

4、提出過程及前期工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能源供應不足,特別是電力緊缺嚴重地制約了經濟的發展。為此,國家每年都投入大量資金建設能源項目,以緩解能源供給的緊張狀況。位于某縣大豐鎮境內的某河,發源于大明山脈豐茂的水源林區,集水范圍屬大明山脈豐水區, 年降雨量平均達到 2750 。某河落差極大,平均流量 0.7m3/秒,水力資源豐富,有著建設小水電站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2003 年,浙江溫州商會個體業主陳聯弟先生到某縣考察投資項目,在做認真細致的可行性研究之后,決定與當地個體業主聯合投資 在該縣某河建設水利發電站,并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2004 年初,陳聯弟先生等向某縣工商局注冊

5、登記了名為“某水力發電站”的私有股份制企業,具體實施水電站的建設,同時以關于興建某縣某水力發電站的請示正式向某縣發展計劃局提出立項申請。2004 年 3 月 11 日,某縣發展計劃局以關于某縣某水力發電站項目的批復(上計基字200411 號)同意某水力發電站在某縣大豐鎮某河上建設水電站項目。項目建設規模為總裝機容量 2630kw, 總占地面積 0.7034 hm2,總投資 390 萬元人民幣。由于項目的建設將長期改變林地的性質,為了依法按程序申報使用林地,2005 年 7 月 5 日,某水力發電站委托南寧市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隊編寫某水力發電站項目使用林地現狀調查報告。目前有關項目建設的其他報批手

6、續也正在按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中。1.2 擬占用林地概況1.2.1 擬占用林地位置擬占用林地位于大明山脈東麓的某縣大豐鎮的三聯村、伝城村和東春村境內,距離某縣城大豐鎮約 4km,距離正在修建的某至馬山二級公路 1km,具體落在某縣 1999 年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區劃的大豐鎮三聯村 4 林班 5、7 小班,伝城村 5 林班 22、23、27 小班和東春村2 林班 1 小班。1.2.2 擬占用林地的面積與蓄積項目建設擬占用林地面積 0.6710 hm2,蓄積量 6.4m3,其中: 擬長期占用地林地面積 0.4885hm2,蓄積量 6.4 m3;擬臨時占用地林地面積 0.1825 hm2,無活立木蓄

7、積。1.2.3 擬占用林地類型(1)項目建設擬長期占用林地面積 0.4885hm2,按林地類型分: 用材林地面積 0.0800 hm2,經濟林地面積 0.4085hm2。(2)項目建設擬臨時占用地林地面積 0.1825 hm2,按林地類型分:經濟林地面積 0.1825 hm2。1.2.4 擬占用林地權屬構成項目建設擬占用林地的權屬全部為集體所有。1.3 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編寫的目的、依據和原則1.3.1 使用林地現狀調查報告編寫的目的編寫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是為了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和占用征用林地審核審批管理辦法(國家林業局令第2 號),防止違法使用林地,嚴格控制征占用林地,維持

8、林地面積相對穩定,切實保護好森林資源,保障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對擬征占用林地現狀的調查,準確測算項目建設使用林地的范圍、規模和類型, 分析林地用途改變后對項目區域林業發展和生態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客觀地評價使用林地的可行性,針對性地提出有關治理和減緩因征占用林地而造成對林業發展和生態環境產生影響的措施,為林業主管部門審批 使用林地提供依據。1.3.2 編制現狀調查報告的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1998 年);(2)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2000 年);(3)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1998 年);(4)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1992 年);(5)中華人

9、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1996 年);(6)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98 年); (7)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 年); (8)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1991); (9)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1998 年); (10)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1999 年);(11)占用征用林地審核審批管理辦法(國家林業局令第 2 號);(12)國家林業局關于印發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編寫規范的 通知(林資發2002237 號);(13)#壯族自治區財政廳、#壯族自治區林業局關于印發#壯 族自治區森林植被恢復費征收使用實施管理辦法的通知 (桂財綜20038 號);(14)#壯族自治區森

10、林植被恢復費造林管理暫行辦法(桂林營 發200468 號)(15)#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轉自治區計委、財政廳、林業廳、 物價局、土地局關于收取征占用林地四項補償費暫行規定請示的通知 (桂政發199534 號);(16)#壯族自治區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技術方法(2003 年);(17)#壯族自治區伐區調查設計技術規程(2001 年); (18)#古樹名木普查技術操作細則(2001 年); (19)南寧統計年鑒(2004 年);(20)某縣發展計劃局關于某縣某水力發電站項目的批復(上計 基字200411 號)(21) 1999 年某縣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成果材料;(22) 2001 年某縣森林分類

11、區劃界定成果材料。1.3.3 編制現狀調查報告的主要原則1 項目建設應當以不占或少占林地為原則;2 占林業用地與國家重點野生動植物保護相協調的原則;3 占林業用地必須實施異地造林恢復森林植被的原則;(4 )科學、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即采用科學可行的調查、分析、和評價方法,真實地反映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及其林 木現狀,全面、客觀、公正地分析和評價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對生態環 境和林業發展的綜合影響。1.4 可行性評價結論經充分調查、分析和論證,某水力發電站項目建設占用面積 0.6710hm2,將造成項目區域林地總量和植被面積減少 0.6710 hm2;對當地的 林業生產、森林生態環境及野生動

12、物棲息地將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但由于該項目的建設對某縣的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且由于項目所占用林地面積比例小,涉及的森林植被類型比較簡單,因此對項目區域的林業發展和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極小。項目建設使用的林地沒有涉及到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范圍,也不涉及正在實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國家級重點公益林。此外,項目所制定的林地和環境保護措施得當可行,各項保障措施積極有力,將最大程度地減緩因項目占用林地而對項目區域的林業發展和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綜合分析認為,某水力發電站項目建設占用林地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行的。第 2 章 項目區域及項目區的背景情況2.1 項目區域及項目區項目區域是

13、指某縣行政區域范圍,土地總面積 187417 hm2。項目區是指項目建設規劃用地的紅線范圍,具體落在某縣1999 年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區劃的大豐鎮三聯村 4 林班 1、5、7 小班,伝城村 5 林班 22、23、27 小班和東春村 2 林班 1 小班范圍內,總面積 0.7034 hm2。2.2 項目區域及項目區自然條件2.2.1 地理位置項目區域某縣位于東經 1082310852,北緯23122328,地處#中部,南寧市北部,距#首府南寧市 130km,北回歸線經縣城橫貫全境。縣境東西寬 50 km,南北長 65km。某縣東面與來賓市興賓區毗鄰,北面與忻城接壤, 西面與馬山縣、武鳴縣連接,南

14、面與賓陽縣為界。全縣土地總面積 187417 hm2。項目區位于某縣城大豐鎮的北面,大明山的東麓,距離縣城4km,距離建設中的某至馬山二級公路僅 1 km。具體落在某縣1999 年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區劃的大豐鎮三聯村 4 林班 1、5、7 小班;伝城村 5 林班 22、23、27、28 小班和東春村 2 林班 1小班范圍內。2.2.2 地形地貌某縣境內地形復雜,西南部是大明山脈,屬中低山地貌,主 峰龍頭山海拔 1760 米,一般海拔 5001000 米,坡度以陡坡為主(2535),大明山也是某縣的主要八角經濟林產區;溶巖地貌(喀斯特)從西北向東延伸,與東北部的岜仙山脈連接一個弧形石山群;縣北

15、部插在弧形石山群中間的是獅子嶺,縣中部是鳳凰嶺,兩列山嶺地貌屬中低丘,海拔為 150350 米,坡度 525,是全縣主要用材林區。項目區的地貌類型屬低山地貌,海拔在 160m450 m 之間, 坡度 1530。2.2.3 土壤某縣土壤狀況比較復雜,成土母巖主要有砂巖、硅質巖、石 灰巖、泥質巖等,主要土壤種類為赤紅壤、紅壤、黃壤、黃紅壤、石灰土等。紅壤、黃紅壤分布于海拔 800m 以下的低山或中山中下部及部分丘陵地,是林業土壤的主要類型。在海拔 800m 以上分布有黃壤、黃棕壤及山頂矮林草甸土等。石灰土和赤紅壤分布于縣內的石山區和丘陵區,是全縣土壤的主要種類。項目區內的土壤由砂巖和泥質巖發育形成

16、的,土壤類型主要 是紅壤和黃紅壤,土層厚,肥力中等。2.2.4 氣候某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受南亞熱帶季風和弧形山脈地形的共同影響,氣候具有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暖夏涼, 氣溫和爽等特點。全縣年平均氣溫 20.8,極端最高溫 39.7, 極端最低溫1.7,7 月均溫 28.0,1 月均溫 11.5,年平均積溫 6921;年平均降雨量 1683.6mm,相對濕度 82.5%;無霜期 341 天。另外,縣境內西部比東北部氣溫低,雨量多,濕度大。與武鳴交界的大明山垂直變化明顯,在海拔 1200 以上年多霧多雨,氣溫涼爽,極端低溫可達 -8,冬季結冰,偶見銀花雪景。項目區地處大明山東麓,受大明山垂直

17、變化的影響,氣溫隨海拔升高而明顯下降,降雨多,濕度大。2.2.5 水文某縣境內屬清水河水系,境內多數河流發源于大明山脈, 河流水位季節變化明顯,地下水豐富。項目區內的某河發源于大明山,受地形和氣候影響,河流落差大,水位季節變化明顯。某河河水流到山下后被人為引入大龍洞總干渠,用于農業灌溉,因而流程短。2.2.6 植被某縣屬南亞熱帶季風雨林區,植被以常綠闊葉樹為主。由于人為破壞,原生植被保存極少,多數為次生植被。次生植被中以人工林為主,主要樹種有馬尾松、杉木、桉類、木麻黃、米老排、相思、火力楠、荷木、油茶、油桐、八角、肉桂、板栗、苦丁茶、龍眼、荔枝、柚子、柑橙、李果、茶葉、竹子等。 野生植被主要有

18、:樟樹、楓樹、櫟類、香椿、喜樹、苦楝、任豆、木棉等喬木;灌木、草蕨主要有桃金娘、余甘子、柃木、崗松、五節芒、金黃茅、鷓鴣草、烏毛蕨、鐵芒萁、狗尾草、纖毛鴨嘴草、野香茅草等。2.3 項目區域社會經濟情況據 2004 年南寧市統計年鑒的數據,某縣2003 年行政區劃為 13 個鄉(鎮),4 個國有農林場,131 處村(街)委,898個自然村,98679 萬戶,總人口 44.6 萬人,其中城鎮人口 4.4 萬人,農村人口 40.2 萬人。在農村人口中,勞動力 21.6 萬人。全縣現有耕地面積 2.6 萬公頃,人均耕地面積 0.06 公頃;全縣糧食總產量 138437 噸,農村家庭人均口糧 310 公

19、斤;農民人均純收入 1582 元。2003 年全縣工農業總產值 13.2 億元,其中: 工業總產值 4.5 億元,占 34.1%,農業總產值 8.7 億元,占 65.9%。在工農業總產值中,林業產值 0.32 億元,分別占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 2.4%和農業總產值的 3.7%。全縣年用電量 11810 萬千瓦時,其中:工業用電量6158 千瓦時,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 2814 千瓦時。2.4 項目區域森林資源據 1999 年某縣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數據,全縣土地總面積 187417 hm2,其中:林業用地面積 81653.0 hm2,占 43.6%。在林業用地面積中,各土地種類構成為:有林地 44

20、039.1 公頃,占 54.0%,疏林地438.9 公頃,占0.5%;灌木林地 33890.1 公頃,占 41.5%,無立木林地 3284.9 公頃,占 4.0%。全縣森林面積 44039.1 公頃。其中:商品林面積 31396.3 公頃,占 71.3%,公益林面積 12642.8 公頃,占 28.7%。商品林中,用材林面積 24623.3 公頃,占 78.4%,經濟林面積 6773.0 公頃, 占 21.6%。公益林中,防護林 12633.7 公頃,占 99.9%,特用林9.1 公頃,占 0.1%。全縣活立木蓄積 1525330 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積 1502252 立方米,疏林蓄積 40

21、97 立方米,散生木、四旁樹蓄積 18981 立方米。按樹種分:杉木87586 立方米,占 5.7%,松類948162 立方米,占 62.2%,一般桉類 3318 立方米,占 0.2%,闊葉林 486264 立方米,占 31.9%。2.5 項目區域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2.5.1 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項目區屬南亞熱帶常綠季雨林植被區,由于人為破壞,原生植被已保存極少,多數為次生植被。某縣西南部的大明山林區是#亞熱帶次生林的代表,山的下部主要是人工八角林,中部以殼斗科、樟科、茶科樹種為主,上部多為矮化的銀荷木、椎木、杜鵑、烏飯木等。項目區域內有桫欏、格木、福建柏、羅漢松、任豆、樟樹等國家級保護的

22、植物。2.5.2 野生動物項目區域的野生動物資源以陸棲脊椎類、兩棲類、爬行類等種類為主。其中,屬國家二級以上保護的野生動物有蟒、蛤蚧、 虎紋蛙、穿山甲等;屬#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小靈貓、八哥、果子貍、畫眉、過山風、金環蛇、銀環蛇等。由于天然植被的破壞和人為捕殺,野生動物種類和數量日趨減少,甚至瀕臨絕境。2.6 項目區域旅游資源某縣的森林旅游經多年的發展,已具備有某縣特色的旅游市 場,現已開放的旅游景點有大龍洞旅游風景區、洋渡旅游風景區、大明山保護處風景區以及目前正在籌建中的龍山旅游區、東春度假村等。已開放的旅游區每年都吸引國內外大批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本地經濟的發展。第

23、3 章 項目區擬使用林地現狀調查情況3.1 林地調查的依據、內容及方法3.1.1 調查依據本次項目使用林地現狀調查主要依據有#壯族自治區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技術方法、#壯族自治區伐區調查設計技術規程以及#壯族自治區森林分類經營區劃技術操作細則、#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實施方案及技術細則、#重點保 護野生植物調查工作方案及技術實施細則。3.1.2 調查內容本次調查的主要內容有:森林資源、國家和#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古樹名木資源、景觀資源等。3.1.3 調查方法(1)森林資源調查在項目建設用地范圍內用 1999 年某縣森林資源二類調查 1: 10000 地形圖作工作圖,實地核實二類調查小班區劃的

24、地類和范圍。對有林木的小班,詳細調查它的樹種組成、起源、林齡、郁閉度、平均胸徑、平均樹高、公頃株數等因子。小班面積用皮尺實地丈量法求算。(2)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調查實地確定目的物種分布范圍和所處群落。對零星分布的物種 采用全查的方法;對分布面積較大的物種則設典型樣方進行調查。(3)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調查采取現場全面調查和訪問調查相結合的調查方法進行。(4)古樹名木調查采取實地全查方法進行。(5)景觀資源調查采取實地全查與查找資料相結合的方法進行。3.2 項目區林地現狀調查結果項目建設用地總面積: 0.7034 hm2,其中,占用林地面積0.6710 hm2。擬占用林地面積中,0.4885 hm2

25、為長期用地,占 72.8;0.1825 hm2 為臨時用地,占 27.2。3.2.1 長期用地3.2.1.1 位置與行政隸屬某水力發電站項目建設擬長期占用的林地位于某縣大豐鎮三聯村和伝城村境內,具體為某縣 1999 年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區劃的大豐鎮三聯村 4 林班 5、7 小班和伝城村 5 林班 22 小班,全部屬于 2001 年某縣森林分類經營區劃界定的商品林區。項目建設用地未涉及城市和城市規劃范圍,未涉及到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范圍,也不涉及到正在實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國家級重點公益林。3.2.1.2 林地類型項目建設擬長期占用林地 0.4885hm2,按林地類型分:用材林地

26、0.0800 hm2,占 16.4;經濟林地 0.4085 hm2, 占 83.6。3.2.1.3 林地權屬項目建設擬長期占用林地的權屬全部為集體所有。3.2.1.4 林木面積組成結構項目建設擬長期占用林木面積 0.4885 hm2。(1) 林木權屬:林木權屬全部為個人所有。(2) 林木起源:全部為人工林。(3) 林種組成:用材林面積 0.0800 hm2 ,經濟林面積0.4085 hm2。(4) 樹種組成:馬尾松面積 0.0800 hm2,八角面積 0.4085 hm2。(5) 齡組結構:成熟林面積 0.0800 hm2 ,中齡林面積0.4085 hm2。(6) 濟林產期:擬長期占用經濟林面

27、積 0.4085 hm2,全部為初產期。3.2.1.5 林木蓄積量組成結構項目建設擬長期占用林地某木蓄積 6.4m3 全部是森林蓄積量。(1) 權屬組成:6.4 m3 全部是個人所有蓄積量。(2) 林木起源:6.4 m3 全部是人工起源林木蓄積量。(3) 林種組成:6.4 m3 全部是用材林蓄積量。(4) 齡組結構:6.4 m3 全部是成熟林蓄積量。(5) 樹種組成:6.4 m3 全部是馬尾松蓄積量。3.2.2 臨時用地3.2.2.1 位置與行政隸屬某水力發電站項目建設擬臨時占用的林地位于某縣大豐鎮東春村和伝城村境內,具體為某縣 1999 年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區劃的大豐鎮東春村 2 林班 1

28、 小班和伝城村 5 林班 22、23、27 小班,全部屬于 2001 年某縣森林分類經營區劃界定的商品林區。項目建設用地未涉及城市和城市規劃范圍,未涉及到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范圍,也不涉及到正在實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國家級重點公益林。3.2.2.2 林地類型項目建設擬臨時占用林地面積 0.1825hm2,按林地類分,全部是經濟林地。3.2.2.3 林地權屬項目建設擬臨時占用林地面積 0.1825hm2,權屬全部為集體所有。3.2.2.4 林木面積組成結構項目建設擬臨時占用林木面積 0.1825 hm2。1 林木權屬:林木權屬全部為個人所有。2 林木起源:全部為人工林。3 林種組成:

29、全部是經濟林面積4 樹種組成:全部是八角面積。5 齡組結構:全部是中齡林面積。6 經濟林產期:全部為初產期。3.2.2.5 林木蓄積量組成結構項目建設擬臨時占用林木面積 0.1825 hm2,其上無活立木蓄積。3.2.3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情況項目區內的植被均為次生的人工林,人類經營活動頻繁,植被類型結構簡單,種類單一。主要的植物種類有:馬尾松、楓樹、八角、苦楝、桃金娘、崗松、五節芒、鷓鴣草、烏毛蕨、鳳尾蕨、鐵芒萁、狗尾草、纖毛鴨嘴草等。經調查,未發現有國家和#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分布,也不涉及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棲息地。3.2.6 古樹名木和風景名勝情況經調查項目區內沒有古樹名木分布,亦

30、不涉及任何風景名勝 區。第 4 章 使用林地對環境和林業發展的影響分析4.1 對森林資源的影響項目建設將林地的用途改變為建設用地,項目區域的林地面積將直接減少 0.6710hm2,活立木蓄積量將直接減少 6.4 m3。林地用途改變的不可逆性,必將對項目區域森林資源總量產生不利的影響。但由于占用林地面積的比重很小,因使用林地而采伐蓄積占的比重亦極小,因此,項目使用林地對項目區域森林資源影響極微。此外,通過實施異地造林恢復森林植被的措施, 可使項目區域森林植被面積得到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項目建設占用林地對項目區域森林資源總量的不利影響4.2 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4.2.1 對植物多樣性的影響本項目

31、所占用的林地均為植被類型結構簡單、種類單一的次 生人工林。主要的喬木種類有:馬尾松、八角、楓樹、苦楝; 林緣和林下的植被稀疏,種類少,主要有:桃金娘、崗松、五節芒、鷓鴣草、烏毛蕨、鳳尾蕨、鐵芒萁、狗尾草、纖毛鴨嘴草等。項目建設所占用的林地將永久地改變其性質,使林地上原有 的附生植物消失,這些植被的類型和植物物種將會減少。但本項目所占用的林地只有 0.6710 hm2,且呈線狀不連續分布,海拔跨幅在 150400m 之間,林地上的植被類型均為結構簡單、種類單一的次生人工林,主要的植物也是項目區域最常見的廣布種類。因此林地被占用后,這些植被類型和植物物種的數量將會減少,但相對項目區域而言減少數量的

32、比例是極微小的, 不會引起組成本地區植物區系的各種植被種類及群落類型發生變化,更不會引起植物種群或群落的滅絕,植物多樣性不會受到影響。4.2.2 對動物多樣性的影響在項目建設期間,工程施工對植被的破壞,將局部影響到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施工人員的聚集和施工機械的噪音也會使野生動物受到一定程度的驚嚇。但由于野生動物的流動性、遷移 性大,有些動物本身的活動范圍就很廣,多數的野生動物是以大山體或小氣候形成的生態區域為活動范圍,項目建設占用的林地也只是多數野生動物活動范圍的一個極小的部分,項目建設占用林地后,原來棲息于此的野生動物將會遷移到別處。 因此,項目區內林地用途的改變,不會對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造

33、成破壞性的影響,更不會造成某種物種在項目區域的滅絕。4.3 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分析項目建設占用林地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森林面積減少,森林生態系統功能下降,以及森林植被遭破壞后, 造成原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種群數量減少,穩定的食物鏈遭破壞 等。本項目占用的林地面積小,植被類型均為結構簡單、種類 單一的次生人工林,主要的植物也是項目區域最常見的廣布種 類,對項目區域森林生態環境的結構功能、組成種類、以及生 物多樣性等造成的影響是很有限的。4.4 對森林生態效能的影響占用林地對森林生態效能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森林面積減少后,森林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調節氣候等方面 的能力下降,森林對環

34、境的保護作用減弱。但是,本項目建設 所占用的林地面積小,且呈線狀不連續分布,植被類型也是結 構簡單、種類單一的次生人工林,它所能產生的生態效能十分 有限。因此,項目建設占用林地對項目區域的森林生態效能影響極微。4.5 對景觀風貌的影響項目建設占用的林地上的林分為馬尾松人工用材林和八角人工林,林分林層簡單,林地上的植物群落類型也是項目區域 常見的類型,如八角桃金娘鐵芒萁等,林地森林景觀風貌 較差。本項目占用林地面積小,且呈線狀不連續分布,所占用 林地及附近也沒有國家和地區重點保護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 觀。因此,項目建設占用林地后,對項目區附近森林景觀風貌 影響極小。4.6 對環境質量的影響生態環境

35、出現問題,主要是指由于人類活動引起自然生態系 統退化,環境質量惡化及由此衍生的不良生態環境效應,包括氣候改變、土壤侵蝕、環境污染等。本項目建設占用 0.6710hm2 林地,由于占用面積小,因而它的消失對環境氣候質量如降雨量、氣候變化和空氣濕度等氣候因子的影響極微。在項目建設施工過程中,土地平整、道路修筑、給排水開挖, 壓力管線的鋪設,棄土的堆放等都會使林地表土和土層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而裸露和松散,雨季容易產生一定的水土流失; 機械進場、車輛運輸,山體開挖,平整基礎等施工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噪音和塵土,對周邊群眾生產生活會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但這些影響都是局部性和階段性的,并且可通過采取及時恢復

36、植被、砌擋土墻、開排水溝,選擇低噪音機械、調整施工時間、灑水降塵等措施予以消除或減輕。總之,項目建設對 附近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是輕微的,而且是局部性和暫時性的, 還可以通過相應對策予以減緩,部分可隨工程施工的竣工而逐步削除,對整個項目區域環境質量并沒有大的影響。項目區不 存在制約工程建設的重大環境質量問題。4.7 對林業發展的影響項目建設使用林地使項目區域森林資源減少,對林業生產的 發展將產生不利影響,但由于占用林地面積較小,因此所產生的不利影響是極輕微的。項目占用的林地緊靠大明山林區,項目的建設施工用火用電不當有引發森林火災的可能;施工使用的木材及木材制品也可能造成某些危險性森林病蟲害的傳播

37、。但只要嚴格采取防范和檢疫措施,是完全可以杜絕的。此外,項目建設沒有影響到當地的林木采種基地、母樹林、苗圃等種苗生產基地;沒有影響到了望臺、防火線、防火林帶、防火通訊網等森林保護設施; 也沒有影響到林區道路等交通設施。總之,項目建設對林業發展會產生某些不利影響,但這些影響是微小的,并可通過采取積極而有力的措施予以減緩或消除。第 5 章 綜合評價5.1 項目建設使用林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評價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一輪高速發展周期,能源電力 供應日趨緊張,特別是電力的供給和需求之間矛盾更為突出, 許多地區不得不采用拉閘限電等非常措施,確保重點地區的用電。和全國大多地方一樣,某縣也深受缺電的困擾。

38、全縣年發電量僅有 2000 萬千瓦時,而年用電量為 11810 萬千瓦時。除將所發電量全部自用和每年南寧市電網供給 6000 萬千瓦時電量外,每年用電缺口仍高達 3810 萬千瓦時。頻繁的拉閘限電,不但影響了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也嚴重制約了某縣國民經濟的發展。位于某縣大豐鎮境內的某河,發源于大明山脈豐茂的水源 林區,流域范圍屬大明山脈豐水區,年降雨量平均達到 2750 。某河上下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有著發展水電項目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本項目引進發達地區資金,發展小水電站項目,投資少, 見效快,效益高,既解決了因缺乏資金,豐富的水力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的問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地電力供應的緊

39、張狀況,改善投資環境,促進經濟發展,一舉多得,利國利民。 電力不足是制約某縣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項目的建設投產,將對某縣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 項目立項依據充分,項目建設有必要性和迫切性。由此可見, 為了實現某縣某水電站項目建設的預期效益,依法占用適量林地用于項目建設是必要的。5.2 項目建設使用和保護林地措施評價1選址和布局過程中,精心優化項目地址選擇方案,力求做到布局科學合理,減少使用林地。某水力發電站項目從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設計均力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標準和要求進行規劃、布局選址、設計,并且經過多方案比較,反復勘測、研究和論證。為了減少使用林地,最終確定的方案中,最

40、大限度地以遂道取代引水明渠。項目建設占用林地沒有涉及自然保護區、國家和#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等重要區域和生態系統關鍵區域,所占用的林地都是林業分類經營區劃界定的商品林區,用地規模符合實際需要。該項目立項已得到某縣發展計劃局的批準,選址科學,布局合理可行,建設條件已經具備。(2)異地恢復森林植被,穩定森林覆蓋率。項目建設擬長期占用林地 0.6710 hm2,建設單位將按規定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某縣林業局將按照專款專用的原則,將所繳納的森林植被恢復費全部用于異地造林以及資源管理。該局有足夠的技術力量, 嚴格按照“異地植樹造林恢復森林植被方案”實施監督,確保造林成功,保證森林覆蓋率不因項目建設而下

41、降。(3)施工方案切合實際,科學可行。項目施工設計制定了 比較完善的水土保持方案,對可能出現的坍塌和水土流失設計了多種水土保護措施,例如:在施工中盡量減少開挖面積;棄土場必須漿砌擋土墻等。5.3 項目建設環境保護措施評價根據項目占用林地對環境和林業發展的影響分析,項目設計 單位和建設單位本著“積極治理,有效防護”的環保原則,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策,制定相應的環保措施和治理方案;在經費上落實了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確保各項環保措施的落實。具體如下:(1)制定工作方案和規章制度,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教育,杜絕非法破壞項目區外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現象發生;加強對施工 人員進行森林防火安全意識的宣傳教育,嚴格落實各項

42、森林防 火的措施,嚴防森林火災的發生。(2)加強對外來木材,林木制品和竹材等建筑材料的植物病 蟲害檢疫工作,杜絕外來病蟲害的侵入。(3)施工期盡量采用低噪音設備;合理選擇施工時間和施工 方法;禁止夜間施工;盡可能減少因施工而對附近居民生活產生的不良影響。(4)盡量減少破壞植被,對于建設過程中造成新的土壤裸露 處,建設單位將負責植樹種草,盡快恢復植被。(5)盡可能的避免在雨季進行土石方開挖;統籌計劃使用施 工場地空間,以挖方補填方。(6)料場選址與建筑材料存放要盡可能地遠離居民區;灰土 攪拌站點設置必須離開居民區、學校等環境敏感點以外的下風向處。上述各項項目建設相關技術措施及環境保護措施切實可行

43、, 只要嚴格落實,因項目建設占用林地而對環境和林業發展產生的不利影響就可逐漸消除或降至最低限度。5.4 項目效益評價某水力發電站項目計劃投資 390 萬元人民幣,建成投產后,預計每年可發電 535 萬千瓦時,年發電收入 90 萬元人民幣, 實現利稅 5.5 萬元,稅后利潤 70 萬元,僅用 5 年零 7 個月便能收回全部投資。水電站項目建成投產后,每年將有 535 萬千瓦電力注入當地電網,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地用電緊張的狀況, 從而促進某縣的經濟發展。電站在建設過程中,每年需要民工 約 70 人;建成投產后,可新增 10 個就業崗位,這對于增加農民收入,緩解當地就業壓力都有著積極的意義。總之,

44、項目的 建成投產,將會在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增加財政收入、擴大 就業和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第 6 章 保障措施林地是森林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森林生態系統和生態環境的載體,維持相當數量的林地是實現林業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因此,在項目使用林地的過程中,必須制定從法律、 法規、政策,到技術、資金的林地保護保障措施,以達到積極有效地保護林地的目的。6.1 法律法規政策保障措施為了更有效地保護和合理利用林地,國家林業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的規定,按照“占一還一”和“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制定了占用征用林地審核審批管理辦法和占用征用林地審核審批管

45、理規范,明確規定了征占用林地的審批手續,規范了審核審批程序;#壯族自治區財政廳和#壯族自治區林業局還根據有關的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了 #壯族自治區森林植被恢復費征收使用管理實施辦法,運用法律及經濟的手段,控制林地的逆轉和減少,為加強林地的管理提供了法律法規政策保證。 某縣林業局將按照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使用林地進行嚴格審查和把關,履行林地使用全過程的監督。6.2 技術保障措施(1)項目建設設計部門按照“不占或少占林地”的用地原則, 制定科學合理的項目用地方案,根據項目區地形特點,合理規劃布局。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用地單位要嚴格按照林地保護設計方案組織實施,及時落實。(2)項目建設設計部門

46、要根據項目區地形特點,合理規劃綠 化布局,保留 30%以上的綠化面積,建設施工單位嚴格按照規劃設計邊建設邊綠化,做到喬木、灌木、草本花卉互相搭配,恢復部分植被。(3)某縣林業主管部門擁有中、高級技術人員多人,可由所 屬的林業規劃設計部門認真做好異地森林植被恢復方案、并監督實施。6.3 資金保障措施為確保林地被征、占用后有足額的異地造林恢復森林植被的費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壯族自治區財政廳、 #壯族自治區林業局關于印發 #壯族自治區森林植被恢復費征收使用管理實施辦法的通知(桂財綜20038 號)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某水力發電站項目占用用材林地和經濟林地共計0.6710 hm2,應繳納森

47、林植被恢復費共計 40260 元。森林植被恢復費必須用于異地植樹造林,專款專用。第 7 章 可行性研究結論7.1 項目建設占用林地是必要的某水力發電站項目是某縣引進資金興建的項目,計劃投資390 萬元人民幣,擬占用林地 0.6710hm2,項目的立項已得到某縣發展計劃局的批準。預計項目建成投產后,每年可新增發電量 535 萬千瓦時,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地嚴重缺電的緊張狀況,滿足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生活用電需求。項目建設將在發展當地經濟、增加地方財政收入、擴大就業和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由此可見,為了實現某縣某水電站項目建設的預期效益,依法占用適量林地用于項目建設是必要的。7

48、.2 項目占用林地是可行的某水力發電站項目建設擬占用林地 0.6710 hm2,其中長期使用林地 0.4885hm2,臨時使用林地 0.1825 hm2。通過對項目占用林地對環境和林業發展影響的分析以及使用林地必要性、保護林地措施、保護環境措施、項目效益等多方面的綜合評價,得出的結論認為:項目建設使用林地不但必要,而且可行。理由如下:1項目建設報批程序合法有效,立項依據充分,具備占 用林地的條件。某水力發電站項目立項已得到某縣發展計劃局的批準,并依照國家有關林地管理的要求,委托具有資質的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單位編制項目建設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向當地林業主管部門提出了建設使用林地的申請,按國家和 #

49、壯族自治區有關規定足額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2項目建設占林地用地規模符合實際需要,各項措施得 當可行,對林業發展和生態環境影響不大。某水力發電站項目從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設計均力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標準和要求進行規劃、布局選址、設計,并且經過多方案比較,反復勘測、研究、論證和優化,力求做到布局科學合理,盡可能減少使用林地。該項目建設占林地用地規模切合實際需要,面積小, 占項目區域林地比例也小;使用的林地沒有涉及到自然保護區、 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范圍內的林地;也不涉及到正在實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國家級重點公益林;也沒有影響到當地的林木采種基地、母樹林、苗圃等種苗生產基地;沒有影響到了望臺、防火線、防

50、火林帶、防火通訊網等森林保護設施;也沒有影響到林區道路等交通設施。因此,項目建設對項目區域的林業發展和生態環境影響極微,沒有制約工程建設的重大環境問題。此外,項目所制定的林地和環境保護措施得當可行,各項保障措施積極有力,最大程度的減緩因項目占用林地而對項目區域的林業發展和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7.3 項目建設占用林地綜合性結論某水力發電站項目是某縣充分發揮本地水力資源優勢,引進區外資金興建的一個小水電站項目。項目的建設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地嚴重缺電的緊張狀況,滿足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生活用電需求,促進某縣國民經濟的增長。電站立項依據充分, 項目建設報批程序合法有效,具備占用林地的條件。項目建設占

51、林地用地規模符合實際需要,各項措施得當可行,對林業發展和生態環境影響不大。項目建設占用林地綜合性結論:某水力發電站項目建設擬占 用 0.6710hm2 林地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第 8 章 相關說明森林是陸地生態的主體,林地則是森林賴以生存的基 礎,保護林地是加強我國生態環境建設,實現國民經濟可持 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為了有效地保護和合理利用林地,國家 在森林法、森林法實施條例和占用征用林地審核審 批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中明確規定了占用林地的審批 手續。因此,項目確需占用征用林地的,必須嚴格按照有關 法律法規進行報批,未經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的,土地行 政部門不得受理建設用地申請,確保建設項

52、目使用林地合理、合法。8.1 用地單位某水力發電站是一家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營虧的私有股份制企業。該企業是某水力發電站項目的建設單位,也是項 目建設的林地使用單位。某水力發電站根據有關項目的批復 文件向某縣林業局提出林地使用申請,并委托南寧市林業調 查規劃設計隊編制項目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經初審同意并 按規定預交森林植被恢復費后,再逐級報自治區林業局審 核,經自治區林業局審核同意并核發了使用林地審核同意 書后,才能向國土部門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某水利發電站在得到用地批準后,要按規定使用林地, 嚴禁擅自擴大林地的使用范圍或不按批復的地點,范圍使用 林地,同時必須接受林業主管部門對被占用林地使用情

53、況的 監督。8.2 最初接受使用林地申請的林業主管部門最初接受使用林地申請的林業主管部門是某縣林業局。該局擔負著某縣區域范圍內的林業生產、森林防火、野生動植物保護、林業法規宣傳和林業執法等一系列林業基礎工 作。在受理用地單位提交的用地申請后,某縣林業局要派出 有資質的人員(不少于 2 人)進行擬用林地現場查驗,并填寫使用林地現場查驗表。查驗人員對現場的查驗要認真負責,對林地各項因子的查驗要按有關技術規程進行操作,現場查驗要實事求是,不得遷就業主或因項目的所謂“特殊性” 而隨意更改林地的屬性,尤其對林地種類、面積、林種的查驗禁止出錯。某縣林業局對建設項目類型、林地地類、面積、權屬、樹種、林種和補

54、償標準進行初步審查同意及對有關申報材料 審核無誤后,應在使用林地申請表上簽署審查意見,及 時向上一級林業主管部門上報有關使用林地材料,并在 10 個工作日內制定植樹造林、恢復森林植被的措施,及時編制 異地造林方案。某縣林業局在用地單位獲得自治區林業局核發的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和建設用地審批后,要依照有關規定給予 辦理林地劃撥和林地權屬變更手續,對被占用征用林地使用 情況進行監督,防止少批多用和不按批復同意的地點、范圍 使用林地,并負責對異地造林恢復森林植被實施的全過程進 行監督和管理。8.3 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的編寫單位南寧市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隊是南寧市從事林業調查規 劃設計的專業隊伍,為省級林業

55、主管部門認證的丙級林業調 查規劃設計資質單位,符合國家林業局印發的使用林地可 行性報告編寫規范對編寫單位資質的要求。受某水利發電站的委托,南寧市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隊派出五名專業技術人員,按照森林資源三類調查方法和伐區調 查設計技術規程進行實地詳查,并按照國家林業局印發的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編寫規范編寫某水利發電站建設項目使用林地現狀調查報告。項目區域所采用的相關數據材料來源于#壯族自治區某縣森林分類區劃界定報告(2001 年)、2004 年南寧市統計年鑒和某縣林業局提供的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成果(1999 年),數據來源真實、可靠。附件 11 調查概述項目區森林資源調查報告1.1 調查目的項目區森

56、林資源調查,目的是查清項目區內森林資源的數量、質量及分布,為分析項目建設使用林地對項目區域的 森林資源、生態環境和林業發展的影響提供準確的數據,以 便客觀、公正地評價項目建設使用林地的可行性,準確測算 森林植被恢復費。1.2 調查依據#壯族自治區林業局#壯族自治區森林資源規劃設計 調查技術方法(2003 年);#林業分類經營改革小組#壯族自治區森林分類經營 區劃技術操作細則(2000 年);#壯族自治區林業局#壯族自治區伐區調查設計技術 規程(2001 年)。1.3 調查內容1查清項目區內各類林地類型的面積、空間分布及其隸屬關系,現有森林資源的數量、質量和分布現狀,隸屬關系。2查清森林面積蓄積、林種結構、樹種結構、林齡分 布等森林因子。3查清林地植被類型和分布現狀、植物群落類型及特 征。1.4 調查方法采用 1999 年某縣資源二類調查 1:10000 地形圖作工作圖,在項目用地范圍內根據地類實際分布情況對項目用地的土地種類進行查驗,標注用地地點及范圍,對小塊林地和呈線分布的林地進行實地丈量面積。詳細調查林地的地類、林 分的樹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