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實踐活動_第1頁
“春節習俗”實踐活動_第2頁
“春節習俗”實踐活動_第3頁
“春節習俗”實踐活動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春節習俗”實踐活動一、活動背景節日是一種文化現象,春節更是如此。春節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語境下, 是 最隆重的節日。它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與宗教、祭祀、慶 典、聚會等相聯。傳統的春節,有關于“年”獸、萬年創建歷法、熬年守歲、貼 春聯、賞冰燈等各種傳說;有掃塵、春聯、門畫、倒貼“福”字、守歲、爆竹、 拜年、看大戲、鬧元宵等習俗;有臘八粥、年糕、餃子、元宵、春餅等食俗;還 有大年初一不掃地、不走后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萬事如意等風俗春節文化歷經幾千年,質是不變的,這個質就是源于生養我們的“文化之 根”。春節文化的魅力,使春節成為最有凝聚力的節日。每當春節來臨,背井離 鄉的游

2、子都紛紛趕回家中與親人團聚, 每年一度上億人次的“春運”高潮, 說明 了春節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與春節相關的年俗,早已由一種禮儀漸變為一種打 在每個中國人身上的烙印、一種融入每個中國人血脈的習慣、 一種浸入每個中國 人骨髓的文化因子。因此,我們六(1)班舉行了 “春節習俗”綜合實踐活動。二、活動主題:春節風俗談三、活動目標:1、了解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也是每一個華夏兒女最期盼的日子。讓學生較全面地了解與新年有關的知識, 從形式上的過新年到走 近新年、研究新年,進而了解春節的由來、禮節及相關習俗。2、到超市、飾品屋、節日禮品屋等進行參觀、調查、訪問,上網查詢有關 資料,培養學

3、生收集整理資料并根據資料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感受過年的熱鬧與快樂,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彼此間的溝通和人際交往能 力,增強社會參與意識。四、活動人員:六年級(1)班學生五、活動時間:2013年1月10日 2月22日六、活動分組:收集文字資料:張福嬌 陳新霞張曉雪攝影:徐煒瑋、梅雨笑等指導老師:郝義德七、活動準備:1、活動前,聯系有關人員講授春節的神話起源、習俗等相關知識;2、教師準備一些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春節的知識(來源包括圖書、網上)。3、學生準備各種資料(包括小故事、圖片等)八、活動注意事項:1、活動在老師帶領下有序進行,注意安全;2、調查采訪時態度誠懇,注意文明禮貌,并做相應的

4、記錄。九、活動實施階段一:分組確定研究項目(準備階段)(一)觀看“春節”音像片斷,引出課題“春節習俗”。(二)提出可以研究的相關問題:1、關于“春節習俗”你了解多少?2、對于“春節習俗”你還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春節的來歷、飲食文化、 文學藝術、民間美術等等)3、把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為下一步作準備。(三)學生分組確定研究問題1、根據問題的類別,學生自由選擇,成立研究小組(互相協調)。2、分組討論要采用何種研究方法(上網查資料、調查、訪問等)。3、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幫助。4、確定研究專題:(1)回溯歷史淵源一一春節的來歷(2)流落民間的飲食文化包餃子、年夜飯(3)春節的傳統風俗習慣一一辦

5、年貨、掃塵、貼春聯、拜年、放鞭炮、接財神(4)春節新暢想一一(四)分組制定研究計劃1、提供一份研究計劃,供學生學習參考。2、各組制訂詳細的調查計劃和方法,設計調查表格和訪問記錄表。組員分 工,商討在調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教師及時指導。階段二:各小組展開研究計劃(實施階段)(一)每個小組分頭行動,通過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途徑最終獲得所研究問題的結果。(小組成員分工協作)探究記錄表:組別探究主題組長組 員內容成果和體會第一組:春節的來歷調查小組。春節由來與傳說組的同學根據自己的計劃開 展活動,有的上網查閱資料,了解春節的由來與傳說;有的走向圖書館,搜集關 于春節的資料,最后進行加工整理,編

6、寫小報,供大家欣賞。第二組:飲食習俗調查小組。該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到食品批發市場、 各大超市,了解春節期間人們的購物情況。其中,最讓他們關注的是餃子、湯圓 一類的大宗食品,他們拍攝餃子、湯圓的品種,品嘗它們的味道,干得特別帶勁。 從實物到圖片、文字,最后到自己親自動手包餃子、撮湯圓,從中感受到活動的 無限樂趣。第三組:春節風俗習慣調查小組。該組成員走街串巷,來到各大商場、超市 進行現場調查、采訪,了解春節前后最受人們歡迎的春節飾品,如中國結、紅燈 籠、對聯、窗花、大紅“福”字、鞭炮,在調查中,同學們還學會了剪窗花、制 作燈籠,培養了動手能力。第四組:春節新想法調查小組。該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

7、下,到社區和街道走 訪人們對一些春節習俗的新看法,以及舊風俗造成的一些弊端,形成了自己的資 料。你過年時放鞭炮嗎?你放鞭炮時遇到過安全事故嗎?對于現在我們這里不許 燃放鞭炮您贊成嗎?為什么?你收到過壓歲錢嗎?你是怎么花的?你如何看待 這些風俗? 50年后的春節和今天有什么不同?傳統文化該不該丟?(二)各小組整理歸納研究成果。階段三:信息交流會,展示動手實踐、創作的成果。(展示階段)1、交流研究成果。各小組可由1-2名學生向其他學生介紹本組獲得的成果及過程中的一些方 法,同時出示相關資料,并介紹資料的來源。其他同學可提出相關問題詢問。2、歸納總結各組的研究成果,并展示。(1)研究“回溯歷史淵源”

8、小組搜集了春節的來歷,春節相關的典故等, 并以資料的形式進行展示。制作手抄報。(2)研究“流落民間的飲食文化”小組, 主要研究“年夜飯”、“水餃”、 “年糕”的來歷、程序及象征意義;傳統菜肴的象征意義及取菜名的學問等, 并 模擬操作實踐。(3)研究“春節的傳統風俗習慣”小組,主要研究的是傳統春聯的制法、 寫法、張貼的講究及春節燈謎的由來。以及拜年的吉祥用語,還給大家展示精彩 的對聯,送上全組同學對大家新年誠摯的祝福。(4)研究“春節新暢想”小組主要研究的是你對放鞭炮有什么看法?你對 收壓歲錢有什么新的想法?小組成員還進行了現場辯論賽。3、總結延伸:(1)活動后,將有關“春節習俗”的資料歸類匯編

9、成冊, 或制成專題網頁, 上傳到學校網站上展示。(2)利用寒假民間采風。四、活動評價與反思這次綜合實踐活動密切聯系學生實際, 突破了教材和學校的局限,拓展了學 生的知識領域,了解到了許多過年的知識,形成了一定的訪問、查找、搜集、整 理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將自己的活動成果以新穎的方式向更多的人展示,社交能 力及綜合實踐活動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展。1、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此次活動充分尊重了學生的愛好及興趣,為學生 自主性學習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從主題的選定到小組成員,從制定計劃到調查研 究,教師只是對各組成員進行必要的指導,沒有包辦代替的現象。2、為合作學習提供了廣闊空間。合作學習作為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調動 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題的研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組內成員分工明確、 各負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