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學簡答、論述_第1頁
公共管理學簡答、論述_第2頁
公共管理學簡答、論述_第3頁
公共管理學簡答、論述_第4頁
公共管理學簡答、論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簡答、論述:1-1、公共管理的內涵是什么?(2-4)*401-2、公共管理與企業管理的區別表現在哪些方面?(5-6)*1-3、新公共管理運動中各國行政改革的主要做法是什么?(10-11)*401-4、什么是新公共服務?(12-13)1-5、公共管理學的學科特點如何?(23-24)*1-6、公共管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24-26)*1-7、簡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如何理解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14-16)*411-8、評述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新公共管理運動?(22)1-9、何謂公共管理?*1-10、“新公共管理”運動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么?*1-11、簡述公共管理的特質。*1-12、公共管理學的形成和發展。*1-13、公共管理的演進歷程。(公共管理的起源或形成與發展)*1-14、公共管理學的研究內容。*1-15、公共管理學的研究對象。*1-16、何謂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具有哪些基本特質?1-17、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內涵及其特征。2-1、政府職能的演變包括哪幾個階段?(34-36)*2-2、轉型期我國政府職能的定位表現在哪些方面?(42-44)2-3、非政府公共組織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9-50)*2-4、分析我國非政府公共組織的主要活動領域及特點?(53-55)*402-5、當代公共管理者應具備哪些職業能力?(60-61)*2-6、如何理解政府失效理論?(44-46)2-7、分析轉型期我國政府職能轉換中存在的主要問題?(40-42)*412-8、分析我國非政府組織在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解決對策?(56-57)2-9、簡述市場經濟國家政府的主要職能。(P3940)*2-10、談談你對轉型期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認識和理解。(P40-43)*2-11、簡述政府失效理論的基本觀點及政府失效的幾點表現。(P43-45)*402-12、如何形成非政府公共組織與政府組織的良性互動?*2-13、市場失靈。*2-14、公共管理者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的管理技能?*2-15、有效公共管理者應具有哪些基本的特質?*2-16、論述政府失效理論的主要內容及其給我們的啟示。2-17、結合實際談談轉型時期我國政府的職能應如何轉變。3-1、公共政策的特征表現在哪些方面?(71-74)*3-2、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是什么?(75-76)3-3、公共政策問題的建構方法是什么?(82-83)*3-4、公共政策規劃的基本原則是什么?(86)*3-5、公共政策論證的基本要素有哪些?(88-89)3-6、公共政策規劃的基本程序包括哪幾個步驟?(87)*3-7、公共政策執行的主要作用是什么?(94)3-8、公共政策評估的功能是什么?(101)3-9、公共政策監控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04-105)3-10、怎樣理解公共政策規劃的主體?(84-86)3-11、影響公共政策執行的主要因素集中在哪些方面?(97-99)*403-12、論述公共政策評估的主要步驟及各步驟的工作重點?(102-103)3-13、簡述公共政策規劃主體和基本原則。(P91-92)*403-14、談談對公共政策評估的一般標準和主要障礙的認識和理解。(P100-102)*3-15、分析公共政策制定民主化、科學化的必要性和基本對策?*3-16、簡述什么是公共政策的合法化。*3-17、公共政策的評估障礙表現在哪些方面?*3-18、公共政策的制定的含義及分析。*3-19、公共政策問題的建構包括哪幾方面。*3-20、公共政策的執行的含義。*3-21、政策執行的本質和作用。(關于政策執行的本質,教材中介紹了行動學派和組織理論學派兩種觀點,應如何理解這兩種理論。)3-22、公共政策執行的理論模式。*4-1、公共組織由哪些基本要素構成?(114-115)*4-2、政府組織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15-117)*4-3、公共組織結構主要有幾種類型?(118-119)*4-4、管理層次與管理幅度的關系是怎樣的?(122-123)*4-5、公共組織變革的主要類型和特點有哪些?(126-127)*4-6、公共組織變革的過程包括哪幾個階段?(129-130)*4-7、結合實際,說明公共組織在設計上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公共組織設計的基本含義和原則?)(124-125)*404-8、結合實際,分析公共組織變革的動力和阻力,并闡述消解其阻力的對策。(128-133)*424-9、闡述公共組織未來的發展趨勢?(134-135)4-10、公共組織變革的過程主要經過哪些環節?(P134)*414-11、分析說明行動學派和組織理論學派的主要觀點?*414-12、公共組織結構的含義。*4-13、什么是公共組織?公共組織具有哪些基本的特點?4-14、什么是公共組織的層級化?層級化的優點是什么?5-1、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148)*5-2、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職能是什么?(148-149)*435-3、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與傳統的人事行政管理的區別表現在哪些方面?(150-151)*5-4、職務說明書一般包括哪些內容?(161)*435-5、我國政府是如何錄用公務員的?(164)5-6、與工商企業相比,公共部門人員培訓與開發有哪些特點?(169-170)5-7、西方國家公務員制度的基本特點是什么?(175-177)*5-8、結合公共部門及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的特點,闡述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特性?(153-154)5-9、結合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及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職能,闡述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內容?(148-149)5-10、談談你對我國國家公務員制度的理解與認識?(180-183)*455-11、簡述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職能。(P158160)*5-12、簡述現代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基本精神。(P185)*5-13、談談你對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內在運行機制的認識(P185187)。*6-1、國家預算、預算會計和政府審計的基本含義是什么?(199、206、211)*6-2、國家預算的管理過程包括哪幾個階段?(204-206)*6-3、預算會計的內容和方法有哪些?(208-210)*6-4、政府審計的程序是怎樣的?(214)*6-5、如何理解公共財政的基本職能?(194-196)*436-6、結合實際,談談我國公共財政的框架應怎樣的構建?(196-198)6-7、如何理解國家預算的基本原則?(203-204)*436-8、國家預算的分類、原則。*6-9、預算會計的作用、層級。*6-10、簡述公共財政的職能。*7-1、政府信息資源及其管理的基本內容是什么?(227-228)*7-2、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表現在哪些方面?(231)*7-3、什么是公民知情權?政府信息公開的意義是什么?(234-236)*43-447-4、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內容?(238-239)7-5、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是什么?(240-241)*447-6、電子政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43-245)*7-7、我國電子政務的應用領域包括哪些方面?(245-246)*7-8、我國電子政務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252-253)7-9、談談你對信息技術影響公共管理的認識和理解?(226-227)*7-10、談談你對公民知情權和政府信息公開的認識和理解?(234-236)7-11、我國電子政務目前存在哪些問題?如何發展我國的電子政務?(252-255)*457-12、簡述知情權和政府信息公開的基本含義。(P238239)*7-13、簡述政府信息資源管理的主要內容。(P240)*7-14、信息的特點是什么?*7-15、公民知情權和政府信息公開的基本含義是什么?*8-1、什么是績效管理和績效評估?(266-267)*8-2、績效管理的特性表現在哪些方面?(268-269)*8-3、績效管理在公共管理中的意義是什么?(269-270)*8-4、績效評估的主體有哪些?(273-274)8-5、績效評估標準包括哪些內容?(275-277)*8-6、績效評估的指標和方法有哪些?(277-280)*8-7、績效評估的操作程序如何?(283-284)8-8、公共部門績效管理的困難有哪些方面?(284-284)*45-468-9、結合公共部門績效評估實施的有關內容,談談你所在地區或單位的績效評估情況?(274-277)8-10、結合實際,闡述如何完善公共部門的績效管理?(287-290)*8-11、簡述績效管理的特點。(P273274)*448-12、談談你對“用戶滿意原則”基本理念的認識和理解。(P289292)*8-13、簡述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的標準?*448-14、績效評估中效率至上原則的缺陷表現在哪些方面?*8-15、如何評價公共服務對象的滿意程度?*8-16、以用戶滿意原則評估公共管理的績效,需要公共部門如何去做?*9-1、公共管理倫理的特質表現在哪些方面?(301)9-2、如何解釋公共管理倫理的兩個主要維度?(301-302)9-3、公共管理倫理的結構和表征是什么?(304-306)*9-4、公共管理倫理的功能是什么?(306-307)*9-5、公共管理倫理的弱化和失范表現在哪些方面?(309-310)*469-6、公共管理倫理弱化和失范有哪些原因?(310-311)9-7、公共管理責任的特征和內容是怎樣的?(318-320)*469-8、公共管理的責任機制包括哪些方面?(320-323)*9-9、如何理解公共管理倫理化的必然性?(302-304)9-10、如何理解公共管理倫理的基本理念?(307-308)*459-11、如何進行公共管理倫理的建設?(311-317)*9-12、如何理解公共管理倫理的制度化?(312-315)9-13、談談你對公共管理倫理化的認識和理解。(P311314)*9-14、說明什么是公共倫理中的制度倫理?(P312)*459-15、簡述公共管理倫理的內容。(P314)*9-16、簡述公共管理的責任機制及主要內容。(P319322)*9-17、在公共管理倫理中為什么要堅持制度倫理?*9-18、簡述公共管理倫理的含義。*1-1、公共管理的內涵是什么?(與含義不一樣)答:(1)公共管理的主體是公共組織;(2)公共管理的客體是社會公共事務;(3)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實現公共利益;(4)公共管理過程是公共權力運作過程。1-2、簡述公共管理與企業管理的區別。(P5-6)答:(1)目的不同。公共管理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主要給特定社區的人們提供非營利性的產品或服務,其目的是公益性的;企業管理主要是通過生產和銷售產品或服務,以營利為目的。(2)限制因素不同。公共管理的整個過程中都受到法律的限制,企業管理則不同,法律在其活動中僅僅是一個外部制約因素,它的原動力就是為了追求高額利潤。(3)物質基礎不同。公共管理所需要的各種物質資源主要來源于稅收和發行債券,是公共的,必須公開化;而企業管理中所需要的各種物質資源主要來自于投資的回報,來自于所獲得的利潤,不需要公開化。(4)管理人員選拔方式不同。公共管理人員是選舉或任命而產生的,主要依賴于政治才干和政治傾向性,有職業化、終身化的趨向。(5)績效評估不同。公共管理評估的主要指標是行為的合法性、公眾輿論好壞、減少各種沖突的程度、公共項目的實施與效果、公共產品的數量及其消耗程度等,偏重于社會效益;企業管理的評估指標主要是銷售額、凈收益率、資本的凈收益以及生產規模的擴大程度、市場占有率的提高等,偏重于經濟效益。1-5、公共管理學的學科特點如何?答:(1)是一門交叉學科;(2)是一門學術性與應用性相統一的學科;(3)是一門公共性與管理性相統一的學科;(4)是一門發展中的學科;1-6、公共管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答:(1)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2)系統分析法;(3)比較分析法;(4)案例分析法。1-7、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P1113)答:(1)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相統一,重在公共利益上;(2)政府組織與其他組織相統一,重在政府組織上;(3)社會問題管理與資源管理相統一,重在問題解決上;(4)結果管理與過程管理相統一,重在結果管理上;(5)管理所追求的公平與效率相統一,重在公平上;(6)公共組織的外部管理與內部管理相統一,重在外部管理上;(7)服務管理與管制管理相統一,重在服務上;(8)管理制度與技術相統一,重在制度創新上。1-9、何謂公共管理? 答;公共管理是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部門整合社會的各種力量,廣泛運用政治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特別是科學管理的方法),強化政府的治理能力,從而達到提升政府績效和服務品質的目的。 1-10、“新公共管理”運動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么?答:(1)重新調整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減少政府職能,以求使政府“管得少一些,但要管得好一些”;(2)盡可能地實現社會自治;(3)改革政府部門內部的管理體制,盡可能地在一些部門中引入競爭機制,以提高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和為社會服務的質量。1-11、簡述公共管理的特質。 答:公共管理的特質與私人管理存在本質的差別。1、政治權威與經濟權威。2、多元制衡與自主性。3、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4、法的支配與意志支配。5、政府與市場。6、多元理性與經濟理性。 1-12、公共管理學的形成和發展。公共管理學是一門新興學科:(1)因為公共管理學是在公共行政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要清楚公共行政學的形成和發展。1845年法國科學家安培提出建立一門管理國家的科學的設想,被認為是行政學產生的胚胎;1887年美國的威爾遜總統發表行政之研究主張政治與行政分離,明確提出將行政管理作為一門學科來研究;1926年美國出版了懷特的行政學研究導論、威洛比的公共行政學原理標志著公共行政學理論體系的形成。(2)要清楚公共管理學的產生和發展,知道公共管理學與公共行政學的關系和區別。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西方國家興起了一場公共行政改革運動,這場改革被稱為:“重塑政府” “再造公共部門”的“新公共管理運動”,公共管理學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公共管理學以研究公共管理的問題為核心,融合了相關學科的知識,突破了傳統行政學的學科界限,涉及了以往行政學所未涉及的許多領域和主題,為社會治理提供了新的模式。1-13、公共管理的演進歷程。(公共管理的起源或形成與發展)從歷史的角度看,公共管理是在公共行政的基礎上提出并發展起來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公共管理(公共行政)的發展表現出不同的特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全球性的行政改革運動即“新公共管理”運動,是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轉型的開始,公共管理發展的趨勢是政府公共政策化和公共管理的社會化。1-14、公共管理學的研究內容。公共管理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1)公共管理及公共管理學的相關概念與體系;(2)公共管理的組織系統:公共組織的類型、特征、結構和體制;(3)公共管理的基本職能:程序性職能(決策、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和任務性職能(政治、經濟和社會職能);(4)公共管理的運作過程:政策的制定、執行和監督;(5)公共管理的戰略;(6)公共管理的資源管理: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公共財政管理、信息資源管理;(7)公共管理的績效評估;(8)公共管理的規范:責任與倫理;(9)公共管理的改革與發展。1-15、公共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公共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公共管理學就是一門研究公共管理活動規律的學科。具體地講,它要研究作為公共事務管理主體的公共組織,尤其是政府組織的結構、功能及其與環境的關系;研究公共管理的活動過程及其環節(包括決策、計劃、組織、溝通、協調、控制、評估等);研究公共組織如何維護、增進與分配公共利益以及有效地向民眾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1-16、何謂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具有哪些基本特質?答:公共管理是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部門整合社會的各種力量,廣泛運用政治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強化政府的治理能力,從而達到提升政府績效和服務品質的目的。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社會性、管理性。1-17、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內涵及其特征。答:新公共管理的內涵包括七個要點:即時的專業管理。標準明確與績效衡量。強調產出控制。轉向部門分權。轉向競爭機制。強調運用私營部門的管理風格、方法和實踐。強調資源的有效利用。新公共管理的特征:采取理性途徑的方式處理問題。重新設計組織結構。改變組織結構。依據經濟、效率、效能等標準來衡量組織成就。改變現行的政策。運用人力資源管理技術。試圖建立一種彈性、回應性以及學習的公共組織。以契約關系來取代傳統的信托關系。2-1、政府職能的演變包括哪幾個階段?答:政府職能的演變大致經歷了限制政府干預、主張政府干預和對政府職能的重新思考三個階段。2-3、非政府公共組織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是什么?(P4952)答:非政府公共組織的基本特征是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規性、專門性;非政府公共組織的作用是廣泛性、針對性、中介性;2-5、當代公共管理者應具備哪些職業能力?答:(1)管理認知能力;(2)管理診斷能力;(3)管理決策能力;(4)人際溝通能力;2-7、談談你對轉型期我國政府職能轉換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答參考觀點:計劃經濟時期我國政府的職能特點是:政府對社會經濟實施全面的干預,是一個“全能的政府”,實行一種“命令式經濟”。弊端:(1)政企不分,政事不分;(2)機構臃腫,效率低下;(3)權力過分集中;(4)政治民主化、科學化、制度化薄弱; 轉型期我國政府職能的轉換:(1)改變管理理念,為全社會提供服務;(2)改革企業制度,實現政企分開;(3)加強法制建設,形成公平的市場經濟體系;(4)實行宏觀調控,穩定經濟發展;(5)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工作效率; 2-9、簡述市場經濟國家政府的主要職能。(P3940)答:(1)建立并維護社會和市場秩序;(2)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礎服務;(3)調控宏觀經濟并保持穩定;(4)進行收入和財產的分配;(5)保護自然資源和環境;2-10、談談你對轉型期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認識和理解。(P40-43)參考觀點:計劃經濟時期我國政府的職能特點是:政府對社會經濟實施全面的干預,是一個“全能的政府”,實行一種“命令式經濟”。弊端:(1)政企不分,政事不分;(2)機構臃腫,效率低下;(3)權力過分集中;(4)政治民主化、科學化、制度化薄弱;轉型期我國政府職能的轉換:(1)改變管理理念,為全社會提供服務;(2)改革企業制度,實現政企分開;(3)加強法制建設,形成公平的市場經濟體系;(4)實行宏觀調控,穩定經濟發展;(5)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工作效率;2-11、簡述政府失效理論的基本觀點及政府失效的幾點表現。(P43-45)答:政府失效也稱政府失靈,是指由于政府主體和機制等方面存在本質上的缺失,而無法使資源配置效率達到最佳的情景。政府失效論是用經濟學的觀點來分析和說明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干預的局限和失敗問題。政府失效的表現及原因:(1)公共政策失效;(2)公共物品供給的低效率;(3)內部性與政府擴張;(4)尋租及腐敗;2-12、如何形成非政府公共組織與政府組織的良性互動?答: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精簡政府機構,形成小政府、大社會的合理局面;(2)改變非政府組織建立的方式,政府不應干預,而應強化服務意識和質量觀念,由下而上的建立公共組織,并應形成社會動作、政府支持的環境,給予非政府公共組織良好的發展空間;(3)營造人民群眾廣泛參與解決社會問題的氛圍,并逐漸形成社會機制。2-13、市場失靈。市場經濟是目前世界大多數國家認可的國家經濟運行機制,因此使用了市場經濟國家的概念。界定政府職能的主要依據是市場失靈。市場失靈是指市場機制不能發揮積極的作用的情況,主要有壟斷導致效率損失和降低商品服務質量;公共產品無法按定價收費或交易成本過高;經濟活動的外部性使等價交換原則不能貫徹;市場機制和競爭會產生收入上的不公平;市場經濟會產生周期波動、失業和通貨膨脹;市場機制難以全面實現社會的公共利益。在這里還需說明的是市場失靈可以靠政府的作用去彌補、糾正,但認為政府可以完全有效地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是不合實際的。事實上市場機制解決不了的問題,政府也不一定能解決。因此必須是政府與市場良性互動,一方面政府通過行政手段改善和擴大市場作用;另一方面市場力量對改變政府低效率的運作起到積極作用。2-14、公共管理者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的管理技能?答:技術性技能。人際關系技能。概念化技能。診斷技能。溝通技能。2-15、有效公共管理者應具有哪些基本的特質?答: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須是一個良好的自我評估者。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須是不令人討厭的。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須追求美好的意志與周全的政治感覺。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須具有耐心。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須具有多樣化的工作經驗。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須以民眾為導向。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須擅長于分析與思考。2-16、論述政府失效理論的主要內容及其給我們的啟示。答:政府失效也稱政府失靈,是指由于政府主體和機制等方面存在本質上的缺陷,而無法使資源配置的效率達到最佳的情景。這一理論對人的假設,包括政府公務員,都是經濟人假設。由此,這一理論認為在政治決策過程中,人的一切行為都可以看成是經濟行為。政府行政過程中的目的肯定是增進公共利益的判斷得到質疑。政府失效主要表現在公共政策的失效;公共物品供給的低效率;政府的內部性和政府的擴張性;政府腐敗。政府失效理論給我們的啟示主要有:(1)單純依靠市場和過多依靠政府干預都是行不通的,必須兩者互相制約、協調,才能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2)必須明確界定政府管理的范圍、權限,同時積極培育、建立社會主義市場,并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自身而不是靠政府去發揮作用。(3)在進行經濟改革的同時也必須進行政治體制的改革,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經濟體制的改革的順利進行。(4)加強各項法律、法規的建設,使政府的決策過程和管理過程都能納入正常的監督系統或機制之中。2-17、結合實際談談轉型時期我國政府的職能應如何轉變。轉型期我國政府職能的轉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改變管理理念,為全社會提供服務;(2)改革企業制度,實現政企分開;(3)加強法制建設,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體系;(4)實行宏觀調控,穩定經濟發展;(5)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工資效率??傮w上講,在轉型時期我國政府工作應由全面轉向適度;由微觀轉向宏觀;由直接轉型間接;由人治轉向法治。3-1、公共政策的特征表現在哪些方面?答。公共性,利益選擇性,目標指向性,權威約束性,功能多極性,動態發展性 3-3、公共政策問題的建構方法是什么?答:主要是體現在四個階段:問題搜索、問題界定、問題表述、問題感知。3-4、公共政策規劃的基本原則是什么?答:公共政策規劃的基本原則是公正原則、受益原則、系統原則、權變原則、優化原則。3-6、公共政策規劃的基本程序包括哪幾個步驟?答:公共政策規劃的基本程序包括:確立政策目標、擬定政策方案、評估政策方案、擇優政策方案。3-11、分析影響公共政策執行的相關因素。(P96-98)答:(1)政治因素:政策的特性(如:復雜性和合法性)影響政策的執行;政治體制影響政策的執行(包括:權力分配形式、政黨制度、選舉制度等);社會利益格局影響政策的執行;(2)行政因素:政策執行機構影響公共政策的執行(條件包括:職權明確、保證執行權威、有執行保護);政策執行人員的素質(如:思想素質、專業素質、能力素質等);政策執行的資源(如:人力、物力、財力等);(3)溝通因素:做好宣傳教育工作,使人們了解某項政策的意圖;做好政策解釋工作;做好政策執行中的交流(內外橫向交流、上下協調)。3-13、簡述公共政策規劃主體和基本原則。(P91-92)答:公共政策規劃的主體是:執政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其他機構?;驹瓌t是:公正原則、受益原則、系統原則、權變原則和優化原則。3-14、談談對公共政策評估的一般標準和主要障礙的認識和理解。(P100-102)參考觀點:公共政策的評估障礙表現在:(1)政策目標的不確定性;(2)政策效果的多樣性;(3)政策資源的阻滯性;(4)政策問題的復雜性;3-15、分析公共政策制定民主化、科學化的必要性和基本對策?答:公共決策科學化就是指公共決策這一主觀活動要完全符合客觀事物的實際,并運用科學的理論、方法、手段和體制進行決策。 公共決策的民主化就是在公共決策的過程中,使人民群眾充分行使參與決策的民主權利,并廣泛聽取各行各業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使決策能夠充分體現民意,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決策科學化是人類長期追求的目標。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要進一步促進我國政府行政決策的科學化與民主化,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水平。 當前,實現我國公共決策科學化的基本要求與途徑有:(1)樹立正確的決策指導思想。(2)正確認識具體決策對象和決策環境的特點和規律。(3)建立健全決策機制。(4)規范決策程序。(5)現代化的決策技術與方法。 當前,實現我國公共決策民主化的基本要求和途徑為:(1)決策觀念的民主化。(2)決策過程中的民主化;(3)決策環境的民主化。(4)決策體制的完善化。 3-16、簡述什么是公共政策的合法化。答: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包括政策的合法性和政策的法律化兩個層次的問題。政策的合法性要解決的是政策的制定程序及內容要符合憲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政策的制定必須符合法定程序,沒有程序的保證,政策就可能成為極少數人的個體行為,使政策失去民意。除程序合法外,政策的內容也要合法,即要符合現行這個政治法律結構,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政策的法律化要解決的是政策立法問題。3-17、公共政策的評估障礙表現在哪些方面?答:公共政策的評估障礙主要表現在:(1)政策目標的不確定性。政策在制定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目標模糊、分散、沖突等現象,給政策評估帶來困難。(2)政策效果的多樣性。由于影響政策效果的因素很多,有時難以預料政策效果的真正性質,因而政策評估的準確性常常受到限制。(3)政策資源的阻滯性 。政策資源從廣義來講包括人、財、物、時間、空間、信息等多方面的資源,這些資源都可能影響政策評估的效果。(4)政策問題的復雜性。政策是針對政策問題制定的,政策問題是極其復雜的。一個政策問題可能包含另外的未被發現的政策問題,不同的政策問題又可能相互交織。政策問題的復雜性給政策評估帶來了極大的難度。3-18、公共政策的制定的含義及分析。公共政策的制定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從廣義的角度出發,將公共政策的制定理解為包括政策問題界定、政策方案抉擇、政策執行、政策評估等各個環節在內的整個過程。從狹義的角度出發,將公共政策的制定理解為政策的形成過程,即從問題界定到方案抉擇及其合法化的過程。關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可以將其理解為公共政策形成的過程,即從問題的界定到方案的選擇及合法化的過程。制定政策是因為有問題需要解決,因而發現問題是制定政策的關鍵,但不是所有問題都可以成為政策問題。一般來講政策問題可以歸為三類:(1)社會普遍存在的大問題。社會充滿各種矛盾問題,但在某一時期總有一些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普遍性問題,如我國當前的環境污染、國有資產流失、貧困大學生入學、民辦學校等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都屬于政策問題的范疇。(2)急需解決的新問題。新問題是相對而言,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化,總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如公共醫療衛生防疫系統的完善、計算機網絡的管理,青少年進入網吧、私家車猛增與交通問題等,這些關系到百姓生活質量的問題也屬政策問題應涉及的。(3)復雜的社會問題。政策需解決的問題涉及面廣、涉及人員復雜,如腐敗問題、國債使用問題等。為制定正確的政策,決策者必須善于分析問題,分析、診斷問題的癥結所在,判明問題的產生的原因和問題的性質、影響范圍、程度,搞清問題的界限,從而有效、正確地制定政策。3-19、公共政策問題的建構包括哪幾方面。(1)從問題到政策問題。(2)政策問題的結構及特征。(3)政策問題建構的方法。(4)政策問題建構錯誤。3-20、公共政策的執行的含義。政策執行是指執行主體通過特定的組織形式,采取相應的手段和措施實現政策目標的過程。3-21、政策執行的本質和作用。(關于政策執行的本質,教材中介紹了行動學派和組織理論學派兩種觀點,應如何理解這兩種理論。)行動學派的代表人物查爾斯奧瓊斯認為:“政策執行是將一項政策付諸實施的一項活動,在諸多活動中,尤以解釋、組織和實施三者最為重要。所謂解釋就是將政策的內容轉化為民眾所能接受和理解的指令;所謂組織就是指建立政策執行機構,擬定執行的辦法,從而實現政策目標;所謂實施就是由執行機關提供例行的服務與設備,支付經費,從而完成一定的政策目標。”從行動學派對政策執行的闡述來看,指令的形成、政策目標的實現,都是靠行動的作用來完成的,要使政策得以執行就要采取堅強有力的政策行動,合理的政策執行甚至可以彌補政策決定的不足。組織理論學派則強調組織機構、組織原則、組織措施等組織因素在政策執行之中的作用。政策組織被這一學派認為是影響政策執行是否有利的關鍵因素。例如,政策執行機構的主客觀條件會影響到政策執行的效果。從主觀上來說,政策執行機構能否理解政策,是否具有執行政策的積極性,都會影響到政策的執行情況。從客觀上來說,政策執行機構是否擁有足夠的資源和足夠的執行能力等條件也會影響到政策的執行情況。上述兩種理論學派,雖然對問題的認識角度不同,但討論的實質問題是政策執行的本質究竟是什么的問題。行動學派認為政策的執行是政策實施行動的結果,組織理論學派認為政策的執行是政策組織作用的結果。而事實上這兩方面都是不可忽視的。政策規劃者、政策執行機構和人員的預期分析能力,對在政策執行中危機事件的發生以及控制和解決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政策是面向未來的,其實施過程不可逆轉,所產生的效果,可能符合政策制定者的愿望,也可能背離其愿望。這就要求決策者必須搞好政策預測,對未來政策環境及政策對象的變化狀況有所把握,減少其不確定性。這些對政策的執行是非常重要的。3-22、公共政策執行的理論模式。公共政策執行的理論模式主要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兩種模式。前一種從傳統的行政理論出發,強調行政組織的集權和有層級,認為上級負責制定政策,下級負責執行政策。而后一種則認為政策執行機關應有一定的自主空間,重視政策執行過程中各級組織的互惠和溝通。4-1、簡述構成公共組織的基本要素。答:構成公共組織的基本要素是:組織人員、物質因素、組織目標、職能范圍、機構設置、職位設置、權責分配、規章制度;4-2、簡述政府組織的基本特征(P119121)。答:政府組織的基本特征是:政治性、社會性、權威性、法制性、系統性。4-3、公共組織結構主要有幾種類型?答:公共組織結構主要有:直線式結構、職能式結構、直線職能式結構、矩陣式結構。4-4、管理層次與管理幅度的關系是怎樣?答:管理層次與管理幅度在某一特定規模的行政組織內呈反比關系。管理層次多,則每一層行政機構的管理幅度就窄;反之,管理層次少,則每一行政機構的管理幅度就窄。4-5、公共組織變革的主要類型有哪些?答:(1)以外延為主的變革和以內涵為主的變革;(2)以組織結構為中心的變革和以人為中心的變革;(3)激進式的變革和漸進式變革;4-6、公共組織變革的過程包括哪幾個階段?答:公共組織變革的過程包括:變革需求的認知、組織現狀的診斷、變革目標和方案的確立、變革方案的實施。4-7、簡述公共組織設計的原則。答:(1)職能目標原則;(2)完整統一原則;(3)精干效能原則;(4)法制原則;(5)職、權、責一致原則;(6)人本原則;答:公共組織的設計是指根據一定的理論和原則對公共組織結構及其功能進行設計的過程。通過組織設計使公共組織的各個要素合理配置、有機結合、協調運行、從而達到提高組織效率的目的。4-8、談談你對組織變革的動力與阻力的認識。(P132136)參考觀點:公共組織變革的動力是:(1)環境:經濟狀態、政治格局、法律制度、道德規范、文化觀念、民族意識等;(2)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和辦公自動化技術等;(3)目標與價值觀的變化;(4)職能的變化;(5)組織成員的心理:動機、愿望、態度以及與之相一致的群體效應等;(6)專家的分析和論證(是特殊的動力);公共組織變革的阻力有:認知、利益、成本、組織惰性、變革的不確定性;消解阻力的對策有:(1)客觀分析變革的動力與阻力;(2)精心設計方案,加強改革宣傳;(3)進行人事調整,做好組織保證;(4)提高普通工作人員對組織變革的參考與保障;(5)正確運用組織動力,消除對變革抵制心理;(6)強化革新行為;(7)折中妥協;(8)提高領導者自身素質,完善領導行為方式;(9)妥善安置因改革而受到沖擊的人員;4-10、公共組織變革的過程主要經過哪些環節?(P134)答:公共組織變革的主要經歷的環節有:變革需求的認知、組織現狀的診斷、變革目標和方案的確立、變革方案的實施。4-12、公共組織結構的含義。公共組織的結構就是指公共組織內部各構成要素之間的排列組合方式,亦即構成公共組織的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關聯的特定方式。4-13、什么是公共組織?公共組織具有哪些基本的特點?答:所謂公共組織,從廣義上而言,凡是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以服務社會大眾,以提高公共利益為宗旨的組織都可以成為公共組織。從狹義上來看,乃是指行使行政權,達成公共目的的組織。公共組織的基本特征:公共組織是以追求公共利益為價值取向。公共組織的活動受法律法規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權威。公共組織權威的割裂。公共組織受到高度的公共監督。公共組織間的相互依存性。公共組織的政治因素的考慮。公共組織的目標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測量。公共組織的獨占性。公共組織行為具有強制性。4-14、什么是公共組織的層級化?層級化的優點是什么?答:公共組織結構的層級化,即縱向結構。它是指公共組織內部,按上下層級關系有序構成形式。公共組織結構層級化的優點:權力直線分布,權力鏈清楚,利于政令統一和指揮統一;權力集中,層層節制、上下隸屬關系清楚,有利于信息傳遞和監督;在層級化下,組織目標明確,分工明確,工作程序明確,有利于調動下屬和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層級化是公共管理效率化的有力保證。5-1、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答: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的基本精神是:(1)確定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思想;(2)把組織看作整體,不僅開發“力的資源”,而且開始走向開發組織、整體的“心的資源”,注重整體效益、群體目標、團隊精神;(3)在管理原則上既強調個人又強調集體;(4)在管理方法上既強調理性又強調情感;(5)在領導方式上既強調權威又強調民主;(6)在管理實踐中既強調能力又重視資歷。5-2、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職能是什么?答: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職能是:(1)人力資源的獲取(規劃、錄用和選拔);(2)人力資源的發展(整合培訓、職業發展、管理發展、組織發展);(3)人力資源的激勵(聯結報酬與績效、工作再設計、提升工作的滿足感、績效評估);(4)人力資源的維持(人際關系和溝通問題、員工福利問題、工作環境問題、職業安全問題);(5)人力資源的研究(政策、規則、技術、方法);5-3、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與傳統的人事行政管理的區別表現在哪些方面?答:(1)管理理念不同。傳統的人事行政管理把人視為成本,人辦資源管理則把人視為一種資源,最寶貴的資源,它可以持續地開發的有效地使用;(2)管理原則不同。傳統人事行政管理注重以事為中心,將組織中的工作人員看成是被動的工具,具有附屬性;人力資源管理則是以人為中心。將組織中的人作為組織發展的主體,具有廣泛的能動性;(3)管理方法不同。傳統的人事行政管理靠紀律和監督來管理。是強制性、被動性的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則實行主動性、開發性、有預見性的管理方式;(4)管理內容不同。傳統的人事行政管理主要從事錄用、考核、獎懲、工資管理活動,而人力資源管理的內容則大大地豐富了,除此外還增加了預測與規劃、人員的測評與甄選、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培養等;(5)管理部門地位不同。傳統人事行政管理把人事行政管理部門看作是非生產、非效益部門,地位較低,而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則發展成為整個組織系統中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部門;(6)管理機制不同。傳統人事行政管理單純采用行政命令的人員調配機制,靠行政系統自上而下的配置,人力資源管理則實行國家宏觀調控下市場對人力資源進行配置的方式,通過建立各種人才交流中心,按照公開、平等、競爭、自主、擇優的原則,進行個人擇業和單位用人的雙向選擇,實現人才人優化配置。5-7、西方國家公務員制度的基本特點是什么?答:(1)公開考試,擇優錄用;(2)嚴格考核,功績晉升;(3)政治中立,職務常任;(4)人事分類,依法管理;(5)專業培訓,素質更新;5-10、我國公務員制度的基本內容是什么?答:我國公務員制度的基本內容主要表現在“進”、“管”、“出”三個環節上。(1)進入環節包括:職位分類、考試錄用、調入;(2)管理環節包括:考核、獎懲、紀律、職務升降、職務任免、交流與回避、培訓、工資保險福利等;(3)退出環節包括:辭職辭退、退休、調出。5-11、簡述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職能。(P158160)答: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職能是:(1)人力資源的獲?。ㄒ巹?、錄用和選拔);(2)人力資源的發展(整合培訓、職業發展、管理發展、組織發展);(3)人力資源的激勵(聯結報酬與績效、工作再設計、提升工作的滿足感、績效評估);(4)人力資源的維持(人際關系和溝通問題、員工福利問題、工作環境問題、職業安全問題);(5)人力資源的研究(政策、規則、技術、方法);5-12、簡述現代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基本精神。(P185)答: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的基本精神是:(1)確定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思想;(2)把組織看作整體,不僅開發“力的資源”,而且開始走向開發組織、整體的“心的資源”,注重整體效益、群體目標、團隊精神;(3)在管理原則上既強調個人又強調集體;(4)在管理方法上既強調理性又強調情感;(5)在領導方式上既強調權威又強調民主;(6)在管理實踐中既強調能力又重視資歷。答:現代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基本精神是功績主義的精神、法治主義的精神、人本主義的精神、市場主義的精神、分權主義的精神。5-13、談談你對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內在運行機制的認識(P185187)。參考觀點:現代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內在運行機制包括:(1)分類機制。主要是職位分類,以工作內容和工作責任為核心;(2)競爭機制。包括:公開考試、擇優錄用、工作分析與職位分類、考績考核、功績晉升、適才適用、同工同酬、勞酬相符等;(3)保障機制。主要包含:公務員的職業身分保障、政治權利保障、經濟權利保障、救濟權利和其他法定權利的保障等;(4)激勵機制。現代公務員制度中,激勵機制通過以下管理環節和措施予以保證:人事獎懲、考績考核、職務升降、在職培訓、工資晉級、辭退和獎金等;(5)更新機制。包括:退休退職、教育培訓、交流調配、任職回避、辭職辭退、雙向選擇和人才市場完善等;(6)監控機制。監控包括:公務員的紀律、行政懲戒、人事檔案等。6-1、國家預算、預算會計和政府審計的基本含義是什么?答:國家預算又稱財政預算,是一國政府根據其他施政方針和社會公共需要編制的,經立法機關批準的國家年度財政收支計劃,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權責結合”的原則。國家預算的作用:國家預算作為調整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重要控制工具,具體規定計劃年度內國家財政收支指標及其平衡狀況,反映政府活動的范圍、程度、方向和政策,是政府有計劃地集中和分配資金,調節社會經濟生活的主要財政手段和財政機制,是財政管理的關鍵和中心內容,是政府會計管理的基礎和處理其他財政問題的依據。6-2、國家預算的管理過程包括哪幾個階段?答:國家預算的管理過程包括:(1)國家預算的編制與審批(包括:擬訂、審查、匯總和批準國家預算收入、預算支出指標體系數字,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結合、逐級匯總的程序)(2)國家預算的執行(組織預算收入的執行、組織預算支出的執行、組織預算收入的平衡、加強預算執行的監督)(3)國家決算;6-3、預算會計的內容和方法有哪些?答:預算會計的內容和方法有:(1)會計科目(設立帳戶的依據);(2)記帳方法(借貸記帳法);(3)會計憑證(自制原始憑證、外來原始憑證);(4)會計帳簿;(5)財產清查(對實物、現金的實地盤查,解決帳實不符的問題);(6)會計報表(基本要求:反映全貌、客觀性、及時性、統一性和一貫性、項目分類清楚)。6-4、政府審計的程序是怎樣?答:(1)檢查階段:發出審計通知;審查憑證、帳表、查閱文件、資料、檢查現金、實物、向有關單位和人員調查等;(2)報告階段:提出審計報告前,征求被審計單位的意見;出具意見書或作出處理、處罰的決定或制發協助執行審計決定通知書;(3)執行階段:被審計單位應當繳納的款項繳入專門帳戶,依法沒有違法所得,全部繳入國庫;被審計單位或協助執行單位的有關主管機關應當將執行情況書面報告審計機關。6-5、簡述公共財政的職能。(P201203)答:(一)資源配置的職能:1、為全社會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 2、矯正外部效應;3、對不完全競爭的干預;(二)調節收入分配的職能:1、經濟公平:強調投入與收入的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