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高”致大-“制高”致遠_第1頁
“制高”致大-“制高”致遠_第2頁
“制高”致大-“制高”致遠_第3頁
“制高”致大-“制高”致遠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制高”致大,“制高”致遠-金壇市岸頭實驗學校辦學情況介紹 摘自:中國教師報岸頭實驗學校創(chuàng)建于1927年。它原是一所鄉(xiāng)中學,隨著區(qū)劃調整,是一所面臨撤并的學校。然而,該校全體教師憑著“只求奉獻,不講索取”的紅燭精神,在“高效管理、高質運行”下,學校的辦學聲譽不斷提高,辦學品位不斷提升,辦學影響不斷擴大。2005年,金壇市教育局經多方協(xié)商、論證后,決定改變原先的撤并方案,繼續(xù)保留岸頭中學。為進一步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金壇市教育局提請金壇市市政府批準將岸頭中小學合并,組建岸頭實驗學校。重組后的岸頭實驗學校,現占地65畝,建筑面積23000多平方米,綠化面積17000平方米,29個教學班,1300多名在校師生。早在全省教育界還在探討“初中素質教育如何搞”時,岸頭中學就率先緊扣“輕負高效”這一素質教育主旋律,大膽實施,不斷創(chuàng)新。岸頭中學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教育奇跡。她不僅贏得了當地老百姓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口碑,同時也吸引了愈來愈多的同行與媒體的眼球:又一個“洋思”,又一個“東廬”。人們不遠百里、千里、不約而同走進岸頭實驗學校,想探尋這所在水一方、聲名鶴起的鄉(xiāng)村實驗學校,辦好學校、創(chuàng)造神奇的奧妙一、江南水鄉(xiāng),教育奇葩。岸頭實驗學校由原先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學校,發(fā)展成為省內的知名學校,不僅憑借的是他們“科學而高效的管理”,更依靠的是全校教師那種“只講奉獻,不求索取,精業(yè)求精,開拓進取”的紅燭精神。幾年來,學校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由次變優(yōu),干成了別人想干也干不成的事,闖出了別人想也不敢想的素質教育之路,創(chuàng)出了農村教育的一番新天地-優(yōu)秀的教師群體:學校現有教師97名,專任教師85名,教輔人員12名。專任教師中,大專以上學歷教師83名,占86%;中、高級教師占專任教師數的48%。專任教師中,市級以上優(yōu)秀教師(教壇新秀、教學能手、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十佳師德兵、十佳青年教師)21人,占專任教師數的24.7%。其中,一人當選為常州市首屆“十大杰出教師”,是常州市唯一一位當選的校長;六人次獲金壇市兩年一度的“十佳青年教師”與“十佳師德標兵”,幾乎每次評選,每次都有老師當選。近年來,教師中共有12人次榮獲常州市以上先進榮譽稱號,21人次受到金壇條線以上表彰,在市級以上的業(yè)務比賽中共有25人次獲二等獎以上獎項,有125人次,在省市級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幾年來,學校向全市各級各類學校輸送骨干教師和校級領導近三十多位。-一流的教學質量:五年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升:中考錄取率達90%,基本滿足了大多數孩子升了高一級學校學習的愿望;有近40%的學生,被重點高中錄取,實現了讓學有余力的孩子,得到更好的發(fā)展的目的;連續(xù)五年實現了人均分、高中達線率農村中學第一的輝煌成績,基本上實現了超常穩(wěn)定的教育、教學質量,基本達到了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辦學目標,基本上實現了教學質量城市化的預期目標。孩子不出遠門,不需家庭多花錢,就能學得好。在當地老百姓的心目中,這是一所讓他們滿意而放心的學校,是一所讓他們由衷感到自豪和驕傲的學校。學校不僅成為當地百姓心中的品牌,而且在周邊乃至全省都有一定的影響。近年來,陸續(xù)有一些“管不靈”、“教不好”、“行不端”的學生從不同地方擇校過來,每年擇校生的比例正呈10%的比例增長。-驕人的辦學業(yè)績:學校以現代教育理念為先導,確立“為每個農村孩子創(chuàng)設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為每個農村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設良好的平臺,將學校辦成省內知名的農村實驗學校,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實施規(guī)范、科學、高效的管理,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近幾年來,學校先后獲得“省園林學校”、“常州市課改先進集體”、“常州市德育先進學校”、“常州市依法治校先進集體”、“常州市校長培訓基地”、“江蘇省十六屆運動會備戰(zhàn)周期體教結合特色學校”和“西部教育顧問單位”等四十多項榮譽。二、各界關懷,影響深遠隨著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辦學影響的不斷擴大,辦學品位的不斷提升,受到了社會各屆對學校的關懷。是他們的關懷,促進了學校辦學品位的不斷提升;是他們的關懷促進了學校影響地不斷擴大;是他們的關懷,為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強大的后勁、領導關懷,惠澤一方(1)2004年10月22日,金壇市初中教學管理研討會在岸頭中學召開。會上,市教育局李達局長高度贊揚岸頭中學近年來取得的突出成績,是全市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幟”和“一面鏡子”,是“惠澤一方的好學校”,并借用典故“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來比喻岸頭中學。李達說,就岸頭中學而言,“仙”就是高水平的教學質量,“龍”就是高效務實的管理。(2)2004年12月18日,常州市示范初中協(xié)進會和校本教研現場會破天荒放在岸頭中學召開,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長丁偉明在會上說:示范初中協(xié)進會年會之所以在岸頭中學這所既非示范,又非重點的學校召開,是因為岸頭中學有“高效的管理”、“高水平的穩(wěn)定的教學質量“,它示范了示范初中能示范的東西,也示范了示范初中未示范的東西,為常州地區(qū)初中教育教學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經驗。(3)2004年12月22日,常州市教育局韓濤局長親自率領基教處、人事處、辦公室、計財處等部門的領導來校視察、調研,調研結束后發(fā)表了重要講話:(a)岸頭中學有一個很好的領導班子,尤其有一位好校長,這是辦好一所學校的基礎,也是辦好一所學校的首要條件;(b)岸頭中學有一個很好的教師群體,這是辦好學校的關鍵,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強,有很強的團隊合作精神,有不甘落后,爭創(chuàng)一流的精神;(c)學校辦學務實、高效、重視學生德育教育;(d)要把岸頭中學辦成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真正體現為農民的孩子提供優(yōu)質教育服務的省內知名的示范初中。(4)2005年1月8日,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長趙忠和,在我市教育局副局長賀進軍、人事科王三龍和顧榮如兩位科長的陪同下,對岸頭中學的校本培訓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后趙忠和局長對岸頭中學的校本培訓給予高度的評價。他認為岸頭中學“教、研、訓”一體化的校本培訓抓住教師成長的因果鏈;目的明確,抓住了教師行為的因果鏈;作用明顯,抓住了教學相長的因果鏈;規(guī)范明白,抓住了內涵提升的因果鏈。他同時希望岸頭中學在原有的經驗基礎上能不斷提升,從而為常州市的校本培訓提供經驗。(5)2005年4月19日,金壇市人大副主任錢鋒、杜躍華率市人大常委一行20余人,在副市長鄧行、市教育局局長李達、副局長賀進軍的陪同下,視察了岸頭中學。在聽取了賀進軍副局長對岸頭中學教育教學工作的情況介紹后,高度贊揚岸頭中學的教育教學常規(guī),特別是對岸頭中學“高水平的教學質量”和“高效務實的管理”贊不絕口,對岸頭中學以德育為首,面向全體,扎實做好后進生的轉化,不讓一個學生掉隊,高成功的轉化率表示欽佩。(6)2005年5月中旬,金壇市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xié)四套班子領導巡視岸頭實驗學校。他們視察了學校的校園環(huán)境、住宿條件、食堂衛(wèi)生、校園安全等工作并聽取了學校德育教育、安全教育及學校控輟等各項工作匯報,對學校的常規(guī)管理給予了較高的評價,贊揚岸頭中學辦學目標明確,用三流的條件辦成了一流的教學,為當地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為當地農村的孩子提供了優(yōu)質的教育服務,使當地的老百姓得到了實惠。(7)2005年12月,金壇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團對學校進行了全面的督導評估。在評估結束后,他們是這樣評價學校的:“校園整潔美觀,領導團結協(xié)助,教師積極進取,學生好學上進,后進生轉化效果明顯,整個學校生機勃勃,蒸蒸日上。學校常規(guī)管理規(guī)范、高效,隊伍建設成效顯著,辦學成績穩(wěn)步提高,為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做了示范,為高質量、輕負擔探索了成功之路。”2、媒體聚焦,吸人眼球由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由于學校影響的擴大,也吸引了各屆媒體的關注。(1)金壇電視臺、金壇教育報曾多次深入我校,對我校的辦學經驗進行專項研討,并作了多次的專題報道。(2)常州電視臺、常州日報于2006年和2007年分別就我校的校園文化精神和“高效管理,高質運行”的管理模式進行專題報道。(3)2005年3月8日,江蘇教育雜志的許元新主編、張俊平副主編和記者朱從衛(wèi)、王偉一行走進了我們岸頭中學,進行了一周的跟蹤采訪。月,江蘇教育雜志上刊登出獨家報道在水一方-走進金壇市岸頭中學。這是江蘇教育雜志在金壇地區(qū)首次專門報道一所學校。引言部分這樣寫道: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這是一所讓他們滿意和放心的學校,是一所讓他們由衷感到自豪和驕傲的好學校。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心目中,這是一種值得深入研究的“教育現象”,這是一個應當普遍推廣的“先進典型”岸頭中學創(chuàng)造了又一個樸素的教育奇跡。她不僅贏得了當地老百姓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口碑,同時也吸引了愈來愈多的同行和媒體的眼球此外,教育現代報、科技教育報、成長導報、中國教師報等多家省內外知名平面媒體分別就岸頭實驗學校的辦學經驗作了報道。(4)2007年9月16日,江蘇教育臺一行三人,就岸頭實驗學校“創(chuàng)超常的教育、教學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在校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專題拍攝,所拍專題將以“新農村,新教育”為主題向黨的十七大獻禮。3、同行關注,聲名遠播為了將“岸頭經驗”不斷地輻射,金壇市各學校都主動派出教學骨干,校級管理人員來該校學習交流。幾年來,金壇市各部門先后組織20多批次,100多人次,全方位、多角度地學習“岸頭現象”。學校的辦學經驗已在當地產生深遠的影響。隨著人們對“岸頭現象”的持續(xù)關注,深入研討,常州市轄區(qū)內的各所學校紛紛來校參觀、“取經”,隨后,有近十所學校與該校主動結為友好學校,使交流學習成為一種“常態(tài)化”的工作。常州市師培中心率先把岸頭實驗學校作為“常州市校長培訓基地”,使該校成為全常州市農村學校第一所獲此殊榮的學校。“墻內開花墻外香”,近年來,岸頭實驗學校還先后接待了建湖教育考察團、宿遷教育考察團、山東省惠民教育考察團等多個省內、外的教育考察團的參觀與交流。此外,還有部分學校自主來該校參觀、交流,幾年來該校共接待各界教育人士達四千多人次。2007年,該校又中國教育部聘為“西部教育顧問單位”,與云南麗江等多所學校結為對口支援學校。該校的辦學經驗,正在不斷地延伸三、承載期望,克難奮進面對著新的發(fā)展機遇,為了促進學校更快、更好的發(fā)展,近兩年來在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關心下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該校在財力相對緊張的情況下,本著“一切從優(yōu),穩(wěn)步發(fā)展”的原則,先后投入了近伍百萬元資金對校容校貌、設施設備、辦學條件和校園文化進行了改良和優(yōu)化,使得學校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簡易的實驗室到常州市先進實驗室;從一清二白的校園環(huán)境到省級園林式學校;從相對簡易的教室到基本現代化的多媒體課堂該校在這過程中形成債務大約三百多萬元。目前,該校后續(xù)發(fā)展和建設過程中的關鍵是將原有的200米煤渣跑道即將建成的塑膠跑道。這項投資連征地和跑道建設共需投入三百萬元左右。此項工作已得到了當地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鼎力支持和關懷,該校也已舉債六十多萬元進行投入,但尚有一百多萬的資金沒法解決,急盼上級領導的關懷和支持。另外,隨著人們對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渴求,隨著各級領導對辦學要求的提高,隨著區(qū)域教育現代化步伐的實施,該校的改造還有待進一步的提升和提煉,以適應一個窗口學校的要求。特別是隨著辦學規(guī)模的擴大,一些問題也凸顯出來。第一、多功能教室也顯得捉襟見肘,里面的一些設施也急需添置;第二、原來該校教師憑著“只講奉獻、不求索取”的精神,埋頭苦干,扎實工作,為岸頭實驗學校的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教師的辦公設施與生活條件的簡陋與教師的投入已不成正比。為了給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生活與工作環(huán)境,學校迫切需要改善一下教師的辦公與生活條件。第三、該校的辦學水平已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如何在新的起點,辦人民更為滿意的教育,需要得到上級領導與教育專家的提攜與引領,以進一步提升學校辦學理念和辦學精神。第四、隨著“岸頭現象”的不斷延伸,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層次顯得更為緊迫,如何在更高層次上給教師以專業(yè)的引領,師資培訓顯得尤為重要。所有這些,僅憑學校和當地政府都顯得力不從心,為了保障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了讓優(yōu)質教育資源更大化,為了辦成省內知名的學校,需得到各屆的持續(xù)關注,持續(xù)支持。這是一方教育的熱土、樂土、凈土(江蘇教育),這是教育園樂的一朵奇葩。這方熱土、樂土、凈土,傾注了各級領導的關注與厚愛,這朵教育奇葩,傾注了你們的呵護與照料。沒有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關心,就沒有她今天的發(fā)展壯大;沒有各位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